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六年級教案 > 小學六年級語文上冊教案人教版15篇

小學六年級語文上冊教案人教版15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36W 次

在教學工作者開展教學活動前,有必要進行細緻的教案准備工作,通過教案准備可以更好地根據具體情況對教學進程做適當的必要的調整。來參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小學六年級語文上冊教案人教版,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小學六年級語文上冊教案人教版15篇

小學六年級語文上冊教案人教版1

【學習目標】

1、正確讀寫靜謐、小巷、音韻、勤勉、龐然大物等詞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抄寫喜歡的語句。

3、與大自然爲友,感悟自然中花鳥蟲魚、山川草木的生命與靈性,與大自然進行心靈對話。

4、體會作者怎樣用心觀察大自然,怎樣通過豐富的想象來表達獨特的感受。

【課前準備】

關於重點句的課件。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談話導入,揭示課題

同學們,你去觀察過蟲子嗎?那你看到過草蟲的村落嗎?草蟲的村落是怎樣的呢?今天,我們就一起學習新課文。齊讀課題。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自由讀課文,遇到難讀的詞語、句子多讀幾次,把課文讀通順。思考:草蟲的村落給你留下了怎樣的印象?

2、字詞檢查。

3、交流反饋。

三、梳理內容,明確場景

1、自由讀課文,想一想:草蟲的村落在哪兒?你在那裏看見了什麼?

2、交流反饋:

⑴ 它們的村子散佈在森林邊緣的小丘上。這裏,很多的黑甲蟲村民,熙熙攘攘地往來。

草蟲的村落在森林邊緣的小丘上。這個森林是在作者的想象中通過放大構成的。

⑵ 空間在我眼前擴大了,細密的草莖組成了茂盛的森林。一隻小蟲,一隻生着堅硬黑甲的小蟲,迷失在這座森林裏。我想它一定是遊俠吧!

作者是怎樣想象的?

(通過交流,讓學生明白,作者的想象力很豐富,他把一個草叢邊上有甲蟲的小土堆想象成了一個草蟲的村落。)

⑶ 隨着作者的目光,你在草蟲的村落裏看到了什麼?

交流時,教師相機出示:

我想它一定是遊俠吧終於走出一條路。

蜥蜴面前圍攏了一羣黑甲蟲,到處參觀遠房親戚的住宅。

甲蟲音樂家們全神貫注地振着翅膀,這是隻有蟲子們才能演奏出來的!

作者爲我們描繪出了一個名副其實的村落:有建築,有形形色色的人們,他們還有各自的工作、交往和生活。

3、再讀課文,想一想,作者是怎樣發現這個草蟲的村落的?

⑴ 我目光追隨着爬行的小蟲,作了一次奇異的遊歷。(理解追隨)

⑵ 今天,我又躺在田野裏,在無限的靜謐中,忘了世界,也忘了自己。

靜謐是什麼意思?從這個詞語中你讀懂了什麼?

靜謐不但寫出了周圍環境的幽靜,還寫出了作者的心境非常平靜、人很放鬆。有這樣的環境和心情,才使他忘了世界,忘了自己,纔會發現這草蟲的村落,纔會發現──(生齊讀)

我發現了草叢中蟲子的快樂天地。我多麼得意啊!

四、總結回顧,佈置作業

1、這節課我們跟隨着作者在草蟲的村落裏作了一次奇異的遊歷,在那裏,我們發現了一個草叢中小蟲子的快樂天地。爲什麼說這是個小蟲子的快樂天地呢?我們到下節課再去學習。

2、作業:抄寫自己喜歡的句子。

第二課時

一、複習舊課,導入新課

1、通過上節課的學習,我們知道作者發現了一個小蟲子的快樂天地。作者認爲草蟲的村落是個快樂天地?你是從哪兒體會到的?從中你感受到了什麼?請大家自由讀,一邊讀一邊畫出相關的句子。

2、學生自由讀,畫句子。

二、品讀課文,深入探究

1、從歸來的遊俠中,體悟作者的獨特感受:

⑴ 我想它一定是遊俠吧!你看它雖然迷了路,仍傲然地前進着。它不斷地左衝右撞,終於走出一條路。

① 作者爲什麼把黑甲蟲稱作遊俠,從中你感受到了什麼?

② 你從哪裏看出甲蟲是勇敢的?

小結:從這位勇敢的小俠客身上,我們體會到了一種成功者的喜悅,他是快樂的。

⑵ 雲遊四方,回到家鄉,同伴們是怎麼招呼遊俠的?你感受到它們的快樂了嗎?

2、從村民的和諧生活中,體悟作者的獨特感受:

(抓住駐足癡望、攀談地很投機體會小甲蟲們不但同類之間相處得很好,和異類的關係也十分的融洽。他們在這個小天地中,生活得真是其樂融融。)

3、從音樂演奏會中,體悟作者的獨特感受:

我的目光爲一羣音樂演奏者所吸引,它們差不多有十幾個吧,散聚在兩棵大樹下面──這是兩簇野灌叢,紫紅的小果實,已經讓陽光烘烤得熟透了。

鼓勵學生髮揮想象,理解甲蟲們所在的音樂廳很美,是天然的。

甲蟲音樂家們全神貫注地振動着翅膀,優美的音韻,像靈泉一般流了出來。此時,我覺得它們的音樂優於人間的一切音樂,這是隻有蟲子才能演奏出來的!

⑴ 聯繫實際,說說你聽到過哪些大自然的音樂家演奏出來的音樂。

⑵ 作者認爲甲蟲的叫聲優於人間的一切音樂,從中你體會到了什麼?

抓住音韻、靈泉,體會作者豐富的想象力。

⑶ 小蟲們特有的靈性和才智讓作者佩服。讀好這句話。

4、從村民的勞動中,體悟作者的獨特感受:

現在它們歸來了,每一個都用前肢推着大過身體兩三倍的食物,行色匆匆地趕着路。是什麼力量使它們這麼勤勉地奔忙呢?

是什麼力量使甲蟲們這麼勤勉地奔忙,你讀懂了嗎?

(生活的快樂,以及對家庭的責任,促使甲蟲們勤勞地工作着,在勞動的同時,它們也快樂着。)

5、小結:

通過交流,我們體會到甲蟲們在自己的天地中快樂地生活着,勞動着,也快樂地創造着。

三、昇華情感,進行練筆

小甲蟲們不但有生命,還有靈性。這是作者用心觀察的結果。

1、自由讀最後兩段,說說你讀懂了什麼?

(體悟作者對田野、對大自然充滿了喜愛之情。)

2、只要我們能像作者一樣用心去觀察,我們也會發現很多,說說你去觀察過什麼?

3、請同學們發揮想象,把自己觀察過的小蟲寫下來,寫的時候要學習作者的寫法,融進自己的感受,等會兒我們看誰寫得最生動。

小學六年級語文上冊教案人教版2

  教材分析

本文是我國著名的編劇、導演、作家吳祖光先生與著名評劇演員新鳳霞的女兒──吳霜女士(即文中的“霜霜”)發表在《收穫》雜誌1991年第3期上的一篇回憶錄。文章以“我”的口吻,娓娓敘述了“我”在“藝術和生活”舞臺上成長的故事,讀後令人倍感親切,深受啓發。

本課語言風趣而又充滿童稚,描寫細緻而又生動,要體現的是艱辛,而筆下卻處處流露着樂觀。

  教學目標

1、讀讀記記“降生、模仿、身段、造就、抗議、風度、煉就、毅力、不解之緣、暗無天日、眼冒金星、一反常態、爲所欲爲、暑去寒來、不在話下、切切私語、無言以對”等詞語。

2、用比較快的速度讀懂課文,感受“舞臺對我有着神奇的吸引力”,體會作者學藝的艱辛以及不一般的勇氣和毅力。

3、感受戲劇表演的神奇魅力。

  教學重難點

1、引導學生感悟戲劇表演的神奇魅力。

2、體會在藝術之路上,人們所付出的心血和汗水,以及不一般的勇氣和毅力。

  教學時間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

《高山流水》、《月光曲》撫慰我們的心靈,《蒙娜麗莎》帶給我們“神祕的微笑”,這就是藝術的魅力。同樣舞臺藝術也有着神奇的吸引力。究竟舞臺的魅力有多大呢?我們就一起來看一看《我的舞臺》這篇課文。板書課題。

  二、簡介作者

吳霜,吳祖光、新鳳霞之女,著名歌唱家。劇作家。早年畢業於中央音樂學院,是位花腔女高音歌唱家,後留美6年學習西樂。代表作品《光明三部曲》《別爲你的相貌發愁》《女人漂亮》《父女驚魂》,著有《別問我的父母是誰》《吳霜看人》等作品以及電視劇《新鳳霞傳奇》等。

  三、出示自學問題

1、作者對“舞臺”有怎樣的感情?找出文中的句子,用橫線劃出。

(舞臺對我有着神奇的吸引力)

2、再找出與這句相照應的句子讀一讀。(結尾句)

  四、交流、討論

學生找出以下句子,隨機交流。

1、我還沒有出生,便和舞臺結下了不解之緣。

(1)你從哪裏看出舞臺和“我”結下了不解之緣?

(2)讀了句子,你感受到什麼?

是啊,在孃胎時,“我”就“登臺唱戲”;一出世,就亮開嗓門唱;這些精彩的描寫讓我們感受到了“我”的藝術天分。

2、一次,小花貓看得興起,竟躥上了牀。我爲趕它下“臺”,腳下沒留神,一個倒栽蔥,摔下牀來,直摔得我眼冒金星,半天沒緩過勁兒來。

“我”剛會走路,就在小牀上模仿母親“演戲”,“我”的觀衆無處不在,奶奶、爺爺,就連小花貓也成了“我”的觀衆。一個活潑可愛、熱愛藝術的孩童形象活生生地出現在讀者面前,“我”的家裏是多麼熱鬧,作者筆下的場景是多麼生動有趣。誰能讀出有趣?

指導朗讀。

3、每次演出,我一定要到臺上去看,即使被擠在厚厚的幕布裏,憋悶的滿頭是汗,也興趣盎然。

“興趣盎然”指我看戲的興趣很濃,“憋悶”一詞寫出了“我”熱得難受。我們看到了一個孩子對評劇的鐘愛,不難看出“我”的成功離不開藝術的薰陶,母親對藝術的執着和熱愛深深地影響了“我”,小小年紀就隨母親到處奔波,藝術的種子早已埋在了“我”的心裏,這是多麼讓人感動的一幕。

那麼,你知道文中的“我”──也就是本文的作者的母親是誰嗎?

  五、引入資料

介紹新鳳霞,同時推薦新鳳霞名言:“臺上做戲,臺下做人。不屈爲至貴,最富爲清貧。”

  六、小結

1、“我”在藝術上的成功離不開家庭的薰陶,特別是離不開母親的影響,母親對藝術孜孜不倦的追求,深深地感染了“我”。但是,“我”的成功更離不開“我”在藝術舞臺上練就的勇氣和力量。

2、快速瀏覽課文,勾出文中哪些地方寫出了“我”在藝術生涯中磨練自己的勇氣和力量?

全班交流。

3、爲什麼一向心疼自己的奶奶此時卻目不忍視地躲到裏屋呢?其中包含着奶奶什麼心願?

4、全班交流。

  七、拓展訓練

1、從文中受到了什麼啓發?

2、說說自己在學習成長之路上得到的鍛鍊和收穫。

3、展示自己課外收集的藝術家們不爲人知的艱辛的成功之路。

  八、總結全文

在“藝術和生活”的舞臺上,勇氣和力量讓人走向成功,同時,課文還含蓄地闡述了“老實做人,認真演戲”的道理。

小學六年級語文上冊教案人教版3

第一課時

學習目標:

1、學會8個生字,在語言環境中理解詞語意思。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感受課文樸實的語言中所含的思母之情。 3、揣摩重點語句,體會作者失母之痛及對思念母親的真摯感情。學習過程:

一、創設學習情景,明確學習目標。(2分鐘)二、指導獨立學習,初步達成目標。(8分鐘)

學習指導一:

自由大聲朗讀課文,讀準字音,讀通句子。思考作者在文中提到哪兩位母親?作者對這兩位母親有着怎樣的感情?

三、引導小組學習,落實學習目標。(20分鐘)

學習指導二:

快速讀課文,和你的學習夥伴交流:你從哪些句子感受到作者對親身母親崇高的敬意和真摯的愛慕?請畫出來讀一讀,也可以在句子旁邊寫上自己的感受。

四、當堂訓練反饋,鞏固學習目標。(10分鐘)

1、看拼音,寫詞語。

Zhen zhimeng longqi liangshi bu xia yan

( ) () ( ) ( ) qinshiyi pian pin fan zhong tianzhihen () ( ) () ( ) 2、把句子劃線部分換成恰當的成語

(1)躺在牀上,各種念頭此起彼伏,不斷涌現在腦海中。()

(2)我痛哭了幾天,吃不下飯,無法安然入睡。()()

(3)我不知道爲什麼,我這個母親也連續在夢中出現。()

3、按要求寫句子。

(1)古今中外的母親都是一樣。(改爲反問句)

(2)我想到親生母親。我淚流不止。(用關聯詞語合併成一句話)

第二課時

學習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並抄寫自己喜歡的段落。 2、揣摩重點語句,感受作者對祖國母親的崇高敬意和真摯的愛慕之情。學習過程:

一、創設學習情景,明確學習目標。(2分鐘)二、指導獨立學習,初步達成目標。(5分鐘)

學習指導一:

自由朗讀課文,思考:文中哪些地方可以看出,作者對生身母親的懷念時刻伴隨着對祖國母親的懷念?

