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六年級教案 > 六年級下冊語文教案(通用20篇)

六年級下冊語文教案(通用20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66W 次

作爲一位不辭辛勞的人民教師,有必要進行細緻的教案准備工作,教案是實施教學的主要依據,有着至關重要的作用。怎樣寫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六年級下冊語文教案,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六年級下冊語文教案(通用20篇)

六年級下冊語文教案 篇1

教學任務:

1、學習本課2個生字,正確讀寫“蒸融 徘徊、旋轉 挪移”等詞語。

2、帶着自己的理解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品味字裏行間流露的感情,在讀中學習作者的語言表達方式。

3、體會作者對時間流逝的傷感、無奈惋惜和不虛度此生以及珍惜時間的感受。

教學重點:

抓住關鍵詞句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學難點:

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懂得珍惜時間

教學過程:

一、 揭題導入,檢查自習

1、 揭題

(1)、 板書課題:匆匆(提示不要匆匆忙忙的寫漏掉了一點)

(2)、 圍繞文題談話,這篇課文講的是什麼在匆匆?

2、 瞭解作者:

(1)學生交流收集到的作者信息

(2)介紹作者(出示課件)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認真傾聽配樂誦讀,要求:邊聽邊記,邊聽邊思考,凡是書上你認爲時間匆匆而逝的地方做上記號,可以把自己的體會寫在旁邊。

2、課文主要將什麼內容?

三、檢查自學情況

1、 出示詞語:“蒸融 徘徊、旋轉 挪移”

句子:我不禁頭涔涔而淚潸潸了。

我不知道他們給了我多少日子;但我的手確乎是漸漸空虛了。

2、 自己讀一遍。

3、 指名讀

4、 有不同想法嗎?

5、 (特別指出:旋轉的轉,改變方向的時候讀

6、 zhuǎn。讀zhuàn而圍着一點,可以組成什麼詞?)

7、 “徘徊”是什麼意思?你是怎麼知道的?(提示理解詞語的方法:猜詞法、查字典等)

8、 “蒸”書寫的時候需要注意什麼(示範書寫)學生練寫,注意姿勢。

9、 指名屏幕上的讀句子。糾正全班齊讀。

10、 “確乎”可以換成哪個詞?(提示用換詞的方法也可以理解詞語的意思。)

四、再讀課文,領悟情感。

1、 想一想;文中哪些語句寫出時光匆匆一去不復返呢?

2、 默讀課文,邊讀邊畫出令你深受啓發的句子,找到這樣的句子反覆讀一讀,可以把你的體會寫在旁邊。

3、 指名談談自己的感受。

小結:同學們非常了不起,能從課文中看出這麼多道道來,而且也聽出了散文的特點。能讓你感受到的時光匆匆而逝的句子遍佈全文。這就是散文非常明顯的特點------形散神聚。

五、品讀句段,讀中悟情

1、以第一段爲例,指導讀書方法。(出示句段:引導學生深入理解文章思想。)

(1)第一段誰讀懂了什麼?

(2)引導學生品讀句子,抓關鍵詞語,交流自己的感受,讀出自己的情感體驗。

(3)師生互動,讀議結合。帶着體會有感情的朗讀文段。

(4)回顧、總結品讀的方法,鼓勵學生在後面的學習過程中遷移運用。

3、 遷移運用,自主閱讀

(1)學生默讀2—5自然段,選擇自己感受最深或者特別喜歡的句子細讀並批註。

(2)引導學生抓住關鍵詞句,讀中體會感情,讀中感受作者的語言魅力。

(3)朗讀句段。

六、總結收穫,佈置作業

1、總結本課學習收穫

今天學得非常出色,也給老師帶來很多啓發,我們更感慨時光流逝,讓我們共同珍惜時光,珍惜生命。

2、提出問題,爲進一步研讀做準備。

3、佈置課後作業

(1)有感情的朗讀課文,背誦喜歡的句子或段落。

(2)收集關於珍惜時間的詩文、名言、警句。

(3)選擇下面的一個內容寫一寫。

l 按照課後的第三題要求寫幾句話。

l 寫一段話表達自己對時間的感受。

六年級下冊語文教案 篇2

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引導學生憑藉文字,入情入境,感受泗水河邊濃濃的春意。

2、體會第八自然段孔子所說的那段意味深長的話語所蘊含的道理,走進孔子高尚的精神世界。

3、營造濃郁的人文氛圍和藝術氣息,感受語文學習的博大和美麗。

教學準備:課件

教學過程

一、吟春誦春,引入春景。

1、上課之前,我們先來聽首歌吧。會唱的跟在後面唱,不會的哼哼也行。

2、春天,彷彿是大自然的精靈,總是在我們不經意間,悄悄地來到我們身邊,妝點着世間萬物。你們能找到春天嗎?“春回大地千山秀”,中國還是一個文化的國度,你能從詩歌之中找到春天嗎?

3、在我們今天要學的這篇課文中,也有一段寫春的語句,找出來讀讀看,看什麼地方打動了你,撥動了我們的心絃。

4、出示:

陽光普照着大地,泗水河邊桃紅柳綠,草色青青,習習的春風像優美的琴聲,在給翩翩到來的春天伴奏。大自然多像一位偉大的母親!廣袤的大地是她寬廣的胸懷,茂密的森林是她飄逸的長髮,溫暖的太陽是她明亮的眸子,和煦的輕風是她甜蜜的絮語……

(1)說說,感動你的是什麼?哪個詞?

(2)在作者的筆下,大自然是一位什麼樣的母親?

引導想象,描述自己腦海中的形象。

(3)在你的想象中,大自然還是一位什麼樣的母親?

導讀:這是一位美麗的母親……這是一位多情的母親……這是一位偉大的母親……

(4)配樂朗讀。

(5)讀到這個地方,我不禁想起了我最喜愛的一首歌,或許,我們在欣賞完這首歌后,我們對這段話會有更加深刻的認識。

歌曲:《多情的土地》

(6)再讀課文。

(7)過渡:這麼美的春景,一定也激起了同學們對春天的美好回憶和無限嚮往,這位偉大的母親還有許許多多值得我們讚頌的地方。我們也能用這詩一般的語言讚美她嗎?

()是她()的()

()是她()的()

二、孔子論水

過渡:就在這美麗的泗水河畔,1510年前的一天,大教育家、思想家孔子帶着他的弟子們來這兒盡情地遊玩。他們在遊玩之時都談論了些什麼呢?

(1)瞭解一個人的心靈世界,走進一個人的心靈世界,讀讀他的話,不失爲一種好方法。讓我們憑藉着孔子的話,走進孔子偉大的精神世界……

出示:孔子凝望看泗水的綠波,意味深長地說;“水奔流不息,是哺育一切生靈的乳汁,它好像有德行。水沒有一定的形狀,或方或長,流必向下,和順溫柔、它好像有情義。水穿山岩,鑿石壁,從無懼色,它好像有志向。萬物入水,必能盪滌污垢,它好像善施教化……由此看來,水是真君子啊!

(1)指名讀。

(2)你知道孔子的這番宏論是圍繞哪兩個字來展開的嗎?

(3)你又知道孔子的這段話是圍繞哪句話展開的嗎?

(4)爲什麼說水是真君子呢?孔子看出了水有哪四種精神?

(5)你能圍繞其中的一點說說你的理解嗎?

(6)相機指導朗讀,引導深入理解。

(7)同學們,孔子僅僅讚美的是這泗水河裏的水嗎?他讚美的是水的精神,更準確地說是諸如有德行,有情義,有志向,善教化等等等等這樣被他稱之爲“君子”所具有的精神。

(8)什麼是君子?那是堂堂正正的人,那是壯懷激烈的人,那是虛懷若谷的人……孔子一生都在“齊家、治國、平天下”的征程中完美着、踐行實自已這顆“君子”的夢。“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

(9)同學們,孔子,這是單單說給學生們聽的嗎?不,他也是說給自己聽的呀,那也是對自己提出的要求啊。說這句話的時候,孔子47歲。一個四十七歲的人還對自己精神的修養提出了這樣的要求,是多麼了不起啊。

(10)也正是孔子這偉大的精神,贏得了歷史的高度評價——(出示)

此時此刻,你想說什麼呢?

(11)還記得課前聽的《論語》嗎?這就是記錄孔子及其弟子語錄的,這是我們中華兒女寶貴的精神食糧,想讀嗎?讓我們一起來讀。孔子還有一句話:仁者樂山,智者樂水。

(12)讓我們帶着對孔子的崇敬,再讀一遍。

附板書:

孔子游春

泗水春景

有德行

觀水悟道:有情義

真君子

有志向

善教化

六年級下冊語文教案 篇3

教學目標

1、讀讀記記“治理、歸宿、盪漾、領悟、風雨同舟”等詞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瞭解課文內容。

3、理解含義深刻的句子,感受老農改造山林、綠化家園的艱辛和決心。

教學重難點:

解文章的內容,理解語言背後所蘊藏的深刻含義,體會人物的思想情感。

教學準備:

1、教學掛圖,課件。

2、瞭解我國晉西北地區沙化現象以及植樹造林的狀況。

教學時間: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播放課件,導入新課

1、播放我國晉西北地區土地沙化的課件資料(或出示相關圖片資料),引導學生暢談感受:你看到了什麼,想到了什麼?

2、談話:上一課中,印第安人對土地的眷戀與珍惜之情深深地打動了我們,這節課,我們將一起去認識一位81歲的老人,他從65歲開始在晉西北這塊土地上創造了一個青山不老的奇蹟。

齊讀課題。

[評:通過看圖或其他資料,初步感知我國晉西北地區環境整治工作迫在眉睫、刻不容緩,感受更加直觀。]

二、自讀課文,整體感知

1、自讀“閱讀提示”,明確要求:

(1)默讀課文,思考:這位老人創造了怎樣的奇蹟?這一奇蹟是在什麼樣的情況下創造的?

(2)聯繫課文,想一想作者爲什麼說“青山是不會老的”。

2、小聲讀課文,把課文讀通順、讀流暢、讀正確,瞭解課文大意。

3、檢查學生自學情況,說說課文主要講了什麼內容?

[評:指導學生閱讀課文前的提示,明確要求,教給了學生自主學習的方法。]

三、指導閱讀,感受“奇蹟”

1、自由讀課文,根據提示思考問題,勾畫答案,批註感受。

2、學生交流:老人創造了怎樣的奇蹟?

①“我們盤腿坐在土炕上,就像坐在船上,四周全是綠色的波浪,風一吹,樹梢捲過濤聲,葉間閃着粼粼的波光。”(作者用比喻的方法,描寫了漫山遍野綠意盎然,林間松濤陣陣、葉間微泛綠波的畫面,喻示老人投身山林、爲改造山溝所作出的巨大貢獻。)

②“15年啊,綠化了的8條溝,造了7條防風林帶,3700畝林網,這是多麼了不起的奇蹟。去年冬天,他用林業收入資助每戶村民買了一臺電視機。”

引導學生想象,這是怎樣的一個奇蹟?

③課文的哪些部分還具體些到了這一奇蹟?學生自讀課文一至五自然段。

3、討論:老人是在什麼樣的情況下創造奇蹟的?

①“大環境”——險惡。

你從哪裏感受到了這個地方的險惡?

學生用文中語句回答,或者用自己的話。

(如有條件可用課件補充介紹晉西北的地理、經濟、西伯利亞大風、沙塵暴等資料。)

②“小環境”——艱苦

你從哪些地方看出艱苦?

指導朗讀相關語句。

3、交流:作者爲什麼說“青山是不會老的”?

