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七年級教案 > 七年級語文教案《月亮上的足跡》

七年級語文教案《月亮上的足跡》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35W 次

作爲一名無私奉獻的老師,編寫教案是必不可少的,教案是教學活動的依據,有着重要的地位。優秀的教案都具備一些什麼特點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七年級語文教案《月亮上的足跡》,歡迎閱讀與收藏。

七年級語文教案《月亮上的足跡》

七年級語文教案《月亮上的足跡》1

教學目標

1.整體感知課文內容,瞭解登月全過程。

2.深入理解登月的重大意義。

3.培養探索未知世界的興趣。

教學重點

快速閱讀課文,概括課文內容

教學難點

賞析生動的語言

課時安排:一課時

導入

20xx年10月15日,是一個讓中國沸騰的日子,你能想起來那天發生了什麼事嗎?(楊利偉乘坐的神州五號載人飛船成功發射)載人飛船在太空遨遊了多長時間?(16個小時)楊利偉只是在太空遨遊了十幾個小時就令我們振奮不一了。

早在1967年,美國的一個名叫阿姆斯特朗的人就向全人類報告了一條消息:“鷹已經飛上了月球”。他指的鷹是指“阿波羅11號”登月飛船。古往今來,月亮總是引起人們無窮的遐想,直到1976年人類終於登上了月球。“阿波羅”在古希臘神話中是太陽神的名字,那時一個具有偉大力量的人。那麼以“阿波羅”來爲人類第一次登月的宇宙飛船命名,可見人類第一次登月的意義重大。

下面我們就可以跟隨19課作者的筆來跟蹤瞭解這次登月的全過程。

教學過程

感知內容

快速默讀課文,把表示事件的關鍵詞語劃下來,並思考這樣幾個問題

1.本文寫了一件什麼事?按什麼順序來敘述的?用簡潔的語言概述。

2.宇航員從登月到返航經歷了多少距離,多長時間?

3.登月全過程可以分爲幾個階段?

4.拿出示意圖結合登月的幾個階段進行簡要說明。

默讀完後,四人一組討論

明確:

1.本文記錄了美國宇航員阿姆斯特朗、科林斯、奧爾德林登月的全過程

時間順序

2.76萬公里、195個小時

3.準備、升空、登月、返航

4.讓學生結合自己畫的示意圖上臺介紹。(注:宇航員登月後作了哪幾件事情?)

研讀賞析

自由討論,全班交流

1.研讀文中重要的議論性的句子“這一時刻的精確時間是……這是人類探索太空的里程碑。”說說爲什麼要把時間精確到秒?

2.研讀文中恰當精美的描寫性的句子,談一談它們在文中的作用。

比如:

a“土星五號火箭像巨人一樣昂首挺立着,……高達一百多米。”

b“他們小心翼翼的登上登月艙,……甜甜的睡了七八個小時。”

C“三位宇航員在月亮上空會合了,他們激動的在狹窄的指令艙裏緊緊的握手。”

學生再自己找一找文中其他一些生動的描述,談一談自己的理解。

拓展延伸

我們一起來看一下前面的彩圖以及課件中的圖片,對於登月的全過程有沒有疑問,或有別的想法,提出來大家一起交流。

比如:

1.科學傢什麼要收集月球上的土壤和岩石?

2.在登月的高空,宇航員繪有什麼感覺?

3.返航時,宇航員將登月艙甩在了空中,這樣做合適嗎?

明確:

1.開發利用月球

2.失重、頭暈、嘔吐、昏厥

3.太空垃圾問題

主題探究

1.人類登月有什麼意義?課文哪一段有所揭示?你對這句話是怎樣理解的?

明確:人類這一小步看起來小,但對整個人類來說,現代科學技術已經達到向外層空間發展的水平,說明人類可以征服月球;這一小步預示着人類已經在開發並利用月球,並準備向外層空間發展。

小結並聯想

從我們對月球一無所知因而對它產生無數幻想到人類登月成功,這期間人類的科技有了突飛猛進的發展。我國目前的航天技術雖然還無法登上月球,但隨着神州五號載人飛船的發射成功,我們相信五星紅旗高插在月球上的日子也不遠了。

七年級語文教案《月亮上的足跡》2

○教學目標

①速讀課文,概括文章主要內容。②理清文章思路,瞭解人類登月的知識。

③激發學生探索科學的興趣,培養自主探究的學習能力。

○教學重點速讀課文,養成自主閱讀的習慣,理清文章思路,從中瞭解有關人類登月的知識。

○課前準備教師可帶領學生參觀天文館,瞭解有關宇航和月球方面的知識。

學生可以閱讀有關的書籍,如《航天時代》、《宇宙奧祕》、《十萬個爲什麼》等等,也可以網上查詢有關月球的資料,爲更好地理解課文做準備。

○教學內容這是一篇紀實報道。作者用平實的語言,真實地記錄了人類首次登月的全過程。通過閱讀,讀者定能體會到那登月全過程的驚心動魄、登月成功後的喜悅以及作者對人類聰明才智的讚美。文章所記

敘的準備、升空、登月、返航四個部分清晰流暢,結尾阿姆斯特朗的話“這一步,對一個人來說,是小小的一步;對整個人類來說,是巨大的飛躍”,留給讀者以無窮的回味,可以從中悟出人類登月的偉大意義。

教學設計

新課導入①可用大屏幕出示航天飛船的登月資料圖片,也可以用夜幕星空的畫面導人新課。

②可以用嫦娥奔月的故事或有關月亮的古詩歌導人。

總之,導人旨在引起學生閱讀本課的興趣,讓學生感受到,月亮的傳說、月亮的神祕是人類的嚮往,什麼時候能登月球呢?如今幻想正變成現實,1969年7月21日,人類終於登上了月球,那驚心動魄的一幕,那成功的喜悅,在今天的課堂上,我們依然可以領略。讓我們共同欣賞美文《月亮上的足跡》。

速讀課文,感悟文章大意

要求學生速讀課文,瞭解文章內容。

教師指導學生閱讀並提出思考題,把握文章大意。

①自主學習a.快速默讀課文(不指讀,不動脣,不回讀),並找出登月過程中表示時間的詞語。

b.本文寫了一件什麼事?請用簡潔的語言概括。

c.登月全過程可以分爲幾個階段?d.試將登月全過程畫一張示意圖,並簡要說明。

②合作探究:以上問題可以由小組討論完成,討論中教師可巡視指導,並參與討論。

然後由學生各組代表發言,並由其他組的學生補充,發言後教師可以總結評點:本文真實地記錄了美國宇航員阿姆斯特朗、科林斯、奧爾德林登月的全過程。登月全過程可分爲四個階段,登月準備——飛船升空——登月成功——登月歸來。

研讀賞析,激發興趣,品味語言特色

①自主學習

教師指導學生相互質疑並共同探究,深人體會。a.宇航員從登月到返航經歷了多長時間?登月全過程是按什麼順序來寫的7.b.宇航員登月後做了哪幾件事?c.人類登月有什麼意義?課文哪一段有所揭示?

d.寫作上最突出的特點是什麼?請舉例說明。

②合作探究:對以上問題,小組研討並在教師指導下達成共識:人類第一次踏上月球來回歷經76萬公里,歷時95個小時。宇航員登月採集月壤和月岩樣品,樹立紀念碑,安裝攝像機,安裝太陽風測定裝置、月震儀,插上美國國旗,與尼克松總統通話等。課文最後一段揭示了其偉大意義。

可讓學生齊讀並深刻體會,教師可以總結過渡:“阿波羅”登月計劃成功,使人類的夢想變成了現實,人類開始走向地球以外的星球。現代科學技術已達到向外層空間發展的水平。這既是人類巨大的飛躍,也是人類邁出的第一步。對這樣一次事件的完整敘述,寫法上有什麼特點呢?學生可以發言並舉例。教師可以幫助歸納:語言方面——①恰當的描述;②用數字說明;③敘述中有議論。此三點可各舉一例,並分析作用,教會學生在寫作中應用。

拓展延伸,聯想和想像

可以啓發學生思考,讓學生看第99頁的插圖,引導想像

①想像一下,球上有些什麼?那是一個什麼樣的世界?②科學家爲什麼要蒐集月球上的土壤和岩石呢?

