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三年級教案 > 古詩《楓橋夜泊》名師課堂實錄

古詩《楓橋夜泊》名師課堂實錄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42W 次

師:把頭擡起來,把身子坐正,我們準備上課,可以嗎?

古詩《楓橋夜泊》名師課堂實錄

生:(齊聲)可以。

師:好,上課。

生:起立。

師:孩子們好。

生:(齊聲)老師好。

師:請坐。請大家看大屏幕,請朝同一個方向看。(大屏幕顯示:楓橋夜泊)當代詩人陳小奇寫過一首歌,歌名叫“濤聲依舊”,聽過這首歌嗎?

生:(齊聲)聽過。

師:好聽嗎?

生:(齊聲)好聽。

師:喜歡聽嗎?

生:(齊聲)喜歡。

師:老師也喜歡,這首歌20多年以前非常流行,我估計你們的爸爸媽媽都聽過,這首歌不但曲譜得好聽,而且詞也寫得特別棒,我選了其中的兩句,我們來看一看。誰來讀一讀?高舉你自信的小手。

大屏幕顯示:

留連的鐘聲

還在敲打我的無眠

塵封的日子

始終不會是一片雲煙

--陳小奇《濤聲依舊》

生:留連的鐘聲,還在敲打我的無眠;塵封的日子,始終不會是一片雲煙。

師:好聽。不但聲音好聽,讀的感覺更好聽。我們一起來讀一讀。

生:(齊讀)留連的鐘聲,還在敲打我的無眠;塵封的日子,始終不會是一片雲煙。

師:你們一定注意到了,歌詞當中有一個詞,叫“無眠”,誰知道無眠是什麼意思?

生:我想應該是晚上睡不着覺的意思。

師:沒錯,大白話,睡不着覺。誰能爲無眠找一個近義詞?

生:無眠的近義詞應該是失眠。

師:失眠,沒錯,找到一個。繼續找,誰找到第二個?

生:愁眠。

師:愁眠,好極了!誰找到第三個?比如難以入眠,把它合成兩個字,誰會?

生:難眠。

師:好極了!找到3個。再比如,不能入眠,把它合成兩個字,誰會?

生:不眠。

師:不眠,找到4個。再比如,未曾入眠,把它合成兩個字,誰會?

生:未眠。

師:未眠,找到5個。你聽,不眠就是失眠就是愁眠就是難眠就是不眠就是未眠,用大白話來說,就是--

生:(齊聲)睡不着覺。

師:睡不着覺。想一想睡不着覺的那個滋味,我們一起再來讀一讀這句歌詞。

大屏幕顯示:

留連的鐘聲

還在敲打我的無眠

塵封的日子

始終不會是一片雲煙

--陳小奇《濤聲依舊》

生:(齊讀)留連的鐘聲,還在敲打我的無眠;塵封的日子,始終不會是一片雲煙。

師:是誰在敲打我的無眠?

生:是留連的鐘聲。

師:是留連的鐘聲,這鐘聲從哪來的?我們繼續看,其實早在200多年前,清朝有一個詩人,他叫王士禎,在他的詩中就寫到過這樣的鐘聲,我們一起看,誰來讀一讀?

大屏幕顯示:

十年舊約江南夢,

獨聽寒山半夜鍾。

--王士禎《夜雨題寒山寺》

生:十年舊約江南夢,獨聽寒山半夜鍾。

師:讀得不錯,注意,這是古詩,你得讀出古詩特有的節奏和味道。誰再來讀一讀?

生:十年舊約江南夢,獨聽寒山半夜鍾。

師:這味兒出來了,真好!(詢問其他學生)這是哪裏的鐘聲?

生:應該是寒山寺裏半夜的鐘聲。

師:沒錯,這就是寒山寺的夜半鐘聲。而令人奇怪的是詩人爲了獨聽寒山寺的夜半鐘聲,夢啊想啊盼啊望啊一等就是多少年?

生:(異口同聲)十年。

師:十年啊,整整十年,可見這鐘聲的魅力,這鐘聲爲什麼會有如此巨大的魅力呢?我們繼續看,其實還有比這更早的,那是500多年前,明朝有一個詩人,他叫高啓,他也寫過這樣的鐘聲,誰再來讀一讀?

