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三年級教案 > 人教版三年級語文下冊畫楊桃教學反思(通用10篇)

人教版三年級語文下冊畫楊桃教學反思(通用10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42W 次

作爲一名優秀的人民教師,我們需要很強的教學能力,寫教學反思可以快速提升我們的教學能力,教學反思要怎麼寫呢?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人教版三年級語文下冊畫楊桃教學反思,歡迎大家分享。

人教版三年級語文下冊畫楊桃教學反思(通用10篇)

三年級語文下冊畫楊桃教學反思 篇1

《畫楊桃》是一篇閱讀課文,課文通過畫楊桃這件事情啓發學生理解“是什麼樣,畫什麼樣”也就是實事求是這個道理。

這篇課文裏的對話很多,而且又要抽出時間來引導學生理解課文中蘊含的道理,所以我並沒有展開來讀,而是抓住課文裏很特殊的兩組句子(“不像!”“像五角星!”和“不……像。”“像……五……五角星。”)比較後再來引導學生通過填空補充提示語,鼓勵學生個性化朗讀。剛開始學生在充分理解老師和同學態度變化後,就基本明確的同學們由“嘲笑”到“慚愧”,抓住這一點,我馬上讓學生想象,該怎麼讀好這兩句,學生大膽地發表自己的意見,之後,我模仿課文,在師生之間進行對話,在朗讀中,還有的同學還帶上了表情動作,如:嘲笑時,不僅有哈哈大笑的,還有嘻嘻笑的;在慚愧時,有幾個同學甚至感覺到像自己做錯事情一樣,邊說邊把頭低下來。在這個教學片段中,學生以個性化的方式走進文本,給學生部分添加提示語。

有意識地引導學生與文本展開對話,用自己獨特的視角去發現,結合自己的生活實際去想象,最後在敞開心扉的對話中,在表達閱讀感受中,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理解文本、感悟文本,這種源自學生“童心世界“的生成資源是富有生命力的——處處呈現着精彩的感悟,煥發着靈性的光芒。

三年級語文下冊畫楊桃教學反思 篇2

一、自讀自悟,初步理解

《新課程標準》在目標定位中強調指出:“具有獨立閱讀的能力,注重情感體驗,有較豐富的積累,形成良好的語感。”良好的語感,要先靠平時多讀,和運用多種閱讀方法來實現。上《畫楊桃》時,一開始我就引導學生用各種方式誦讀課文三次,然後讓學生自由表達質疑。因爲我認爲:孩子們讀書後,都應該有一種“讀完了就想說一說”的衝動。因此,老師沒有向學生提出任何問題,而是請學生自主地、自由地站起來說一說自己對課文的理解、體會、心得,甚至感覺、感受和疑問。在老師的鼓勵下,學生紛紛舉手發言,提出了很多有代表性的問題。這些發言,不但培養了學生自讀自悟、表達質疑的能力和習慣,也使教師瞭解了學生初讀之後對課文的理解程度和疑難所在,爲教師下一步的教學,提供了學情參考。從學生的發言和質疑看,他們理解的重點放在了對父親的話和老師的話的理解上,即“角度不同”和“是什麼樣就畫成什麼樣”上。至於“認認真真、老老實實”、“一生受用”等學生還沒有意識到。根據這種情況,進入了下一個步驟。

二、親身實踐,思考體驗

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培養是素質教育的重點,是現代社會的要求,也是各個學科的共同責任。語文學科在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方面並不亞於一些自然科學的學科。因此,在教學時,如何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轉變學習方式,把學生從被動壓抑的狀態下解放出來,讓學生在主動的、豐富多彩的語文實踐活動的過程中,獲取知識,提高能力。於是我改變了以教師爲中心的教學方式,使閱讀教學活動成爲學生實踐的過程。爲了上好《畫楊桃》,我特地從水果市場挑選了一隻楊桃。並有意將楊桃放在教室的中間,讓學生從各自的角度去畫自己看到的楊桃。學生興致很高,都轉過身靜靜地畫起來。在學生作畫的過程中,老師有意請學生朗讀能夠指導正確作畫的有關課文。這樣邊讀、邊看、邊畫的過程,非常明確地向學生表明了作畫的目的並不是練習繪畫,而是通過“畫”這一手段、這一過程,讓學生親身實踐、親身體驗課文所講的事實,並進一步理解這些事實所蘊涵的道理。人們要做到“是什麼樣,畫什麼樣”,並不像說起來那麼容易,必須像課文中父親和老師說的那樣“不要想當然”,“要相信自己的眼睛”,也必須像文中的“我”那樣認認真真地看,老老實實地畫“。這些道理,經過讀書思考與實踐體驗的結合,學生理解較深,學習效果很好。爲此,我以爲在實際教學中注意激發學生實踐的興趣,把學生喜聞樂見的事物引入課堂,給學生以最大的自主學習的空間,凋動其積極、飽滿的情緒參與語言實踐,在實踐中培養實踐的興趣,從而掌握實踐的方法,逐漸形成自覺開展語言實踐的習慣,這對學生的發展是十分有益的。