③想像一下在登月的高空中,宇航員會有什麼感覺?

④文中寫道,“返航時,宇航員將登月艙甩在了太空”,這樣做合適嗎?

教師可引導學生暢所欲言,只要想像合理,允許學生有不同見解和幻想。教師也可以做調整性解答:月球上有泥土、石頭和高山,沒有空氣和水,一片荒涼死奉;科學家採集土壤、岩石是爲了科學研究、開發並利用月球;宇航員的高空感覺,是失重、頭暈、嘔吐、昏厥等;太空垃圾也是人類的一大隱患。

總結:登月成功是人類的一大壯舉,是人類聰明智慧的結晶。這次登月已有三十多年,而我國航天技術到目前仍無法登上月球。但隨着我國神州三號飛船的發射成功,五星紅旗高插在月球上的日子已爲期不遠了。願大家努力學習,長大能爲我國航天事業的發展

做出貢獻。我們也期待着我國的登月計劃早日成功。

延伸練習:①假如你駕駛着宇宙飛船登月,你有什麼感受?你會做些什麼?展開想像,寫一篇小短文。題目爲《我駕飛船登月》。

②自學“讀一讀,寫一寫”練習中的詞語,並在寫作中儘可能地使用。

○板書設計

學生畫的登月圖可用實物投影儀顯示,讓學生自行講解,鍛鍊學生裝的聯想及表達能力,也是對課文的整體感知。教師也可做圖,讓學生進行比較學習。

七年級語文教案《月亮上的足跡》3

教學設想

這是一篇記實報道。作者以平實的語言,真實地記錄了人類首次登月的全過程。字裏行間透露着作者對登月成功後所表現出的喜悅之情以及對於人類聰明才智的讚歎。這篇記敘文將記敘的要素和順序交代得清清楚楚。訓練學生的速讀能力,準確地概括課文內容的要點是本文的學習重點。同時要通過對本文的教學,培養學生對太空探索的興趣和愛科學、學科學、用科學的精神,這是本文的教學目的。

本課教學用一課時。前半節課進行常規教學,以學生自讀爲主,後半節重點討論課文最後一句話,補充一些有關太空方面的知識,以培養興趣、增長知識。

教學內容和步驟

一、導語激趣,引人課題。

教者出示宇航員拍攝到的月球地貌的圖片。有條件的,也可以播放一段宇宙飛船探訪太空的錄相資料。先簡要解說圖片內容。

教師:同學們,你們知道這些珍貴的圖片資料是怎麼得來的嗎?對,是我們的宇航員登上月球后拍攝的。(或是通過人造衛星拍攝的)那麼,你們想了解人類成功地踏上月球的全過程嗎?讓我們一起學習{月亮上的足跡})。

(板書課題、作者)

二、學習詞語,掌握下列詞語的意思並造句。

暢談:盡情地談。

昂首挺立:擡起頭筆直地站着。

遙遙在望:形容遠遠地可以看到。

可望而不可即:只能夠望見而不能夠接近。即,靠近,接觸。

指名學生用上列詞語造句。

三、快速閱讀課文,完成下列各題。

1、登月的全過程可分爲幾個階段?試概括每個階段的內容要點。

2、宇航員登上月球后做了哪幾件事?

指名學生回答第1題,教師根據學生的回答,擇其要點板書。

登月的全過程可分爲四個階段:

①升空前的準備(3、4)升空前氣氛、登機

②飛向月球(5一9)檢查、點火、升空、飛行

③登月成功(10—15)登月、在月球上工作、登上飛船

④返回地球(16一20)起飛、歸航、回到地球、暢談登月感受

指名學生回答第2題,其他同學在書上作好標記。宇航員登上月球后做了下列幾件事:

①檢查登月器的着陸情況。

②採集月壤和月岩。

③樹立登月紀念碑。

④安裝電視攝像機、太陽風測定裝置、激光儀和月震儀進行科學探測。

⑤插上美國的星條旗。

⑤與美國總統尼克松通電話。

提問:文章是按什麼順序來報道登月的全過程的呢?

明確:按事情發展的時間順序,將有關表示時間的短語在書上圈點。

提問:作者以平實的語言,真實地記錄了人類首次登月的全過程。作者沒有過多的議論和抒情,但字裏行間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呢?

明確:表達了作者的喜悅之情以及對人類聰明才智的讚歎,對宇航員的敬佩。

四、組織討論:

1、作者在文章中用了很多數字,這些數字起什麼作用?

2、阿姆斯特朗談到登月的意義時說:“這一小步,對於一個人來說,是小小的一步;對整個人類來說,是巨大的飛躍。”你是怎樣理解的?

明確:第1題。因爲這是一篇太空探索的文章,太空探索對數字的精確度要求非常高,這些數字主要是爲了體現本文的準確性、科學性、真實性,體現記實報道的特點。

第2題,先讓學生暢所欲言,教師稍作歸納。

“一小步”是指宇航員們從飛船跨到月球表面的一小步,對一個人來講確實很容易,毫不費力。但是這一步是人類向太空領域邁出的第一步,它顯示了人類卓越的聰明才智,表明了人類高度發達的科技水平,開創了人類對宇宙探索的新紀元,這意義就非同小可,因此說這是巨大的飛躍。

人類第一次成功地探訪月球已是三十一年前的事了。時光飛逝,時至今日,人類向宇宙邁進的步伐從沒停止過,你知道人類探索宇宙奧祕的其他成果嗎?讓學生談談,互通有無,增長見識,激發學生愛科學、學科學、用科學的興趣。

五、小結。

這篇記實報道以平實的語言,真實地記錄了人類首次登月的全過程,表達了作者對登月成功後的喜悅之情以及對人類聰明才智的讚歎。本文按照事情發展的時間順序來記敘,條理十分清晰,記敘的要素交代得一目瞭然,且語言平實、準確,體現了新聞報道的準確性、真實性、科學性。

六、佈置作業。

完成課後練習題三。

七年級語文教案《月亮上的足跡》4

【自讀導言】

自讀要求

1.快速閱讀課文,較快地瞭解文章的內容大意。

2.依據概說--評說的結構方式和按時間發展的階段順序,掌握文章的結構層次。

3.用歸納文意要點的方法,概括各部分的內容要點。

4.學習敢於幻想、敢於探索的勇敢精神,認識現代科技對人類發展的巨大作用並受到鼓舞。

5.學用文章的寫作技巧和語言:"概說--評說"的結構方式;程序順序(依託時間發展)--登月全過程;列數字的說明方法;平實準確的說明語言。

學習側重點

1.用歸納文意要點的方法,概括各部分的內容大意。

2.敢於幻想、敢於探索的勇敢精神和當今科技對人類發展的巨大作用。

3.學用文章的寫作技巧和語言。

【自讀程序】

1.梳通了解

①學習"自讀提示",瞭解學習該課的基本要求:"平實的語言"和"概括各部分的要點"。

②快速閱讀課文一遍,瞭解文章寫了哪些主要內容,要求集中注意力默讀,不出聲,不回視,記住文章的主要內容,並且計時。

③畫出課文中的生字詞(特別是"自讀提示"中所列的),查閱字典,弄清它的讀音和意義,並讀熟寫熟記牢。

2.理解分析

①結構分析

A.默讀課文,按概說--評說的格局,把全文分成三部分。

B.默讀第二部分"登月的全過程",按時間發展和空間位置,把該過程分成四個階段。

②精讀第一部分(1、2自然段)

