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語文基礎 > 教學反思 > 語文《燕子》教學反思

語文《燕子》教學反思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26W 次

作爲一名優秀的教師,我們要有很強的課堂教學能力,在寫教學反思的時候可以反思自己的教學失誤,教學反思我們應該怎麼寫呢?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語文《燕子》教學反思,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語文《燕子》教學反思

語文《燕子》教學反思1

“一身烏黑光亮的羽毛,一對俊俏輕快的翅膀,加上剪刀似的尾巴,湊成了活潑機靈的小燕子。”──多麼優美的文字,多麼生動的描述,在我搖頭晃腦的爲學生朗讀《燕子》一課時,卻發現學生們並沒有被我的激情、被書中的文字所感染。爲什麼呢?燕子可是學生們經常見到的,而文中又描寫的這麼形象、這麼可愛,怎麼會引不起學生的共鳴呢?就在我產生疑問時,我發現班裏多半學生的目光都瞅向窗外。原來,窗外正有幾隻燕子在嘰嘰喳喳,我突然意識到,該讓學生走進大自然,去把書中的語言文字和自己的觀察體驗相結合。讓學生學會看風景、學會做文章。

“小燕子,穿花衣,年年春天來這裏……”兒時的歌謠被孩子們快樂的哼唱着,在陽光下,在校園裏,學生們盡情的尋找着燕子的足跡,品味着字裏行間的描述和自己眼中看到的風景的異同。“老師,你看,小燕子真長着剪刀似的尾巴。”“老師,你瞧,燕子斜着身子在天空中飛過,跟書中寫的一樣。”看着孩子們因爲興奮而漲得通紅的小臉,我的心情豁然開朗。

第二天上課,我驚喜地發現,所有的孩子竟然都能把課文非常有感情地背誦了。看着他們搖頭晃腦、怡然自得的神情,我有了深深的領悟──課堂教學是一個用生活驗證和豐富知識的過程,語文教學更是一個詩意的旅程。教師應是一個稱職的導遊,而真正看風景的人是學生。記得有一首歌唱到:“風景這邊獨好,祖國分外妖嬈。”而我想說的是;讓學生用自己的眼睛和心靈去看風景,風景哪邊都好,生活無限美妙!

語文《燕子》教學反思2

《燕子媽媽笑了》是我精心準備的一節公開課。從選材、鑽研教材、瞭解學生、製作課件、做頭飾、買實物教具,到三番五次的試講,我都認爲自己的課萬無一失,一定會按預定的教學環節進行。但在正式講課時,這些“計劃”卻被一系列的“意外”攪亂了。不過也正是這些“意外”,使我抓住了教育契機,對學生進行了正確的引導和教育。下面,就是令我難忘的經歷。

課堂上,學生在讀完幾遍課文之後,經過充分討論,交流了他們學到的知識。我暗自驚喜:“開門紅,這節課沒問題了。”再看看教師後面坐着的評課老師個個喜笑顏開,我更加高興。正在得意之際,我班的“智多星”王浩良舉手了。我想:他的發言肯定精彩,說不定會畫龍點睛。誰知他卻說道:“老師,我可以問個問題嗎?”可這不是我預設的教學環節呀,怎麼辦?讓不讓他問?不讓他問,會挫傷他的積極性。況且,針對課文提問題又是一種提高閱讀效果的最佳方法,我們在教學中不正是要鼓勵學生質疑、解疑嗎?我猶豫一下後,笑着說:“當然可以!”他問道:“燕子媽媽爲什麼讓小燕子往返三次才高興地笑了?”他的問題猶如平靜的湖面扔進的一塊巨石,學生展開了激烈的討論。經過一番爭論,解決了王浩良的問題。於是,學生們提問題的積極性被調動起來了。他們爭先恐後地提問:“燕子媽媽爲什麼高興地笑了?”“燕子媽媽爲什麼還讓它連續觀察三次,它不怕小燕子累嗎?”“冬瓜爲什麼是青的?”……要解決這些問題,這節語文課就要成爲自然課、思想品德課等綜合課了,從傳統語文教學方法看,這節課無疑是失敗的。

