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六年級教案 > 六年級上冊語文教案(通用21篇)

六年級上冊語文教案(通用21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99W 次

作爲一名專爲他人授業解惑的人民教師,常常要寫一份優秀的教案,編寫教案有利於我們科學、合理地支配課堂時間。如何把教案做到重點突出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六年級上冊語文教案,歡迎大家分享。

六年級上冊語文教案(通用21篇)

六年級上冊語文教案 篇1

教學目標

新課標要求課程目標的設計要着眼於語文素養的整體提高。根據新課標的要求和本單元教材的特點,我從以下三個方面設計本課的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閱讀課文,瞭解抗日英雄楊靖宇的事蹟,能說出故事的梗概。

2、勾畫出文中的細節描寫,對其中印象深刻的細節描寫能說感受。

過程與方法

培養學生的概括能力、自讀自悟與合作交流的能力。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揣摩字裏行間表達的對楊靖宇大無畏革命精神的歌頌之情,從而激發對英雄的崇敬和對祖國的熱愛之情。

教學重點

引導學生說出故事梗概,體會細節描寫的作用。

教學過程

一、情境導入,明確目標

1、遊戲:猜人名。

課前,和學生進行“猜人名”的互動遊戲,學生根據人物主要特點的描述猜測出生活在不同時期的幾位英雄,從而引出楊靖宇。走過悠悠的歷史長河,有許多人深深的印在我們的心上。楊靖宇就是其中的一個。1937年7月7日,盧溝橋事變爆發,日本悍然發動侵華戰爭(圖片),在我們的領土上燒殺搶掠,從此,英雄的中華兒女就開始了爲期八年的抗日戰爭,這期間,涌現出了許許多多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蹟,楊靖宇的.事蹟更是驚天地泣鬼神。這節課,讓我們一起走進——(生讀課題)《抗日英雄楊靖宇》,師板書課題。

設計理念:(遊戲導入)由生活在不同時期的幾位英雄引出楊靖宇和他生活的歷史背景——抗日戰爭,從而導入新課。這樣設計既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情感體驗,又能使學生明白人物所處的歷史背景,儘快置身於特定的情境之中,更快進入學習狀態。

2、出示本單元以及本課的教學目標。

設計意圖:出示單元知識樹和本課的學習目標,使學生明確本單元的主題和本課的學習重點,在學習過程中有的放矢。

二、初讀感知,理清文脈

1、初讀課文,掌握字詞。設計意圖:此環節的設計主要是爲了檢測學生在自主預習中對字詞的掌握和課文內容的大概瞭解,並給學生質疑的機會。

2、細讀課文,複述梗概設計意圖:此環節的設計是爲了幫助學生完成概括故事梗概這一學習目標,這是本課的教學重點之一,由於六年級學生大部分已經具備預習和概括課文主要內容的能力,因此主要採用生自學、師由扶到放的方法,引導學生抓住記敘文的六要素或者文中重點詞進行概括訓練。

隨機板書:不幸被圍、突圍五天、分開突圍、獨自周旋、壯烈犧牲讀了兩遍課文,你覺得楊靖宇是一個什麼樣的人?你能用幾個詞語概括一下嗎?(生自由答,師引導:楊靖宇的優秀品質不只是這些,課文通過細節描寫爲我們展現了更多,本課的特色就是用細節描寫表現人物品質,值得我們仔細品味。)

三、品讀感悟,探究展示

探究問題:

文中哪些細節描寫給你留下的印象最深刻?說說你從中感受到了楊靖宇的什麼品質?

探究提示:

1、用我們學習的瀏覽方法快速讀課文,一邊讀一邊想,勾畫出印象最深刻的細節描寫的相關語句,有感情地讀一讀。

2、可以抓住楊靖宇的語言、行動、神態這些細節描寫談感受。

3、先獨立思考,再組內交流。

4、代表發言,不完整之處本組成員可以及時補充。新課標指出:要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和習慣,爲學生創設有利於合作探究學習的環境,善於通過合作學習解決閱讀中的問題。因此,對本課的另一教學重點“體會細節描寫的作用”的突破,主要通過引導學生細讀品悟、探究展示,感受人物品質,培養學生的語言感知能力,使學生學會遷移,在刻畫人物形象時可以全面地對人物的動作、語言、神態等方面進行細節描寫。在彙報交流過程中,隨機板書:關愛戰士、捨己爲人、英勇頑強、堅貞不屈在學生彙報交流的基礎上,出示關於細節描寫的句段,通過多樣化多角度設身處地的朗讀,再次感受英雄之愛、英雄之勇、英雄之不屈,使楊靖宇的崇高形象躍然紙上,同時在朗讀中通過揣摩細節描寫的妙處再次感受楊靖宇的高尚品質。

5、楊靖宇犧牲後,又會帶給我們怎樣的感動呢?(爲了進一步加深學生對楊靖宇大無畏英雄氣概的崇敬之情,我採用師生合作配樂朗讀和引讀的方法學習楊靖宇犧牲後的部分。)

六年級上冊語文教案 篇2

教學目的

一、學習抓住特點,有詳有略地描寫景物的方法

二、學習按照合理的順序組織材料的方法

三、體會自然、清新、生動的語言

四、掌握朱自清生平

教學重點

一、抓住“文眼”——威尼斯的“別緻”,如何體現爲“水上之城”的自然風光的明媚和古老文化藝術的“華妙莊嚴”

二、第二自然段寫景極簡練,抒情極含蓄,且二者交融,宜深入細緻地領略

教學設想

一、課文涉及的知識面較廣,教學時對所提及的知識不要求學生會全面弄明白,只要求弄懂主要內容,把握住敘述的層次和表達方法

二、不知思考題剛

1、聯繫《背影》複習有關作者朱自清的知識

2、學習自學全文,並寫出段落提綱

3、前半篇寫威尼斯“水上城”的特點,作者從哪幾個角度進行描寫?

4、作者如何抓住“文化藝術城市”這個特色寫他的“華妙莊嚴”?

5、分析這篇遊記的語言有哪些特點?

教具準備

歐洲他國(意大利地圖)一份彩色粉筆

教學要點

介紹文章有關的背景材料及作者生平,初步理清構思脈絡,講析第1——4節

教學內容和步驟

一、導入新課

教師講述;《威尼斯》(加着重號的板書),是朱自清一九三一年到一九三二年歐洲旅遊結束回國以後寫的這篇遊記寫的威尼斯是水上城市,文化古城,文章的內容雖然比我們讀過得《背影》複雜,但仍然體現出他寫景散文的特色,即把握住景物的特點,按照一定的'順序來寫,語言自然清新、生動。

二、教師啓發

我們在初中已學習過朱自清的散文《背影》那麼,誰能簡單介紹朱自清的生平那?

學生回答之後,教師明確:

朱自清原名自華字佩弦,號秋實,祖籍浙江省紹興市,1898年生於江蘇東海縣,1903年隨家定居揚州,故自稱“我是揚州人“,1916年中學畢業後,考入北京大學預科班,次年改爲“自清”考入本科哲學系,用三年大學預科班,次年改爲“自清”考入本科哲學系,用三年的時間完成了四年的學業,畢業以後五年裏在江蘇、浙江等地的中學教書。

在大學時代,朱自清就開始創作新詩,1923年發表的長詩《毀滅》在當時的詩壇上產生了很大的影響,1929年出版詩集《蹤跡》,1925年任清華大學教授,創作轉向散文,同時開拓了古典文學的研究,1928年出版了第一本散文集《背影》,成了文壇上的散文作家,

1948年8月12日,朱自清病逝於北京,他的一生既是作家,學者,又是民主戰士,逝世後整理出版有《朱自清文集》(四卷)《朱自清詩文集》,毛澤東稱讚他是“表現我們民族的英雄氣概的愛國知識分子”。

三、介紹威尼斯

威尼斯在亞得里亞海西北岸,意大利北部,它是有一百多個小島構成的,城內河道縱橫,作爲總幹道,就是第一節介紹的相反寫的S的大運河,威尼斯的南面就是沙提,課文中重點介紹的聖馬可方場,就在城的南部臨海的地點。

四、學生課內自學課文並畫出段落提綱

(一)教師重點解說

1、多音字解說

着着色(zhuo)(使接觸別的事物,使附在別的物體上)

出了個高着(zhao)(計算,辦法)

着涼(zhao)(感受,受到)

你聽着(zhe )(助詞)

沈沉毅(chen)(這裏同沉)(沉着)

瀋陽(shen)(專門名同姓)

數數一下(shu)(逐個計算)

數次(shu )(幾,幾個)

數見不鮮(shuo)(屢次)

2、詞語解釋

花團簇錦;像花朵促成團,像錦緞集成堆。團聚成團;簇:集成堆。

華妙;華麗而美妙

闌干;同欄杆

沉毅;沉着剛毅

典麗風華;本指端莊美麗,富有風華和才華。

(二)提問;;本文分幾部分?各部分的主要內容是什麼?

學生們回答之後,教師明確

全文共分二大部分

第一部分;(1——2段)介紹“水上城市”的特點時,從平視(出了火車站,你立刻便會覺得)和俯瞰(在聖馬可方場的鐘樓上看)兩個觀察角度,具體而形象地描繪爲你死的明媚景色。

第二部分(3——9段)以聖馬可方場爲中心,按時間轉移的順序,向四周環視,先從東部的兩個建築寫起然後寫南面運河中的夜曲,接着介紹西北的兩個(建築寫起)兩個教堂,再寫到方場東面的公園,全文的材料及豐富,但由於觀察點交代清楚,所以全文的調理極爲豐富,但由於觀察點交代講清楚,所以全文的調理層次極爲分明。

五、學習課文第一部分

(一)教師講述;威尼斯給人最初和最深的印象是什麼?是“別緻”“別緻”指跟尋常不同,即新奇可喜從第一節,看看威尼斯,是怎樣“別緻”的?

學生們回答,教師明確

別緻

1、交通工具,小火輪,“剛朵拉”

2、大街,大運河

3、小衚衕:小河道四有十八條

4、分述不同的船的作用

A,輪船;在大街上走,像公共汽車

B,剛多拉;哪兒都去,搖櫓的小船

5、橋多:三百七十八座

6、威尼斯人愛水:喜歡乘船

(二)提問:作者在這一段中,運用了哪些手法,解釋威尼斯作爲水上城市的特點的?

學生們討論,回答,教師明確

1、用親切對話的方式,引起聯想

2、比喻作者巧妙的使用比喻,有些地方配合起來用,構成雙關

3、文筆很細密,體貼讀者的心理

(二)教生齊聲朗讀第三自然段

教生共同歸納:本節是鳥瞰,從全局中看威尼斯

威尼斯的地理位置(環俯視)

碧波中團花簇錦的陸州(俯視)

水天相接(遠視)

天空明鏡透明(感受)

江南水鄉景色(對比穿插)、

北歐全景(對比穿插)

六、教師總結

文章第一句中的“別緻”二字是全文的總文眼,下邊從“水上之城”寫其“明確”,文化藝術之城寫其“華妙莊嚴”,寫“明媚”又從兩個視角攝影,第一段是平視,活畫出一幅“河網之城圖”第二段是俯瞰,活畫出一幅“海上之城圖”

七、課堂練習

閱讀第二段回答問題

1、從描寫方法的角度看,與力矩相同的一組是

例;在聖馬可方場的鐘樓上看,團花錦簇似地東一塊西一塊,在綠波里盪漾着

(1)月光如流水一般,靜靜地瀉在這一片葉子與花上

(2)已經近午了,樹雞在啼,狗睡在麥田裏,野外的羊羣裏,時常發出羊的和諧的叫聲

(3)這個亭聚在突出的一角的岩石上,上下都空空的彷彿一隻蒼鷹展着翼翅浮在天宇中一般

(4)雞聲茅店月,人跡板橋霜

(5)雖然林外是陽光燦爛,而在這遮住了天日的森林中卻閃着煙火的紅火光

(6)大石側立千尺如猛獸奇鬼,森然欲搏人

八、課外作業

(1)背誦第一、二大段

(2)預習第二部分

六年級上冊語文教案 篇3

(一)教學目標

1、詳細瞭解課文介紹壓縮空氣的用途及工作原理。

2、體會行文的嚴密生動,運用總分段式介紹壓縮空氣的作用。

(二)教學過程

1、回顧定向。

2、閱讀研究。

(1)自由讀“生產的幫手。”

出示燈片(風鎬、鉚釘槍燈片),討論。

風鎬是誰幹什麼的幫手?

鉚釘槍是誰幹什麼的幫手?

明明是風鎬和鉚釘槍幫人幹活,爲什麼說壓縮空氣是生產的幫手?

使風鎬、鉚釘槍工作靠的是什麼動力?(壓縮空氣的膨脹力。)

(2)學習“靈巧的建築師”。

爲什麼稱壓縮空氣爲“靈巧的建設師”?它能建造廠房、倉庫是靠壓縮空氣什麼特點工作的?(出示課文插圖的複印燈片。)

蓋塑料薄膜、橡皮支柱,輕輕吹氣,幾十分鐘就可蓋好,快;一放氣即可裝車,甚至可裝入揹包,巧。

工作原理--依賴壓縮空氣巨大的承重力。

重點研究“這樣的房子用處可多啦!”這一自然段。

這段幾句?圍繞哪句的意思寫?分哪幾方面寫?(用處:各行各業可用;隨造隨拆,搬運方便。)

(3)學習“神奇的‘飛毯’”。

飛毯指什麼?與一般汽車比它神奇在哪兒?有什麼優點?

