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三年級教案 > 三年級下冊《燕子》教學反思

三年級下冊《燕子》教學反思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28W 次

  三年級下冊《燕子》教學反思1:

三年級下冊《燕子》教學反思

我在教學《燕子》這一課的時候,課堂上有這樣的情境:

師:《燕子》是一篇經典散文,之所以能經久不衰,就是因爲它非常美,美在以下四個方面:外形美 、春之美 、飛行美 、歇息美。接下來分小組學習。

生:(小組成員商量研讀專題)

師:出示研讀方法:

1、自讀課文,找出哪些詞句最能反映這方面的美;

2、細細品讀這些詞句,把自己的想法寫在旁邊;

3、小組交流補充;

4、討論怎樣讀好這一節?練讀。

生:學生研讀。

師:巡視並參與研讀。

生:彙報交流。

在這個教學片段中,學生的學習在教師的輔導下,井然有序,由於教師在旁只是指導學習方法,整個學習過程就成了學生自主學習的天地。學生可以自由選擇研讀專題,學生有發揮的空間,根據自己的興趣或擅長來選擇,在這樣一個寬鬆的學習氛圍裏,學生可以最大限度地創新。教師放手讓學生自主地學,給學生空間發揮,但這並不是放任不管,而是有計劃地創設情境,有目的地指導學習,課堂上的每一個過程都在老師的控制中。在剛纔的片段中,還有這樣的環節,讓學生在研讀時細細品讀這些詞句,把自己的想法寫在旁邊。這個學習要求就是在嘗試着讓學生創新,把自己對詞語,句子甚至段落的看法、體會寫下來,不管字數多少,都是學生真實的體會和見解,事實證明,效果不錯,有不少學生能寫出與衆不同的看法,如有學生選擇研讀“歇息美”,有如下的體會:我覺得作者把休息時的燕子寫得很傳神,把燕子比作音符,非常恰當,這樣的比喻更能突出燕子的美,我們寫作文時可以學習它。通過自己朗讀課文,有如此多的感受,多角度,多方位,真的很難得。學生在自學過程中,不但自己積極思考,還和小組成員合作,互相交流,互相啓發,創新思維得到發展。

在語文教學中,我們要做有心人,經常可以根據教學內容設計一些情境,儘量給學生多一些自由思考和發揮的空間,多鼓勵學生合作學習,我想,這樣對學生創新思維的發展必定有幫助。

  三年級下冊《燕子》教學反思2:

《燕子》這是一篇散文。課文描寫了燕子的外形和它在爛漫無比的春天從南方趕來,在天空中、湖面上飛行,在電線上休息的情景。本文語言清新明快,描寫準確生動小學語文三年級下冊《燕子》教學反思小學語文三年級下冊《燕子》教學反思。燕子活潑可愛的外形特點、追趕春天的候鳥習性、輕快靈活的飛行姿態、文靜優雅的休息場面,都一一躍然紙上,動靜結合、有聲有色,字裏行間流露出作者對春天和燕子的喜愛之情。

作者用詞準確傳神,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我引導學生咬文嚼字,品味其內涵的滋味。我主要要抓住重點詞語,指導學生反覆朗讀,在讀中理解,在讀中想象、品味、欣賞,直至背誦,促進學生語言的積累和內化。本來以爲學生很容易進入角色,可是學生在課堂上發言積極性不高,只有幾個願意發表自己的見解,課堂顯得沒有生氣。有可能是開學初,學生還沒有進入學習的氛圍中。就如體會小燕子飛行這一段內容時,我引導學生談談自己的體會。學生能抓住“斜着身子”、“掠過”、“一轉眼“橫掠”……等體會到燕子飛行的輕快

有的也能從中體會到燕子喜歡春天,高興了,還會變着花樣飛行小學語文三年級下冊《燕子》教學反思教學反思。這些令人滿意。課堂中往往唱主角的就是王迪、曹馨月等幾位同學,耿仁政等幾位同學往往處於一種無言的狀態,這是讓做老師的感到比較揪心的。這也應該是我課堂教學中需要突破的。如何吸引學生主動學習、主動參與討論,從而提高語言的組織能力和閱讀的理解能力。

  三年級下冊《燕子》教學反思3:

《燕子》這篇課文主要寫的是在桃花盛開、綠柳輕揚、燕子飛來的情景。根據教材的特點和該年級的教學要求,我把本課教學目標定位於以下幾點: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喜歡的段落。2.理解課文,抓住描寫燕子和春天的語句,感悟燕子的活潑可愛和春天生氣勃勃的景象。3.正確讀寫“燕子、趕集”等詞語。根據教材特點和學生實際,我確定的教學重點是: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喜歡的段落。教學難點是:感悟燕子的活潑可愛和春天生氣勃勃的景象。我在教學中注意了以下教學策略的實施:

一.以讀爲主是當今語文課堂教學的主旋律。本課教學我把朗讀擺在十分重要的位置,強調“以讀爲本、以講助讀”,我認爲學習語言的過程,實際上是一個外部語言不斷內化的過程,實現這一內化的過程最重要、最根本的手段就是朗讀。所以我鼓勵學生自讀自悟,避免老師講的多,提問多,大力提倡“以讀爲主,以讀代講,以講帶動讀、以問促進讀”。讓學生自讀自悟、邊讀邊思、相互討論、邊讀邊想象中去學習朗讀,去理解詞語,去培養語感,去接受潛移默化的語言薰陶。“作者胸有境,入境始與親。”因此“入境悟情”是我始終追求的教學境界。

二.情境的創設在語文教學,尤其是低年級語文教學中具有極其重要的地位。學生對課文敘述的一切(,只有在情境中調動起學生的各路感官,讓他們在情境中積極地觀察、感受、操作,才能實現對語文的感悟積累和運用。本課教學中我在情境的創設上是花費了一番心思的:

1.以生活體驗情境。這課要讓學生從生活中體驗春天的特點。課前讓學生注意觀察身邊春天的景物,或蒐集有關春天的圖片以及誦讀歌頌春天的詩歌和文章,讓學生對春天有一個切身的感受。可見,學生獲得的體驗能夠很好地幫助他們理解和感受課文。

2.畫面再現情境。根據教材和學科的特點,這節課,我運用了多媒體輔助教學,精美的畫面和恰當的音樂,加深了對課文描寫的意境的直觀感受,比如,青草、柳葉、鮮花、小溪流水、青山綠水、燕子、蝴蝶等,讓學生體會到春天的特徵和美麗。由此看來,恰當地運用多媒體輔助教學,使得這些生活經歷有限、生活感受粗淺的低年級學生,不僅眼裏有語言文字,還有相對應的形象畫面,“符號”對應了“形象”,“形象”又激起了“情感”。

三.遺憾之處:

1.學習第三自然段中的比喻句,教學中,我覺得學生能夠很容易領會,沒有帶領學生加以引導或想象,部分學生對對“正待譜寫一曲春天的讚歌”根本不理解,因此對教學效果略有影響。

2.教學調控不夠靈活有效,教學機智有待提高。今後在這方面要加強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