面對學生因自己會提問而欣喜的笑臉和期待答案的眼光,我心亂如麻。從內心講,我希望按預定的環節進行教學,因爲後面的一些環節纔是這節課的精彩所在。但眼前的情景又使我捕捉到了新的教學信息。

既然這節課在師生互動中產生了問題,我就要想方設法去引導學生解決問題。給學生一個權利,讓他們自己思考,自己發揮,以滿足他們的表現欲、求知慾。於是,我毅然放棄了預定的教學環節,順着學生的思維,讓學生淋漓盡致地發表自己的見解。

我鼓勵學生自己提出問題,讓學生自己想辦法解決問題,學生有了自主學習的權利,很快就展開了激烈的討論。他們顯得異常興奮,思路也特別開闊,創造性火花不斷閃現。

由於得到老師的鼓勵、支持和寬容,學生在發言時,能針對課文發表自己的見解,講出自己的真情實感,能從自己已有的生活經驗出發解決問題。

杜森就“燕子的媽媽愛不愛小燕子”這一問題發表了自己的見解:“我認爲燕子媽媽不愛小燕子。”他的答案引起了同學們的爭論。有的同學甚至嘲笑杜森無知。看着同學們各種各樣的表情,我想,學生由於年齡和閱歷的侷限,他們的見解往往是片面的,甚至是錯誤的和荒唐的。如果我也因此而斥責、諷刺學生,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會在聲聲斥責、句句諷刺中消失。我要讓每個學生都能感到老師是相信、尊重他們的,讓他們都有成功的體驗,感受學習的樂趣。我微笑地告訴學生:“我認爲杜森的見解很獨特,請他談談原因好嗎?”學生因我的寬容也同聲說:“行!”杜森說:“我媽媽很愛我,可她不像燕子媽媽那樣,讓我幹這幹那,所以我認爲燕子媽媽不愛小燕子。”我頓時明白了,六七歲的孩子過慣了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生活,家裏幾個人甚至十幾個人呵護着一個孩子,難怪孩子會這樣講。如何教育孩子,是值得每個教育者深入研究的問題。於是我抓住這一教育契機,因勢利導:“同學們,你們都得到過父母的種種關愛,什麼樣的愛才是真正的愛?”學生從自己的生活經驗出發,談了父母對自己的種種關愛,體會到父母很辛苦,認爲父母讓孩子幹一些力所能及的事,纔是對自己真正的愛。

第二天,杜森的媽媽告訴我:“劉老師,杜森回家要求倒垃圾,我不讓他倒,他說這不是真正的愛,還講了一大堆道理呢。我兒子長大了,謝謝你!”聽了杜森**的話,我想這節課我對他的見解持理解、寬容的態度,保護了他的自尊,也對全班學生進行了思想教育,他們彷彿一下子長大了。教師應該從兒童的視角去探索他們的思維方式,真正理解學生,爲學生構建無過錯的課堂氣氛,讓每個學生都得到理解、信任,讓每個學生都在自己原有的基礎上有所提高,讓每個學生的個性都得到張揚。

這節課上完了,但它引發出來的思考遠不止這些。老師應該充分理解語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特徵,使語文的外延和生活外延緊密銜接。老師不單是完成指定的教學任務,而應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喚醒、鼓勵學生的求知慾,教給學生如何找路走,更應讓學生學會做人、學會生存,使語文教學早日找到最適合學生髮展的教學方法。

語文《燕子》教學反思3

《燕子》這是一篇散文。課文描寫了燕子的外形和它在爛漫無比的春天從南方趕來,在天空中、湖面上飛行,在電線上休息的情景。本文語言清新明快,描寫準確生動。燕子活潑可愛的外形特點、追趕春天的候鳥習性、輕快靈活...燕子活潑可愛的外形特點、追趕春天的候鳥習性、輕快靈活的飛行姿態、文靜優雅的休息場面,都一一躍然紙上,動靜結合、有聲有色,字裏行間流露出作者對春天和燕子的喜愛之情。