大屏幕顯示:

幾度經過憶張繼,

月落烏啼又鐘聲。

--高啓《泊楓橋》

生:幾度經過憶張繼,月落烏啼又鐘聲。

師:誰再來讀一讀?

生:幾度經過憶張繼,月落烏啼又鐘聲。

師:好極了!這是哪裏的鐘聲?

生:這也是寒山寺的鐘聲。

師:沒錯,這也是寒山寺的鐘聲,而更讓人奇怪的是詩人高啓只要經過楓橋,只要經過寒山寺,只要聽到夜半鐘聲,他就會想到一個人,誰?一起說。

生:(齊聲)張繼。

師:張繼。張繼,何許人也?我們繼續看。其實還有比高啓更早的,那是在800年多前,宋朝有一個詩人,那是誰?一起說。

生:(齊聲)陸游。

師:他也寫過那裏的鐘聲,我們一起來讀一讀。

大屏幕顯示:

七年不到楓橋寺,

客枕依然半夜鍾。

--陸游《宿楓橋》

生:(齊讀)七年不到楓橋寺,客枕依然半夜鍾。

師:從詩中我們可以看出,七年之前陸游曾經到過哪裏?

生:寒山寺。

師:曾經聽到過什麼?

生:寒山寺的鐘聲。

師:而七年之後,陸游又到了哪裏?

生:又到了寒山寺。

師:又聽到了什麼?

生:寒山寺的鐘聲。

師:是的,七年不到楓橋寺,客枕依然半夜鍾。是七年……我們稍稍改變一下,如果不是七年,加它三年,變成了十年,又如何?注意聽,看看詩人還會怎麼寫?我出上聯,你出下聯,注意聽。我說十年不到楓橋寺,誰來?

生:客枕依然半夜鍾。

師:好極了。如果不是十年,繼續向前推移,而是百年呢。我說百年不到楓橋寺--

生:客枕依然半夜鍾。

師:如果不是十年,我說千年不到楓橋寺,一起來。

生:(齊聲)客枕依然半夜鍾。

師:十年不變是鐘聲,百年不變是鐘聲,千年不變是還是--

生:(齊聲)鐘聲。

師:所以,你看,當代詩人陳小奇的筆下有這樣的鐘聲。讀。

大屏幕顯示:

留連的鐘聲,還在敲打我的無眠

塵封的日子,始終不會是一片雲煙

--陳小奇《濤聲依舊》

十年舊約江南夢,獨聽寒山半夜鍾。

--王士禎《夜雨題寒山寺》

幾度經過憶張繼,月落烏啼又鐘聲。

--高啓《泊楓橋》

七年不到楓橋寺,客枕依然半夜鍾。

--陸游《宿楓橋》

生:(齊讀)留連的鐘聲,還在敲打我的無眠;塵封的日子,始終不會是一片雲煙。

師:所以兩百多年前王士禎的筆下,有鐘聲。讀。

生:(齊讀)十年舊約江南夢,獨聽寒山半夜鍾。

師:所以五百多年人詩人高啓的筆下,還有鐘聲。讀。

生:(齊讀)幾度經過憶張繼,月落烏啼又鐘聲。

師:所以八百多年人詩人陸游的筆下,也有寒山寺的夜半鐘聲。讀。

生:(齊讀)七年不到楓橋寺,客枕依然半夜鍾。

師:問題來了。什麼問題?很自然的,一下子從你腦子裏冒出來的,一個問號,又一個問號。

大屏幕顯示:

留連的鐘聲,還在敲打我的無眠

塵封的日子,始終不會是一片雲煙

--陳小奇《濤聲依舊》

十年舊約江南夢,獨聽寒山半夜鍾。

--王士禎《夜雨題寒山寺》

幾度經過憶張繼,月落烏啼又鐘聲。

--高啓《泊楓橋》

七年不到楓橋寺,客枕依然半夜鍾。

--陸游《宿楓橋》

生1:爲什麼這四個詩人都要寫聽到了寒山寺的鐘聲。

師:對啊,活在不同的年代,跨越了不同的歷史階段,爲什麼四位詩人會不約而同地寫到寒山寺的鐘聲呢?問得好!這是你的問題。繼續。(話筒指向一舉手學生)你的問題是--

生2:爲什麼這四句詩裏面都提到了鐘聲呢?