三、相互評價,深入領悟

在學生作畫過程中,老師收集了幾幅具有典型性的學生作品,並把學生的作品用投影儀放大到屏幕上,讓學生“以作品的作者讀沒讀懂課文”爲題,對作品進行評價。這一環節我覺得很有效果,經過這一番評價,學生較深刻地領悟了課文中蘊涵着的道理。在整個評價過程中,老師始終堅持聯繫課文語句去評說實踐中的實際事物,讓學生在運用知識的過程中學會閱讀,提高認識能力。

四、把握重點,跳出課文

在學生基本掌握課文內容後,老師還教給了學生一種普遍有用的閱讀方法。不僅如此,老師還把上課初幾個同學的質疑,給提問題的同學,學生已經能夠回答當初自己提出的問題。老師又讓學生齊讀課文最後一段,並討論“相似”和“一生受用”的含義。最後還引導學生“跳”出課文,從《畫楊桃》這一特定事件中,把思考引向更廣泛的領域。於是,一篇淺顯的文章,講出了一個辯證唯物主義的大道理。

語文學科的複雜性,決定了語文教學改革的複雜性。不同的課文,必然有不同的教法,怎樣找到最適合“本課”的個性化的教學方法,而又符合閱讀教學以讀爲本、讀思結合的基本規律。《畫楊桃》一課的教學,雖然教師自始至終沒有提出直接指向內容的繁瑣問題,就連過度性、提示性、點撥性、引導性的問題也提得很少,但文中所有的疑難之處都通過學生自主的讀、思、說得到解決,沒有一步一步地去推析文章的情節細部,但課文的語言、結構、內涵、重點都已一目瞭然。整個課始終迴盪着學生琅琅的讀書聲,醞釀着靜靜的讀思。

三年級語文下冊畫楊桃教學反思 篇3

在閱讀課的教學中,要充分發揮學生是學習的主人的作用。教師只是學生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和引導者。在教學中教師只要善於把握教材,機智地引導,會讓學生在整個課堂中活躍起來。在教學《畫楊桃》一課時,我深深地體會到這一點。

由於我們這裏的學生很少見過楊桃這種水果,因此,開課後我問學生有誰見過,沒有想到竟然有學生說見過,於是我就讓他介紹一下,聽了他的介紹,我才知道原來他是在超市見過的。於是,我就借用他的介紹把圖展示在學生面前,讓他們觀察,看是不是這樣的。然後很自然的引入到本課的課文學習中去。

在學生讀書的過程中,我設計了這樣幾個問題。

1、課文主要講一件什麼事?

2、文中有幾個人物?

3、哪些句子給你留下深刻的印象?

4、讀完後你有什麼體會?和同學交流一下。

在彙報學習收穫時,學生通過自己的讀書知道了課文講的.是小學四年級發生的一件事。也知道文章中有“我、父親、老師和同學。”在學生知道這些以後,我讓學生再次讀書,把與文章中人物有關的句子找出來讀一讀,體會一下。這樣學生通過自己的再次讀書,把父親的話,我畫畫時的態度以及同學們是怎樣笑我的和老師怎樣婉轉教育笑我的那些學生的話和老師說的話都找出來了。

在學習同學笑“我”的那部分課文時,我讓學生自己通過表演去體驗,從中感受老師的教育方法的巧妙,和同學認識自己錯誤的過程。這樣學生學得輕鬆愉快,效果也比較好。

爲了幫助學生理解父親的話,我問學生,文中的“我”畫畫時態度怎樣呢?感覺怎樣呢?他爲什麼這樣肯定呢?這樣學生通過仔細讀句子和思考,很自然的就把父親的叮囑說出來了。父親話的意思也就理解了。