這種汽車開動靠壓縮空氣爲它提供哪兩種力?(工作原理:靠升力和推力。)

研究學生提出的`問題:書上講“將來汽車是--”,而下面緊接着說“這已經不是神話,而是事實”,究竟是怎麼回事?

應肯定地告訴學生用壓縮空氣開動的車、船已經有了,浙江省也早已試製成功氣墊船。

3、延伸作業。

(1)書上介紹了壓縮空氣的三種用途,你們知道它還有哪些用途?

(2)圍繞總起句“壓縮空氣的用處可多啦”,根據課內外知道的知識,寫一段話。

(3)完成作業本第3、5題。

六年級上冊語文教案 篇4

教學目標:

1、概括每一段的段意,理解文章主要內容。

2、瞭解課文所介紹的鶯的特性。

3、品味本文優美的語言。

教學重點:

概括段意,理解文章的主要內容,瞭解鶯的特性。

教學難點:

品味本文優美的語言。

課時安排:

一課時

教學用具:

多媒體

教學過程:

一、檢查預習

聽寫課後生字詞

鶯 陰霾 棲息 千呵萬護 恬靜 輕盈 遷徙 無憂無慮

二、導入新課

同學們,我們在上一單元學習《古代詩歌五首》時學過一首描寫美好春光的詩——白居易的《錢塘湖春行》,同學們還會背誦嗎?(學生齊背)“幾處早鶯爭暖樹,誰家新燕啄春泥”,描繪了一幅動人的鶯歌燕舞圖,那麼,“鶯”到底是一種什麼樣的小動物呢?今天就讓我們隨着法國博物學家、作家布豐的生動描繪去一起認識一下鶯這種小動物吧。

三、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速讀課文,做到集中注意力,不出聲,不回視,記住文章的主要內容。 提問:課文共六段,試概括每一段的大意。(教給方法找中心句或關鍵詞)

第一段:鳥類的迴歸帶來了初春的`第一個信息。

第二段:鶯科小鳥最多,也最惹人喜歡。

第三段:鶯的外形特徵。

第四段:鶯的生活習性。

第五段:鶯生性膽小。

第六段:鶯的叫聲最好聽。

2、說說鶯的特點(篩選文中的詞語概括回答)

活躍、靈巧、輕盈、好動、富有感情;生性膽小,但無憂無慮;歌聲美妙動聽。

四、細讀賞析

1、比較閱讀。

雀形目鶲(wēng)科的1亞種。本亞科鳥類體形短小或中等;嘴形尖細,有時微有缺刻;體羽大都爲純色,僅少數非洲種彩色較多。共61屬345種,中國有19屬83種。是舊大陸著名的鳴禽,僅少數種類(如戴菊鶯、北極鶯)越過白令海峽,到達阿拉斯加,但冬季仍返回菲律賓和馬魯古羣島越冬。——《大百科全書 · 生物學》

這段文字與課文相比在語言上有什麼不同?

本段:典型的說明文 語言嚴謹科學 知識性

課文:文藝性小品文 語言優美生動 趣味性

既然同學們覺得本文語言優美,接下來就讓我們品味文章優美的語言。

2、以你喜歡的閱讀方式(速讀、精讀、選讀)找出文中你認爲語言優美的語句,並作簡要品析。

例子:早晨可以看見它採集露水,在夏季短暫的雨後,它常來到溼潤的樹葉上,搖晃樹枝洗淋浴。(第五段)

品析: 這句話運用了擬人的修辭方法,“採集”、“搖晃”、“洗淋浴”這幾個詞將鶯的行爲擬人化,生動形象的寫出了鶯活躍好動、無憂無慮的特性,體現了文藝小品文的語言優美的特點。

五、課堂小結

這是一篇介紹鶯的文字,也是一篇優美的散文。作者用文學的筆調描寫了鶯的特點、習性,突出了鶯的活躍、靈巧、輕盈、好動,愛歌唱,有感情,惹人喜愛等特點。整篇運用了描寫的表達方式,運用了擬人排比等修辭手法,將鶯寫得有情有感,十分生動傳神,形象地表現了鶯的特點,在使讀者獲得有關鶯的知識的同時,也獲得了美的享受。這種融知識性和文學性於一體的科學小品,確實是說明文中的上乘之作。

六、作業佈置

《語文同步訓練》自主學習和體驗探究部分。

板書設計:

《鶯》布豐

活潑好動 生性膽小 善於唱歌

六年級上冊語文教案 篇5

一、教學目標

1、朗讀課文,概括文章主要內容。

2、學習課文的寫法,能用筆表達自己的真情實感,積累美好的語言。

3、整體感悟課文,體會文章所表現出的人與人之間互相關愛的美好情感。

二、教學重點、難點

1.學習重點:體會文章中環境描寫的作用。

2.學習難點:挖掘文章的思想內涵。

三、授課方法

自主、合作、探究

四、教學手段

多媒體教學。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播MV《愛的奉獻》

“只要人人都獻出一點愛,世界將變成美好的人間” 最質樸的話語道出人類最美好的情感!在英國作家莫里斯吉布森的作品裏,就有一位醫生,他與小鎮上的人們一起讓我們感受到了人間的真情!下面我們就一起學習這篇作品《冬夜的燈光》。

二、整體感知

1、檢查預習:

偏僻 提防 穹隆 引擎 猝不及防

遼闊 無垠 啓程 領悟 婉言謝絕

2、快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並在朗讀中思考問題

1〉文章寫了一件什麼事?請用簡潔的語言概括。(人物、事件)

2〉讀了文章後,你有怎樣的感受?

三、研讀賞析

1、導學:文章以“冬夜的燈光”爲題,有着怎樣的含義?

本文以“冬夜的燈光”爲標題,蘊含有兩方面意義:一是實指,只在那個風雪冬夜裏農戶們爲醫生出診指路照明的一盞盞燈光;還有另一方面的深層含義:冬夜喻指黑暗、寒冷,而燈光則象徵光明、溫暖。在那個荒涼、偏僻的小鎮,真誠淳樸的友情,人與人之間的的相互關愛,深深打動了寒夜裏出診的醫生,驅走了冬夜的黑暗、寒冷,溫暖了夜行人的心,讓人由衷地發出感嘆:哦!溫暖、明亮的冬夜燈光。

2、自主探究:

學生在課文中勾畫,四人小組討論回答,教師補充歸納。

1〉爲什麼偏僻、寒冷、荒涼的小鎮在“我和我的妻子”心中充滿了溫暖、友誼和樂觀?

2〉細讀文章描寫小鎮和冬夜的語句,分組討論:這些描寫出了交代故事發生的地點、時間外,還有怎樣的作用?

3〉文章最後引用阿瑟查普曼的詩,有什麼作用?

1〉加拿大西部的小鎮雖然荒涼、偏僻,天氣寒冷,卻擁有淳樸而真摯的情意,這情意讓荒涼的.小鎮和寒冷的冬夜洋溢着無限的溫馨和暖意,讓讀者感受到了人與人之間相互關愛的美好和溫暖。

2〉文章寫到小鎮的荒涼,實際是爲了和小鎮上人們的熱情形成對比,在對比中突出文章的主題。環境描寫的作用主要是更好的表現主題,本文對環境的描寫主要是突出一個“冷”字和一個“暗”字,環境的“冷”與人情的“熱”形成鮮明的對比,而“暗”又更加突出了深夜中燈光的“亮”。

3〉從內容上說,進一步昇華、概括了文章的主題。阿瑟查普曼的這幾句詩,截取了“握手”與“笑容”兩個意象,非常簡潔、有力的傳達出了西部地區人們品質的善良與淳樸以及人與人之間的相互信任、支持與關愛。這與文章主題是一致的。從結構上說,這首詩與文章第一段首尾呼應。詩中所說的笑容的“長久”,握手的“有力”,與第一段中“這裏有的是溫暖、友誼和樂觀”一脈相承。從表達上說,文章至此戛然而止,引用的這幾句是意味深長,耐人尋味,引發讀者的思考。

四、語言積累

中華民族是禮儀之邦,千百年來積累了許多愛心方面的格言警句,蒐集一些相關資料收錄在集錦本中。

五、作業

俗話說:送人玫瑰手有餘香。關愛自己、關愛他人,我們的世界將會更美好。你親身經歷過這樣的事情麼?以此爲中心,寫一篇文章,題目自擬,要求寫出真情實感。

六年級上冊語文教案 篇6

教材分析

本次習作的內容是寫“我的拿手好戲”。在習作中能蒐集整理自己平日裏最擅長的事,結合記敘、抒情等表達方式,表達真情實感,做到言之有物、言之有序、言之有情。鼓勵學生運用“列提綱”的方式打好習作的腹稿,有層次地寫好一篇習作。同時,通過具體的動作描寫、神態描寫等寫出自己的特色,有自己獨到的感受,增強寫作自信心。

教學目標

1.鼓勵學生整理自己最擅長的事情。

2.結合“列提綱”例式,學會運用“列提綱”或“思維導圖”等方式打好習作的腹稿,並組織語言有序地表達。(重點)

3.在習作中,引導學生將記敘與抒情的表達方式相結合,讓文章更豐滿,更生動。(重點)

課前準備

教師準備:製作課件。

學生準備:列表格:寫出自己比較擅長做的事情。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激發興趣

1.激趣:同學們,每一個人都是獨一無二的個體,都有屬於自己的優點,請你想一想,生活中你最擅長做的事情是什麼?

預設:

(1)我最擅長跳舞,尤其是拉丁舞。

(2)我的拿手好戲當然是炒菜了,我得到了爸爸媽媽的認可。

2.小結:是啊,像這樣擅長的事就是我們的拿手好戲,一起和同伴交流分享啊!

3.導入:今天,我們就一起來寫一寫“我的拿手好戲”。(板書課題)

設計意圖:通過簡單的談話,引導學生了解“拿手好戲”就是自己最擅長做的事情,從而激發學生對習作的興趣和願望,幫助學生易於動筆,樂於表達。

二、學列提綱,做好鋪墊

1.過渡:老師聽說所有的同學都有自己的拿手好戲,可是你的拿手好戲是怎樣練成的呢?我想一定會有很有趣的故事吧!請同學們圍繞這樣的幾個問題來想一想,說一說。

(1)你的拿手好戲是什麼?

(2)你是怎樣練成的呢?

(3)先寫什麼?後寫什麼?

(4)哪些內容作爲重點部分寫得詳細些,哪些內容可以寫得簡略一些?

2.學生圍繞問題交流,並及時反饋。

3.小結:是的,大家說得特別好,可是習作也是需要技巧的喲!怎麼才能把自己說的內容,寫得有序、有層次呢?我們不妨來列一列習作的提綱。(出示習作提綱)

點明拿手好戲是挑西瓜。

點明拿手好戲是

挑西瓜。

我用“

我用“看、聽、拍”三招,自信地挑了兩個大西瓜。

簡單介紹:是怎樣練成挑西瓜的拿手好戲的。

《三招挑西瓜》

《三招挑西瓜》

具體寫:週末和同學郊遊時挑西瓜、吃西瓜的趣事。第一個西瓜很好,得到同學的誇讚,我很得意。

具體寫:週末和同學郊遊時挑西瓜、吃西瓜的趣事。

第一個西瓜很好,得到同學的誇讚,我很得意。

第二個西瓜沒熟,我很尷尬

第二個西瓜沒熟,我很尷尬——拿手好戲演砸啦!

4.導問:通過這樣的提綱,你發現了什麼?

預設:(1)將習作中要寫的內容分成三部分,這樣纔會有順序。

(2)還要將詳寫、略寫的部分想好,做到心中有數。

(3)這樣就可以圍繞中心來寫習作了,這真是好辦法。

5.總結:這樣就可以將習作每個部分要寫什麼理順清楚了,習作切不可急於動筆,要根據習作要求,思考習作中心,快速寫下提綱,再用流暢的語言組織成一篇文章,同時學會運用一些習作技巧,這樣寫出來的習作會很棒的!請同學們來寫一寫自己的習作提綱,比一比誰寫得好!

6.討論:誰的提綱更有操作性?爲習作做好鋪墊。

設計意圖:藉助“提綱”例子,引導學生髮現習作前列提綱的好處,並試着寫好提綱,爲寫好一篇習作做好鋪墊。學生通過發現列提綱的好處,自主學習,提高了語文能力,同時學會了有序地表達。

三、關注細節,潤色好文

1.過渡:寫好了提綱還不夠,重要的是如何用自己的語言將習作寫清楚,做到詳略得當?我們來看一篇例文,請你來說一說,這篇習作例文寫得怎麼樣?好在哪裏?

我的拿手好戲

每個人都會有自己的拿手好戲,每個人的拿手好戲都非常具有特色。我的拿手好戲是——炸排條!

炸排條可是個技術活,你可別以爲很簡單。我炸排條是從爺爺那兒學來的。幾乎每隔三個星期,爺爺都會炸排條給我吃。剛出爐的排條外焦裏嫩,特別美味!這讓我每週都想吃,可是爺爺又不是每週都有空,所以我就向爺爺請教了炸排條的做法及注意事項。我要自己動手炸排條!

首先準備材料。炸排條的材料其實特別簡單,只需要排條和油。排條分豬肉的和雞肉的。我選了雞肉排條,因爲我想做出KFC的感覺。材料準備好後,我開工了。我戴上圍裙,捲起袖子,神氣十足,就像酒店裏的大主廚!

