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七年級教案 > 初中文言文《三峽》教學反思

初中文言文《三峽》教學反思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01W 次

  《三峽》教學反思第一篇

今天,會師中學的十幾位老師聽了我的一堂隨堂課《三峽》。《三峽》是北師大版八年級語文下冊第四單元“天人對話”主題中“比較探究”中的第一篇。北師大版的語文教材個別篇目在內容上比較深。比如這一單元所選的余光中的《中國山水遊記的感性》及徐遲的《黃山記》,《黃山記》本是高中教材中所選的篇目,但在北師大版中就放在初二年級。我所上的是第一課時,根據這一個月來我所掌握的我班學生的實際能力、學習水平,在確定本節課的目標時,我將起點放得較低,落實字詞的含義,理清譯文,嘗試背誦。

初中文言文《三峽》教學反思

昨天我讓班上佈置了預習,按照我前面講古文時要求他們整理古文的格式,將這篇課文的重點字詞及語句的翻譯逐句譯在本子上。學生普遍做得較好,本來我還有些擔心,因爲我沒有親自到班去佈置,昨天下午放學前,還有學生來問我,說沒聽清語文作業做什麼,所以擔心有部分同學沒聽到。但是今天同學們準備得充分。

通過餘秋雨向外國朋友介紹三峽導入新課,然後引入到課文,播放錄音範讀。課堂的主體部分以學生爲主,分爲譯一譯及背一背兩個部分。第一二節請小組的同學從前到後進行句譯,後一位同學對前面的同學進行補充及完善。後兩節考慮到時間關係,就只請一位同學進行翻譯,如有重點詞語的遺漏或語句的譯文有差池的話,就請其它同學進行補充。在學生翻譯的過程中,我在黑板上適時的進行知識的歸納板書,比如通假字、一詞多義、古今異義、詞類活用,讓學生對本課重點字詞有比較完整的理解。由於同學們預習比較充分,所以回答時舉手人數較昨天有所改善。在剩下的十分鐘時間,讓同學們在前面理解文意的基礎上,任選了一節進行課文的限時背誦,然後開展男女生競賽背誦,我點一位女同學,然後她背完之後,再請一位學習水平差不多男同學來背。課堂氣氛此時較爲活躍。通過不同基礎的同學的背誦情況來看,掌握效果還是不錯的,尤其是有兩位基礎較差的同學也能嘗試着背誦起來了。這對於我來說不能不是一個驚喜。

通過本節課的教學,我覺得本節課在教學教程中還有以下不足之處:

第一,本節課過於注重單個學生的活動,使課堂節奏較慢,在翻譯重點字詞及語句的時候,可以先將預習的作業進行小組交流,然後指名小組來進行一個小節的重點詞及語句的翻譯,其它的同學可以進行補充或更正,這樣可以節省時間,使課堂節奏緊湊,同樣可以達到全面掌握的效果。

第二,知識點的整理也可以交給學生。只要教師列出一個例子,在本堂課小結時讓學生到黑板上進行整理,這樣可能會使學生的印象更爲深刻。

第三,課堂前半部分比較沉悶,沒有及時調動學生情緒,儘管後半部分課堂氛圍活躍起來,但整堂舉手回答問題人數還是不多,大部分學生還是不能主動回答老師的提問。

  《三峽》教學反思第二篇

一、以讀爲線組織教學。通過對課文的多遍不同形式的讀,完成教學目標,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

我用充滿詩意的導語自然地把學生引入課文優美的意境,簡明地作了文學常識介紹後便進入了課文的學習。首先,我讓學生結合書下注釋弄清字音,自行朗讀課文。再由老師帶感情朗讀,在讀準字音的基礎上,一下子便把學生帶到課文的意境中,然後再由學生仿讀,邊讀邊體會,讀中導,讀中悟,在兩遍三遍的朗讀中,學生大多對文章有了較深的印象,至少大多數同學都能流暢自如並富有感情地朗讀課文了。因爲我特別欣賞洪鎮濤老師創導的“品讀”教學法。所謂“品”即發現,欣賞,咀嚼,感受。要想真正品出文章的味道,沒有讀的過程是不行的。“品”要以“讀”爲基礎,而“品”過之後要用“讀”來豐富語言的積累。先讀後品,品品讀讀,反覆誦讀,涵泳文意,纔是學好一篇文章的方法,特別是如《三峽》般美若仙境的文章。