①引導:從貧瘠的山溝到如今蔥鬱的青山,老人把自己的一生都奉獻了出來,這就是他生命的價值。因此,當告別老人的時候,我不由得想到了——引讀“作爲一個山野老農與日月同輝了”,這位普通老人讓我領悟到——引讀並出示“青山是不會老的”。

②指導:“與山川共存,與日月同輝”是什麼意思?

老農能和山水共存,像日月一樣永放光輝嗎?聯繫上下文想想,作者爲什麼這樣說。

小結:是啊,老農不僅留下了這片青山,還留下了更爲寶貴的東西——與環境作鬥爭的不屈精神,綠化家園、保護環境的奉獻精神,造福人類的精神,這一切將與山川共存、與日月同輝。帶着這份感動,讓我們一起再讀一讀描寫作者感受的話。

③總結:老人用自己的勤勞善良創造了這片綠洲,有限的生命創造了無限的價值,生命的意義在茫茫青山中得到無限擴張,而且將隨着青山永垂不朽,這是不會因爲年齡的增長而變老的。這位普通的老人讓我領悟到——(生齊讀)青山是不會老的!

[評:理解含義深刻的語句與閱讀課外資料相結合,促進了學生對文章的理解,同時也使學生的環保意識得到增強。]

四、再讀全文,積累拓展

1、讀課文,積累自己喜歡的語段。

①閱讀,勾畫。

②同桌交流。

③大聲誦讀。

2、交流讀後感受。

六年級下冊語文教案 篇4

設計理念

教學不是簡單的傳承,不是外在的告訴。教學只有與學生當下的生活與成長髮生意義關聯,才能被學生所認同,所喜愛,才能對學生的心靈有所觸動,讓學生在獲得學科知識的同時,獲得精神的引領。閱讀教學中,教師應努力架構起教材與學生現實生活的聯繫,並引導學生與課文進行多層次對話,讓學生在經歷叩問、體驗、發現等過程中獲得知識技能、思維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的同步發展。

課時目標

通過讀文叩問、攜疑深究、讀議感受等方式理解作者養花的樂趣,提升學生的生活品味。

教學流程及設計意圖:

一、談話導入,初摸心靈

1、生活中,你們覺得做什麼事最有樂趣?

2、著名作家老舍先生很愛養花,他在養花的過程中感受到了哪些樂趣呢?請同學們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讀課文。

設計意圖:語文學科除一般的工具意義而外,更應是發展兒童心靈、提升學生生命的學科。讓學生交流生活中做什麼事最有樂趣既能引發學生對既有生活情趣的思考,又能讓老師及時捕捉學生原有的思想認識,爲下文學習老舍先生養花的過程、感悟作者的感受以及反觀自我、提升學生的生活品味奠定必要的基礎。而且這一交流巧妙地建構起了課文學習與學生生活、學生心靈的成長的內在聯繫,使接下來的學習過程對學生而言不再外在於己,而是有意義學習。

二、讀中融入,感受心靈

(一)自由讀文,初知樂趣

1、自由讀文做到正確流利。

2、找一找,劃一劃:老舍先生覺得養花給他帶來了哪些樂趣。

設計意圖:語文學科要發展兒童的心靈,講究的是潛移默化,潤物無聲。其間,教材是很重要的載體。讓學生走近教材,感受教材是必不可少的一步。自由讀文的設計,意在讓學生在正確流利的基礎上練習初步把握文章的主旨,找出文章的中心句段。

(二)披文入境,體驗樂趣

1、讀文叩問。

(1)(承上交流出示文章最後一自然段:有喜有憂,有笑有淚,有花有果,有香有色。既須勞動,又長見識,這就是養花的樂趣。)

(2)指名數位同學讀。

(3)質疑。讀着老舍爺爺這段感受,你們有什麼疑問嗎?

(喜、笑、有果實,這些都堪稱樂趣,爲什麼勞動累得腰痠腿疼也是樂趣?甚至是憂、淚也被視爲養花的樂趣呢?)

設計意圖:讓學生從走近教材到走進教材,進而與文本對話,需找準切入口。《養花》一文,老舍先生的感受是獨特的、真摯的,同時也是頗具意蘊、值得人們細細品味的。讓學生細細品讀這段話,老舍先生的感受和學生的原有認識便發生着碰撞,讀文叩問既滿足了學生質疑的需要,又自然而然引出了下面研讀深思的重點。

2、攜疑深究。

(1)問題產生了,你們打算如何解決?(好好讀讀,品味品味/聯繫生活實際想一想/把自己放入文中,設身處地地想一想)

(2)自讀思考:那麼老舍爺爺向我們講述了養花過程中的哪些事呢?每件事中你又體會到了什麼?請同學們仔細讀讀課文,選擇自己最感興趣的段落作重點研究。

(3)小組交流。互相評議、補充和啓發。

(4)大堂彙報,適時點撥。(彙報內容、目標及方式基本如下圖所示,出現順序可視實際情況而定)

設計意圖:攜疑深究是本課教學中教師、學生、文本三者互動對話最關鍵的板塊。這個板塊融閱讀、理解、感受、體驗、表達等於一體,是學生的語言實踐與情思激發共融互促的過程。這個過程展開的充分與否、到位與否,直接影響學生對生活樂趣的感悟程度。因此攜疑深究又分自讀思考、小組交流、大堂彙報三步展開。從大堂彙報呈現的主要內容來看,學生與文本對話既要讀懂語言文字寫什麼,又要悟出語言文字背後所蘊含的作者豐富的生活感受和生命體驗。於是採用什麼方式讓學生領悟與表達就很重要。本設計中,方式採用注意了以下幾點:

1、儘量避免雷同;

2、既有利於語言實踐,又有利於體驗感悟;

3、形式與內容的匹配。

如讓學生感受和領悟養花的知識之樂是通過賽讀評議的方式,讓學生在讀、評一來二去,我摸着一些門道摸着門道,花草養活了,而且三年五載老活着,開花,多麼有意思呀!不是亂吹,這就是知識呀!等句段的過程中關注語言文字,甚至關注標點符號,從而領悟作者由衷的自豪。而體會養花的成果分享之樂則讓學生邊讀邊展開想象:朋友受老舍先生之邀,秉燭夜遊,欣賞曇花會說些什麼。學生進行角色轉換、想象說話的過程其實也就是動用已有經驗與文本對話,闡述閱讀感受的過程。至於對養花中傷心事的體會,主要採用自由思辯和相互辯論的方式,促動學生深入思考:傷心事也能稱得上樂趣嗎?作者怎麼會覺得養花中的憂和淚也別有一番滋味呢?這樣的思辯,既是與作者的交流與碰撞,更是學生與自我與內心的對話。在這樣的對話中,學生的心靈感受不斷豐富,精神世界不斷得以洗禮。

三、引領提升,抒發心靈

學到這裏,你對生活中的樂趣有沒有什麼新的認識?(說一說或寫一寫)

設計意圖:語文學科擔負着滋養學生心靈,提升學生精神的重任。這種滋養與提升講究的是水到渠成,不着痕跡。此處設計你對生活中的樂趣有無新認識這一說寫環節,既是對課始的呼應,又是對本堂課教育目標達成度的檢測。

六年級下冊語文教案 篇5

教學目標:

1、理解課文內容,體會狐狸一家及它們與正太郎之間的感情,懂得與其他生命互愛互助,和睦相處。

2、能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揣摩作者如何把人與動物、動物與動物之間的感情寫真實寫具體的。

教學重點:

理解課文內容,體會狐狸一家及它們與正太郎之間的感情,懂得與其他生命互愛互助,和睦相處。

教學難點:

揣摩作者如何把人與動物、動物與動物之間的感情寫真實寫具體的。教學準備:收集人與動物、動物與動物之間發生的真情故事。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啓發談話,導入新課

1、談話:同學們,在以往的文學作品以及你的生活經驗中,狐狸是一種什麼樣的動物?(學生簡單談對狐狸的印象。)

那麼,通過昨天對24課的預習,狐狸又給你留下了什麼樣的印象呢?請用一兩個詞或一句話說一說。

2、是什麼讓同學們對狐狸的印象發生了那麼大的變化?我們一起學習課文《金色的腳印》。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小聲自讀課文及閱讀提示,讀準字音,讀通語句,瞭解故事大意,並勾畫出重要提示。

2、認讀生字詞,檢查預習情況。

3、彙報初讀情況。

(1)本文主要講了什麼事?

(2)“閱讀提示”對我們提出了哪些要求?

(出示要求1、快速閱讀課文,思考①老狐狸爲了救小狐狸都做了些什麼?②狐狸一家和正太郎的關係發生了怎樣的變化?2、交流讀後的感受。)

三、自主探究,討論交流

1、根據自學要求獨立思考,勾畫圈點作批註;思考完畢可與小組同學交流。

2、集體討論交流:

(1)狐狸爲了救小狐狸都做了些什麼?(老狐狸—倆設“調虎離山”之計營救小狐狸;老狐狸深入“虎—”做窩餵養、營救小狐狸。)

老狐狸營救小狐狸的過程中,哪些情景最讓你感動?(通過交流,朗讀,體會動物之間

生死相依的濃濃親情,歌頌愛的偉大。)

(2)狐狸一家和正太郎的關係發生了怎樣的變化?

(3)課文爲什麼以“金色的腳印”爲題?引導學生從多方面進行探討。

“金色的腳印”表面意思是陽光照耀下,印在雪地上狐狸的腳印。

深層次看,“金色”一般用來形容那些十分珍貴、有意義或值得紀念的東西,

在這裏指狐狸一家得到人們的關心而團聚,又開始了它們美好的生活;這腳印,不僅包含着狐狸一家生死相依的濃濃親情以及它們對人類的友善,也包含着人類對其他生命的珍重與愛護。

3、教師小結:動物是可愛的,友好的,更有感情的。當人類施惠與它們時,它們會全力報答人類對它們的愛護和尊重。當動物對人類流路感情時,一點也不亞於人類對人類流露的感情,而這份感情更讓人感動和珍惜。

四、課外延伸,昇華主題

六年級下冊語文教案 篇6

教學目標

1.會認2個字,會寫6個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理解課文內容,瞭解“指尖的世界”的含義。

4.理解文中含義深刻的句子,瞭解盲人教育工作者的奉獻精神,喚起對生活的自信與樂觀。

教學重點

1.掌握難認、難寫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理解課文內容,瞭解“指尖的世界”的含義。

教學難點

理解文中含義深刻的句子,瞭解盲人教育工作者的奉獻精神,喚起對生活的自信與樂觀。

教學準備

背景資料、圖片、配樂等。

教學時數

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1.師:有一羣孩子,他們因爲先天的或後天的某些原因,永遠告別了光明與色彩,一生籠罩在黑暗中。(教師一邊敘述一邊播放有關盲童的錄像資料)

他們原本以爲自己的生活永遠也不再有希望,但是善良的人們爲他們營造了一個美好的環境,帶他們在“指尖的世界”裏重新找到希望。

板書課題:指尖的世界

2.齊讀課題,生質疑。

二、初讀課文,感知內容

1.生自由讀課文。

提示:

(1)讀準確,讀通順。

(2)初讀了課文,你知道了什麼?

2.檢測初讀情況。學習會認字。

3.再讀課文。複習會認字,學習會寫字。

提示:

(1)讀流利,知內容。

(2)說說課文是按什麼樣的順序敘述的?

