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三年級教案 > 小學三年級語文下冊《畫楊桃》教案

小學三年級語文下冊《畫楊桃》教案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7W 次

作爲一名教職工,常常要寫一份優秀的教案,藉助教案可以恰當地選擇和運用教學方法,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教案要怎麼寫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小學三年級語文下冊《畫楊桃》教案,歡迎大家分享。

小學三年級語文下冊《畫楊桃》教案

小學三年級語文下冊《畫楊桃》教案1

教學目標:

1、學習本課生字新詞,練習用“不像……而像……”、“不要……要……”說話。

2、通過理解教師說的一段話中句與句的聯繫,培養學生怎樣把一段話寫清楚的能力。

3、培養學生的說話能力。

4、知道同一個事物從不同的角度看會有所不同。學生自學,小組討論,全班交流。

5、培養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的能力,背誦最後兩個自然段。

重點、難點

1、聯繫全文內容,理解老師通過畫楊桃這件事所說的道理。

2、理解老師說的一段話中句與句的聯繫,體會怎樣把一段話寫清楚。

課時安排:2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初讀課文,瞭解課文大意

2、學生自學生字、詞。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揭示課題

(出示楊桃實物或圖片)同學們,你們知道這是什麼果實嗎?今天,我們要學一篇課文,就與楊桃有關。(板書:畫楊桃)看到這個題目,你們想知道什麼?(板書:畫楊桃)

1、齊讀課題。

2、讓學生圍繞課題質疑。

(1)誰畫楊桃?

(2)怎樣畫楊桃?

(3)畫楊桃的過程中發生了什麼事?

(4)作者爲什麼要寫畫楊桃這件事?

二、初步感知,瞭解內容

投影出示思考題:

1、自讀課文,讀準字音,把生字詞多讀幾遍。

2、利用查字典,聯繫上下文理解新詞意思。

3、課文主要講了一件什麼事?

4、課文中還有哪些地方不理解,提出來。

三、檢查預習情況

1、指讀生字詞。

2、指讀課文。

本文講的是一件什麼事?

3、你理解了哪些新詞意思?怎麼理解的?(交流)

聯繫上下文理解詞語

想當然:憑主觀想象,認爲事物應該是這樣。聯繫課文內容,父親經常叮囑“我”,看見一件東西是什麼樣的,就畫成什麼樣,不要憑主觀想象,畫走了樣。

四、質疑

提出不懂的問題。(常識性問題師生當堂解決。有關課文內容理解的問題師生梳理歸納。)

五、佈置作業

l、熟記生字新詞。

2、正確、流利地讀課文。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理解課文內容,引導學生了解由於老師的仔細觀察,善於分析而找到了“我”把楊桃畫成五角星的原因。從而懂得看問題或做事要實事求是,一切從客觀存在的實際出發。培養學生細心觀察,獨立思考,善於從事物中得到啓發,進行認真分析和判斷的能力。

2、練習“不像……而像……”、“不要……要……”說話。

3、熟讀課文。

教學過程

一、明確目標

作者在畫楊桃時發生了什麼事,其中包含着一個道理,究竟是什麼呢?今天我們繼續學習課文。

二、逐段深入理解課文

1、學習第一自然段,指名讀。

提問:

(1)這個自然段告訴了我們什麼?(板書是……就……不要)

(2)“想當然”是什麼意思?你能不能舉個例子說說什麼叫“想當然”?

(3)指導朗讀。

2、學習第二至三自然段,指名讀。

提問:

這兩個自然段講了什麼?討論:

(1)第二自然段分爲幾層?

(2)找一找哪幾層是回答“我”爲什麼把楊桃畫成五角星的?(重點理解作者爲什麼把楊桃畫成五角星的原因。)

①老師根據桌上的楊桃講解現在看到的楊桃就象五角星一樣。

②出示投影片,一橢圓形帶棱的楊桃。

③實物演示,讓從不同角度看的學生說出自己看到的樣子。(讓學生親自實踐看一看從不同的角度看楊桃是什麼樣子,幫助他們理解課文內容。)

④說出作者把楊桃畫成五角星的原因。

⑤“我”把楊桃畫成五角星是否還有其他原因?結合父親的話講一講什麼是認認真真地看,老老實實地畫?(這是通過提示,幫助學生理解我把楊桃畫成五角星的第二個原因。)

讓學生把兩個原因結合起來講。(再一次加深理解。)

3、學習第四至六自然段

默讀第四至六自然段。

(1)出示討論題:

①開始同學們認爲這幅畫畫得怎麼樣?後來又有什麼變化?