二、教學過程中力求還學生以自主學習的空間。

文言文是一種知識載體,它承載着傳授知識的任務,但又絕不是惟一的任務,更不是根本任務。記得在第一次給學生上文言文課時,我就讓學生討論過爲什麼學習文言文,我理解其根本任務是讓學生接受古代文化的薰陶漸染,提高人文素養。這樣面對一篇文章,如果肢解開來讀,必然失去其原有的韻味,所以在教學中,我力求讓學生在整體中去解讀語言,真正實現學生與古人的對話,學到活的知識而不是孤立的字詞。於是第二個環節就是弄懂文意。依據新的課程標準,文言文閱讀可藉助註釋和工具書,我大膽地刪節了過去串講這一環節,完全讓學生藉助註釋來讀課文,若有不能解決的問題,再拿到課堂上大家共同討論解決。實踐證明,有了前面品讀的基礎,學生是完全可以自行解決文意串講這個問題的。

三、玩味佳句,抓住文眼 。

如果說前面的讀是在爲品做準備,那麼真正的品就在學生對文章優美佳句的欣賞上。這一環節我首先讓學生找出自己喜愛的地方,然後說明喜愛的原因。許多學生都喜歡寫三峽夏季水的畫面。於是便抓住機會,誘發聯想,想起一些與此地情景相似的詩句,培養學生的想像能力。夏季水流湍急,學生由原文想到了李白的《早發白帝城》,還想到了許多寫水的詩句。這既是一種對課文的理解,又是一種知識的遷移。有的學生欣賞“清榮峻茂”的圖景,於是課堂上對這四個字進行展開擴寫,用自己的語言將這四種圖景描摹出來。還有的學生喜歡秋季的悽清,面對兩岸高峻的山嶺,聆聽悲哀婉轉的猿的.叫聲,體會空谷傳響的幽深,觸景生情。這種直接面對文本的傾聽和思考,拉近了學生與古代時空的距離,彷彿聽到了作者曠遠的呼喚,彷彿看到了作者對壯美河山的嘆仰。如果說《三峽》的山中有水,水中有山,山水融合,那麼學《三峽》的人也與自然景觀成爲一體了。在此基礎上,練習把文章改成一篇現代散文應該是信手拈來了,完成了聽說讀寫能力訓練的全過程。

  《三峽》教學反思第三篇

《三峽》是一篇文言文,作者以極其精煉、優美的語言飽含深情地向我們展示了雄偉、壯麗的長江三峽。根據課標對閱讀的要求,即培養學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賞的能力,使學生受到情感的薰陶,思想的啓迪,享受審美的樂趣,我精心設計了兩個教學目標(1)是有感情的朗讀課文,體會作者對三峽的由衷讚歎之情。(2)是品味作者優美的語言,充分感受三峽雄偉壯麗的景色。根據課標對文言閱讀的要求:閱讀淺易的文言文,能借助工具書理解文章的主要內容,我直接確立的教學目標是:(3)落實實詞,結合書下注釋理解文意。最後我又根據課標對寫作的要求,即善於捕捉事物的特徵,力求表達對自然的獨特感受和真切體驗,我又設計的教學目標是(4)學習作者抓住景物特點來寫的寫作方法。從整個課堂效果來看,我覺的我的教學設計是合理的,是完全按照課標的三個維度精心構思的,從教學目標的順利達成情況來看,尤其是從知識紮實的落實,閱讀與寫作能力的提高,情感態度和價值觀方面對學生的薰陶漸染,更使我感到我還是上了一節比較成功的一課。授完這節課很長時間了,在我的耳畔還一直迴盪着氣吞山河的長江之歌,在我的眼前還一直浮現着一幅幅雄偉壯麗的三峽美景,我的情感和思緒還一直沉醉在和諧、融洽,充滿激情的課堂裏,學生們一雙雙主動求知的雙眼,師生之間熱情的交往,情感的互動,更使我深刻地感覺到在課改精神的感召下,我正一步步向新型的人民教師過渡。

