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七年級教案 > 語文版七年級上冊《巨人和孩子》教案

語文版七年級上冊《巨人和孩子》教案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65W 次

 課標要求

語文版七年級上冊《巨人和孩子》教案

1、整體感知課文,把握思想內容,感悟課文濃厚的童話和神話色彩。

2、理清文章結構,培養概括能力。

3、欣賞生動形象的景物描寫,體會課文擬人的修辭方法的妙處。

4、領會“愛心能給世界也給自己帶來美好和歡樂,自私則會給世界也給自己帶來不幸和痛苦”的道理。

  [學法點悟]

學習本文,要有感情地朗讀課文,並且通過輻射閱讀,增強語感,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在閱讀過程中做到積累、思考、比較、運用。通過片斷練習,培養學生想像力和勤於練筆的習慣。通過引導學生理解“愛”這一亙古不變的主題,培養學生的探究精神。

  [整體感知]

這是一篇在世界各國傳誦了百餘年的著名童話。作者通過對比的手法,歌頌了愛心,歌頌了愛的力量,今天讀來仍有較強的現實意義。文章通過寫巨人的花園由終年寒冬終於回到春天的過程,告訴了我們一個什麼道理?文章的結構有什麼特點?孩子們給巨人的花園帶來了什麼變化?巨人是怎樣由自私變得充滿愛心的?這些是我們學習文章時要着重思考的問題。

  [疑難解析]

質疑:這篇童話告訴了我們一個什麼道理?

解惑:這篇童話通過寫巨人的花園由終年寒冬終於回到春天的過程,告訴我們:愛心能給世界和自己帶來歡樂,自私則會給世界和自己帶來不幸和痛苦。

質疑:文章的結構有什麼特點?

解惑:全文有22個自然段,分爲三個部分:

第一部分(1~2):孩子們在巨人的花園裏快樂地玩耍。

第二部分(3~10):巨人回來禁止孩子們來玩,花園裏只剩下了冬天。

第三部分(11~22):孩子們給花園帶來了春天,給巨人帶來了巨大的變化。

在這三部分裏,二、三部分是課文的重點。

質疑:孩子們給巨人的花園帶來了什麼變化?

解惑:孩子們給巨人的花園帶來了美好的春天。巨人由於自私而把孩子們趕出了花園,花園從此不再有春天,巨人的花園終年是寒冷。只有北風、冰雹,還有霜和雪在園中的林間上竄下跳。而當孩子回到了巨人的花園後,樹上開滿了鮮花,鳥兒們翩翩起舞,興奮地歡唱,花朵也紛紛從草地裏伸出頭來,露出笑臉。

質疑:巨人是怎樣由自私變得充滿愛心的?

解惑:巨人由於自私而把孩子們趕出了花園,花園從此不再有春天。“我真弄不懂春天爲什麼遲遲不來”,他也急切“盼望着天氣發生變化”。正是由於巨人看到了是孩子們的到來使花園發生了可喜的變化,他終於明白了由於自私而帶來了惡果。特別是那個爬不上樹去的小男孩被巨人抱上大樹之後的情形,使他深受感動,他由此而深深覺悟,變得充滿愛心。

 [語言揣摩]

1、這是一個很可愛的大花園,長滿了綠茸茸的青草……草地上還長着十二棵桃樹,一到春天就開放出粉撲撲的團團花朵,秋天裏則結下累累果實。

寫巨人不在時的花園青草是“綠茸茸的”;花朵是“粉撲撲的”;果實是“累累”的;用疊音詞寫得生動形象而富有感情色彩,表現出了一種歡樂喜愛之情。

2、“小鳥便無心唱歌,樹兒也忘了開花。有一朵花兒從草中探出頭來,看見那個告示後,它對孩子們的遭遇深感同情,於是又把頭縮回去,繼續睡覺了。

運用擬人手法,表現出了小鳥兒、樹兒、花兒也對巨人的自私深表不滿,對孩子們充滿同情,是那樣的愛憎分明。

3、“我有好多美麗的鮮花,”他說,“但孩子們纔是最美的花朵。”

這是巨人轉變之後,發自內心的聲音。比喻手法的運用,使語句帶有強烈的感情色彩。

 [研究課題]

1、相關鏈接:王爾德(1854~1900),英國作家、詩人

2、因爲有了愛,世界才如此美好。請每位同學在課下蒐集一幅畫、一首歌、一首詩、一句名言,或向其它同學講述一個你身邊發生的動人的故事,都必須以“愛”爲主題。用實際行動向你身邊的人奉獻出你的愛心。

自 主 探 究

探究前期導引

掌握本課涉及的生字詞,探究重點詞句的含義,學會有感情地朗讀童話。在理解文章的基礎上,體會文章情節集中、中心明確,語言生動準確的特點。學習童話運用人物的語言、行動、心理描寫來塑造人物性格,揭示主題的方法。感受運用比喻、擬人等修辭方法描寫景物的妙處。

 [基礎鞏固集練]

一、字音字形

1、掌握下列加點字的讀音。

毛茸茸 棲息 聆聽 徘徊 煙囪

咆哮 上竄下跳 翩翩起舞

2、給下列形近字組詞。

愧 徘 篷 咆 耍 雹

魁 排 蓬 炮 要 苞

傀 誹 縫

二、語言積累 解釋下列詞語的含義。

1、棲息:

2、聆聽:

3、徘徊:

4、肆意:

5、翩翩:

6、樂不可支:

7、欣喜若狂:

8、不知所措:

三、朗讀背誦

這是一篇語言生動的童話,在熟悉課文內容,把握特點的基礎上,可以爲課文選配適當的背景音樂。朗讀時力求做到三點:一、聲音要清晰、準確、優美;二、感情要豐富,時而歡快、時而納悶;三、帶上孩子般的天真與稚趣。

四、問題探究

1、文章的標題有什麼特點?