A.把課文朗讀兩遍。

B.分析第1、2自然段之間的關係,何爲主,何爲次。

C.歸納該部分大意。

③精讀第二部分(3~18自然段)

A.第一階段(3~5自然段)

a.先歸納各自然段大意,再概括此階段的大意。

b.畫出第4自然段中作者發表議論的句子,體會它的作用。

c.畫出第5自然段中含有數字的句子,體會它的作用。

B.第二階段(6~9自然段)

a.朗讀課文一遍,概括大意。

b.根據此階段和上階段的內容,畫出阿波羅11號飛船的航行路線,並標出時間、距離、速度等。(見後面練習六)

c.畫出此階段宇航員的行爲,體會他們的心情。

d.賞析第8自然段,想像此時的空間美景。

C.第三階段(10~15自然段)

a.朗讀課文一遍,再默讀一遍,概括大意。

b.宇船員登月後做了哪些事,請在書上畫出。

c.體會第11自然段時間數字的作用。

d.背誦第13自然段的碑文,體會其中的豪邁、勝利之情。

D.第四階段(16~18自然段)

《月亮上的足跡》自讀教案由收集及整理,轉載請說明出處

a.朗讀一遍,概括大意。

b.體會第18自然段結語的作用。

④精讀第三部分(20、21自然段)

A.反覆朗讀阿姆斯特朗的話,能背誦。

B.概括此部分大意。

3.小結遷移

①把對各部分和第二部分各階段的內容概括寫在筆記本上。

②完成後面的練習題。

③課本作業第三題。

(解說:上述自讀過程重在對登月過程及其意義的理解和體會,學習它的基本寫法,提高自己的概括能力和科學精神。)

【自讀點撥】

1.總體把握

①在思想上要感到當代科技迅猛發展對人類生存的巨大影響,從而受到鼓舞,努力學習現代科技和文化知識,爲科教興國和人類發展做出貢獻。

②各部分及第二部分各階段的大意概括如下:

第一部分:概說登月事件及其意義。

第二部分:評說登月全過程。

第一階段:起飛。

第二階段:進軍。

第三階段:登月。

第四階段:返航。

第三部分:再次強調登月事件的偉大意義。

2.重難點分析

①重點:課文的結構方式;登月事件的全過程及偉大意義。

②難點:對登月技術的理解;用簡練的語句概括登月的四個階段。

3.表現手法解說

七年級語文教案《月亮上的足跡》5

教學目標

1、快速閱讀,在規定時間內讀完全文,並能準確全面地概括課文要點。

2、學習本文按時間順序,清楚明白地敘述事件發生過程的寫作方法。

3、激發豐富的聯想和想像,培養起足夠的學習興趣。

教學重點:

速讀課文,養成自主閱讀的習慣,概括文章主要內容;概括登月的四個階段

教學方法

1、快速閱讀法。本文是一篇科普小品,登月的全過程敘述得清楚明白、生動形象。先讓學生較快速度地默讀,整體感知文章大意,再用簡潔的語句梳理概括內容要點。

2、講讀法。

課時安排3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

同學們,你們知道地球和月亮之間的距離是多少嗎?對,是38萬公里,真是可望而不可即呀,古往今來,人們仰望天上的明月,總會引起無窮的遐想,幻想有朝一日能飛上月宮。如今,幻想已經變爲現實,1969年7月21日,人類終於登上了神往以久的月球。現在,就讓我們與航天英雄一起,去感受那驚心動魄的一刻吧……

二、檢查預習

1、聽寫下列字詞:(共10個)

指令海域暢談神往裏程碑觀測昂首挺立一葉孤舟遙遙在望

2、解釋下列詞語:(共5個)

①暢談:盡情地談。

②昂首挺立:擡起頭筆直地站着。

③遙遙在望:形容遠遠地可以看到。

④可望而不可即:只能夠望見而不能夠接近。即,靠近,接觸。

⑤里程碑:比喻在歷史發展過程中可以作爲標誌的大事。

3、你知道人類是什麼時候第一次登上月球的?

1969年7月21日,人類終於登上了月球。

4、哪個國家的哪一位宇航員第一次踏上月球?

美國宇航員阿姆斯特朗。

三、速讀課文,篩選信息

1、默讀課文,概括每一自然段的主要內容:

明確:

①地球和月亮的距離可望而不可即。

②美國宇航員登上月球,樹起了宇航事業的一塊新的里程碑。

③“土星5號”火箭準備發射。

④三名宇航員進入指令艙。

⑤“阿波羅11號”飛船發射後進入預定的軌道。

⑥“阿波羅11號”飛船進入登月軌道。

⑦三名宇航員進入夢鄉休息。

⑧“阿波羅11號”飛船到達離月球28000公里的月亮和地球引力的中和點。

⑨登月艙和飛船脫離,登月艙開始降落。

⑩登月艙降落在月球上。

⑾阿姆斯特朗和奧爾德林先後來到了月面。

⑿阿姆斯特朗和奧爾德林馬上在月面上緊張的工作。

⒀阿姆斯特朗和奧爾德林從月球返回登月艙內。

⒁登月艙和“阿波羅11號”飛船對接成功。登月艙被甩在太空。

⒂“阿波羅11號”飛船準確地濺落在預定海域,

⒃對人類第一次踏上了月球的總結

⒄三位宇航員暢談登月的感受。

⒅阿姆斯特朗談登月的意義。

2、歸納整個登月過程可以分爲幾個階段?明確:可分四個階段

①升空準備(3、4)升空前的氣氛、登機。

②飛向月球(5—9)檢查、點火、升空、飛行。

③登月成功(10—15)登月、在月球上工作、登上飛船。

④返回地球(16—20)起飛、歸航、回到地球、暢談感受。

3、文章是按什麼順序來報道這一過程的?

明確:按事情發展的時間順序。

4、找出有關表示時間的詞語並指出相應事件。

①1969年7月16日早,“土星5號”火箭準備發射。

②發射後2分42秒,第一級火箭自動脫落。

③離地9分5秒,第三級火箭發動機啓動工作,飛船進入預定的軌道。

④發射後13小時30分,宇航員開始進入夢鄉。

⑤19日晚上8點33分,飛船飛過月亮和地球引力的中和點。

⑥19日晚上9點32分,地面呼叫,飛船減速,準備登月。

⑦7月20日上午7點32分,阿姆斯特朗和奧爾德林換乘登月艙。

⑧7月21日凌晨5點17分40秒,登月艙平穩地降落在月球上。

⑨21日上午11點39分,登月艙打開了艙門。

⑩11點51分,阿姆斯特朗走下階梯,登上了月球。

⑾7月21日11點56分20秒,奧爾德林也來到了月面。

⑿(三個小時很快就過去了)7月21日14點,阿姆斯特朗和奧爾德林從月球返回登月艙內。

⒀7月22日0點15分,登月艙升空,離開月球進入預定軌道。

⒁22日上午6點35分,登月艙與“阿波羅11號”飛船對接成功。

⒂25日凌晨1點35分8秒,“阿波羅11號”飛船以合適的角度進入地球大氣層。

⒃1969年9月16日,三位宇航員暢談登月的感受。

5、作者爲什麼詳細的交代時間,這些表示時間的數字有何作用?

