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七年級教案 > 人教版新課標七年級語文教案設計

人教版新課標七年級語文教案設計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21W 次

  人教版新課標七年級語文教案篇一:

教學目標

人教版新課標七年級語文教案設計

①知識和技能:整體感悟課文內容,通過比較閱讀提高審美情趣。②過程和方法:學習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

③情感態度價值觀:培養尊老愛幼、珍愛親情、珍愛生命的情感。教學重點

整體感知課文內容,品味揣摩語句。

課前準備

學生:強調課文預習,自讀課文,圈點生字詞。勾畫出文中不理解的句子,提出疑難問題。

教師:①準備課前說話訓練的資料(尊老愛幼的故事),安排學生作準備。②可用多媒體輔助教學。

教學內容

①整體感悟課文內容。

②培養尊老愛幼、珍愛親情、珍愛生命的情感。

教學設計

導入

孝敬父母、尊老愛幼是我們中華民族傳統美德,也體現着人世間美好的情感——親情。其實,在我們成長的過程中一直都沐浴着親情。哪位同學能聯繫生活實際,說說你都感受到了哪些親情?(學生舉例回答,教師予以肯定)像在日常生活中全家人一起吃飯、看電視、聊天,等等。哪怕是一家人一起散步這樣平常的小事,也能體現出濃濃的親情。《散步》這篇課文就爲我們講述了這樣一個感人的故事。

出示學習目標並板書課題

感知課文內容

①檢查生字詞。

②教師可配樂範讀課文,學生體驗作品的語感和情感。

③學生自由朗讀課文。(或仿讀)要求:正確、流利、有感情。

④帶問題朗讀課文。

大屏幕投影出示問題組:

a.課文寫了哪幾個人物?主人公是誰?

b.在散步過程中發生了什麼事?請你用自己的語言概括。(用文中的語言也可以)「教師導學」

“讀”是學生接觸課文的開始,也是學生自主與文章進行情感交流最直接的方式。所以,在這一部分教師要給予學生充分的時間,讓學生深入到文章中去,理解、品味而不要流於形式。

[教師小結]

文中描繪的就是一家四口外出的事,而四口人又是以“我”爲紐帶組建起來的。散步過程中所發生的事,只要意思對即可,給予肯定。用文中一個詞來概括“分歧”。

自主合作探究

[教師引導]精讀課文,想一想在散步過程中“分歧”是怎樣解決的?

同學們以小組爲單位進行分析,若遇到有深度或理解不透的地方大膽提出來,共同探討學習。

[提示質疑]a.母親爲什麼偏偏要走大路?

b.“我”爲什麼感到責任的重大?

[教師小結]

大路平順,便於老人行走,況且母親身體不好。文中第2段交代了母親的身體情況,爲下文進行埋下伏筆。“我”爲什麼感到責任重大?學生根據課文可能回答,因爲一切都取決於我。本段中告訴了我們:“我的母親老了,她早巳習慣聽從她強壯的兒子,我的兒子還小,他還習慣聽從他高大的父親,妻子呢,在外面,總是聽我的。”引導學生認識到在這個家庭中,“我”正好處在中間,上有老下有小,如果一旦抉擇錯誤就會傷害家中成員的感情,破壞家庭的和睦,破壞家中這份濃濃的親情。(這個祖孫三代人家中包含着祖孫情、母子情、夫妻情、父子情)

正是由於這四種親情糾纏在一起,而他們又取決於“我”,所以“我”感到了作爲中年人責任的重大。

[教師引導]展開想像,體驗感受一下,假如你是文中的“我”,毫不猶豫地依從了兒子走小路,那麼,母親會怎樣想?

學生四人小組交流,在班裏談感受。

(過渡)看似不起眼的小事,如果處理不得當,就會產生家庭矛盾。通過這件事情,你悟出了什麼道理?

學生討論交流,教師適時點撥。

[教師小結]

不管做什麼事情應先考慮老人的感受,先照顧他們。他們辛苦了一輩子,不容易。之中的“我”決定順從母親而委屈孩子,原則是一個“孝”字。當上有老,下有小,兩頭無法兼顧時,應該顧老的一頭。這正是中華民族傳統美德的體現。(過渡)設想一下:晚飯後,全家人在一起看電視,爺爺奶奶喜歡看戲曲節目,爸爸媽媽喜歡看時事報道,你喜歡看動畫片,而遙控器在你的手中,你該怎麼辦?