同樣,在理解老師的話時,我讓學生和夥伴討論,結合自己的生活經歷,說說老師的話的意思。學生通過交流,知道老師說的和父親說的其實意思一樣。然後我告訴學生,這篇課文實際上就是告訴我們一個道理:無論做什麼事情或者看問題,都要尊重事實。

總之,課堂中,教師只要善於引導學生,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充分相信學生的能力,這樣會使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有所提高。

三年級語文下冊畫楊桃教學反思 篇4

課文主要是通過畫楊桃這件事啓迪同學們理解:“是什麼樣,畫什麼樣”,也就是實事求是這一道理。如何讓學生們理解這一道理,在課堂教學中我注重對這方面的講解。抓住文章重點,將人物分角色朗讀,引導同學們去體會人物的心理過程,“我”、同學們和老師。並不是把句子展開來讀,而是抓住重點句子,如人物對話:“不像!”“不......像。”“像五角星!”“像.....五.....五角星。”強調人物語氣與感情。充分理解同學和老師前後表情、態度的變化。讓同學們積極主動的參與“畫楊桃”課中,體會文章蘊含的深刻道理。

在教學方法上關注學生的思維,注重啓發誘導,讓同學們積極主動的參與課堂學習。同時維持好課堂紀律,讓同學們保持好坐姿,關注每一個學生的注意力,將課堂氛圍調整到最佳狀態。

爲了上好《畫楊桃》,我充分利用自然資源,特地從水果店裏挑選了一隻楊桃。並在課文中老師讓同學們到“我”的座位上觀看了楊桃之後,我也把楊桃呈現出來讓學生從不同的角度去觀察楊桃的樣子。學生興致很高,都擡起頭靜靜地觀察起來。讓他們看看不同的角度看楊桃有什麼不同。讓學生親身實踐、親身體驗課文所講的事實,並進一步理解這些事實所蘊涵的道理。

思考與實踐體驗相結合,學生理解較深,學習效果很好。

但是,在課堂結束後,我也發現了自己一些不足之處。

首先是課堂時間沒掌握好,最後一個段落還沒來得及講,收尾倉促。在以後的課堂教學中要合理分配教學時間。在規定的時間內把要講的內容講解完。

其次是對生字詞的掌握上分配時間少,對於三年級的學生來說,生字詞的學習仍然是重要環節。應該在認識生字詞的基礎上幫助學生正確書寫。

再次是課堂提問時爲了讓更多的同學積極參與回答問題,我鼓勵同學們說:“這麼多舉手的同學啊,我看看誰沒舉手,誰沒舉手我就提問誰。”結果,原本舉手的同學都馬上放下了手,我想,這樣反而會讓同學們養成一個不舉手的習慣,這種提問方法應該改掉。

在課堂上還有很多小細節應該注意改正,比如領讀課題時聲音不能拖長,學習要求需要學生齊讀一遍,以指導同學們閱讀課文。板書設計中,課文的層次最好是在課文講解之後,邊總結邊板書,這樣能讓同學們對文章的脈絡更加清晰。

三年級語文下冊畫楊桃教學反思 篇5

今天,實習生張華執教了《畫楊桃》一課,這篇課文通過畫楊桃這件事情讓學生理解“是什麼樣,畫什麼樣”的道理,也就是做事要講究實事求是。下面就張老師上課情況進行反思:

一、圖片導課,直觀形象

上課伊始,張老師通過欣賞楊桃的圖片揭示課題,楊桃這種水果在我們北方很少見,也很少吃,孩子們對楊桃這種水果接觸不多,這樣導課讓學生對楊桃加深了印象,有助於對課文的理解。爲了進一步瞭解楊桃,設計了暢談楊桃的資料環節,更加深了對楊桃這種水果的認識。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學生初讀課文後,多種形式認讀了生字詞,指導學生容易讀錯的詞語“半晌”、“教誨”,明確了多音字的讀音。通過填空方法“這篇課文寫的是()在()練習()時發生的事情。我根據自己看到的,把楊桃畫成像個()的樣子,結果同學們都()我,老師卻通過這件事教育了我們。”來幫助他們講清大意。在填空的過程中學生不僅瞭解了課文的大概內容,而且所填的幾個關鍵詞也爲學生下面學習課文做了鋪墊。