三、引導小組學習,落實學習目標。(22分鐘)

學習指導二:

細讀全文,邊讀邊思考:從哪些句子中可以感受到作者對祖國母親崇高的敬意和真摯的愛慕?用橫線劃

小學六年級語文上冊教案人教版4

教學目標:

1、理解課文思想內容,使學生受到革命人生觀的啓蒙教育。

2、概括課文中心思想,體會作者論述中心思想的思路。

3、學會本課生字。通過查字典、聯繫上下文理解詞語。

4、朗讀課文。背誦課文3、4自然段。

教學重點:

理解課文中含義深刻的語句。

教學難點:

瞭解課文中論述的各個層次與全心全意爲人民服務這個中心思想之間的關係。

教學時間:

二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初讀課文,讓學生通過查字典、聯繫上下文理解詞語。

教學重、難點:

查字典、聯繫上下文理解詞語。

教學過程:

(一)初讀課文

學生自己初讀課文,並畫出文中生字新詞。

(二)細讀課文

教師指名按自然段讀課文,檢查學生初讀課文的情況,並注意糾正讀音。

1、指導學生讀準字音。

課文當中有些字的字音需要特別引起注意。如“悼”讀d4o,不讀di4o;“炊”讀chu9,不讀cu9,應通過反覆練習幫助學生讀準字音。練習時可以採用選擇正確讀音的形式。如

2、指導學生分析字形結構。

本課共有4個生字,數量不多。其中有3個字可以用比較的方法來記憶。如

這樣可以利用熟字幫助學生很快記住生字。

3、課堂討論識記難字的方法。

應該注意“鴻”字由三部分構成,是一個左中右結構的字,不要把“氵”誤寫成“冫”。

“鼎”字比較難寫,可分成這樣兩部分來記:“目”和“”,記憶“”這部分時應抓住這部分左右基本對稱的特點。特別要強調這個字的筆順:目、鼎。

(三)理解詞語。

1、讓學生從文中找出不理解的詞質疑。

可讓學生默讀課文,邊讀邊畫出不理解的詞語,然後提出來小組討論或查字典,在小組中還不能解決的問題再提出來集體討論。

2、引導學生通過查字典,聯繫上下文理解詞語。

(1)在學生質疑的基礎上,教師引導學生通過查字典,聯繫上下文理解詞語。

以“死得其所”這個詞爲例,在這個詞中“所”原指地方、處所。教師可以讓學生找到這個詞所在的句子讀一讀,聯繫上下文想一想,進而聯繫實際討論,體會“死得其所”一詞在課文中指的是死得有價值,有意義的意思。

以“鴻”字爲例,“鴻”字在課文中組成“鴻毛”一詞,這個詞的字面意思並不難理解,指的就是鴻雁的毛。教師可引導學生找到帶有“鴻毛”一詞的句子進一步理解,鴻毛是很輕的,有的人的死比鴻毛還輕,實際上暗含了這種人的死是很輕微的,是微不足道的,進而使學生理解到鴻毛一詞的引申義:輕微,微不足道。

(2)出示課文中的重點詞語,鞏固練習,加深理解。

完全:就是的意思。在課文中這個詞指的是除了爲人民服務以外,再沒有別的其它的目的。

徹底:是貫徹到底的意思,也就是說,不管在什麼時候,不管做什麼工作,都應該完全徹底地爲人民謀利益,而不是出於其它的目的。

五湖四海:這個詞泛指全國各地。聯繫上下文可理解革命隊伍的人來自全國各地,四面八方。

追悼:指的是懷念死者,表示哀悼的意思。

“哀思”這個詞可以用分別解字再解詞的方法理解。“哀”指“悲哀”;“思”指“思念”;“哀思”這個詞就是指悲哀、思念的感情。

固:本來的意思。

於:比的意思。

或:“有的”的意思。

通過對以上重點詞語的理解,通過讓學生在讀書的同時思考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方式,可以加深學生對課文內容的理解,可以培養學生認真思考、自主學習的習慣。

(四)理清文章層次結構。

1、讓學生自己按自然段順序讀課文,邊讀邊想一想每個自然段講了什麼?

2、指名按自然段順序朗讀課文,讀完一段,說說這個自然段講了什麼?

通過讀課文讓學生知道課文先講了爲人民服務是我們黨及黨領導的軍隊的根本宗旨;接着講了人的死有兩種不同的意義;又講了爲了人民的利益要堅持好的,改正錯的;然後講了爲了人民的利益要搞好團結,提高勇氣,不怕犧牲,互相愛護;最後講了開追悼會的目的。

全文以“爲人民服務”爲線索,分五個自然段,從五個方面進行論述,這樣便理清了文章的層次,爲下一步深入閱讀課文,學習課文做了準備。

(五)指導難句的朗讀,使學生能夠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1、自由輕聲讀課文,然後畫出讀不好的句子。

2、小組交流,如何來讀好畫出的難句或長句。

3、提出讀不好的句子,全班共同練習朗讀。

課文中有這樣幾句話學生讀起來可能有困難。

(1)我們這個隊伍完全是爲着解放人民的,是徹底地爲人民的利益工作的。

教師指導學生讀這句話時,可以採用範讀的方式,讓學生聽讀,然後再讓學生自己練讀。可以這樣停頓:我們這個隊伍/完全是/爲着解放人民的,/是徹底地/爲人民的利益/工作的。

(2)中國古時候有個文學家叫做司馬遷的說過:“人固有一死,或重於泰山,或輕於鴻毛。”

這句話中引用了一句古文,讀好這句話,首先要了解這句古文的意思,在此基礎上,讀好這個長句。可以這樣停頓:中國古時候/有個文學家/叫做司馬遷的/說過:“/人/固有一死,/或/重於泰山,/或/輕於鴻毛。”

(六)作業。

1、熟讀課文。

2、抄寫讀讀寫寫的詞語。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理解課文思想內容,使學生受到革命人生觀的啓蒙教育。

2、概括課文中心思想,體會作者論述中心思想的思路。

3、朗讀課文。背誦課文第3、4自然段。

教學重點:

理解課文中含義深刻的語句。

教學難點:

瞭解課文中論述的各個層次與全心全意爲人民服務這個中心思想之間的關係。

教學過程:

(一)引導學生回憶課文結構層次。

1、自由讀課文,思考這篇課文的題目是《爲人民服務》,課文從哪幾個方面講了應如何爲人民服務?

首先講了我黨及人民軍隊的宗旨是爲人民服務;接着講了人的死有兩種不同意義;然後講爲人民服務要堅持好的,改正錯的;又講爲人民服務要互相關心,互相愛護,互相幫助;最後講開追悼會的目的。

2、教師小結:這五個自然段講了五層意思,每一個自然段都可以獨立成爲一段。

(二)學習第一段。

1、自由讀第一段,結合這一段中的詞語說說什麼是爲人民服務?

學生能夠說出爲人民服務就是爲了解放人民,爲人民利益工作的就可以了,不要求學生的回答深入詳盡。

2、板示

我們這個隊伍是爲着解放人民的,是爲人民的利益工作的。

我們這個隊伍完全是爲着解放人民的,是徹底地爲人民的利益工作的。

板示出這兩句話後,讓學生讀一讀,比較比較這兩句話有什麼不同?從帶點的詞語中能體會出什麼?請同學們談一談。

“完全”說明我們這個隊伍是地爲人民利益工作的,除此之外沒有任何別的目的。“徹底”則說明了我們這個隊伍無論在什麼時候,做什麼工作,時刻都想着人民。這句話揭示了黨和黨領導的人民軍隊爲人民服務的要求和標準,黨和軍隊與人民羣衆有着密切關係。

(三)學習第二段。

1、學習第二段,可讓學生先自己讀一讀第二段,畫一畫有哪些句子不理解,然後提出不懂的問題。

2、學生的問題可能集中在這兩句話上

(1)“人固有一死,或重於泰山,或輕於鴻毛。”

這句話的意思是:人總是要死的,有的人的死有價值、有意義,比“泰山”還重,有的人的死無價值,無意義,比“鴻毛”還輕。

學生理解了這句話的意思,可再讓學生說說什麼人的死比“泰山”還重?使學生深入領會“爲人民服務”的含義。

(2)張思德同志是爲人民的利益而死的,他的死是比泰山還要重的。

這句話教師可以啓發學生理解。張思德同志1933年參加革命,經過長征,負過傷,是一個忠實地爲人民利益服務的共產黨員。1944年9月5日,在陝北安塞縣山中燒炭,因炭窯崩塌而犧牲。張思德同志牢記革命隊伍的宗旨,活着爲人民的利益工作,死爲人民的利益犧牲,體現了完全徹底地爲人民服務的精神。因爲他爲人民的利益而死,雖然一生中沒做出什麼驚天動地的大事,但他的死卻是有意義、有價值的,所以說“比泰山還重”。

3、學生領會了這兩個難句的意思,教師可讓學生帶着體會到的感情再讀課文,通過朗讀,進一步加深對課文的理解。

(四)學習第三段。

1、讓學生默讀課文,想一想我們應該怎樣對待自己的缺點?從課文中畫出有關語句。

2、學生可能畫出這幾句話。

(1)因爲我們是爲人民服務的,所以,我們如果有缺點,就不怕別人批評指出。不管是什麼人,誰向我們指出都行。只要你說得對,我們就改正。你說的辦法對人民有好處,我們就照你的辦。

教師可將這些句子板示出來,然後提問,這段話共有幾句?每句說的是什麼?句與句是怎樣連起來的?

教師可以幫助、指導、啓發學生理解這幾句話的意思:爲人民服務,要善於接受別人的批評。無論是自己的同志,親密的朋友,還是平日相處時有矛盾的人、反對過自己的人,這些人的批評都要聽得進去。只要是正確的批評和意見,我們就要接受,就要改正,就要照辦。這就表明了衡量是與非的標準只有一個,就是要符合人民的利益,對人民有好處。

(2)學生還可能畫出這句話

只要我們爲人民的利益堅持好的,爲人民的利益改正錯的,我們這個隊伍就一定會興旺起來。

學生提出這句話,教師可啓發學生結合對上面幾句話的理解來體會這句話的含義。

這句話講的是:人民的利益是衡量對錯的標準。要使我們的隊伍興旺起來,就必須從人民的利益出發,堅持好的,堅持對人民有益的,改正錯的,改正對人民無益的。

3、學生理解了這幾個難句,教師可再組織學生自讀課文,進一步深刻體會文章的含義,同時爲後面的背誦奠定基礎。

(五)學習第四段。

在前面三段的學習過程中,我們採取了不同的形式教學生讀書,找難句,提問題;點撥啓發學生,理解難句。在第四段的學習中可以讓學生自己讀書,自己討論,自己學習。

1、讓學生自己讀課文第四段,畫出你認爲重要的句子或不懂的句子,然後在小組中說說你對重點句的理解,最後再把不懂的句子提出來,小組裏的幾個同學共同討論,互相補充。

2、集體討論。

(1)請學生讀自己畫出的重點句,再談談自己的理解。

(2)把小組討論後理解仍有困難的句子提出來集體討論。

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注意這幾句話的點撥。

①我們今天已經領導着有九千一百萬人口的根據地,但是還不夠,還要更大些,才能取得全民族的解放。

“九千一百萬人口的根據地”指的是當時的陝甘寧邊區和華北、華中、華南等抗日根據地。當時這些根據地的人口總和是九千一百萬。這句話是說,還要擴大抗日革命根據地,才能取得全民族,全中國的解放。可見,當時爲人民服務的共同目標就是打敗日本侵略者,解放全民族。

②我們的同志在困難的時候,要看到成績,要看到光明,要提高我們的勇氣。

這句話是說,革命鬥爭,並不是一帆風順的,必然要遇到艱難困苦。但是,我們爲了人民利益,爲了民族解放,就不能怕困難,要看到成績和光明,要樹立信心,鼓足勇氣。

③我們的幹部要關心每一個戰士,一切革命隊伍的人都要互相關心,互相愛護,互相幫助。

這句話的意思是說,革命隊伍的人是爲了一個共同目標走到一起的。因此,不論是幹部對戰士,還是戰士對戰士,都要互相關心、愛護和幫助。這樣才能更好地團結起來,共同奮鬥,實現我們的目標。

3、指導學生背誦課文第3、4自然段。

(1)背誦之前應先讓學生將這兩段話再讀一讀,對這兩段話有一個整體的印象。

(2)出示填空

①()我們是爲人民服務的,(),我們()有缺點,()不怕別人批評指出。()是什麼人,誰向我們指出()行。()你說得對,我們()就改正。你說的辦法(),我們()。

背誦這幾句時教師可指導學生抓住這幾句話中的關聯詞語及重點詞語,利用這些詞語指導學生記憶。

②這一條意見,就是黨外人士()先生提出來的;他提得好,(),我們就採用了,只要我們爲(),爲(),我們這個隊伍就()。

③我們都是來自(),爲了一個(),走到一起來了。我們還要和()走這一條路。我們今天已經領導着有(),但是還不夠,還要更大些,才能取得()。我們的同志在困難的時候,要(),要(),要提高()。中國人民正在受難,我們()解救他們,我們要()。要奮鬥就會(),死人的事是經常發生的。但是我們想到(),想到(),我們爲人民而死,就是()。不過,我們應當儘量地減少那些()。我們的幹部要(),()都要(),(),()。

在指導學生背誦時,教師可採取多種形式。如讓學生自己對照課文口頭填空,熟讀,或同桌互相填空,小組填空等。也可以教學生一起背的方法,如先熟讀再背誦、抓重點詞背、分層背等等。

(六)學習第五段。

讓學生自己讀課文,邊讀邊思考,爲什麼要開追悼會?