[學生討論歸納]

教師對於學生的回答要給予肯定和完善,並希望在以後的人生道路上繼續遵循這個道德準則。

(過渡)文中的“我”做得很好,尊敬母親走大路,母親同時也爲兒子解決了這個難題,改變主意,走小路。你從中感受到什麼?

a.我們可以感受到母親對小孫子的什麼感情?

b.作者爲我們展示了什麼樣的家庭?

c.分別用兩個字概括出“母親、妻子、我”是什麼樣的人?

學生四人小組討論交流(鼓勵學生各抒己見,言之成理即可)。

重點研讀

(過渡):“我”和妻子是如何揹着母親、兒子走過那條小路的?爲什麼說“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來,就是整個世界”?請同學們齊讀課文最後一段,體會這段話的深刻含義。同學們以小組爲單位,互相交流探討一下說說你對這段話的理解。

(這部分討論旨在讓學生自主探究,通過交流合作,最終挖掘出課文主旨。對於學生的討論和作答,教師應鼓勵、肯定,積極引導,適時點拔。)

[教師小結]

文中“我”和妻子就代表着中年人,上有老,下有小,既要贍養老人,又要撫養孩子,肩負着承前啓後的責任,體現了“我”對生活的一種責任感、使命感。整個世界也就是由老年人、中年人、孩子組成。一個家庭是這樣,一個民族乃至全世界又何嘗不是這樣?所以說背起的是整個世界。這樣大詞小用,透露出作者大有深意,他想說的意思,超出了事情本身。“我”背母親,妻背兒子,從表面上看,“我”害怕他們摔着,其實也就是對老的尊敬,對小的愛護。作者在字裏行間流露出一種對生活的熱愛,對生命的珍愛,生命就像一隻永不熄滅的火炬一代一代往下傳遞。

(這部分是對課文的咀嚼和消化階段,也是學生自主探究與合作交流的最佳時機,所以教師要充分信任學生,用暗示等方式鼓勵學生,適時啓發。儘可能讓學生體驗到成功的喜悅。)

重點研讀後,全班學生齊聲朗讀最後一段。

比較閱讀

請同學們速讀課後短文《三代》,思考問題:

①這篇短文寫了什麼事?

②《三代人》、《散步》相互比較,哪個故事更感動你,說說你的理由?

[教師引導]

學生讀後,小組交流,教師鼓勵,並因勢引導:編者爲何把《散步》作爲本文的範文呢?肯定《散步》有比《三代》更值得我們學習的地方。我們可以把兩篇文章通過比較,體會《散步》寫的精彩之處,可以從語言、寫作方法等進行比較。(學生答案會多種多樣,所以要求學生舉例說明緣由,只要說得有道理即可。)學生討論交流,教師歸納:

①《散步》比《三代》多一些景色描寫。文中有兩處對初春的描寫,這段描寫在全文中起到襯托的作用。第一處是對南方初春田野的描寫:“大塊小塊的新綠”“有的濃,有的淡”“樹上的嫩芽也密了”“田裏的冬水也咕咕地起着水泡”。這“新綠”、“嫩芽”、“冬水”的水泡分明是春的氣息的透露,它顯示了不可遏制的生機,這是對生命的高歌,對生命的禮讚。第三處描寫母親所望到的小路遠處景物:金色的菜花,整齊的桑樹,水波粼粼的魚塘。這些都寫出春的氣息,春天在召喚,生命在呼喚。字裏行間留露的正是一種對生活的酷愛,對生命的珍愛。

②在散步中兩兩對稱的句子很多。“母親要走大路,大路子順,我的兒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等。作者運用對稱的句子,互相映襯,使我們讀起來很有情趣。語言樸實,但蘊含着豐富的思想內涵。

③以小見大的寫法:通過描寫生活中的小事情散步,反映出尊老愛幼這個社會大主題。

[教師小結]

同學們通過比較閱讀,能夠初步對文章進行鑑賞,希望同學們在今後的寫作中,嘗試運用這幾種寫作方法,一定會給你的文章增添光彩。

反思

通過本節課的學習,都學到了什麼?在思想上感悟到什麼?