②爲什麼會有這樣的變化?把有關的句子畫下來。

(2)指導朗讀,注意語氣的變化。

(3)用上“因爲……所以……”說一說同學們的認識爲什麼發生了變化?(進一步明確學生態度發生變化的原因。)

4、學習第七自然段,自由讀這一自然段。

提問:

(l)老師的話裏共有幾句話?

(2)前兩句告訴了我們什麼?

(3)舉例子說說怎麼就叫角度不同,樣子不一。(板書角度不同,樣子不一。)

(4)同一事物,當別人和自己看到的不同時,應該怎樣做?

(5)什麼叫相信自己的眼睛?(看到什麼,就是什麼,不要受別人影響。)

在逐句分析這一自然段的基礎上,再讀並試背誦。

5、學習最後一個自然段,齊讀。

提問:

(1)老師和父親的話哪些地方相似?

(2)爲什麼說老師和父親的話對我來說一生受用?(板書:一生受用)

(3)父親和老師所講的畫畫上的事。當別人的看法、想法和自己不一樣時,應當怎麼做?(板書要……不要,是……就)

誰能用“要……不要”說一句話?

三、總結全文

1、當別人的看法、想法和自己不一樣時,不要先認爲別人錯了,要看人家是從什麼角度看的;還要相信自己的眼睛,要實事求是。如果我們每個人都能這樣做,能使我們每個人一生都得到好處,我們要牢記這個道理。

2、齊讀例數第一、二自然段並試背誦。

板書設計:

5、畫楊桃

父親:是……就……

老師:角度不同樣子不一

要……不要……是……就……

我:一生受用

教案點評:

這篇課文蘊含的道理深刻,和同學們的現實生活也很接近。這篇教學設計示例抓住這一特點,首先以實物導入新課,讓學生也自己觀察楊桃的外觀,看看他們能不能有什麼發現。繼而引導學生帶着問題讀書,在書中尋求解決問題的.方法,在解決問題的同時再讀書,加深對課文內容的理解。第一課時做好了“讀”的鋪墊後,在第二課時教師步步設疑,引導學生更深的進入課文,去更好地把握文章內容以及作者想要表達的觀點。整體說來,設計比較嚴謹,思路清晰,不過在第一課時設計的有些簡單,學生書讀的不透。

小學三年級語文下冊《畫楊桃》教案2

一、情境導入

1、大家看看老師給大家帶來了一件什麼禮物?

(出示楊桃)這是——楊桃,是一種營養豐富的水果,還能生津止渴、止血止痛呢!真正的楊桃是在秋季和冬季才成熟的。看,有趣嗎?

2、(對照課前板書:岑桑)在著名作家岑桑心中,這個楊桃可不僅僅是有趣,已步入晚年的他直到現在還清楚地記得小學時畫楊桃的經歷,想知道其中的故事嗎?那讓我們一起跟隨作者去——(出示課題)畫楊桃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自由讀課文,讀準字音、讀通句子,難讀的地方多讀幾次。

2、誰願意向困難發起挑戰,把自己認爲難讀的段落大聲地讀給同學們聽?

你來,(第2段)真不錯!

你來讀,(第1段)你把藏在這段話裏的生字讀得多正確呀!

你讀(第13-16段)

你來讀,讀得一字不差,真了不起!