三、角色朗讀,理解內容

這篇課文裏的對話很多,張老師通過讓學生自己找出在看到“我”的畫後,老師和同學們的各自反應,重點找出他們說的話,動作和神情,通過不同的態度進行對比,體會人物的內心活動,藉此對學生進行朗讀指導,讀好人物的話。尤其是同學的兩次回答,第一次回答:“不像!”“像五角星!”,第二次回答:“不……像。”“像……五……五角星。”兩次回答內容相同,但是語氣卻不同,張老師引導學生從感嘆號中讀出他們的想當然、不假思索;從省略號中讀出同學們回答斷斷續續、吞吞吐吐。這裏既培養學生的朗讀能力,又讓學生深入體會人物的內心變化。

四、抓關鍵段,理解道理

老師的話是本文的重點,也是難點。在教學中,張老師先引導學生理解老師說的話的意思,學生明白了老師話中蘊含的道理:“是什麼樣,畫什麼樣”,“要相信自己的眼睛”,這些道理。最後提出的問題:“教師和父親的話有什麼相似之處?”學生這時就會很快答出,因爲他們的話都反映了一個共同的主題“是什麼樣,畫什麼樣”,要從實際出發,實事求是。最後緊扣主題,聯繫生活,加以拓展,並進行小練筆練習,讓學生真真切切地感受到無論做什麼事都應實事求是的道理,使主題得到進一步昇華。

爲了執教這一課,前一天下午,學生都走了,張老師還在教室進行試講,直到很晚,希望能把自己最完美的展現在學生面前,態度很認真。畢竟是第一次執教,難免會有些緊張,沒有達到自己預想的效果。但是基本能夠完成教學任務,學生也理解了課文內容,還存在需要改進的地方:

1.對文本的理解,必須認真地、仔細地鑽研,才能保證進入課堂開展自己的講課,才能減少自己的錯誤。

2.在課堂上,老師引導的多,學生思考的少,學生作爲主體不夠突出。在以後的教學中,放手能力還需要進一步的培養和鍛鍊。

3.教師的問題要明確,有針對性,不能給學生模糊的問題,這樣只能打消他們的積極性。

4.在課堂上要讓自己融入課堂,激情飽滿的參與課堂,以抑揚頓挫的聲音,有效的評價,感染學生積極參與課堂。

5.教學機智有待於提高,自信對教者來說很重要。

有了第一次的執教經驗,相信第二次會很順利的。加油!

三年級語文下冊畫楊桃教學反思 篇6

針對本文敘事性強、含義深刻的特點,我從文本整體出發,通過“我”的作畫態度,同學們的心理轉變,老師的言行動作這三大板塊整合實施。逐步挖掘“實事求是”的內涵,學會老老實實,學會用事實求是的眼光去評價別人,學會實實在在做人做事。

本節課,我根據中年級閱讀要求,聯繫上下文,理解詞語,查字典,結合情境體會詞句含義。如我抓住“嚴肅、審視、和顏悅色”等詞和父親、老師的話理解課文內容。

在理解文本的過程中,我深入研究了講解與朗讀的關係。講是死的,朗讀是活的;講解是推評擺開,朗讀是融貫顯現;講解只能使人知道,朗讀更能使人感受。

因而在朗讀方面,我側重了多種方式的讀,自讀、練讀、指讀、分角色讀、齊讀等方式進行,讓學生浸染在語言中,逐步進入一種言語情境,撩起他們的悟性與靈性。再通過有滋有味的說,讀體現以讀代講理解課文的目的,從而達到了與文本的交互達意,達到了“與我爲文”的境界。

在隨文理解的過程中,我適時引導學生抓住“我的心裏是怎麼想的?”“老師在思考什麼?”和“如果你是嘲笑同學中的人,你會想些什麼,說些什麼呢?”適當拓展文本,讓學生換位思考,讓學生真切感悟,如身臨其境。通過表情表演對比,異中求同,同中求異,讓學生對文本的領悟躍升到一個新的高度。

通過讀、想、練、評等教學手段,尊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獨特情感體驗,並引導學生用不同別人的觀察和思考方式感悟文本的精神內涵,在實踐中學習,運用語文,在發展語言能力的同時,發展學生思維能力,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品質。

在教學策略上我注重了強調將引導閱讀,誘發感悟和指導學生有感情朗讀三者有機地統一在一起,做到讀中感悟、讀中選臉,從而提高了閱讀教學效率,讓學生的視野更加開闊,理解更爲深刻。