成功之處:我引導學生咬文嚼字,品味其內涵的滋味。我主要要抓住重點詞語,指導學生反覆朗讀,在讀中理解,在讀中想象、品味、欣賞,直至背誦,促進學生語言的積累和內化。本來以爲學生很容易進入角色,可是學生在課堂上發言積極性不高,文章只有幾個願意發表自己的見解,課堂顯得沒有生氣。有可能是開學初,學生還沒有進入學習的氛圍中。就如體會小燕子飛行這一段內容時,我引導學生談談自己的體會。學生能抓住“斜着身子”、“掠過”、“一轉眼“橫掠”……等體會到燕子飛行的`輕快有的也能從中體會到燕子喜歡春天,高興了,還會變着花樣飛行。

不足之處:課堂中,總有幾個學生是課堂的主導,大部分孩子沒有參與性,如何吸引學生主動學習,是我要反思的。通過光彩奪目的春天氣息,表達的情愛情節,沒有體會出來。

改進措施:多點名,讓大部分學生有參與能力。

語文《燕子》教學反思4

我曾經在小學時學過《燕子》這篇文章,我也曾經看過特級教師執教的《燕子》實錄,我也曾經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發表《談燕子一課板畫的運用》一文。

教學這一課時,我多次用了板畫。如學習第一節小燕子的外形,就很熟練地畫出一支活潑可愛的小燕子,學生們立刻被吸引住了;指導背誦第二自然段,就隨手在黑板上畫出了綠柳紅花嫩草;學習第三節小圓暈,就在黑板上畫出一圈一圈的小圓暈的形象;尤其是寫燕子的“休息”的一段,畫上一段五線譜,學生立即理解了這個絕妙的比喻,彷彿聆聽到演奏美妙的樂曲……

喜愛畫畫!課餘時間尤其喜歡畫卡通人物,喜歡黑白搭配的黑白畫,清晰的線條,對比鮮明的色彩,真是一種享受!學校開會時常常偷偷畫上幾筆,自我欣賞一下,心境平和而愉快。而當我發現,在課堂上,有時隨手畫上幾筆就吸引了學生的眼球,引來陣陣歡笑。在批改作業時,在學生的本子上畫上一個大拇指,一個笑臉,對我來講更是一件愉快的事!學生常常捧着我的畫說:“劉老師,你當美術老師吧!”我想如果有機會讓我當美術老師,我一定乾得很出色!

規劃我的人生,有一條就是學習繪畫和設計,相信不久的一天,我就會開始做!

語文《燕子》教學反思5

新的教學理念認爲,課堂教學不應是執行教案的過程,不應把課堂變成演出“教案劇”的“舞臺”。預設的目標在實施過程中需要開放地納入直接經驗、彈性靈活的成分以及始料未及的體驗,要鼓勵師生互動中的即興創造,超越目標預定的要求,讓課堂教學真正活起來。然而,在實際的課堂教學中,我們常常看到的仍然只是教師的“教路”而不是學生的“學路”。

《燕子》一課的教學片斷:

師:現在請大家讀第四小節,這小節有幾句話,主要寫了什麼?

生:這一節有三句話,主要寫了燕子停在電線上。

師:對,主要寫了燕子停在電線上休息,這種燕子課文中說像什麼?

生:這多麼像正待演奏的曲譜啊!

師:爲什麼說這很像曲譜呢?你們知道什麼叫曲譜嗎?

生:就是歌曲的譜。

師:你們知道歌曲有哪兩種譜嗎?

生:……

師:歌曲有兩種譜,一種叫“簡譜”,一種叫“五線譜”。(出示表示兩種譜的圖片)那麼課文中說的“曲譜”應該是哪一種?

生:(齊)是五線譜。

師:對,那麼燕子停在電線上休息爲什麼會像五線譜呢?我們先來理解“嫩藍的天空”,什麼叫“嫩藍”?“嫩藍”與“深藍”、“蔚藍”有什麼區別?