生再讀課文,把課文分爲三個部分,理清脈絡。

三、品讀課文,走近“指尖的世界”

出示閱讀提示:找到文中最打動你的段落,做上記號,讀一讀,在腦中想象出畫面。

1.學生默讀課文。教師巡視,瞭解學情。

2.全班交流。(學情預設,重點指導朗讀及體會)

(1)“雖然孩子們看不見陽光,看不見綠樹,看不見日日進出的硃紅色校門和裏面一片多彩的天地……但是,他們體會到了,身上那暖暖的感覺是太陽給的;走近那些小樹,能聞到葉子的清香;靠近花園,能聞見花的香甜;他們知道,操場的盡頭有一個音樂噴泉,那裏有美妙的音樂和歡快的水珠一起舞蹈。”

這段話用一系列的排比,用看不見與能聞、能聽的對比,表現出盲孩子們在學校生活的快樂。學生對這種快樂可能較難理解,在指導朗讀時,教師可聯繫課前他們查找的資料及之前觀看的錄像,兩相對比,讓學生明白在盲人學校裏的孩子也是快樂的。

練習用“雖然孩子們看不見……但是,他們……”說話。想象盲孩子們在學校的其他生活情形,再指名朗讀。

(2)“學校裏有琴房,琴聲悅耳,一個孩子正陶醉在音樂裏。他的指尖輕快地在黑白琴鍵上移動,演奏心中已十分熟悉的曲譜。對喜歡音樂的盲孩子而言,音樂是另一個世界,一個自己創造的完美世界。”

提示:他可能在想什麼?如果此刻你在他旁邊,你有什麼問題想問問他嗎?

有感情地讀讀這段話。

(3)“有時,孩子們還玩兒足球。足球是特製的,裏面裝着鈴鐺,滾動時發出清脆的聲音。孩子們跑幾步,停下來聽聽,再跑幾步,咿咿呀呀地交換意見。比賽時,他們在球門上掛上風鈴,叮叮噹噹的聲音,指引着他們投入地奔跑。”

聯繫學生踢足球的經驗理解:正常人踢足球不難,可是對於盲童來說,奔跑就很困難了,更何況去踢球。但是他們克服了這些困難,而且玩得非常開心。讓學生體會盲孩子因爲自己也能踢球而產生的自豪感、快樂感,想象畫面,激情地朗讀。

四、佈置作業

畫出文中含義深刻的句子,試着自己理解。

第二課時

一、質疑導入

1.文中哪些地方你讀不懂?

2.生質疑。

3.教師梳理,能夠由學生互相解答的不必講解,難懂的準備討論。

二、深入理解,走進“指尖的世界”

1.“所幸的是,總有善良的人們願意給他們營造一個美好的環境;他們相信,無法驅走黑暗的時候,美好的心靈更是可貴的明燈。”

“善良的人們”指的是那些關愛盲人的人,爲盲人教育工作奔走奉獻的人。“美好的心靈”指對生活充滿自信、樂觀、積極向上的心。

(課件:補充西藏盲人學校德籍女校長的資料以及這篇課文的創作背景,再讓學生結合生活實際談談,感受他們善良美好的品質,受到思想的薰陶。)

師:帶着對他們的崇敬讚美之情再讀一讀這句話吧!

2.“厚厚的盲文課本,由許許多多凹凸的小點組成。孩子們靜靜地讀着,指尖靈巧地移動,彷彿走在通向光明世界的長廊裏。”

“長廊”指什麼?學校。板書:學校

爲什麼把學校比作一條長廊?

理解:學校就是教育孩子認識世界,走向生活的長廊。

課題爲“指尖的世界”,現在你如何理解?

盲孩子失去眼睛,他們看不見,他們最直接地感知事物、生活的方式就是觸摸。通過雙手讀書學習,彈琴畫畫。對於常人來說,世界在我們的眼裏,而對於他們來說,世界在他們的指尖上。

3.“但若是每一日,他們的快樂與信心都多一點兒,那麼,他們便會在都市的轉角、在樹梢送來的微風中、在生命的一站與另一站之間,看到曾經想過或未曾想過的世界與光影。”

“都市的轉角”“樹梢送來的微風”“生命的一站與另一站”指什麼?

指的是生活的每一個角落,每一個細節。

他們“曾經想過”什麼呢?而他們“未曾想過的世界與光影”又指什麼呢?

學生自由發言。盲孩子雖然看不見這個多彩世界,但在他們生活的每一個角落,或許是路人的幫助,或許是清晨涼爽的微風,依然能讓他們感知到這個世界的美。體會這句話告訴我們:對生活要充滿信心,要有樂觀的心態。

板書:自信、樂觀

幸福的生活

三、擴展延伸

1.思考:讀了這篇課文你想到了什麼?有什麼想說的?

可以談向盲孩子學習樂觀、自信地面對學習與生活;可以談盲人成功的事蹟……

2.總結:只要對生活充滿信心,併爲之努力,每個人都能實現自己的夢想。

四、佈置作業

1.複習會寫字。聽寫。

2.寫下你讀後的感想。

3.積累課文中的好詞好句。

4.寫一條公益廣告,號召人們加入到關愛殘障人的行動中來。

六年級下冊語文教案 篇7

教學目標:

1、通過改寫,發揮學生的想象力、創造力,培養文字表達能力。

2、理清事情的起因、經過、結果。

3、通過對人物的外貌、語言、動作、心理活動的描寫,體現不同人物的性格特點。

重點、難點:

1、讀懂原作,先列提綱,理清起因、經過、結果,將劇本改寫成故事。

2、瞭解人物性格,引導通過人物的外貌、語言等描寫人物的方法來突出人物的性格。

教學準備

《負荊請罪》的劇本及相關資料。

課時安排

1課時。

主教案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閱讀習作提示,明確要求。

1、學生自讀習作提示,明確要求。

2、集體交流,明確要求。

將《負荊請罪》改寫爲故事。

二、指導。

1、瞭解什麼是改寫。

2、回顧劇本《負荊請罪》內容,瞭解人物性格特點,事情的起因、經過、結果。

3、引導改寫。

(1)先列一個提綱,理清事情的起因、經過、結果。

(2)刻畫人物,體現人物性格特點。

A可以通過對人物語言、外貌、動作、心理活動的描寫來體現人物性格特點。

B引導學生將原作內容進行揣摩,如何表達出來。

C可調動自己的生活經驗,補充原作中省略的沒有表現的內容,使人物豐滿起來。

三、學生討論交流。

1、事情的起因、經過、結果如何?

2、人物各有什麼樣的性格特點?

3、如何從人物的外貌、語言、動作、心理活動來刻畫人物?

四、學生自由習作。

第二課時

一、學生交流習作。

1、學生朗讀習作。

2、學生欣賞習作:習作有哪些優點?存在哪些不足?

3、找出習作的精彩之處,說說是怎樣寫具體的?

4、提出修改建議。

二、學生修改習作。

1、對照欣賞的習作,找自己習作的精彩之處、不足之處。

2、檢查自己的習作是否符合改寫要求。

3、進行修改。

4、小組內交流、評議。

5、再次自行修改。

三、抄寫習作。

將自己的習作抄寫在本山。

第三課時

一、組內交流,品評習作

1、小組內交流,品評習作。

2、推薦小組優秀文章。

二、全班交流優秀文章

1、學生朗讀優秀文章。

2、學生點評,教師點撥。

3、師生共同推薦優秀文章,共同欣賞。

六年級下冊語文教案 篇8

學習目標:

1、讀準每個字的讀音。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根據課後註釋聯繫上下文,瞭解故事內容。

3、能從課文中體會到學習必須專心致志、不可三心二意的道理,學習孔子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體會學無止境的道理。

課前準備:

佈置學生了解孔子的生平資料。

教學時間:

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談話導入,揭示課題

1、教師談話:文言文是我國傳統文化的寶貴遺產,它言簡意賅,記錄了我國悠久的歷史,燦爛的文明。不少文言文還揭示了深刻的道理。今天,我們一起學習兩篇融知識性、趣味性與哲理性於一體的文言文。板書課題,齊讀課題。

2、成語導入:專心致志這個成語你熟悉嗎?誰能講講它的意思。專心致志這個成語源自《孟子?告子》中的一篇文言文──《學弈》。(板書:學弈)

介紹孟子資料:孟子(約公元前372―前289)名軻,字子輿。戰國時鄒國(現山東鄒縣)人。我國古代思想家、教育家。是孔子以後的儒學大師,被尊稱爲亞聖,後世將他與孔子合稱爲孔孟。他肯定人性本來是善的,都具有仁、義、禮、智等天賦道德意識。提出了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等論點。《孟子》是孟子與他的弟子合著的,內容包括孟子的政治活動、政治學說、哲學思想和個性修養等。

3、釋題:弈指什麼?學弈又是什麼意思呢?(弈,本來專指下圍棋,學弈就是學下圍棋。現在的對弈,就是下棋的意思,但不限於下圍棋。)

4、引導學生就課題質疑,及時歸納整理並板書:

(1)誰學下棋?

(2)怎麼學下棋?

(3)學得結果怎麼樣?

(4)《學弈》這個故事告訴我們一個什麼道理?

5、課前同學們已經預習了課文,誰能給大家講一講《學弈》這個故事?

二、初讀課文,讀通句子

1、教師範讀課文,努力做到讀得有聲有色,流暢自如(最好能背誦)。從而感染學生,激發其誦讀興趣。

2、讀後學生評價,及時歸納出朗讀文言文的要點:一是讀的速度要慢,二是停頓要得當。老師也可出示原文和停頓符號,以對學生朗讀有所幫助。

3、學生模仿教師自由練讀,讀通讀順爲止。(教師要給學生充裕的時間反覆朗讀)

4、同桌互讀課文,互相正誤。

5、教師運用多種方式指導學生朗讀課文,如指名讀、賽讀、齊讀等,直到讀熟爲止。

三、精讀課文,理解文意。

1、學生對照文後註釋,自己嘗試弄懂每句話的意思,理解故事的內容,遇有困難教師及時幫助。

2、同桌互相解疑釋惑,合作學習,討論每句話的意思,也可向教師請教。教師及時就文中比較難理解的詞句進行指導:如之在不同句子裏的意思不同;與是通假字,同歟。

六年級下冊語文教案 篇9

教學目標:

1、會認6個生字,會寫5個字,能正確讀寫本課新詞。

2、朗讀課文,瞭解課文的主要內容,初步瞭解課文論述的方法,學習用列舉事例的方法表現文章的中心的寫法。

3、抓住重點句段,體會作者表達的感情,知道做事不應該因小失大的道理。

教學重點:

理清文章的思路,瞭解文章是怎樣圍繞中心論點通過五個具體事例進行論述的。

教學難點:

理解一些含義深刻的句子。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

板書”因小失大”這個詞,提問:這個詞是什麼意思?學生根據自己的理解回答。

“因小失大”這個詞蘊涵了怎樣深刻的人生哲理呢?今天讓我們一同走進課文《因小失大》。(板書課題)

二、初讀課文,感知課文內容

1、指名分段朗讀課文,正音正字。

2、反覆讀課文,把課文讀通讀順。

3、指讀生字,並給生字組詞。

4、讀一讀本課的新詞。

5、思考的中心論點是什麼?