不足之處是朗讀欠缺,練讀時間略少。教師的駕馭課堂能力及整合知識結構體系方面的能力仍需不斷的提高。

三年級語文下冊畫楊桃教學反思 篇7

《畫楊桃》是人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三年級下冊第三組關於“怎樣看問題,怎樣想問題”主題中的第三篇課文。課文講的是圖畫課上練習畫楊桃時發生的事情。“我”根據自己看到的,把楊桃畫成五角星的樣子,同學們覺得好笑。老師卻通過這件事,啓發同學們懂得了看問題或做事情的時候,不能憑空想象,要堅持科學的思想方法,一切從客觀存在的實際出發,實事求是,不要輕下結論。

上課之前讓同學們欣賞了幾張楊桃的圖片導入課題,從“我”是怎樣畫楊桃的爲突破口引出父親的話以及老師對同學們的教導,點明父親 和老師話中所蘊含的道理。在這過程中引導學生明白了幾處標點符號的作用,讓學生進入角色,想象說話;聯繫實際說說生活和學習中類似“畫楊桃”的事,進一步明白老師對同學們的教誨;還做了一個小練筆,讓學生能夠聯繫課文並從自己的角度出發對文中的人物說說心裏話,從而昇華主題。之後便是對生字寫法讀音的強調與練習。

第一次上課的教學反思,想主要談談自身所存在的問題:《畫楊桃》這一節課準備了將近兩週,教案也差不多背過了,但自己在講課中仍舊很緊張。

首先,剛上課的時候忘記喊“同學們,上課”就直接想導入課題,在於老師的提醒下又進行了課前的這一環節。接着便是在強調生詞中某些字的讀音時,一時想不起“多音字”這個詞,好在最後還是想起來並較爲順利地繼續進行下去。我只準備了兩個多音字的講解,同學們卻提出了我沒涉及的另外兩個多音字,我不是很確定,只好留到下節課給同學們解答,這一環節出了錯,一慌就忘記讓同學們齊讀生詞了,這是非常不應該的一件事,希望以後能夠穩穩當當的做好每一件事。

其次,在第一課時講解課文的時候,語言不是很連貫,中間有個地方卡殼了,聲音有些小,語速也有些快,有的話說的不是很清楚,對學生的引導不夠,語言不夠生動,很難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問題問的可能不是很明確,導致學生積極性不高,舉手回答問題並能答對的同學不多;作爲老師,自己的面部表情有些僵硬,對同學的評價不是很到位,好幾次都以“很好”來評價同學,學生可能沒有得到老師相應的肯定,導致情緒有一些小低落,這個方面亟待加強;靈活處理問題的能力不高,不太會總結學生的話來自圓其說,課文中蘊含的道理滲透不夠,重點的語句應該讓同學們多讀幾遍;叫錯同學的名字,導致自己有些尷尬,表現的不夠大氣。

最後,在第二課時昇華課文做練習時,能夠根據自己之前的反思以及於老師和實習生老師給我提的建議,做了進一步的改正,提高了自己的音量,放慢了速度,糾正補充了上節課遺留的問題,能夠運用肢體語言來引導同學們回答問題,心情也比第一課時放鬆了很多,能夠較流暢的講完剩下的內容,算是有些進步。但仍存在着一些不足,主要表現在這節課上的有些趕,一直想盡快結束,導致忘記讓同學們開火車讀生詞,並且在讓同學們聯繫實際談生活、學習中類似“畫楊桃”例子的時候引導不夠,只有兩個同學談了一下,自己也沒有很好的評價總結學生所說的例子。識字環節之後應讓學生再齊讀幾遍生字,加強記憶。

這麼總結下來,自己最大的不足還是在語言的運用這一方面,如何自然流暢的表達是我今後最應下功夫的一塊。

針對上面的不足,在下次上課以及以後的每一節課都應儘量做到:聲音洪亮有穿透力,能夠引起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語速放慢,能夠簡潔明瞭提出問題;面帶笑容,給予學生滿意的評價;開動腦筋,在實踐中總結能夠提高課堂氣氛的方法。最重要的一點就是,要有自信,把自己完全融入到課堂中去,真正的體會到做老師的樂趣。