首先往鍋裏倒入足夠的油,這油要足夠多,我還特地用了量杯,小心翼翼地量好後才倒入鍋中。然後開火,熱油鍋。我謹慎地把手靠近油鍋,試試油溫,等聽見鍋中的油“滋啦滋啦”地響時,我便急忙地用剛洗好的筷子夾住一根排條往油鍋裏放。“噼裏啪啦”,鍋裏像燃放起來的爆竹,油花四濺。我閃躲不及,手上被濺起的熱油燙到了,可疼可疼了!我趕忙逃開,驚慌失措地向爺爺求助。沒想到,爺爺不慌不忙的,拿起鍋蓋把鍋子蓋上,再把火關掉。油花濺不出來了,我的心稍微安定了一些。

正當我想繼續炸時,爺爺一把抓住了我的手,心疼地說:“你看你,油之所以濺出來,都是因爲你沒有把筷子上的水弄乾。要不還是我來吧!”但是我並沒有把筷子交給爺爺,我一定要學會自己親手炸排條。爺爺還是放心不下,站在一旁看我炸。

俗話說,失敗是成功之母。不經歷風雨,怎能見彩虹!我不灰心,找來幹抹布,把筷子上的水分擦乾。把盛排條的空盤子裏的水分也擦乾,放在一旁備用。我把需要的工具和材料重新仔細檢查了一遍後,確定沒有什麼問題了,就按照剛纔的`步驟,又開始炸排條了。我重新開火,等油溫差不多了,把生排條放進油鍋。排條放進油鍋的那一刻,我急忙轉身跑開了。過了幾秒我回到鍋前,看了看,那根排條炸的顏色已經變黃了。我又等了一會兒,等排條的顏色變得金黃時,把它撈出鍋。一個排條做成了,我開心極了!接着,我又按照同樣的方法炸了許多根排條。不一會兒所有排條都炸好了。我把炸好的排條精心擺盤,非常得意地端上了桌!

一下子,排條的香味瀰漫了整個餐廳。爺爺奶奶、爸爸媽媽都圍了過來。我讓他們快嚐嚐,評價一下。他們嚐了之後,都向我豎起了大拇指。我高興極了!我自己也夾起一根排條,輕輕咬了一口,外皮酥脆,內裏滑嫩,太好吃了!從此以後,我一有時間,就自己炸排條。我的技術也越來越好。有時候家裏來了客人,爸爸媽媽還會請我炸排條來招待呢!看到客人們吃完後讚不絕口的樣子,我的心裏得意極了!

炸排條是我的拿手好戲,我很慶幸我一開始學的時候沒有放棄,才學會了這樣的拿手好戲!所以世界上沒有做不成的事,只要堅持努力就一定會成功!

2.學生彙報。

預設:

(1)點明瞭拿手好戲是炸排條。

(2)炸排條的過程重點寫,通過動作描寫、心理描寫,習作變得很生動。

(3)寫出了自己的收穫,表達出了自己的高興的心情。

3.總結:是啊,藉助提綱來寫,寫清楚了內容,通過描寫動作與心情的變化,又豐富了習作的內容,這樣習作才能越寫越好!

設計意圖:結合例文,引導學生自己發現習作是否達到了本次習作的要求。這樣的評價與發現,就是習得作文最自然、最有效的方法。同時,例文也給學生的習作起到了很棒的示範作用。

四、小試牛刀,修改成文

1.學生自己寫習作,關注本次習作的要求。

2.寫完後讀一讀,看看是否通順,重點部分是不是寫具體了。再改一改,然後把自己修改滿意的習作在小組內交流,徵求別人的意見。

3.引導學生組內推薦優秀的習作,並說明理由。

4.引導學生再次修改。

5.謄寫習作。

六年級上冊語文教案 篇7

一、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第二自然段。

2、認識4個生字,兩條綠線內的2個字只識不寫。認識一個多音字。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3、通過具體語言材料的感知體會肖邦強烈的愛國主義精神。

二、重點難點:

通過具體語言材料的感知體會肖邦強烈的愛國主義。

三、教學準備:

教學掛圖

四、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

1、今天,我們一起穿越歷史的長河,去感受一位偉大音樂家的熾熱情懷,去聆聽最壯美的旋律。

2、讀課題,自由談談感受,提問。

("我"不在祖國,但十分思念、熱愛祖國,不然怎麼要將心臟帶回祖國呢?"我"是誰?怎麼會離開祖國的?爲什麼要離開?在什麼情況下說這話的?)

(二)自讀課文

1、畫出生字,邊認字邊讀課文,注意讀準字音。

2、再讀課文,劃出不理解的字詞,藉助字典並聯繫上下文理解意思,提出不理解的問題。

(三)讀後交流

可能提出的問題:

1、爲什麼埃斯內爾會以泥土作爲禮物送給肖邦?

2、面對盛在金盃裏的泥土,肖邦爲何會流下激動的淚水?

3、肖邦那麼愛祖國,可他爲何不留下來反抗?

檢查詞語:指名讀生字,找出生字所在的詞以及新詞。說說對詞語的理解。齊讀詞語。

深淵肖邦消逝概念蠟燭疾馳特殊勉勵抗爭四處奔波悲憤欲絕與世長辭霧靄催人奮起盛[chéng]滿

絕:停止。辭:辭別,離開。催:叫人趕快行動。

霧靄:霧氣。彌留之際:病重快要死的時候。

(四)分段

根據讀了課題後的提問,給課文分段,說說段意。

(1):寫波蘭被列強瓜分,肖邦被迫離開祖國。

(2):寫肖邦帶着祖國的泥土,告別親人。

(3-4):寫肖邦日夜思念祖國,忘我地進行音樂創作。

(5-6):寫肖邦彌留之際請求把他的心臟帶回祖國。

(五)精讀指導

1、學生各自再讀課文,嘗試自己解決這些問題。(要求學生邊讀邊批註。)

2、檢查:

a、"我"是誰?你怎麼知道的?

b、你從第一段中,還知道了什麼?

理解:

瓜分:像切瓜一樣地分割。

深淵:很深的水。文中比喻波蘭人民遭受了苦難很深。

重點引導學生品讀最後一句,注意重點詞"滿懷悲痛"、"不得不"的含義?爲什麼離開自己的祖國?

(正當這個富有才華的音樂家爲祖國和人民施展他的才能時,他卻--不得不離開自己的祖國,該是多麼--悲憤!)

朗讀這一節。(體會肖邦當時的悲憤之情。)朗讀時要求語調低沉、激憤,語速稍緩,重讀"不得不"。

範讀、練讀、指名讀、齊讀。

(六)學習生字

老師範寫生字。

學生鋼筆描紅。

(七)學習第二段

1、自讀。想:這一段中寫了告別的哪幾個場景?

2、交流:詠唱送別曲;老師的叮囑;贈送銀盃。

3、學生再讀這三個場景,看看哪兒特別感動你,爲什麼?

4、交流:

a.埃斯內爾和同學們在肖邦懷着淒涼而又悲憤的心情離開首都華沙時來爲他送行,而且老師特地爲他譜寫了送別曲--《你遠在他鄉》。(想像師生詠唱送別曲時,是怎樣的神情?)

指名讀有關語句,體會深厚的師生情。

b.埃斯內爾"緊緊地"握住肖邦的手,他說的話"……無論……都不要……啊?想像他當時的激動神情,指名、集體讀。

C.出示:埃斯內爾又捧過……請收下吧!

埃斯內爾爲什麼把泥土作爲"特殊禮物"送給肖邦?

(結合老師前面說的話思考)(老師要肖邦走到哪兒都不要忘了災難深重的祖國和處在水深火熱中的人民)

朗讀體會埃斯內爾的深情。

5、此時的肖邦怎麼能不激動呢?指名讀有關語句。抓住:"鄭重地"、"回首、望了望",理解肖邦對祖國的牽掛與難捨之情。

6、朗讀全段體會師生間真摯深厚的情感。

7、指導學生背誦。(告別親友離華沙師生詠唱送別曲時老師叮囑、送禮物肖邦接杯登車去)

8、練背。檢查。

(八)學習第三段

1、自讀:肖邦在國外是如何表達自己的愛國行動的?

引導學生認識肖邦用深愛的音樂表達內心的抗爭。

朗讀有關句子,從肖邦的舉動中你感受到了什麼?

(熾熱的愛國情感,身在國外,心繫祖國)

2、默讀第4自然段,想這段寫了什麼?

a.交流:肖邦忘我地工作。你從哪兒看出來?

(全部傾注、工作工作再工作、徹夜地、沒有了時間的概念)

b.朗讀體會他的這種精神。

c.他爲什麼要這麼做?引讀這一節第一、二句。所以,引讀最後一句。

d.看插圖小結:他就是這樣夜以繼日地在鋼琴前工作、工作、再工作思鄉情,亡國恨,隨着琴聲從他的作品裏流淌出來。因此,這個時候,肖幫無論在鋼琴的演奏還是在音樂創作方面,都取得了驚人的`成就。他就是這樣將一腔熱血化成音符,忘我地進行音樂創作。

(九)繼續精讀第四段

1、學生自由讀。出示:"彌留之際,肖邦緊緊握着姐姐路德維卡的手,喃喃地說:我死後,請把我的心臟帶回去,我要長眠在祖國的地下。"

a.理解:彌留之際。

b.他爲何得這樣的重病?

c.他爲什麼要緊緊握着姐姐路德維卡的手?

(積聚全部的力量,請求姐姐一定要記住他的遺言。)

d.朗讀,體會這段話表達了他怎樣的思想感情?

(至死不忘祖國的強烈的愛國情感!)

2、想像肖邦此時在想什麼?

3、引讀第6自然段。

a.理解:與世長辭:辭:告別。永遠離開人世。

b.比較句子:

肖邦就是這樣與世長辭了。

肖邦就是這樣帶着亡國之恨在異國他鄉與世長辭了。

當時他39歲。

當時他才39歲。

c.討論後小結:第二句中突出了肖邦的悲憤之情,亡國之恨。

4、用緩慢的語速,低沉的語調齊讀第6節。

(十)總結課文

課文通過波蘭音樂家肖邦在異國他鄉不忘亡國之恨,彌留之際請求把心臟帶回祖國的事,表達了他對祖國強烈的愛。

課題用"把心臟帶回祖國"是他愛國情懷至極的表現。

六年級上冊語文教案 篇8

一、教學目的與要求:

1、學習本文寓情於物、立意獨特的手法。

2、學習本文運用對比手法突出主題的寫法。

3、學習楊柳所表現出的不求索取、甘於奉獻、不忘根本的可貴品質。

二、教學重點:

用對比手法突出重點。

三、教學難點:

寓情於物、立意獨特。

四、教具:

四張課件。

五、教學過程:

1、 引題:

三則科學界對植物所做的實驗

分析:植物也有“喜、怒、哀、樂”。植物也有生命力,我們不能隨意踐踏它們,同時讓學生們知道文學家賦予植物象徵意義是有科學根據的。(激發興趣)

2、指出下列花木的象徵色彩:(課文延伸)

桃李——門生(俗話說“桃李滿天下”只門生衆多的意思)

竹——氣節(四季青翠,姿態瀟灑自若,有寧折不屈的.氣節)

荷花——清白(出淤泥而不染)

菊梅——傲骨(深秋時節傲霜怒放,不畏嚴寒,獨步早春)

柳——依戀(枝葉軟如絲,風起時柔條千縷,依依飄飄)

3、

①小聲默讀課文 (熟悉課文)

思考:作者讚美楊柳的什麼精神?標段

②應弄懂的詞語:荊棘 宅邊 冠冕 執著 芍藥 皈依 高踞

③分析1直3段,板書如下:(分析課文)

作者與楊柳有一段自然的緣分

認識楊柳 偶然

批評世人 虛僞

熱愛楊柳 偶然

批評世人 虛誇

作者:率真自然

④分析4直7段,板書如下:

作者發自內心讚美楊柳

外形:珠子 S線

內質:不求索取 甘於奉獻

對比牡丹、葡萄

不忘根本

對比其它花木

楊柳:樸實謙遜

⑤歸納寫作特點:對比鮮明 寓情於物(整合課文)

⑥歸納中心思想

六年級上冊語文教案 篇9

學習目標:

1、學會10個生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分角色朗讀課文。

3、理解課文內容,學習哈爾威船長臨危不懼、捨己爲人的崇高品質,體會他的偉大人格。

學習重點:

“諾曼底”號被碰撞後船長是怎樣做的?

學習難點:

船長爲什麼要用槍威脅逃生的人?(抓住相關的段落反覆讀、感悟,小組討論並聯系《跳水》一課中船長的做法去考慮,交流中加上教師巧妙地引導、點撥。)

課時安排:

2課時

學習過程:

(一)檢查預習初步感知

(二)配樂朗讀整體感知

1、聽範讀錄音,進入意境,感受故事內容。

2、自己讀課文,繼續感悟。

(1)讀出自己印象最深的部分。(說說爲什麼印象最深)

(2)說出給自己印象最深的人物。(說說爲什麼)

(3)說說還讀懂了什麼?有哪些問題?(圍繞中心提出有價值的問題)

(問題:船長爲什麼要用槍威脅逃生的人?“這尊黑色的雕像”指什麼?有什麼含義?)

(三)合作學習深入探究

1、帶着問題,再讀課文,深入感悟。

2、小組交流。

3、彙報探究結果。

關於“船長爲什麼用槍威脅逃生的人”這一問題的交流,可分以下三步進行:

(1)船長開始是怎樣指揮救助工作的?