3、同學們可真了不起,這麼短時間內就將文章讀得通順流利了,從你們津津有味的表情中我發現你們還若有所思呢,的確,只有細細地品讀,才能品出其中的味來!那麼,這節圖畫課留給你印象最深刻的是什麼呢?你來,你來,你來。

4、看來,圖畫課上的嘲笑聲、老師和同學們的討論、老師的教誨都是因爲我那幅畫得象五角星的楊桃圖而引起的,現在就讓我們走進那堂圖畫課,目睹我的那幅楊桃圖。

三、探究“我”的作畫態度,初識“實事求是”

1、自由讀讀第2小節,想想:在課堂上,我是怎樣畫楊桃的?劃出句子多讀幾遍。(生讀書動筆)你來讀,課件出示:

我認認真真地看,老老實實地畫,自己覺得畫得很準確。

(1)自己讀讀這句話,你讀懂了什麼?

你說,你從“認認真真”這個詞上發現他畫得很認真,很仔細。請你把那份認真讀出來。

你說,你從“老老實實”上讀懂了他是看到什麼就畫什麼,沒有憑自己的想象去畫。你是如何理解“我”這種“老老實實”的作畫態度的呢?

你來,噢,原來在我這樣的舉動背後,老老實實地遵從了父親的叮囑。

(2)(課件出示)讀讀這位父親的話,你讀懂了什麼?

父親對我要求很嚴,經常叮囑我:“你看見一件東西,是什麼樣的,就畫成什麼樣,不要想當然,畫走了樣。”

你讀懂了“想當然”。對呀,還是在那個前排靠邊的座位,如果我想當然地去畫,也許會把楊桃畫成什麼樣呢?你來,你來,你來。

對,不管是把它畫成蘋果,畫成香蕉,畫成平時最常見的那樣,結果都—— “畫走了樣”。

所以,在我開始要畫畫的時候,我的耳畔總會想起父親嚴肅地說:——

在我粗心大意、畫得想當然的時候,父親彷彿在跟我語重心長地說:——

你來,好一份“語重心長”。我正是老老實實地聽從了父親的叮囑,才把楊桃畫成了——五角星

(3)你還從哪些地方發現了“我”的這種老老實實的作畫態度?

你來,你可真會讀書!你發現了“我”老老實實地在座位上觀察。

課件出示:

我的座位在前排靠邊的地方。講桌上那兩個楊桃的一端正對着我。我看到的楊桃根本不像平時看到的那樣,而像是五個角的什麼東西。

自己讀讀這句話,你怎麼發現“我”的老老實實的?

你來,原來他將眼前的楊桃和平時的楊桃進行了——對比。

還有什麼發現?

你在從小作者的角度思考問題。聽着你的理解,你彷彿同作者感同身受!真高明!(師走到前排靠邊的位置)是不是這樣的座位?現在就讓坐在這裏的同學“現身說法”。(示意一同學起立)

這是一個全新的角度,看到的可能和平時所經歷的完全不一樣。你能將這種和小作者相同的感受讀出來嗎?

還有誰想讀?你來,(請同樣坐在前排靠邊位置的同學再讀句子)

我似乎聽到了小作者的心聲了。假如你就是這位小作者,此時你的心裏會想些什麼呢?

我該不該把楊桃畫成五角星呢?心中升起一種疑惑。

2、你說,正是父親經常叮囑我的話使我消除了心中的疑惑。讓我們再來讀讀父親的話。

(課件出示)齊讀:

你看見一件東西,是什麼樣的,就畫成什麼樣,不要想當然,畫走了樣。

就是這樣,我老老實實地聽從父親的教誨,在座位上看到楊桃像五角星,我就老老實實地畫出了——五角星。

把自己對“老老實實”的理解送到句子中讀出來

(課件出示)

我認認真真地看,老老實實地畫,自己覺得畫得很準確。

你讀,從你的朗讀中我彷彿看到了那個老老實實作畫的孩子。

你讀,從你的臉上我感受到了一份如此堅定的“老老實實”。我堅持着這種“老老實實”的作畫態度,換種說法就是——實事求是。

師板書:實事求是(生齊讀)

我正是抱着這種老老實實、實事求是的態度去畫楊桃的,(對照板書)儘管我把楊桃畫成了五角星,我自己覺得還是——很滿意、很自信

把那種自信、滿意讀出來。你讀,多自信的孩子!你來,大家一起來。

四、探究“同學們”的心理轉變,豐富“實事求是”

1、師:同學們又是如何看待我的這幅畫的呢?自己讀讀下面兩則對話,你發現了什麼?(課件出示)

“這幅畫畫得像不像?”