生:嫩藍就是藍得很淡。

師:很好,就是淡藍,因爲遠遠望去,天空是淡藍的。這“幾痕細線”又是指什麼?爲什麼用“痕”而不用“根”?

生:“幾痕細線”指的是電線,“痕”就是很細,因爲遠遠望去看不清。

師:這“細線”就像五線譜上的什麼,停在細線上的燕子又像五線譜上的什麼?聰明的孩子一定能回答。

生:這“細線”就像五線譜上的五條線,停在細線上的燕子像五線譜上的……

師:音符。說得真好。燕子正準備演奏一首歌頌美好春天的曲子呢!

反思:

《語文課程標準》明確指出:閱讀是學生個性化的行爲,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而這個環節的教學,看似熱熱鬧鬧,師生一問一答,可謂是配合默契。然而,如果我們對照新的課程理念,認真反思,不難看出一些問題:

一、煩瑣的提問設計使學生學得被動

這裏,教師根據主觀的思路提出了許多問題,而這些問題範圍都很小,解答距離很短。缺少思維強度的問題,固然能使學生易於應答,緊跟教師的“教路”走,可以保證按時完成教案,但因此學生失去了主動學習的機會,掩蓋了學習過程中應有的矛盾和思維碰撞,喪失了學習的積極性。

二、面面俱到的分析使學生學得呆板

這裏,教師把課文分析得很細,短短的一個片斷的教學,看似“教給”了學生不少的知識,但卻造成了諸多失落,如豐富的想像、會心的鑑賞、逆向的批判、不可言傳的意會,等等,嚴重沖淡了語文教學的情意性特點,使學生學得呆板。我想,如果在教學中,教師只提一個問題“你覺得哪一句寫得美,給你的印象最深刻,爲什麼?”讓學生充分去理解、感悟課文,給學生以自主選擇的權利和引發討論的機會,真正把課堂還給學生。這樣,學生成了課堂的主人,主體地位也纔得到了真正的落實。

語文《燕子》教學反思6

《燕子》這篇文章語言優美,形象地展現了燕子的活潑可愛以及春天的美麗。教學的時候我主要引導學生體會優美的詞句。在學習第二自然段描寫春天的美景時,我充分利用多媒體資源,讓學生欣賞春天“濛濛的細雨”、“才展開帶黃色的嫩葉的柳絲”、“青的草,綠的葉,各色鮮豔的花”、“趕集似的聚攏”,讓學生在欣賞美景的同時體會作者用詞的準確,順便積累這些優美的詞句。在講解生字的時候,我注意分析字形。例如“燕”字,我在課件的左邊放了一張張開翅膀向上飛的燕子的圖片,課件的右邊放了“燕子”,然後引導學生觀察:上面的部分是燕子的腦袋,中間的”口“字是燕子的身體,”北“字是燕子的翅膀,下面的四點底是燕子的尾巴。對照着圖片學生一下子就記住了這個字。

在理解一些用得好的字詞的時候,我有些太着急了,總覺得幫助學生分析了一個,學生就能依葫蘆畫瓢,照着這種思路分析下去。個別聰明的同學能做到,大部分同學還是不能理解。這個題型以後要多講解。

語文《燕子》教學反思7

《燕子》是一篇文字優美的散文。課文描寫了燕子的優美外形和它在爛漫無比的春天從南方趕來,在天空、湖面上飛行、在電線杆上歇息的情景。在教學設計中,我運用多種方式引導學生主動去發現、感悟燕子優美的外形、優美的飛行姿態、歇息時美妙的意境,培養學生對美的感知力和鑑賞力,整個設計突出體現了“用教材教”,學生自主建構、過程經濟有效的基本原則,體現教師個性化特色,注重教學創新,並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其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畫、話結合,感知燕子的外形美