師:對啊,寒山寺楓橋邊上有那麼多的鐘聲可以描寫,爲什麼詩人們都會寫到,都會把自己的目光聚焦到寒山寺的鐘聲之上呢?好極了,這是他的問題,繼續。

生3:寒山寺的鐘聲有多大的魅力,何至於現在到八百年前,那麼多的詩人都去寫他的鐘聲?

師:你問的.正是我想要問的,這時光流淌了1000多年啊,爲什麼一代又一代的詩人都去寫寒山寺的鐘聲,這鐘聲到底有怎麼樣的魅力呢?問得太好了!其實所有的問題他都跟一首詩有關,所有的問題都和一個人有關,這首就叫做《楓橋夜泊》,這個人就叫張繼。打開課文,自由朗讀楓橋夜泊,反覆讀,讀反覆,一直把這首詩讀順口、讀清爽,好嗎?

大屏幕顯示:

楓 橋 夜 泊

唐 張繼

月落烏啼霜滿天,

江楓漁火對愁眠。

姑蘇城外寒山寺,

夜半鐘聲到客船。

(生反覆自由朗讀)

師:好的,停下,擡頭,挺胸,看大屏幕,誰來讀一讀這首詩。

生:(有感情地朗讀)楓橋夜泊,唐,張繼,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鐘聲到客船。

師:(微笑)嗯,讀得好!字字落實,比如“愁眠”的“愁”翹舌的,她讀準了,再比如“寒山寺”的“寺”平舌音的,她也讀準了,讀得真好!誰再來讀一讀?不但讀得字字落實,而且要讀出古詩特有的那種味道。

生:(有感情地朗讀)楓橋夜泊,唐,張繼,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鐘聲到客船。

師:送你四個字,聲情並茂。他不但用嘴巴在讀,更用眼神在讀,用表情在讀,更用整個生命在讀,真好!我們一起來讀,怎麼讀呢,聽清楚要求,每一句詩的前四個字你們讀,後面三個字王老師來讀,明白嗎?好,準備。題目和作者也由王老師來讀。把頭擡起來,深深吸上一口氣。楓橋夜泊,唐,張繼。

生:(齊讀)月落烏啼--

師:霜滿天。

生:(齊讀)江楓漁火--

師:對愁眠。

生:(齊讀)姑蘇城外--

師:寒山寺。

生:(齊讀)夜半鐘聲--

師:到客船。(微笑)這樣讀,會嗎?好,我們反過來,現在每句詩的前四個字老師讀,後面三個字你們來讀,明白嗎?好,準備。楓橋夜泊,唐,張繼。月落烏啼--

生:(齊讀)霜滿天。

師:“天”這字讀得再長點,再來。月落烏啼--

生:(齊讀)霜滿天。

師:好極了!就這個味道。月落烏啼--

生:(齊讀)霜滿天。

師:江楓漁火--

生:(齊讀)對愁眠。

師:姑蘇城外--

生:(齊讀)寒山寺,

師:夜半鐘聲--

生:(齊讀)到客船。

師:(和着學生讀“船”)船--好極了,我們把整首詩連起來讀,王老師讀題目和作者,你們來讀詩,好嗎?注意那個味道、那個節奏、那個韻律,準備,再深深地吸一口氣。楓橋夜泊,唐,張繼。

生:(齊讀)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鐘聲到客船。

師:好,這首詩,我們反反覆覆地已經讀了好幾遍,讀詩不但要讀出它的節奏和味道,更要去關注和體會它帶給我們的那一份情緒和那一種感覺。假如現在老師請你用一個詞,注意一個詞,來形容來表達你讀完楓橋夜泊這首詩的感受、感覺和情緒,你會選擇哪個詞?

生1:愁。

師:大大地寫下來,這是你的感覺,繼續。

生2:憂愁。

師:多個一個字,愁,憂愁,也把它寫下來。

生3:愁眠。

師:愁眠就是愁,因爲愁而無法睡覺,是嗎?(生3點頭,教師詢問其他學生)還有沒有不一樣的感覺?

生4:神祕。

師:神祕?你怎麼會有這種感覺呢?

