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三年級教案 > 三年級下冊第6課《燕子專列》教學反思

三年級下冊第6課《燕子專列》教學反思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09W 次

  《燕子專列》教學反思一

三年級下冊第6課《燕子專列》教學反思

《燕子專列》是三年級下冊第二組的一篇精讀課文。這是一篇發生在人和動物之間的感人故事.文本中帶有濃濃的人文關懷,傳遞着人與動物、人與自然的和諧。其內容對於三年級學生來說,不是太難理解,關鍵是如何引導學生從課文的重點詞句中體會到人與動物之間美好的情意。對學生進行愛護鳥類的環保教育。因此這節課我以人類對動物博大的愛心作爲主線,將這種濃濃的關愛之情貫穿於整個教學過程之中,讓學生抓住重點的詞句和適當的想象理解瑞士人民對燕子的在乎,對動物的愛,再通過對學生進行有感情朗讀的指導,使學生的感情昇華。

一、抓關鍵詞句,體會愛之情。

在教學第2自然段時,我重點抓住了“氣溫驟降”和“瀕臨死亡”兩個詞語進行教學,通過這兩個詞引出燕子遭遇麻煩的原因和危險的處境。接着讓學生自己在課文中尋找體現小燕子處境很危險的詞語,學生很快就找到並理解了“飢寒交迫”等詞語的意思,對小燕子的處境感到非常的焦急,擔心不已。

這種抓關鍵詞句的方法同樣適用於第三、四自然段。學生通過感讀“呼籲”,“四處尋找”,“一點也不在乎”等詞語,深深體會到了瑞士政府的人民的愛心。

二、創設情境,讓學生融入文本當中。

《語文課程標準》中明確指出:“語文教學應激發學生的興趣,注重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和探究性閱讀的能力,教師應打破傳統的教學模式,創設有利條件,更好地去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在本課的教學中,我努力創設一定的情境,讓課堂與生活不再分離。

在理解“呼籲”是什麼意思時,讓學生代表政府來進行呼籲:“如果你是一名電視臺的記者或是廣播電臺的播音員,你會怎麼呼籲?”這樣學生不僅理解了“呼籲”的含義,而且走進文本,融入文本。

三、運用多種形式的朗讀,加深對課文的理解。

這樣多種形式的讀,不僅培養了學生的朗讀能力,而且充分調動起了學生學習的興趣和學習的積極性。但是在個別朗讀時,男同學不如女同學放的開,今後還要多加鼓勵,加強訓練。

  《燕子專列》教學反思二

《燕子專列》這篇課文講述了一年春天,歐洲的瑞士氣溫驟降,從南方飛回的燕子途經瑞士,飢寒交迫,面臨死亡。瑞士政府呼籲人們尋找凍僵的燕子,送到車站,並用帶空調的列車把燕子送到溫暖的地方。文章表現了人們對鳥兒博大的愛心,呼籲人們要保護動物。

在教授整篇課文時,我給學生了兩個大問題:一是,燕子遇到了什麼困難;二是,人們對燕子的幫助體現在什麼地方,政府怎麼做的,人們怎麼做的,小姑娘貝蒂又是怎麼做的。在這兩個大問題的指引下,學生們理解了整篇文章的。在理解的基礎上,我再讓學生讀課文,抓重點字詞理解人們對燕子的關愛之情,體會人和小動物之間最真摯的感情,在孩子們心中深深紮下關愛小動物的情感。

  《燕子專列》教學反思三

反思《燕子專列》整個教學過程,我認爲比較滿意的地方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深入研讀文本,走進語言深處。針對三年級教材特點,着重藉助對“料峭”、“紛紛”、“一點不在乎”等重點詞語的理解組織教學。通過多種理解詞語方法的滲透,經過多角度、多層次的語文訓練,包孕着豐厚的情感、豐富的內涵,實現語言訓練立體化,真正體現了語文教學工具性與人文性的有機結合。

二、創設一個個情境使學生融入文中,把孩子們帶進文中。《新課標》要求:“初步感受作品中生動的形象和優美的語言,關心作品中人物的命運和喜怒哀樂,與他人交流自己的閱讀感受。”在學生理解政府號召居民拯救燕子時,讓學生當電臺主持人、記者,動之以情,曉之以理呼籲居民救助燕子;在感受小貝蒂一心救燕子時,讓學生看圖說說貝蒂的動作、神情她好象在說些什麼?在送燕子的站臺上,讓學生想象,假如你就是車廂裏的一隻幸福的小燕子,你想對送行的人說些什麼?如果你是送行的居民,你又會對小燕子說些什麼?這些情境使學生更快的融入課文中,感受到人和動物間的美好情意,充分理解了課文。這些動情的語言把孩子們引入了課文中的世界,在那裏,他們激動着,感受着主人翁的感受。這樣就少了一些生硬的剖析,增加一些語文味。

三、注重對學生情感的關注,營造了一個“情感的課堂”、“感悟的課堂”、“對話的課堂”。摒棄了繁瑣的分析,將靜態的文字鏈接成動人的情境,在反覆品讀中豐富着語言的內涵,豐富着人物的精神,豐富着學生的人生體驗。引導學生於潛移默化中修身化性,於文字品味中弘揚人文精神。

四、整個教學中注重培養學生的讀書方法,如做批註、畫重點句子、圈重點詞。

五、運用多種形式的朗讀,讓學生在讀中不斷加深對課文的理解。讓每一次讀都有目的性,每一次讀都有收穫,每一次讀都能使自己與文章的情感更貼近。這樣多種形式的讀,不僅培養了學生的朗讀能力,而且充分調動起了學生學習的興趣和學習的積極性。

六、整節課圍繞“愛”之主題構建課堂,理解層層推進,情感步步昇華。課堂教學結構疏密有致、粗細結合。對整個教材的處理新穎、簡潔、深刻。

這堂課的不足之處是,由於教學密度比較大,課堂前半部分上得比較快,引導學生感悟、朗讀不夠落實,我覺得上課是應關注是學生學習的狀況,根據課堂上生成的情景,推動教學的進程。視學生的學情,一邊上課,一邊調控、創造、發展、適應。對學生各方面瞭解得越充分,教學的主動性就越大。在今後的教學中,我會認真鑽研教材,整合課程資源,充分調動學生的興趣。

每次公開課都使自己受益匪淺,不僅對教材挖掘得更深,還能通過公開課取他人之長,尋找自己的不足,此次教學發現自己離收放自如的境界,還有一定的距離。平時還要不斷積累,注重課堂的生成資源,讓學生成爲真正的主人。

俄國著名作曲家柴可夫斯基說過:“對於我,作曲是一種靈魂的表白。”音樂,是一門心靈的藝術,語文教學,是一門塑造心靈的學科。它們共同打動人心靈的東西便是“情”。善於“抒情”、“煽情”的語文老師,會使他的語文課堂魅力無窮。當我們在課堂上用心靈去撥動孩子的心靈時,我們的課堂中就會流淌出音樂般美妙的旋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