(“……把救生艇放下去。婦女先走,其他乘客跟上,船員斷後。必須把60個人救出去”)

引導:從這簡短有力的語言中,悟出點什麼?

(能悟出至少兩點:工作安排得有順序,有目標;船長一心爲他人着想,絲毫沒有考慮自己。)

指名朗讀船長的這番話。

(2)船長在怎樣的情況下用槍威脅逃生的人?效果怎樣?

(“船員趕緊解開救生艇的繩索。大家一窩蜂擁了上去,你推我搡,險些把小船弄翻了。……人們都像瘋了似的,亂得不可開交。”在這樣的情況下,船長想到用槍幫助維持秩序。“那個男人膽敢衝在女人前面,我就開槍打死他。”這樣一威脅,效果果然不錯。“大家立刻不作聲,沒有一個人違抗他的意志,救援工作進行得井然有序,幾乎沒有發生什麼爭執。”

(3)議一議船長採取用槍威脅逃生的人的做法怎樣?

(在當時的情況下很必要。因爲如果亂下去,可能死路一條,誰也法救不出去。船長用槍威脅男人,是爲了救出更多的人,包括男人在內的船上一切人。結果證明船長沒把自己安排在救助人員當中。船長採取這種做法反映了他的機智,和《跳水》一文中的.船長一樣機智。)

疑惑一:哈爾威船長說:"必須把60人救出去。"文章指出:"實際上一共有61人,但是他把自己給忘了。"船長真的把自己忘了嗎?

疑惑二:哈爾威船長,他屹立在艦橋上,一個手勢也沒有做,一句話也沒有說,猶如鐵鑄,紋絲不動,隨着輪船一起沉入了深淵。哈爾威船長在沉沒之前,就沒有辦法救出自己嗎?

4、揭開兩個疑惑我們逐漸開始瞭解哈爾威船長,我們用四字短語來概括你心中哈爾威船長的形象?

針對“這尊黑色的雕像”,應探究出如下內容:

(1)“這尊黑色的雕像”,指隨船深入大海的船長的形象在黑夜中像雕像。

(2)把結尾部分用字幕片呈現給學生,讓學生反覆讀,抓住“鋼鐵鑄成的,紋絲不動”體會船長臨危不懼、大義凜然的形象;再聯繫前面船長爭分奪秒救助他人的情形,充分認識船長的人品。

引導:綜合全文,船長給你留下什麼印象?在被救助的人眼裏呢?

(3)船長是一個捨己救人、臨危不懼的人,在被救助的人的眼裏,船長則更加可敬可愛,他的形象與品質將永遠留在人們心中。

(4)用“這尊黑色的雕像”暗示了船長這一人物的品質與壯舉深深刻在人們心中,永不磨滅。

(四)深化認識昇華情感

1、如果你是生還者之一,你想對船長說什麼?

2、如果你是船長,當你隨着船慢慢下沉,你會在心裏說什麼?

3、讀了這篇課文後,你想對自己說什麼?

(五)總結拓展布置作業

1、在熟讀課文的基礎上,複述這個感人的故事。

2、把學文後的感受用日記的形式記錄下來。

3、摘抄最使你感動的句子或段落。

板書設計

21、“諾曼底”號遇難記

指揮救人:鎮定自若

船長臨危不俱、捨己救人

壯烈殉職:紋絲不動

六年級上冊語文教案 篇10

學情分析:

這是一篇寫人的文章,主要記敘的是我國的科學家錢學森是怎樣克服種種阻撓堅持要回到祖國,並決心用自己的專長來建設祖國的,要求學生從中體會到他強烈而又真摯的愛國之情。學生着重要通過各種課外資料來理解錢學森的事蹟,從而體會到他的愛國熱情。

教學目標:

1.品讀課文,通過具體的語言文字感受錢學森的愛國之情。

2.聯繫課外資料,結合具體的內容展開討論,錢學森是怎樣衝破各種阻撓,堅持回到祖國的。

3.在理解課文的基礎上,通過朗讀把自己的理解讀出來。

4.進行寫話的訓練,使讀、說、寫在課堂上合爲一體。

教學重點、難點:

1.品讀課文,聯繫課外資料,結合具體的內容,通過具體的語言文字材料感悟錢學森的愛國之情。

2.在理解課文的基礎上,做到感情朗讀。

設計理念:

新課標指出:語文課程應培育學生熱愛祖國語文的思想感情,指導學生正確地理解和運用祖國語文,豐富語言的積累,培養語感,發展思維,使他們具有適應實際需要的各種能力。語文課程還應重視提高學生的品德修養和審美情趣,使他們逐步形成良好的個性和健全的人格,促進德、智、體、美的和諧發展。因此,本節課上,緊緊抓住這兩點來組織教學,重在培養學生的讀、說、寫的能力,培養學生的愛國之情。

設計思路:

抓住課文中錢學森說的兩段話來分析人物的性格特點,聯繫自己課外蒐集到的資料以及課內補充的閱讀材料,通過自主學習、自主感悟的形式指導學生學習課文,幫助學生理解課文。

教學過程:

一.複習導入

1.同學們,昨天我們一起學習了第14課——(齊讀課題)錢學森。

2.通過上節課的學習你對錢學森爺爺有哪些瞭解呢?(指說)

二.精讀課文

(一)通讀全文,整體感悟

1.過渡:的確,錢學森爺爺是一位了不起的科學家,他的許多事蹟都讓我們爲之動容。請大家輕聲地讀一讀課文,在自己受到感動的地方多讀幾遍,也可以把自己的感受寫在這句話的旁邊。

2.生自讀感悟,師巡視。

3.把自己的感受與同桌交流交流。

(二)抓重點語句,品讀感悟。

1.剛纔,老師看到很多同學都劃出了錢學森爺爺說的兩段話,下面,我們一起來討論討論。

2.投影出示:我是中國人。我現在所做的一切,都是在做準備,爲的是回到祖國後能爲人民多做點事。

3.仔細讀一讀課文第2自然段,聯繫自己課前蒐集到的資料,說說你是怎樣理解這段話的。

①這句話是什麼時候說的?

②錢學森是怎麼做的?

③錢學森這樣做是爲什麼?

4.大家理解得都不錯,能不能通過朗讀把你的理解讀出來呢?自己試着讀讀看,或者讀給同桌聽聽,互相評點評點。

5.新中國成立後,錢學森爺爺的這種願望更加強烈起來。一起來看看他說的第二段話。

出示:錢學森誠懇地說:“我們日夜盼望着的,就是祖國能夠從黑暗走向光明,這一天終於來到了。祖國現在是很窮,但需要我們大家——祖國的兒女們共同去創造。我們是應當回去的。”

6.請反覆地讀一讀這段話,看看你能從中體會到什麼?

①“日夜盼望着”“終於”希望祖國早日走向光明,時刻關注着祖國。

②“祖國現在是很窮”說明非常瞭解自己的祖國,雖然身在他鄉,卻時刻注意、關心自己的祖國。

③“我們——祖國的兒女們共同去創造”說明他有強烈的'責任感,自己是祖國的一份子,就有責任來建設她。

④“應當”語氣堅定,意志堅強。

7.說得真好!錢學森爺爺無時無刻不牽掛着自己的祖國,再細細地讀一讀課文3-4自然段,你會有更深刻的理解。

交流:從3、4自然段中體會到了什麼?

①身在他鄉,仍然和祖國的人民一起歡度佳節。

②留學生們非常思念自己的祖國。

③他們爲祖國的勝利而興奮,對自己祖國美好未來充滿希望。

④錢學森爺爺很想回到自己的祖國,用自己的專業來建設好自己的祖國。

⑤面對別人的勸阻,錢學森不但沒有動搖,反而更加堅定地勸說別人,發動別人回國。

⑥比較當時國內外的情況,兩者相差太大了,然而錢學森沒有這樣想,他覺得自己有責任來建設自己的祖國,祖國需要她的兒女們爲她創造。

8.說得多好啊,從這些我們可以看出錢學森爺爺在說這些話時語氣十分堅定、誠懇,我們一起來讀一讀他的這段話。

(配樂齊讀,《我的中國心》)

9.可是,野蠻的美國人怎麼肯輕易地放走這樣一位高科技的人才呢?他們想盡辦法來阻撓他。拿出“補充閱讀材料”讀一讀,你有什麼感受嗎?

(雖然外國人橫加阻攔,但錢學森仍然保持堅定的信念,利用一切機會爭取早日回國,讓人非常感動。)

10.正因爲他的誠懇和堅定,在他的努力下,在周恩來總理的關懷下,經過五年的漫長歲月,錢學森終於踏上了歸國的航程。於是就出現了文章開頭的那一幕,你準備怎樣讀好這一段?自己試試看!

①自由讀;

②指讀;

③評議,“想到前方就是自己魂牽夢繞的祖國,他多麼希望腳下不是輪船的甲板,而是火箭的艙壁啊!”讀出錢學森渴望回到自己的祖國,盼望早日爲祖國的航空事業作出貢獻的迫切心境;

④配樂齊讀(《我的中國心》)

11.回國後,錢學森爺爺盡心盡力爲祖國人民服務,取得了不少成就,誰來給大家讀一讀最後一自然段?

(三)寫話練習:

此刻,你心裏一定有很多想法,一定有很多話想對錢爺爺說吧,把它寫在書上。(配樂直至最後)

交流。

三.總結全文:

今天我們一起讀了《錢學森》這篇課文,感受到了他那真摯的愛國之情,其實,在我們祖國發展的歷史上,像錢學森這樣的愛國赤子還有很多,他們也有許多感人的事蹟,課後請大家蒐集有關資料,讓我們以他們爲榜樣,做一個對祖國、對人民有用的人。

六年級上冊語文教案 篇11

教學目標

1、正確讀寫“靜謐、小巷、音韻、勤勉、龐然大物”等詞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抄寫喜歡的語句。

3、與大自然爲友,感悟自然中花鳥蟲魚、山川草木的生命與靈性,與大自然進行“心靈對話”。

4、體會作者怎樣用心觀察大自然,怎樣通過豐富的想象來表達獨特的感受。

教學重難點:

1、讓學生通過課文的學習,感受作者對大自然、對小生靈的那一片愛戀之情。

2、體會作者如何進行觀察、並如何運用豐富的想象來表達自己的獨特感受。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揭示課題

同學們,你去觀察過蟲子嗎?那你看到過“草蟲的村落”嗎?“草蟲的村落”是怎樣的呢?今天,我們就一起學習新課文。齊讀課題。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自由讀課文,遇到難讀的詞語、句子多讀幾次,把課文讀通順。思考:“草蟲的村落”給你留下了怎樣的印象?

(2)字詞檢查,並結合課件學習生字詞。

(3)交流反饋。

三、梳理內容,明確場景

(1)快速默讀:把課文分成三個部分,你會怎樣分?

(2)自由讀課文,想一想:“草蟲的村落”在哪兒?你在那裏看見了什麼?

交流反饋:

①它們的村子散佈在森林邊緣的小丘上。這裏,很多的黑甲蟲村民,熙熙攘攘地往來。

草蟲的村落在“森林邊緣的小丘上”。這個森林是在作者的`想象中通過放大構成的。

②空間在我眼前擴大了,細密的草莖組成了茂盛的森林。一隻小蟲,一隻生着堅硬黑甲的小蟲,迷失在這座森林裏。

作者是怎樣想象的?(通過交流,讓學生明白,作者的想象力很豐富,他把一個草叢邊上有甲蟲的小土堆想象成了一個“草蟲的村落”。)

③隨着作者的目光,你在“草蟲的村落”裏看到了什麼?

交流時,教師相機出示:

“我想它一定是遊俠吧……終於走出一條路。”

“蜥蜴面前圍攏了一羣黑甲蟲,……到處參觀遠房親戚的住宅。”

“甲蟲音樂家們全神貫注地振着翅膀,……這是隻有蟲子們才能演奏出來的!”

作者爲我們描繪出了一個名副其實的“村落”:有建築,有形形色色的人們,他們還有各自的工作、交往和生活。

(3)再讀課文,想一想,作者是怎樣發現這個“草蟲的村落”的?

①我目光追隨着爬行的小蟲,作了一次奇異的遊歷。(理解“追隨”)

②今天,我又躺在田野裏,在無限的靜謐中,忘了世界,也忘了自己。

“靜謐”是什麼意思?從這個詞語中你讀懂了什麼?

“靜謐”不但寫出了周圍環境的幽靜,還寫出了作者的心境非常平靜、人很放鬆。有這樣的環境和心情,才使他忘了世界,忘了自己,纔會發現這“草蟲的村落”,纔會發現──(生齊讀)

“我發現了草叢中蟲子的快樂天地。我多麼得意啊!”

