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六年級教案 > 六年級人教版下冊語文教案精選15篇

六年級人教版下冊語文教案精選15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43W 次

作爲一名專爲他人授業解惑的人民教師,可能需要進行教案編寫工作,教案是教材及大綱與課堂教學的紐帶和橋樑。優秀的教案都具備一些什麼特點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六年級人教版下冊語文教案,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六年級人教版下冊語文教案精選15篇

六年級人教版下冊語文教案1

“班級紀念冊”教學設計

一、教學要求

1.通過製作“班級紀念冊”,培養學生熱愛母校、珍惜同學情誼的思想感情,培育團隊精神。

2.以生活爲本位,啓發學生從自己的經歷中選取作文材料;開拓思路,使他們體會到:同一題材,從不同的角度可以寫出不同的作文。

3.說寫結合,完成兩篇作文:

(1)介紹照片中的“我”;

(2)爲同學的照片寫一份說明(照片中的“他”)。

二、教學安排

1.導語。

你們即將離開生活了多年的母校,告別朝夕相處的同學,必定有些依依不捨。爲了給母校留下一個永久的紀念,建議你們每人挑選一張自己認爲最有意思的生活照片,彙集成一本“班級紀念冊”送給母校。你們同意嗎?

但是,光有照片還不夠,建議你們各自爲自己的照片寫一點說明,附在其中,好不好?

2.範例及講評。

你爲什麼帶這張照片來?它有什麼特別的意義?它能說明什麼?先想一想,誰願意說說?

講評重點:有無具體內容,是否介紹清楚。

板書:

圍繞一個意思要有具體內容特點介紹清楚

3.練習。

(1)獨立思考:這張照片是在什麼情況下拍的?其中有什麼故事?

(2)小組交流,練習口述。

4.大組交流。

請各小組推薦:哪位同學說得較好?

講評:進一步啓發思維,介紹各自的特點。

5.當堂習作。

限定時間,快速習作。

6.相互修改。

找一個朋友,徵詢意見,自行修改。

7.小結。

六年級人教版下冊語文教案2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

1.激發學生表達真情實感的慾望,引導學生把內容寫具體,語句通順,意思表達清楚,發展學生的個性習作。

2.編輯自己的習作選,培養學生設計整理、創編等綜合能力。

過程與方法

情感、態度、價值觀:

在寫作過程中,提高綜合能力。

教學重點

1.激發學生表達真情實感的慾望,引導學生把內容寫具體,語句通順,意思表達清楚,發展學生的個性習作。

2.編輯自己的習作選,培養學生設計整理、創編等綜合能力。

教學難點1.激發學生表達真情實感的慾望,引導學生把內容寫具體,語句通順,意思表達清楚,發展學生的個性習作。

2.編輯自己的習作選,培養學生設計整理、創編等綜合能力。

課前準備組織學生課前收集自己滿意的習作,爲整理個人習作集做好準備。

教學過程教師活動學生活動設計意圖個性備課

一談話導入

成長是我們生命的永恆的主題,生活中的人、事、景、物匯成了我們豐富的生活軌跡,帶給了我們快樂、醉人、難忘、憂傷等不同的生活體驗,這些體驗令我們的童年散發着迷人的氣息,今天讓我們將自己最感興趣的東西流於筆端,共同分享吧!學生讀書,明確習作要求:內容具體、語句通順、感情真實。使學生能夠在老師的引導下,能夠更充分的瞭解習作要求,並進行資料收集。

二分組準備

讀了作文提示,相信你的頭腦中一定會浮現出生活中的一幕幕情景.請選擇自己印象特別深刻的和同桌交流交流吧。

你與同桌交流的同時是不是又想起另外的一些事情呢?趕緊拿起筆來選擇你最感興趣的內容寫下來吧。

同桌交流

培養學生互相合作的意識

三生習作

師巡視教師巡視,對有困難的學生進行個別指導

四、修改習作,評價賞析

1.學生自改

請將你的習作朗讀兩至三遍,對照習作要求自己進行修改。

2.小組內同學互評互改

①畫出值得欣賞的地方,並說說好在哪裏。

②對文章中的哪些地方還有好的意見和建議提出來。

3.根據同學的建議再次修改潤色作文。

4.精彩賞析

每小組推薦一名同學朗讀自己的習作,可以是全文,也可以是片段,教師引導學生賞析,說說好在哪裏(着重注意內容是否具體,語句是否通順,是否表達了真情實感,能夠打動別人)。

五、謄抄作文,彙編成冊

1.賞析後再次修改作文,謄抄作文

2.彙編成冊

六年級人教版下冊語文教案3

1、學生試讀課文,標出難讀或不會讀的字,劃出不會停頓的句子。

2、教師範讀課文,並重點指導:

①正確讀寫加點詞語:

學奕( ) 鴻鵠( ) 弓繳( ) 弗若( )

②正確停頓下列句子:

思/援弓繳/而射之

二、自由練讀,讀通讀順。

1、根據試讀,師生一起歸納朗讀文言文的要點:

①讀準字音;②停頓適當;③語速稍慢。

2、學生模仿教師自由練讀,讀通讀順。(要給學生充裕的時間反覆朗讀)

3、同桌互讀課文,互相正誤。

4、教師運用多種方式指導學生朗讀課文,如指名讀、賽讀、齊讀等。

三、精讀課文,理解文意。

1、學生對照文後註釋,自己嘗試弄懂每句話的意思,理解故事的內容,遇有困難教師及時幫助。

2、同桌互相解疑釋惑,合作學習,討論每句話的意思,也可向教師請教。教師及時就文中比較難理解的詞句進行指導:如“之

”在不同句子裏的意思不同;“與”是通假字,同“歟”,表示疑問或反問,跟“嗎”“呢”相同;弗若,不如;爲是其智弗

若與,在這句話裏,“爲”應讀第四聲;然,這樣。

3、學生對照註釋,講解自己對文中語句的理解,教師及時講解學生理解中的難點。

4、同桌互講故事內容。

四、再讀課文,體會道理。

1、兩個人各是怎樣學下棋的?

“其一人專心致志,惟弈秋之爲聽”(其中一個人專心致志,只聽弈秋的教導,注意力十分集中,一心一意);“一人雖聽之

,一心以爲有鴻鵠將至,思援弓繳而射之”(而另一個人雖然在聽着,可是他心裏總以爲有天鵝要飛過來,想拿弓箭去射它,

學習時注意力不集中,三心二意)。

2、學得結果怎麼樣?“雖與之俱學,弗若之矣”(雖然後一個人同前一個人一起學習,卻學得不如前一個)。

3、學弈這個故事告訴我們一個什麼道理?(學習、做事必須專心致志,不可三心二意。)

五、聯繫生活,深化認識

1.請學生談談學習本文的體會。

(做什麼事只有專心致志,一心一意才能成功。)

2.你能聯繫實際說一說嗎?