指導學生理解開追悼會爲了懷念死者,懷念那些曾爲人民服務,爲人民做過貢獻的人,同時開追悼會也能使人民更加團結,使整個民族團結起來。

(七)總結課文中心思想。

提問:這篇講話的中心思想是什麼?這個中心是怎樣一層一層表達出來的?讓學生帶着這個問題再讀課文,然後按板書提示指名談一談。

小學六年級語文上冊教案人教版5

學習目標

1、整體感知課文,理解航天員出征的深刻意義。

2、體會並學習點面結合、突出重點的場面描寫方法。

3、指認並體會文中恰當的議論抒情。

4、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學習重點、難點

1、明白楊利偉作爲一名宇航員所應具備的優秀素質。

2、場面描寫的作用以及寫法

3、民族自豪感的內化,學生學習積極性的激發

教法

教師引導,學生自主探究、合作討論學習爲主。

課前準備

掃清文字障礙,熟讀課文。

課時安排: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出征”是什麼意思?什麼樣的出征才稱得上是偉大的出征呢?

1、展示楊利偉、“神五”圖片。大家還記得他是誰嗎?

2、出示世界航天的大事件,從這些事件中,你發現什麼?

3、出示中國航天史中大事件,你從這些事件中又感受到什麼?

4、師述:

20xx年10月15日上午9時,中國曆的第一艘載人太空船“神舟五號”成功發射升空,這標誌着中國正式加入了航天大國的行列。作爲第一個進入太空的中國人,38歲的楊利偉成爲第431位進入太空的地球人。這一天,多少炎黃子孫翹首以盼!今天就讓我們一起來重溫這激動人心的歷史一刻吧!

5、學生懷着激動的心情初讀課文,瞭解那激動的一刻。

6、請學生用一句話概括這一則新聞的主要內容,並說說聽完這則新聞之後的感受。

(交流明確:內容——“神舟”五號飛船航天員楊利偉出征場面。感受——重在激發起學生的民族自豪感)

二、走近人物

主人公楊利偉承載着中華民族飛天的夢想,他象徵着中國走向太空的成功。下面讓我們一塊走近人物楊利偉,感受他的風采。文中是怎麼描寫的?你能從文章的字裏行間找到嗎?突出了他的什麼性格特點?請筆畫出來。

1、學生快速閱讀文章,從文中找出相關語句加以分析,作好圈點勾畫,準備交流。

2、同桌交流討論,教師巡視,引導學生深入理解課文內容,切忌對句子架空分析,每一種結論都必須有依據和自己的分析。(重點在“受命”、“踏上征程”兩個場面中)

3、引導學生深入體會楊利偉作爲中國航天第一人的風采。

(1)、本文只寫了楊利偉出征前半個小時內發生的事,仔細閱讀課文,想一想,文章共寫了幾個場景?能用簡要的語言概括嗎?

(2)、文中哪些語句表現出楊利偉是一位綜合素質優秀的航天員?讀中體會

(步伐的從容而穩健;神態是微笑和深情;敬禮的標準;心情的激動以及插敘中的概括介紹。)

師:其實這些素質是每一個成功人士的都應具有,都是我們所需要的。

(3)、師:神五的成功發射已經載入歷史,但我們永遠不會忘記這個偉大的英雄們締造的偉大的時刻,請看20xx年“感動中國”評選組委會授予獲獎人物楊利偉的頒獎辭:

那一刻當我們仰望星空,或許會感覺到他注視地球的目光。他承載着中華民族飛天的夢想,他象徵着中國走向太空的成功。作爲中華飛天第一人,作爲中國航天人的傑出代表,他的名字註定要被歷史銘記。成就這光彩人生的,是他訓練中堅韌執着,飛天時的從容鎮定,成功後的理智平和。而這也是幾代中國航天人的精神,這精神開啓了中國人的太空時代,還將成就我們民族更多更美好的夢想。

(4)老師充滿激情的介紹:

楊利偉1996年起參加航天員選拔,1998年1月正式成爲我國首批航天員。經過5年多訓練,他以優秀的成績完成了基礎理論、專業技術等8大類幾十個科目的訓練任務,並最終從衆多候選者中脫穎而出,成爲我國首位登上太空的宇航員。

面對如振動、衝擊、噪聲、失重、超重、宇宙輻射、高真空、晝夜節律變化、劇烈的溫度變化等惡劣的太空環境,楊利偉要承受的超負荷心理、工作壓力可想而知。這些環境因素會導致心血管系統功能紊亂、骨骼與肌肉結構和功能變化、睡眠週期紊亂、航天運動病、情感抑鬱等一系列生物醫學和心理方面的問題。

此外,楊利偉更需面對一旦發射失敗可能會失去生命的危險。但是,載負着中華民族千年的“飛天夢想”,這位中國人的首位“太空使者”,還是憑藉自身超人的素質和勇氣,最終出色地完成了自己的神聖使命。

(5)、找出文中議論性的語句,說一說其作用。(這是一次…..)學生依據思考題閱讀文本進行體會其含義。

4、教師小結:

雖然課文中沒有多少直接讚揚楊利偉的話,但從細微處看,他從容穩健的步伐,他微笑的神情,他對國旗深情的注目都顯出了他的精神氣質。這種從細微處着手寫人物的方法值得我們借鑑。

三、送英雄出征

作爲舉世矚目的壯行,全世界不同膚色,不同種族,不同國籍,不同語言的人都在關注,更不用說黃皮膚,黑眼睛的中國人了,讓我們來關注一下送行的人們吧!

1、學生思考:有哪些人來爲楊利偉送行?他們各自態度是怎樣的?這麼多人來送行說明了什麼?

討論明確:

送行人有教練、專家們、少先隊員、軍樂隊員、少數民族少女、落選的戰友等,他們的心情都無比激動,都懷着一個共同的期待——爲英雄送行。送行人數衆多表現出人物對英雄出征的重視,表現了人們因中國人的飛天夢即將實現的激動、高興,表現了人們對英雄出征和中國首次載人航天飛行的美好祝願。

2、假如你就是送行人羣中的一員,你最想對楊利偉說的送行語是什麼?請用最簡短最動情的語言來表達吧!(先確定自己的身份,再設身處地地思考)

基本的要求是:

(1)內容要切合特定的場合;

(2)措辭要切合自己的身份;

(3)語言要求形象、生動、精彩,能給人深刻的印象;

(4)篇幅要簡短。(教師應引導學生髮現他人的閃光點,以激勵性評價爲主)

四、探究質疑

訓練中的堅韌執着,飛天時的從容鎮定,成功後的理智平和成就了楊利偉的光彩人生。而體裁上的獨特和選材上的巧妙也成就了我們今天所學的這篇精彩文章。下面我們將就這則新聞的體裁與選材進一步來探究幾個問題。

1、與我們所讀過的消息、通訊相比,有何獨特之處?

2、這種獨特性賦予了這則新聞什麼樣的優點?

討論明確:

既非一般意義上的消息,也不是典型的通訊;它比消息要更豐富、生動,又比通訊更集中。作者抓住一個場面的速寫的形式對這件事情進行了報道,這樣內容更集中,表現手段和表達方式更爲豐富多樣。

五、品味鑑賞

因爲抓住一個場面以速寫形式報道事件,於是文章的表達方式和語言運用具有了鮮明的特色。一起來欣賞一下富有表現力的語言吧!

1、教師展示例句讓學生好好揣摩,領會可從蘊含的情感、表達方式、修辭、語言的精煉等角度來賞析。

例如:

①“快看!我們的航天員來了……”

這一句普通的話語卻飽含了豐富的情感,“我們的”這一個限制語中充盈着無比的自豪和激動。

②隨着楊利偉標準的軍禮,中國第一代航天員的奪人風采,瞬間便定格在記者們的鏡頭裏,定格在共和國的航天員上,定格在人類征服太空的篇章中。

這是一個記敘、描寫和抒情、議論高度融合的句子,三個“定格”構成排比,一層進一層地揭示了楊利偉這個軍禮所象徵的歷史意義。

2、學生再讀課文,勾畫美的語句,與同學交流。

3、課文中類似的句子還很多,同學們課後還應反覆的誦讀、細細的品味。

六、課後學習

描寫一個場面,要求:

①要寫出場面的特點;

②注意點面結合,於細微處寫人物;

③注意借鑑本文語言特色。

七、小結語:

今天,我們一塊重溫了“神舟五號”飛船航天員出征的偉大歷史時刻。這次壯舉成功了,我們中國從此步入了世界航天大國之列。讓我們同英雄楊利偉一起向我們偉大的祖國敬禮吧!(在“歌曲《五星紅旗》”的嘹亮的歌聲中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師生同唱歌曲《五星紅旗》結束。

板書設計:

4、偉大的出征

等待送行莊嚴出征

站滿從容穩健的步伐

激動洪亮的報告聲(果斷、從容、)

渴望標準的軍禮

愛國的情懷

附:

1、世界航天的大事件:

第一顆人造衛星:前蘇聯於1957年10月4日發射的"衛星一號"人造地球衛星,是世界上第一顆在地球軌道運行的人造衛星。

第一艘載人宇宙飛船:前蘇聯於1961年4月12日發射的"東方紅"宇宙飛船,是世界上第一艘繞地球軌道飛行的載人飛船。

第一位登上太空的人:前蘇聯宇航員加加林。

第一艘登上月球的載人飛船:1969年7月20日,美"阿波羅11號"登上月球,成爲世界上第一艘在月球上着陸的載人飛船。

第一個登月的人:美國的艾德林?康世朗林斯。

2、中國航天史中大事件:

1970年4月24日,中國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發射成功。

1990年4月7日,中國"長征三號"運載火箭成功發射美國研製的"亞洲一號"衛星。

1998年7月18日,長征火箭首發歐洲國家製造的通信衛星成功。

20xx年12月30日,成功發射神舟四號無人飛船。

20xx年10月15日,神舟五號載人飛船成功發射,楊利偉成爲中國飛天"第一宇航員"。

小學六年級語文上冊教案人教版6

 知識和技能:學習並掌握本課的生字新詞,積累文中的好詞佳句;理解課文內容,體會紅軍戰士頑強的意志、堅韌不拔的毅力以及英勇無畏的革命精神;學習作者利用環境描寫側面表現人物精神面貌的方法。

過程與方法:以學生爲主體,引導學生小組合作探究;抓關鍵詞句進行品讀,讀中感悟促思。

情感、態度價值觀:激發學生對紅軍戰士的敬佩和讚歎之情;學習紅軍戰士頑強的意志、堅韌不拔的毅力、英勇無畏的精神。

 教學重難點:體會紅軍戰士的精神,學習作者用環境描寫側面表現人物精神面貌的方法。

 教學準備

教師:蒐集紅軍翻越大雪山的圖片或影像資料。

學生:蒐集紅軍翻越大雪山的相關資料。

教學時間: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引入新課,揭示課題1 《七律·長征》這首壯麗的詩篇講述了一段震驚中外的歷程。長征途中,紅軍將士面對的是一條條波濤洶涌的大河,一座座巍然聳立的雪山,一片片茫無涯際的草地……面對種.種艱難困苦,面對地方軍閥、國民黨的圍追堵截,這支由年輕人組成的紅色大軍在極其險峻的地帶迂迴穿插,最終完成了舉世矚目的二萬五千里長徵。今天,就讓我們穿過時空的隧道,走進大雪山,感受當年紅軍翻越大雪山的艱難。

2.板書課題,齊讀課題。

二、檢查預習。

1、指名分段朗讀課文,師生共同評議。

2、聽寫文中帶生字的詞語,小組內評改,糾錯。重點:

戳:讀音chuō,注意“羽”字頭的變化。

踉蹌:讀音liànɡ qiànɡ。

3、學生相互交流對詞語的理解,師生共同解決難度較大的詞語。

4、全班齊讀課文。

三、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學生自讀課文,瞭解課文內容。

2想想課文的主要內容,並在自己感受深的地方作上批註。

3檢查自學效果,指名說感受。

 四、齊讀全文,小結。

同學們,我們這節課掌握了本課的生字新詞,還對課文的內容有了初步的瞭解,那麼紅軍長征圖中的雪山到底給那些戰士們帶來了那些問題呢?我們下節課接着學習。

第二課時

一、複習導入。

1、出示生字詞卡片,指名認讀。

2、指名有感情朗讀課文。

二、學習1-4自然段,感受雪山環境的險惡

(一)學習課文第1、2段。

1讀課文第1、2段,勾畫出寫雪山特點的語句。

2引導學生概括大雪山的特點。(海拔高,氣溫低,空氣稀薄,天氣變幻莫測)抓住“白雪皚皚”、“終年不化”體會氣候的寒冷,抓住“一會兒……一會兒……一會兒……”體會天氣的變幻莫測。引導學生思考這段環境描寫的作用。

3.指導朗讀。

(二)學習課文第3、4段。

1紅軍從江西出發,已經整整八個月了,他們現在又是怎樣的情況呢?自由讀課文第3段,勾畫出相關的語句。 2彙報勾畫的內容。

3這樣的隊伍翻越這樣的雪山,可能會出現哪些情況?