四、總結回顧,佈置作業

1、這節課我們跟隨着作者在草蟲的村落裏作了一次奇異的遊歷,在那裏,我們發現了一個草叢中小蟲子的快樂天地。爲什麼說這是個小蟲子的快樂天地呢?我們到下節課再去學習。

2、作業:抄寫自己喜歡的句子。

六年級上冊語文教案 篇12

一、課文內容分析

本單元口語交際主題是“演講”。從學生的相關經歷引發交際話題,再從演講的形式與內容、演講稿、演講的表現力三方面讓學生學習演講方法,提升演講水平。

第一部分,課文以兩個泡泡照顧到學生的不同經歷,既能引發一部分有過類似經歷同學的表達慾望,分享自身體會,也爲沒有演講經驗的同學樹立了信心。

第二部分創設班級演講情境,讓學生在熟悉的領域中選擇最感興趣的內容確定話題。同時,以“學習的快樂”、?遠離垃圾食品,關注身體健康”兩個題目爲例,讓學生學習在題目中將演講的主題與內容具體化。第三部分則從觀點、材料、感染力爲學生提供了寫作思路,引導學生關注演講稿的說服力。第四部分則用小貼士的形式,爲學生提供了語氣語調、停頓、重複、動作這類演講技巧,旨在增強學生演講的情感感染力。

二、學情分析

對於小學生來說,生活中經常會遇到演講,主題班會、升旗儀式、班級競選都需要演講。回顧學生在以往口語交際中所得,學生已經有了講清楚、講生動的語言表達基礎,但在真實的演講中,學生不僅存在表達觀點時單純講道理、缺乏有力證明的情況,也有觀點不清、邏輯性不強的現象,同時也更多關注老師的肯定,與聽衆互動不足。而教材的編排中針對這些都給出了建議,因此,本課的提升點在於學習就適當的話題提出自身觀點,並圍繞其選擇有說服力的材料,練習如何演講。

三、教學目標

1、能理解什麼是演講,並圍繞話題擬定演講題目,根據一定的要求寫好演講稿。

2、用適當的語氣,語調進行演講,態度大方。

四、教學重點和難點

就適當的話題提出自己明確的觀點,並圍繞其選擇有說服力的材料,表達有條理。

五、教學過程

課前準備:

教師:蒐集優秀演講視頻以及演講稿。

學生:就自己感興趣的話題蒐集相關資料。

(一)激發興趣,引出“演講”

1、分享經歷,說說自己認爲什麼是演講。在我們的學校生活中,經常會見到“演講”,比如每週的國旗下講話、班級的競選演講等活動,你是否參加過呢?說說當時的感受。

2、指名進行分享。

3、教師小結:就像大家說的,演講就是在公開場合發表講話。一次好的演講,不僅要有好的演講稿,還得具備一些演講技巧。這節課,我們就一起學習怎麼寫演講稿,做一次演講。

【設計意圖】通過分享親身經歷,一方面使有過經驗的同學講出體會、收穫,另一方面使沒有演講經驗的同學受到啓發,從而調動學生學習興趣。

(二)創設情境,學習擬題

1、選擇話題,擬定題目。

班裏要進行一次演講活動,有科學、讀書、鍛鍊身體、健康飲食幾個話題,你對哪一個更感興趣?說說你在這一話題有什麼經歷?結合你的感受和認識爲演講確定一個題目。

2、對比範例,修改題目。

(1)指名說題目,教師記錄。

(2)對比“讀書的快樂”、“遠離垃圾食品,關注身體健康”,說說感受。預設:看到“讀書的快樂”這個題目,我就知道這篇演講以“快樂”爲主,而“遠離垃圾食品,關注身體健康”這個題目既有演講的目的,也有做法。兩個題目都能迅速讓我們知道演講者的觀點。

(3)教師總結。

因此,一個好的.演講題目能夠讓聽衆對於演講內容一目瞭然,既要觀點明確,也要描述完整,體驗意圖。

(4)修改題目。

【設計意圖】從學生感興趣的領域選擇演講話題,並分享自己的相關經歷,使得演講貼近學生的生活實際,從而讓他們有表達的慾望。另一方面,通過對比課本範例,學生知道了題目的作用,並且能夠仿照,對自己的題目進行修改,學習在題目中表達出表達核心觀點。

(三)明確寫法,試寫演講稿

演講的題目確定了,接下來就要關注演講稿了。一篇好的演講稿可以把演講者的觀點與情感傳遞給聽衆,讓他們產生共鳴,甚至認同。那什麼樣的演講稿纔是好的,怎樣寫一篇好的演講稿?

1、出示要點,講解格式。

我們先看看演講稿的基本格式,一般有三個部分:

(1)開頭:對聽衆使用適當的稱呼,如“親愛的同學們”、“尊敬的女士們、先生們”。

(2)正文:表述觀點並且圍繞觀點使用具體的材料進行說明。

(3)結尾:用簡潔有力的話點明主題,發出號召。

2、提供支架,試寫講稿。

對於演講稿來說,最重要的就是正文這一部分。那怎樣才能讓你的演講稿具有說服力呢?

(1)師生交流總結:觀點明確,列舉事例,引用名言、故事等。(相機板書)

(2)列出提綱,爲觀點選例證。

(3)小組分享,交流評價。具有說服力的演講稿不僅要有明確的觀點,還有用具體的材料來支撐自己的觀點,請你藉助以下提綱,梳理自己課前蒐集的材料。小組四人互相分享,從以下三個方面對同學的演講提綱進行評價,提出建議:

①觀點鮮明嗎?

②例子支持觀點嗎?

③例子的順序是否合適?

(4)根據建議試寫演講稿,教師相機指導。

【設計意圖】藉助提綱,學生能夠明確寫作思路。小組交流意在讓學生聚焦到最有代表性的材料並思考演講稿的條理性,再加上老師的個性化指導,學生寫出一篇好的演講稿有了充足的保障。

(四)開展演講比賽,評價總結

1、瞭解演講技巧,感受演講的表現力。

(1)出示“小貼士”。

演講,最重要的還是“講”。剛纔大家已經有了初步的演講稿,要把它“講好”,老師再給大家送上兩點小祕籍:演講時語氣、語調適當,姿態大方;演講時可利用停頓、重複或者輔以動作強調要點,增強表現力。

(2)欣賞經典視頻,感受演講者的表現力。

這兩點祕籍如何應用,我們可以通過一段精彩的視頻來看看。(學生觀看之後,分享在視頻中看到的演講者是如何用語氣、語調、動作來增強表現力。)

3、個人練習,教師相機指導。

4、小組演講,交流、推薦。

(1)小組規模:小組人數以?6?人爲宜。

(2)分組依據:建議根據話題相關性進行分組。

(3)小組依次演講,互相提出建議。記着咱們的演講祕籍,和自己組內的同學輪流演講,其他同學認真傾聽,在演講之後爲演講者提出修改建議。

(4)教師小結,每組推選一人蔘加班級演講比賽。

教師總結點:對學生的演講熱情進行肯定;圍繞小組交流中反饋出的主要問題進行再次強調指導。大家進行得如火如荼,現在我們根據剛纔的演講情況,每個小組推選出一人蔘加最後班級的演講比賽。

5、師生共同制定評價標準。

選手已經確定好了,那我們該從哪些方面進行評比呢?(學生髮言,教師歸納,總結歸納出評分標準,並進行補充。課上可以出示提前準備好的下表,也可以當堂生成。)

內容

聲音響亮,語調適當;

姿態大方,適時加入動作

表情豐富,和聽衆有眼神交流;

使用事例、名言,具有說服力。

等級

★★★★★★

★★★★★★

★★★★★★

★★★★★★

6、小組代表依次演講,評選?“最佳演說家”。

我們先請幾位演講者依次進行演講,每位同學有一枚大拇指貼紙,演講結束之後,可以把它貼在你心中的“最佳演說家”身上。(評選結果揭曉,老師隨機邀請兩位投票同學說說投票理由)

7、教師總結。

感謝同學們的精彩展示與點評!今天這節課我們對於演講稿、演講技巧進行了瞭解,並進行了眼睛比賽。時間有限,我們不能聽到更多同學的精彩演講,希望大家在課後再把自己的演講稿進行修改,並練習演講,我們有機會再進行一次演講比賽,期待大家踊躍參加。

【設計意圖】藉助優秀演講範例學習演講技巧,在個人練習中應用實踐,在小組演講中進行展示,也在小組同學的建議中修改糾正,從而使自己內化演講技巧。班級共同制定演講評價標準,以及最後的班級展示是對學生演講熱情的再一次激發,也是對演講稿、演講技巧的又一次深化。

六年級上冊語文教案 篇13

一、教學內容:

凡卡的信文內容

二、預設目標:

1、通過反覆朗誦,自讀自感自悟,體會凡卡所遭受的非人折磨。

2、學會質疑問難的本領,養成敢於發表自己的見解以及與他人辯論的好習慣。

三、教前準備:

文字投影

四、教學過程:

(一)今天我們繼續學習《凡卡》通過上一堂課的學習,我們已經明白了這篇文章的結構思路

(二)現在我們先來學習信文的內容,信文的內容是文章的3 、8、10、11、15小節

自讀信文的內容,想想你讀懂了什麼?哪一小節給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劃出讓你感受最深的語句,反覆讀幾遍,想想,爲什麼給你留下深刻的印象。

1、自己讀

2、同桌互說

3、交流

(三)學習3

這一小節講了什麼?你從中明白了什麼?該用怎樣的語氣讀出凡卡的文明有禮?反覆讀。

(四)還有哪一段也給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學習8

這一段主要講了什麼?(悲慘的學徒生活)他到底受了什麼苦?如果是分四人朗讀,該怎樣分配任務?

學生自己分配任務讀

交流你們是怎樣分配任務讀的,爲什麼?

這段內容是講了凡卡所受的苦:捱打捱餓睡不好覺哀求爺爺帶他回家

(五)學習捱打

1、凡卡爲什麼捱打?請你圈劃一下哪些詞語把你的心揪得緊緊的`?

2、交流

不知不覺說明了什麼?隨手撈起的傢伙可能是什麼?說明了什麼?

3、讀好圈劃出來的詞語

同樣的方法學習捱餓和睡不好覺

4、確實,凡卡的學徒生活慘不忍睹,他從心底發出了聲聲呼喚——學生讀

只要能回家,只要能擺脫悲慘的學徒生活,凡卡願意幹任何事情。他說,我會——(引讀)

5、學到這兒,我們彷彿看到了正在遭受毒打的凡卡,看到了正在狼吞虎嚥喝着稀粥的餓凡卡,看到了漫漫長夜了搖着搖籃的凡卡,看到了孤獨地走在大街上去打舊的凡卡,在他的眼裏莫斯科是一個怎樣的城市呢?

6、莫斯科很大莫斯科很繁華,但莫斯科沒有凡卡的立錐之地,他夢寐以求地就是回到鄉下,回到爺爺身邊,他在信的結尾發出聲聲呼喚,哀求爺爺帶他回家,齊讀

7、凡卡的信真是字字血,聲聲淚,那麼凡卡到底有沒有回到鄉下,凡卡的鄉下又是怎樣的呢?我們下節課再學。

六年級上冊語文教案 篇14

學習目標:

1、學會12個生字,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複述課文。

2、通過研讀描寫主人公諾尼心理活動的語句,體會人與動物表現出來的爲愛犧牲的崇高情感,培養關愛他人,關愛生靈的優良品質。

重點難點:

通過對關鍵句子的理解,體會人與動物的情感。

課時安排:

2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內容:

1、整體感知課文內容,理清思路。

2、講讀第一部分。

一、激情導入

1、同學們,在衆多的動物中,狗是人類最忠實的朋友之一,在遙遠的地球北極,茫茫冰雪世界中生活在這裏的人與狗的關係更是非同一般。

2、簡要介紹愛斯基摩犬。

今天,我們要學習的小說《浮冰上》講述的`就是發生在地球北極地帶一個少年和一條愛斯基摩犬的故事,請同學們打開課本《浮冰上》。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請同學們讀讀課文,想一想這個故事裏講了什麼?要求讀準字音,讀通句子,在不懂的地方做上記號。

三、檢查初讀情況

1、指名分自然段朗讀課文,讀後正音,強調“匱”的寫法。

2、指名概括課文主要內容,複述課文。

3、說說最讓你感動的內容。

四、學習課文第一部分

1、自由讀第一部分(第一自然段)

思考:你是怎樣理解,“除了他們兩個以外,再也沒有別的有血有肉的生靈了”這句話?

2、全班交流

3、再讀第一部分

4、教師小結:因爲遇險,飢餓和寒冷讓他們難以忍受,死神正向他們一步步逼近,諾尼殺犬乃萬不得已卻也是情理之中,後來“我”殺了愛犬尼瑪克嗎?

第二課時

教學內容:

1、繼續學習課文第二至四部分,通過研讀描寫主人公諾尼的心理活動的語句,體會人與動物表現出來的爲愛犧牲的崇高情感。

2、培養關愛他人,關愛生靈的優良品質

一、複習回顧,導入新課

二、講讀第二部分(2——7自然段)

1、默讀課文2——7自然段邊讀邊畫出文中直接表現諾尼對尼瑪克的愛的語句。

“愛是真真實實的……他腿上的陣痛一樣真實”

“愛”、“又冷又餓”、“陣痛”沒有必然的聯繫爲什麼要這樣寫?

2、合作學習,分析諾尼複雜的心理過程。

師:諾尼在是否要殺尼瑪克這一問題上是非常矛盾的,他經過了非常激烈的思想鬥爭,作者是怎樣表現這一矛盾心理的呢?

三、講讀第三部分(8——18自然段)

1、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這一部分,思考:

(1)諾尼幾次下決心殺尼瑪克?

(2)在文中劃出反映諾尼心理矛盾的詞,心理變化的詞。

(3)交流,板書

(4)品讀關鍵句子

“頭靠着頭,他輕輕地哭了……”諾尼爲何而哭?這是怎樣的淚水?

(5)結合文本,再讀課文

2、教師小結:作者正是通過這一系列的動作,神態,描寫來表現人物矛盾的心理活動,這也正是我們在寫作時應該學習的方法。

四、學習第四部分(19——21自然段)

1、齊讀這一部分思考:這是太陽光折射在什麼東西上面,而且一閃一閃的在動?是什麼在一閃一閃的?