[提示]自由回答,言之有理即可。

[教師總結]

我們學習這篇文章,就是想讓同學們懂得家庭成員之間要互相謙讓,互相體貼,互敬互愛,這樣才能使你的家庭穩定、幸福!同時也讓我們珍愛親情,珍愛生命!最後我們一起唱首歌,來感受這人間最美好的感情——親情。教師放歌曲《常回家看看》,學生齊唱。

小結

《散步》是一篇秀美雋永、蘊藉豐富的精美散文,也是一曲用580字凝成的真善美的頌歌。它是人的心靈在親情、人性、生命這三點構成的軌跡上的一次愉悅而高尚的旅行。所以,在這節課上學生的高尚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審美情趣得到潛移默化地薰陶感染。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也給學生理解課文豐富的內涵提供了學習的廣泛空間。引導學生品味揣摩語言,也增強了語感,加深了對課文的理解。

  人教版新課標七年級語文教案篇二:

【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目標:

整體感知課文;繼續練習朗讀和圈點勾畫,積累語言;鍛鍊理解能力和表達能力;發散思維能力和想象能力。

2.過程與方法目標:

抓住關鍵語句精讀課文,品味文章的語言美,自主、合作、探究,領悟課文深長的意味。

3.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

感受文章字裏行間的親情與責任感,培養尊老愛幼、珍愛親情、珍愛生命的思想感情,提高學生的人文素養。

【教學重點】

1.品味文章語言美的特點,感受課文濃濃的親情,學習表達生活之美。

2.培養尊老愛幼的思想感情,提高學生的人文素養。

【教學難點】

1.揣摩文中一些關鍵詞、句的深層含義,學會聯繫語境,在動態的語境中理解詞句。

2.指學生在閱讀中如何發現美、品評美,把閱讀的過程當作美點追尋的過程,逐步提高學生賞讀美文的能力。

【教學方法】

1.情感感染法和啓發點撥法

2.自主-合作-探究

3.品讀法

【教學過程】

主要有如下六個環節:一導入;二感知;三探究;四感悟;五拓展

一、導入

播放《給媽媽洗腳》的公益廣告視頻。根據看到的畫面,在下面橫線上加上你認爲恰當的修飾語:媽媽地笑了(生自由答)。

在生自由回答後,師加以小結,再用優美語言激情導入:

是啊,僅僅是孩子端來的一盆水,生活中多不起眼的一個尋常細節呀,然而它卻不僅僅緩解了媽媽一天忙碌的疲勞,更讓媽媽從心底感到了由衷的幸福與安慰,今天就讓我們來學習一篇散文,也是從一件尋常小事中去感受一個家庭生活的和諧與溫馨(板書:課題作者)

設計意圖及依據:因爲有圖有聲的直觀電視畫面更能撞擊人們的心靈,通過這樣的導入更容易讓學生融入愛的氛圍,激發起學生學習本文的熱情。

二、整體感知

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自由讀課文,然後說說文章講述了怎樣的一件事。

提示:在學生講述的過程中,提醒學生:要想把事情概括清楚,就要留意介紹事情發生的時間、地點、

人物、起因、經過和結果;語言也要儘量簡潔一些。

在這個環節中,學生初步瞭解了文章內容,理清了文章脈絡,明確了——這是一個關於家庭的故事。

三、合作探究

(一)創作臺詞,分角色朗讀課文

1.分配朗讀任務:既然這是一個關於家庭的故事,家庭裏有四個成員,事情的走向就與家庭成員的性格密切相關。現在我們每個語文學習小組具體負責研究一個人物,共同探討人物性格,揣摩人物語言,進行朗讀練習;還要完成一個特別挑戰任務——把文中的一些敘述性語言轉化成相應人物的語言,合作自行補充創作人物臺詞。