4面對險惡的環境,面對重重困難,紅軍將士的態度是——齊讀第4段。你從感嘆號中悟出了什麼?(態度堅決、毫不猶豫)該怎樣讀?引導學生讀3、4段。

三、學習5-6自然段,感受紅軍的無畏精神

(一)學習第5段。

1、紅軍在翻越大雪山過程中首先遇到了什麼困難?他們是怎樣克服的?默讀課文第5段,在相應的句子下作上記號。

2、彙報交流。引導學生抓住環境描寫的句子“一到山腳……到處都是雪,雪,雪。”“這裏的地形……摔下雪壁。”體會環境的險惡。

作者不惜筆墨着力進行環境描寫用意何在?面對險惡的環境,紅軍戰士怎麼做的?

這些險惡的環境與“被救出來的人,拍拍身上的雪塊,繫好鞋帶,又歸隊繼續前進。”形成了鮮明的對比,從中你感受到了什麼?

3、引導朗讀,讀出自己的體會。

(二)學習第6段

1、紅軍戰士越往上爬面臨的困難越大,“大家都拼盡全身力氣”,艱難地前進,“拼盡”可換成哪些詞?爲何用“拼盡”?默讀第6段,並在相應的詞句下作上記號。

2、全班交流。

從“像被無數把尖刀割着”、“渾身哆嗦”、“牙齒打顫”體會天氣冷到極點;從“頭暈腦漲,呼吸困難”、“要是……就……”這些句子中體會紅軍將士邁步前進極端困難,並且隨時都有生命危險,所以大家都“拼盡”全身力氣,挑戰極限,翻越雪山。

3、引導朗讀,並通過引讀、結合插圖或浮現畫面的方法引導學生背誦本段。

四、學習7-12自然段,感受紅軍的革命情深

過渡:雪山無情,人有情;氣候惡劣,但“人定勝天”!看吧,我們的紅軍戰士是怎樣用頑強的意志,人間的真情去戰勝那堅實的冰山的!

1、讀7-12段,在你深受感動的地方作上批註。

2、小組交流閱讀感受。

3、全班交流。

從“一摸他的身子,已經冰涼了”可看出,戰士江良蘭在生命的最後一刻,是忍受着怎樣的痛苦折磨在風雪裏前進。

從“指導員望着……心想……也要挪過山去。”可看出他們患難與共,脣齒相依;他們不是親人,勝似親人;他們之間的情誼比山高,比海深。

4、第11段中的省略號,省略了什麼內容?展開想象的翅膀,把省略的內容補充完整。

5、讀12段中寫景的句子,與前面寫景的句子作比較,看看有什麼不同,你從中體會到什麼?(感情色彩不同,烘托出紅軍戰士戰勝自然,越過雪山的喜悅心情。)

五、感受勝利的喜悅

紅軍勝利會師,想象戰士們會說些什麼,做些什麼?學生小組互談感受,指名反饋。

六、作業練習

1.結合課文內容,說說你在寫作方法上有何收穫

2.把你認爲寫得好的詞句摘抄下來。

板書設計:

14、翻越大雪山

無畏的精神

雪山環境險惡走向勝利

崇高的革命精神

小學六年級語文上冊教案人教版7

教學目標:

1.瞭解本課的情節,使學生認識到諸葛亮“借”箭成功的主要原因是由於他的有膽有識、足智多謀。

2.認識學習以記事爲主的課文,必須抓住事情發展的線索,理清它的起因、經過及結果,並領會事件的本質意義。

3.學習本課“妒、督、魯”等ll個生字,以及妒忌、商議、推卻、探聽等8個詞語,理解詞語在句子中的意思,並會用“推卻、輕易”造句。

4.體會文章首尾呼應的寫法。

教學重點難點:

1.讓學生讀懂課文,在讀的基礎上,認識諸葛亮借箭成功的主要原因是有膽有識多謀。

2.能從課文所描寫的人物性格中體會文章首尾呼應的作用。

教學時間:

三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學習本課“妒、督、魯”等ll個生字,以及妒忌、商議、推卻、探聽等8個詞語,理解詞語在句子中的意思,並會用“推卻、輕易”造句。

教學重點難點:

1.讓學生讀懂課文,在讀的基礎上,認識諸葛亮借箭成功的主要原因是有膽有識,足智多謀。

2.能從課文所描寫的人物性格中體會文章首尾呼應的作用。

一、揭示課題

1.從《赤壁之戰》故事引入。

師:我們已經學過一個《三國演義》中的故事是——《赤壁之戰》,那個故事是以周瑜、黃蓋爲主的。今天我們又學一篇以諸葛亮與周瑜爲主的課文。

揭題、讀題。

2.審題。

什麼叫草船?草船借箭是指什麼意思?

3.再讀題,讀了課題,你想知道什麼?

出示:誰草船借箭?爲什麼要草船借箭?怎麼樣草船借箭的?最後借到了箭沒有?

二、初讀課文,理清脈絡

1.這些問題實際上要我們回答什麼?請用陳述句表達。

草船惜箭的原因、經過、結果。

2.我們把草船借箭的經過看成借箭前的準備和借箭的過程。

(出示課後題1/(2))

3.自學課文字詞,標好節號,讀通課文,完成填空。

草船借箭的原因:三天趕造十萬枝箭

草船借箭借箭前的準備:草船、軍士

的經過借箭的過程:逼近水寨→一面受箭→另一面受箭→駛向南岸

草船惜箭的結果:如期交貨、周瑜歎服

4.據此提綱給文章分段:一(l、2節)、二(3--5節)、三(6-9節)、四(10)

這是按事情發展的順序給課文分段。

三、學習第一段

1.齊讀第l句。

什麼叫“妒忌”?(對才能、名譽、地位或境遇等比自己好的人心懷怨恨。)

2.從第二節的人物對話中我們能看出周瑜對諸葛亮的“妒忌”嗎?

(1)指名2生分角色讀課文第2節,師讀旁白。

大家聽2人對話共幾輪,爲每一輪編上序號。

(2)每一輪對話中,都能看出周瑜對諸葛亮的妒忌。讓我們再來看看,周瑜在與諸葛亮對話時,心中是怎麼想的吧。

3.學習第一輪對話。

(1)齊讀,邊讀邊根據老師提的問題想想周瑜是怎麼想的。

師問:周瑜是大都督,難道他不知道?生:周瑜是知道的,他明知故問。

(2)那周瑜這時心裏是怎麼想的呢?兩人一組討論。

交流:2人一組,一人讀周瑜說的話,一個說周瑜的心理活動

(可發揮想象,有不同答案)。

生:“最好你答是弓箭這樣就落入了我的陷阱。”

生:“你一定會說是弓箭,那樣就正合我意”……

(3)過渡:顯然,周瑜正在設計想陷害諸葛亮,那他怎樣一步一步進行下去的呢?

4.學習第二輪對話。

(1)指名2人讀對話,師在其間提問讓大家思考周瑜的心理活動。

“公事”是什麼意思?“推卻”又是什麼意思?爲什麼不能推卻?

(周瑜以公事來壓諸葛亮,使諸葛亮無法不答應。)

(2)同桌一起像剛纔一樣討論周瑜的心理活動。

交流:“我用公事來壓你,你想推也推不了。”

5.學習第三--六輪對話。

(1)分四組討論~六輪對話,學着剛纔的方法,先分角色對話,再說說周瑜的心理活動。

最後一輪,周瑜沒有問話但有動作——

(2)討論、交流。

6. 小結,我們看到了,周瑜是步步緊逼,把諸葛亮圈入了他設置的圈套。從每一次對話中,我們都能看到周瑜的妒忌、怨恨之心。

7. 周瑜設計陷害諸葛亮,而諸葛亮似乎已陷入他的圈套,讓周瑜計劃得逞了。真的是這樣嗎?

思考:諸葛亮在與周瑜對話時心理活動怎樣?

他爲什麼答應周瑜如此難辦到的任務?

默讀1~2節,思考這些問題。

(諸葛亮其實已識破了周瑜的計劃,但他以國家大計爲重,爲水戰勝利考慮,不顧個人恩怨,答應三天造十萬枝箭。)

分組分角色,指名一生讀旁白,朗讀第1、2節,體會人物內心活動。

四、小結。

周瑜想害諸葛亮,而諸葛亮更是立下軍令狀,那麼事情又是怎麼發展的呢?下節課繼續學習。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瞭解本課的情節,使學生認識到諸葛亮“借”箭成功的主要原因是由於他的有膽有識、足智多謀。

2.認識學習以記事爲主的課文,必須抓住事情發展的線索,理清它的起因、經過及結果,並領會事件的本質意義。

教學重點難點:

1.讓學生讀懂課文,在讀的基礎上,認識諸葛亮借箭成功的主要原因是有膽有識多謀。

2.能從課文所描寫的人物性格中體會文章首尾呼應的作用。

一、複習引入

1. 上節課我們初讀了課文,按事情發展的順序給文章分了四段。並學習了課文的第一段,知道了“草船偌箭”的起因是周瑜妒諸葛亮,用10天造十萬枝箭的命令來設計暗算諸葛亮,而諸葛亮立下軍令狀三天就造十萬枝箭。

2.第一段中哪句話點出了周瑜妒忌諸葛亮的原因?

(全文第一句。)指名回答。師:課文開頭就點明瞭原因,齊讀此句。

3.課文二—四段中也有一處直接寫出了諸葛亮有才幹,快速默讀二—四段,找出這句話。(全文末尾一句。)

二、整體進入學習二—四段

1.全文末尾這句話與開頭處的句子什麼關係?指名2人對讀。(首尾呼應。)

師生配合(師首句,生尾句)讀,體會首尾呼應。

2.板:神機妙算

用詞素合成的方法如何解釋?

出示:神機妙算——驚人的機智,巧妙的謀劃,形容有預見性,善於估計客觀情勢,決定策略。

諸葛亮到底是怎樣神機妙算的呢?

3.默讀課文二-四段,找找突出描寫諸葛亮神機妙算。胸有成竹,料事如神的句子,用“—”劃下。

交流出示小黑板

(1)第三天保管有十萬枝箭。

(2)不能讓周都督知道,否則我的計劃就完了。

(3)魯肅……回來見了周瑜,果然不提借船的事……。

(4)第一天……第二天……,直到第三天四更時候,諾葛亮祕密地把魯肅請到船裏。

(5)霧這樣大,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來。

(6)我們只管飲酒取樂,夭亮了就回去。

三、學習“知周瑜”

1.默讀小黑板上第②句,用“如果……就……”的句子來表達句子的意思。

2.諸葛亮爲什麼會有這樣的假設?

(1)指名讀第三節。

(2)口頭完成填空。

因爲諸葛亮知道周瑜妒忌他有才幹會從中阻撓,所以諸葛亮要魯肅不要告訴周瑜這件事。

兩人一組討論填空、交流。齊讀。

板:知周瑜心

3.諸葛亮要魯肅辦什麼事?指名讀句:“希望你能借……船的兩邊。”

(1)比較句子。

希望你能借船的兩邊。

希望你借給我一些船,“每隻船上要有軍士與許多草把子。

兩句句子有什麼區別?用哪句好?爲什麼?

第一句用了具體數字,寫出了諸葛亮對船的具體要求。用第一句好,表現了諸葛殼對計劃早已成竹在胸。

(2)齊讀此句。

師:這排的一千多個草把子的船就是“草船借箭”中的——(生)“草船”。

四、學習“知魯肅”

1.諸葛亮要魯肅別把這事告訴周瑜,結果怎樣?

