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七年級教案 > 七年級課文《黃河頌》課後反思

七年級課文《黃河頌》課後反思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77W 次

《黃河頌》是人教版七年級下冊第二單元中的一篇課文,詩歌以熱烈的頌歌形式塑造黃河的形象,充滿了強烈的衝擊力和震撼力,展示了黃河桀驁不馴的血性和中華民族的英雄氣概它潛藏着一定的民族文化內涵,讀來情緒慷慨激昂。下面是關於七年級課文《黃河頌》課後反思的內容,歡迎閱讀!

七年級課文《黃河頌》課後反思

  《黃河頌》課後反思第一篇

忘記是哪個名人說的了,教師的成長公式是:成長=經驗+反思。是說一個教師如果不經常反思,是永遠沒有進步的。教師在上完每一節課後,對自己教學中的得失進行反思,這些經驗和教訓便可成爲今後教學工作逐步完善和改進的依據。

前幾天我講了一節《黃河頌》。本來在備課的時候準備的很充足,考慮到了學生在課堂上將會出現的各種情況,開始講的時候很順利,一切都按照我預計的在進行。我想通過多形式朗讀來達到對文章主題的理解,要求學生讀出“贊”與“頌”的語氣。在授課進行中,我當然也想起利用音樂來輔助教學,使學生在品析時更加感性。可是我預先鋪陳的太多,反而束縛了學生的發言,一度使課堂的氣氛顯得“中規中矩”, 我想引領學生要達到的激昂情緒並沒有按我預期的來臨。課堂氣氛確實會影響老師的情緒,老師不是聖人啊。

我的情緒也有些不自主的低落,可是臨近結束時,一個偶發的因素卻又使整個課堂峯迴路轉。我在問學生還能不能想起其它的表現保家衛國的作品,一個學生喊出了班歌《精忠報國》,一個新分來的學生就說:“我們還沒有唱過呢!”我當時就同意讓全班老生帶着新生一起唱起來,雖然時間的安排有了變化,但是全班達到了一個情緒的高潮,乃至於後來的一個單元的講授過程中每節課學生都會齊唱起《精忠報國》。

通過這件事情我更加意識到了新型的課堂更加強調教師的教學機智和應變能力,我們把課堂上一些隨機應變的機智之舉加以剖析,進行理性思索,就可以成爲很好的教學資源。

  《黃河頌》課後反思第二篇

《黃河頌》是一首歌頌黃河的英雄氣魄和民族精神的詩歌。它是《黃河大合唱》中《黃河頌》的歌詞。詩歌以奔放熱烈的筆調歌頌了黃河精神,激發了中華民族的勇往直前。《黃河頌》是一首抒情性很強的詩歌,因此本課教學以誦讀爲主,讓學生在讀中有所感悟,有所薰陶,有所啓迪,以達到情感教育的目的,因此,教學中我注意做到以下幾點:

一。我把教學重點放到了情感的朗讀上。

學生能夠有感情地聲情的朗讀詩歌對把握文章中心,文章的的思想主題是十分有意義的。因爲在主語文新課程標準中也明確指出了情感朗讀在語文教學中的重要性。在課堂上,我十分注重喚起學生的親身感覺,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參與課堂,並將從課堂中獲得的思想、情感和體驗再次返還到自身,提升個人的語文素養,爲了激發並強化這種感情,我藉助多媒體在音樂的背景下,通過配樂朗誦反覆體味歌詞中激情澎湃的民族感情,學生在一次又一次地誦讀實踐中,不斷豐富語言的積累,培養語感,發展語感,加深體驗與領悟。本課教學以誦讀爲主,不宜過多講解。相信學生的理解感悟能力。最後利用對課文歌曲的欣賞滲透德育,激發了學生的愛國主義感情,增強了中華民族的自豪感。在一次又一次影像音樂視覺、聽覺的衝擊下,學生感受黃河的英雄氣魄與波瀾壯闊的形象,理解黃河所凝聚着的中華民族的偉大精神,體味詩人的愛國情懷,激發他們的民族自豪感與自信心。《黃河頌》唱出黃河的一瀉千里之勢,壯闊咆哮之聲,更寫出中華民族不懼艱險,勇於開拓,勇往直前的精神。聯繫時代特徵,讀出激昂、雄健、悲壯!再根據詩歌意境,確定輕讀重讀及音長音短,讀出詩歌的韻味。形式靈活多樣,教師範讀,學生個別讀、分組讀、齊讀,