三、理清文章思路

學生自讀自悟,然後討論課文的思路,初步瞭解議論文的表達方式。

四、作業

熟讀課文。

寫一寫本課的詞語。

板書設計

因小失大

不要爲”哨子”花費太多

通過五個事例引出結論

不要因小失大

六年級下冊語文教案 篇10

一、素質教育目標

(一)知識教學點

通過反覆誦讀課文,理解什麼是生活?怎樣才能感受到生活的快樂?充分理解第三節的含義。

(二)能力訓練點

1.培養學生閱讀的能力。

2.通過有感情地朗讀培養學生理解詩意的能力。

(三)德育滲透點

通過朗讀詩,體會詩人對生活的熱愛和追求。培養學生熱愛生活的思想感情。

二、學法引導

(一)教師教法

啓發談話、引導、點撥。

(二)學生學法

自讀感悟,討論。

三、重點·難點·疑點及解決辦法

(一)重點、難點

1.重點是理解詩的第二、三節,在理解其內容的基礎上,讓學生在第二節的適當地方,補上幾句結合自己生活的詩句。

2.難點是理解第三節詩句的含義。

(二)疑點

作者是怎樣理解生活的?第三節的含義。

(三)解決辦法

通過閱讀、質疑、解疑來解決重、難點;教師點撥疑點。

四、師生互動活動設計

(一)教師活動設計

導入新課,組織學生自讀及討論,在學生交流中點撥、評價、佈置作業。

(二)學生活動設計

1.課前預習課文。

2.課上自讀、提問、討論、交流。

3.課下閱讀相關詩歌。

五、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圖片、板書設計、思考題等。

六、教學課時

一課時

教學步驟

一、激趣談話,課件導入新課(6分)

1、激趣談話

2、出示多媒體課件:出示圖1、圖2、圖3……。

這幾幅圖畫的是什麼?分別介紹圖意。

他們的生活是多麼的豐富多彩,絢麗多姿,多有意義!他們和你們一樣都很熱愛生活,說到生活,使我想起了一位詩人曾經寫了這樣一首詩:“生活是多麼廣闊,……”。這首詩爲我們描繪了一幅美麗的生活圖景。你們知道這首詩是誰寫的嗎?今天我要給你們介紹一位詩人,他叫何其芳,是我國的詩人,他於1941年在延安寫下了這首詩《生活是多麼廣闊》。好,下面就讓我們來一起欣賞這首詩吧。

板書:1生活是多麼廣闊

請孩子們齊讀一遍課題。提問:讀了課題後你想知道什麼?(爲什麼說生活是多麼廣闊?……)

孩子們,你們可能想知道生活是怎樣的廣闊?生活是怎樣的豐富多彩?我們來看看這位詩人是怎麼說的?請打開書第163頁。先讀一讀這首詩,看誰讀得好,讀得認真,看誰能回答這些問題?

(二)整體感知(8分)

1.自由朗讀詩,讀準字音,讀通句子。有不認識的字可以問問同學。

2.指名讀詩。糾正讀音(“藏”是多音字)。請大家評議讀得怎麼樣?

3.齊讀。提問:

(1)這首詩分爲幾節?

(2)每小節講了什麼內容?

4.分小組討論。全班交流。

(三)再讀探究,突出重點(師生共議)(23分)

1.指名讀第一節。

第一節講了什麼?(第一節講了詩人對生活總的感受——生活無限廣闊。)

2.生活是怎樣的廣闊呢?指名讀第二小節

(1)師生共議,邊議邊板書。

板書:

參加歌泳隊演戲

建設鐵路做飛行師

生活豐富多彩坐在實驗室裏寫詩

生活多麼廣闊滑雪駕船

探險蒐集植物

露宿…………

孩子們,你們在課外做些什麼呢?長大以後你們想做什麼呢?孩子們,我們也來學習當一當小詩人,請你們來爲第二節補充幾句反映自己生活的詩句。把自己的生活寫成詩,讓我們來看看你們的生活是怎樣的?讓孩子們思考大膽地說。

你們都說得真好,看,我們的生活也是多麼豐富,多麼廣闊。生活的廣闊蘊含於什麼之中呢?作者是怎樣理解生活的呢?讓我們來繼續學習第三小節。

3.學習第三節。

(1)齊讀,分小組讀。

(2)師:你們讀了這一小節,看看你們讀懂了哪一句?還有哪些沒有讀懂的?讓我們一起來學習。

(3)板書:

過極尋常的日子

尋常的日子在平凡的事物中睜大你的眼睛生活的快樂

善於生活以自己的火點燃旁人的火和寶藏

以心發現心

(4)師生共同討論這幾句詩的含義。

“去過極尋常的日子”,意思是不要刻意追求生活的轟轟烈烈,驚險離奇;

“去在平凡的事物中睜大你的眼睛”,意思是去發現平凡生活中的美好的事物,美好的心靈,去發掘生活的意義;

“去以自己的火點燃旁人的火”,意思是在生活中我們將自己的熱情與希望傳達給周圍的.人。

“去以心發現心”,意思是用心去感知與發現生活中的快樂。注意向別人學習,從別人身上受到啓發。

如果我們這樣做了,那麼“凡是有生活的地方就有快樂和寶藏。

(4)師總結:第三節說明在極尋常的日子裏,只要善於生活,也有快樂和寶藏。

3.學習第四節。

(1)齊讀第四節。問:這小節在文中起什麼作用?與哪一節相呼應?

(2)師:第四小節是總結全文,講生活不僅無限廣闊,而且十分美好。同第一節呼應。

這首詩在寫法上的結構是怎樣安排呢?

第一節:總起——引出“生活是多麼廣闊“

第二節:分述——拓展“生活”邊界

生活是多麼廣闊第三節:昇華——“廣闊”蘊含於“平凡”之中

第四節:總結——有……就有……

師總結:這首詩通過描寫“生活是多麼廣闊”抒發了詩人對生活的感受,表達了詩人對生活的熱愛和追求。

(3)孩子們,你們學了這首詩有什麼收穫,有什麼感受呢?

(4)請大家一起有感情的朗讀這首詩。(配樂)

(四)擴展(3分)

1、課外延伸:請孩子們也來學寫詩,把自己生活中發現的事物也用詩的形式寫出來,寫好後在同學之間互相交流、互相學習。

2、孩子們,時間過得真快呀,我們剛見面,又要分別了,劉老師想一首詩送給你們,作爲我們這次的見面禮:

我爲晏陽三小的孩子們歌唱

我爲孩子們歌唱。

我歌唱早晨,

我歌唱希望,

我歌唱那些屬於未來的事物,

我歌唱正在生長的力量。

我的歌呵,

你飛吧,

飛到孩子們的心中,

去找你停留的地方。

板書設計

1閱讀段段通結構圖示

第一節:總起——引出“生活是多麼廣闊“

第二節:分述——拓展“生活”邊界

生活是多麼廣闊第三節:昇華——“廣闊”蘊含於“平凡”之中

第四節:總結——有……就有……

2、板書:

參加歌泳隊演戲

建設鐵路做飛行師

生活豐富多彩坐在實驗室裏寫詩

生活多麼廣闊滑雪駕船

探險蒐集植物

露宿…………

六年級下冊語文教案 篇11

教學目標:

1、學習新詞,掌握“唾”的寫法,掌握“喱”在文中的讀法,通過小資料瞭解蜥蜴。

2、用聯繫上下文的方法,從老師的敘述和對話以及學生的神態、動作、語言描寫等字裏行間體會師生之間的愛和不捨。

3、指導朗讀,提高朗讀能力。

4、通過練筆,讓學生表達出對母校、老師、同學們的真情。

教學重點:

用聯繫上下文的方法,從老師的敘述和對話以及學生的神態、動作、語言描寫等字裏行間體會師生之間的愛和不捨。

教學難點:

通過練筆,讓學生表達出對母校、老師、同學們的真情。

教學準備:

課件

教學過程:

一、導課

1、讀有關離別的古詩。

2、再過一個多月,你們就要小學畢業了,你們將踏上新的路程,勇往直前、腳踏實地的去開闢自己的未來。你可曾想過在小學的最後一天,你將會做點什麼?

3、學生暢所欲言。

4、今天這節課,我們就跟隨意大利作家喬萬尼·莫斯卡瞭解他和學生們在學校的最後一天是怎樣度過的?板書課題:齊讀課題和作者

二、初讀課文。

1、出示自讀提示:注意讀準字音,讀通句子,想想課文講了一件什麼事?

2、生自讀課文。

回答問題

3、檢查自讀情況

A熟讀人名:喬萬尼·莫斯卡

馬蒂尼裏,克利帕,安東尼裏,馬尼利,斯巴多尼

奇奧蒂尼,達尼埃裏

B、生詞:

害臊,抽噎,簇擁,腮幫子

搬弄是非,熱淚盈眶,噙着淚水

煙消雲散,衣冠不整,聊以。

C、我臉上還有黏糊糊的唾沫印兒哩。

指導“唾”的書寫,“哩”的讀法。

D、課文講了一件什麼事?

三、細讀課文。

1、快速默讀課文,思考:“我”的學生是一羣怎樣的孩子?

2、學生暢所欲言:調皮、搗亂、不好好學習、勇於認錯、熱愛老師……

3、從哪些語句讓你們感受到這羣學生是這樣的?用直線畫出相關的語句,在旁邊寫寫批註。

4、小組交流。

5、彙報交流

過渡:可是,就在學校的最後一天,他們就要分別了,這羣調皮的學生是怎麼做的呢?(圈圈、畫畫)

6、生反饋:馬蒂尼裏噙着淚水朝我走來,其他的孩子跟在後面,把我團團圍住。

奇奧蒂尼也是熱淚盈眶。“沒什麼,老師,現在我這兒都長了個繭子了。”

“老師,”馬蒂尼裏抽噎着說,“那條蜥蜴是我放在你抽屜裏的。”

於是,斯巴多尼鼓起掛着淚珠的腮幫子,發出那種古怪的聲音。

7、指導體驗馬蒂尼裏、奇奧蒂尼、斯巴多尼的感情,利用課件瞭解小資料中的蜥蜴,指導個別讀。

8、指導圍繞課題引讀這四個句子,體驗師生之間的愛和不捨之情。在學校的最後一天,馬蒂尼裏……在我當老師的最後一天,奇奧蒂尼也是……在我和孩子們相處的最後一天,馬蒂尼裏……在這座城市的最後一天,斯巴多尼……

小結:沒有刻意的修飾,一切都是真心的流露,作者用真實的語言,表現了一羣真實的孩子,真實的感情。(板書:用真實的語言,表現了真實的人,真實的感情)

9、出示課文插圖,觀察,想象師生的不捨。“同學們,你看見什麼了?”

課件:(下課鈴聲響起)

爲什麼平時聽起來那麼輕鬆、愉悅的下課鈴聲此時從院子裏傳來,穿過走廊,闖進教室,揪緊了我們每個人的內心呢?

以至於馬蒂尼裏跳起來,擁抱我,吻我的臉頰,在我臉上留下了唾沫印兒。他們抓住我的手,拉着我的上衣。達尼埃裏把那幾張瑞士郵票塞在我衣袋裏,斯巴多尼把他的筆帽也塞給了我。

全班齊讀,男生讀,女生讀。

爲什麼呢?(學生對老師的愛)

小結:幾個動作,透露的是學生對老師那濃濃的愛意。指着板書,依然是真實的語言,表現了真實的人,真實的感情。

10、課文中處處體現了老師對學生的愛,但又沒有直接寫出來。你能說一說嗎?