課文第一自然段作者用簡潔明快的語言準確生動地描寫了燕子活潑可愛的外形特點。爲了讓學生真切地感知燕子美麗的外形,我先讓學生細讀課文,再閉上眼睛想象課文中描寫的燕子,讓燕子在自己的腦海中浮現出來,然後讓學生用自己的話說說自己腦海裏浮現出來的燕子是什麼樣的。在學生初步感知了燕子的外形美的基礎上,我又讓學生一邊聽課文的錄音,一邊把燕子在紙上畫出來,(請一位同學畫在黑板上)。畫好以後,再讓學生把自己畫的燕子介紹給同學聽。最後讓學生把感受到的燕子優美的外形通過朗讀表達出來。通過由話到畫,再由畫到話的過程,培養了學生對美的感知力。

二、咬文嚼字,品味燕子的動態美

課文第三自然段作者通過“斜、掠、沾”等幾個動詞十分準確傳神地寫出了燕子優美的飛行姿態。在教學中,我引導學生抓住這幾個動詞反覆咀嚼體會,感悟燕子飛行時的優美姿態。

首先,我讓學生細讀課文,感知這一自然段的內容,然後讓學生回到課文中去,找出有關的句子慢慢品讀,看看能體會到什麼?在學生的交流中我把“斜、掠、沾”板書在黑板上引導學生品詞。“斜”字寫出了燕子飛行時的什麼?“掠過”在字典裏是怎麼解釋的?輕聲讀讀句子,再閉上眼睛想象一下,從“斜着”、“掠過”這兩個詞中你體會到什麼?(經過老師的點撥和細讀想象,學生領悟到了燕子斜着身子飛掠的優美姿態。)那麼“沾”在這裏應作什麼講?能換個詞嗎?(碰、撞)那作者爲什麼不用“碰”、“撞”而要用“沾”字呢?(通過比較、品味,學生感悟到了“沾”字十分準確地寫出了燕子飛行之輕,體會到了作者用詞之精確,同時學生在咬文嚼字的過程中也深深地體會到了燕子飛行時姿態的優美。)學生領悟之後再讓學生有感情地朗讀,增加領悟的效果。

咬文嚼字是品味課文內涵的有效方法之一。通過咬文嚼字,反覆誦讀,使學生充分感悟到了燕子飛行時的動態之美,培養了學生對美的感悟力。

三、運用想象,欣賞燕子的靜態美

運用想象可以使文中描述的事物在腦海中形成具體的表象,這是感悟課文內涵的重要方法之一。

課文第四自然段描寫了燕子歇息時與春天景色互相映襯的美麗畫面。文中把燕子落在電線杆上歇息的情景比喻成五線譜,學生較難理解。我在教學中先讓學生說說燕子飛倦了怎樣休息?啓發學生想象:對照一下插圖,再閉上眼想象,遠遠地看去,落在電線杆上的燕子變成了什麼?那幾根電線呢?書上哪個詞表示出了看不清楚?誰能把它畫出來?一位學生在黑板上先畫了幾根若有若無的細線,又在細線上畫了幾個小黑點。我隨手在畫上添了幾根線,把學生畫的小黑點連成了一組五線譜。問:“這像什麼?幾隻燕子變成什麼了?”仔細讀讀句子,品味一下,聯繫剛纔想到的,又能體會到什麼?再閉上眼睛,把爛漫無比的春天和燕子歇息時的情景聯繫起來,你的眼前出現了一幅什麼樣的畫面?

通過想象,學生不僅感悟到了燕子歇息時的靜態美,而且領悟到了活潑可愛的燕子與春天景色互相映襯的美麗意境,培養了學生對美的欣賞與鑑別的能力,而這也正是祖國語言文字的魅力。

祖國的語言文字魅力無窮,我們語文閱讀教學就是要引導學生通過品詞析句、朗讀感悟、說畫表演等來體會蘊含在語言文字中的意和情,讓學生在學習語文的同時,受到美的薰陶。

文描寫的情境——充滿情趣的春天,這樣,學生的觀察伴隨着自己的情感,就對教材產生了親切感,思維活了,語言豐富了,課堂也就精彩了。何樂而不爲呢!

