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三年級教案 > 古詩《楓橋夜泊》優質教學實錄

古詩《楓橋夜泊》優質教學實錄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6W 次

  啓:楓橋鐘聲越千年

古詩《楓橋夜泊》優質教學實錄

  師:當代詩人陳小奇寫過一首歌,歌名叫《濤聲依舊》,大家聽過嗎? (生答“聽過”)

師:好聽嗎? (生答“好聽”)

師:看來,這首在上個世紀末非常流行的歌曲,至今還受到大家的歡迎。它不但曲子好聽,歌詞也寫得相當出色。大家看,這是其中的兩句。(大屏幕出示陳小奇《濤聲依舊》歌詞)

留連的鐘聲/還在敲打我的無眠/塵封的日子/始終不會是一片雲煙

師:誰來讀一讀? (生讀歌詞)

師:好聽!不但聲音好聽,讀得更是好聽!大家注意看,歌詞中有一個詞叫“無眠”,誰知道“無眠”的意思?

生:睡不着,失眠。

師:說得好! “睡不着”是大白話,“失眠”呢,是近義詞。一俗一雅,意思就說得明明白白了。其實,“無眠”還可以找出很多近義詞來,比如,不能入眠,合成一個詞就是--

生:不眠。

師:難以人眠,合成一個詞就是--

生:難眠。

師:未曾入眠,合成一個詞就是--

生:未眠。

師:因爲發愁而無法人眠,合成一個詞就是--

生:愁眠。

師:一口氣,找到了五個近義詞。無眠,就是“失眠”,就是“不眠”,就是“難眠”,就是“未眠”,就是“愁眠”。一句話,就是睡不着覺啊!好的,我們再來讀一讀這兩句歌詞,感受“無眠”的滋味兒。 (生齊讀歌詞)

師:那麼,是誰在敲打着我的無眠呢?

生1:鐘聲。

生2:鐘聲。

生3:鐘聲。

師:留連的鐘聲,還在敲打我的無眠。那麼,這是從哪裏傳來的鐘聲呢?大家看--

(大屏幕出示【清】王士禎《夜雨題寒山寺》)

十年舊約江南夢,獨聽寒山半夜鍾。

師:其實,早在兩百多年前,清朝詩人王士禎就寫過這樣的鐘聲。誰來讀讀? (生讀)

師:注意,這是古詩。讀的時候要讀出古詩特有的節奏和味道來,誰再來讀一讀? (生朗讀詩句,有了古詩的節奏和味道。)

師:讀得好!那麼,從詩中看,這是哪裏的鐘聲呢?

生:寒山寺的。

師:沒錯,這是寒山寺的鐘聲。爲了獨聽寒山寺的夜半鐘聲,詩人盼啊望啊、夢啊想啊,一等就是多少年? (生答“十年”)

師:十年,整整十年,可見這鐘聲的魅力!那麼,這鐘聲爲什麼會有如此巨大的魅力呢?大家看--(大屏幕出示【明】高啓《泊楓橋》)

幾度經過憶張繼,月落烏啼又鐘聲。

師:其實,早在五百多年前,明朝詩人高啓就在一首詩中寫過這樣的鐘聲,誰來讀一讀? (生朗讀詩句)

師:高啓所寫的鐘聲,也是寒山寺的鐘聲。讓人奇怪的是,每次經過楓橋,每次聽到寒山寺的鐘聲,高啓總會想起一個人,誰?

生:張繼。

師:張繼?張繼何許人也?爲什麼幾度經過都要憶張繼呢?大家看--(大屏幕出示【宋】陸游《宿楓橋》)

七年不到楓橋寺,客枕依然半夜鍾。

師:早在八百多年前,宋朝詩人陸游就寫過寒山寺的夜半鐘聲。來,我們一起讀! (生齊讀)從詩中看,七年前陸游曾經到過哪兒?

生:楓橋寺。

師:沒錯,寒山寺又名楓橋寺,因爲它就在楓橋邊上。他到過寒山寺,聽到過什麼呢?

生:鐘聲。

師:七年之後,詩人陸游又到了哪兒?

