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七年級教案 > 巨人和孩子教學反思(七年級下冊)?

巨人和孩子教學反思(七年級下冊)?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53W 次

  篇一:巨人和孩子教學反思(七年級下冊)

童話,深受學生喜愛,它那動人的故事、曲折的情節和優美的語言,能把學生帶人美好的情境,使他們受到真、善、美的薰陶。教學《巨人的花園》這篇課文時,我着力讓學生在學習中既領悟童話的寫法,感受語言的優美,又從語言文字中感悟做人的真諦,感悟快樂要和他人分享的幸福,將語文的工具性與人文性水乳相融,使課堂教學呈現出既有深度又有廣度的新局面。

巨人和孩子教學反思(七年級下冊)?

課堂伊始,我讓學生讀了一遍課文後,問道:“這篇童話寫得怎麼樣?”“太好了!”“太打動人了!”“太曲折了!”“曲折?”多好的能進發活力的一個詞語。隨即,我又問道:“你覺得哪些方面曲折?”“情節曲折。”面對其他同學的一臉茫然,怎麼辦?這麼好的能挖掘的詞語我不能棄而不顧。當即,我在黑板上畫了兩條線:一條直線,一條波浪線。我說:“是啊,故事情節就彷彿這兩條線,我現在給大家講一個童話故事:‘從前,一個巨人旅行回來,看到了許多孩子在自己的花園裏玩,他非常生氣,把孩子們趕跑了。後來,在一個小男孩的感動下,他再也不趕孩子們了,還和他們快樂地一起玩。’這個故事好嗎?”“不好,太簡單了,沒有情節,十分枯燥。”這時,一個學生看着那條直線,會意地說:“這樣的情節太平淡了,就和那條直線一樣。”“是啊,”我趁勢說道,“那麼這篇童話的情節到底曲折在哪兒呢?”學生大部分心領神會,急忙打開課本,細讀課文。一會兒,一個個小手舉了起來:“第三自然段中巨人回來很生氣,是一個曲折處。”我隨即在波浪線的第一個高潮處板書“很生氣”。隨着學生的回答又在第二個高潮處板書“發脾氣”,在第三個高潮處板書“大聲叱責”。接下來我又問道:“巨人生氣的前後花園有什麼變化?請同學們找到相關的語言讀一讀,體會體會。”

在學生的體會和交流中,我們共同歸納出了兩個字:“美”“荒”。然後引領學生通過讀把這種感受表達出來。“那麼由‘美“荒’讓人感受到的又是怎樣的一種氛圍呢?請同學們再找出相關的語句讀一讀,用心去感受一下。”學生通過對“一縷陽光從窗外射進來”“明媚的陽光”“草翠花開”“孩子們的笑聲使花園增添了春意”“鮮花凋謝,樹葉飄落,花園又被冰雪覆蓋了”等詞句的品讀,感受並提煉出了“暖”與“冷”兩個字。“美”與“荒”,“暖”與“冷”強烈的對比寫法使故事情節曲折生動。通過板書,學生潛移默化地領略了作者寫作上的精妙之處。

接着,在第三個曲折處,我問道:“同學們,巨人大聲叱責後,是什麼讓巨人的心靈發生了變化。”“是小男孩的一雙會說話的眼睛。”“想想看,此時此刻,小男孩可能會說什麼?”很快,學生思維的閘門又一次打開。有的說:“巨人啊,快醒醒吧。知道嗎?是您自己首先封閉了您的.心,才讓您的心靈變得荒涼、冷酷的啊!”有的說:“巨人啊,您知道嗎?世界是因我們才變得豐富多彩,是因我們才變得有滋有味,難道您永遠要讓自己孤單一輩子嗎?”有的說:“快打開您那顆外表任性、冷酷的心吧,其實您一定和我們一樣充滿愛心。”此時,學生不是在想小男孩可能會說什麼,而是在直接與巨人對話,已經完全融入到課文之中。一個學生滿懷激情地說道:“其實巨人拆開的不僅僅是圍牆,更是自己那顆冷酷的心,任性的心,是自己那顆自私的心,荒涼的心,是自己那顆曾經被黑暗吞噬的心。”這時,全班響起了熱烈的掌聲。在掌聲中,我從學生那明亮的眼睛中看到了他們正在接受一次心靈的洗禮。

這節課通過引入“一條直線”和“一條波浪線”讓我明白破解故事類文本的密碼之一就是“變換”。因爲文章以曲爲美,凡優美的記敘文,往往離不開一波三折的情節,人物的情感和性格只有在情節的變化中才能得以淋漓盡致地展示。什麼是故事,故事就是情節的跌宕起伏。平鋪直敘,沒有意外,沒有變化,就沒有故事。這兩條線讓我明白文本中其實有很多樸實的東西等着教師去發現,去思考,也等着教師採取有效的方法去揭示,去幫助學生理解、運用。