(提示:“這篇童話的題目揭示了作品的主人公。巨人是一個自私的人物,一羣天真活潑的孩子是春天的使者。文章就是圍繞着巨人和孩子之間發生的故事展開的。)

1、 巨人的自私是從哪些言行裏表現出來的?

(提示: 粗聲粗氣地吼叫,“我的花園就是我自己的花園,”“我不準外人來這裏玩”“築圍牆,掛示牌。”)

3、巨人找到春天不肯到他的花園裏來的原因了嗎?是什麼?

(提示:找到了,是因爲他自私地趕走了孩子。)

4、巨人怎樣幫助小男孩的?哪些詞語最能表現他的心情?是什麼心情?

(提示:巨人悄悄來到了小男孩的身後,雙手輕輕托起孩子放在樹枝上。“悄悄”“輕輕”表明巨人怕嚇着小男孩,非常喜愛孩子的心情。)

5、“中午十二點,人們去趕集的時候。欣喜地看見巨人和孩子們一起在他們所見到的最美麗的花園中游戲玩耍。”(這句話寫趕集的人們有什麼作用?)

(提示:通過側面烘托寫出巨人的巨大變化。)

6、巨人用斧子砍圍牆的舉動有什麼含義?

(提示:表明了他不要拒絕孩子,不再自私的決心之大。)

五、欣賞評價

擬人是本文運用的最主要的一種修辭,從文中找出最典型的一段來,體會其妙處。

六、拓展閱讀

母 愛

畢淑敏

僅次於人的聰明的動物是狼,北方的狼。南方的狼是什麼樣,我不知道。不知道的事咱不瞎說,我只知道北方的狼。

一位老獵人,在大興安嶺蜂蜜般粘稠的篝火旁,對我說。

“有一次,我追捕一隻帶有兩隻小崽的母狼。它跑得不快。因爲小狼腳力不健。我和狼的距離漸漸縮短,狼媽媽轉頭向一座巨大的沙丘爬去。我很吃驚。通常狼在危急時,會在草木茂盛處兜圈子,借複雜地形伺機脫逃。如果爬向沙坡,狼雖然爬得快,好像比人佔便宜,但人一旦爬上坡頂,就一覽無餘,狼就再也跑不了了。

“這是一隻奇怪的狼,也許它昏了頭。我這樣想着,一步一滑地爬上了高高的沙丘。果然看得很清楚,狼在飛快逃向遠方。我下坡去追,突然發現小狼不見了。當時顧不得多想,拼命追下去。那是我平生見過的跑得最快的一隻狼,不知它從哪兒來的那麼大的力氣。像貼着地皮的一支黑箭。追到太陽下山,纔將它擊斃,累得我幾乎吐了血。

“我把狼皮剝下來,挑在槍尖往回走。一邊走一邊想。真是一隻不可思議的狼,它爲什麼如此犯忌呢?那兩隻小狼到哪裏去了呢?已經快走回家了,我決定再回到那個沙丘看看。快半夜纔到,天氣冷極了,慘白的月光下,沙丘好似一座銀子築成的墳,毫無動靜。我想真是多此一舉,那不過是一隻傻狼罷了。正打算走,突然看到一個隱蔽的凹陷處,像白色的燭光一樣,悠悠地升起兩道青煙。

“我跑過去,看到一大堆幹駱駝糞。白氣正從其中冒出來。我輕輕扒開,看到白天失蹤了的兩隻小狼,正在溫暖的駝糞下均勻地喘着氣,做着離開媽媽後的第一個好夢。地上有狼尾巴輕輕掃過的痕跡,活兒乾得很巧妙,在白天居然瞞過了我這個老獵人的眼睛。

“那隻母狼,爲了保護它的幼崽,先是用爬坡延遲了我的速度。贏得了掩藏兒女的時間。又從容地用自己的尾巴抹平痕跡,並用全力向相反的方向奔跑,以一死換回孩子的生存。

“熟睡的狼崽鼻子噴出的熱氣在夜空中凝成彎曲的白線,漸漸升高……

“狼多麼聰明!人把狼訓練得蠢起來,就變成了狗。單個兒的狗絕對鬥不過單個兒的狼,這就是我想告訴你的。”老獵人望着篝火的灰燼說。……

(選自《語文課外閱讀》)

探究建議

1、“狼媽媽轉頭向一座巨大的沙丘爬去。”老獵人爲什麼吃驚?狼媽媽這樣做的原因是什麼?

答:

2、狼**的最終結局如何?

答:

3、兩隻小狼爲什麼突然不見了?老獵人後來是怎樣發現它們的?

答:

4、母狼的行爲使老獵人感嘆的是麼?

答:

5、題目爲什麼叫“母愛”,而不是“聰明的狼”?

答:

6、用一句話概括讀完這篇文章後的感受。

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