生:因爲他說“霜滿天”,然後說“對愁眠”,這兩個詞就讓人感覺有那種恍恍惚惚的,隱隱約約好像透出一種氣氛,讓人感覺到很神祕。

師:那種氣氛隱隱約約地給你一種感覺--神祕。好,把神祕寫下來。那是你珍貴的感覺。(詢問其他學生)誰還有不一樣的感覺?

生5:我的感覺是“幻”。

師:是什麼?

生5:幻字。幻影的那個幻。

師:幻影的幻,幻覺的幻,幻想的幻,是嗎?

生5:因爲上面寫着“夜半鐘聲到客船”,也就是說作者可能還沒有看到寒山寺,只是聽到隱隱約約的鐘聲從湖面傳出來,這個樣子就叫做“幻”,若有若無的幻。

師:多麼空靈的一個幻字,多麼傳神的一個幻字,把這個“幻”字寫下來,會寫嗎?不要加一撇,那要變成“幼”字。誰還有不一樣的感覺。

生6:我的感覺是朦朧。

師:朦朧?

生6:我也是從前兩句感受到的,從“江楓漁火”和“月落烏啼”感到了朦朧。

師:好的,朦朧。把它寫下來。月朦朧,鳥朦朧,夜色更朦朧。好,把手放下。楓橋夜泊這首詩,有人感受到了愁,有人感受到的是幻,有人感受到的師朦朧,也有人感受到的是神祕。我們不妨對比着想一想,咱們讀過很多首詩,比如你讀李白的詩“朝辭白帝彩雲間,千里江陵一日還”,你會有神祕的感覺嗎?(生搖頭)不會,再比如你讀杜甫的詩“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你會有朦朧的感覺嗎?(生搖頭)不會,你讀白居易的詩“日出江花紅勝火……”一起來。

生:(齊聲)春來江水綠如藍。

師:你會感到憂愁嗎?

生:(異口同聲)不會。

師:那就奇怪了,同樣是詩,爲什麼楓橋夜泊偏偏帶給你的感覺是幻,是愁,是朦朧,是神祕呢?爲什麼?好的,不着急,我們就帶着這個問題,靜靜地默讀楓橋夜泊。想一想這首詩哪些地方,哪些字眼向你傳遞着這樣的情緒,你在這些地方做一做記號,明白嗎?有些同學不用老師提示,已經把筆拿起來了,好習慣,一看就知道訓練有素。

(生默讀,老師巡視)

(生邊默讀邊做記號,老師繼續巡視)

(約3分鐘後)

師:好,停。我發現很多孩子都在紙上做了記號,有的劃線,有的畫圈,有的打三角符號,是這樣嗎?(生點頭)好,把筆放下。你們記下的是符號,但又不僅僅是符號,因爲符號的背後是你們的思考,你們的感覺和你們的發現,是這樣嗎?(生點頭)既然大家都有了自己的思考和發現,那王老師提一個問題,注意啊,就一個問題,什麼問題呢?注意聽,大家知道寫楓橋夜泊的時候,應該是張繼吃飯的時候,睡覺的時候,對嗎?是這樣嗎?請問這個晚上張繼睡了沒有?

生:(齊聲)沒有。

師:爲什麼?詩中哪個詞直截了當地告訴你,張繼他沒有睡,他根本就睡不着,哪個詞?

生1:愁眠。

師:哪個詞?

生2:愁眠。

師:哪個詞?

生4:愁眠。

師:把“愁眠”圈出來。(板書:愁眠)圈了嗎?看黑板,一起讀這個詞。

生:(齊讀)愁眠。

師:再來。

生:(齊讀)愁眠。

師:再來。

生:(齊讀)愁眠。

師:什麼意思?

生:因爲憂愁而睡不着覺。

師:好極了,還是睡不着覺,找一個近義詞。

生1:無眠。

師:找到一個。

生2:失眠。

師:找到兩個。

生3:不眠。

師:三個。第四個在哪?

生4:未眠。

師:第五個在哪?

生5:難眠。

師:好極了,愁眠就是無眠就是失眠就是未眠就是難眠就是不眠就是睡不着覺,再讀這個詞,預備--

生:(齊讀)愁眠。

師:再來。

生:(齊讀)愁眠。

師:再來。

生:(齊讀)愁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