齊讀小黑板上第③句。

2.理解這句句子。

(1)“顯然”是什麼意思?(出示小黑板:事實與所說或所科的相符。)

(2)“事實”是什麼?“所說或所料”又是誰所料的什麼?用上“果然”有什麼作用?(事實是魯肅沒向周瑜提借船的事,所料是諸葛讓魯肅不要提此事。)

問:相符嗎?(相符)用上“果然”表現事實與諸葛亮所預料完全相符。

(3)齊讀句子體會。

3.師介紹:魯肅是東吳的一員大將,他爲人忠實、守信,正因爲諸葛亮知道魯肅的爲人,所以纔料到他不會把此事告訴周瑜。用上“果然”一詞也表現了諸葛亮——板:知魯肅人

4.到現在,借箭的計劃已有條不紊地準備就緒。齊讀第二段體會。

五、學習“識天象”

1.師:(指小黑板上①④句)諸葛亮曾擔保三天管保有十萬枝箭,可第一天沒有動靜,第二天仍不見動靜,直到(引讀)——

2.指名讀6-7節,說說諸葛亮爲什麼選在第三天四更時候出發?

板:四更時候(這時候江上大霧瀰漫。)

(1)板:大霧瀰漫

(2)這時候江上大多瀰漫到了什麼程度?(引)——連面對面都看不清。

3.有了這樣的大霧會有什麼結果呢?與借箭又有什麼關係?

出示:因爲江上大霧瀰漫,連面對面都看不清,所以……

先默讀6、7節,然後四人一組討論用多種方法來補充完整句子。

所以選擇第三天四更出發。

所以把船靠近曹軍水寨。

所以叫軍士一邊擂鼓,一邊大聲吶喊。

所以曹軍纔不派兵出來。

4.顯然,大霧瀰漫這一氣候的變化正是借箭成功必不可少的一個要素,也是諸葛亮選擇第三天四更時分出發的原因。

(1)諸葛亮是什麼時候決定這一時間出發的?(三天前立軍令狀時。)爲什麼?

(2)早在三天前,諸葛亮就預測到三天後有一場漫天大霧,這要歸功於他識天象,瞭解天氣變化情況。

板:識天象

(3)齊讀小黑板上第①、④句,體會諸葛亮識天象的神機妙算。

5.正因爲江上大霧瀰漫,諸葛亮在天還沒亮時,把船靠近曹軍水寨,並怎樣布船?引讀書中有關句子。(船頭超西,船尾朝東,一字兒擺開)

(1)看。(顯示出船頭朝西,船尾朝東。)

這樣布船的目的是什麼?(準備受箭)

(2)引讀,可這樣布船,船隊離曹太近了,魯肅不禁吃驚他說:(引)“……”,可諸葛亮卻笑着說:(引)“……”。

六、學習“知曹操”

1.這是諸葛亮的預料,事實又是怎樣的呢?引讀——(曹操在營寨裏……箭好像下雨一樣。)

2.“虛實”是指什麼?

“虛”與“實”是一對反義詞,“虛實”表示內部的實際情況。

文中指哪一方面看不清哪一方的虛實?

用“~~~”劃出諸葛亮一方的內部實際情況。

“20只船……排在船上的兩邊。”(第四節)

3.這樣少的兵士,船上又沒有什麼武器,曹操絲毫不用害怕,可他爲什麼不敢派兵?口頭完成填空。

出示:

曹操之所以不敢輕易出動,是因爲(江上大霧瀰漫,連面對面都看不清。)

師:在這種情況下,如果是別人還也許有派兵的可能,而曹操是絕不會派兵的,因爲曹操是一個生性多疑的人。

4.現在你們看事實與諸葛亮的預料又一一相符,這就可用上剛纔我們學的一個詞?(果然)請根據這一內容用“果然”造句。

5.諸葛亮能預料得如此之準,就是因爲他知道曹操生性多疑的性格。

板:知曹操性

6.這時曹操是怎麼做的,諸葛亮又是怎麼做的?

指名一人讀曹操的句子,大家齊讀諸葛亮的句子,配合讀第8節。

7.看示意圖2:船頭朝東,船尾朝西。

師:這時諸葛亮下令把船掉過來,船頭朝東,船尾朝西,這是爲什麼?(一邊受滿了箭,讓另一邊再來受箭。)

這不禁使我們想到諸葛亮向魯肅借草船時說:“船要用青布幔子——(遮起來……船的兩邊)我自有妙用。”

現在你能說說這個“妙”,妙在何處嗎?

排在兩邊的草把,更利於多受些箭,用青布幔子遮着,讓敵人看不清虛實……

六、學習“曉地利”

1.過渡:當曹軍一萬多個弩手,一齊朝草船上射箭,箭好像下雨一般時,諸葛亮和魯肅正在船中飲酒取樂。因爲諸葛亮這樣說——(引)小黑板上第6 句。

2.天亮了,諸葛亮的船隊是怎麼回去的呢?默讀第9節,找出一個詞來概括。板:順風順水

3.第三次出示圖片投影1。

(1)根據“順風順水”這個詞再次默讀第9節,想想水往哪個方向流,當時的風向又是怎樣的?(請學生在示意圖上用箭頭表示。)→

(2)師介紹:長江江水正是由西向東流,正是趁着順風順水的時刻,二十條船像飛一樣放回二十多裏,曹操追也來不及了。

(3)諸葛亮能利用順風順水的條件是巧合嗎?

這表現了諸葛亮知曉地理的優勢,並能利用它。

板:曉地利

4.齊讀第9節。

八、學習第四段

1.學習了借箭經過,我們看到諸葛亮他知周瑜心、知魯肅人,知曹操性,可算是知人心;他預料四更時刻大霧瀰漫,應稱是識天象;他更會利用順風順水應贊爲曉地利,從這三方面看,諸葛亮其無傀爲“神機妙算”,難怪周瑜最後也自嘆不如。

2.齊讀第四段。

九、複習複述

你能不能以“諸葛亮真是神機妙算啊”爲中心句把二—四段進行簡要複述?四人一組討論準備。

+、總結

今天我們學習了課文,知道了諸葛亮草船借箭成功的原因主要在於他知人心、識天象、曉地利,按事物的規律辦事,他的神機妙算也就表現於此。

第三課時

教學目標:

體會文章首尾呼應的寫法。

教學重點難點:

1.讓學生讀懂課文,在讀的基礎上,認識諸葛亮借箭成功的主要原因是有膽有識多謀。

2.能從課文所描寫的人物性格中體會文章首尾呼應的作用。

教學過程:

一、朗讀全文(分組朗讀)思考概括各段段意

1、(1-2)周瑜妒忌諸葛亮的才幹,以3天內造好0萬枝箭的命令,企圖暗算諸葛亮。諸葛亮胸有成竹地接受了命令。

2、(3-5)周瑜派魯肅瞭解諸葛亮造箭的情況,還給諸葛亮設置造箭的障礙;諸葛亮請魯肅幫忙,暗暗作好借箭的準備。

3、(6-9)諸葛亮善於識別天象,正確估計曹操的行動,利用大霧的掩護,巧妙地想曹操“借”了10萬枝箭。

4、(10)諸葛亮如期交箭,周瑜的暗算落空。周瑜不得不歎服諸葛亮的才幹,自嘆不如諸葛亮。

二、分角色朗讀全文,思考

1.全文用什麼形式來到劃人物的性格?從這個故事中可以看出周瑜是個怎樣的人?而諸葛亮呢?

2.引導歸納中心,理解諸葛亮借箭成功的原因。

有膽有識,神機妙算。

三、完成課後練習

小學六年級語文上冊教案人教版8

教學目標

1.通過學習這首詩,領會延安精神,使學生懂得發揚延安精神的重要。

2.瞭解全詩結構,理解詩中的重點詞語、句子。

3.有感情地朗讀這首詩。

教學重點、難點

1.理解詩中重點語句,瞭解詩中所說的具體事物的含義。

2.讀出詩的節奏和韻律。

教學時間一課時

教學設計

一、教學目標

(一)領會延安精神,懂得發揚延安精神的重要性。

(二)理解重點詞句,瞭解詩的結構。

(三)有感情地朗讀這首詩。

二、教學重點、難點

理解詩所抒發的思想感情,並把思想感情讀出來。

三、教學過程

(一)介紹背景、口述目標。

延安是中國革命的搖籃。它記載中國革命的歷史,是一本真實的教科書。它凝聚了共產黨人的精神,譜寫了中國革命閃光的篇章。

今天,我們就來學習這篇課文,《延安,我把你追尋》。

這節課,我們要通過學習,瞭解課文的結構,理解詩中的重點詞、句,體會課文所要表達的思想感情,同時還要練習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二)理解文中重點詞語。

1.讓學生默讀課文,邊讀邊畫出不理解的詞語。

2.通過小組討論的形式理解詞語。

3.集體討論重點詞語。

教師可將學生小組討論後仍不理解的詞語投影出來,指導全班同學共同理解。

追尋:跟蹤尋找。

昔日:從前,課文中指革命時期。

茁壯:健壯。

雨後春筍:春天下雨後竹筍長得很多很快,文中是指高樓大廈大量出現。

滿目琳琅:一般寫作琳琅滿目,比喻優美珍貴的東西很多。文中用來形容各種家用電器的擺設。

奧祕:奧妙神祕。

老牛破車:代表過去落後的生產條件,效率很低,速度很慢。

(三)理清全詩結構。

1.讓學生自由讀全文,邊讀邊思考:每一節各講了什麼?全詩可以分爲幾部分?用筆標出來。

2.學生通過認真朗讀,可以說出全文可分爲三部分。第一部分(1、2節),講了對於延安精神的追尋;第二部分(3、4節),講了實現現代化需要延安精神。第三部分(5、6節),講了追尋延安精神的重要。

3.分三部分指名朗讀全詩,加深學生對全詩整體結構的認識。

(四)學習第一部分。

1.自由讀第一部分,邊讀邊思考,詩人追尋棗園、延河、南泥灣、楊家嶺這些地方,是在追尋什麼?

2.接着可以讓學生帶着這個問題分小組討論。

3.教師可引導學生結合當時的時代背景進行理解。

學生能夠說出詩人實際上是在追尋延安精神,那是充滿生機和活力的精神,是蓬勃向上的精神。

4.在理解了詩句之後,教師可讓學生有感情地朗讀第一部分。

(五)學習第二部分。

1.讓學生自由讀第二部分,邊讀邊思考“我們毫不猶豫地丟掉了老牛破車,卻不能丟寶塔山頂天立地的脊樑。”這兩句詩的意思是什麼?

2.接着,教師可以指導學生聯繫上下文理解這兩句詩。

學生結合前兩句“航天飛機探索宇宙的奧祕,電子計算機奏出美妙的交響”。可以說出“老牛破車”代表過去落後的生產條件,這種落後的生產條件沒有什麼可留戀的,應該“毫不猶豫地丟掉”。“寶塔山頂天立地的脊樑”,從字面上看是說延安的寶塔山高聳入雲,恰如脊樑一般。從深一層看,寶塔山代表延安,也代表延安精神,它是我們民族的支柱、精神脊樑,是我們絕對“不能丟”的。

3.理解了這兩句話,教師可進一步提問這一部分中還有哪些詩句也表達了這樣的意思?學生可以很快找出另外一句話:“我們永遠告別了破舊的茅屋,卻忘不了延安窯洞溫熱的土炕。”

4.教師可進一步引導:“破舊的茅屋”指什麼?“延安窯洞溫熱的土炕”又指什麼?

學生可以理解出“破舊的茅屋”是過去貧窮的生活條件,今天,生活富裕了,經濟發展了,這種貧窮的生活也一去不復返了。當年在“溫熱的土炕”上,共產黨人、革命戰士同老百姓同吃同住,聊家常,那種在革命戰爭中親密的軍民關係,火熱的鬥爭生活,是我們忘不了,也是我們不應該忘記的。

5.教師在指導學生理解這兩句話的同時,還應該通過自己的範讀和導讀來指導學生朗讀,通過朗讀,使學生更加深入地體會文章所表達的情感。

(六)學習第三部分。

1.讓學生自由朗讀第三部分,邊讀邊想:“延安”指什麼?學生可以說出延安指的是延安精神。教師可讓學生再讀課文思考,如果失去了延安精神會怎樣?請學生畫出有關句子。

2.指導學生理解重點句。

學生通過剛纔的朗讀,可以找到這句話:“如果一旦失去了你啊,那就彷彿沒有了靈魂,怎能向美好的未來展翅飛翔?”

教師可將這句話用投影打示出來,進一步引導學生思考:靈魂指什麼?“展翅飛翔”指什麼?然後讓學生說說這句話的意思。

學生可以說出,如果失去了延安精神,就如同一個人沒有了思想,於是便不能去創造光明美好的未來,以此來領會延安精神的重要。

(七)總結全文。

教師可讓學生自由朗讀全文,思考:延安精神指的是什麼精神?