(讓學生聯繫生活、學習中的經歷充分發言,認識到不專心產生的不良結果,增強做事專心致志的意識。)

六、複述故事,背誦課文。

六年級人教版下冊語文教案4

教學目標

1、在口語交際的基礎上,借鑑本組課文描寫民風民俗的方法,即抓住特點介紹民俗,並體會作者的佈局謀篇、準確用詞、生動表達,完成習作。

2、讓學生了解一些傳統的民風民俗,吸收民族文化智慧,感受這些獨具魅力的民俗風情中所蘊含的民族文明和傳統美德。

教學重點:

運用本組課文學過的描寫民風民俗的表達方法進行寫作。

教學難點:

運用本組課文學過的描寫民風民俗的表達方法進行寫作。

教學時間:

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激情導入

導語:同學們,我們祖國五千年的傳統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正像那首歌中唱到的:五十六個民族,五十六枝花……各民族的風俗習慣更是豐富多彩、各具特色。這節課讓我們繼續暢遊在這獨特的民風民俗中,寫下令自己心動的那一頁。

二、明確題旨

1、請同學們以自己喜歡的方式仔細閱讀教材中的要求,邊讀邊畫邊歸納,想一想,這次習作要我們寫什麼?要想寫好習作,需要注意哪些事項?

2、指名彙報,師生共同歸納、提煉寫作要點。

(1)內容。

①節日習俗:春節、元宵節、清明節、端午節、中秋節、重陽節等。

②特色服飾:各少數民族的特色服飾。

③特色飲食:小吃文化、茶文化、待客文化等。

④獨特民居:吊腳樓、土造房屋、四合院等。

⑤新穎別緻的民間工藝品:剪紙、皮影、蠟染、臉譜、刺繡等。

(2)注意事項。

①特點突出,民族特色鮮明。

②內容具體,描述準確生動。

③用詞精準,表達真情實感。

三、寫前準備

1、導語:同學們,下面老師將帶領大家遊覽祖國的大江南北,去欣賞不同民族的風情。(播放民族風情圖片,配歌曲《等你來》)

2、引導學生交流欣賞後的感受,也可以針對畫面內容進行補充。

3、小組內交流,然後全班交流:哪一種民俗最讓你感興趣,請按一定順序詳細地介紹一下。

四、回顧寫法

1、通過本單元的學習,你都瞭解了哪些描寫事物的方法?分別是從哪篇課文中學到的?

2、小組歸納,教師板書。

(1)重點突出,詳略得當。

(2)方法多樣,有順序:修辭手法,如,比喻、反問、象徵、誇張;說明方法,如,列數字、舉例子、作比較、打比方。

(3)語言生動,感染力強。

五、入筆習作

1、你最想寫什麼?先確定習作題目,再列出寫作提綱。

(1)溫馨小貼士(課件出示):

①要介紹的民俗是什麼?想擬一個什麼題目?

②它的主要特點是什麼?想從哪幾個方面進行介紹?

③哪一部分內容將作爲重點進行詳細介紹?

(2)學生自主編寫提綱,進行簡單的修改。

2、按所列提綱,說一說自己想怎麼寫。

3、嘗試寫作:前面我們欣賞和交流了不同地域、不同民族的民風民俗,可以說,不一樣的習俗,不一樣的文化,不一樣的感受,不同凡響的精彩……下面就讓我們拿起手中的筆,記下這點點滴滴,讓這些民俗的獨特魅力在我們筆尖流淌吧!(學生動筆寫作)

4、教師在巡視中作場外指導。

第二課時 一、直擊目標

1、導語:俗語說:“樹木不修長不好,文章不改意境少。”這節課我將帶領大家對自己的習作進行精雕細琢。

2、討論:你們認爲這篇習作應着重體現哪些內容?

預設:

生1:所介紹的民俗特點要突出,而且要體現鮮明的地域或民族特色。

生2:在介紹時要能做到內容具體,詳略得當,重點突出。

生3:要能恰當地運用列數字、打比方等說明事物的方法,或擬人、排比、比喻等修辭方法,準確而生動地描述,最關鍵的是要表達真情實感。

二、修改潤色

1、自我品讀,自主修改。

(1)輕聲朗讀自己的習作,讀一讀,再品一品:詞語用得是否恰當,句子是否通順、生動,表達是否清楚、具體。邊讀邊畫出不滿意的地方。

(2)反覆朗讀令自己不滿意的地方,一邊讀一邊想:怎樣修改?然後進行修改。

2、全班交流,集體評改。

(1)哪位同學願意把你的習作推薦給大家?請大家邊聽邊思考:哪些地方給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爲什麼?哪些地方需要修改?你認爲應該怎樣修改?請給出最佳的修改意見。

(2)總結前面已交流的幾篇習作,有哪些共同的優點,存在哪些不足之處?

(3)針對大家給出的意見,再次品讀自己的習作並進行第二次修改。

3、小組合作互評互改。

(1)沒有在全班交流的同學把自己的習作讀給小組成員聽,大家進行交流,提出評改意見。

(2)交換習作進行互批。

(3)推薦優秀習作準備全班展示。

三、美文欣賞

1、欣賞佳作。(教師有感情地朗讀課外例文)

2、交流感受。

3、好朋友合作,互讀習作,尋找習作中的精彩之處,併爲好朋友的習作寫上評語。

四、課堂小結,佈置作業

1、從這次習作中,你學到了哪些本領?

2、作業:把修改後的習作謄寫到作文本上。

六年級人教版下冊語文教案5

一、教材說明

本課是一首新體詩,抒發了追尋延安精神的迫切心情。

詩的一、二兩節寫對於延安精神的追尋,三、四兩節寫實現現代化需要延安精神,五、六兩節寫追尋延安精神的重要意義。用形象說話,用一系列事物構成鮮明的意境,是本課主要表達特點。瞭解詩中所說的具體事物的意義和讀出詩的節奏和韻律是教學重點。

選編這首詩,一是引導學生接受延安精神的陶冶,二是感性認識新體詩,接受語言美的薰陶。

二、學習目標

1、有感情地朗讀這首詩。

2、瞭解全詩內容,懂得發揚延安精神的重要。

三、教學建議

1、課前學生蒐集閱讀有關延安的資料,對抗戰時期的延安有更多的瞭解。教師準備課文掛圖,或把課文掛圖,課文重點語句製成投影片或多媒體課件。

2、先指導學生朗讀課文,讀出詩的節奏和韻律,再引導學生思考、討論:作者到延安追尋什麼?爲什麼追尋?把詩中含義深刻的句子找出來,在讀中想象,體會它的意義,然後把自己的見解和同學交流。

3、指導學生感情朗讀,可讓學生自由朗讀這首詩,邊讀邊思考:爲什麼這首詩聽起來這麼悅耳,讀起來琅琅上口?要讓學生明確到這首詩隔句押韻,並用“· ”把韻腳“ang”標出來。朗讀時,把韻腳適當加以突出。第一節:光、陽,第二節:香、場,第三節:琅、炕,第四節:響、樑,第五節:煌、翔,第六節:想、陽。還要讓學生明確到這首詩多用排比句,朗讀起來節奏感很強。朗讀時,要讀出排比句的氣勢。

4、詩中含義深刻的句子的教學。

(1)第二節的四個“追尋”。

可用投影片或錄像幫助學生了解“延河、棗園、南泥灣、楊家嶺”,瞭解延安精神。放映錄像或投影片時要加以簡要的解說。“延河”,清晨、傍晚,人們常在延河邊上漫步,討論革命道理;“棗園”,曾是黨中央的所在地;“南泥灣”,當年359旅曾在這裏懇荒種糧開展大生產運動;“楊家嶺”,那裏有中央禮堂和黨中央辦公樓,許多重要會議在這裏召開。追尋“延河”、“棗園”、“南泥灣”、“楊家嶺”,就是追尋延安精神,追求全心全意爲人民服務的精神,自力更生、艱苦奮鬥的精神,力求上進、永不滿足的精神,執着地追求理想併爲之獻身的精神。

(2)我們永遠告別了破舊茅屋,卻忘不了延安窯洞溫熱的土坑。

“告別破舊茅屋”就是告別落後,忘不了“溫熱的土坑”,就是忘不了密切的黨羣關係,幹羣關係,軍民關係。

六年級人教版下冊語文教案6

學習目標:

1、學習並積累“鼻祖、曠野、隨心所欲”等詞語和優美語句。

2、瞭解藏戲的.形成,體會藏戲獨具特色的藝術形式,體會在表達上的特點。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教學重點:

通過默讀,瞭解藏戲的形成,體會藏戲獨具特色的藝術形式。

課時安排:1課時

課前準備:

準備有關戲曲種類的錄象

教學過程:

一、談話激趣,導入新課

1、觀看錄象,感受豐富多樣的戲曲種類。聽一聽,看一看,你能說出這些戲曲的名稱嗎?