分配:第一小組——“母親”;第二小組——“我”;第三小組——“兒子”,;第四小組——旁白。

2.指導:學生分組討論,共同完成任務;教師點撥指導改編創作臺詞。特別引導負責讀“旁白”的小組辨析該在什麼地方留出必要的停頓。圈點勾畫。

3.朗讀:每組推選一名代表,進行分角色創作朗讀。其他同學細心聽,遇到自己認爲朗讀者演繹得不夠好的地方標註下來,點評時指出。大家齊讀最後一段。

4.點評:感謝這些同學用聲音爲我們演繹了這個故事。聽衆們,你們願意點評嗎?或者選取幾位同學發言,點評優點和缺點;或者採訪朗讀者是如何將某一處處理得這麼精彩的。通過自評與互評,使學生加深對人物的理解。

歸納:讀得情態畢現是因爲對人物理解得入木三分。

(二)捕捉細節,深入探究課文

1.分析人物:這幾個人物分別給你留下什麼印象?(提醒:請關注細節,讓細節說話。圈點勾畫。)

(1)學生通過對課文細節的把握,分析三個人物的性格:“母親”——溫和慈愛;“兒子”——伶俐聰明,善於觀察,懂事;“我”——穩重,孝順,溫和。

(2)分析“妻子”性格特徵

教師詢問大家:“有一個人物剛纔我忘記分配了,大家怎麼也不提醒我?”學生指出被“遺失”的人物是“妻子”。原因在於她沒有說話。經過分析,大家得出結論:這個無言的人物給人留下了“溫柔賢惠、善於給丈夫面子”的印象。

2.探討景物描寫的意味所在。

(1)採訪朗讀“旁白”的同學:你讀到景物描寫的段落時,語氣很輕快。爲什麼要這麼處理呢?

(2)大家不覺得這些句子和“散步”的主題並無關聯嗎?散步途中所見多矣,爲什麼選擇這幾處景物來描寫呢?

歸結:這些景物透露出生機勃勃的春的氣息。春天來了,新的一年開始了,天地間充滿了新的希望。人生又何嘗不是這樣呢?幾乎所有的人都歡迎春天的到來,作者的喜悅更是格外強烈。(因爲母親“又熬過了一個冬天”)作者滿懷對生命的珍惜和感謝,滿懷對母親健康長壽的祝願。

(三)討論

1.在“走大路還是走小路”的問題上,“我”最終還是依從了“兒子”,這不意味着“母親”的意願沒有得到尊重嗎?你怎麼看待這個問題?你有兩全其美的辦法嗎?

2.爲什麼把“我”背母親,妻背兒子描寫得那麼鄭重其事?

學生小組合作解決。

3.歸納“幸福家庭祕訣”

學生說出“尊老愛幼”“對家人的愛”“體諒”“尊重”“信任”“爲他人着想”“不斤斤計較”“學着勉強自己”等衆多答案,對課文的理解開始悄然內化了。

托爾斯泰有一句名言:“幸福的家庭個個相似,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幸福家庭的相似點,也正在於此。

(四)品詞句----語言學習

1.用圈點法圈出你認爲文中精美的句子。(放聲閱讀,重點揣摩具有對稱的美的詞句。)

歸納:學習課文的語言,可以把注意力專門放在詞句上。精美的語句反覆揣摩,揣摩作者怎樣遣詞造句,悟出一點道理來,今後自己作文,就會靈活運用。

本文兩兩對稱的句子很多,這是本文語言精美的主要成分。對稱的句子有對稱美,互相映襯,很有情趣。例如:前面也是媽媽和兒子,後面也是媽媽和兒子。

2.這篇短文爲什麼大詞小用、小題大做?作者的意思是什麼?學生圈點勾畫,快速尋找。

歸納:例如:“分歧”、“責任的重大”、“整個世界”等,這樣的大詞小用,小題大做,透露作者這一篇《散步》大有深意,借散步講一個道理。

四、感悟體驗

1.再次體會:人在愛的循環裏構建家庭,走出家庭,又組成新的家庭,愛也就被帶往世界的每一個角落。再次齊讀文章最後一個段落,如果你比剛纔有了更深的體會,請在讀後告訴大家。

交流感悟:“兩個人背上的加起來就是一個世界”,是因爲這兩個部分代表着人類的昨天、今天和明天,生命之火不熄,愛與責任就在一代代人心中鄭重傳遞。[板書]