學生可以說出延安精神指的是全心全意爲人民服務的精神,爲崇高理想而獻身的精神,自力更生艱苦奮鬥的精神等。

(八)朗讀建議。

這首詩節奏明快,格律嚴謹,韻律清晰,是練習朗讀的好材料。教學中,教師要特別注意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以此來加深對課文內容的理解,並提高朗讀能力。朗讀時,可以這樣停頓:

延安,/我把你/追尋,

像/翩翩/歸來的/燕子,

在/追尋/昔日的/春光;

像/茁壯成長的/小樹,

在/追尋/雨露和太陽。

追尋你,/延安/叮咚的/流水,

追尋你,/棗園/梨花的/清香,

追尋你,/南泥灣/開荒的/钁頭,

追尋你,/楊家嶺/講話的/會場。

一排排/高樓大廈/像雨後春筍,

一件件/家用電器/滿目琳琅;

我們/永遠/告別了/破舊的/茅屋,

卻忘不了,/延安窯洞/溫熱的/土炕。

航天飛機/探索/宇宙的/奧祕,

電子計算機/奏出/美妙的/交響;

我們/毫不猶豫/丟掉了/老牛破車,

卻不能丟/寶塔山/頂天立地的/脊樑。

延安,/你的/精神/燦爛輝煌!

如果/一旦/失去了你啊,

那就/彷彿/沒有了/靈魂,

怎能向/美好的/未來/展翅飛翔?

啊!/延安,/我把你/追尋,

追尋/信念,追尋/金色的/理想;

追尋/溫暖,追尋/明媚的/春光;

追尋/光明,追尋/火紅的/太陽。

小學六年級語文上冊教案人教版9

教學目標:

1.引導學生通過自學,運用已掌握的識字方法自主識字,會認4個生字,會寫8個字,掌握難認難寫字。查閱字典、聯繫上下文理解詞語。自主積累詞語。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3.瞭解詞章《清平樂·六盤山》,體會這首詞飽含的革命豪情。

4.通過學習課文,體會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的革命樂觀主義精神和使命感,激發學生熱愛祖國的思想感情。培養學生樂觀積極的生活和學習心態。

教學重點:

1.引導學生通過自學,運用已掌握的識字方法自主識字,會認4個生字,會寫8個字,掌握難認難寫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3.通過學習課文,體會《清平樂·六盤山》這首詞飽含的革命豪情。體會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的革命樂觀主義精神和使命感。

教學難點:

理解詞章《清平樂·六盤山》。培養學生樂觀積極的生活和學習心態。

 教學準備:

生字卡片、詞語卡片、課文朗讀錄音、課文插圖、紅軍長征的相關資料

教學時數:2課時

教學過程:

一、複習引入課題。

1.還記得第九課辛棄疾寫的那首《清平樂》嗎?我們一起來背一背:“茅檐低小……”

2.“清平樂”是個詞牌名,它表示填詞的平仄、韻律、節奏格式。我們今天要學的課文也是這樣的詞牌。

3.板書課題:21.清平樂·六盤山

4.讀課題。你明白了什麼?《清平樂·六盤山》是一首詞。以“清平樂”爲詞牌名,“六盤山”是這首詞的題目。

5.這首詞是誰在什麼時候寫的?是什麼意思呢?六盤山又在哪裏?學了這篇課文,同學們就知道了。

二、初讀課文,讀準字音。

1.學生一邊看課文一邊聽課文錄音。

2.聽了這篇課文,你瞭解了些什麼?(《清平樂·六盤山》是毛澤東在1935年9月帶領紅軍第一方面軍翻越六盤山時的有感之作。正式書寫是在1935年12月。)

3.自由讀課文。

4.自學生字及詞語。可邊讀課文邊將不認識不理解的字詞畫記出來,藉助課後的生字表讀準字音,聯繫上下文或查字典理解詞語。也可以先讀課後的生字,讀準字音,再讀課文。如果課文中除了生字還有不認識的字,可請教同學或老師。

5.同桌互相聽讀課文,將課文讀準讀通,交流對課文中詞語的理解。

6.檢查生字讀音。

(1)出示生字卡片,指名認讀

纓、縛、樑、眺、陝、誦

(2)交流難點字的識記方法。“纓、縛、樑、眺、陝、誦”六個字可以用與形近字相比較的方法識記。

纓——櫻 縛——搏 樑——粱

眺——跳 陝——峽 誦——通

讀準後鼻音字:纓、樑

三、再讀課文,把課文讀流利。

1.將生字放回到課文中,讀一讀課文中的詞語。

長纓山樑陝北縛住

談古論今天高雲淡紅旗漫卷瓦窯堡不朽

2.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自由讀課文。

3.檢查評價,請學生朗讀這篇課文,引導學生適時評價。

4.多讀幾遍,討論疏通詞句。

在黑板上畫簡筆畫幫助理解“山樑”。

用找近義詞的方法理解:眺望、吟誦。

交流蒐集的長征資料,理解“第一方面軍”“六盤山”“會師”“瓦窯堡”“陝北革命根據地”等詞。

5.課文有幾個部分,主要寫了什麼?(第一部分是毛澤東寫的詞《清平樂·六盤山》,第二部分是介紹這首詞產生的過程。)

 四、指導學生寫字。

1.觀察本課要求會寫的8個字,說說書寫時要注意什麼。

“樑”字上部的點畫較多,注意寫好。

眺:左邊是“目字旁”,不要寫成“日”。

朽:與“巧”比較識記。

2.自由書空寫一寫。

3.將每個字描紅一個,臨寫兩個。寫完後,同桌互相評價。

 五、作業設計。

1.把這篇課文讀流利,讀給家人聽。

2.用本課的生字做詞語卡片。

3.找找長征的故事,讀一讀。

小學六年級語文上冊教案人教版10

教學目標

1.通過閱讀相關材料,體會作者熱愛漢字的感情,積累文中好詞佳句。

2.通過綜合性學習,繼續增進對漢字的瞭解,感受漢字的美,增強對漢字的熱愛之情,學會尊重漢字,在今後的生活中用好漢字。

3.關注學生語文知識的綜合運用、聽說讀寫能力的整體發展、書本學習與實踐活動的緊密結合;能運用漢語表達自己美好的情感。

4.學習利用圖書館、網絡等信息渠道獲取資料;初步瞭解查找資料、處理信息的基本方法。

教學過程

一、導入主題

師:同學們,中秋節那天,一定都吃月餅了吧。圓圓的月餅讓你想到了什麼?

生:月亮、團圓。

師:那你知道遠古時代甲骨文中的“月”是怎樣寫的嗎?請看大屏幕。(課件演示甲骨文“月”)這就是甲骨文中的月,你看,它像什麼?(半個月亮)隨着漢字的演變,月字的字形漸漸發生了變化,你看(課件演示“月”的變化:他從最早的甲骨文,演變成金文、小篆、隸書、到現在廣泛運用書寫的楷書、草書、行書。同學們,“月”字從月亮彎彎的樣子演變成現在這個樣子,你覺得怎麼樣?

生:我感受到漢字非常有趣、很神奇……

師:讓我們一起進入今天的綜合性學習《我愛你,中國的漢字》。(生齊讀)

師:看着這個主題,你有什麼疑問?

生:中國的漢字有什麼值得我們熱愛?漢字是怎樣演變的?……

師:就讓我們帶着這個問題一起探究。

二、探究漢字

師:爲了讓大家解決好這個問題,老師爲你們準備了一些資料。現在,請大家自由地閱讀《我愛你,中國的漢字》這篇文章,也許你會從文章中發現漢字值得我們熱愛的原因,把你發現到的相關語句作上記號。

(生自由閱讀相關資料。)

師:讓我們來交流漢字值得我們熱愛的原因。

1.交流之一:字形美:

師:你搜集到哪些資料足以說明漢字值得我們熱愛?說說你的第一處發現。

生:(找到比喻句)師出示課件。

師:我們自由地讀讀這句話,你從這句話中,感受到什麼?

生:漢字很可愛、很美麗(板書:美麗可愛)

師:對呀,那讓我們一起來看看P85的資料“漢字的演變”,你覺得這一個個漢字哪些地方可愛?

生:漢字很生動、形象。

漢字那麼生動、有趣,讓我們一起有感情地讀讀這句話。

(生齊讀。)

師:正是因爲漢字的可愛、美麗,蘊含着豐富的文化,所以,我們要由衷地說:(我愛你,中國的漢字)生齊讀。

2.交流之二:意境美:

師:你還蒐集到哪些資料說明漢字值得我們熱愛的?

生:(找到漢字風韻的那段話)課件出示。

師:是一羣有着獨特性格的小精靈。讓我們自由地讀讀這段話,看看這些小精靈給作者帶來了什麼樣的遐想。

生自由讀這段話。

我看到哭和笑着兩個字的時候,也有和作者不同的感受(師示範讓我們拿起手中的筆,以你最喜歡的一個字爲例,寫一寫這個漢字給你帶來的遐想,交流交流。

師:一個漢字就是一幅畫、一首詩,一個漢字就能帶給我們無盡的遐想。(板書:風韻獨特)讓我們帶着對漢字的熱愛之情,把心中的感受說出來吧:我愛你,中國的漢字(生齊讀課題)。

3.交流之三:字體美:

師:在我們眼裏,每個漢字都有自己的風韻。在書法家的筆下,漢字又是什麼樣的呢?

生交流資料(課件打出文字)。

師:你瞧,老師把兩位書法家的書法作品帶來了,讓我們一起來欣賞欣賞。

展示書法作品,師配樂介紹書法風格。

師:接下來,還有幾幅書法作品我們要一起欣賞,同學們邊看,邊想,如果你是書法賞析大師,你會用什麼樣的語言來評析這三幅作品。

(逐一出示楷書、草書、隸書三種書法作品。)

師:現在我們分成四人學習小組,選一幅你最喜歡的作品進行賞析交流。你可以先讀讀材料《贊漢字》,借鑑其中的好詞來評析;還可以用上平時積累的好詞佳句;會書法的同學還可以藉助平時書寫的經驗來評析。

在小組交流的過程中,請組長做好記錄,把組員的發言整理成一句或一段話,再在全班進行交流。

生交流並對進行評價,可以是精彩的,值得借鑑的,也可以是還需要改進和加強的。

師:這三幅作品,各有千秋,各有各的風韻,難怪作者說它變幻無窮漢字是世界上最有詩意與靈性的文字,書法又是漢字最完美的表現形式,它真不愧爲中華文化的瑰寶,讓我們再次深情地把心中的讚美表達出來吧:我愛你中國的漢字(生齊讀課題。)

三、讚美漢字

師:除了我們,還有許多人也同樣熱愛着祖國的漢字。老師給大家帶來了兩段資料,請看屏幕:

1.奧運會會徽。

2.《中國娃》。

師:不管是用寫文章的方式、還是繪畫、寫歌,都真摯地表達着對祖國語言文字的熱愛。你們想用什麼方式來表達對漢字的熱愛之情。

生:認真寫字、不寫錯別字……

四、延伸課外

師:可是,你看(課件演示街頭錯別字)在我們使用漢字的過程中,還有不規範的地方,下節課,我們也來開展一個社會用字調查活動,並把這些不規範用字的現象向有關部門反映反映;在我們的作業和習作中,也要規範用字,不寫錯別字,讓我們也爲純潔祖國文字作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讓漢字更美。

小學六年級語文上冊教案人教版11

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理解課文內容,感悟宋慶齡的偉大人格。

教學準備

自讀自悟,讀懂課文,並有所感受。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從題入手設懸念

I。揭示課題。

II。設置懸念。宋慶齡是孫中山的夫人,是我們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名譽主席。在宋氏陵園裏並列着兩個完全一樣的墓,安葬着宋慶齡和她的保姆。同學們,你們想知道一位默默無聞的勞動婦女爲什麼會與國家名譽主席並列安葬在一起嗎?想知道她們之間發生了哪些感人的故事嗎?那麼請大家認真地閱讀課文,讀後和大家說說你知道了什麼。

  二、初步閱讀知梗概

1)個人自由閱讀。

2)讀後交流。說說國家名譽主席宋慶齡和她的保姆李燕娥之間發生了哪些感人的故事,並在彙報交流引導學生對具體內容進行概括,歸納課文的主要內容。

三、重點品讀談感受

a)重點品讀。請再讀讀課文,在自己最愛感動的地方做上記號,多讀幾遍,把自己的閱讀感受寫在課本上,三言兩語都行。

b)小組交流。

c)彙報交流。讓學生自由地說說讀後的感受。可以聯繫課文中具體段落,聯繫學過的其他課文,聯繫課外閱讀資料,甚至聯繫生活事例來談感受。

d)朗讀體驗。結合交流,讓學生朗讀自己最愛感動的有關片斷,讀出自己的感受。教師相機引導學生分角色朗讀,邊想象畫面邊朗讀,體驗感情,用輕柔的語調讀出宋慶齡那樣親近、那樣關切的話語,用充滿感情的語調讀出李姐的感動和對宋慶齡的深情。重點指導讀好第三、四、九自然段的兩個片斷。