2、上節課,我們隨作家老舍一同感受了美好快樂的春節,我們的祖國不僅有豐富多彩的節日風俗,還有獨具特色的藝術形式。黑格爾曾經說過:“哪個民族有戲劇,就標誌着這個民族走向成熟戲劇是一個民族開化的民族生活的產物。”生活在我國西南部青藏高原上的藏族,就是一個古文化十分發達,堪稱相當成熟的民族。她所創造的舉世矚目的藏戲藝術之神奇獨特、燦爛輝煌,正好印證了世界智者有關民族成熟與否的論述。藏戲是藏族戲劇的泛稱。它有着1300多年的歷史,是中華民族歷史最久遠的戲劇之一。藏戲藝術,劇種流派衆多,表演形式富有民族特色,《文成公主》《諾桑王子》《卓娃桑姆》《朗薩雯蚌》《白瑪文巴》《頓月頓珠》《智美更登》《蘇吉尼瑪》八大劇目已成經典,音樂唱腔韻味雋永,面具服飾五彩繽紛、瑰奇神異,名角新秀不斷涌現。所有這些,無不昭示着藏戲具有深厚的文化根基。今天,就讓我們共同去領略有着悠久歷史,深受藏族人民喜愛的藏戲。

二、整體閱讀,初步感知

1、閱讀課前導語,明確自讀要求。

2、默讀課文,注意默讀的速度。讀後劃出文中不懂的詞語,利用工具書或聯繫上下文想想意思。

3、同桌互相交流自己讀懂的詞語。

4、速讀課文,思考:課文哪些段講了藏戲的形成,哪些段介紹了藏戲的藝術特色。

讀後交流、梳理:4-7段講的是藏戲的形成,8-19段講的是藏戲的藝術特色。

三、自主研讀4-7段,感受藏戲形成的神奇。

1、自由讀4-7段,思考藏戲是怎麼形成的,試着用自己的話說一說。

2、指名說藏戲的形成,其他同學認真聽,聽後提出需要補充的內容。

3、這個傳奇故事最打動你的是什麼?學生自由表達,如唐東傑布爲民造福的美好心願,七位姑娘的義舉,

4、把你的感受帶入文中,有感情地讀一讀吧。

小結:這個傳奇的故事深深紮根在藏民的心中,唐東傑布不愧被譽爲藏戲的開山鼻祖,時至今日,在每一個藏戲劇團,都會供奉有他的畫像,接受着一代代藝人的膜拜,也讓我們頓生出幾分神聖和肅穆感。

四、自主研讀8-19段,感受藏戲獨特的藝術魅力。

1、出示研讀主題:①()的面具;②()的舞臺;③()的演唱風格;要求:選擇自己感興趣的研讀內容,反覆閱讀相關段落,把藏戲的主要特點用一句話或一個詞概括出來。

2、集體交流研讀結果,說說你是從哪知道的。

①面具:多樣、誇張、形象鮮明。

②舞臺:沒有固定舞臺、與大自然融爲一體。

③演唱:固定的程式、唱腔及動作豐富、不受時間限制

3、補充閱讀短文,感受藏戲的地域文化特點。

閱讀材料如下:有人跟我說,一聽到藏戲,尤其是身在他鄉,就彷彿又回到在遼闊的草原上,感受着高原的藍天白雲。這話並不誇張。藏戲的聲音悠遠而鏗鏘,象冰川汩汩的流水,又如高原遒勁的疾風,它是唱者全身氣力的投入,它的感情充沛而豐富,曲調跳動而激越,帶點悲傷,帶點憂鬱,更包含滄桑;藏戲是高原的藝術,自然融入的高原的氣魄與雄渾。它那類似西洋詠歎調的唱腔能把人的心緊緊抓住,一頓一揚,忽高忽低之間,貫穿消融了人生的喜怒哀樂,因此聽藏戲實際也是在感悟和體會,一曲一調,一章一節也許正應和了你心靈深處的真性情,所以有人在聽時便邊舞邊合,這便是藏戲唱功的神奇了。

藏戲的形式也大有可說之處,僅面具就多樣而且表意豐富,這有點象京劇,藉助臉譜能夠反映人物的性格形象,不過前者的色彩不是直接勾勒在人臉上,藏戲佩帶的面具造型粗獷、抽象。從形狀上分,藏戲面具有直板式的,也有形象立體的,而質地則多爲皮革、絨布,也可以泥塑而成。至於顏色的表意:黑色代表陰險,紅色代表權力,黃色代表智慧傳統悠久,博大精深,這就是藏戲得以傳世的根本所在了。

儘管短暫的接觸,使得我至今還沒有完整的欣賞過一場藏戲。但是以採訪爲機緣,在視聽中感受震撼,在震撼中有所感悟,藏戲在我的西藏之行中已經注入了額外的意義,它也將我引入西藏的神奇之中。

讀後交流:藏戲獨特的地域特點體現在哪?

4、對照開頭,體會寫法。

①再讀8-19段,請你試着用幾句話概括藏戲的特色。②指名讀1-3段,體會作者是怎樣概括的?③評一評這樣開頭的好處。

5、總結:有着千年悠久歷史的藏戲藝術,在經歷了一次又一次的風雨洗禮之後,時至今日,猶如一朵盛開在西藏高原上的雪蓮花,深深地紮根在西藏人民的心靈深處。藏族人民通過它歌頌生活的真、善、美,鞭笞現實中的假、惡、醜。可以說,她是藏族羣衆衡量生活的一把尺度,是高原兒女創造的一個藝術奇珍。

教學反思:

六年級人教版下冊語文教案7

學習目標

1.會寫7個生字,能正確讀寫和理解生字所組成的詞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把握課文內容,關注課文中人物的命運,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3.瞭解作者實虛結合的表達方式,體會這樣表達的效果。

4.激發學生閱讀安徒生童話的興趣。

學習重難點

1.從小女孩五次擦燃火柴所看到的種種幻象中體會她的悲慘生活,關注小女孩的命運。體會作者實虛結合的表達方式及表達的效果。

2.從最後三個自然段的含義深刻的語句中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課時安排

2課時

教學準備

五次擦燃火柴的課件;樂曲《天鵝》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談話導入

1.同學們,你們的大年夜是怎樣過的?(學生暢所欲言)在著名童話作家安徒生的筆下,有一個美麗的小女孩,卻有家難歸,在寒冷的街頭賣火柴。小女孩有着怎樣的命運,在這個大年夜發生怎樣的故事,這節課,就讓我們走進那個風雪交加的大年夜。