“不像!”

“它像什麼?”

“像五角星!”

“現在你看看還像楊桃嗎?”

“不……像。”

“那麼,像什麼呢?”

“像……五……五角星。”

(生讀對話思考)

(1)你說,多麼會讀書的孩子!你不僅僅是發現了省略號,更找到了文章的眼睛呀!還有什麼發現?

你來,噢,你發現了,第一則後面是個感嘆號,感嘆號的語氣是很肯定的。那第二則呢?

(2)同學們從這兩則對話的字面上發現得不僅多,而且很有價值,我知道你們都在思考,文章的味就是這樣一點一點地品出來的。

那麼,該怎麼把自己的發現讀出來呢?自己聯繫上下文讀讀2-18小節想一想,怎麼讀才能讀出其中的味呢?自己有收穫了,就和同桌一同分享,合作讀一讀。

2、(課件出示第一則對話)

(1)哪對同桌願意第一個嘗試?你們吧。

你爲什麼這麼讀?噢他畫錯了,楊桃怎麼可能是五角星呢!

請你們讀(另一同桌對讀)你爲什麼讀得這麼大聲呢?

噢,楊桃根本不可能是這樣的,每個人都知道,大家的回答是異口同聲的,

請你們吧,爲什麼你的語氣中還帶有笑意?同學們覺得很好笑,竟然有人這麼畫楊桃,太不可思議了。同學們會怎樣地笑呢?你說,你說,你說。

(2)就帶着這種譏諷的笑、輕蔑的笑、諷刺的笑,我們一起來讀一讀這則對話,(師生對讀)從你們異口同聲的話語中、從課堂上傳出的嘻嘻的笑聲中,我聽出了你們對這幅畫的嘲笑。

3、(課件出示第二則對話)這則對話呢?又該怎麼讀?哪對同桌想試一試。

你們來,爲什麼你讀得如此吞吞吐吐?噢,原來這裏有很多省略號,

你們來,說說你心裏是怎麼想的?你能聯繫上下文發現問題,提出想法,這的確是一種很好的學習方法。真了不起。

4、現在就讓我們帶着自己的理解,聚集目光的力量,注視着我這裏。此時我就是文中的那位老師,我把楊桃的一端正對着大家,(現場演示、慢慢移動讓全班同學都體驗這個角度)看,你看到了什麼?你可以放聲地與旁邊的同學交流。

5、現在,你就是剛纔發出嘲笑聲的同學,看着眼前的這一幕,你心裏想說些什麼呢?拿起你的筆,寫下你想說的話。(學生動筆寫話,教師巡迴指導)

很多同學都已經寫完了,那麼讓我們一起來分享大家的學習成果吧!請鼓起自己的的耳朵用心地傾聽,別人的理解可能就是自己不曾想到過的。

(1)你讀。我知道你已經學會去尊重別人作畫時的實事求是了。

你說。你真會學以致用,用省略號表達出自己的感情了。你說。我知道你已經學會去評價別人的畫了。

(2)請你再說。從你的感悟中,我發現你對父親的話有了更深的理解。(課件再次出示父親的話)一起讀。

你看見一件東西,是什麼樣子的,就畫成什麼樣,不要想當然,畫走了樣。

從這以後,我們不需要父親經常的叮囑了,我們已經將這句話深深地烙在了我們的心上,讓我們自信的說出這句話:(課件出示)

我們看見一件東西,是什麼樣子的,就畫成什麼樣,不要想當然,畫走了樣。

6、父親就是在教導我們作一個——實事求是的人!

聽着你們用真情寫下的話語,我分明感受到了你們心中的那一份愧疚!就把這份愧疚送到這則對話中說出來吧!(課件出示第二則對話)

孩子,現在的楊桃還像你平時看到的楊桃嗎?那麼,它像什麼?