指導讀最後一段。體會雙重否定的好處。

對,這種感情不直接寫出來,就叫間接抒情,它也能讓我們真切地感受到老師對學生的那份愛。

四、總結全文。

這節課,我們認識了一羣調皮可愛的學生,他們在學校的最後一天,與老師依依惜別,這份真摯的感情,這份純真的師生之愛,將永遠留在我們的心底。

這真是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學生送我情啊。

六年級下冊語文教案 篇12

教學目標:

1.自主識寫生字,積累詞語。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理解課文內容,瞭解蠶的生活習性和生理特點,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激發學生探索自然的興趣。

4.領悟文章的說明方法,以及在說明中表達情感的寫作方法。

教學重點:

1.瞭解蠶的生活習性和生理特點,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2.領悟文章的說明方法,以及在說明中表達情感的方法。

教學難點:

1.領悟文章的說明方法,以及在說明中表達情感的方法。

2.感悟蠶的精神品質。

教學準備:

生字卡片、閱讀材料

教學時數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引入學習

同學們,中國是一個文明古國,有着五千年的輝煌歷史,其中,絲綢是中國古老文化的象徵,人們把中國稱爲“絲國”。同學們,中國能有這樣的美譽,你們知道誰是其中的大功臣嗎?(蠶)對,蠶就是首當其衝的大功臣。今天,我們就來增加一些對蠶的瞭解,一起來學習第8課《春蠶》。(板書課題)

二、初讀課文,檢查預習

1.開火車讀課文。

2.指名讀生字,糾正錯誤讀音。

3.齊讀生字。

三、細讀理解

1.自由讀課文,看看你能從課文中瞭解蠶的哪些知識?

2.彙報交流:

根據學生的回答,教師板書(歷史悠久、生長髮育、生理特點、讚美)

3.從老師的板書你對課文又有了哪些新的瞭解呢?

4.小結。

四、再讀課文,賞讀語言

1.默讀課文,劃出你認爲寫得好的句子?好在哪裏?這個句子用了什麼說明方法?請你在課文中劃出來,並把你想到的在旁邊做出批註。

2.學生交流。

3.重點探究。

(1)爲什麼說蠶絲是用“蠶的生命化成的”?蠶爲了吐絲,耗盡了所有的生命,你覺得這是一種什麼樣的精神?(默默無聞、無私奉獻)

(2)“春蠶到死絲方盡”是什麼意思?

在我們身邊也有許多像春蠶這樣的人,你覺得“春蠶到死絲方盡”還可以用來讚美哪些人?

4.把你喜歡的語句再一次讀出來。

五、拓展閱讀

1.教師朗讀《春蠶的歌》選段

2.談話小結。

六年級下冊語文教案 篇13

教學目標

1.詞語超市:複習鞏固要求會認和會寫的詞。

2.金鑰匙:培養學生在閱讀好文章時,品味好詞好句的能力。

3.語文故事:培養學生抓住文章主要內容的能力;通過對“一字師”的理解,瞭解修改對寫作的重要性。

4.古詩誦讀:使學生在讀背中感悟古詩的意境,領略西湖之美,達到積累的目的。

5.語文生活:通過說畢業感言的活動,提高學生的演講能力。

6.習作:寫在小學六年中一件難以忘懷的事,注意寫清事情的經過,寫出真實感受。

教學準備

課前準備一些紙條,紙條上分別寫上“向老師說”“向同學說”“向母校說”“向家長說”“向自己說”等。

教學時數

4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詞語超市

1.激發學生學習興趣,複習會認詞、會寫詞。

2.多種方式認讀第一組詞語。指名讀,檢查掌握情況。

3.認讀、練習第二組詞語。可以聽寫檢查,也可以做選詞寫話練習。

二、金鑰匙

1.導言:《秋天的懷念》是一篇飽含深情的文章,這篇課文對母親描寫非常細緻,詞句也非常講究。今天我們再一次品讀品讀這些好句子。

2.自主朗讀,抓住帶點的地方細細品讀,想想這些地方寫出了母親的什麼內心活動?

3.指名讀,並談談讀後的體會。

4.教師小結:閱讀好文章時,一定要培養一邊標記、一邊思考的習慣,這樣既有助於對文章的理解和感悟,也可以從中學習好的寫作方法,積累好詞佳句。

5.拓展:用一邊標記、一邊思考的方法從本單元的課文中找出好句品味品味。

三、語文故事

1.導語激趣。

“一字師”講的是什麼樣的老師?“一字師”講述的又是怎樣的故事呢?

2.自讀故事,完成以下自學要求。

(1)正確、流利地讀短文。

(2)邊讀邊想:短文講了一件什麼事?

(3)讀了短文,你有什麼樣的啓發?

3.彙報交流自學情況。

鼓勵學生說出自己真實的感受,可以談對故事的看法,也可以聯繫自己的實際談啓發。

四、古詩誦讀

1.導言:《曉出淨慈寺送林子方》《飲湖上初晴後雨》這兩首詩你們會背嗎?(指名背或齊背),這兩首詩都描寫了西湖美麗的風光,今天我們再來學一首描寫西湖的古詩,再一次領略西湖的美。

2.自主朗讀,讀準字音,把這首詩讀熟,質疑。

3.檢查自學效果。

(1)指名讀,在難讀處指導,解疑。

(2)通過引讀,指導學生讀出韻味。

師:烏雲洶涌像把墨汁潑翻,但不能遮住青山,白色的雨點好似蹦跳的珍珠,打入遊船。

生:黑雲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亂入船。

…………

4.品讀,邊讀邊想象詩句描繪的畫面。

5.練習背誦。

(1)同桌合作背誦或自己背誦。

(2)齊背。

第二課時 (語文生活)

一、談話導入主題

六年的小學生活就要結束了。六年來多少事令我們回憶:老師的關心、同學的友愛、有趣的活動……即將要分別了,你一定有許多話想要對老師、對同學、對朋友說!

今天,就請同學們到講臺前,作一個簡短的發言,說一說你們想說的話。

二、出示發言的要求

1.抽籤確定發言內容,內容有:向老師說、向同學說、向母校說、向家長說、向自己說……抽籤後,準備幾分鐘。

2.要抓住主要內容說,不必面面俱到。要根據抽到的說話對象使用稱謂語。

3.上臺後不要慌張,態度自然,發言口齒要清楚,聲音響亮,語速不要太快。

4.認真聽別人的發言,聽完後要掌聲鼓勵。

5.發言後,同學之間相互評價一下,看看發言的內容是否符合確定的內容,語言是否流暢,是否做到了表情自然、不怯場。

三、組內發言,相互評價

1.四人爲一小組,組內抽籤,確定內容。

2.各自準備幾分鐘。

3.組內發言,同學評價。

四、全班交流

1.指名發言(或小組內推薦發言人)。

2.全班同學評價。

五、教師總結

這一次說畢業感言的活動,就是爲了鍛鍊同學們即席演講的能力,這是一種很重要的能力。它需要我們平時善於觀察、積極思考,還要求我們有比較強的語言表達能力,落落大方的講話姿態。只要我們在生活中做個有心人,多找機會發表自己的見解,多與人交流,就會提高自己的講能力。

第三課時 (習作)

一、激發興趣,拓寬思路

1.談話導入,激發興趣。

小學六年中一定有許多事情讓你難以忘懷:第一次揹着書包步入校園;因爲做了錯事捱了老師的批評;考試得了高分贏得同學羨慕的目光……想把你最難忘的一件事告訴大家,與同學們分享嗎?

2.說一說你最難忘的那件事。(同學自由說,教師給予肯定和鼓勵,糾正學生表述不清的語句)

根據學生說的內容,教師要及時適當歸納。

二、閱讀習作提示,明確習作要求

三、自主習作

1.學生構思後自主習作。

2.教師幫助有困難的學生,根據情況進行個別指導。

第四課時

(習作評改)

一、學生朗讀習作,進行自改

二、指名朗讀習作,師生共同評議

請3—4名學生讀習作,一個一個評,相機指導,肯定優點,引導補充修改。通過典型習作的評議,使學生明白評改作文的要求和方法。

三、小組互讀互評,對習作提出修改意見

四、進一步修改習作

六年級下冊語文教案 篇14

教學目標:

1、認識本課生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抓住“摸瓜”和“送瓜”時的動作、表情、心理活動的描寫,體會人物的情感變化。

3、閱讀課文,使學生懂得要珍惜別人的勞動成果,做錯事要勇於主動承認錯誤。

4、收集身邊的小故事,從故事中感悟道理。

教學重難點:

1、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體會人物的情感變化,感悟道理。

2、能結合生活中自己身邊的小事談感受。

教學方法:

自讀感悟,讀說結合。

教學準備:

課件

教學過程:

一、激情引趣、導入新課

1、同學們,喜歡吃西瓜嗎?談一談吃西瓜的感受吧!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一篇有關西瓜的文章。

2、板書課題——摸瓜。

二、自讀課文,整體感知

1、自由讀課文,讀準字音,讀通句子。

2、默讀課文,想想課文主要寫了一件什麼事?

3、再讀課文,理清文章思路。

三、精讀課文,體會情感變化

1、讀課文,體會小夥伴想出辦法摸瓜時的高興心情。

2、默讀“摸瓜”部分,畫出表現人物的動作、表情、心理活動的句子,體會當時的心情。

3、爲什麼送瓜?體會情感變化。

四、擴展延伸,練習說話

1、文中的人物給你留下什麼印象?

2、如果換作你,你會怎麼做?說一說。

五、作業

1、認讀生字。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板書設計:

準備摸瓜

摸瓜摸瓜經過鄉情淳樸

往回送瓜人情濃郁

請我們吃瓜

六年級下冊語文教案 篇15

教學目標:

知識和能力目標

1.學習重點文言詞語,解讀各則語錄,培養學生閱讀理解文言文的能力;

2.瞭解《論語》的有關知識,明確其在歷的價值。

3.學會朗讀背誦文言文,掌握學習古文的方法。

過程和方法目標

1.通過合作探究、體驗反思學習經典的原創精神。

2.聯繫自身學習經歷,體會課文豐富精彩的內蘊,端正學習態度,改進學習方法。

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目標

通過學習能夠正確認識並及時調整自己的學習方法和態度;激發熱愛民族經典文化的熱情。

教學重點:

1.通過學習重點文言詞語,理解各則語錄,培養學生閱讀理解文言文的能力。

2.結合本文的學習認識並調整自己的學習方法和態度;激發熱愛民族經典文化的熱情。

教學難點:

理解課文所蘊含的深刻哲理,並培養學生把所學知識、道理付之於實踐的意識。

教學方法:

誦讀法、合作探究學習法;分類整理歸納法。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

教學用時:

三課時

教學要點:

學習、理解並背誦前三則

教學步驟:

一、導入

同學們,中國是一個有着五千年文明史的禮儀之邦,在它源遠流長的歷史長河中,曾出現過不少光耀千古的文化巨人,爲我們留下了極寶貴的文化遺產,《論語》就是其中的一部輝煌的鉅著,它是中華民族優秀的文化遺產,對我國的幾千年的封建政治、思想和文化產生了巨大的影響。即使在今天,它依舊光芒四射,熠yì熠生輝。現在就讓我們懷着一種自豪的心情來研讀它的節選部分《〈論語〉十二則》。

二、作家、作品簡介

《論語》是我國古代文獻中的一部鉅著,是中華民族優秀的文化遺產,對我國幾千年的封建政治、思想、文化產生了巨大影響。即使在今天,其精華部分依然爲人們所效法。現在我們就來學習它的節選部分《〈論語〉十則》。

孔子(前551—前479)春秋末期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學學派的創始人。名丘,字仲尼。魯國陬邑(今山東曲阜東南)人。其思想核心是“仁”,“仁”即“愛人”。他把“仁”作爲行仁的規範和目的,使“仁”和“禮”相互爲用。主張統治者對人民“道之以德,齊之以禮”,從而再現“禮樂征伐自天子出”的西周盛世,進而實現他一心向往的“大同”理想。

他不求仕,集中精力從事教育及文獻整理工作。一生培養弟子三千餘人,身通六藝(禮、樂、射、御、書、數)者七十二人。在教學實踐中,總結出一整套教育理論,如因材施教、學思並重、舉一反三、啓發誘導等教學原則和學而不厭、誨人不倦的教學精神,及“知之爲知之,不知爲不知”和“不恥下問”的學習態度,爲後人所稱道。孔子一生的主要言行,經其弟子和再傳弟子整理編成《論語》一書,成爲後世儒家學派的經典。

三、初讀前三則,掃除語言障礙

人不知而不慍(yùn)不亦說(yua邑)乎三省(xǐng)吾身傳(chuán)不習乎

1.教師朗讀示範。學生體會語氣、語調、停頓等。

2.學生自由朗讀,齊讀。

四、探究學習、理解並背誦前三則

第一則

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

1.結合註釋理解課文,把握重點字詞。時:按時;說:愉快、高興;朋:志同道合的人;知:瞭解;慍:發怒、生氣;君子:道德上有修養的人。

2.小組合作翻譯譯文孔子說:“學了又按時練習,不是很喜悅嗎?有朋友從遠方來,不是很快樂嗎?人們不瞭解我,我卻不怨恨,不生氣,不是一個品德高尚的人嗎?”