2.指導朗讀:這一段應該讀得莊嚴、凝重、深沉,有一種沉甸甸的感覺。

3.結合課文,暢談自己幸福家庭生活中感受到的愛。

讓我們一起,給自己片刻的靜默時光,在心裏回放幸福的家庭生活片段,試着體味一下其中的滋味。

五、拓展延伸

(一)創作詩句,表達感悟

1.屏幕顯示詩句,在背景音樂中,教師領讀,學生跟讀——

有人說,家是一條船,載着我們度過人生的漫長河流。我們在船上相互靠緊。遇到風急浪險,也不孤單。

有人說,家是一片港灣,讓疲憊的心感到安然,恬靜的休憩之後,生命的航船會再度高高地揚起風帆。還有人說,家是永遠的岸,讓漂泊的遊子夢縈魂牽。從這裏起航,向這裏停靠,起點和終點重合。人生卻已悄悄變得飽滿。

2.同學們,學過這一課之後,你想用怎樣的語言表述“家”呢?請你也試着說說吧。

屏幕顯示一組溫馨的家庭生活畫面,背景音樂柔和優美。學生從左至右,誰想好了誰就站起來說,不間斷。在聆聽中如果有格外觸動自己心靈的句子,就記錄下來。並註明小作者。

學生依次起立,吟出自己心中的詩句。教師不插嘴打斷,使之成爲一首連貫完整的長詩。

(二)歸結所得,深刻領悟

在同學們的詩句中,包含着摯切單純的赤子之心。讓我們都來珍惜親情,心傳播的使者,愛世界、愛祖國。首先從愛家庭、愛親人做起!

六、作業——用行動表達愛

親情不單單是你身上的新衣服,手裏的零花錢,桌上可口的飯菜,它也應該是孩子和爸爸媽媽說的貼心話,爲父母端上的一杯茶。親情不單有甜美的寬容和寵愛,還包含着也許令人厭煩的嘮叨和可能產生的誤解。親情。需要我們用一生的時光來領悟。今天的作業是——

在父親母親的背上靜靜地趴一會兒(至少一分鐘),想象自己回到小時候,再爲他們做個簡單的按摩。照照鏡子,感受一下他們的背和你的背有什麼不同。虔誠地做完這些事,然後把你的感受寫下來。

七、板書設計:

散步莫懷戚我和妻責任

2、秋天的懷念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理解課文內容,把握母親藝術形象,感悟作者意圖。訓練學生概括課文主要內容的能力,培養學生有感情的讀好課文的能力和深入理解課文內容的能力。

過程與方法:

指導學生通過自學討論,自己讀懂課文,培養學生自學能力。

學習作者運用細節描寫刻畫人物和運用色彩烘托情感的寫作手法。

情感態度價值觀:

感受母博大、寬厚的母愛和兒子對於母親的思念、懺悔、自責。

體會磨難對於人生的意義,學習在磨難中成長堅強的品質。

●教學重難點

品味賞析細節描寫;朗讀設計的評價和指導;探尋作者寫作意旨

●教學方法

誦讀法、品析法、精段閱讀法、資料助讀法

●教具準備:多媒體

●課時安排:2~3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

在《背影》中我們體會了父愛的偉大和深沉。今天我們學習《秋天的懷念》,同學們自讀課文,看一看,作者懷念的是什麼?文章的主題是什麼?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一)根據課文內容,推斷作者遭遇

(二)作者簡介

史鐵生(1951年1月4日—2010年12月31日),原籍河北涿縣,1951年出生於北京,1967年畢業於清華大學附屬中學,1969年去延安一帶插隊。因雙腿癱瘓於1972年回到北京。後來又患腎病並發展到尿毒症,需要靠透析維持生命。自稱是“職業是生病,業餘在寫作”。史鐵生創作的散文《我與地壇》鼓勵了無數的人。2002年獲華語文學傳媒大獎年度傑出成就獎。曾任中國作家協會全國委員會委員,北京作家協會副主席,中國殘疾人協會評議委員會委員。2010年12月31日凌晨3點46分因突發腦溢血逝世。根據其生前遺願,他的脊椎、大腦將捐給醫學研究;他的肝臟將捐給需要的患者。