明確:因爲這是一篇太空探索的文章,太空探索對數字的精確度要求非常高,這些數字主要是爲了體現本文的準確性、科學性、真實性,體現記實報道的特點。

6、阿姆斯特朗和奧爾德林登上月球后做了些什麼?

明確:

①檢查了登月器的着陸情況。

②採集月壤和月岩的樣品。

③把紀念碑樹立在月球上。

④把電視攝像機安裝在月球表面

⑤安裝一臺太陽風測定裝置來檢測宇宙射線

⑥安裝了用來精確測定月球和地球之間距離的激光儀。

⑦安裝了測定月震的月震儀。

⑧把美國的星條旗它插在月面上。

⑨跟美國總統尼克松進行月亮和地球之間的第一次通話。

7、科學家爲什麼要蒐集月球上的土壤和岩石,並在月球表面安裝電視攝像機、太陽風測定裝置、激光儀和月震儀?

明確:科學家是爲了科學研究、開發並利用月球。

四、教師小結:本文就是真實記錄美國宇航員阿姆斯特朗、科林斯、奧爾德林登月全過程的一篇饒有興趣的科普小品。將登月的全過程敘述得清楚明白、生動形象,可以說,引人入勝是本文的特色。

五、佈置作業

根據第二部分第1、2階段的內容,畫出飛船向月球進軍的行程圖。

第二課時

一、精讀課文,合作探究

1、如何理解文章最後宇航員阿姆斯特朗的話?

明確:“一小步”是指宇航員們從飛船跨到月球表面的一小步,對一個人來講確實很容易,毫不費力。但是這一步是人類向太空領域邁出的第一步,它顯示了人類卓越的聰明才智,表明了人類高度發達的科技水平,開創了人類對宇宙探索的新紀元,這意義就非同小可,因此說這是巨大的飛躍。

2、找出文中議論性的句子,並說明其作用。

明確:(表明觀點或看法的句子即爲議論性句子,具體句子略。)作用:起畫龍點睛、深化理解的作用。

3、閱讀本文後你的感受是什麼?

明確:感受到科學技術的魅力,感受到人類智慧的無窮魅力,並對人類未來的美好充滿信心。

二、暢所欲言拓展延伸

1、現時篇

②我國作爲一隻沉睡多年的東方雄獅,在航空航天方面的情況又有哪些驚天動地的成果呢?請你介紹一下好嗎?

③聽完這些介紹,你有什麼感受嗎?

2、想象篇

可以啓發學生思考,讓學生看第99頁的插圖,引導想像

①想像一下,球上有些什麼?那是一個什麼樣的世界?

②科學家爲什麼要蒐集月球上的土壤和岩石呢?

③想像一下在登月的高空中,宇航員會有什麼感覺?

④文中寫道,“返航時,宇航員將登月艙甩在了太空”,這樣做合適嗎?

教師可引導學生暢所欲言,只要想像合理,允許學生有不同見解和幻想。教師也可以做調整性解答:月球上有泥土、石頭和高山,沒有空氣和水,一片荒涼死奉;科學家採集土壤、岩石是爲了科學研究、開發並利用月球;宇航員的高空感覺,是失重、頭暈、嘔吐、昏厥等;太空垃圾也是人類的一大隱患。

三、總結語

月的故事引人入勝,月的情愫豐富多彩,月的文化博大精深,月亮照着你,月亮照着我,但我國航天技術仍無法登上月球。隨着我國神州六號飛船的發射成功,我相信五星紅旗高插在月球上的日子已爲期不遠了,願在座的同學們努力學習,長大能爲我國航天事業的發展做出巨大的貢獻。

願我國的登月計劃早日成功!!

板書設計:

準備

月亮上的足跡升空偉大的壯舉

登月人類的智慧

返航

五、佈置作業

1、完成課後練習題二、三。

2、查字典,掌握下列詞語的意思並各造一句。

暢談昂首挺立遙遙在望可望而不可即

第三課時

教學目標:完成練習,鞏固所學,提升能力。

教學內容:《練習冊》、《全效學習》內容

教學重點:

1、基礎知識與能力訓練,要注意中考演練題型。

2、課內閱讀注意檢查學生對課堂所學的掌握情況,及時調整教學內容與方法。

3、課外閱讀要逐步培養學生自主閱讀能力。

七年級語文教案《月亮上的足跡》6

一、學習目標

① 速讀課文,概括文章主要內容。

② 理清文章思路,瞭解人類登月的知識。

③ 激發學生探索科學的興趣,培養自主探究的學習能力。

 二、學習重難點

速讀課文,養成自主閱讀的習慣,理清文章思路,從中瞭解有關人類登月的知識。

 三、課前準備

教師 可帶領學生參觀天文館,瞭解有關宇航和月球方面的知識。

學生 可以閱讀有關的書籍,如《航天時代》、《宇宙奧祕》、《十萬個爲什麼》等等,也可以網上查詢有關月球的資料,爲更好地理解課文做準備。

 四 、教學內容

這是一篇紀實報道。作者用平實的語言,真實地記錄了人類首次登月的全過程。通過閱讀,讀者定能體會到那登月全過程的驚心動魄、登月成功後的喜悅以及作者對人類聰明才智的讚美。文章所記

敘的準備、升空、登月、返航四個部分清晰流暢,結尾阿姆斯特朗的話“這一步,對一個人來說,是小小的一步;對整個人類來說,是巨大的飛躍”,留給讀者以無窮的回味,可以從中悟出人類登月的偉大意義。

五、自學設計

1、新課導入

① 可用大屏幕出示航天飛船的登月資料圖片,也可以用夜幕星空的畫面導人新課。

② 可以用嫦娥奔月的故事或有關月亮的古詩歌導人。

總之,導人旨在引起學生閱讀本課的興趣,讓學生感受到,月亮的傳說、月亮的神祕是人類的嚮往,什麼時候能登月球呢?如今幻想正變成現實,1969年7月21日,人類終於登上了月球,那驚心動魄的一幕,那成功的喜悅,在今天的課堂上,我們依然可以領略。讓我們共同欣賞美文《月亮上的足跡》。

速讀課文,感悟文章大意

要求學生速讀課文,瞭解文章內容。

教師指導學生閱讀並提出思考題,把握文章大意。

①自主學習

a.快速默讀課文(不指讀,不動脣,不回讀),並找出登月過程中表示時間的詞語。

b.本文寫了一件什麼事?請用簡潔的語言概括。

c.登月全過程可以分爲幾個階段?

d.試將登月全過程畫一張示意圖,並簡要說明。

②合作探究

以上問題可以由小組討論完成,討論中教師可巡視指導,並參與討論。

然後由學生各組代表發言,並由其他組的學生補充,發言後教師可以總結評點:本文真實地記錄了美國宇航員阿姆斯特朗、科林斯、奧爾德林登月的全過程。登月全過程可分爲四個階段,登月準備??飛船升空??登月成功??登月歸來。

2、研讀賞析,激發興趣,品味語言特色

①自主學習

教師指導學生相互質疑並共同探究,深人體會。

a.宇航員從登月到返航經歷了多長時間?登月全過程是按什麼順序來寫的7.

b.宇航員登月後做了哪幾件事?

c.人類登月有什麼意義?課文哪一段有所揭示?

d.寫作上最突出的特點是什麼?請舉例說明。

②合作探究

對以上問題,小組研討並在教師指導下達成共識:人類第一次踏上月球來回歷經76萬公里,歷時95個小時。宇航員登月採集月壤和月岩樣品,樹立紀念碑,安裝攝像機,安裝太陽風測定裝置、月震儀,插上美國國旗,與尼克松總統通話等。課文最後一段揭示了其偉大意義。

可讓學生齊讀並深刻體會,教師可以總結過渡:“阿波羅”登月計劃成功,使人類的夢想變成了現實,人類開始走向地球以外的星球。現代科學技術已達到向外層空間發展的水平。這既是人類巨大的飛躍,也是人類邁出的第一步。對這樣一次事件的完整敘述,寫法上有什麼特點呢?學生可以發言並舉例。教師可以幫助歸納:語言方面??①恰當的描述;②用數字說明;③敘述中有議論。此三點可各舉一例,並分析作用,教會學生在寫作中應用。

3、拓展延伸,聯想和想像

可以啓發學生思考,讓學生看第99頁的插圖,引導想像

① 想像一下,球上有些什麼?那是一個什麼樣的世界?