3.理解這則文字所講內容。第一句講的是學習的方法。第二句講的是學習的樂趣。第三句講的是爲人態度,屬於個人修養範圍。

4.朗讀、背誦。

第二則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爲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

1.結合註釋理解課文,把握重點字詞。三:多次;省:反省;爲:替、幫;謀考慮事情;忠:盡心竭力;信:真誠,誠實;傳:老師傳授的知識;習:溫習。

2.小組合作翻譯譯文曾子說:“我每天多次地反省自己:替別人謀劃是否盡心竭力呢?跟朋友往來是否誠實呢?老師傳授的學業是否複習過呢?”3.理解這則文字所講內容。討論思想品德修養。

4.朗讀、背誦。

第三則

子曰:“吾十又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

1.結合註釋理解課文,把握重點字詞。

(1)有:同“又”。

(2)立:站得住的意思。

(3)不惑:掌握了知識,不被外界事物所迷惑。

(4)天命:指不能爲人力所支配的事情。

(5)耳順:對此有多種解釋。一般而言,指對那些於己不利的意見也能正確對待。

(6)從心所欲不逾矩:從,遵從的意思;逾,越過;矩,規矩。

2.小組合作翻譯譯文孔子說:“我十五歲立志於學習;三十歲能夠自立;四十歲能不被外界事物所迷惑;五十歲懂得了天命;六十歲能正確對待各種言論,不覺得不順;七十歲能隨心所欲而不越出規矩。”

詳解孔子說:“我童年學習,到了十五歲時立下了求學的志向,三十歲時學問和處事都可以在社會上立身了。四十歲時學問上的問題都能清楚明白,立身處事有堅定的原則,不會被外界左右。五十歲時我知道了天命,知道了天給予我的使命職責和命運。六十歲時我聽到順耳話能夠分辨是非,聽到逆耳話能夠理解他人,對各種人的各種話都能分辨取捨。七十歲時我的心靈和行爲都達到了自由王國的境地,行隨心至,從不越過仁的規範。”

3.理解這則文字所講內容。

在本章裏,孔子自述了他學習和修養的過程。這一過程,是一個隨着年齡的增長,思想境界逐步提高的過程。就思想境界來講,整個過程分爲三個階段:十五歲到四十歲是學習領會的階段;五十、六十歲是安心立命的階段,也就是不受環境左右的階段;七十歲是主觀意識和作人的規則融合爲一的階段。在這個階段中,道德修養達到了的境界。孔子的道德修養過程,有合理因素:第一,他看到了人的道德修養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不能一下子完成,不能搞突擊,要經過長時間的學習和鍛鍊,要有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第二,道德的境界是思想和言行的融合,自覺地遵守道德規範,而不是勉強去做。這兩點對任何人,都是適用的。拓展:“二十弱冠,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知天命,六十花甲子,七十古來稀,八十爲耄耋之年”常用來指代年齡。

4.朗讀、背誦。

作業佈置:

複習、背誦前三則。

六年級下冊語文教案 篇16

【教學目標】

1.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自己喜歡的部分。

2.引導學生把握課文主要內容,讓學生在讀中體會大衛愛國、勇敢和機智的英雄形象。

3.引導學生感悟作者描寫人物的方法。

4.幫助學生會認“跋、軸、賦、稅、脯、唬”6個字,學會“銅、卵、脯、賦、稅”5個字。掌握“銅盔、鵝卵石、賦稅、胸脯”等詞語。

【教學重點】

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抓住文章的有關情節和重點詞句,體會大衛熱愛祖國、聰明機智和正直勇敢的人物形象。

【教學難點】

抓住細節,品析感悟,體會人物的品質。

【教學建議】

(一)識字寫字

“脯”字讀“pú”,不要讀成“pǔ”;“卵”字的聲母是邊音“l”,不要讀成鼻音“n”。

“脯”字不要少寫右上角的“丶”;“卵”字要與“卯”區別,共有7筆,第4筆是“丿”,不是“丨”。

(二)理解感悟

1.要加強朗讀實踐,注意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在讀中理解故事內容,體會人物特點。如課文第2自然段描寫大衛一邊彈琴,一邊唱歌的情景,適合訓練學生有感情地朗讀,可讓學生邊讀邊想象描繪的景象,從而體會大衛的生活是多麼快樂,他對生活多麼熱愛。再如課文第二部分描寫大衛向掃羅王請求應戰的語句,讓學生邊讀邊體會大衛愛國、勇敢的精神和迫不及待的心情。大衛和歌利亞對話的語句,可以讓學生分角色朗讀,在讀中體會歌利亞目中無人、狂妄自大,以及大衛針鋒相對、英勇無畏的人物特點。

2.本文刻畫了大衛這個少年英雄形象。教學時,一方面要引導學生抓住文章的有關情節和重點詞句,體會大衛熱愛祖國、聰明機智和正直勇敢的特點,另一方面還要引導學生感悟作者描寫人物的方法。本文作者通過描寫人物的外貌、語言、動作和神態來刻畫人物,人物特點鮮明,形象生動。表現大衛熱愛生活,作者描寫了他的神態、外貌和動作。爲表現大衛愛國、勇敢的特點,作者描寫了他與掃羅王以及歌利亞的對話。大衛請求應戰言辭懇切,充滿自信;還擊歌利亞針鋒相對,鏗鏘有力。作者還細緻描寫了大衛交戰前、交戰時的一些行動,使得大衛這個人物形象栩栩如生,真實感人。另外,作者還描寫了歌利亞這個人物的外貌、語言和動作,讓人體會到他狂妄至極。在學生閱讀課文時,既要引導他們理解課文內容,又要注意引導學生感悟作者的表達方式。

3.課後第2題“你喜歡大衛嗎?結合課文內容說說理由”,應在學生對課文內容有了較全面的理解後進行。重點是引導學生緊密結合課文內容說說理由,通過交流,使學生對課文的內涵理解得更具體、更深刻,情感體驗更真切。

(三)語言積累

1.課後第1題要求學生背誦自己喜歡的部分,應讓學生自主選擇背誦內容,可以是幾個句子,也可以是一個或幾個段落。背誦前,可讓學生相互交流交流,說說自己爲什麼喜歡這些句子或段落。

2.課文中有些成語或常用詞語,如“長途跋涉、氣勢洶洶、武藝超羣、萬夫不當之勇、瑟瑟發抖、大驚失色、乘勝追擊、精明能幹”等,可讓學生在隨文理解了意思後讀讀記記,以豐富語言積累。

(四)教學時間

本課可安排2—3課時。

六年級下冊語文教案 篇17

這篇課描寫了一位殘疾教師的形象。這篇課文通過作者回憶劉老師上歷史課和放風箏的情景,體現出劉老師樂觀開朗,愛學生,愛工作,愛祖國,對生活充滿了強烈的愛與執着的追求。

整篇文用結構嚴謹,典採用倒敘的方法,來逐步展開作者對老師的回憶。通過對工作態度與生活態度的描寫來表現人物態度。這篇這篇文章也是寫人文章典型的範文。

學情分析:

這篇課文是略讀課文,教學時不宜過細。教學前應先讓學生把課文讀熟,通過預習,解決文中生字詞。課上根據“閱讀提示”自學,小組交流。通過對這些問題的探討,幫助學生了解課文的整體結構,從感性上對劉老師是個什麼樣的人有個初步的印象。

設計理念:

一、教法:自主學習。

二、學法:合作交流。

教學目標:

1、體會劉老師對生活頑強執着的追求對工作認真負責的態度。

2、學習本文寫人的方法。

3、能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

4、學習生字新詞。

教學重難點:

瞭解課文通過作者回憶劉老師上歷史課和放風箏兩件事表現人物的品質的寫法。 體會劉老師對生活的熱愛及其對生活頑強執着的追求。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激情導入。

1、同學們,你們知道2008年8月8日,是什麼重要的日子嗎?(奧運會開幕)那你們知道2008年9月6日是什麼重要的日子嗎?

(可能有許多同學不知道)

2008年9月6日,是北京殘疾人奧運會開幕日。這其實也是一個多麼重要的日子。在我們生活的這個世界中,有許許多多的殘疾人,而這當中又許多人身殘志堅,在與自己的命運搏鬥,創造了一個又一個奇蹟。張海迪5歲時高位截癱,可她憑着自己堅強的意志在病牀上自學完成了大學學業;霍金年輕時就身患絕症,可他身殘志不殘,憑着頑強的精神與命運挑戰,最終成了一位偉大的科學家。今天我們要認識的這個人是一位老師,他沒有張海迪、霍金那樣聞名,可他同樣用他頑強的精神深深的折服了他的學生。請同學們打開課文《理想的風箏》。

2、學生質疑

學生可能提出的問題 爲什麼叫理想的風箏? 這個老師到底是一位什麼樣的老師……

二、學生帶着質疑的問題自由讀文。

三、讀後交流。

通過交流,讓學生初步感悟課文內容,初步體會老師的品質

四、再次讀文,深入探究

1、自學生字新詞。

2、讀“閱讀提示”,圍繞“閱讀提示”內容探究

(1) 本課“閱讀提示”中爲我們例舉了哪些給自己提出的問題?

(2) 你還可以提出哪些問題?

3、默讀課文,思考: 課文的重點部分寫的什麼內容?(劉老師講課和課下放風箏這兩件事。)

4、圍繞“閱讀提示”內容,進行合作探究。

(1)、自瀆課文,引導學生結合課文從不同方面提出自己的問題。

①、從作者回憶的兩件事中我們體會到了什麼?

②、課文爲什麼以“理想的風箏”爲題?怎樣理解課題?

③、劉老師的言傳身教對我產生了怎樣的影響呢?

(2)、按照提出的問題自學探究,討論交流。

①、從中我們體會到劉老師對工作的熱愛,對生活的熱愛,體會到他那頑強執着的精神。

②、從老師放風箏的情景我們體會到:放風箏除了代表劉老師對生活的嚮往執着追求,還寄託着老師對學生寄託的希望。

③、 劉老師的身教,給學生深刻地影響,使作者在心靈裏升起了理想的風箏,要像劉老師那樣身殘志堅、樂觀向上、有理想、有追求。

五、品讀課文

課文中哪些內容讓你感動?讀讀,談談你爲什麼感動?