史鐵生多年來與疾病頑強抗爭,在病榻上創作出了大量優秀的、廣爲人知的文學作品。他的作品多次獲得國內外重要文學獎項,多部作品被譯爲日、英、法、德等文字在海外出版。他爲人低調,嚴於律己,品德高尚,是作家中的楷模。

史鐵生是當代中國最令人敬佩的作家之一。他的寫作與他的生命完全連在了一起,在自己的“寫作之夜”,史鐵生用殘缺的身體,說出了最爲健全而豐滿的思想。他體驗到的是生命的苦難,表達出的卻是存在的明朗和歡樂,他睿智的言辭,照亮的反而是我們日益幽暗的內心。他的《病隙碎筆》作爲二OO二年度中國文學最爲重要的收穫,一如既往地思考着生與死、殘缺與愛情、苦難與信仰、

  人教版新課標七年級語文教案篇三:

單元歸屬

一、單元形式

編排本書的單元佈局改變了以往按文體安排單元的形式,教材符合新課程的不再強調語文的文體知識的要求,更加註重學生的人文體驗。以下是單元安排:

第一單元:人與自我之一(家庭親情)第二單元:人與自我之二(學習體驗)第三單元:人與自然之一(自然美景)第四單元:人與自然之二(理想信念)第五單元:人與社會之一(科學世界)第六單元:人與社會之二(想象世界)二、教科書的主要特點:

第一,構建新的教科書體系。

這本書力圖構建語文綜合實踐體系。按人與自我(人類、生命、人格、人性、人生等)、人與社會(社區、羣體、家庭、民族、國家等)、人與自然(自然環境、生態等)三大板塊組織教材,每個板塊分若干單元(主題),每個單元包括閱讀、寫作、口語交際、綜合性學習兩大部分。採用這種編排體系,注重教材的實踐性,自始至終把語文學習臵於實踐活動之中;突出教材的綜合性,減少頭緒,突出重點,閱讀、寫作,口語交際,綜合性學習整合在一起,語文基本功的培養與個性發展、人格養成整合在一起。

第二、致力於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

各個環節的設計兼顧知識和能力、過程和方法,情感態度和價值觀三個方面。力圖在提高學生正確理解和運用祖國語言文字的能力,養成良好的語文學習習慣的同時,豐富學生的人文素養,培養社會責任感和創新精神。教科書內容強調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培養紮實的語文基本功與開發潛在能力、創新能力的統一。

第三,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語文學習方式,注重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

內容和設計上注重激發學生的主體意識進取精神,充分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和不同的學習需求,爲學生提供各自的發展空間。閱讀部分,選文的練習和提示,都尊重學生閱讀的自主性和獨立性,引導學生在閱讀的過程中自主發現、自主建構文本意義,鼓勵學生對閱讀內容做出有個性的理解。便學生在閱讀中不僅僅是獲得信息、汲取知識、而且是發現自我、充實自我。寫作、口語交際部分,注意引導學生表達真情實感、展示獨特個性、使學生的學習寫作和口語交際,成爲他們健康人生重要開端。尤其是綜合性學習部分、突出自主性、主要

由學生自行設計和組織活動、自主選擇確定活動內容和方式、突出合作性,特別注重探索和研究過程,培養創新精神。

第四,遵循語文教育規律,突出學生的語文實踐活動,使學生在實踐申學習語文。

這套教科書力圖使學生學習的過程,變成讀寫聽說的不斷實踐的過程,在語文實踐中受到薰陶感染的過程。第五、力求建立開放、有彈性和富有活力的教科書體系。教材體現了課內外和校內外的結合,使教科書由課內走向課外。