② 科學家爲什麼要蒐集月球上的土壤和岩石呢?

③ 想像一下在登月的高空中,宇航員會有什麼感覺?

④ 文中寫道,“返航時,宇航員將登月艙甩在了太空”,這樣做合適嗎?

教師可引導學生暢所欲言,只要想像合理,允許學生有不同見解和幻想。教師也可以做調整性解答:月球上有泥土、石頭和高山,沒有空氣和水,一片荒涼死奉;科學家採集土壤、岩石是爲了科學研究、開發並利用月球;宇航員的高空感覺,是失重、頭暈、嘔吐、昏厥等;太空垃圾也是人類的一大隱患。

4、總結

登月成功是人類的一大壯舉,是人類聰明智慧的結晶。這次登月已有三十多年,而我國航天技術到目前仍無法登上月球。但隨着我國神州三號飛船的發射成功,五星紅旗高插在月球上的日子已爲期不遠了。願大家努力學習,長大能爲我國航天事業的發展

做出貢獻。我們也期待着我國的登月計劃早日成功。

5、延伸練習

① 假如你駕駛着宇宙飛船登月,你有什麼感受?你會做些什麼?展開想像,寫一篇小短文。題目爲《我駕飛船登月》。

② 自學“讀一讀,寫一寫”練習中的詞語,並在寫作中儘可能地使用。

 六、板書設計

學生畫的登月圖可用實物投影儀顯示,讓學生自行講解,鍛鍊學生裝的聯想及表達能力,也是對課文的整體感知。教師也可做圖,讓學生進行比較學習。

 七、信息反饋:

七年級語文教案《月亮上的足跡》7

【教學目標】

1、學會快速閱讀的方法。

2、整體感知課文,能複述登月全過程,理解登月意義。

3、感受人類勇敢的探險精神,培養科學的探索興趣,激發學生的愛國熱情。

4、培養髮展學生的想象力。

【教學重點、難點】

1、重點整體感知課文,能複述登月全過程,理解登月意義。

2、難點:培養髮展學生的想象力。

【準備工作】

1、上網查閱與月球,尤其登月有關的科學文字,圖片。

2、學生準備登月示意圖並嘗試複述課文內容。

3、學生畫一幅畫,題爲《未來的月球》。

4、製作課件。

【教學過程】

課前小活動:陳秀媚同學背誦詩歌《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楊花落儘子規啼,聞道龍標過五溪。我寄愁心與明月,隨風直到夜郎西。)

導入:(用圖片激發學生的興趣)

師:請大家看到我們熒幕上面的圖片,看到了什麼?(學生答:腳印)。可以告訴大家這個腳印不是普通的腳印,它所踩着的這塊土地也不是普通的土地,想知道是哪裏嗎?(學生答:月球)真聰明!有人已經登上過月球了,大家想不想上啊?(學生答:想)今天,老師就帶着大家踏着《月亮上的足跡》,一起到月亮上去看一看,請同學們把課本打開到93頁。

師:請同學們快速閱讀課文,文章這麼長,我們怎樣才能把文章讀短?這時候大家就要學會找文章裏關鍵性的詞語和句子了。(一段時間後)看完的同學請舉手。告訴老師,文章是按什麼順序進行敘述的?

生:時間。

師:對,時間在文章裏就是一些關鍵性的詞語,把握住了時間線索,我們基本上就能把握文章內容。那麼文章主要講述了一件什麼事情?有什麼主要人物?這件事又是怎麼發展的?帶着這些問題,學習小組交流意見,看能否在文中直接找到答案或用自己的語言簡單概括(學習小組交流意見,老師巡視指導,參與個別小組討論,答疑。部分學生回答,教師做適當點評)。

師:經過大家的合作,我們瞭解了登月的全過程,我們也可以把它分爲四個階段簡單概括出來。

(教師提示,學生回答,接着教師用幻燈片打出以下內容)

1、飛船升空前準備

2、飛船飛向月球

3、登月艙登月成功

4、飛船返回月球隊

師:登月的過程我們還可以用示意圖來表示,課前老師已經讓大家做了這個預習工作,請大家把示意圖拿出來,很多同學畫得都不錯,哪位同學大膽地把自己的作品展示出來,並且給大家解說一下你的示意圖。

(兩位學生上講臺通過實物投影展示自己的作品《附錄一》教師作適當點評)

師:這兩位同學通過示意圖,基本上把登月全過程複述下來了,做得非常好。接下來老師也把收集到的圖片跟大家一起分享,大家看看能否在裏面找到與我們課文相照應的內容,有的話請大聲告訴老師。

展示圖片並解說:第一張大家看到的是廣袤無垠的宇宙,月球是離地球最近的一顆星球,所以它是人類征服太空的第一站。可是登上月球並非大家想象中那麼容易,它需要付出巨大的代價,甚至是人的生命,在一次試驗中,由於發射臺着火《第二張》,圖片上這三位宇航員不幸犧牲了《第三張》,從阿波羅1號到11號,中間有多少的淚水和汗水啊!(老師用深沉的語詞講述)接着播放與課文內容相關的圖片……

師:看完這些圖片大家有什麼樣的感想呢?學習小組交流意見。(學習小組交流意見後,部分學生談感想)

師:的確,阿波羅11號的成功具有偉大的歷史意義,這個意義大家能否在課文找出來?

生:最後一個自然段:這一小步,對一個人來說,是小小的一步;對整個人類來說是巨大的飛躍。

師:非常好,現在大家集體把最後一個自然段朗讀一遍。

(學生朗讀最後一個自然段)

師:對於登月的意義,如果大家覺得書上寫得不夠全面或者你有自己的理解的還可以講一講。

(學生回答:教師概括並補充—登月的成功使人們人類的夢想變成現實,發達的科學技術使人類活動的空間不只侷限在地球,可以向更廣闊的空間發展。以後我們還可以到其他星球上居住,人類的未來是美好的。)

師:由此可見,這一步的意義非常重大,可是這第一步是美國人走的。一直以來,美國在航天領域上就一直遙遙,這是美國人的驕傲。那麼,在航天領域上我們國家有沒有值得我們驕傲的地方呢?

生:有,航天英雄楊利偉20xx年10月15日駕駛着航天飛船環繞地球飛行。

師:在此之前,只有美國和俄羅斯掌握這種技術,現在我們也加入了這一行列,全世界都對我們刮目相看。可遺憾的是,我們中國人還沒有登上過月球,大家是不是都很想上去啊?