2.板書課題。

二、整體感知,理清脈絡

1.自讀課文,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將課文讀正確,讀流利。

2.簡單地說一說課文講了一個什麼故事。(先敘述大年夜,天下着雪,又黑又冷,小女孩還在街上賣火柴;接着,小女孩爲了暖和一下自己,一次又一次地擦燃火柴,從火柴的亮光中看到了種種幻象;最後講小女孩被凍死了。)

3.按照故事的發展順序,把課文分成三段。

三、創設情境,喚起對小女孩深切的同情

1.下面我們就靜下心來,仔細地品讀課文,試着走進作者和小女孩的心靈世界。認真聽老師讀課文的第一部分,然後說一說小女孩給你留下了怎樣的印象。

2.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再來讀讀這部分內容,小女孩目前的處境是怎樣的,在文中空白處寫一寫。

3.結合具體的語句彙報

(非常寒冷;非常飢餓-—光着頭赤着腳;只好赤着腳走路,一雙小腳凍得紅一塊青一塊的;蜷着腿縮成一團,她覺得更冷了;人情冷漠,痛苦孤獨-—另一隻叫一個男孩撿起來拿着跑了;誰也沒買過她一根火柴,誰也沒給過她一分錢;爸爸一定會打她的。)

4.找生試着把自己的感受讀出來。請同學結合自己的感受來評價,並提建議。再自由讀這部分,感受小女孩的可憐。

5.指名配樂朗讀。(播放《天鵝》。)

6.如果你是小女孩,你現在最需要什麼?(溫暖、食物、疼愛等)可是,她又冷又餓,有家又不敢回,除了舊圍裙裏的火柴,一無所有。

教學反思:

第二課時

序號: 時間: 課型:

一、深入品讀,感受女孩的悲慘命運

1.自由輕聲讀小女孩擦燃火柴的部分,把你最受感動的地方畫下來,並寫一寫自己的感覺。

2.以彙報的方式,感受女孩的命運的悲慘。

(如,在擦燃火柴美好的幻象中,感受到女孩現實生活的殘酷:小女孩特別寒冷,渴望溫暖,就幻想到了大火爐;特別飢餓,渴望食物,就幻想到了烤鵝;現實中孤獨,渴望親人的疼愛,就幻想到去世的奶奶。)

現實與幻想形成了巨大的反差,幻想的越美好,越是襯托出了現實的悲涼,讓人越發感覺到女孩命運的悲慘。

3.選擇讓你感動的段落,有感情地讀給小組同學聽。

二、圍繞中心,提出疑問

1.在別人幸福地歡度新年的時候,女孩卻悄無聲息地凍死在街頭。讓我們讀讀課文的最後兩部分,提出問題。

2.出示:誰也不知道她曾經看到過多麼美麗的東西,她曾經多麼幸福,跟着她奶奶一起走向新年的幸福中去。

學生可能質疑:多麼美麗的東西指什麼東西?爲什麼會看到?怎樣看到的?

兩個“幸福”是什麼含義,小女孩真的得到幸福了嗎?

六年級人教版下冊語文教案8

教學目標1、藉助詞典,聯繫上下文,理解“座無虛席、驚羨、歉疚、驚心動魄、陶醉”等詞語。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2、體會蘊含的哲理,懂得不論遇到多少艱難曲折也不要退縮。

就能獲得成功的道理。

得成功的道理。得成功的道理。

教學重點讀懂課文內容,懂得不論遇到多少艱難曲折,也不要退縮,只要堅持下去,就能取得成功。

教學難點 理解課文中耐人尋味的語言,體會作者表達的思想感情。

教具準備演示文稿。蒐集關於面對失敗勇敢堅強的故事。

導 學 過 程二 次 備 課

預習題綱

1.預習課文,自學生字詞。給學生推薦趙麗宏的作品《三峽船伕曲》《雨中》《學步》《雨中的鴿子》等。

2.蒐集並閱讀其他面對失敗,勇敢堅強戰而勝之的故事。

第一課時

一、激發興趣,導入新課

同學們,你們喜歡看雜技表演嗎?談談你的感受。

是的,雜技是一項很複雜的表演,有時一個節目經過幾年的訓練,可以說是臺上3分鐘,臺下十年功。但是你想過沒有,當一個雜技演員在表演時兩次出現了失誤,他還有信心表演下去嗎?今天我們就來讀讀頂碗少年的故事,你或許你會從中悟出一定的道理來。(板:頂碗少年)

二、初讀課文,瞭解大意

1.自由讀課文,讀準字音。

2.同桌互相聽讀,糾正字音後練習讀熟。

3.默讀課文分段,看看課文是分幾部分寫的,每部分寫了什麼內容。

(第一部分:1──7自然段寫頂碗少年不怕兩次失敗,第三次終於穩住了頭頂的那一疊瓷碗,贏得了所有觀衆的熱烈掌聲。第二部分:8自然段寫那位頂碗少年給“我”的啓迪。)

三、自學感悟,理解課文

出示自學思考題,學生小組自學討論

1.默讀課文,找一找畫一畫:“一摞金邊紅花大瓷碗”在文中出現了幾次?每一次的出現你都有什麼感受?

2.自由讀課文第二部分,理解所要表達的含義。

四、彙報交流,朗讀體會

1.指名交流討論結果。

2.結合彙報讓學生朗讀相應的部分,朗讀第一部分讓學生充分地在讀中去體會少年的心理變化及觀衆的心情。

3.白髮老者會對少年說些什麼呢?引導學生髮散思維。

4.反覆讀,反覆品味“在以後的歲月裏,不知怎的,我常常會想起這位頂碗少年,想起那一次的演出,每每想起,我總會有一陣微微的激動……”從文中的省略號你讀出了什麼?

5.有感情朗讀全文

五、暢談感受,明確哲理

學習課文後你有什麼感受?

總結:同學們,在我們的生活中,時時刻刻都會遇到失敗的考驗,但是,只有敢於拼搏的人,纔是勝利者。在山窮水盡和絕境裏,如果我們再搏一下,也許就能看到柳暗花明;在冰天雪地的嚴寒,再搏一下,可能會迎來溫暖的春風;在無邊無際的大海上,再拼搏一下,就會到達大海的彼岸;在一眼望不到頂的山腳下,再拼搏一下,就一定會登上世界最高峯……課文學完了,但是讓我們永遠記住那位頂碗少年給我的啓迪。

六年級人教版下冊語文教案9

教學目標:

1、會寫14個生字,正確讀寫生字組成的詞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瞭解老北京春節的習俗,感受節日的熱鬧氣氛,理解節日習俗中的民族文明和傳統文化。

3、揣摩文章的表達順序,體會詳寫和略寫的好處。

重點難點:

1、重點:引領學生隨作者的描述,感受老北京過春節的隆重和熱鬧,領悟民俗文化的豐富內涵。

2、難點:學習作者爲突出北京春節的民俗特點所採用的表達方法。

教學準備:

1、師準備老北京過春節的有關圖片,資料等

2、學生蒐集、整理並熟悉春節的來歷、傳說、習俗等圖片,資料

3、生認真預習並完成好本課的導學稿

4、ppt課件。

教學過程:

一、課前三分鐘:

難忘的寒假生活

二、學習“單元導讀”,導入新課

1、組織學習“單元導讀”,瞭解本組主題、學習目標。

2、師談話導入:“鑼鼓喧天辭舊歲,爆竹聲中迎新春。”春節是我們中國人最隆重最傳統的節日,相信大家對它再熟悉不過了。那麼,關於春節的來歷、傳說、習俗,你又知道多少呢?