可以看出,教材選文文質兼美,難易適度,符合學生的閱讀心理,適合學生學習。三、教學目辬

新課程教材的教學目辬,不再是教材的教學目辬,而是學生的語文學習目辬,教材只是例子,重要的在於學生的情感體驗。

1、掌握七(上)階段要求掌握的生字詞的音義,並學會運用。2、學習本冊書上的課文,完成木學期的教學任務。3、培養學生良好的語文學習習慣,掌握常用的學習方法。

4、培養學生語文朗讀能力,使之能有感情的朗讀課文,爲培養學生語文語感打下基礎。5、大量閱讀課程辬準要求的課外讀物,增加閱讀量。

6、指導學生理解課文中的文戰的主題含義和豐富的思想感情。7、培養學生良好的語文素養,語文學習中貫穿情感教育和道德教育。四、教學措施

首先、要注意教學目辬的整合性。傳統的目辬設計有重結論輕過程、重認知輕情感、重智能變化輕心理體驗。新課程強調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三個緯度的有機結合。

其次、要注意教學內容的開放性。要使語文課由單一轉向綜合,由平面轉向立體,由封閉轉向開放,激發了學生學習課文的濃厚興趣,拓展了學生的視野,加深了對課文的理解。

第三、要注意教學方式的互動性。要實現由少民主、不平等、單向傳輸向師生的和諧、民主、平等、互動轉變。師生互教互學,彼此形成一個學習的共同體。

第四、要注意教學過程的活動性。儘可能把過去由自己包辦的講解、提問轉化設計成學生的多種活動,不僅讓學生讀一讀、寫一寫、說一說,而且讓他們畫一畫、唱一唱、演一演,做一做……通過學生的自主活動,讓學生掌握知識,並融會貫通,爛熟於心。

第五、注意教學手段的多樣性。應引進多種信息化教學手段,使學生從單一枯燥的學習中解脫出來,去領略課堂裏的精彩世界,要增強了語文課的吸引力,加速了學生盛知過程,促進了認知的深化。

第六、要注意教學組織形式的靈活性。要在課堂教學中想方設法組織學生運;用自主、合作、探究等靈活多樣的學習方式。

第七、注重教學評價的多元性。要改變以往一刀切的評價機制,實行全面的評價學生的語文素養。語文教學就是要從一個個辬點、一個個詞語、一個個句子開始構建或更新學生的言語世界,與此同時,構建或更新學生的人文世界。

第一單元單元計劃

【單元分析】

新學期開始了,又一階段的語文學習之旅啓程了。第一單元以家庭人生爲主題,五篇課文都是抒寫人生感悟的精彩篇章。 【教學重點】

學習這個單元,必須抓住如下要點:1、整體把握課文內容,理清文章脈絡。2、領會作者的寫作意圖,提煉文章主旨。

3、聯繫自己的生活體驗,學會思考人生。

4、學會朗讀,做到讀音準確、停頓恰當,能初步讀出語氣。

5、學習並積累課文中精彩的字詞句段,學會在自己的表達中運用本單元精彩的語言材料。

本單元是七~九年級階段語文學習的第一單元,在起始階段具有定位、定勢的意義,影響深遠。務必認真貫徹義務教育語文課程辬準,爭取開個好頭。要確認學生是語文學習的主人,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教師是學習活動的引導者和組織者。教師應引導、組織學生自主地、合作地、探究性地從事學習,要努力形成這種新的學習方式。要牢牢把握語文課程的性質和目辬,防止這樣或那樣的偏頗,一切着眼於?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綜合素養?,努力培養學生的識字寫字能力、閱讀能力、寫作能力、口語交際能力,人文教育要貫穿於日常的教學過程之中,通過薰陶感染,收到潛移默化的功效。

引導學生探究,要從學生實際出發,首先要摸清學生的已知領域與未知領域,據以確定探究什麼,怎樣引導學生探究,要重視學生探究的過程和方法。探究之後,還要回顧探究的得失,總結經驗教訓,使學生逐步學會學習。要注意語言的積累、感悟和運用。語言學習總是從模仿開始的,要模仿着說和寫,日積月累,豐富語言,提高語言表達能力。朗讀教學要有示範,要有指導,要多讓學生自己練讀,使全體學生都得到提高。本單元綜合性學習,根據新生入學的情境,以?自我介紹?爲主題,設計了多種活動方式,進行口語交際和寫作練習。綜合性學習是一種新型的學習方式和新型的教學活動,不像單純的口語交際、單純的寫作訓練那樣簡單,有許多準備工作要做,教師要滿腔熱情,組織好這種學習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