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八年級教案 > 八年級下冊語文《海燕》教學反思大綱

八年級下冊語文《海燕》教學反思大綱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2W 次

身爲一位優秀的教師,我們需要很強的課堂教學能力,對學到的教學新方法,我們可以記錄在教學反思中,那麼教學反思應該怎麼寫才合適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八年級下冊語文《海燕》教學反思,歡迎閱讀與收藏。

八年級下冊語文《海燕》教學反思

八年級下冊語文《海燕》教學反思1

第五週用了三個課時開展《海燕》的教學活動,按計劃是兩個課時完成的教學內容,結果用了三個課時。

根據教學安排,計劃在第五週的週一、週二完成《海燕》的教學工作,結果用了三課時,並非是因爲教學開展得不順利,而是因爲在教學中顯現出其它的問題,爲了能根據實際對學生進行大語文的教學思想改變,臨時增加了教學內容。在三個課時的教學活動中,實驗問題式教學方式,然由於同學們對於問題的回答不積極,在調動方面沒有達到自己的目的,增加一些新的元素進去,造成了時間受到影響,雖然如此,教學目標仍然過到了。其中還出現了個新的讓我意想不到的東西。由於同學們參與意識不到位,在講到三個現畫面時,正遇到外面下着小雨,我要求同學們觀看外面的景物,說自己想說的話,結果許多同學都理解了,並說出了許多讓我意想不到的描寫小雨的語句。最大的不足是自己在教學活動中的面部表情不豐富,或者是自己在與學生之間有一種學生不易接受的情感在內,造成了同學們參與的不積極。這可能是自己長期以來形成的一種自認爲是達成教學目的的手段吧,給課堂帶來了不和諧的因素。

在學習的過程中,同學們讓我認爲最感動的是多數同學都能參與到學習之中,雖然有一點被迫的味道,但還能參與,可以說也是種幸福吧,特別是一些教師認爲不學習的同學都能動手了、動口了!

影響學生學習的因素是自己與本班同學之間還沒有建立一種和諧的關係,甚至於與許多同學還沒有講過一句話,大家缺乏一種溝通與交流,彼此之間還沒有達成和諧。

在今後的教學中,首先要解決的是與同學們之間的認識與交流。同時在設計教案時,必須考慮到同學們對語文學科的認識與理解。在此基礎上開展教學活動對於同學們的學習成績的提高非常有好處。另外,在板書設計方面必須改變過去的隨意性,力求板書對學生學習的引導性,在暗示學生方面還需要下功夫

八年級下冊語文《海燕》教學反思2

《海燕》是一篇著名的散文詩,作爲一篇散文詩,有着詩一樣的語言和詩一樣節奏,如果不仔細品讀,怎麼能感受到作品的語言美和韻律美。試想,如果一個學生課文讀起來結結巴巴,連一些常用的字詞也不會讀,怎麼能談得上恰當的語言表達呢?所以在這次教學過程

中,我主要通過讓學生聽讀﹑試讀﹑品讀﹑老師範讀﹑學生展示這幾個過程,讓學生把握散文詩的節奏﹑重音和停頓。“書讀百遍,其義自見”,通過多讀,學生能更好的理解課文,同時學生能初步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這比老師單一的去講要好的多。教學過程中,我以朗讀品味貫穿教學始終,讓學生在讀中悟,悟中讀,讀評相結合。

在賞析海燕形象時,讓學生抓住直接描寫海燕的句子入手,讓學生進行認真的品讀、體會。在尊重學生個性的基礎上,讓學生的感性認識得到充分的發揮,並結合時代背景引導學生了解作者的創作意圖,進而把握海燕的特定內涵。學生對“海燕”形象和象徵意義的理解比較快,也比較一致,大都是“它是生活中的強者,逆境中的勇士,勇於迎接挑戰的英雄。”等。在此基礎上,我讓學生介紹生活中的“海燕”,學生舉出了貝多芬、張海迪等百折不撓、自強不息的事例。

在拓展延伸中,我將學生對海燕形象的認識的現實意義與生活實際相結合,鼓勵學生在面對生活中的暴風雨時也要像海燕一樣勇於鬥爭、樂觀、自信。這樣突出了對學生人文素養的培養。