語文《燕子》教學反思8

新課標指出語文教育的特點是,豐富的人文內涵對學生精神領域的影響是深廣的,學生對語文材料的反應又是多元的。所以,我們應該重視語文的薰陶感染作用,尊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獨特體驗。在羅東學區支教老師展示課上,我選擇的《燕子媽媽笑了》一文,生動地講述了一隻小燕子,在**的指引下,對冬瓜和茄子進行觀察。通過一次比一次認真仔細的觀察,終於發現了冬瓜和茄子表面細微的不同之處。課文以擬人的手法,循序漸進的讓學生懂得,不論做任何事情,都應該以認真的態度去對待。課文故事情節生動,語言親切、精煉,對低年級的學生富有極強的感染力。

在開放而有創新活力的語文課堂中,“主導者”應該藉助各種教學手段,將課文的寓意滲透於整個教學過程,注重培養學生的語文實踐能力。《燕子媽媽笑了》一課中,“認真”的主題和“觀察”的互動,不但容易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同時,也能很好地調動學生參與實踐的積極性,讓學生在實踐中獲得更多的知識。

本課教學屬第二課時,反思這堂課,存在許多不盡人意之處。

1、導入部分。

由歌曲《小燕子》導入,學生跟着唱一唱,演一演,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爲學生創設一個寬鬆和諧的學習氛圍,但歌曲過長,及學生單調的表演動作,佔用了過多的時間。

2、初讀課文。

讓學生通過一遍遍有目的的聽讀,練讀,能真正的把課文讀正確,讀流利,將語文課中學生的讀落到實處,爲學生形成良好的語感及語言能力的發展,夯實了基礎。中間插入一個大豐收的小遊戲,既是爲了鞏固學生識字,又是爲了調節課堂氛圍,引起學生興趣,但這一遊戲卻同樣浪費了過多的時間,如果將這一遊戲放在第一課時,更妥些。

3、思維擴展。

讓學生運用所學的方法,扮演所喜歡的小動物,比較橙和香蕉的不同,擴展學生的思維,讓學生學以致用。在此環節,創意雖好,但同樣想得不夠周全,沒有做好充分的準備,爲每個學習小組準備一份,以此可以讓學生通過自己看、摸、聞、嘗等方式,來比較兩類水果的不同之處。

4、指導朗讀。

通過創設感情朗讀的情境,讓學生在創設的情境中悟讀。學生間合作探究,自讀自悟,加上教師適地點撥、指導,學生通過自身的能力,讀好小燕子的話,獲得成功的體驗。老師戴着燕子**的頭飾,學生戴着小燕子的頭飾,很快師生之間融入角色之中,讀起來更能投入感情。

5、口語交際。

延伸課文此處設計口語交際活動的環節,教給學生觀察事物的方法,延伸課文內容,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慾。

6、課後任務設計。

讓學生再去觀察冬瓜和茄子有什麼不一樣,旨在幫助學生打開思維,使學生知道,冬瓜和茄子不僅在表皮上有區別,在內容上或味道等方面,都有區別,也讓學生學會留心認真觀察身邊的事物。

課後,羅東學區的聽課老師們提出了許多誠懇的意見,給了我很大的啓發,雖是堂展示課,老師們給予的讚揚多於建議,但確實讓我感受到學區之間的交流所具有的推動和促進作用。人總是在不斷的探索中前進,所以,我相信不斷的交流與改進,能促使我獲得更多的經驗。

語文《燕子》教學反思9

《燕子》這是一篇散文。課文描寫了燕子的外形和它在爛漫無比的春天從南方趕來,在天空中、湖面上飛行,在電線上休息的情景。本文語言清新明快,描寫準確生動。燕子活潑可愛的外形特點、追趕春天的候鳥習性、輕快靈活的飛行姿態、文靜優雅的休息場面,都一一躍然紙上,動靜結合、有聲有色,字裏行間流露出作者對春天和燕子的喜愛之情。作者用詞準確傳神,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我引導學生咬文嚼字,品味其內涵的滋味。