3、生交流自己蒐集到的有關春節的資料。

4、師小結學生髮言導入、揭示並板書課題。

三、學習字詞,整體感知

1、課件出示文中重難點詞語(含生字表中要掌握的生字新詞),檢查學生預習情況。

(重點引導學生交流識記生字、理解新詞的方法。)

2、自由輕聲讀課文,讀準字音,讀通句子,想想並說說北京的春節給你留下了怎樣的印象。

(引導學生整體感知北京的春節的“熱鬧、忙碌、喜慶、團圓……”)

四、合作探究,品讀課文

1、出示自學要求,生默讀課文,完善導學稿,做好小組內交流的準備。

(自學內容以導學稿爲藍本,要求學生課前充分自學完成)

2、小組內討論、交流,確定中心發言人和彙報形式。

3、小組代表全班展示交流:

(1)、課文按怎樣的順序寫老北京過春節的?重點寫了哪些日子人們的活動?這樣寫有什麼好處?

引導歸納:點面結合,重點突出,詳略得當,主次分明

(2)、交流自己最感興趣的段落描寫,展示朗讀。

(重在引導學生談出自己的體會和感受)

五、拓展對比,感受寫作特點

1、認真閱讀文後“閱讀鏈接”,思考在寫法上與《北京的春節》與何不同。

2、小組內交流後全班彙報,相機點撥學生從文章的結構、表達的情感、語言的特色等方面來體會。

3、師小結並對學生進行習作指導

課堂小練筆:運用自己學到的表達方法,寫一寫自己過春節的情景。

(若時間充足可展示部分學生已完成的練筆作業)

佈置作業:

1、繼續完成小練筆的作業

2、讀《理想的風箏》中第51到65頁文章

板書設計:

北京的春節

——獨特的民俗文化

熱鬧、忙碌、喜慶、團圓……

點面結合 重點突出 詳略得當 主次分明

六年級人教版下冊語文教案10

新來的王老師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

把握文章主題,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過程與方法

自主閱讀,體會情感。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感受老師對自己的關愛。

教學重難點

重點:通過本文教學,培養學生善於通過人物的語言、動作、神態分析人物的思想品質。

難點:寫讀後感

教學時間: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

六年的學習生活中,我們相遇相識的老師有很多,老師給予的關心、幫助、鼓勵都是我們人生中的寶貴財富。回憶一下,哪位老師令你印象最深刻?今天,我們一起來感受老師對學生的關切之情,走進第三課《新來的王老師》的學習。

二、初讀,學習生字詞。

打開書本P129頁,大聲的自由朗讀課文,邊讀邊圈出文中的生字詞語

撇撇嘴(piě)摺疊(zhé dié)自顧自搖搖頭

齊刷刷(shuā)大踏(tà)步哄(hōng)堂大笑

工工整整前仰後合資質平庸差生(chà)

①齊讀

②學生點讀鞏固

③釋詞促解(資質平庸)

④運用詞語造句

⑤齊讀鞏固

三、再讀,整體感知課文內容。

請大家仔細認真的默讀課文,思考“課文講了一件什麼事?”

【課文寫了一位新上任的王老師在第一節語文課上,提問差生蔡林引起鬨堂大笑,放學後王老師送給蔡林一份差生檔案,鼓勵蔡林好好學習的事】

四、精讀,把握人物形象

(一)解讀蔡林

1、出示課文最後一自然段,引導學生感悟“這是一個的學生”。

①學生舉手回答②齊讀③理解加着重號的詞語

④想一想“這是一個的學生”

⑤有感情的齊讀

2、導讀3-14自然段,瞭解以前的蔡林是個怎樣的孩子。

①分角色來模擬對話。

②引導學生找出相關語句,說說原來的蔡林是個什麼樣的孩子呢?

③理解的基礎上有感情的讀讀句子

(二)解讀王老師

1、談話:蔡琳如此大的轉變,都要歸功於誰?

2、面對蔡琳,王老師都做了些什麼呢?

再次走進3--14自然段,請大家速讀,找出相關語句,從中你體會到這是一個怎樣的而老師?

這是一個的老師。

學生根據相關語句進行彙報,教師相機引導。

3、出示差生檔案

①齊讀差生檔案

②此時無聲勝有聲,王老師是通過差生檔案想告訴蔡林什麼?

③蔡林讀懂王老師的信了嗎?齊讀最後一自然段

④蔡林在王老師的鼓勵下找回了自信。從這件事中可以看出:這是一個的老師?根據回答,板書。

五、拓展延伸

六年的小學生活即將結束,一定有很多老師給過我們支持、幫助與鼓勵。在即將離開恩師的時刻,我們最想對他們說些什麼?拿起筆,寫下你內心最真摯的話語。

老師,我想對您說

六、總結

親愛的同學們,在成長的過程中,一個小小的鼓勵,往往能給人無窮的力量。六年的學習生活裏,讓我們永遠記住那些關心和幫助我們的老師吧。因爲有老師的循循善誘和無微不至的關懷,所以我們更自信的大踏步走向美好的未來。努力學習吧,用優異的成績回報老師,感恩生活,善待他人。

七、佈置作業。

將課堂上交流的資料整理成文章。

六年級人教版下冊語文教案11

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瞭解《月光曲》創作的經過,理解貝多芬是個同情、熱愛人民的音樂家。熟讀直至背誦第九自然段,感受音樂的美妙。

2、理解“幽靜、駐足、傾聽、純熟、激動、安詳、陶醉”等詞語在課文中的意思。

3、繼續練習標畫重點詞句,練習品詞品句。

4、認字8個,寫字7個,繼續練習摘錄筆記獨立識字。

教學重點:

1、瞭解《月光曲》創作的經過,理解貝多芬是個同情、熱愛人民的音樂家。

2、熟讀直至背誦第九自然段,感受音樂的美妙。

教學難點:

1、理解“幽靜、駐足、傾聽、純熟、激動、安詳、陶醉”等詞語在課文中的意思。

2、瞭解《月光曲》創作的經過,理解貝多芬是個同情、熱愛人民的音樂家。

教學準備:

1、貝多芬的資料。

2、奏鳴曲《月光曲》。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談話導入

瞧,你們一個個坐得多有精神呀!老師相信,今天的你們,一定是最棒的!對自己有信心嗎?

非常好!

俗話說:水是故鄉甜,月是故鄉明。每年的八月十五中秋節,那皎潔的月光總能引起人們無限的情思。唐代詩人李白就曾寫下一首和月光有關的古詩——《靜夜思》,你們能把它朗誦出來嗎?

聽了你們的誦讀,我的眼前彷彿出現了一幅這樣的畫面:月光如水,輕輕地灑在牀前;詩人站在窗前思念着遠方的親人。

今天,我們也要來學習一篇和月光有關的課文——《月光曲》(教師板書,學生回答)

看到這個題目,你想知道些什麼?