生:又到了寒山寺。

師:又聽到了什麼? (生答“鐘聲”)

師:七年不變是鐘聲啊!來,我們一起來讀一讀陸游的這番感慨。(生齊讀詩句)

師:大家看,一年又一年,一代又一代,變的是南來北往的客人,不變的卻是那寒山寺的夜半鐘聲。所以,如果不是“七年”,而是“十年”,十年不到楓橋寺,詩人還會怎樣寫呢?

生:十年不到楓橋寺,客枕依然半夜鍾。

師:如果不是“十年”,而是“百年”,詩人還會怎樣寫呢?

生:百年年不到楓橋寺,客枕依然半夜鍾。

師:如果不是“百年”,而是“千年”呢?

生:千年不到楓橋寺,客枕依然半夜鍾。

師:十年不變是鐘聲,百年不變是鐘聲,千年不變的還是鐘聲。

師:聽!陳小奇的筆下有鐘聲,我們一起讀--(生齊讀陳小奇的歌詞)

師:聽!王士禎的`筆下有鐘聲--(生齊讀王士禎的詩句)

師:聽!高啓的筆-下也有鐘聲--(生齊讀高啓的詩句)

師:再聽!陸游的筆下還有鐘聲--(生齊讀陸游的詩句)

師:問題來了!問題來了!你的問題是什麼?

生:爲什麼有這麼多人寫鐘聲?

生:鐘聲的魅力爲什麼會有這麼大呢?

生:張繼是誰?

生:鐘聲爲什麼能夠留傳這麼長的時間?

  承:張繼獨聽寒山鍾

師:問得好!其實,所有的問題都跟一個人息息相關,所有的問題都跟一首詩緊緊相連。這個人叫張繼,這首詩叫《楓橋夜泊》。

(大屏幕出示【唐】張繼《楓橋夜泊》)

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

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鐘聲到客船。

師:請大家打開課文,讀一讀這首詩,自由讀,反覆讀,一直讀到清爽了、順口了爲止。 (生自由反覆朗讀詩歌)

師:讀得很專心、很投入,很好!讀書要的就是這種狀態!誰來讀一讀這首詩?清清爽爽地讀。(生朗讀全詩)

師:讀得不錯!比如,“愁眠”的“愁”是翹舌的,“寒山寺”的“寺”是平舌的,真是讀得一絲不苟!誰再來讀一讀,不但清清爽爽地讀,而且有板有眼地讀。(生讀)

師:有味道!不用我說,大家一定聽出了這首詩的節奏和韻律。來!我們一起讀!怎麼讀呢?每句詩的前四個字你們讀,後三個字我來讀。(師生合作朗讀完全詩,全場掌聲。)

師:好!味道出來了。我們再讀一次,現在,前後順序調換一下,我讀前四字,你們讀後三字。(師生再次合作朗讀全詩)

師:味道更濃了!我們連起來讀,我瀆題目和作者,你們讀詩歌,注意那個節奏,那個味道。(生齊讀詩歌)

師:讀詩,不僅要讀出節奏、讀出味道來,更要讀出感覺、讀出情緒來。如果請你用一個詞來表達你讀完這首濤的感覺,你想到的是哪個詞語?

生:愁緒滿懷。

師:好!這是你的感覺,你可以把這個詞寫在課文邊上。

生:孤獨。

師:孤獨,寫下來。還有不一樣的感覺嗎?

生:靜。

師:靜?與衆不同。什麼“靜”?

生:安靜。

師:比安靜更準確的一種“靜”?

生:寧靜。

師:我建議用“寂靜”,寂寞的“寂”。行嗎?好的,我們繼續用詞語捕捉自己的感覺。

生:淒涼。

師:肚裏沒點東西的同學,是找不出“淒涼”這個詞語的。好了,孩子們,讀《楓橋夜泊》,有人讀出的是憂愁,有人讀出的是寂寞,有人讀出的是淒涼,也有人讀出的是寂靜。大家不妨對比着想一想,讀李白的“朝辭白帝彩雲間,千里江陵-日還”,你會有憂愁的感覺嗎?

生:不會。

師:肯定不會!讀杜甫的“兩個黃鸝嗚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你會有寂寞的感覺嗎?