我主要採用對比的方式,指導學生反覆朗讀,在讀中理解,在讀中想象、品味、欣賞,直至背誦,引導學生了解形容詞的作用,比喻句的作用,促進學生語言的積累和內化。這堂課氣氛較活躍,充分發揮了學生的主體性,我從引導學生觀察畫面入手,激發學生閱讀動機,再到組織學生自讀交流,整個教學過程中教師只是一個平等參與者,學生始終是學習的主體。

同時我適當點撥,爲學生的思維起着“搭橋引路”的作用。然後我又巧妙的創設說話情境,讓學生們運用寫作方法學以致用,舉一反三,讓學生在和諧的氣氛中投入聽說訓練中,從而學得更紮實,更靈活,鍛鍊了學生的創造思維,提高了寫作水平。

但在教學中導入部分過長,使得整堂課顯得頭重腳輕,加之對教材把握不夠,沒能更好地突出寫作手法,以後應該對教材多熟練,多分析,並且多多學習語文專業知識,真正融入到語文教學中。

語文《燕子》教學反思10

──體會燕子的可愛,學習觀察的方法

小學中低年級的學生雖然有較強的好奇心,但他們對事物的感知往往不夠全面、精細,難以抓住特點。這也是導致他們描述事物時往往不夠細緻準確、缺乏生動性和難以根據事物的某一具體特點展開合理想象的一個重要原因。《燕子》一課描繪了生機勃勃、如詩如畫的春天美景,讚美了學生熟悉的活潑可愛的小燕子。課文用詞生動準確,想象豐富,語言優美明快。教學本課時,除了完成其他方面的教學任務外,通過引導學生體會燕子小巧靈活、活潑可愛的特點,學習作者按順序細緻觀察的方法,應成爲本課的一個教學重點。根據課標和教材對三年級學生的要求,可採取以下策略引導學生進行觀察方法的學習。

一、細讀課文,體會燕子的特點

在學生整體感知課文之後,教師可以引導學生細讀每段課文,想想每段寫了什麼,表現出了燕子的什麼特點。課文第一段寫出了燕子活潑機靈的整體外形特點:第二段寫燕子的到來,爲春天增添了許多生機,表現了燕子的可愛:第三段寫出了小燕子在飛行中的各種優美姿態,爲春天增添了情趣,進一步表現出了燕子的可愛:第四段寫出了停歇在電線上的燕子形成的五線譜般的美麗圖景。讀書過程中,可結合具體的段落讓學生討論(落實課後第二題的要求),總結出燕子小巧靈活、活潑可愛等特點。

 二、理清課文脈絡,點撥作者的觀察順序

細讀課文、感悟體會了燕子小巧靈活、活潑可愛的特點之後,可讓學生回顧課文描寫的先後順序,教師視學生理解情況,對本文的寫作順序進行適當點撥,使學生明確本文作者是按照由近到遠的觀察順序寫春天裏的燕子的。按照一定的方位順序進行觀察,是觀察景物時最常用的觀察順序,這樣觀察的結果纔會比較全面,表達時也容易做到條理清楚。教師還可聯繫以往學過的方位觀察順序明顯的課文,幫助學生強化這種認識。

三、結合有關內容,學習細緻觀察的方法

教師可引導學生再讀課文的有關段落和語句,並結合觀察插圖,使學生認識到,作者之所以能把燕子的特點表達得這樣生動,不僅做到了按順序觀察,而且做到了對各種狀態下的燕子進行了細緻的觀察。如寫它們羽毛的烏黑光亮,翅膀的俊俏輕快,尾巴剪刀似的形狀,“斜着”身子“掠”過或“橫掠”過以及尾尖偶爾“沾”一下水面的姿態,落在電線上像“五線譜”上的“音符”的景象,分別是作者在對燕子的外形、飛行(動態)時的各種姿態、停歇(靜態)時構成的美麗圖景進行仔細反覆的觀察,在抓住了它們各自特點的基礎上又展開恰當聯想寫出來的。

四、安排相關練習,鞏固運用學到的觀察方法

學生從課文中獲得了按順序、細緻觀察的觀察方法後,教師應結合本地實際,佈置相關的觀察和表達的練習,以便學生及時鞏固運用學到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