二、初步感知,學習新課

在二百多年前,德國有位音樂家叫貝多芬。他譜寫過許多的樂曲,《月光曲》就是其中的一首。

那麼,這首《月光曲》是如何創作出來的呢?請同學們打開課本第91頁,齊讀第一自然段,並說說從第一自然段當中你知道了什麼訊息。

學生交流有關貝多芬的資料,教師相機補充,並進行小結。

貝多芬資料:貝多芬1770年12月16日生於萊茵河畔距法國不遠的小城—波恩。是偉大的德國作曲家、古典樂派代表人物之一,被世人尊稱爲“樂聖”。十歲舉行首次公開演奏會,十二歲開始作曲,畢生追求“自由、平等、博愛”的理想。主要作品有交響曲9部、鋼琴奏鳴曲32首、鋼琴協奏曲5部,小提琴協奏曲1部,絃樂四重奏16部。

貝多芬曾說過:“我們的藝術應當只爲貧苦的人造福。”“做到這一點,我將是多麼幸福!”那麼,他是不是真的這樣做的呢?接下來我們來學習第二、三自然段。

1、學習2—3自然段

請同學們用喜歡的方式朗讀段落,並拿起你們的筆,寫出你們的問題。(教師提示朗讀要求:一是把音讀準;二是讀得流利;三是不斷地誦讀,直到明白爲止。)

學生自讀課文,教師巡視指導。

學生交流問題,教師補充說明。

(1)故事發生在什麼時候,當時的環境怎麼樣?(結合上下文理解“幽靜”的意思)

(2)抓住“斷斷續續”來理解:你從這個詞語中瞭解到什麼?

(3)“斷斷續續”的琴聲吸引了貝多芬“駐足傾聽”,卻聽到了兄妹倆的對話。有沒有同學願意扮演兩個兄妹進行分角色朗讀?

其餘學生思考:你從兩兄妹的對話中感受到什麼?

(4)駐足傾聽的貝多芬聽到了兄妹倆的對話,心中會有什麼想法?

(5)教師板書:聽曲

2、學習第4—6自然段

(1)聽了兄妹倆的對話,貝多芬是怎樣做的呢?(推開門,輕輕地走了進去)

(2)貝多芬要做什麼?(教師板書:演奏)

(3)他爲什麼要爲盲姑娘彈奏一曲呢?

(4)盲姑娘聽完以後,心情怎樣?(激動)

她是如何評價貝多芬的演奏的?(指導朗讀。)

爲什麼她能如此地斷定演奏者就是貝多芬本人?(彈奏純熟,感情深厚)這說明了什麼?

(5)貝多芬聽到盲姑娘這樣說,心情起了什麼變化?(深深打動如大海的波濤)(與窮人的心意相通,對生活和音樂的熱愛,使他與兄妹間產生強烈的感情共鳴)

於是他問盲姑娘:“您愛聽嗎?我再給您彈一首吧。”(指導學生朗讀)

3、學習第7—10自然段

正在這時候,一陣風把蠟燭吹滅了,景色發生了什麼變化?(月光照進窗子來,屋子裏的一切好像披上了銀紗,顯得格外的清幽。)(教師指導朗讀)

這一切使貝多芬覺得心中充滿了溫馨和祝福,也激起了他創作的熱情。(教師板書:創作)

那麼貝多芬創作了什麼曲子?究竟這首曲子描繪的是怎樣的畫面?請同學們自讀課文,找出描寫《月光曲》內容的語句。

學生瀏覽課文查找有關內容。

彙報查找結果,教師出示相應語段。

(1)這首曲子描繪的是怎樣的畫面?(明確這首曲子描繪的是月光下大海的景色。)

(2)你是從哪些語句知道的?(從第九、十自然段中找出有關語句:月亮正從水天相接的地方升起來,微波粼粼的海面上,霎時間灑遍了銀光。月亮越升越高,穿過一縷一縷輕紗似的薄雲。忽然,海面上颳起了大風,捲起了巨浪,月亮在烏雲中穿行,被月光照得雪亮的浪花,一個接一個朝岸邊涌過來……風停了,浪息了,月光下的大海無比安詳和美麗。)

(3)教師出示上面兩段文字,提問:這兩段文字向我們展示了幾幅畫面?

(4)學生自讀這兩段話後進行四人小組討論。

(5)師生交流找出如下四個畫面:

畫面一:月亮正從水天相接的地方升起來,微波粼粼的海面上,霎時間灑遍了銀光。(引導學生簡要概括後教師板書:月亮升起)

畫面二:月亮越升越高,穿過一縷一縷輕紗似的薄雲。(教師板書:月亮升高)

畫面三:忽然,海面上颳起了大風,捲起了巨浪。月亮在烏雲中穿行,被月光照得雪亮的浪花,一個接一個朝岸邊涌過來……(教師板書:風起浪涌)

畫面四:風停了,浪息了,月光下的大海無比安詳和美麗。(教師板書:風平浪靜)

(6)隨着樂曲的旋律,月光照耀下的海面這樣變化着。你能不能通過你的讀把這個變化表現出來呢?放開聲音,各自練一遍,把海面上的四次變化用不同的語調讀出來。開始。

(7)學生各自讀練習讀課文。

(8)指名學生分畫面朗讀課文,說說自己讀課文的體會,引導學生感受樂曲旋律的變化。

①月亮正從水天相接的地方升起來,微波粼粼的海面上,霎時間灑遍了銀光。

評議朗讀,體會句意。

②月亮越升越高,穿過一縷一縷輕紗似的薄雲。

③忽然,海面上颳起了大風,捲起了巨浪。月亮在烏雲中穿行,被月光照得雪亮的浪花,一個接一個朝岸邊涌過來……

指名讀,提問:此時你感受到了什麼?(此處描寫的是波濤洶涌的海面,曲子的旋律是激昂的,所以語調應該快速而有力。“忽然”說明時間很快,所以應讀得快,“一個連一個朝着岸邊涌來”也要讀得快,而且有勁。教師板書:激昂)

④風停了,浪息了,月光下的大海無比安詳和美麗。

指名讀,說說爲什麼這樣讀?

(此時海面已經風平浪靜,樂曲將要結束,所以語調要柔和、緩慢。教師板書:舒緩)

(9)教師:《月光曲》的旋律真是這樣的嗎?讓我們再一次去欣賞這首曲子。

(10)配樂朗誦這兩段文字。學生小聲地練習自讀。

(11)教師:月光下的大海千變萬化,這些景象真的在茅屋外面發生了嗎?(不是,是聯想)誰的聯想?(皮鞋匠和妹妹的聯想)

(12)教師:你從哪兒看出這是他們的聯想?

(13)出示句子比較:

她彷彿也看到了,看到了她從來沒有看到過的景象……

她看到了她從來沒有看到過的景象……

①這兩個句子有什麼不同?(第一句多了一個“彷彿也看到了”,兩句話的意思不一樣。)

②爲什麼要加上“彷彿也看到了”?(因爲景象不是真實的,是妹妹的想像,同時妹妹是個盲人,她看不見。)

③教師與學生採用接讀的方式體會破折號的作用。

(師)她彷彿也看到了,看到了她從來沒有看到過的景象——(生)在月光照耀下的波濤洶涌的大海……(破折號後面的部分是對前面部分展開的聯想和想象)

④練習用“彷彿”造句。

看着那一輪明月,我彷彿。

(14)全班朗讀。

4、學習第11自然段

這美妙的《月光曲》使兄妹倆深深地“陶醉”了,(引導學生理解詞語意思)以致於貝多芬已悄悄地離開了,他們還不知道。貝多芬爲什麼不辭而別?(教師板書:譜曲)

當兄妹倆從音樂中清醒過來後,會交談些什麼?(請兩個學生扮演兄妹進行角色會話)

最後一個自然段的“傳說”與第一自然段的“傳說”起了什麼作用?(首尾呼應)

全班齊讀最後一個自然段。

三、總結全文,昇華感情

《月光曲》是如何創作出來的?