聽着這些充滿愧疚的回答,看着你們充滿愧疚的臉龐,我知道你們再也笑不出來了,(對照板書)因爲你們已經學會如何用“實事求是”的眼光去評價別人的畫。

五、探究“老師”的引導過程,深化“實事求是”

畫楊桃的故事還沒有結束,只要用心地去品,還能品出更多的味來!下節課讓我們繼續去思考、去探索老師是怎樣引導同學們實事求是地去評價別人的畫的?通過下節課的學習,我們將會對“實事求是”有更深的理解。

作業:預習“畫楊桃”下節課的內容。

小學三年級語文下冊《畫楊桃》教案3

探究活動

一、導入、明確要求

1.教師導入:

《畫楊桃》這一課,是作者上小學四年級的事情。在他作爲成年人寫這件事的時候,仍然記憶猶新,說明這件事讓他難忘。我們現在讀來也覺得很有意思,而且從中學到了一個道理。今天我們也來回憶一下自己生活中類似的事,講給同學們聽。

2.明確要求:

投影出示:在你身邊每天會發生很多事,你遇到過類似的事嗎?講給同學們聽。要把事情經過說清楚,重點地方說具體,語句要連貫。要把從中明白的道理說出來。

二、指導說話

1.回憶自己想說的事,先和同桌說一說。比一比,誰說得好。

2.全班交流。師生評議、補充修改。

3.你在聽了別人說的內容後,覺得自己哪些地方需要修改、補充?(學生說,師生評議。)

三、佈置作業

把剛纔說的寫下來,算作一次練筆。

小學三年級語文下冊《畫楊桃》教案3

教學目標:

1、學習本課生字新詞,練習用“不像……而像……”、“不要……要……”說話。

2、通過理解教師說的一段話中句與句的聯繫,培養學生怎樣把一段話寫清楚的能力。

3、培養學生的說話能力。

4、知道同一個事物從不同的角度看會有所不同。學生自學,小組討論,全班交流。

5、培養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的能力,背誦最後兩個自然段。

重點、難點

1、聯繫全文內容,理解老師通過畫楊桃這件事所說的道理。

2、理解老師說的一段話中句與句的聯繫,體會怎樣把一段話寫清楚。

課時安排: 2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初讀課文,瞭解課文大意

2、學生自學生字、詞。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揭示課題

(出示楊桃實物或圖片)同學們,你們知道這是什麼果實嗎?今天,我們要學一篇課文,就與楊桃有關。(板書:畫楊桃)看到這個題目,你們想知道什麼?(板書:畫楊桃)

1、齊讀課題。

2、讓學生圍繞課題質疑。

(1)誰畫楊桃?

(2)怎樣畫楊桃?

(3)畫楊桃的過程中發生了什麼事?

(4)作者爲什麼要寫畫楊桃這件事?

二、初步感知,瞭解內容

投影出示思考題:

1、自讀課文,讀準字音,把生字詞多讀幾遍。

2、利用查字典,聯繫上下文理解新詞意思。

3、課文主要講了一件什麼事?

4、課文中還有哪些地方不理解,提出來。

三、檢查預習情況

1、指讀生字詞。

2、指讀課文。

本文講的是一件什麼事?

3、你理解了哪些新詞意思?怎麼理解的?(交流)

聯繫上下文理解詞語

想當然:憑主觀想象,認爲事物應該是這樣。聯繫課文內容,父親經常叮囑“我”,看見一件東西是什麼樣的,就畫成什麼樣,不要憑主觀想象,畫走了樣。

四、質疑

提出不懂的問題。(常識性問題師生當堂解決。有關課文內容理解的問題師生梳理歸納。)

五、佈置作業

l、熟記生字新詞。

2、正確、流利地讀課文。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理解課文內容,引導學生了解由於老師的仔細觀察,善於分析而找到了“我”把楊桃畫成五角星的原因。從而懂得看問題或做事要實事求是,一切從客觀存在的實際出發。培養學生細心觀察,獨立思考,善於從事物中得到啓發,進行認真分析和判斷的能力。

2、練習“不像……而像……”、“不要……要……”說話。

3、熟讀課文。

教學過程

一、明確目標

作者在畫楊桃時發生了什麼事,其中包含着一個道理,究竟是什麼呢?今天我們繼續學習課文。

二、逐段深入理解課文

1、學習第一自然段,指名讀。

提問:

(1)這個自然段告訴了我們什麼?(板書是……就……不要)

(2)“想當然”是什麼意思?你能不能舉個例子說說什麼叫“想當然”?