生:是(大聲回答)

師:雖然現在我們還沒有能力,但我們可以想啊,我們可以想象一下,將來我們登上月球了,月球上會是怎樣一翻景象呢?老師讓大家把想到的東西畫成一幅畫,請拿出來。哪位同學能把自己的得意之作展示出來,並講講自己的構思。

(五位學生展示作品〈附錄二〉,教師隨機點評)

師:同學們的想象力都很豐富。下面老師也把別人的作品展示給大家看看。

(屏幕上投影五幅圖片)

小結:這一節課,我們瞭解了登月的過程,明確了登月的意義。還有幾位同學通過示意圖,爲我們複述了文章內容,做得很好。剛纔大家也通過想象把未來的月球畫了出來,大家希不希望自己的作品變爲現實啊?(學生答:希望)老師認爲,我們初一(1)班的每一位同學都是一粒偉大的種子,只要能在知識這片肥沃的土地上紮下深根,這一定會茁壯成長,實現你們這些偉大的夢想。

作業:上課前陳秀媚同學背誦的詩歌中,有一句與月亮有關,(“我寄愁心與明月”)課後,大家查閱資料,收集關於月亮的詩詞。

七年級語文教案《月亮上的足跡》8

學習目標

1、速讀課文,概括文章主要內容。

2、理清文章思路,瞭解人類登月的知識。

3、激發學生探索科學的興趣,培養自主探究的學習能力。

要點點撥

這是一篇紀實報道。作者用平實的語言,真實地記錄了人類首次登月的全過程。通過閱讀,讀者定能體會到那登月全過程的驚心動魄、登月成功後的喜悅以及作者對人類聰明才智的讚美。文章所記敘的準備、升空、登月、返航四個部分清晰流暢,結尾阿姆斯特朗的話“這一步,對一個人來說,是小小的一步;對整個人類來說,是巨大的飛躍”,留給讀者以無窮的回味,可以從中悟出人類登月的偉大意義。

學習過程

一、預習檢測

1、解釋詞語

昂首挺立:

一葉孤舟:

遙遙在望:

小心翼翼:

二、整體感知

2、快速默讀課文(不指讀,不動脣,不回讀),並找出登月過程中表示時間的詞語。

3、本文寫了一件什麼事?請用簡潔的語言概括。

4、登月全過程可以分爲幾個階段?

5、試將登月全過程畫一張示意圖,並簡要說明。

三、理解探究

6、宇航員從登月到返航經歷了多長時間?登月全過程是按什麼順序來寫的7.

7、宇航員登月後做了哪幾件事?

8、人類登月有什麼意義?課文哪一段有所揭示?

9、在寫登月全過程的時候,用了大量的數字,時間精確到分秒,在文中畫出來,說說這些數字起什麼作用?

10、寫作上最突出的特點是什麼?請舉例說明。

四、拓展延伸

11、假如你駕駛着宇宙飛船登月,你有什麼感受?你會做些什麼?展開想像,寫一篇小短文。題目爲《我駕飛船登月》。

五、學習小結

12、通過本文的學習,你獲得了哪些啓示?

達標檢測

(一)積累與運用。

1、給加點的字注音或根據注音寫出漢字。

(1)áng()首挺立(2)軌道()(3)橢圓形()

(4)小心yìyì()(5)鐵鍬()(6)狹zhǎi()

2、解釋句子中加點的詞語在文中的意思。

(1)雖說是近鄰,離地球也有38萬公里,真是可望而不可即。

(2)邁開了人類探索太空的重要一步,樹起了宇航事業的一塊新的里程碑。

(3)飛船開始作減速飛行,用不了多久,他們就要到達神往已久的月亮上空了。

3、本文采用的是順敘的方法,即按照事件發展的時間先後的順序來敘述的方法,這樣讀者容易把握。登月的前前後後總共可以分爲四個階段,請各用兩個字來概括一下每一階段的主要內容。

(二)課內閱讀

①三名宇航員在艙內吃了晚飯。在發射後13小時30分開始平靜地進入夢鄉。地面站停止對他們發出指令,以免干擾他們的好夢。他們必須好好休息,因爲要成功地進行登月飛行,沒有良好的體力和精力是不行的。

②飛船像一葉孤舟在太空中緩緩地飛行。它飛過了月亮和地球距離的中間點,在19日晚上8點33分,又飛過了月亮和地球引力的中和點。這個引力的靜止點在離月球28000公里的地方,月亮和地球在這一距離上引力平衡。從飛船上可以看到美麗的月球已經遙遙在望。它發着美麗的銀光,靜靜地懸在飛船的上方。

③19日晚上9點32分,地面指揮中心發來呼叫。三個人急忙起身。這一天,他們應按計劃登上月球。飛船開始作減速飛行,用不了多久,他們就要到達神往已久的月亮上空了。三個宇航員緊張地工作着,他們手握操縱桿,以防一旦計算機出現故障,就用手工操縱。還好,計算機發着正常的指令,飛船減慢到一定速度時,就自動作出停火的指令。7月20日上午7點32分,阿姆斯特朗和奧爾德林換乘登月艙,並與地面指揮中心通了話。不久,登月艙和飛船脫離,飛船繼續在繞月軌道上飛行,登月艙則開始降落,在橢圓形軌道上緩緩下降。

④7月21日凌晨5點17分40秒,登月艙平穩地降落在月球上。登月的宇航員興奮地向休斯敦地面中心報告:他們已經勝利着陸。休斯敦地面中心也高興地祝賀他們的成功。

⑤21日上午11點39分,登月艙打開了艙門。11點51分,阿姆斯特朗走下階梯,登上了月球。月面上到處是細小的顆粒,有點像地球的海灘。緊接着,奧爾德林也來到了月面。這是一個偉大的時刻。這是人類偉大的一步。這一時刻的精確時間是1969年7月21日11點56分20秒。這是人類探索太空的里程碑。

1、這幾個語段是按什麼順序寫的?你的依據是什麼?

2、“飛船像一葉孤舟在太空中緩緩地飛行”這句話運用的修辭是;“它發着美麗的銀光,靜靜地懸在飛船的上方”這句話運用的表達方式是。

3、“這個引力的`靜止點”指的是什麼?你知道它的具體位置嗎?爲什麼把它叫做“引力的靜止點”?

4、第①③④自然段中加點的“他們”所指代的內容是一樣的嗎?請具體說明。

5、第⑤自然段劃線的句子是四個短句,很有氣勢,充分表達了作者無比激動的心情。請你換一種方式,以便更能突出作者這種心情,應該怎麼說?

6、你知道我國第一次載人航天飛行是在什麼時候嗎?對我國進行的載人航天飛行活動你有什麼看法?

(三)拓展閱讀

人類爲何對月球情有獨鍾

①月球是地球的近鄰,也是地球惟一的天然衛星。早在遙遠的古代,人類就有了奔向月球的美好願望。每當中秋佳節,皓月當空,把酒賞月,其樂融融之時,蘇東坡那“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的名句正道出了人們對這一良辰美景的美好祝願。

②人們只看到了那朗朗夜空中美麗動人的月光,但可能並不知道,月亮原來與人類的生命還息息相關呢。美國謝魯皮爾遜博士的研究指出,在太陽系最初形成時,月球即受到地球的牽引,成爲它的衛星。在月球靠近地球的過程中,地球表面的海洋出現強烈的潮汐起伏,這種劇烈起伏所引起的巨大摩擦力,令地球氣溫劇增,導致地心熔化。地球岩漿在高溫及高牽引力作用下,出現旋轉式滾動,其結果產生了磁場。正是這一“超巨”磁場,對地球形成了一個“保護盾”,減少了來自太空的宇宙射線的侵襲,因而地球上的各種生物才能得以生存滋長。如果沒有這個“保護盾”,外來的射線會將最初出現在地球上生命幼體全部殺死,使生物根本無法在地球上生存、生長、繁殖。可見,從某種意義上講,月球成了地球上衆多生命的“保護神”。