四、交流資料帶多篇

I。 小結:宋慶齡是20世紀世界上最偉大的女性之一。她與李姐的關係,只是她波瀾壯闊的生活海洋裏許許多多動人故事中的一朵小小的浪花。課前,老師已佈置大家去收集有關介紹宋慶齡的文章或故事書,現在,請大家以小組爲單位,互相交流,要快速地略讀遊覽,粗知文章大意。

II。學生互相交流,略讀遊覽。

III。有感情地朗讀本課最後兩個自然段進行總結昇華。課文的最後兩個自然段,是對全文的概括,對宋慶齡的高度讚揚。在學生對宋慶齡充分了解、充滿敬意的時候,有比較高昂、激動的語調,引導學生通過有感情地朗讀,讀出對宋慶齡奶奶的崇敬,讀出自己的閱讀感受。板書設計宋慶齡和她的保姆

一平等民主

1墓地:完全一樣

2生活:同情、親近、關切、照顧

3墓地:一模一樣

二偉大女性尊重勞動人民

小學六年級語文上冊教案人教版12

教學目的:

1、通過欣賞及學唱《保衛黃河》這首歌曲,瞭解作品的來歷及相關歷史背景,感受抗日戰爭時期中華兒女奮超殺敵、誓死保衛祖國的民族意識,感受作品磅礴的氣勢及其所蘊含的愛國情感,進而培養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操。

2、通過欣賞歌曲《保衛黃河》,感受不同的演唱形式所帶來的不同的音樂形象。

3、學唱本歌曲,特別是學習本歌曲演唱形式的學習,達到學生能跟隨老師指揮正確的演唱本歌曲。

4、瞭解協奏曲與合唱曲的不同。

教學教具:

多媒體設施

教學過程:

一、組織教學導入

上課,同學們好---,歡迎同學們來到音樂課堂,先做一個自我介紹,我是來自濱城區三河湖一中的賀建華,能和清怡中學八年級--班的同學們一起來上今天的音樂課,我感到很榮幸,希望大家在今天的課堂上積極發言、踊躍參與、認真學習,配合老師完成今天的教學任務,同學們有信心嗎?-----謝謝同學們,真心的希望我們從此成爲好朋友。(1.00)

二、新授

首先請同學們欣賞一段視頻,然後回答老師提出的問題。播放視頻(2.00)

1、同學對這段視頻中的歌曲熟悉嗎?它的名字叫什麼?出自哪兒?

2、你們看了這段視頻並聽了這首歌曲,你的感受是什麼?或者說是你聽了這首歌曲後,你們的心情是什麼樣的?(激動、激昂、充滿革命先烈的敬仰)

3、既然同學們都知道《保衛黃河》這首歌曲選自《黃河大合唱》,那麼同學們瞭解《黃河大合唱》嗎?(冼星海的《黃河大合唱》是在抗日戰爭中產生的最成功的大型聲樂作品。這部作品以我們偉大民族的發源地——黃河爲背景,展示了黃河兩岸發生過的事情,表現了抗日戰爭年代裏中國人民的苦難與頑強拼搏,體現了我國人民在反帝鬥爭中必勝的堅定信念,抒寫了我們民族的偉大精神和不可戰勝的力量,啓迪人們起來保衛黃河、保衛華北、保衛全中國。)什麼叫大合唱?(大合唱多樂章的聲樂套曲,包括領唱、獨唱、重唱、對唱、齊唱、合唱等,有時穿插朗誦,常用來表現重大的歷史或現實題材,內容富於史詩性和戲劇性,多用樂隊伴奏。)知道它的創作背景是怎樣的?《黃河大合唱》在當時的歷史背景下起到了什麼樣的作用?(鼓舞了全國人民的鬥志、發出了戰鬥的呼號、吹響了戰鬥的號角,表達了全國人民抗戰的決心,激勵着無數的革命志士勇往直前。)

今天,我們就一起來學習《黃河大合唱》中的第七樂章的這的首歌曲《保衛黃河》------------------(板書)請同學們打開課本第50頁-------首先請同學們把課上這首《保衛黃河》認真欣賞一遍,然後再回答老師的問題,認真聽噢~~~~~~~~(播放範唱)(1.30)問題一:這首歌曲的演唱形式是怎樣的?齊唱與輪唱

4、齊唱與輪唱在力度上有什麼變化?

5、齊唱與輪唱各自代表了什麼樣的音樂形象(或者說是你聽了音樂之後,你想像到了哪些畫面?)

聽一遍一次回答三個問題,好像很難,那我們再聽一遍------(播放範唱)(1.30)

那誰來回答第一個問題:齊唱與二部輪唱,二部輪唱時,男聲先進的還是女聲先進的?

那誰來回答第二個問題:齊唱雄壯有力,輪唱輕快活潑。

那誰來回答第三個問題:雄壯有力的齊唱,表現了全國人民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齊心協力,共同抗日必勝的信心。輕快活潑的輪唱,表現我們的游擊隊員靈活的打擊敵人,此起彼伏的歌聲讓我們感受到此起彼伏的抗日浪潮,我們也受到了在那艱苦的戰爭時期,革命先烈們爲了人民的幸福生活而不惜拋頭顱灑熱血,前赴後繼永往直前的革命精神。

那同學們聽了這首歌曲的感覺是什麼?(昂揚、激動、熱血沸騰,真想怎麼樣?拿起武器打擊敵人)

那我們就把這首歌曲學會好不好?-------那看課本-------問題:這首歌曲是什麼調的?什麼拍子?什麼意思?二拍子的強弱規律是什麼?指揮圖是怎樣的?學唱前要解決的問題,就是先分好聲部,我們已經知道這是一首齊唱與二部輪唱唱曲。那男同學志女同學分開,各自作爲一個聲部。正好符合歌曲演唱的要求。那我們先來解決一下個別旋律的問題,請認真欣賞歌曲,把自己認爲困難的旋律作個標記,我們一起來解決。

[如果沒有學生沒有問題,教師強調一下幾個地方:前附點八分與後十六分音符的唱法,力度的變化(齊唱與輪唱時的變化),歌曲最後部分的空拍。]教師指揮,跟範唱練習(挑一個到兩個指揮好的學生上臺一起指揮)---------教師指揮,跟伴奏練-------期間可選出兩位或兩組同學進行表演練習輪唱。

簡單的相互交流,練習最後一遍,進行表揚。(至此用32分鐘)

三、拓展

《保衛黃河》這部合唱曲是《黃河大合唱》中流傳最廣、最深入人心、最爲人們所熟悉的樂章,下面我們再來欣賞一首由《保衛黃河》改編的鋼琴協奏曲《保衛黃河》,同學們聽完後回答下面的問題;

1、樂曲中出現了哪些熟悉的旋律?(我會請幾個同學你唱一下的,認真聽噢)

2、通過欣賞這首鋼琴協奏曲,你的腦海中浮現了哪些畫面?

請你談一下(硝煙瀰漫、戰馬奔騰的戰場,遊擊健兒英勇殺敵。革命隊伍千軍萬馬、不可阻擋的氣勢,以及戰士們與敵人浴血奮戰的英雄形象。)播放鋼琴協奏曲:《保衛黃河》(7.00)那同學們現在來想一下,我們的合唱歌曲《保衛黃河》與鋼琴協奏曲《保衛黃河》有什麼不一樣?合唱曲特點:聲樂曲(由人來演唱)、有歌詞、通俗易懂,可以根據歌詞提示發揮想像。協奏曲特點:器樂曲(由樂器來演奏)、無歌詞、較難理解,可以充分發揮自己的想像力。那你更喜歡哪一種呢?爲什麼?(合唱曲,能更準確的表達思想感情,但有想像的侷限性。 (協奏曲,表達感情具有相對的不確定性,但能給人無限的想像空間)

四、小節

同學們,《黃河大合唱》這部音樂作品激活了每一箇中華兒女的記憶。我們是永遠不會忘記日本侵略者在中國的土地上對中國人民犯下的滔天罪行,同時也表達了中國人民的心聲,凝聚了中華兒女抗日必勝的決心。黃河是中華民族的象徵,是中華民族的象徵,他養育了我們中國13億人民。

小學六年級語文上冊教案人教版13

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生字。

2、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理解課文內容,體會紅軍戰士頑強的意志、堅韌不拔的毅力以及英勇無畏的革命精神。

3、學習作者利用環境描寫側面表現人物精神面貌的方法。

教學準備:

教師:蒐集紅軍翻越大雪山的圖片或影像資料。

學生:蒐集紅軍翻越大雪山的相關資料。

教學過程:

一、引入新課,揭示課題

1、《七律·長征》這首壯麗的詩篇講述了一段震驚中外的歷程。長征途中,紅軍將士面對的是一條條波濤洶涌的大河,一座座巍然聳立的雪山,一片片茫無涯際的草地……面對種.種艱難困苦,面對地方軍閥、國民黨的圍追堵截,這支由年輕人組成的紅色大軍在極其險峻的地帶迂迴穿插,最終完成了舉世矚目的二萬五千里長徵。今天,就讓我們穿過時空的隧道,走進大雪山,感受當年紅軍翻越大雪山的艱難。

2、板書課題:翻越大雪山。讀了課題,你想知道些什麼?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學生自讀課文,自學生字詞,瞭解課文內容。教師提示重點字詞的讀音及書寫。

戳:讀音chuō,注意“羽”字頭的變化。

踉蹌:讀音liànɡ qiànɡ。

2、想想課文的主要內容,並在自己感受深的地方作上批註。

3、檢查自學效果,指名說感受。

三、感受雪山環境的險惡

學習課文第1、2段。

1、讀課文第1、2段,勾畫出寫雪山特點的語句。

2、引導學生概括大雪山的特點。(海拔高,氣溫低,空氣稀薄,天氣變幻莫測)抓住“白雪皚皚”、“終年不化”體會氣候的寒冷,抓住“一會兒……一會兒……一會兒……”體會天氣的變幻莫測。引導學生思考這段環境描寫的作用。

3、指導朗讀。

學習課文第3、4段。

1、紅軍從江西出發,已經整整八個月了,他們現在又是怎樣的情況呢?自由讀課文第3段,勾畫出相關的語句。

2、彙報勾畫的內容。

3、這樣的隊伍翻越這樣的雪山,可能會出現哪些情況?

4、面對險惡的環境,面對重重困難,紅軍將士的態度是——齊讀第4段。你從感嘆號中悟出了什麼?(態度堅決、毫不猶豫)該怎樣讀?引導學生讀3、4段。

四、感受紅軍的無畏精神

學習第5段。

1、紅軍在翻越大雪山過程中首先遇到了什麼困難?他們是怎樣克服的?默讀課文第5段,在相應的句子下作上記號。

2、彙報交流。引導學生抓住環境描寫的句子“一到山腳……到處都是雪,雪,雪。”“這裏的地形……摔下雪壁。”體會環境的險惡。

作者不惜筆墨着力進行環境描寫用意何在?面對險惡的環境,紅軍戰士怎麼做的?

這些險惡的環境與“被救出來的人,拍拍身上的雪塊,繫好鞋帶,又歸隊繼續前進。”形成了鮮明的對比,從中你感受到了什麼?

3、引導朗讀,讀出自己的體會。

學習第6段

1、紅軍戰士越往上爬面臨的困難越大,“大家都拼盡全身力氣”,艱難地前進,“拼盡”可換成哪些詞?爲何用“拼盡”?默讀第6段,並在相應的詞句下作上記號。

2、全班交流。

從“像被無數把尖刀割着”、“渾身哆嗦”、“牙齒打顫”體會天氣冷到極點;從“頭暈腦漲,呼吸困難”、“要是……就……”這些句子中體會紅軍將士邁步前進極端困難,並且隨時都有生命危險,所以大家都“拼盡”全身力氣,挑戰極限,翻越雪山。

3、引導朗讀,並通過引讀、結合插圖或浮現畫面的方法引導學生背誦本段。

五、感受紅軍的革命情深

過渡:雪山無情,人有情;氣候惡劣,但“人定勝天”!看吧,我們的紅軍戰士是怎樣用頑強的意志,人間的真情去戰勝那堅實的冰山的!

1、讀7~12段,在你深受感動的地方作上批註。

2、小組交流閱讀感受。

3、全班交流。

從“一摸他的身子,已經冰涼了”可看出,戰士江良蘭在生命的最後一刻,是忍受着怎樣的痛苦折磨在風雪裏前進。

從“指導員望着……心想……也要挪過山去。”可看出他們患難與共,脣齒相依;他們不是親人,勝似親人;他們之間的情誼比山高,比海深。

4、第11段中的省略號,省略了什麼內容?展開想象的翅膀,把省略的內容補充完整。

5、讀12段中寫景的句子,與前面寫景的句子作比較,看看有什麼不同,你從中體會到什麼?(感情色彩不同,烘托出紅軍戰士戰勝自然,越過雪山的喜悅心情。)

六、感受勝利的喜悅

紅軍勝利會師,想象戰士們會說些什麼,做些什麼?

