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七年級教案 > 愚公移山北師大版初一下冊語文教案

愚公移山北師大版初一下冊語文教案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87W 次

作爲一名教師,時常需要用到教案,教案有助於學生理解並掌握系統的知識。我們該怎麼去寫教案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愚公移山北師大版初一下冊語文教案,歡迎大家分享。

愚公移山北師大版初一下冊語文教案

教學目標:

一、分析故事情節,人物和寫作特色。

二、領會故事的寓意,感受寓公精神的現實意義。

三、熟讀並背誦課文

四、深入理解課文,培養學生的求異思維能力和創新能力。

教學設想:

鼓勵學生在自讀的基礎上,通過討論、切磋,參照註釋疏通全文,再指導學生口述故事,落實課文翻譯;接着通過學生質疑、教師設疑的方式,細研課文,引導學生各抒己見,讓學生在活躍的課堂討論氛圍中,感悟到愚公精神的可貴及其現實意義。

然後以完成文後練習的方式,鞏固文中涉及的一詞多義及通假字;最後,在學生讀懂、理解課文的基礎上,指導學生熟讀並背誦全文。

教學重、難點:

重點:掌握文中難解詞句,疏通全文,熟讀背誦。辨析古漢語中的一詞多義現象。

難點:感受愚公移山的精神以及愚公形象的現實意義。

課時安排

第一教時:瞭解《列子》及作者,掌握文中的字、詞、句、理解詞性活用現象和古字通假。講讀故事情節,體會愚公精神,在理解故事情節的基礎上比較人物性格。

第二教時:拓展閱讀與實踐。在深化理解課文的基礎上,古爲今用,推成出新,培養學生的求異思維能力和創新能力。

教學步驟:

第一教時

一、複習回顧,解釋下列重點詞語:

二、導入新課

愚公移山,這是一則寓言。寓言的特點是寓一定的道理於簡短的故事之中。好的寓言,往往給人以有益的啓示和深刻的教育。

三、簡介《列子》及作者

《列子》,相傳爲列禦寇撰寫。《漢書藝文志》所錄《列子》八篇,早已散佚。今本《列子》八篇,可能是東晉人根據古代有關資料編寫而成,裏面保存了不少先秦時期的寓言故事和神話傳說。

列禦寇,相傳爲戰國時道家思想家,鄭國人。主張虛靜、無爲,被道家尊爲前輩。

四、通讀課文,掃清文字障礙

1、複習回顧,解釋下列重點詞語:

a、“方”七百里(方圓,指面積。這裏周圍的意思。)

b、“指”通豫南(通“直”一直)

c 、“陽”(水的北面或山的南面)

d 、“陰”(水的南面或山的北面)

e 、曾不能“損”魁父之丘(削減)

f、“如”太行、王屋“何”(把……怎麼樣)

g 、“箕畚”運於渤海之尾(用土筐)

h、曾不能毀山之一“毛”(指山上的草木)

i、汝心之“固”(固執、頑固)

j、“雖”我之死(即使)

k 、“何”苦而不平(愁)

2、詞性活用、一詞多意、通假字

a、詞性活用

險:形容詞活用爲名詞,險峻的大山。

箕畚:名詞用作動詞,用箕畚裝。

面:名詞用爲動詞,面向着。

b、一詞多意

且年且九十(將近);且焉置土石(況且)

焉且焉置土石(哪裏);始一反焉(語氣詞)

c 、通假字

始一“反”焉,“反”同“返”,往返。

甚矣,汝之不惠,“惠”同“慧”,聰明。

河曲智臾亡以應,“亡”同“無”,沒有。

一厝朔東,“厝”同“措”放置。

3、講讀故事情節,體會愚公精神

a、愚公家周圍的環境如何?

有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萬仞。

b、愚公爲什麼要移去這兩座山?

懲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

c 、愚公要把山移成何種程度?

指通豫南,達於漢陰。

d 、愚公這一壯舉是否得到家人或鄰里的贊同,從哪裏看出來?

(1)雜然相許

(2)雜曰。

(3)“鄰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遺男,始齔,跳往助之。”

e 、大家都知道,對於愚公來說移山是艱難的,難在何處?