  篇二:巨人和孩子教學反思(七年級下冊)

我認爲打造高效課堂,應抓住兩個關鍵點:一是要要堅持備課策略:“以激情點燃智慧,以智慧解剖教材,以教材提取案例,以案例達成共識。”二是以合作交流爲舞臺,以問題探索爲主線,以創新思維培養爲目標,以體現有序、積極、愉悅、自然的課堂氛圍爲效果,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讓每個學生都有提問質疑的機會,讓每個學生都有探究展示的機會,讓每個學生都有認同讚賞的機會。

教學設計上,我積極探索,並努力實踐適應“新課程”需要的“目標引領,問題切入,自主探究,合作交流,適時點撥,拓展提升,當堂檢測”高效課堂七大模塊。以期形成“將知識轉化爲智慧,把文明積澱成人格”的課堂理想境界。

《巨人和孩子》這篇課文,通過寫一個巨人前後的變化及其產生的結果,告訴我們:“愛心會給世界也給自己帶來美好和歡樂,自私則會給世界也給自己帶來不幸和痛苦”, 文章雖然比較長,但文字比較淺顯,主題鮮明,通過教師問題的設計,與循循善誘的引導,點燃了學生內心的求知慾、表達欲、交流欲、成功欲。據不完全統計,在此堂課上,舉手回答問題、參與展示的同學有三分之二以上,達到了我預期的效果。

在課堂設計中我與新課標 “以學生爲主體,教師爲主導,合作探究,當堂達標”的方針是一致的,在課堂裏上我注重了實施高效課堂的改革,大力推進、全面倡導學生的自主研討,真正做到了講練結合,拓展延伸。基於此,我認爲我較好的做到了以下幾點:

 一、注重學生自學能力的培養

新課標要求“要培養學生主動自覺地學習意識”, 所以我把朗讀課文,學習本課的生字詞;理清文章的結構,概括主要內容作爲我的教學重點,同時,也是需要學生來自學完成的部分,從同學們對“棲息 (憩息) 樂不可支 咆哮 翩翩起舞”幾個重點字詞的背誦和默寫以及文章主要內容的總結來看,學生們很好的完成了自學部分,並且樂於積極主動的參與課堂。

 二、引導學生在討論過程中着眼於文本,讓學生形成看法,養成咀嚼語言文字的習慣,提升文化素養。

整節課中,我主要通“過巨人回來之後,看見孩子們在他的花園玩,他做了什麼?這些行爲反應出巨人是一個怎樣的人?”“巨人的這種行爲帶來了什麼樣的惡果?”“巨人的花園一直是被冬天佔領的嗎?是什麼讓巨人改變了自己的想法?”“你認爲文章的主旨是什麼?”等這樣幾個問題,環環緊扣,層層深入,在回答這幾個問題的時候,學生能着眼於文本,而且學習積極性高,主動探究、爭先恐後的發表自己的閱讀感受,勇於說出自己的看法和觀點。比如:在回答“巨人的這種行爲帶來了什麼樣的惡果?”時,學生能從巨人、孩子、花園三個方面去考慮,在回答“你認爲文章的主旨是什麼?”,時,學生能從愛心、快樂、奉獻幾個關鍵處去着眼,這樣,不僅發散了學生的思維也使得整節課都在輕鬆和諧、愉快激情的氛圍中完成。學生能從文章中得出“愛心會給世界也給自己帶來美好和歡樂,自私則會給世界給自己帶來不幸和痛苦”,這篇課文也就算達到了預期的教學目標。

 三、培養學生與人交流的能力,把語文運用於實踐中。

我認爲學習語文的最終目的是運用到實際生活中,所以在教學最後,我設計了這樣一個拓展延伸“體味別人眼中的愛心,把愛心具象化”,這一環節完成的非常好,學生能主動積極、有禮有貌的對聽課老師進行採訪,“在您的眼中,什麼纔是真正的愛心”,並把自己採訪到的信息快速準確的反饋到黑板上,其他同學也能夠很好的配合,寫出自己的感受和理解。我想:在教學中,應該根據體裁的不同,創設與課文一致的氛圍和情境,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使其積極有效地參與到課堂教學中來,這樣會大大地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率。

當然,任何課都不是完美無缺的,我認爲這屆課重點有這樣幾個不足:

一、導入太過簡單。直接對自學的部分進行提問來導入新課,缺乏新鮮感和趣味感,長此以往,可能導致學生對語文課失去期盼和興趣。

二、在設計問題上還可以再放手一些,讓學生自由的發表自己的理解體會,我還是引的太多,說得太多。

三、備課還是不到位,使得課上前鬆後緊,尤其是時間安排上不佳,缺少對重點段的品讀、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