③現代科學研究也證實,人的心理變化也和月亮的盈虧週期有關。這是因爲人體約有80﹪的液體,月亮引力也像引起海洋潮汐那樣對人體中的液體發生作用,從而造成人體的“生物高潮”和“生物低潮”。一般在滿月時爲生物高潮,這時人的頭部和胸部的電位差比較大,容易激動,導致人的情緒極不穩定,因此最易出事。如精神不正常者多在月夜發作。人們進一步研究還發現,就連人類的謀殺、毒害、抑鬱和心臟病的發作也都與月亮的盈虧有關,並認爲月亮產生的陽離子能誘發人的反常行爲。人們相信,隨着科學技術不斷髮展,必將更多地揭示出人類與月亮的深層次的奧妙。

④月球也是解決日益困擾着人類的能源問題的理想基地。因月球表面近於真空狀態,太陽輻射可以毫無阻擋地到達月球表面,因此,在月球表面建立全球性、並聯式的太陽能發電廠,能長期獲得穩定的電能。由於月球既無磁場,又無大氣,太陽風離子可以毫無阻擋地抵達月球表面。加上小天體的撞擊,致使月球表面覆蓋的5—10米厚的月壤層都富含太陽風成分,如氫、氦、氖、氬、氮等,其中作爲核電燃料之一的氦-3,在地球上蘊藏量極少,容易取用的估計只有500千克左右,而在月球表層5—10米的土壤內就含有氦-3總量達到100—500萬噸,可成爲人類萬年以上長期使用的清潔、安全和高效的核聚變發電燃料。

1、解釋下面詞語在文中的意思。

(1)其樂融融

(2)息息相關

2、“早在遙遠的古代,人類就有了奔向月球的美好願望”,你能舉出實際的例子嗎?

3、根據第②自然段回答:月球與地球之間的“磁場”是怎樣形成的?

4、月球對地球的“保護盾”的作用體現在哪裏?

5、“精神不正常者”爲什麼多在月夜發作?

6、從第④自然段看,月球能從哪兩個方面爲人類提供能源?

7、蘇軾的“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是留傳久遠的詠月的句子。在我國古代有很多詠月的名句,你還知道哪些?請舉兩個例子,並指出作者是誰。

如:從小不識月,呼作白玉盤——李白

答案19月亮上的足跡

學習過程

1、昂首挺立:仰着頭挺着胸站立.

一葉孤舟:單獨的一艘小船.

遙遙在望:在望:可看見。遠遠地可以看到。

小心翼翼:形容謹慎小心,一點不敢疏忽。

2、略

3、本文真實地記錄了美國宇航員阿姆斯特朗、科林斯、奧爾德林登月的全過程。

4、登月全過程可分爲四個階段,登月準備——飛船升空——登月成功——登月歸來。

5、略

6、人類第一次踏上月球來回歷經76萬公里,歷時95個小時。

7、宇航員登月採集月壤和月岩樣品,樹立紀念碑,安裝攝像機,安裝太陽風測定裝置、月震儀,插上美國國旗,與尼克松總統通話等。

8、課文最後一段揭示了其偉大意義。

9、準確,科學,真實。這也是寫實報道的特點。

10、①恰當的描述;②用數字說明;③敘述中有議論。此三點可各舉一例,並分析作用

11、略

12、略

達標檢測

(一)積累與運用。

1、(1)昂(2)guǐ(3)tuǒ(4)翼翼(5)qiāo(6)窄

2、(1)只能老遠的看到,卻無法與之接觸,形容月亮力地球很遙遠,要登月確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2)比喻在歷史發展過程中可以作爲標誌的大事,很形象得說明了人類登上月球的意義重大。(3)心裏嚮往已有很長的時間,表明人類對月球探索的想法由來已久。

3、準備、升空、登月、返航。

(二)課內閱讀

1、時間順序;依據是有表示時間的詞語,如:發射後13時30分;19日晚上8點33分;19日晚上9點32分;7月20日上午7點32分;7月21日凌晨5點17分40秒;21日上午11點39分;11點51分等。

2、比喻;描寫。

3、“這個引力的靜止點”指的是“月亮和地球引力的中和點”;在離月球28000公里的地方;因爲月球和地球在這一點上引力平衡。

4、不完全一樣:第①③自然段都指的是“三名宇航員”;而第④自然段中的“他們”是指“阿姆斯特朗和奧爾德林”

5、可以把四個短句都單獨各起一段,這樣更有氣勢,更能表達作者那種無比激動、自豪之情。

6、20xx年楊利偉;開放性題,可以從增強國防、國力、世界和平利用太空等角度去說即可。

(三)拓展閱讀。

1、(1)形容一家人在一起和睦歡樂的樣子。(2)形象地說明了月亮同人類生命的關係非常地密切。

2、如:我國神話傳說中“嫦娥奔月”的故事等。

3、在月球靠近地球的過程中,地球表面的海洋出現強烈的潮汐起伏,這種劇烈起伏所引起的巨大摩擦力,令地球氣溫劇增,導致地心熔化。地球岩漿在高溫及高牽引力作用下,出現旋轉式滾動,其結果產生了磁場。

4、減少來自太空的宇宙射線的侵襲,使地球上的各種生物才能得以生存滋長

5、因爲滿月時爲生物高潮,這時人的頭部和胸部的電位差比較大,容易激動,導致人的情緒極不穩定。

6、(1)太陽輻射形成的太陽能;(2)核電燃料氦-3。

7、(1)牀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李白(2)月落烏啼霜滿天——張繼(3)湖光秋月兩相和——劉禹錫

七年級語文教案《月亮上的足跡》9

一、學習詞語

暢談——盡情地談。

昂首挺立——昂,仰。仰着頭,直立着。

遙遙在望——遙遙,形容距離遠。形容遠遠地望着。

可望而不可即——即,接近。可以望見,但不能接近。形容看來可以達到而實際難以達到。

二、在 教師規定的時間內,快速閱讀課文。

三、作者以什麼爲序來介紹人類登上月球的全過程?

以時間爲序來介紹人類登上月球的全過程。

四、登月全過程可分爲幾個階段?並概括每個階段的內容要點。

學生討論後歸納:登月的全過程分爲四個階段。

第一階段(3—5),飛船帶着宇航員進入預定軌道。

第二階段(6—9),飛船作登月準備。

第三階段(10—14),宇航員登上月球。

第四階段(15—16)飛船帶着宇航員順利返回地球。

五、宇航員在月球上做了哪幾件事?

學生討論後歸納:宇航員在月球上做了七件事。具體爲:①他們檢查了登月器的情況,發現一切正常;②他們拿出鐵鍬,採集了月壤和月岩的樣品;③他們從登月艙中取出一塊紀念碑,把它樹立在月球上;④奧爾德林從登月艙中取出電視攝像機,安裝在了月球的表面;⑤他們又安裝了一臺太陽風測定裝置,用來檢測宇宙射線,還安裝了用來精確測定月球和地球之間距離的激光儀、安裝了測定月震的月震儀;⑥他們又取出了美國的星條旗,神色莊嚴地把它插在了月亮上;⑦他們跟美國總統尼克松接通了電話,進行了月亮和地球之間的第一次通話。總統熱情地祝賀他們登月成功。

六、作者在文章中用了很多數字,這些數字起什麼作用?