出示句子:假如貝多芬,他就不會創作出《月光曲》。

①假如貝多芬不會作曲,音樂記憶力不強,他就不會創作出《月光曲》。

②假如貝多芬沒有豐富的想像力,他就不會創作出《月光曲》。

……

總結:從聽兄妹倆的對話,聽盲姑娘彈琴,激發了貝多芬創作靈感,非凡的音樂天賦和才能使他創作出了《月光曲》。這件事中,我們可以看出貝多芬是個偉大的藝術家。

六年級人教版下冊語文教案12

難忘的啓蒙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

閱讀文章,把握文章的主題,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過程與方法

培養自主、合作學習的品質和習慣。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感受老師對自己的關

教學重難點:

理解啓蒙老師的優秀品質,喚起學生對美好的小學生活的回憶。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我的老師》。

教學時間:1課時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檢查預習

1、板書:知識做人

看到這兩個詞,讓你想到了什麼?

2、板書:難忘的啓蒙

啓蒙是什麼意思?老師的啓蒙爲什麼令作者難忘呢?

3、作者在文中寫與了哪些令他難忘的事情?

板書:抗日演講兩次批評寬容逃課

二、學習課文、體會內容

(一)抗日演講

1、哪些段落寫了抗日演講?

請你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去學習3-5自然段,可以用心讀讀,可以拿筆圈畫,也可以小聲地與同桌交流,想想這部分寫了老師啓蒙我什麼?你從哪裏體會到?

2、指名交流板書:愛國

引導:那時我還小,不大懂得這件事可能帶來的後果,老師們知道嗎?這樣做的後果是什麼?

3、爲了激發孩子們的愛國熱情,老師們顯然已把生死置之度外,這是何等強烈的愛國情感和勇氣,怎麼不令學生敬佩?

齊聲朗讀第五自然段

(二)兩次批評

1、批評是老師常用的教育方式,即使好同學也不例外,作者在小學時有兩個強項――作文和寫字,爲什麼在這兩個強項會受到批評?

2、指名交流

“棠下離這兒有三里路,那裏的桂花香你們也聞得見,難道鼻子有這麼長?”這句話是什麼意思?老師在告誡我什麼?板書:正直誠實

爲什麼老師說“對我來說,丙就是不及格”?這句話告誡我什麼?

板書:勤勉

3、對我的過錯老師絲毫不放過,表現了老師嚴謹的治學態度。指名朗讀老師對我的批評

4、豐富插圖內容:觀察畫面人物的動作、表情,根據課本描述,想象一下老師對我某次批評的具體情況,還可以說說受到批評後,我對老師說了些什麼?

5、雖然隔多年,但這樣的批評作者還是刻骨銘心。同學們,你在的小學中有類似的情景嗎?

回憶、交流

(三)寬容逃課

1、對學生的教育,老師一向很嚴格,但在作者印象中,老師對我們上日語課特別寬容,爲什麼?

2、聯繫課文討論,體會老師愛國情感。

(四)首尾段落

1、引讀:正因爲啓蒙老師的言傳身教感染着作者,因此作者一直嚮往教師這份神聖的職業。後來,作者沙健孫也走上了啓蒙老師走過的路,成了北京大學的教授,博士生導師。當我站在講臺上――――

2、理解重點句:既然我的老師……開花結果呢?

老師播下的種子是什麼?這些種子開花結果是什麼意思?由這句話你想到了什麼?齊讀這句話

3、這一段與哪一段相互呼應?

指名朗讀第一段,你體會到了什麼?

4、齊讀第一段,體會作者的滿懷深情。

三、欣賞歌曲、昇華感情

1、的確,兒童純潔的心靈就像一塊未開墾的土地,啓蒙老師播下怎樣的種子,就會獲得怎樣的收穫。錢老師今天之所以站在講臺上跟你們上課,也深受我的啓蒙老師――楊老師的影響。我也經常想起一首歌――《長大後我就成了你》。今天我把它帶來與大家一起欣賞,讓我們把這首歌獻給天下所有的啓蒙老師。

六年級人教版下冊語文教案13

學習目標

1、識“虐、踞、淤”,理解“肆虐、風雨同舟、三番五次、歸宿、山川共存、日月同輝”的意思。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3、理解老人所創造的奇蹟,說說青山不老的含義,領悟老人植樹造林、防止水土流失的精神。

課前準備

相關圖片資料、課件。

教學過程

出示圖畫,激情導入

1、出示一幅如詩如畫的山林圖。

師:瞧,同學們,參天的楊柳,如臂如股,勁挺山腰;綠色的波浪,此起彼伏,綠風盪漾。多麼如詩如畫的景色呀。在這令人如癡如醉的林海背後,凝聚着一位可敬老人畢生的心血和執著的追求。他爲青山披綠衣,青山爲他獻鍾情。同學們,想認識他嗎?

2、板書課題:青山不老。

3、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要求學生用較快的速度讀課文,把課文讀通順、讀流暢、讀正確。圈出自己認爲最關鍵的詞語。

教師出示重點詞,學生進行練習。

自由選擇下列詞語中的五個,把它們連起來說說課文主要講了什麼內容:

扛上肆虐盤踞綠洲歸宿奇蹟宏偉價值命運

以文入情,感受奇蹟

1、抓“奇蹟”。

師:青山爲證,綠樹爲憑。老人綠化造林,執著地堅守着大山。從他的事蹟中,哪個詞可以概括你受到的震撼?(奇蹟)

N出示:

15年啊,綠化了8條溝,造了7條防風林帶,3700畝林網,這是多麼了不起的奇蹟。去年冬天,他用林業收入資助每戶村民買了一臺電視機。

這是怎樣的一個奇蹟呀?引導學生想象,然後齊讀。

2、課文的哪些部分還具體寫到了這一奇蹟?找出來進行交流。(第1自然段和第5自然段)

這一奇蹟究竟是在什麼樣的情況下創造出來的?學生讀課文,概括。

預設:

(1)出示:我知道這條山溝所處的大環境。

聯繫課文,結合註釋,學習第2自然段,瞭解惡劣的自然環境。

(2)我還知道這個院子裏的小環境。(學習第3自然段)

Q用自己的話,概括老人創造的奇蹟,再說說自己對老人的看法。

R作者對老人是什麼看法呢?從課文中找出來,讀一讀。

他已經將自己的生命轉化爲另一種東西。他是真正與山川共存、與日月同輝了。

把這句話多讀幾遍,聯繫課文內容邊讀邊想,並背誦下來。

再讀全文,積累句段

讀課文,摘抄或背誦自己喜歡的內容。

六年級人教版下冊語文教案14

 設計意圖

本設計將“悟詞情,品畫意”作爲研讀目標,教學中努力體現“課內外聯繫、校內外溝通、學科間融合”的語文教學思想。

1、將音樂引入語文課堂,藉助音樂,形象解讀《卜算子?詠梅》一詞。

2、將繪畫引入語文課堂,藉助畫面,再現梅之風姿,梅之品格。

3、通過對比閱讀,解讀梅花的兩種形象,詩人的兩種境界。

4、引導學生查找、蒐集、拓展閱讀毛澤東其他詩詞,通過組織澤東詩詞朗誦、演唱會,促使學生積累語言,積澱情感。

教學過程

一、背誦導入

我們已經讀過幾首詞了,請同學們把自己喜歡的詞讀或背給大家聽。

二、自-閱讀

今天我們要學習毛澤東的一首詠梅詞。請同學們自己反覆地讀讀課文,想想詞中寫了梅花的什麼特點,讚揚了梅花怎樣的品格,把自己的感受在空白處寫一寫。

三、交流討論

結合具體詞句,充分交流見解;教師相機點撥,使學生對毛澤東詞中的梅花產生讚歎之情。

1、從“飛雪”“百丈冰”等詞可以讀出,梅花綻放於最寒冷的時節。俗話說“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更何況“已是懸崖百丈冰”,可以想象大雪紛飛,天地間了無生機,梅花卻不畏嚴寒,一花獨放。