一:教學目標的順利達成

在朗讀的教學環節中,我沒有從理論上枯燥地去講解如何進行有感情的朗讀,而是讓學生伴隨着優美的音樂去朗讀、去感悟。在美妙的音樂聲中,學生們的朗讀激情和朗讀興趣被激發出來了,學生們的朗讀水平也自然而然的最大限度的發揮出來。美妙的旋律,深情的朗讀,使學生們初步感受到了三峽之美,初步享受到大自然的審美情趣。

在落實實詞和疏通文意方面,我充分地挖掘了學生的潛能,發揮了學生自己動手,自主學習的精神,讓學生課前充分的預習,自行解決基礎知識,我在課堂上只是檢查預習和解決疑難問題而已。通過學生們自信流利的回答,我感到學生們對基礎知識的落實是牢固的,是紮實的。

在研討文章內容方面,我精心設計了一個又一個由淺入深的問題,先從整體入手,提問了一個非常簡單的問題:文章都寫了三峽的哪些景物?幾乎所有的同學都能脫口而出:“三峽的山和水”。我便以此爲出發點,一環又一環的提問:三峽的山和我們家鄉的山有什麼不同之處呢?你是從文中的哪些語言看出來的?三峽的水又有什麼特點?不同季節的水給人的感受一樣嗎?你最喜歡什麼季節的三峽?作者究竟運用了什麼樣的寫作方法使我們對三峽如此神往?由於我把抽象的問題具體化、形象化,再加上我耐心細緻的啓發誘導,連平時不愛發言的同學都能大膽積極的舉手,同時這個問題的設計又爲下一個有關寫作的教學環節作好了鋪墊。爲了能使學生學以致用,我由剛剛研討完的分析閱讀引出了口頭作文片段訓練,爲了能更好地激發學生的寫作熱情,我採用了多媒體,一幅幅三峽美景的再現,伴隨着雄渾激昂的配樂歌曲《長江之歌》,同學們的寫作激情一下子被點燃了,同學們爭先恐後的用優美的語言,各種各樣的修辭方法,生動地描述了當今三峽的風采。最後又用學生表演的方式回顧了三峽的過去,展示了當今和未來。因此說,我的教學目標的完成是比較成功的。

二:教學方法和教學策略的選擇

由於這篇文章重在感悟、欣賞,這對學生們來說,有一定的難度,因此我積極營造課堂的情感氛圍。師生的熱情交往,積極互動一直貫穿課堂始末,爲了使學生們更加主動積極的參與,我沒有把本節課的教學目標直接滲透給學生,而是讓學生通過自主、合作、探究的方法擬定本節課的學習計劃,教師最後再稍加歸納。由於我對學生的充分尊重、信任和理解,學生們主動求知的慾望就一下子被調動起來,學生們怎麼能不願意開動腦筋,積極主動地去解決自己親自設計的疑問呢?就這樣,濃重的學習氛圍在剛上課不久就被我營造出來,這爲往下的課堂教學奠定了良好的情感基調。

爲了使學生們更加充分地感受到三峽之美,感受到祖國的大好河山之美,究竟採用什麼樣的教學方法和策略呢?我反覆揣摩,認真探索,最後決定還是藉助多媒體,運用啓發、探究的方法,並且把音樂引入了文學的殿堂。典雅的古箏音樂立刻把學生帶入瞭如夢如幻的古代三峽之中,雄渾、豪邁的長江之歌伴隨着一幅幅精彩的當今三峽的畫面,震撼着學生的心靈,這怎麼能不使學生浮想聯翩,怎麼能不被江山如此多嬌而折服。此時此刻,學生的情感已和作者的情感產生了共鳴,並將本節課的氣氛推向了高潮。情到了,景到了,情景交融的感情促使學生們急不可待的抒發內心的情感,下一個環節的口頭作文效訓練自然水到渠成。短短的幾句對三峽的謳歌讚美,就足見我由閱讀引出作文的成效。