生:不會。

師:讀白居易的“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你會有寂靜的感覺嗎?

生:不會。

師:都不會!那麼,爲什麼讀《楓橋夜泊》,你感到的卻是憂愁、孤獨、寂靜、淒涼呢? (多數沉默,個別學生舉手。)

師:把手放下,請大家靜靜地默讀《楓橋夜泊》,看看註釋,看看插圖,聯繫聯繫自己的生活體驗,想一想,詩的哪些地方向你傳遞着這樣的感覺和情緒。 (默讀,圈點批註。)

師:(在巡視中插話)有的同學開始動筆畫了,這說明他的感覺已經找到了落腳點。

師:9繼續插話)有的同學開始在詩的旁邊寫批註了,很好,這說明他的思考正在被記錄。(生在教師插話的引導下,紛紛開始寫批註。)

師:好!我看大家都有了自己的讀詩心得。那麼這樣,我提一個問題考考大家,好嗎?我們知道,楓橋夜泊的時候,應該是張繼休息的時候,對吧? (生答“對” )

師:但是,這個晚上,張繼睡着了嗎?

生:沒有。

師:沒有?你怎麼知道的?詩中的哪個詞語直截了當地告訴你,張繼沒睡,根本就睡不着?哪個詞?

生l:愁眠。

生2:愁眠。

師:都是愁眠。是嗎?來,把“愁眠”這個詞語圈出來。 (板書“愁眠” ) 師:“愁眠”是什麼意思?

生:“愁眠”就是因爲憂愁而睡不着覺。

師:給“愁眠”找個近義間,比如--

生1:無眠。

生2:失眠。

師:來,我們一起讀“愁眠”這個問語。

生:(齊讀)愁眠。

師:把聲音壓低了,再讀。 (生再讀)

師:愁眠啊愁眠,因爲愁眠,這個晚上:張繼看到了什麼?咱們一樣一樣地說,讀讀第一句詩,看到了什麼?

生:月落。

師:(板書:月落)因爲“愁眠”,張繼看着月亮漸漸地升起,又看着月亮漸漸地落下,當月亮完全落下的時候,天地之間,一片幽暗,一片朦朧。在一片幽暗和朦朧中,詩人在江邊看到了什麼?

生:楓樹。

師:(板書:江楓)想像一下,那是怎樣的江楓?

生:紅紅的。

師:那是被霜打過的緣故。秋風吹過,你看那江邊的楓樹--

生:在瑟瑟搖動,還有落葉飄了下來。

師:落叫飄零,江楓瑟瑟。多麼悽清,多麼孤寂的畫面啊!那麼,詩人在江中又看到了什麼呢?

生:漁火。

師:(板書:漁火)找一個同來形容形容你想像中看見的漁火。

生:忽明忽暗的。

生:一點一點的。

師:改成“星星點點的”也許會更好,這些是張繼因爲愁眠而看到的。愁眠啊愁眠,因爲愁眠,張繼又聽到了什麼?

生:烏啼。

師:(板書:烏啼)幾聲淒厲的烏啼,打破了夜的沉寂。但是,當烏啼聲飄過,茫茫秋夜反而變得更加沉寂。還聽到了什麼?

生:鐘聲。

師:是的,姑蘇城外寒山寺的夜半鐘聲。 (板書: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鐘聲到客船)請把“鐘聲”圈出來。(生圈出“鐘聲”)

師:看到了,聽到了,愁眠啊愁眠,因爲愁眠,張繼還感到了什麼?

生:霜滿天。

師:(板書:霜滿天)大家知道,霜是覆蓋在地上的,所以,李白才寫過這樣的詩句:牀前明月光--(生接答“疑是地上霜”)

師:對呀!霜怎麼可能滿天呢?難道是張繼的感覺出了問題?

生:因爲張繼愁眠,所以感覺霜滿天。

師:肯定跟張繼的心情有關係,是嗎?想一想,夜泊楓橋的這個晚上,張繼冷不冷?

生:冷。

師:肯定冷!秋霜那麼重,穿得又那麼單薄,還是在江上、在船上,能不冷嗎?其實,身體的冷還在其次,更要緊的是張繼的心,他的心也是--

生:冷。

師:爲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