2、提問:現在,我們學習了此文後,你感受最深或者困惑的是什麼?掙扎在死亡線上的諾尼,最終選擇放棄生命合理嗎?爲一條狗而選擇放棄自己的生命值得嗎?

3、討論交流

五、教師小結

愛與生命同在,愛與萬物共存,倘若我把生命比作一棵大樹,那麼愛則使它賦有活力,軀幹挺拔,青枝綠葉。

六、作業,有感情朗讀課文

六年級上冊語文教案 篇15

一、激情導入

1、師:一個漢字就是一幅畫,一個漢字就是一段歷史。從甲骨文、鐘鼎文、篆書、隸書一直到現在的簡化字中間經歷了漫長的歲月。經過了一段時間的綜合性學習,我們瞭解了甲骨文,知道了鐘鼎文,也領略過篆書、隸書。但你能把最原始的甲骨文與現代的簡化字相聯繫嗎?

2、猜字遊戲(12生肖)。

3、談感想:

當這兩種文字同時出現在你眼前時,你有什麼樣的感想呢?(自由談)

二、學習課文

1、導入揭題:

是呀,漢字經過漫長的歷史演變和發展,它讓每一箇中國人爲之動情。今天讓

我們一起來讀一篇由詩人劉湛秋寫的散文《我愛你,中國的漢字》。

2、自讀課文:

3、思考:

把最能表達作者思想感情的句子畫下來,多讀幾遍,認真體會作者熱愛漢字的感情。

4、討論交流,指導朗讀:

第一段:“它們像一羣活潑可愛的孩子在紙上玩笑嬉戲,像一朵朵美麗多姿的鮮花愉悅你的眼睛。”

(體會兩個比喻句。把漢字比作孩子和鮮花。你覺得漢字還像什麼?)

第二段:風韻和變化:

⑴ (生找到“太陽”、“月亮”這類詞)師:在作者的眼裏每個字有着不同的風韻。你有沒有和作者同樣對漢字的感觸嗎?(學生用“看到……感觸到……”展開聯想來說話。)

⑵ 小結:

是呀,這些用筆畫組成的美妙圖畫,這些由橫豎構成的奇妙組合,同人的氣質多麼相近。它們在瞬間走進想象,然後又從想象流出,只在記憶中留下無窮的`回味。這是一些多麼可愛的小精靈呵!

⑶體會書法中漢字的變化。

①師:是呀,書法是漢字最直接、最完美的表現形式。它是一種獨特藝術。它不僅是中華民族文化遺產中瑰寶,也是世界藝術殿堂中的一朵奇葩。書法讓漢字更充滿了生機,更具有了無窮無盡的變化。或(挺拔如峯),或(清亮如溪),或(浩瀚如海),或(凝滑如脂)(欣賞書法作品體會括號中的四個詞。)

②你還能用其他的詞來形容這些書法嗎?

(浩如煙海、揮灑自如、熱情奔放、豪邁恣肆、柳公權的書法骨力遒健,結構勁緊;顏真卿的書法端莊雄偉,氣勢開張。飄逸通達、行雲流水。)

③走近沙孟海:

師:在我們寧波有一位世界的書法家。(簡介)讓我們一起來看看他給我們帶來的作品。

(請生給每幅作品寫一個詞。)

師:誰能連起來向老師們介紹一下沙老的書法作品。

第三段:音律美:

師:我們讀過《詩經》、《楚辭》,也背過唐詩宋詞,更誦過優美的近代詩。從詩歌中我們感受到了漢字中那跳動的音符,那迷人的色彩。

第四段:總結:

師:漢字多奇妙,它像一朵朵美麗多姿的鮮花愉悅你的眼睛,它以無限活力和奇特魅力吸引着你,它以不同的風韻展示它的靈性。怪不得作者會對漢字如此鍾情,迷戀。正如最後一段中所說;“像……”(生齊讀)

(男女生誦讀。)

三、導學

1、師:在這一主題單元中還爲我們的綜合性學習提供了很多的信息,也提出了很多要求。

2、生快速瀏覽“我愛你,漢字”版塊。

3、說說你下階段的綜合性學習想從那裏着手呢?

四、總結

每一種文字都是民族的記憶與自豪,方塊文字深深地紮根在我們歷史和民族的土壤裏。讓我們繼續遨遊漢字王國,去感受那祖國文字的神奇

六年級上冊語文教案 篇16

第1課時

教學目標

知識

1、掌握本課8個生字,理解新詞的意思,摘錄好詞好句。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把握文章主要內容,背誦自己喜歡的部分。

情感教育

3、感受作者所描寫的境界,激發學生類似體驗。

重點

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把握文章主要內容。

難點

感受作者所描寫的境界,激發學生類似體驗。

方法

自主、合作、探究

課前準備

課件

師生活動過程

一、導入新課

(1)導語。

(2)揭題:今天,我們首先跟着一位作家,走進山林,去拜訪他的朋友。請同學們一起讀課題。

(3)看課題猜猜,作者拜訪的會是怎樣一位朋友?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作者去山中拜訪的朋友到底是誰呢?請同學們自由輕聲讀課文。

(2)讀後交流,瞭解大意。

三、讀通課文,學習字詞

(1)學生自由讀,看誰能把課文讀正確,讀流暢。

(2)誰能把自己讀得最流暢的一段讀給大家聽?

四、師隨機糾正,重點點撥。

五、拜訪古橋,朗讀體驗

(1)下面,讓我們跟着作者,一起去拜訪他的第一位老朋友。請同學們一起讀課文第3自然段。

(2)一進山,一眼就看到這座古橋,老朋友相見,作者心裏默默地對他訴說些什麼呢?請同學們在書上畫出有關句子。

(3)再讀讀畫線的話,體會體會,作者是懷着怎樣的心情對古橋訴說的`?你是從哪兒感受到的?

(4)交流感受。

結合理解“德高望重”,體會老橋默默無聞、任勞任怨爲大家服務的品質。

(5)體會寫法。

作者用擬人化的手法,把自己對老橋的深厚感情,生動地傳達給了我們讀者。

六、抄寫生字詞語

板書設計:

山中訪友

古橋——樹林——山泉——小溪——白雲——瀑布——懸崖——雲雀——石頭——落葉——小花——陣雨——老柏樹——螞蟻——歸鳥(簡筆畫)

課後反思記載

在導課時注重培養學生的想象力。上課時,首先出示文題,讓學生揣測文章的內容,揣摩作者的寫作意圖,讓學生合理想象、表達,從而引入本課。學生談的豐富極了,有的認爲去訪問一位隱居的老人,有的認爲去訪問稀有動物,有的認爲去訪問某個建築等等,在此基礎上教師加以引導,引導其合理想象、表達。

第2課時

教學目標

知識

1、繼續閱讀理解課文。

2.學習作者善於運用比喻、擬人、想象等手法來抒發情感的方法。

情感教育

3、培養學生熱愛自然、親近自然的美好情感。

重點

學習作者善於運用比喻、擬人、想象等手法來抒發情感的方法。

難點

培養學生熱愛自然、親近自然的美好情感。

方法

自主、合作、探究

課前

師生活動過程

一、聽寫詞語,複習引入

(1)聽寫詞語。

(2)引入:這節課,我們繼續跟隨作者,走進山林去訪友。

二、讀文感悟,體驗情感

(1)默讀課文第4—7自然段,用橫線劃出,訪問了哪些朋友?

(2)再讀課文,找一找,從哪些描寫中可以看出“我”和山裏的“朋友”有着深厚的感情?

(3)交流感受,隨機教學。

①第4自然段:重點點撥對樹的有關句子的體驗。體會作者當時人樹相融的感受。

②第5自然段:通過朗讀,感受與山中朋友的親熱。

③第6自然段:難點是體驗作者是在用心地感受。

④第7自然段:一場突如其來的雨,給作者帶來了意想不到的驚喜,也使我們感受到大自然真是變幻莫測,令人陶醉。

三、學習首尾,體會寫法

(1)再讀文章的開頭和結尾,你們又感受到了什麼?

(2)體會寫法:文章的開頭和結尾,首尾呼應,前後兩次寫到“滿懷的好心情”,突出“山中訪友”之行充滿了好心情。

四、課外延伸,強化體驗

在作者的眼裏,這一花一樹,一鳥一石,一山一水都成了有生命的人。她們能跟我們說話,能跟我們交流,她們成了我們的朋友,難怪作者進山看景,變成了“山中訪友”。這種類體驗,你們也有過嗎?和同學交流交流。

五、背誦積累,提升感悟

選自己喜歡的句子或段落背下來。

板書設計:

古橋——老朋友山泉——姐姐

清晨訪友

懸崖——爺爺

夜色歸家

(好心情)

老柏樹——慈祥

(好記憶)

課後反思記載

本課是一篇構思新奇,富有想象力,充滿好奇心的散文,重點是感受作者對山裏朋友那份深厚的感情,並體會作者表達感情的方法。在教授本課以朗讀爲主,體會句子的含義後以不同形式的朗讀爲主,讓學生在感情朗讀中去感悟,體會.尤其是學第五自然段,採取一問一答的方式,學生的想象裏非常豐富,而且能讀出美感.大多數學生都能背誦課文裏的段落。

六年級上冊語文教案 篇17

教學目標:

1、回憶課文主題,讀懂故事。

2、感悟哲理,真正做到啓心靈之智,示行爲之範。

設計理念:

1、體現“以鏈接內容爲起點,拓展學生視野,使課堂向課外延伸,閱讀與表達相結合”的教學思想。依據“感知——理解——積累——運用”的教學程序,指導學生進行學習。

2、從實際出發,引導學生從文本走向生活,體現小學語文“閱讀引路——鏈接拓展”式閱讀教學,彰顯教材的人文性和工具性。

課前準備:

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回顧、梳理本單元所學課文。

1、每篇課文的主要內容分別是什麼?

2、每篇課文中主要告訴我們哪些人生的道理?

學生思考並交流,教師適當點撥。

展示課件

(1)做人也須像梅花那樣,品性高潔,不媚俗,不唯上,永葆自己內心的清靜純潔。——《卜算子·詠梅》

(2)陷入絕境時要沉着冷靜、機智果斷。——《跳水》

(3)以“清貧”生活爲樂,無論革命事業處於何等困境,始終堅持信念,不彷徨、不動搖、不退縮的崇高氣節。——《清貧》

(4)“吃得下飯,睡得着覺,笑得出來。”看似簡單的`願望,但要想真正達成,也需要長時間的心性修養。——《兒子的採訪》

(5)“人生的擔子不管有多重,咬緊牙,挺住!”——《挑柴》

二、閱讀本次鏈接的三篇文章,用“感言”的形式表達對三篇文章的理解和得到的啓示。

展示課件

學生交流,教師點撥(課件展示):

1、《聽的藝術》:做每一件事都有一個路徑。

2、《方法》:聽話不要聽一半,

更不要把自己的意思強加到說話人的頭上去。

3、《愛的詮釋》:愛的智慧的詮釋就是應“需”而爲。

在該環節教學中,教師既要指導學生讀懂古詩,也要注意每篇文章最後的起“點睛”作用的話,並由此進行思考,談感受,寫“感言”。

三、拓展延伸,鏈接生活。

生活中有很多細微的事件給人啓迪、耐人尋味。在今後的生活中我們要注意觀察,細心體會,真心感悟,隨時記錄。

展示課件

學生可以自己談一談生活中的一些小事以及從中得到的啓示。

六年級上冊語文教案 篇18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目標:

1、學會本課生字,理解生詞的基本含義。

2、學習用簡潔的對話來展開情節、刻畫人物性格的寫作方法。

3、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過程與方法目標:

依據“由預習而提問——由提問而入文——隨精讀而深化”的教學程序,指導學生進行學習。

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

感受以青年婦女爲代表的老百姓對戰爭的痛恨和對自由幸福生活的渴望。

教學重難點

課文中提到的“相片”的主要內容和代表意義,感受以青年婦女爲代表的老百姓對戰爭的痛恨和對自由幸福生活的渴望。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課題辨析,背景滲透。

由“相片”做引線,展示抗戰時期的一組圖片,包括敵人封鎖中的村鎮、炮火轟炸後的城市、遭受屠殺的民衆、抗擊敵人的戰士、支援抗戰的民衆等。

學生談觀感。

生:抗日戰爭給人民帶來了深重的災難。

二、檢查預習效果,瞭解學情。整體感知課文,交流質疑。

1、初讀課文,學生思考並交流:用上“我、年輕婦女、信、相片”說出本課的主要內容。

生:一位年輕婦女讓我給她的丈夫寫一封信,信中加了一張小小的照片。

2、小組交流預習中的問題,通過合作學習解決淺層次問題。歸納出不能自學解決的問題,全班交流問題,相機歸納。

師:有幾個小組談到了:崇高的心意的怎樣的?這三個小組的問題可以歸納爲一個。

1)崇高的心意是怎樣的?爲什麼只有這種崇高的心意與戰士的英雄氣概相當?

師:有一個組提到了良民證,它代表了什麼,人民爲什麼如此恨它,要焚燒它?另一個組的問題和這個問題是相似的。歸納:

2)良民證代表了什麼?人們爲什麼焚燒它?

師:有一個組提到爲什麼要給他們寄這樣一張相片?爲什麼以相片爲題?

還有一個問題,爲什麼信封信紙用起來是如此不方便,而又非用不可?

最後一個問題,爲什麼要非要用這張相片?