學生討論後歸納:①用來表時間,如“這一年的7月16日”,“這一時刻的精確時間是1969年7月21日11點56分20秒”。②用來表飛船離地球的高度和飛行速度,如“當達到182公里高度時,第二級火箭自動脫落,速度達到每秒6.8公里”,“此時阿波羅11號飛船的高度爲2650公里,速度每秒7.67公里”。③用來總結飛行的里程,如“這次偉大的探險來回共經過76萬公里,歷時195個小時,三位宇航員共同完成了一次到另一個星球的探險”。

七、總結、擴展

本文以平實的語言,真實地記錄了1969年7月21日登月的全過程。人類登上了月球,邁出了人類探索太空的重要一步,樹起了宇航事業的一塊新的里程碑。

結合課文,暢談未來探索太空的夢想。

八、佈置作業

假設你此時正在遠離地球的茫茫太空中旅行,透過舷艙,你看到了美麗的地球。請以此爲觸發點,展開想象,寫一篇二三百字的小短文。

七年級語文教案《月亮上的足跡》10

知識目標

1、理解、積累“觀測、暢談、里程碑、昂首挺立、一葉孤舟、遙遙在望”等詞語。

2、瞭解宇航和月球的科學知識,理解人類登月成功的偉大意義。

能力目標

1、學習本文按時間順序,清楚明白地敘述事件發生過程的寫作方法。

2、訓練學生快速閱讀,並準確全面地概括課文內容要點。

德育目標

1、感受科學技術的魅力,學習敢於探索的精神,體會作者蘊涵在字裏行間的對登月成功的喜悅之情。

2、培養學生熱愛科學、探索科學的精神。

教學重點

分析登月事件的全過程及偉大意義,激發學生探索科學的興趣。

教學難點

對登月技術的理解;用簡練的語句概括登月的四個階段。

教學方法

1、快速閱讀法。

2、延伸拓展法。

教具準備

多媒體課件、投影儀及膠片、月球地貌的圖片。

教學課時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新課導入

1、(學生角度)展示學生的小製作(關於月亮的手工作品、圖畫等)導入月亮的世界。

2、(教師角度)準備嫦娥奔月的故事或有關月亮的古詩詞。(《靜夜詩》、《水調歌頭》、《楓橋夜泊》等)

(朗誦詩歌)由學生誦讀幻燈上關於月亮的詩歌。旨在營造良好氣氛,引起學生閱讀本課的興趣,讓學生感受到,月亮的傳說、月亮的神祕是人類的嚮往。

(教師引導)月亮,自古以來,就與人們結下了不解之緣,它尤其受詩人們的鐘愛。那皎潔、靜謐的月光,時圓時方富有變化的月形,激起詩人們多少懷念與感慨,同學們還知道哪些關於月亮的詩歌,請說一句有月亮的詩(“楊柳岸,曉風殘月”,“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梨花院落溶溶月”,“疏影橫斜水清淺,暗香浮動月黃昏。”)月亮在詩人們的描繪下是如此美好,現在我們就與航天英雄一起,到月亮上走一走,去感受那驚心動魄的一刻。

二、速讀課文,感悟文章大意

1、要求學生速讀課文,把握文章大意。

(1)快速默讀課文(不指讀,不動脣,不回讀),獲取重要信息,回答月亮課件上的問題。(培養快速閱讀的能力)

①人類是什麼時候第一次登上月球?

②哪個國家的哪一位宇航員第一次踏上月球?

③月球和地球相距多遠?

④火箭名稱和飛船分別叫什麼?

⑤採用什麼順序記敘了什麼過程?

(2)用上面的信息概括本文寫了一件什麼事。(時間、地點、人物、事件)

(3)找出登月過程中表示時間的詞語。思考登月全過程可以分爲幾個階段?

(總結評點)本文真實地記錄了美國宇航員阿姆斯特朗、科林斯、奧爾德林登月的全過程。登月全過程可分爲四個階段,登月準備──飛船升空──登月成功──登月歸來。

2、展示學生作品,培養動手能力和說話能力。

(你說我說大家說)

(1)試將登月全過程畫一張示意圖,並作簡要說明。

(2)四人小組比一比,看誰畫的最好,介紹得最準確,推薦一位同學到上面來展示、介紹。

(3)展示各小組中最好的作品,並請一位同學介紹登月過程。

(4)利用月亮課件展示當時的登月軌跡圖,瞭解登月過程和登月軌跡。

學生畫的登月圖可用實物投影儀顯示,讓學生自行講解,鍛鍊學生的聯想及表達能力,也是對課文的整體感知。教師也可做圖,讓學生進行比較學習。

三、研讀賞析,激發興趣,品味語言特色

1、(觀看課件中的錄像),激發學生探究的興趣。

(1)看登月的實況錄像。

(2)說說看到這一場景的感受。

(3)質疑登月事件。

學生相互質疑,也可師生相互質疑,形成討論交流的過程,使這節課達到高潮。

①月球上有些什麼?那是一個什麼樣的世界?

②科學家爲什麼要蒐集月球上的土壤和岩石呢?

③在登月的高空中,宇航員會有什麼感覺?

④文中寫道,“返航時,宇航員將登月艙甩在了太空”,這樣做合適嗎?

⑤登月艙與飛船是怎樣脫離和對接的?

教師可引導學生暢所欲言,只要想象合理,允許學生有不同見解和幻想。教師也可以做調整性解答:月球上有泥土、石頭和高山,沒有空氣和水,一片荒涼死寂;科學家採集土壤、岩石是爲了科學研究、開發並利用月球;宇航員的高空感覺,是失重、頭暈、嘔吐、昏厥等;太空垃圾也是人類的一大隱患。

2、教師指導學生相互質疑並共同探究課文,深人體會。(合作探究)

(1)探究1:同學們把登月過程準確地解說出來,這不能不歸功於作者把登月的複雜過程寫得清楚明白,你覺得課文寫作上最值得你學習的一點是什麼?

(讓學生談自己真實的體會,暢所欲言,明確:A、按時間順序清楚明白,有條不紊地敘述事件發生過程的寫作方法。B、恰當的描述,敘述中有議論。C、用數字說明)此三點可各舉一例,並分析作用,教會學生在寫作中應用。

(2)探究2:你喜歡這篇課文嗎?閱讀時你有什麼感覺(我就覺得很緊張,很自豪)哪一處讓你最難忘,請找出來並朗讀、評析。

(3)探究3:齊讀最後一段,談談你對登月意義的認識。

(辯論)據說爲了這次登月,共有40萬人、2萬多家公司投入其中,耗資239.15億美元,消耗大量的人力、物力、財力,卻只運回了幾百斤的月岩、月壤,到底值不值?

(總結)對以上問題,小組研討並在教師指導下達成共識:人類第一次踏上月球來回歷經76萬公里,歷時95個小時。宇航員登月採集月壤和月岩樣品,樹立紀念碑,安裝攝像機,安裝太陽風測定裝置、月震儀,插上美國國旗,與尼克松總統通話等。課文最後一段揭示了其偉大意義。教師可以總結過渡:“阿波羅”登月計劃成功,使人類的夢想變成了現實,人類開始走向地球以外的星球。現代科學技術已達到向外層空間發展的水平。這既是人類巨大的飛躍,也是人類邁出的第一步。

四、你對月亮知多少

(拓展延伸到綜合性學習──探索月球奧祕)

1、學生上網查找有關月亮的資料,也可以進入老師準備好的月亮網,選擇自己喜歡的進行查閱。

2、各興趣小組將蒐集到的製作成課件。

3、各小組從不同角度交流查閱到的資料:

(1)星空奇觀。

(2)月球之謎。

(3)中國航天。

(4)登月計劃。

(5)阿波羅之旅。

(6)登月圖集。

五、總結

登月成功是人類的一大壯舉,是人類聰明智慧的結晶。這次登月已有三十多年,而我國航天技術到目前仍無法登上月球。但我國已進行了無真人的太空航行,五星紅旗高插在月球上的日子已爲期不遠了。願大家努力學習,長大能爲我國航天事業的發展做出貢獻。我們也期待着我國的登月計劃早日成功。

六、作業

必做題:

1、自學“讀一讀,寫一寫”練習中的詞語,並用其中的一些詞語寫一段話。

2、根據練習三創設情境,寫一段一二百字的文字。

選做題:課後繼續看與月亮有關的書籍或上網查找相關資料,做好筆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