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七年級教案 > 七年級語文《紙船》教案

七年級語文《紙船》教案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17W 次

1、教材的地位及課文的特點

七年級語文《紙船》教案

七年級上冊是以生活內容爲單元編排的。第五單元以親情爲主題。《紙船》寫孩子對母親的思念。這首詩是冰心早期“愛”的哲學觀(母愛、童心、自然)中“母愛”的深刻體現。

2、教學目標

語文新課程標準要求,“要注重學生思維能力的發展”,“注重知識之間、能力之間以及知識、能力、情感之間的聯繫”,根據這首詩的特點,我制定瞭如下的三維目標:

知識與技能目標:

⑴、指導學生把握詩歌的感情基調,有表情地朗讀課文,培養學生鑑賞詩歌的能力。

⑵、培養自主、合作、探究、感悟的學習方式。

⑶、理解詩句中限制、修飾性詞語的表達作用。

過程與方法目標:

⑴、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

⑵、師生同賞、同析、同悟、同寫。

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

體味人間至深至愛的親情,培養學生熱愛、孝敬父母的高尚品德和健康的審美情趣。

3、教學重難點

⑴、體味詩歌思想感情,並能有感情地朗讀詩歌。

⑵、聯繫生活,細緻深入地體味親情之愛,並能用自己的語言表達出來。

1、學情分析

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師在教學時,自然要考慮到我們的教學對象在學習本課時原有的知識能力水平,以及心理特點和生活經驗,把教學內容與學生實際緊密結合,因材施教。

知識能力狀況:本課爲現代詩的教學內容,在這以前已學習過部分近體詩,對詩歌已有了初步的鑑賞能力,爲本課的教學打下了基礎。同時,學生具有了一定的形象思維能力,有助於理解詩歌的繪畫美。

心理特點:七年級的學生充滿着好奇心和求知慾,對飽含深情的現代詩歌有較高的學習興趣。

生活經驗:文學源於生活,生活中母子離別的場景隨處可見,很多學生家長離家外出打工,學生有過離開父母的經歷,有利於學生進入詩歌的情景之中;但學生與詩人當時生活的年代不同,對詩歌的理解有一定的難度。

2、教學方法

教學中,教師要充分發揮引導作用,“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徹底改變“填鴨式”的教學模式,學生學習由被動學習變主動學習,如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挖掘學生的內在潛力,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教學方法非常重要;結合本課特點及學生實際,採用了以下幾種教法。

情景創設法:爲學生創設具體的情感氛圍,爲理解詩歌的情感打下基礎(課前的歌曲《燭光裏的媽媽》,及詩歌朗讀的背景配樂)。

朗讀法:學生朗讀與點評相結合,提高學生的朗讀水平。

討論法:師生互動,共同討論,突破重難點。

採用教具:多媒體課件

葉聖陶先生曾說過:“凡爲教者必期於達到不教”,還課堂以生命力,還學生以活力,充分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以學爲本、因學論教,對學生的學法進行正確引導。

品讀法:“讀書百遍,其意自見”、“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讀中悟悟中讀,走進詩歌情感。

合作探究:將學生分成幾個小組,在自主學習的基礎上合作質疑,探討研究,共同討論,解決問題。

切身體驗法:由詩中情感聯繫自身的體驗,深入理解詩歌主題。

1、在情景氛圍方面,本課的設計爲學生營造了一個民主自由開放、充滿真情與詩情畫意的課堂,學生能夠體會詩歌所體現的思念之情。

2、在教學方法方面,從初讀到細讀、精讀,層層深入;既指導了學生的朗讀方法,又讓學生深入體會了詩歌的思想感情,並且達到分析重點字詞的目的,突出了重點,突破了難點。

3、在學法指導方面,通過聽、說、讀、想、寫的有機結合,培養學生學習語文的能力和想象能力,讓學生走出文本,然而又結合文本,體會詩歌語言的精練以及借自己感受最深的事物來表達情感的寫法,即:“託物言情”,讓學生由愛心轉化爲孝心,由孝心轉化爲責任心,培養學生正確的情感態度價值觀和健康的審美情趣。

4、“託物言情”的寫作方法,比較抽象,難度較大,學生不容易理解和掌握,因此,做到深入淺出、變抽象爲形象、直觀是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