(1)“年且九十”(說明年老)

(2)“指通豫南,達於漢陰”(說明移山目標之宏偉)

(3)“其妻獻疑的理由”(說明移山困難之多)

(4)“寒暑易節,始一反焉”(說明搬運土石路途遙遠)

小結:這一節突出了愚公的“畢力平險”的大無畏精神和廣泛的羣衆基礎

4、討論愚公與智叟的觀點

a、智叟與愚公在移山問題上的分歧在哪裏?

智叟:“以殘年餘力,曾不能毀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

愚公:“子子孫孫無窮匱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

b、那你認爲誰的觀點正確?

智叟:眼前的停滯的觀點。

愚公:長遠的,發展的觀點。

c 、也有人說愚公“有愚”,智叟“有智”,你的看法呢?

這是一種形而上學的.觀點。寓言只是用假託的故事,就某一點來曉喻一個道理,決不能以今天的科學技術進步來看待愚公的“愚”和智叟的“智”,也不能以今天提倡的“巧幹”來要求愚公

小結:愚公和智叟的對話,進一步表現了愚公移山的堅定意志和必勝信心。

五、比較人物性格

1、把智叟的話與愚公之妻的話比較,看看有哪些不同?

愚公之妻智叟

“獻疑” “笑而止”

關切嘲笑

憂慮譏諷

2、愚公與智叟

愚公:目光長遠積極奮鬥全面發展

智叟:目光短淺冷漠逃避片面靜止

六、本文以神話結尾,有什麼作用?

本文采用神話結尾,藉助神的力量來實現愚公的宏偉抱負,是在生產極不發達的條件下解決人和自然矛盾的方式,反映了古代勞動人民的美好願望。

七、寫作特色

1、反襯

以兩山高大反襯移山艱難

2、對比

a。移山人力的單薄與移山任務的艱鉅(突出愚公排除萬難的堅毅精神)

b。智叟和愚公(表現了“愚”者並不愚,“智”者並不智)

3。情節曲折

八、歸納總結

《愚公移山》是一則寓言,愚公移山的成功反映了我國古代勞動人民改造自然的偉大氣魄和堅強毅力,說明了要克服困難就必須下定決心,堅持不懈地奮鬥。

《愚公移山》翻譯題(帶答案)

愚公移山翻譯

翻譯下列句子(不用抄原句)

1、方七百里,高萬仞。

2、年且九十,面山而居。

3、懲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

4、指通豫南,達於漢陰。

5、以君之力,曾不能損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

6、遂率子孫荷擔者三夫。

7、寒暑易節,始一反焉。

8、以殘年餘力,曾不能毀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

9、汝心之固,固不可徹。

10、雖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子孫孫,無窮匱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

參考翻譯:

1、方圓七百里,高七八千丈。

2、年紀快到90歲了,在山的正對面居住。

3、(他)苦於山區北部的阻塞,出來進去都要繞道。

4、(使道路)一直通到豫州南部,到達漢水南岸。

5、憑你的力氣,連魁父這座小山都不能削平,能把太行、王屋怎麼樣呢?

6、於是愚公率領兒孫中能挑擔子的三個人(上了山)。

7、冬夏換季,才能往返一次。

8、就憑你殘餘的歲月、剩下的力氣連山上的一棵草都動不了,又能把泥土石頭怎麼樣呢?

9、你的心真頑固,頑固得沒法開竅(改變)。

10、即使我死了,還有兒子在呀……子子孫孫無窮無盡。可是山卻不會增高加大,還怕挖不平嗎?”

《愚公移山》一詞多義

一詞多義:

且:1、年且九十(將近)2、且焉置土石(況且)

其:1、其土石如何(加強反問語氣那麼多)2、懼其不已(代詞,他)

之:1、跳往助之(代詞,他)2、雖我之死(的)3、以君之力(助詞,的)

焉:1、且焉之土石(哪裏)2、始反一焉(語氣助詞)

固:1、汝心之固(頑固)2、吾義固不殺人(本來)

亡:1、今亡亦死(逃走)2、河曲智叟亡以應(通“無”,沒有)

而:1、面山而居(表修飾)2、聚室而謀(表承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