1、柳枝染上了嫩綠,在春風裏盡情飄擺,舒展着自己的腰身。連翹花舉起金黃的小喇叭,向着長天吹奏着生命之歌。藍天上,一隻只風箏在同白雲戲耍,引動無數的人仰望天穹,讓自己的心也飛上雲端。

2、逢到要板書的時候,他用圓木棍撐地,右腿離地,身體急速地一轉,便轉向黑板。寫完了粗壯的粉筆字,又以柺杖爲圓心,再轉向講臺。一個年過半百的教師,一天不知道要這樣跳躍旋轉多少次。每次旋轉,都引起學生們一次激動的心跳。

3、有一次,他故意地撒脫手,讓天上飛舞的紙燕帶動長長的線繩和線拐在地上一蹦一跳地向前飛跑。他笑着、叫着,拄着柺杖,蹦跳着去追,嘴裏還不停

地喊着:“你們不要管,我自己來。”他終於氣喘吁吁地抓住線繩,臉上充滿得意和滿足的稚氣。

4、我曾見過一位失去了一條腿的長者,年復一年躺在牀上,失去了活動的自由。我相信我的劉老師不會這樣,他一定依舊仰仗那功德無量的圓木棍,在地上奔走、跳躍、旋轉,永遠展示生命的頑強和對生活的愛與追求。

六、總結

1、感情讀文。

2、談讀後感。

七、作業

蒐集有關“身殘志不殘”的有關故事,下節課開一個“小小故事會”。

附:板書設計

上歷史課 熱愛學生、熱愛工作

14、理想的風箏

放風箏 頑強執着、熱愛生活

教學反思:

這是一篇回憶性的文章。這篇課文通過作者對劉老師的深情回憶,深刻反映了劉老師對工作的熱愛、對生活頑強執着的追求。這篇課文文筆優美而又感人,讀後無不讓讀者爲之感動。

這篇課文是閱讀課文,在教學這篇課文時,我主要讓學生通過自主學習以及小組的合作探究來理清文章結構,體會人物內心情感,體會人物品質。內外通過朗讀、品讀來更深層次的感悟文中的人情美。

六年級下冊語文教案 篇18

一、教材分析

本單元的文化主題是:真愛無言,大愛無疆。《金翅雀》一文,以金翅雀爲線索,將孩子發現和尋找金翅雀的過程與父母和孩子在此過程中的心理變化交替描寫,呈現給我們一個愛的故事,讓我們深切感受到了家庭的溫馨以及父母對孩子的關愛。對孩子而言,這個世界到處都是新奇的。當他沉浸在因“找到一個鳥窩”,爬樹“發現金翅雀”所帶給自己的興奮之中時,卻不解父母的“提心吊膽、戰戰兢兢”,甚至“心臟都停止了跳動”的擔憂。生動的人物刻畫,細膩的心理描寫,將父母對孩子的關愛表達的淋漓盡致,讓讀者如身臨其境。

二、設計理念

充分利用教材資源,在品詞析句中,使學生籍着文章通過神態、心理等描寫對人物的細緻刻畫,體會到父母之愛的深沉表達。着力體現語文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

三、教學目標

情感態度價值觀:通過理解課文,體會父母在聽孩子講述過程中的心境變化,體味父母對孩子的關愛之情。

知識與技能:學會本課的生字新詞;能用簡練的語言概括文中圍繞“金翅雀”所講述的事情;積累描寫人物心理活動的詞語,學習作者運用心理描寫刻畫人物的方法。

過程與方法:蒐集相關資料;熟讀課文;藉助工具書理解字詞,抓住文中重點詞句,交流碰撞、深入理解體會;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昇華感悟。

教學重點難點:

1、通過品詞句析,體會父母對孩子的關愛之情。

2、學習作者運用心理描寫刻畫人物的方法。

教學時間:2課時

四、教學準備

佈置預習作業:

1、自學生字,藉助工具書理解新詞,做好預習筆記。

2、閱讀課文,瞭解課文主要內容。

3、通過網絡或者資料書,查找有關“金翅雀”的資料,查找有關作者米·托爾加的資料和其他作品。

(設計意圖:通過預習輔助課堂學習,不僅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還可以提高學習效率)

五、教學設計

第一課時

一、揭題導入。

課前已經佈置了預習作業,關於“金翅雀”,你們都瞭解到了些什麼?我們看看課文圍繞“金翅雀”,給我們講了一個怎樣的故事。

二、初讀掃障。

要求:

1、做到讀準字音,讀通句子,讀懂課文。

2、思考:文中的孩子給父母講了一件什麼事?

步驟:

1、小組輪讀課文,正音並做好筆記。

2、小組交流:課文中的孩子給父母講了一件什麼事?

3、全班交流。

A、指名輪讀課文,相機正音。

B、用自己的話概括出文中孩子給父母所講的事件。要做到有條理:發現金翅雀——艱難爬樹尋找——放回小金翅雀,體會孩子的興奮心情,知道故事以“金翅雀”爲線索展開。

三、品讀課文,感受孩子對金翅雀的愛。

默讀課文,思考:從文中哪裏可以看出孩子對金翅雀的喜愛?找出來在小組裏談談體會,再讀一讀。

全班交流:

1、發現美麗的金翅雀及窩。

預設:孩子是怎樣發現美麗的金翅雀及窩的?

“孩子高興了,指手劃腳地講起來。他說,今天下午趕羊回家的路上,看見一隻金翅雀從一棵大白松樹樹冠裏飛出來。他看呀看呀,在濃密的樹枝裏搜尋,終於在高處一根樹杈上發現有一團黑黑的東西。”

引導學生從“看呀看呀,終於”等詞體會孩子的好奇心,從“指手劃腳”體驗那份高興的心情。

2、艱難地爬上大松樹。

預設:強烈的好奇心,會讓他就在樹下望望就算了?教師進行情境渲染,組織學生有感情地讀——

孩子一直往上爬。巨大的松樹又粗又高,他那纖細的身子緊緊貼在樹皮上,慢慢往上挪動,每一步都要分兩次進行:先用胳膊抱住,接着兩條腿儘量往上蜷,用了很長時間才爬上去,中間在結實的樹杈上休息三次。現在只能靠手,因爲前面都是脆弱的新枝了、、、爬到樹上、爬上樹冠,用兩隻天真的眼睛看到鳥蛋———窩裏僅有一個鳥蛋。

圈畫出相關動作的詞,結合句子,你從中體會了什麼?請你帶着這種體會再讀。——動作描寫襯托人物心理。

3、樹巔親吻鳥蛋。

孩子意識到自己危險沒有?而且他還做了一件令人意想不到的事兒,引讀——

他站在樹巔,完全不曾意識到飄在空中、面臨深淵的可怕,並且也沒有掉下來。倒是發生了另外一件事:男孩情不自禁地吻了鳥蛋一下,裏面露出一個還沒有長羽毛的金翅雀。隨後,他滿懷憐愛地把小鳥放到毛茸茸的鳥巢裏,從樹上下來了。現在,他心境坦然,非常高興——發現了一個鳥窩!

引導學生咀嚼“樹巔、深淵的可怕”來理解“情不自禁、吻、憐愛”中蘊含的情感。

預設問題:他心境坦然,他心境裏到底裝着什麼讓他如此坦然?(純淨的內心世界和對自然的熱愛)

五、作業。

1、熟讀課文,書寫本課生字詞。

2、給父母講講文中孩子所講的故事,讓父母談談自己的感受,簡單記錄下來。

課課後練習:

一、選擇讀音和字完全正確的一組打√,把錯誤的改在括號裏。

Nian deng guan juan

心不在焉瞪眼樹冠疲倦( )

jin quan dian yuan

戰戰兢兢蜷縮顛峯深淵( )

xie bang ganlan bing

天真無邪硬邦邦橄欖屏息( )

二、根據課文內容填空。

孩子一直往上( )。巨大的松樹又粗又高,他那纖細的身子緊緊( )在樹皮上,慢慢往上xx,每一步都要分兩次進行:先用胳膊xx,接着兩條腿儘量往上( ),用了很長時間才xx,中間在結實的樹杈上xx三次。現在只能靠手,因爲前面都是脆弱的新枝了,爬到樹上、爬上樹冠,用兩隻天真的眼睛看到鳥蛋———窩裏僅有一個鳥蛋。

第二課時

一、複習導入。

輪讀課文,回憶課文主要內容。

二、細讀課文、體會情感。

思考:從文章中哪些描寫感受到了父母對孩子的愛?勾畫出來,說一說自己的體會,在文中相關內容旁邊做出簡單批註。

1、默讀課文,勾畫出最觸動自己的地方。

2、小組交流感受,暢談自己的見解。

3、全班交流,與適時的朗讀緊密結合。

感性的母親

“瞪大黑黑的眼睛”“把兒子的話句句吸入心田,還用整個心靈吻着可愛的寶貝”

你從句子中讀懂了什麼?從“瞪、吸、吻”這幾個字詞中更加體會到了什麼?這是一位怎樣的母親?——動作描寫襯托人物心理。

理性的父親

卻“像往常一樣心不在焉,連聽也沒有聽到”,“父親總算擡起沉重的眼皮”,“父親則又開始吃飯了”,“父親又擡起疲倦的眼皮,和母親一樣提心吊膽地聽着”

結合句子理解“心不在焉”——連聽也沒有聽到,說說從中體會到了什麼?

從“父親總算擡起沉重的眼皮”還是體會到了什麼?

從“父親又擡起疲倦的眼皮,和母親一樣提心吊膽地聽着”卻體會到什麼?

這一位怎樣的父親?——神態描寫襯托人物心理活動。

父母的默契

(1)“父親和母親都驚呆了,誰也沒有吱聲”,“兩個人戰戰兢兢、一聲不響地讓兒子爬到樹上、爬上樹冠”

A、引導學生理解父母所關心的,不是金翅雀,而是爬在樹上的孩子。當孩子在高高的樹顛的時候,父母的心也隨着那脆弱的樹枝搖盪,甚至出現了幻覺。

B、質疑:他們爲什麼不打斷孩子,斥責孩子?——理解“細心的呵護着孩子的好奇心。這纔是極具睿智的大愛!”,體會真愛無言。

——心理活動描寫刻畫人物。

(2)“晚飯吃完了,屋裏的氣氛嚴肅,誰也沒有開口。”父親和母親在壁爐旁,“才談了幾句”。

A、引導體會父母的心情。孩子的興奮和安全並沒有讓他們釋然,嚴肅的氣氛是因爲擔憂的心還沒有徹底從剛纔的驚險中平息,體會愛之深切。

B、質疑:

他們的話爲什麼那麼晦澀難懂?你們能猜出來他們會說些什麼嗎?——猜想中感受父母的愛。

三、昇華主題,內化情感。

你想對文中的人物說點什麼?聯繫自己的生活實際,對父母說說自己的心裏話,表達自己對父母的感恩。

四、品讀作者,學習寫法。

1、指名介紹作者,師補充。

2、帶着新的理解和體會,再讀課文,思考文章的寫作特點。

3、總結文章的寫作特點:

a、結構新穎。文章以金翅雀爲線索,將由此展開的故事與父母在這個過程中的心理變化交替描寫,讓事件的發展層層深入,螺旋上升;引人入勝,令人深思!

b、用詞準確。“緊貼、挪動、蜷”等描寫孩子動作的詞,既寫出了孩子極大的好奇心,也表現了當時的情況非常危險,爲父母的“提心吊膽、戰戰兢兢”等心理活動打下了伏筆。

c、描寫細膩。文中對人物的刻畫栩栩如生,父親的“心不在焉、總算擡起沉重的眼皮、擡起疲倦的眼皮”,母親的“瞪大眼睛、把兒子的話吸入心田”,到兩個人都“提心吊膽、戰戰兢兢”,似乎走進了人物豐富的內心世界。

文章語言簡練,用詞準確,結構新穎獨特,情感表達純粹直接,凸顯了作者對生活的熱愛。尤其對人物心理活動精彩、細緻的刻畫,都值得學習。

五、小練筆

運用文中描寫人物心理活動的詞語寫一段話,塑造一個性格鮮明的人物形象。

六、作業:

1、繼續找作者其他的作品來讀。

2、感受中父母的愛。整理文中關於描寫人物心理活動的詞語。

六年級下冊語文教案 篇19

教學目標:

1、學會12個生字,理解“不計其數、千里迢迢”等詞語的意思。

2、瞭解由於生態失衡造成災害的原因,知道保持生態平衡的重要性;培養學生從小維護生態平衡,保護人類共有家園的意識。

3、進一步掌握科學知識說明文的閱讀方法,能抓住要點,瞭解知識,並注意這類文章的語言特色。

教學重、難點:

重點:瞭解課文向我們介紹的科學知識,知道由於生態失衡造成災害的原因,知道保持生態平衡的重要性。

難點:進一步學會閱讀科普文章的方法,並體會作者的語言特色。

教具準備:

教學時間:2課時

第一課時

課時目標:

學會本課生字新詞,瞭解由於生態失衡造成災害的原因,知道保持生態平衡的重要性。

教學過程:

一、揭題質疑。

1、揭題,板題:20、意想不到的災害

2、看到這個課題,你想知道些什麼?