三年級語文下冊畫楊桃教學反思 篇8

我在備《畫楊桃》第一課時導入新課我是這麼設計的,開始出示楊桃的圖片,問學生這是什麼果實,然後教師介紹楊桃,進入新課。可是在講這節課之前我忽然想到市場上好像賣過這種水果,現在運輸方便,家庭條件好,一定有很多學生吃過楊桃。於是導入新課我做了改動,問:“你們吃過楊桃嗎?”有很多同學舉起手來,“那誰能給大家介紹一下楊桃呢?”同學們積極發言,說外形,說顏色,說味道,說裏面的果實等等。同學們情緒高漲,這時我說,爲了證實同學們說得是否正確咱們看楊桃的照片,然後我開始根據資料介紹楊桃,果然和同學們說的很多地方相符,沒有吃過楊桃的同學印象也很深,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很快被調動起來了。由此我感到學生從現實生活出發領悟要比教師平淡的敘述效果好得多。

在找出全文自然段時同學們發生了爭議,有的說 18個,有的說19個,一時出現混亂現象,正好下一個環節是朗讀課文,我提了一個建議,咱們按座位讓同學分自然朗讀,然後數數有多少人讀,同學們立刻靜下來,從姜礬開始依次讀了起來,這次同學們聽得格外認真,讀完一數正好19個同學讀過,那就是19個自然段。通過這次讀課文我還發現自己在教學中需要改進的地方,以前朗讀課文一般是找舉手的學生讀,不舉手的同學除了齊讀很少有展示自己的機會,這次19個同學當中有的讀得好,有的讀得結結巴巴,是我教學的失誤,沒有給這些同學朗讀的機會,今後在課堂上要面向全體,指導鼓勵那些讀得不好的學生準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文章,在教學中真正做到要面向全體學生,面向全體學生的每一個方面。

三年級語文下冊畫楊桃教學反思 篇9

這篇課文蘊含的道理深刻,和學生的現實生活也很接近。在導入新課時讓學生自由朗讀課後資料袋中關於楊桃的介紹,進一步知道有關楊桃的知識。

由於已經安排學生課前有過預習,所以課文不必再讓學生自由讀的過程,要對前一天的預習作業有所檢查。教學時可以快速讓學生瀏覽課文,找出文中的生字進行學習,既節省了課堂時間,又對學生的預習效果進行反饋。

第一課時學生的預習準備比較充分,孩子們經過小組合作學習、交流後,能夠準確、完整的彙報,詞意理解時,如果能夠聯繫上下文理解,孩子們的理解將會更加透徹,同時對於課文內容也有所感悟!

第一課時做好了“讀”的鋪墊後,在第二課時教師步步設疑,引導學生更深的進入課文,去更好地把握文章內容以及作者想要表達的觀點。

三年級的學生應該逐步培養其對整篇課文的把握能力,教學中在讓學生概括課文內容時,學生的發言有的不夠簡練,有的不夠完整,還有的不夠準確,這需要教師在仔細傾聽的基礎上,引導其他學生給予補充或是教師適當的指導、修正。

第二課時中,孩子們能夠通過班級同學和老師的表情變化體會含義深刻的句子。在小組彙報時,孩子們的語言表達不夠到位,需要加以訓練!

三年級語文下冊畫楊桃教學反思 篇10

話說,打鐵還要自身硬。醫生只有具備高尚的醫德和高明的術,才能手到病除;老師必須具有良好的師德和紮實的基本功,才能取得好的教學效果。但我們必須認識到,老師也是一個凡人,難免有不足之處,發現了自己的不足,就該勇敢地承認,並欣然地接受青出於藍勝於藍的事實。

有一次上《畫楊桃》這一課,講到形態各異的樣子時,我突然有想用簡筆畫畫出楊桃,可當我拿起粉筆坐畫時,對畫畫一竅不通的我發現了自己的拙劣之處──這哪裏是楊桃呀,分明是一堆堆的石頭。

我臉紅了,想說上幾句挽回自己的話。但當我轉身看見孩子們一雙雙清澈的、探索的、求知的、眼睛時,我改變了自己的的想法。坦誠地說:“同學們,老師沒有畫畫的天賦,而在上學時對畫畫也沒有興趣不勞就無獲,所以到現在我還是一個‘畫盲’。今天,老師本想把楊桃可愛的樣子展現在大家的面前,但是老師不會畫楊桃,真是對不起大家了。”

原來說這話只想坦陳自己的不足,不想由此所引起的教育效果卻讓我史料不及。學生們紛紛表示人無完人,並積極要求幫老師來畫。於是,黑板上開始出現了可愛的楊桃。

此時的我,除了滿足地笑,找不到更好的表達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