八年級下冊語文《海燕》教學反思3

《海燕》是高爾基所寫的一首散文詩,作品猶如春天的旋律,時代的前奏曲,革命的宣言書,是無產階級文學的開山之作。自問世以來,一直受到人們的青睞。上課伊始,檢查學生預習情況,首先是“高爾基知多少”,接着簡介作品背景。在範讀的基礎上,讓學生齊讀,藉此領會作品激情洋溢音韻鏗鏘的特點。

這篇文章按照暴風雨漸次逼近這一線索,學生很容易找出“醞釀--逼近--即將來臨”這三個場面,而海燕的性格隨着情節的發展逐步鮮明,海燕的`形象也隨着暴風雨的漸次逼近而逐步完善。因此讓學生找出描寫海燕的語句加以分析,從而領會作爲勇猛堅強樂觀自信富有獻身精神的無產階級先驅者的形象,因爲之前已經學過《雷電頌》,學生對象徵手法的運用已經掌握,所以對於海燕的象徵意義也就很好理解。有學生問“先驅者”是什麼意思,在讓學生知道含義的前提下,讓學生換一個字來理解,“先行者”或“先鋒者”。

與之相對應還描寫了哪些動物呢?請在文中劃出最能表現它們性格的詞語,從而讓學生明確海鷗海鴨企鵝面對暴風雨所表現出來的恐懼心理,在此基礎上讓學生聯繫《雷電頌》說出它們的象徵意義。與其同時,順便帶出狂風烏雲和大海的象徵意義。這時我讓學生思考文章第二段中,爲什麼說“烏雲聽出了歡樂”?難道海燕的叫喊與飛翔,烏雲喜歡不成?!學生一時不解,乾脆讓學生互動研討。在暴風雨逼近與即將來臨這兩個場景下,敵我雙方展開了一場殊死決戰。狂風的“抱和甩”,與大海的“抓住和熄滅”形成鮮明的對比。最後海燕以預言家的姿態高喊——“讓暴風雨來得更猛烈些吧”,表達了對暴風雨的強烈渴望。

修辭手法的運用,極大地增強了《海燕》的藝術性,學生對比喻和擬人很熟悉,但對反覆卻缺乏瞭解,因此讓學生找出並解析,重在解析反覆修辭的作用。此外還設計了一個環節,對於海鷗海鴨企鵝的表現,假如你就是海燕,你會對它們說什麼?會對它們採取什麼策略呢?此目的一是考察學生想像與聯想的能力,二是考察學生的社會洞察力與政治素養。

最後讓學生反思:從海燕身上,我們學到了什麼?如果面對人生的“暴風雨”,你會怎麼辦?此問題的設計在於對學生進行人文薰陶。這時學生的回答很精彩,有自己的思考,有轉引名人的詩句,比如普希金的《假如生活欺騙了你》、臧克家的《有的人》、冰心的小詩、魯迅的“不在沉默中死亡,就在沉默中爆發”等,還有引用“超女”口號,這裏就不一一枚舉了。

八年級下冊語文《海燕》教學反思4

以活動爲載體推進探究過程,這是本課最主要的設計宗旨。

學習是學生的天職,愛玩是少年的天性,這“天職”與“天性”是一對矛盾。但如果能把兩者巧妙的結合起來,既完成學習任務,又激發學生興趣,豈不兩全其美?給學生一個球場,學生自然知道去盡情踢球;給學生一個舞臺,學生自然知道去盡情表演。基於這一認識,本課在整體感知的環節裏一連串的設計了三大活動,即:別出心裁的“畫插圖”,引人入勝的“猜謎語”,極富創意的“當翻譯”。這些活動將聽、說、讀、寫融爲一體,把學生的探究熱情充分調動起來,把學生的探究潛力充分挖掘出來。這些活動,環環相扣,不斷深入,使理解課文深刻含義,理解象徵手法及其運用這樣複雜枯燥的教學任務變得簡單而又充滿了趣味,於是在不知不覺中就完成了探究任務。

課堂教學的成功,緣於對每一個環節的精心設計和每一個細節的精雕細刻。本課最成功之處在於以精心設計的活動爲載體來完成探究活動。進行探究性學習是當前課程改革的主導方向,在這個過程中,以活動爲載體來促進探究可以算是一種成功的嘗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