爲了更好地使學生在思想、情感方面受到啓迪,我在課堂的結尾還精心設計了表演《昨天 今天 明天》,通過學生聲情並茂的表演,不僅展示了學生的特長,而且還以別具一格的方式重溫了本節課的主要內容,使學生們在惟妙惟肖的表演中受到啓發、感悟,今日的三峽令人迷戀,明天的三峽更令人神往。學生的思維再次被拓展,思緒早已飛到明日三峽的建設中。對學生的情感教育,思想教育可以說是意味深長,學生們倍受鼓舞。

三:我的教學風格

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營造和諧、融洽的課堂氣氛,課堂上師生之間的友好交往,熱情互動,深度挖掘學生的潛能,展示學生的特長,是我近幾年來的教學風格。在我的課堂上,幾乎沒有死氣沉沉的死角,我會用微笑化解他們的緊張,我會用親切生動的語言,以朋友談話的方式解決他們心中的疑問,我更會用真誠的目光鼓勵學生大膽展示自己,我早已不是課堂的主角,我只是平等中的首席,我和學生彼此之間用眼神、動作、表情、語言默默地交流着,深情的互動着,從而達到知識上的共識、共享、共進,實現教學相長的共同發展。由於我和學生的心心相通,學生們的潛能和特長更容易被我挖掘出來,他們在我面前都急於表現自己。如課堂結尾的表演設計,巧妙的構思、新奇的內容就是由我班一名比較內向的女同學的傑作,表演中的南同學平時更是沉默寡言,但是經過我們師生共同的合作、探究,我覺得此處的教學安排是我教學風格最爲閃亮的一點,他們聲請並茂的表演更使這節課錦上添花,意蘊雋永。

四:談談我的成功之處

本節課我最大的成功是捕捉到瞬間靈感,臨時改變教學計劃。在重點研討完春冬之時的美景後,我按原教學計劃是想讓一名擅長朗讀的同學配樂朗讀,可是當我看到同學們都已被作者優美的語言所感染,都對壯麗的三峽產生神往之情時,我的腦海中突然產生了一個大膽的設想:何不讓學生閉着眼睛,伴隨着悠揚宛轉的古箏音樂,展開想象的翅膀盡情地遨遊呢?我先是被自己的奇發妙想嚇了一跳,繼而果斷地採取了這次“智慧的火花”,看着學生們在沁人心脾的音樂聲中,閉着雙眼如醉如癡的神態,我真爲自己的意外收穫而慶幸。優美的音樂此起彼伏,百轉回腸,我深信在學生的心中早已設計出了一幅幅更爲神奇的畫卷。我真的被自己臨時設計的溫馨情境感染了,由原來設計的學生朗讀也變成了我情不自禁的朗讀,這處的教學環節也因此成爲了我本次教學的最成功之處。事後,我認真反思,終於體會到了這次瞬間靈感的產生決不是偶然的,它是我在新的教育理念的指導下產生的智慧之火,是課堂上師生互動,融爲一體的共振效應,它使學生們充分感受到語文課堂的魅力,那真是一種美的享受。

五:我的不足和再教設計

本節課形式多樣,內容豐富,但有龐雜之感,有礙於學生對重點的把握,音樂的藉助,小品的表演確實激發了學生的興趣,但過多的藉助,降低了語文課文學的魅力,有喧賓奪主之感。

再教設計:在課時安排上,我將由一課時安排兩課時,在課堂內容的選擇上,我將忍痛割愛地捨棄展現今日三峽風采的環節,在多媒體的選用上,我將只選取一段音樂渲染課堂氣氛,目的是讓學生真正地在古代文化中薰陶漸染,從而更加熱愛中國古代的燦爛文化。

以上是我的教學反思,希望各位同仁批評、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