師:問題提出來了,要解決問題還要靠——

生:讀書解決。

三、品讀課文,具體把握課文的主要內容,體會文本情感。

1、以“這是一張xxx的相片”爲話題,“說話要有理有據”爲發展語言的具體要求,引導學生讀懂課文的內容,並抓住重點句段,相機進行朗讀的指導。

本環節教學主要注意點:

(1)要求學生給出一個概括性的結論,並“有理有據”地依託文本談出個性化的見解。

(2)抓住“良民證”“驗訖”等重點詞語,引導學生充分聯繫時代背景,加深對課文內容的理解。

(3)抓住重點的語段進行朗讀練習,通過資料補充、邊讀邊想等方式,指導學生把文本“讀明白”。

預設點:

多半是她們剪鞋樣或是糊窗戶剩下來的紙,親手摺疊、裁剪成的。可是她們看的非常珍貴,非叫我使這個寫不可。

師:請同學們先想想:這是一封什麼信?爲什麼要用特別的信封信紙,還要加上一張特別的相片,表達特別的心意。

師:哪裏寫出了信封信紙的特別?

生:在第一段。

生讀。

師:還有哪裏?

生:第二段也有。

生讀。

師:第一段中的抗屬是什麼?

生:抗日戰士的家屬。

師:哪一句具體寫了信封信紙?

生:多半是她們剪鞋樣或是糊窗戶剩下來的紙,親手摺疊、裁剪成的。可是她們看的非常珍貴,非叫我使這個寫不可。

師:爲什麼非用這個寫不可?

不用這種紙行不行?再讀讀第二自然段。

生讀

師:爲什麼用這個不可啊?

生:是因爲她們看的非常珍貴,非叫我使這個寫不可。

師:這個問題明白了?只有用這樣的信封信紙才能表達他們的心意。

預設點:

驗訖

我看了看照片,又望了望她,爲什麼這樣一個活潑好笑的人,照出相來,竟這麼呆板陰沉!我說:“這相片照的不像!

那是敵人在的時候照的,心裏害怕得不行,哪裏還顧得笑!那時候,幾千幾萬的人都照了相,在那些相片裏揀不出一個有笑模樣的來!

她這是從敵人的“良民證”上撕下來的相片。敵人敗退了,老百姓焚燒了代表一個艱難時代的“良民證”,爲了忌諱,撕下了自己的照片。

師:那天,我的一個遠房的嫂子來讓我寫信。除了這樣的信紙信紙以外,還有一張小小的相片,這張相片是什麼樣子的呢?請同學們認真讀讀3至5自然段,勾畫出相關的句子。

生默讀。

師:有的同學邊勾畫邊在重點的地方加了標記。有的同學還邊勾畫邊做了批註。我們交流一下:

生:我勾的第3自然段這。

師:請你讀一讀。

生讀,師:同學們,“訖”是什麼意思?

生:訖就是說結束終了。

師:“驗訖”呢?

生:檢驗結束了

師:誰檢驗結束了?

生:敵人檢驗結束了

師:戳記是什麼意思?

生:印章。

師:他們是怎樣檢驗照片的呢?請一位同學讀一讀。

生讀。

師:還有勾其他句子的?

生讀:“我看了看照片,又望了望她,爲什麼這樣一個活潑好笑的人,照出相來,竟這麼呆板陰沉!我說:“這相片照的不像!”

師:難怪我說這照片不像,比現在還老。從這裏你還讀出了什麼?

生:我覺得眼前的這個女人本來挺年輕,可她寧願給自己的丈夫看自己老些的樣子,就是因爲她想讓丈夫看看她被戰爭折磨的樣子,鼓勵他能堅決地勇敢地去打仗,把敵人都打退嘍,以後才能過更好的生活。

師:還有哪裏寫出了人物的表情?

生:第六自然段

師:請你讀一讀。

生讀:那是敵人在的時候照的,心裏害怕得不行,哪裏還顧得笑!那時候,幾千幾萬的人都照了相,在那些相片裏揀不出一個有笑模樣的來!

師:敵人在的時候,不是隻有這一張相片啊,幾千幾萬人在照相啊,但卻揀不出一個有笑容的,誰再來讀一讀。

生讀,

師:是啊,所有的人都哭喪着一張臉啊,這相片是怎樣照出來的?

生:照相的時候,敵人拿着刺刀在身後。

師:讀讀這段好嗎?

生讀。

師:不照行不行?再來讀一讀

生:不行

師:讀讀這段

生讀。

師:想象敵人拿着槍刺逼着的情景,自己再來讀讀這段。

生讀。

師:同學們,拿槍刺逼着照的相片用在了何處呢?你找到了嗎?

哪段寫了?

生讀:這是從敵人的“良民證”上撕下來的相片。敵人敗退了,老百姓焚燒了代表一個艱難時代的“良民證”,爲了忌諱,撕下了自己的照片。

師:良民證是什麼,有了解的嗎?

生談自己的看法

師:如果不帶良民證會怎樣?

生:在抗日戰爭時期,良民證是一種進出的證件,像身份證。

師:不是身份證,還有補充嗎?

生:這是一個良好居民的證明

師:誰發的?

生:日本人。

師:日本人定義什麼樣的人是良民?

生:不反抗日本人,不心懷不軌的人。

師:心懷不軌是貶義詞,不能用到這裏。

出示良民證的圖片:我們看看日本人頒發的良民證。

看圖片。

師:良民證沒有什麼特別,可是姿勢有特別的地方。 這是什麼姿勢?

生:舉手投降的姿勢,

師:難怪文章的良民證加了引號,也難怪老百姓把良民證統統都燒了。再讀讀這段

生:自由讀

師:知道良民證代表了什麼了嗎,這個問題我們解決了,到底是一張什麼樣的照片知道了嗎?

師總結照片的樣子

2、圍繞“爲什麼寄這樣的一張相片”這一問題展開思考,引導學生理解“相片”的代表意義,體會那位年輕婦女的思想情感,也體會作者的情感。

本環節教學應注意:

(1)繼續強化“說話要有理有據”的要求,引導學生既概括性地談出相關的結論,又依託文本進行說明。

(2)注意文中體現人物情感的重點詞語和段落,相機進行朗讀指導,讀中悟情。

預設點:

“就給他寄這個去!”她鄭重地說,“叫他看一看,有敵人在,我們在家裏受的什麼苦,是什麼樣子!你看這裏!”

她走過來指着相片角上的一點白光:“這是敵人的刺刀,我們哆哩哆嗦在那裏照相,他們站在後面拿槍刺逼着哩!”

叫他看看這個!”她退回身去,又擡高聲音說,“叫他堅決勇敢地打仗,保護着老百姓,打退敵人的進攻,那樣受苦受難的日子,再也不要來了!讓自由幸福的生活永遠過下去吧!”

師:她爲什麼把這張照片寄給遠方打仗的丈夫?她是怎麼說的?趕緊看看書上的話吧。

生:這個婦女是這樣說的:“就給他寄這個去!”她鄭重地說,“叫他看一看,有敵人在,我們在家裏受的什麼苦,是什麼樣子!你看這裏!” 她走過來指着相片角上的一點白光:“這是敵人的刺刀,我們哆哩哆嗦在那裏照相,他們站在後面拿槍刺逼着哩!”

師:聽出來了,我們在家裏受的苦可是難以用語言來表達的呀。她鄭重地說,誰讀一讀

生:讀“叫他看一看,有敵人在,我們在家裏受的什麼苦,是什麼樣子!你看這裏!”

師:除了這段,還有哪段表達了青年婦女的心意?

生:第十一自然段

師:請你讀一讀。

生讀十一自然段

師:真是發自內心的呼喊哪。

這位婦女剛剛介紹照片的時候還是笑嘻嘻的,後來變得莊重起來,現在又擡高了聲音,誰再來讀一讀?

生:叫他看看這個!”她退回身去,又擡高聲音說,“叫他堅決勇敢地打仗,保護着老百姓,打退敵人的進攻,那樣受苦受難的日子,再也不要來了!讓自由幸福的生活永遠過下去吧!”

師:知道青年婦女爲什麼要寄這樣一張相片了嗎?

青年婦女的心意到底是什麼樣的,誰來讀一讀。

生讀:“叫他堅決勇敢地打仗,保護着老百姓,打退敵人的進攻,那樣受苦受難的.日子,再也不要來了!讓自由幸福的生活永遠過下去吧!”

師:這照片師千千萬萬照片中的一張,這心意也是幾千幾萬老百姓的心意啊,“叫她看看這個,她退回身去,又擡高了聲音說——

生:叫他堅決勇敢地打仗,保護着老百姓,打退敵人的進攻,那樣受苦受難的日子,再也不要來了!讓自由幸福的生活永遠過下去吧!”

師:我們已經知道爲什麼要寄這樣的相片,那爲什麼以相片爲題呢?你來說一說。

生:她是想激勵她在前線打仗的丈夫,相片代表了她們的心意,所以用相片作爲文章的題目。

師:用什麼激勵?

生:用相片……(略)

生:我認爲主要是將從良民證上撕下來的相片,而且更要表達了激勵前方的戰士們的心意

還代表了那個艱難的時代。

所以以相片爲題。

師:這張相片表達了青年婦女崇高的心意,爲什麼說這和英雄氣概相當?

生:這種英雄氣概就是不怕日本人的進攻,保護老百姓。

師:這是一種怎樣的心意,同學們想一想,青年婦女是在積極鼓勵丈夫,前方的戰士積極得打仗,保護着人民的生活,所以,我覺得——

生:只有這種崇高的心意,才能和那爲人民的戰士的英雄氣概相當。

師:請大家再讀一次。

讀:我覺得只有這種崇高的心意,才能和那爲人民的戰士的英雄氣概相當。

四、設身處地,入情入境。佈置第二課時學習任務。

1、讓學生入情入境地思考:這位年輕婦女會在信中對她的丈夫說些什麼?引導學生從追憶往事、表達心願、殷切鼓勵、細緻問候等角度思考。

2、佈置作業,爲第二課時教學做準備。

(1)推薦閱讀孫犁的《荷花澱》、《採蒲臺的葦》等文章。

(2)閱讀有關抗日題材的作品,或採訪年長的人士,瞭解抗日戰爭時期,處於敵佔區的老百姓的生活情況。

(3)回憶信件的格式,瞭解家信的特點,有條件的可以找一封家信讀讀。

第二課時

一、回味全文,延展情感。

1、學生誦讀全文,再次感受本課語言的魅力,感受文章深沉的情感。

2、讀後交流:用年輕婦女的口吻來簡要複述這件事。

二、交流資料,準備“寫信”。

檢查第一課時作業完成的情況,組織學生從三個方面進行交流:

1、交流抗戰時期敵佔區老百姓的生活情況。

2、交流信件的基本知識,瞭解家信的特點。

3、進一步進行想象練習,說說這封信中可能會談到什麼。

三、寫書信,交流評改。

1、學生寫書信,教師個別指導。

六年級上冊語文教案 篇19

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認識本課6個生字;提升默讀能力;明白故事的敘述順序,瞭解故事的起因,經過和結果;能有感情地

朗讀課文。

2、過程與方法:學習默讀的要求,在自主默讀中瞭解課文內容;通過合作討論,進而理解故事所包涵的意義和情感。

3、情感態度價值觀:

通過老狐狸救小狐狸的做法,感受到老狐狸和小狐狸之間的不可割捨的親情,進而感受到父母對自己的關懷,愛護,激發學生回報父母的情感;

體會狐狸一家及它們與正太郎之間的感情,懂得與其他生命互愛互助,和睦相處;

在學習中激發學生善良的本性,培養學生同情弱者的品質,增強學生保護野生動物及生態環境的意識。

教學重點:

瞭解故事的內容及意義。

教學難點:

如何引導學生通過這個故事認識人與動物之間的關係,知道人應與地球上所有生命和諧相處的道理。

教具使用:

多媒體課件

教學課時:

一課時

教學過程

課堂導入。

同學們,今天老師要送給大家的"每天一句話"是一個思維的觀點,請看大屏幕(課件出示:每天一句話:"提出一個問題比解決一個問題更重要")。

這就要求我們在以後的學習和生活中養成善於提出問題的習慣。老師希望同學們這節課就能行動起來,多思考,多提出問題。

下面請同學們看圖(課件出示狐狸圖片及簡介)。

師介紹。

我們以前學過關於狐狸的那些文章呢

(生:《狐狸和烏鴉》《狐假虎威》)。

這兩個故事中,狐狸都是狡猾的,今天我們再來學習一個關於狐狸的故事,看看狐狸還是不是那樣狡猾。

二,初讀課文,瞭解大意首先我們來初讀課文,瞭解大意,在這裏老師以"三自"爲主線,設計了"自主閱讀","自主測試","自主評價",希望能提高大家的閱讀能力。

1,自主閱讀

首先我們大家來看"自主閱讀"。我們在讀寫例話中曾經學過:"閱讀要有一定的速度"。但是還要講閱讀的效果,今天我們按默讀的"四不"要求來默讀課文,並做好測試和評價,當你讀完課文時請迅速合上課本,看大屏幕,你將看到的就是你默讀速度的評價。

三,精讀課文,深入探究。

同學們,我們在第二單元的.讀寫例話中又懂得了:閱讀要有自己的見解,就是在閱讀的過程中要有自己的理解和感受,要做到閱讀有自己的見解,就要聯繫上下文,聯繫生活實際獨立思考。

四,感受(課件)

用人類的情感去感受狐狸一家的親情

思考:

老狐狸爲營救小狐狸做了那些努力,那些地方最讓你感動

(學生彙報)

是啊,這種照顧,這種陪伴難道和我們人類不是一樣嗎動物和我們人類一樣也有着感人至深的親情,動物是可愛的,友好的,更是有感情的,而這份感情更讓人感動和珍惜。

六年級上冊語文教案 篇20

教學目標:

1、積累詞語、同義詞辨析

2、語言、神態描寫

3、分角色朗讀

教學重點:

語言、神態描寫

教學難點:

朗讀的表情與語調

教學過程:

一、導入

在童話、寓言、神話的世界裏,作者常常賦予動物、植物、甚至是其它事物以人的感情,勇敢的蚊子雖然打敗了獅子,卻死在了蜘蛛的網裏,那個英雄的石像也因爲驕傲而受到了小石塊的不滿,今天,我們將去一個花園裏,看看花園的花兒們在晚上談些什麼?作者又通過花兒們的談話表達了什麼樣的感情,告訴了我們什麼道理。

三、朗讀課文要求

1、勾畫詞語

2、一邊朗讀一邊劃出哪些寫花的神態、語氣的'語句

3、一邊讀一邊想象花園裏花兒們在談話的情景

四、跳讀全文,討論

1、文章可以分爲幾個部分

2、文中寫了哪些花在交談?