2、從“俏也不爭春,只把春來報”可以讀出梅是報春的使者,卻不爭春邀寵,居功自傲,表現了梅花謙遜的作風。

3、從“待到山花爛漫時,她在叢中笑”可以讀出百花盛開之時,梅花卻無比欣慰地飄落叢中,表現了梅的豁達與無私。

四、有感情地朗讀、背誦

1、梅花以其樂觀自信、謙虛坦蕩的品格,贏得了毛澤東的讚頌,讓我們再來聽一首讚頌梅花的歌曲(播放《紅梅贊》)。

2、讓我們用自己的朗讀來讚頌梅花吧(學生放聲練習朗讀)。

3、邊讀邊想象畫面,有感情地讀。(引導學生根據課件呈現的音樂和畫面的變化,滿含激昂之情、讚歎之情地誦讀,教師相機引導示範。對學生富有個性的朗讀給予鼓勵,對學生動情的朗讀給以表揚。)

五、對比閱讀,感悟詩人的情感

1、閱讀陸游詠梅詞,簡介創作背景。

(乾道二年,陸游因“力說張浚用兵”,受到了賣國派的打擊,被罷免了隆興通判的職位。在山陰寂寞地度過了四年,便開始了西行萬里的遠遊。作品裏風雨交加的黃昏、孤獨綻放的梅花,正是陸游受打擊後心境的寫照。)

毛澤東在讀陸游的詠梅詞後,填詞一首,卻“反其意而用之”,表達了樂觀自信的胸懷。郭沫若在讀了毛澤東的詞後也和詞一首,寫道“曩見梅花愁,今見梅花笑”,鮮明地寫出了兩首詞中梅花的不同形象與兩位詩人的不同心境。

2、再讀毛澤東的詠梅詞,想象“已是懸崖百丈冰,猶有花枝俏”的景象,試着畫一畫,並給自己的畫寫上一個題目(如,寒梅傲雪、春的使者、凌寒獨放、寒梅鬥雪、一枝獨秀)。

3、配樂欣賞畫家爲毛澤東的詠梅詞所配的畫;有感情地背誦詠梅詞。

六、拓展閱讀

1、課外閱讀毛澤東的其他詩詞。

2、用一週時間進行準備,然後組織一次毛澤東詩詞朗誦、演唱會。

六年級人教版下冊語文教案15

單元複習課要怎麼講?需要準備什麼內容?下面是人教版六年級語文下冊單元複習課教案設計,爲大家提供參考。

複習內容:

第一單元及單元測試

複習目標:

1、複習鞏固第一單元的生字詞,靈活運用詞語。

2、重點了解背誦情況,要求能背誦的部分段落,並能背誦。

3、引導學生學習抓住重點句段,聯繫生活實際,領悟文章蘊含的道理。

4、複習背誦“日積月累”安排的格言,讓學生積累人生格言警句,以鞭策激勵自己。

5、第一單元測試題。

複習重難點:

1、掌握第一單元的生字詞,靈活運用詞語。

2、按要求背誦課文,積累詞句。

3、第一單元測試題

  第一課時

複習過程:

一、讀課文

學生共同閱讀課文。師生共同強化個別難點字的認讀與組詞。

二、複習課文中的生字詞語

1、讀詞語。

2、聽寫詞語。

3、同桌互批,提出易錯字,師生共同修改,加深印象。

4、齊讀詞語盤點中的詞語。

五、背誦課文。

1、採用齊讀、自讀、開火車讀、小組檢查背誦等多種方式複習第一單元要求背誦的課文。

2、指名背誦課文。

3、默寫第一課。

4、同桌互批,各自改正。

六、填空

1、《學奕》選自______,課文記敘了兩個人跟弈秋學下圍棋,一個__________,一個________,告訴我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兩小兒辯日》選自__,故事體現了兩小兒_ 和孔子___

3、《匆匆》

(1)洗手的時候,日子從_____裏過去;吃飯的時候,日子從___裏過去;默默時,便從_____前過去。

在_____的日子裏,在千門萬戶的世界裏我能做些什麼呢?只有_____罷了,只有匆匆罷了,在八千多日的匆匆裏,除_____外,又剩些什麼呢?過去的日子如_____,被_______,如_____,被_____;我留着些什麼痕跡呢?我何曾留着_____________?

這兩段話選自課文_____,作者_____,我知道他的代表作有__________(兩個),整篇文章文字清秀雋永,情景交融,表達了作者_______________,文中首尾呼應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

(2)照樣子寫句子。例:燕子去了,有再來的時候;楊柳枯了,有再青的時候;桃花謝了,有再開的時候。_______,有_______的時候;________,有________的時候;_________,有_______的時候。

(3)讀下面的句子,體會作者表達了怎樣的思想感情,寫下來。

a.但是,聰明的,你告訴我,我們的日子爲什麼一去不復返呢?

從這個句子,能體會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像針尖上一滴水滴在大海里,我的日子滴在時間的流裏,沒有聲音,也沒有影子。

作者把自己的日子比作_______________,把時間的流比作________,請你聯繫生活實際,說說自己的感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明日歌》作者___明日復明日,_______。我生待明日,__________。世人苦被明日累,________。朝看水東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請君聽我明日歌。

4、《桃花心木》

(1)奇怪的是,他來得並沒有規律,有時隔三天,有時隔五天,有時十幾天纔來一次;澆水的量也不一定,有時澆得多,有時澆得少。

這句話選自______,作者_____,這句話寫了種樹人的奇怪做法,有兩點奇怪:一是_________________;二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不只是樹,人也是一樣,在不確定中生活的人,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對於樹來說,“不確定”指的是_______________;對於人來說,“不確定”指的是___________。樹要學會在“不確定”中__________;而人則要在“不確定”中___________這是一種________________的寫法。

(3)種樹的人不再來了,桃花心木也不會枯萎了。桃花心木爲什麼不會枯萎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頂碗少年》在以後的歲月裏,不知怎的,我常常會想起這位頂碗少年,想起他那一次的演出,每每想起,總會有一陣微微的激動……說說你從省略號中讀出了什麼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手指的全體,同人羣的全體一樣,五根手指如果能團結一致,成爲一個拳頭,那就根根有用,根根有力量,不再有什麼強弱、美醜之分了。”這句話選自______作者________我們還學過他寫的文章_______,這篇文章全文采用了_____的表達方法,語言________說說你對這句話的理解______

7、本組課文在表達作者的感悟方面各有特點:《桃花心木》《手指》____________________《匆匆》《頂碗少年》______ 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