七、作業練習

1、結合課文內容,說說你在寫作方法上有何收穫。

2、把你認爲寫得好的詞句摘抄下來。

小學六年級語文上冊教案人教版14

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生字,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會用“無……不……”、“無不”造句。練習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背誦課文第四、五自然段。

2、能找出直接描寫夾竹桃的句子,體會作者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3、憑藉具體的語言材料,懂得作者爲什麼愛上了夾竹桃,培養學生的審美情趣。

教學重難點:

感受夾竹桃花的花色“奇妙有趣”和花期之長“韌性可貴”的特點,品味課文的語言。

教學準備:課件

總課時:二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內容:初讀課文,學習生字詞,瞭解大意。

教學目標:

1、引導學生閱讀課文的二、三、四自然段,在自讀自悟中,感受夾竹桃花的花色“奇妙有趣”和花期之長“韌性可貴”的特點,品味課文的語言。

2、藉助畫面,感受意境,指導誦讀。

教學過程:

一、出示畫面,引導觀察

1、同學們,今天這節課,老師給大家帶來了兩盆美麗的花,請看大屏幕,知道它的名字嗎?(板書:夾(jiā)竹桃)

沒錯,這美麗的花有個富有詩意的名字叫“夾竹桃”。請注意這裏的“夾”讀第一聲,讓我們齊讀。

2、我國當代教育家、語言學家季羨林先生對夾竹桃情有獨鍾,他曾爲夾竹桃專門寫下了一篇優美的文章,這就是我們今天共同學習的第17課。

 二、瀏覽課文,初知大意

1、過渡:那麼,季先生筆下的夾竹桃是什麼樣兒的呢?讓我們打開書好好讀讀課文。昨天,袁老師已經和大家初讀了這篇文章,現在請同學們瀏覽一遍課文,回憶課文的大意。

2、在季先生筆下,濃墨重彩的展示的是夾竹桃的“花”。(板書:花)(“花”這個字是課文中出現頻率最多的一個字。)

3、過渡:咱們班的同學真不簡單!書讀兩遍,大意自現。那麼,接下來就讓我們共同走進夾竹桃花的世界,去欣賞她、品味她……

三、學習第2自然段

1、誰願意帶我們到季先生家的大門內,看看那兩盆夾竹桃呢?指名學生朗讀第二自然段。

2、看到這樣的景象,你有什麼感受呢?(板書:奇妙有趣)

3、你是否真的覺得這景象奇妙而有趣?請你試着讀出這景象的奇妙有趣。

這麼奇妙有趣的景象,這麼美的文字,值得我們來誦讀記憶,看畫面試背。

四、學習第3、4自然段:

1、過渡:第2自然段對夾竹桃的花已經作了細緻的描寫,爲什麼接下來在第4自然段中還要寫夾竹桃的花呢?這其中必有緣由,讓我們來共同讀讀第4自然段。

2、有沒有同學在讀“從春天一直到秋天,從迎春花一直到玉簪花和菊花,無不奉陪”這句話時,想到了課文第3自然段?說說你的想法。

我們先請位同學讀讀第3自然段,看看這一自然段有什麼特別之處?

(課件展示十四種花,對比襯托夾竹桃的花期之長。)

3、瞭解到夾竹桃花期很長這一特點後,你對它又有了什麼新的感受了呢?(花期之長,韌性可貴!)你真的覺得它韌性可貴嗎?請你讀讀這個反問句:這一點韌性,同院子裏那些花比起來,不是顯得非常可貴嗎?

4、自由練讀,揣摩如何讀好這段話。全班交流。指名朗讀,讀後評議。請四位學生分句讀,閉眼想象夾竹桃一年三季,花開不落的可貴韌性。試背。

夾竹桃的花色奇妙有趣,花期之長韌性可貴,讀到這你們是不是也喜歡上了這夾竹桃?告訴大家,夾竹桃的妙處還不止於此,月光下的夾竹桃別有一番情趣,讓我們接着來領略她月下的風采吧。

 五、境中悟幻,啓發寫作

1、老師範讀,你看到了什麼?

2、你腦海裏出現了哪些畫面?

3、學習作者想象豐富

六、拓展延伸,深化感情

1、這麼美妙的墨竹作者怎麼能不喜歡呢?

2、自然界中,還有好多事物像墨竹那樣值得讚美的,如青松、臘梅、荷花、仙人掌、小草、蜜蜂……

第二課時

教學內容:理解課文內容,體會文章的思想感情。

教學目標:

1、能找出直接描寫夾竹桃的句子,體會作者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2、憑藉具體的語言材料,懂得作者爲什麼愛上了夾竹桃,培養學生的審美情趣。

教學過程:

 一、出示畫面,引導觀察:

1、同學們,今天這節課,林老師給大家帶來了兩盆美麗的花,請看大屏幕,知道它的名字嗎?(板書:夾(jiā)竹桃)

沒錯,這美麗的花有個富有詩意的名字叫“夾竹桃”。請注意這裏的“夾”讀第一聲,讓我們齊讀。

2、夾竹桃多麼富有詩意的名字,有沒有同學對這個名字感興趣?請大家結合圖來研究研究,說說你的想法。(夾竹桃因爲葉片像竹,花朵如桃,因此人們給她取了這樣一個富有詩意的名字。)

3、讓我們再來仔細觀察觀察她,看看她是什麼樣兒的,你覺得她怎樣?(根、幹、枝、葉、花)。

4、我國當代教育家、語言學家季羨林先生對夾竹桃情有獨鍾,他曾爲夾竹桃專門寫下了一篇優美的文章,這就是我們今天共同學習的第17課。

二、瀏覽課文,初知大意:

1、過渡:那麼,季先生筆下的夾竹桃是什麼樣兒的呢?讓我們打開書好好讀讀課文。昨天,袁老師已經和大家初讀了這篇文章,現在請同學們瀏覽一遍課文,回憶課文的大意。

2、學生交流大意。

3、在季先生筆下,濃墨重彩的展示的是夾竹桃的“花”。(板書:花)(“花”這個字是課文中出現頻率最多的一個字。)

4、請同學們再認真默讀一遍課文,找出文中直接寫夾竹桃“花”的自然段,在開頭畫上三角符號。然後讀讀這些自然段,看看夾竹桃的花有什麼特點。

5、學生討論:第2、4、5自然段。(花的特點暫不討論。)

6、過渡:咱們六(1)班的同學真不簡單!書讀兩遍,大意自現。那麼,接下來就讓我們共同走進夾竹桃花的世界,去欣賞她、品味她……

 三、學習第2自然段:

1、誰願意帶我們到季先生家的大門內,看看那兩盆夾竹桃呢?指名學生朗讀第二自然段。

2、你看到了那兩盆夾竹桃了嗎,她是什麼樣兒的呢?用“——”畫出直接描寫花的語句,自讀自悟,夾竹桃的花給你留下了什麼印象。

3、學生交流討論:(聯繫畫面)紅色——火;白色——雪;不相容——融洽。(俗話說“水火不相容”。)

4、看到這樣的景象,你有什麼感受呢?(板書:奇妙有趣)

5、你是否真的覺得這景象奇妙而有趣?請你試着讀出這景象的奇妙有趣。

學生自由練讀,指名讀(邀請幾位“諸葛亮”出主意)。

這麼奇妙有趣的景象,這麼美的文字,值得我們來誦讀記憶,看畫面試背。

四、學習第3、4自然段:

1、過渡:第2自然段對夾竹桃的花已經作了細緻的描寫,爲什麼接下來在第4自然段中還要寫夾竹桃的花呢?這其中必有緣由,讓我們來共同讀讀第4自然段。

2、自讀自悟,這段寫了什麼。夾竹桃花期很長。(用最簡練的文字來概括)

3、用“~~”畫出描寫夾竹桃花期很長的詞句,自讀自悟:說說你從這些詞句中是怎樣讀出花期很長的。

4、四人小組進行交流。

5、討論:

(1)、又開出、又長出(注意這句話中句號若是改成省略號就更準確地說明夾竹桃的花期之長。);

(2)、看不出、也看不出、無日不迎風吐豔;

(3)、無不奉陪。(課件出示文字。)

6、有沒有同學在讀“從春天一直到秋天,從迎春花一直到玉簪花和菊花,無不奉陪”這句話時,想到了課文第3自然段?說說你的想法。

我們先請位同學讀讀第3自然段,看看這一自然段有什麼特別之處?

一百多字,十四種花,沒有一個字寫夾竹桃的。那作者爲什麼要寫這段“離題”的內容呢?(課件展示十四種花,對比襯托夾竹桃的花期之長。)

7、瞭解到夾竹桃花期很長這一特點後,你對它又有了什麼新的感受了呢?(花期之長,韌性可貴!)你真的覺得它韌性可貴嗎?請你讀讀這個反問句:這一點韌性,同院子裏那些花比起來,不是顯得非常可貴嗎?

8、自由練讀,揣摩如何讀好這段話。全班交流。指名朗讀,讀後評議。請四位學生分句讀,閉眼想象夾竹桃一年三季,花開不落的可貴韌性。試背。

五、設置懸念:

夾竹桃的花色奇妙有趣,花期之長韌性可貴,讀到這你們是不是也喜歡上了這夾竹桃?告訴大家,夾竹桃的妙處還不止於此,月光下的夾竹桃別有一番情趣,讓我們下節課再接着去領略她月下的撲朔迷離的風姿吧!

板書設計:

夾竹桃

花色——奇妙有趣

花期——韌性可貴

花影——?

小學六年級語文上冊教案人教版15

一、激情導入

1、師:一個漢字就是一幅畫,一個漢字就是一段歷史。從甲骨文、鐘鼎文、篆書、隸書一直到現在的簡化字中間經歷了漫長的歲月。經過了一段時間的綜合性學習,我們瞭解了甲骨文,知道了鐘鼎文,也領略過篆書、隸書。但你能把最原始的甲骨文與現代的簡化字相聯繫嗎?

2、猜字遊戲(12生肖)。

3、談感想:

當這兩種文字同時出現在你眼前時,你有什麼樣的感想呢?(自由談)

二、學習課文

1、導入揭題:

是呀,漢字經過漫長的歷史演變和發展,它讓每一箇中國人爲之動情。今天讓

我們一起來讀一篇由詩人劉湛秋寫的散文《我愛你,中國的漢字》。

2、自讀課文:

3、思考:

把最能表達作者思想感情的句子畫下來,多讀幾遍,認真體會作者熱愛漢字的感情。

4、討論交流,指導朗讀:

第一段:“它們像一羣活潑可愛的孩子在紙上玩笑嬉戲,像一朵朵美麗多姿的鮮花愉悅你的眼睛。”

(體會兩個比喻句。把漢字比作孩子和鮮花。你覺得漢字還像什麼?)

第二段:風韻和變化:

⑴ (生找到“太陽”、“月亮”這類詞)師:在作者的眼裏每個字有着不同的風韻。你有沒有和作者同樣對漢字的感觸嗎?(學生用“看到……感觸到……”展開聯想來說話。)

⑵ 小結:

是呀,這些用筆畫組成的美妙圖畫,這些由橫豎構成的奇妙組合,同人的氣質多麼相近。它們在瞬間走進想象,然後又從想象流出,只在記憶中留下無窮的回味。這是一些多麼可愛的小精靈呵!

⑶體會書法中漢字的變化。

①師:是呀,書法是漢字最直接、最完美的表現形式。它是一種獨特藝術。它不僅是中華民族文化遺產中瑰寶,也是世界藝術殿堂中的一朵奇葩。書法讓漢字更充滿了生機,更具有了無窮無盡的變化。或(挺拔如峯),或(清亮如溪),或(浩瀚如海),或(凝滑如脂)(欣賞書法作品體會括號中的四個詞。)

②你還能用其他的詞來形容這些書法嗎?

(浩如煙海、揮灑自如、熱情奔放、豪邁恣肆、柳公權的書法骨力遒健,結構勁緊;顏真卿的書法端莊雄偉,氣勢開張。飄逸通達、行雲流水。)

③走近沙孟海:

師:在我們寧波有一位世界的書法家。(簡介)讓我們一起來看看他給我們帶來的作品。

(請生給每幅作品寫一個詞。)

師:誰能連起來向老師們介紹一下沙老的書法作品。

第三段:音律美:

師:我們讀過《詩經》、《楚辭》,也背過唐詩宋詞,更誦過優美的近代詩。從詩歌中我們感受到了漢字中那跳動的音符,那迷人的色彩。

第四段:總結:

師:漢字多奇妙,它像一朵朵美麗多姿的鮮花愉悅你的眼睛,它以無限活力和奇特魅力吸引着你,它以不同的風韻展示它的靈性。怪不得作者會對漢字如此鍾情,迷戀。正如最後一段中所說;“像……”(生齊讀)

(男女生誦讀。)

三、導學

1、師:在這一主題單元中還爲我們的綜合性學習提供了很多的信息,也提出了很多要求。

2、生快速瀏覽“我愛你,漢字”版塊。

3、說說你下階段的綜合性學習想從那裏着手呢?

四、總結

每一種文字都是民族的記憶與自豪,方塊文字深深地紮根在我們歷史和民族的土壤裏。讓我們繼續遨遊漢字王國,去感受那祖國文字的神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