(1)哪些是意想不到的災害?課文寫了哪些意想不到的災害?

(2)爲什麼稱它們是“意想不到的災害”?

二、初讀課文。

1、一讀課文,學會生字詞。

2、二讀課文,填寫表格。

三、檢查交流。

1、課後生字表組詞讀。

重點正音:蟾蜍泌

重點字形指導:蟾濫

2、課後詞語表中的詞語讀一讀,記一記。

3、交流表格填寫情況。

4、小結:通過對課文的讀和表格的填寫,你瞭解到了哪些科學知識?

板書:維持生態平衡是多麼重要

四、深究原因。

1、導入:爲什麼說維持生態平衡十分重要?

(1)什麼叫生態平衡?找出文中的一句話來回答。

(2)出示句子,不論什麼動物,它們在自然界生存,都必須和周圍的生態、環境保持平衡。

A、“不論什麼動物”你怎麼理解?(不管是有益的動物還是有害的動物。)

B、指導朗讀。

2、爲什麼必須要保持平衡?

出示句子:動物在生活中有許多制約因素,如食物、天敵……氾濫成災。

(1)理解“氾濫成災”。

(2)聯繫表格和課文內容,用“()在()氾濫成災,就是因爲人們只想到(),沒想到()”說話。

(3)可見,即使是有益的動物,如果無限制地(大量繁殖),也會給人們帶來(意想不到的災害)。因此,我們要努力(維持生態平衡)。

(4)那如果螃蟹、蟾蜍數量太少了或滅絕了,又會有怎樣的後果?

3、舉例說明一種動物(有益或有害)太多或太少,甚至滅絕會給人類帶來怎樣的災害?

五、課堂練習。

1、完成課作1、2、3題。

2、談談收穫:瞭解到了哪些科學知識?

第二課時

課時目標:

進一步瞭解由於生態失衡造成災害的原因,知道保持生態平衡的重要性;進一步學會閱讀科普文章的方法,並體會作者的語言特色。

教學過程:

一、複習檢查。

1、閱讀科普文章的方法是怎樣的?

填空:讀介紹科學知識的說明文,一要(把握文章介紹的知識要點),二要(琢磨文章的詞句怎樣把科學知識介紹得準確、生動)。

2、通過上節課的學習,我們已經知道課文向我們介紹了哪些科學知識?

二、琢磨文章詞句。

1、自由讀課文,體會,圈出重點詞句。2、反饋交流:

(1)不計其數的螃蟹,在26000公頃的稻田上咬稻稈,啃稻根,破壞了大片莊稼,造成了重大損失?

A、“不計其數”是什麼意思?說明什麼?(螃蟹氾濫成災。)

B、用“重大”修飾損失,說明什麼?

C、指導朗讀。

(2)農田裏,草叢中到處都是蟾蜍,它們分泌的毒汁使得牛羊等家畜受到毒害,對澳大利亞的動物世界造成了威脅。

A、“到處”寫出了什麼?(蟾蜍氾濫成災)

B、“受到毒害”與“造成了威脅”互換可以嗎?爲什麼?

(因爲蟾蜍在農田裏、草叢裏活動,家畜也常在這些地方活動,有直接影響,所以文中說“受到毒害”;別的動物不生活在農田裏、草叢裏,所以文中說“造成了威脅”。二者在程度上有差別,課文作了準確的區別。)

C、指導朗讀。

(3)不論什麼動物,它們在自然界生存,都必須和周圍的生態環境保持平衡。

(4)動物在生活中有許多制約因素,如食物、天敵、疾病等,這使得動物的數量基本上保持穩定。一旦失去某一種制約因素,動物的數量就會大量增加,氾濫成災。……

三、再理思路,概括段意。

(1)(2)║(3)(4)║(5)║

1、味道鮮美的螃蟹會造成災害。

2、莊稼的衛士蟾蜍也會造成災害。

3、分析上述造成災害的原因,說明保持生態平衡的重要性。

完成課作第5題。

四、朗讀課文,總結全文。

1、朗讀課文。

2、談談自己學了這篇課文後的收穫。

五、課外拓展延伸。

1、閱讀《蛇與莊稼》

(1)自讀,繪製食物鏈圖,說說相互之間的制約作用。

(2)說說你明白了什麼。

(3)說說文中那些詞用得準確生動。

2、課外收集一份有益動物成爲有害,或有害動物爲人類造福的材料,在班上交流。

3、以《假如青蛙被我們吃光了》或自由選題,寫一篇關於保護生態平衡的短文。

六年級下冊語文教案 篇20

一、教學目標:

1、認識生字詞,讀準多音字,讀準兒化音。

2、通過對讀一讀、想一想、品一品,歸納母雞特點,感受母雞作爲母親的形象,體會母愛的偉大。

3、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感受作者對母雞由厭惡到喜愛的情感經歷。

二、教學重點:

1、感受作者對母雞由厭惡到喜愛的情感經歷,體會母愛的偉大。和先貶後褒的情感表達方法中所蘊涵的讚頌母愛。

2、通過與《貓》的比較,瞭解兩篇文章的寫作特點。

3、品讀第一段和第五段,體會作者在用詞用語上的準確性、形象性

三、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

老舍筆下的貓如同一個既淘氣又可愛的孩子。那麼,他眼裏的母雞又是怎樣的呢? 今天我們來學習老舍先生的另一篇文章《母雞》。 (板書課題母雞 讀題)。

(二)、粗讀課文

這是一篇略讀課文,先請同學們自由去讀課文,注意要讀準字音,讀通句子,讀完後想一想這是母雞給你留下什麼印象呢?

出示詞語

我們來看看詞語,開火車讀吧,(讀得非常準確),那麼“如怨如訴”這個詞語是什麼意思呢?(課文中是指母雞沒完沒了的叫。理解詞語呀,我們不僅要結合字面意思來說,還要聯繫課文來說。)

大家再來想想母雞給你留下什麼印象。(反饋初讀情況)

(三)精讀課文

請同學找出描寫作者對母雞情感變化的兩句話。找到後劃下來讀一讀。

1、出示句子(分組讀)

2、理清課文思路

大家看作者對母親的態度前後有這麼巨大的變化,這是爲什麼呢?請你默讀課文,想一想,可以和同桌討論討論。

3、作者開始對母雞非常的討厭,從課文的很多地方看出這種討厭之情,你能具體的說說嗎?(板書隨處亂叫欺軟怕硬發狂炫耀)

4、(看來欺軟怕硬,發狂炫耀是得不到大家的喜歡的,可後來作者爲什麼不討厭母雞了呢?我們繼續來交流。)哦,你從哪些句子感受到的。

(1)請大家默讀5---10段。畫出讓你感動的句子、圈出讓你感觸最深的詞語,多讀幾次,讀出自己的感受,體會體會。

(2)反饋學習:根據學生回答隨時出示下列句子。

預設:

a、重點品讀:不論是在院裏,還是在院外,它總是挺着脖子,表示出世界上並沒有可怕的東西。一個鳥兒飛過,或是什麼東西響了一聲,它立刻警戒起來:歪着頭聽,挺着身預備作戰;看看前,看看後,咕咕地警告雞雛要馬上集合到它身邊來!

指生說後出示句子——找找動作的詞(挺着、立刻警戒、歪着頭、挺着身、看看前、看看後、咕咕地警告)讀一讀這些詞(指生讀後齊讀)---——

b、說感受到什麼?(隨時警惕、負責)-----你能讀出這種感覺嗎?

C、“咕咕地警告”,在警告什麼?指生說(師:多麼細心的母親啊!)加上動作一起讀。

d、發現了一點可吃的東西,它就咕咕地緊叫,啄一啄那個東西,馬上便放下,叫它的兒女吃。

E、指生說哪些詞語體會出?(一點、緊叫、馬上)----指生讀

F、“啄一啄”爲什麼要啄一啄啊?

多麼慈愛的母親啊!所以,老舍先生說它是---齊讀。

H、面對比自己強大的大雞,還奮起反抗,這不是以卵擊石嗎?也許它會頭破血流,也許會遍體鱗傷,可它還是————生說。

B、你可以想象的出當時是怎樣激烈的畫面嗎?你可以想象的出母雞是怎樣地不顧一切嗎?出示:(寫一寫)

假若有別的大雞來搶食,它一定出擊,它( )把它們趕出老遠,連大公雞也怕它三分。

C、彙報:(師評:多麼勇敢啊!多麼奮不顧身啊!)所以老舍先生說它是-----

(3)、在夜間若有什麼動靜,它便放聲啼叫,頂尖銳,頂悽慘,使任何貪睡的人也得起來看看,是不是有了黃鼠狼。

A、頂尖銳,頂悽慘的“頂”什麼意思?(很、十分)所以很好就是“頂好”(生說),這是北京的方言,從兩個“頂”體會到什麼?(很悲慘)爲什麼要叫得這麼悲慘呢?(生說)

B、連晚上都要打起十二分精神,多麼辛苦啊!齊讀

所以老舍先生說它是----

5、小結:這一切的一切,都證明了它當之無愧:出示第9段,齊讀。

6、對一位英雄,你還敢討厭嗎?現在老舍先生到底對母雞是種什麼感情?

7、是的,母愛是偉大的,母愛是慈祥的,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母愛總是沉甸甸的。就連文中那小小的母雞散發出的母愛也讓人感動的不得了。老師讀它的時候,是深深地被感動了,於是一遍又一遍地讀。簡簡單單的語言卻讀出了不簡單的感情,不一般的思想。請孩子們用自己的朗讀讀出老舍先生對母雞的情,母雞對小雛雞的情,你們對母雞的情。

老師有一個問題不太明白,課文的最後說我不敢在討厭母雞了,而不是說我不在討厭母雞了。

抽說

小結,此時,作者被母雞所表現的母愛震撼了,他已不是簡單的喜歡了,而是對母愛的一種純潔、神聖的尊敬了,正如作者所說,因爲它有了一羣雞雛,它偉大因爲他是雞母親,一個母親必定就是一位英雄。

齊讀課文最後兩段。

(四)、學完了課文我們在來回憶一下上一篇課文《貓》這兩篇課文都是描寫小動物,都是老舍先生寫的,他們有什麼相同之處和不同之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