3、這些花都是在春天開的嗎?爲什麼作者能把它們寫在一起?[明確]在既非真實,也非虛妄的園中

4、花兒們談話的主題是什麼?他們爲什麼要談呢?[明確]比美論貴,覺得自己十分重要,自己正是這美好的世界中最美好的。

5、列表比較各種花說話的語氣和神態?

6、每種花都在自已說自己美嗎?他們之間有什麼不同?

五、朗讀結尾四段

1、小男孩爲什麼不採這些花,而要採二月蘭呢?二月蘭有什麼特點?小男孩採花的目的是什麼?小男孩爲什麼送二月蘭給老師?二者有何相似之處?[明確]默默地儘自己微薄的力量,給世界加上點滴的歡樂。

2、花兒們爲什麼沉默了,他們在想些什麼?爲什麼有點不好意思?[明確]他們都在反思自己的思想,爲自己的自大虛榮感到害羞。

3、如果他們不爲自己感到害羞的話,補寫兩句話應該怎麼寫?

六、總結

1、作者寫花兒們在月光下比美論貴的用意是什麼?[明確]暴露了一引起人自我炫耀、驕傲自大的靈魂。對二月蘭的默默奉獻起反襯作用。

2、作者通過這個童話表達了什麼思想感情?

七、活動設計

1、分角色朗讀:《花的話》

2、辯析近義詞

八、佈置作業任選一題

1、以“我最喜愛的一種花”寫一篇練筆,要求介紹出這種花的特點和你喜愛的原因。

2、假如以公園裏的一個池塘爲環境,請確立一箇中心,寫一則池塘裏的動植物們圍繞一個主題談話的情景。

六年級上冊語文教案 篇21

教學目標:

1、認識“丘”、“渲”等7個生字,會寫“毯”、“陳”等9個生字。會寫“草原、線條、柔美”等22個詞語。

2、理解“蒙漢情深何忍別,天涯碧草話斜陽”的意思,並想象草原迷人的景色,讀出自己的感受。背誦第1自然段。

3、體會漢蒙情深、民族團結的思想感情,激發學生熱愛草原、熱愛草原人民的感情。

教學重點難點:

1、重點:通過語言文字展開想象,在腦海中再現課文所描寫的生活情景,並理解課文內容。

2難點:抓住“蒙漢情深何忍別,天涯碧草話斜陽”,體會景色美以及蒙漢兩族人民的深情厚誼,並有感情地朗讀。

教學準備:

1、準備具有濃郁的蒙古族特色歌曲《美麗的草原我的家》《天堂》《蒙古人》(最好蒙語演唱)。

2、草原風光和民族風情的圖片。

第一課時

一、導入新課,激發興趣。

1、教師導入:你去過草原嗎?談談你所知道的草原或你所瞭解到的讚美草原的詩句、歌曲等。

2、播放歌曲《天堂》,將學生帶入草原高遠、遼闊的草原。

教師相機出示相關詞語:一碧千里、翠色慾流

3、導入新課。

天蒼蒼,野茫茫,風吹草低見牛羊。這就是對茫茫大草原的讚美!今天,我們就和作家老舍一起,走進內蒙古大草原,領略那兒美麗的風光,感受那兒獨特的民族風情,體會蒙古族人的熱情好客。(板書:1、草原)

二、初讀課文,學習字詞。

1、提出讀書要求:默讀課文,一邊讀一邊畫出不認識的字和不理解的詞,並藉助詞典等學習工具書理解。

2、教師檢查學生學習情況。

(1)檢查生字讀音。

小丘(qiū)渲染(xuàn)迂迴(yū)蒙古包(měng)

襟飄帶舞(jīn)鄂溫克(è)

(2)指導易混淆的字。

“襟”是左右結構,左邊是“衤”,與衣服有關,表示衣服胸前的部分。

“澀”是左右結構,右邊下面是“止”,不能寫成“上”。

“裳”下面是“衣”,與衣服有關。

“微”:中間部分不能少一橫。

(3)理解較難的詞語。

①聯繫上下文理解詞語。

草原上行車十分灑脫,只要方向不錯,怎麼走都可以。

“灑脫”的意思是:瀟灑自然,不拘束。這個詞語反映了草原的廣闊無邊。

②理解“襟飄帶舞”一詞的意思,可以出示蒙古族鮮豔的服裝來分析,意思是:衣襟和裙帶隨風舞動。

③“翠色慾流”一詞可以從難字入手理解,比如“欲”在這裏表示“將要”的意思,“翠色慾流”就是綠得太濃了,將要流下來,寫出了草原的綠,是充滿生命力的。

④鄂溫克:我國少數民族之一,聚居在內蒙古自治區的東北部。

三、再讀課文,整體感知。

1、檢查學生朗讀課文,並概括出主要意思。

(1)朗讀要大聲、不添字、不少字、不停頓、要流利。

(2)用自己的話概括出自然段的主要意思。

2、理清課文記敘順序,討論分段。

(1)這篇是一片訪問記。何謂訪問記,就是記錄自己訪問的過程。訪問記是按照什麼順序記敘的呢?(地點轉換的順序)

(2)訪問的地點究竟是如何變化的?

初入草原→接近公社→蒙古包外→蒙古包裏→告別草原

(3)按照地點變化歸納段意。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初入草原,感到草原的景色美麗迷人。

第二部分(第2自然段):接近公社,蒙古族人民來到很遠的地方歡迎遠客。

第三部分(第3自然段):蒙古包外,大家互相握手,非常熱情。

第四部分(第4自然段):在蒙古包裏,蒙古族人熱情款待我們,並與我們進行了聯歡。

第五部分(第五自然段):我們與蒙古族人在大草原上依依不捨地告別。

3、歸納課文的主要內容。

(抓住主要意思,要運用關鍵詞語加以概括,不要囉嗦。)

第二課時

一、複習舊課,導入新課。

1、指名朗讀生字,檢查詞語的理解情況。

2、通過上節課的學習,大家一定會知道那個富有詩意的結尾吧!齊聲說:蒙漢情深何忍別,天涯碧草話斜陽。

3、導入新課。

“蒙漢情深何忍別,天涯碧草話斜陽”這詩意的結尾不僅點出草原的美——“天涯碧草”,還點出了蒙古族人民的熱情好客——“蒙漢情深”,接下來請走進草原,感受草原的美麗。

二、再讀課文,感受美麗的草原。

1、自由朗讀課文,找一找草原的美麗表現在哪些地方?畫出有關的'句子。

教師根據學生畫的句子相機進行指導。

(1)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並不茫茫,四面都有小丘,平地是綠的,小丘也是綠的。羊羣一會兒上了小丘,一會兒又下來,走到哪裏都像給無邊的綠毯繡上了白色的大花。那些小丘的線條是那麼柔美,就像只用綠色渲染,不用墨線勾勒的中國畫那樣,到處翠色慾流,輕輕流入雲際。

①一邊朗讀語句,一邊展開豐富想象。

指導學生想象:在一碧千里的大草原上,你看到了什麼呢?你聽到了什麼呢?你想到了什麼呢?

②出示大草原的圖片,引導學生想象。

(2)你們的想象真的很有趣,此刻,作者又有怎樣的感受呢?

相機出示語句:這種境界,即使人驚歎,又叫人舒服,既願久立四望,又想坐下低吟一首奇麗的小詩。在這境界裏,連駿馬和大牛有時候都靜立不動,好像回味着草原的無限樂趣。

①“這種境界”是指什麼?指作者看到的美麗、一望無邊的大草原。

②在這種境界裏,作者爲什麼要驚歎,爲什麼想低吟一首奇麗的小詩呢?

因爲草原太美了,美得讓他感到很驚歎,美得讓他內心舒暢起來,很想把自己看到的,感受到的用一首詩表達出來。

③如果作者寫“一首奇麗的小詩”,會寫些什麼呢?

學生大膽想象,觸景生情,盡情表達。

總結學習方法:

1、認真閱讀句子,理解意思。

2、聯繫上下文進行想象。

3、寫出自己的獨特感受,可以是對內容的補白,可以是好詞佳句的批註,還可以是感情的深入體會……

2、梳理關鍵詞,準備背誦第一自然段。

天可愛空氣清鮮天空明朗

小丘羊羣綠色渲染不用墨線勾勒

這種境界驚歎舒服久立四望低吟小詩

三、再讀課文,感受熱情的草原。

1、自由朗讀課文,找一找草原的熱情表現在哪些地方呢?畫出有關的句子。

2、課堂交流,隨機指導。

(1)忽然,像被一陣風吹來似的,遠處的小丘上出現了一羣馬,馬上的男女老少穿着各色的衣裳,羣馬疾馳,襟飄帶舞,像一條彩虹向我們飛過來……車跟着馬飛過小丘,看見了幾座蒙古包。

①這段話描寫了一個什麼場景?(迎接客人)

②這個場景讓你感受到了什麼呢?

“像被一陣風吹來似的”──來的真快,表現了草原人民迎接遠方的客人急切心情。

“像一條彩虹向我們飛過來”──爲什麼用“彩虹”來比喻?(一是因爲穿着各色的衣服,而是比喻蒙古族人的一種熱情。)

“立刻撥轉馬頭,歡呼着,飛馳着,在汽車左右與前面引路。”──想象當時車與馬相遇的情景,說說如果你在場,你會有什麼感受呢?請發揮想象。

(會情不自禁地說:“哇!這場面好盛大呀!好熱情呀!分明是迎接貴客才這樣做的!看來蒙古族人就是熱情好客,雖然我們不是一個民族,但生活在社會主義大家庭裏,就親如一家人呀!”)

③有感情地朗讀這段話,讀出蒙古族人的熱情好客。

(2)也不知道是誰的手,總是熱乎乎地握着,握住不散。大家的語言不同,心可是一樣。

①讀句子,你看到了什麼,聽到了什麼?

看到了蒙古族人臉上喜笑顏開,個個很興奮,握手又握手。聽到了蒙古族人的話主要意思是“民族團結互助”,還不時傳來人們的歡聲笑語。

②有感情地朗讀這些語句,讀出作者的欣喜與興奮。

(3)這時候,鄂溫克姑娘戴着尖尖的帽子,既大方,又稍有點羞澀,來給客人們唱民歌。我們同行的歌手也趕緊唱起來,歌聲似乎比什麼語言都更響亮,都更感人,不管唱的是什麼,聽者總會露出會心的微笑。

①理解“會心的微笑”裏包含着什麼?(說明我們與蒙古族人民都很開心,大家親如一家人,都懂得民族團結互助的道理。)

②有感情地朗讀這些語句,讀出蒙漢兩族人民的激動與開心。

3、播放草原民歌及舞蹈音樂,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的第二、三、四自然段。

四、回顧課文,感受深情的草原。

1、出示“蒙漢情深何忍別,天涯碧草話斜陽”,齊聲朗讀。

2、說說你的理解。

(1)從字詞入手,理解“何忍別”、“話斜陽”的意思。

怎麼忍心分別呢;對着快要落山的夕陽訴說。

(2)由“天涯碧草”展開想象,看到了怎樣的大草原呢?

一碧千里、一望無邊的綠色、翠綠欲滴的大草原

(3)緊扣“蒙漢情深”發揮想象,說一說,寫一寫。

“蒙漢情深”表現在,表現在,還表現在……

(蒙古族人的遠迎、蒙古族人與我們的熱烈交談、蒙古族人與我們的依依惜別)

3、發揮想象,將下面的句子補充完整。

站在茫茫的大草原上,面對着漸漸西落的太陽,作者會說:

(多麼美麗的大草原啊!多麼盛情的蒙古族人啊,他們的熱情款待象徵着蒙漢兩族人民的深情厚誼。)

五、作業。

1、背誦課文第一自然段。

2、理解“蒙漢情深何忍別,天涯碧草話斜陽”的意思。

板書設計

1、草原

初入草原→接近公社→蒙古包外→蒙古包裏→告別草原

蒙漢情深何忍別,天涯碧草話斜陽

教學反思:

1、出示草原的圖片,播放草原的民歌,更能夠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讓學生在閱讀語言文字中展開豐富的想象,並感受草原的美。

2、通過反覆朗讀,引導學生在畫面中感受蒙古族人的熱情與好客,體會“蒙漢情深何忍別,天涯碧草話斜陽”的含義,激發學生熱愛草原、熱愛草原人民的思想感情,形成“民族大團結”的新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