二、多媒體課件充分輔助教學

配合情感朗讀,充分利用多媒體課件輔助教學。這節課課件製作上可以稱得上是真正實現了音、像、畫、聲的高度結合的一種展示,視覺衝擊力量大,給學生以感官上恰如其分的'領悟,爲達到教學的目的做了必要的鋪墊。如,課一開始,我就選取了《黃河頌》的MTV向同學們展示了氣勢磅礴的黃河壯麗景象,讓同學們濤濤的黃河激流中,激發學生對黃河的熱愛之情,從而發揮想象去感受黃河的波瀾壯闊的氣勢。通過讓學生觀看波瀾壯闊、奔騰不息、勇往直前的黃河影像,讓學生感受到黃河那宏偉的氣魄。課結束時,我再次播放影像資料,讓學生們再一次走進《黃河頌》,聆聽這首歌曲,再一次來感受黃河的英雄氣勢。真正實現了音、像、畫、聲的綜合展示,視覺衝擊大,給學生以感官上充分的領悟,爲達到教學的目的做了必要的鋪墊

三、學生自主、探究、合作的精神得以充分體現

同學們自主、探究、合作探究在課堂上得到充分體現。學生們聽到了雄渾粗獷的音樂,看到了波瀾壯闊的黃河的視頻材料,談論了自己的收穫。學生在自主學習,合作探究中增長知識,獲得美好的情感體驗,培養了能力。這時的語文課已經不僅僅是語文課了,它將欣賞課、音樂課、誦讀課等綜合在了一起,體現了大語文觀綜合學習的思想,小小的課堂有效地拓寬了、延伸了。加之先進手段的運用,學生進入了情境,熱情高漲。師生放聲聯讀課文,更是將教學推向了高潮。

四、課堂容量大,課堂環節銜接緊密

本節課,聽歌、讀詩、賞詩等容量很大,怎樣能環環相扣呢?關鍵在於課堂環節的銜接,本節課的以“頌”爲中心,以“頌”爲主題,貫穿始終,使愛國之情、愛河之情洋溢在課堂的始末。自然而然達到德育和美育的目標。學生的情感能力得到了自主而全面的發展,朗朗的讀書聲,踊躍的舉手聲,勤于思考的智慧聲,無不展示着同學們的智慧和才能,老師自然而然的也受到了感染,爲之感動,一股愛國之情猶如清清的小溪流入心田,所以纔有了激情澎湃,所以纔有了洋洋灑灑,所以纔有了呼之欲出。

不足之處:

但是教學中仍存在不足,

一.個別學生在品評賞析中,對他們的評價不到位

二.這批學生都出生於九十年代,他們生活在和平與幸福之中,其中大多數生活在 都市,生活優裕,沒有遭遇過戰爭與離亂的痛苦。他們可能“少年不識愁滋味”。國破家亡的傷痛,保家衛國的激情要在他們心中產生共鳴,有一定難度。對學生來說理解黃河的主題是有難度的,特別抗日戰爭的背景離我們畢竟久遠了些。所以教學中如果設計一下有關本文抗日的背景簡介會好些。由於時間有限,沒有具體介紹。以上都是我今後的教學中要努力改進的。豐碩的果實來自辛勤的耕耘。我們在學習上要永不知足。“沒有最好只有更好”。只有勇於面對挑戰,才能不斷跨越。

  《黃河頌》課後反思第三篇

詩的資料是閱讀的關鍵所在,也是詩人思想表現的根本,所以務必要好好理解、品味,但不宜過多過細地去“肢解”、分析。想要讓學生透過資料了探索詩人的心靈世界,教師就不宜有過多的講解,更要注意不要把自己的觀點強加給學生,讓學生被動地理解,而失去了學習體味的機會。課堂上應注意引導的藝術,留給學生充分的想象空間,點到即止。《黃河頌》結構與資料都比較簡明,表達的主題也集中,稍加點拔即可。

1、讀出感情:詩歌朗讀時應充分發揮想象,“將心比心”,感詩人所感,想詩人所想,讀出感情更能讀出深遠的意味,這對學生來說是一種藝術的享受。注意節奏,語調的高低起伏及關鍵詞的把握,讓學生在反覆的朗讀中品味出其中的情與味。

2、讀出語氣:言爲心聲,一樣的句子用不同的語氣讀出來,表達的意思就不相同。詩歌的朗讀語氣得揣摩準確。《黃河頌》句式整齊,相同句式重複多處,但所表達的意思卻是有所不同的。比如連用了三個“啊,黃河!”,但三處所表達的語氣是有所不同的:豪邁—讚美—激昂。

3、讀出體會:詩歌教學不僅僅要讓學生得到一種藝術的薰陶與享受,更要讓學生學有所得,學有所感。在小節這一環節中可讓學生選取最喜歡的章節或句子說說理由,或就詩的意境、思想、情感、寫法等談談自己的看法,甚至能夠讓學生根據本課所學資料,自己嘗試寫寫詩。

總之,詩歌教學應注重品讀,保護學生的想象力,留給他們自由的空間;還要聯繫實際,學以致用地進行拓展遷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