(3)指導朗讀。

2、學習第二至三自然段,指名讀。

提問:

這兩個自然段講了什麼?討論:

(1)第二自然段分爲幾層?

(2)找一找哪幾層是回答“我”爲什麼把楊桃畫成五角星的?(重點理解作者爲什麼把楊桃畫成五角星的原因。)

①老師根據桌上的楊桃講解現在看到的楊桃就象五角星一樣。

②出示投影片,一橢圓形帶棱的楊桃。

③實物演示,讓從不同角度看的學生說出自己看到的樣子。(讓學生親自實踐看一看從不同的角度看楊桃是什麼樣子,幫助他們理解課文內容。)

④說出作者把楊桃畫成五角星的原因。

⑤“我”把楊桃畫成五角星是否還有其他原因?結合父親的話講一講什麼是認認真真地看,老老實實地畫?(這是通過提示,幫助學生理解我把楊桃畫成五角星的第二個原因。)

讓學生把兩個原因結合起來講。(再一次加深理解。)

3、學習第四至六自然段

默讀第四至六自然段。

(1)出示討論題:

①開始同學們認爲這幅畫畫得怎麼樣?後來又有什麼變化?

②爲什麼會有這樣的變化?把有關的句子畫下來。

(2)指導朗讀,注意語氣的變化。

(3)用上“因爲……所以……”說一說同學們的認識爲什麼發生了變化?(進一步明確學生態度發生變化的原因。)

4、學習第七自然段,自由讀這一自然段。

提問:

(l)老師的話裏共有幾句話?

(2)前兩句告訴了我們什麼?

(3)舉例子說說怎麼就叫角度不同,樣子不一。(板書角度不同,樣子不一。)

(4)同一事物,當別人和自己看到的不同時,應該怎樣做?

(5)什麼叫相信自己的眼睛?(看到什麼,就是什麼,不要受別人影響。)

在逐句分析這一自然段的基礎上,再讀並試背誦。

5、學習最後一個自然段,齊讀。

提問:

(1)老師和父親的話哪些地方相似?

(2)爲什麼說老師和父親的話對我來說一生受用?(板書:一生受用)

(3)父親和老師所講的畫畫上的事。當別人的看法、想法和自己不一樣時,應當怎麼做?(板書要……不要,是……就)

誰能用“要……不要”說一句話?

三、總結全文

1、當別人的看法、想法和自己不一樣時,不要先認爲別人錯了,要看人家是從什麼角度看的;還要相信自己的眼睛,要實事求是。如果我們每個人都能這樣做,能使我們每個人一生都得到好處,我們要牢記這個道理。

2、齊讀例數第一、二自然段並試背誦。

附:【近、反義詞

近義詞:審視—審察半晌—半天教誨—教導

反義詞:和顏悅色—疾言厲色熟悉—陌生

【難句解析】

1.老師的神情變得嚴肅了。

這是因爲,他發現“我”明明畫得很準確,但別人卻說“不像”,這種現象引起了他的深思。

2.提起楊桃,大家都很熟悉。但是,看的角度不同,楊桃的樣子也就不一樣,有時候看起來真像個五角星。因此,當我們看見別人把楊桃畫成五角星的時候,不要忙着發笑,要看看人家是從什麼角度看的。我們應該相信自己的眼睛,看到什麼樣的就畫成什麼樣。

這四句話可分成兩層意思。前兩句用畫楊桃這個例子說明:同一個事物從不同的角度看會有不同的樣子。後兩句告訴學生懂得了這個道理之後應該怎麼做。這四句話句句講的是畫畫,但道理不僅用於畫畫,而且適用於一切事物,一切問題。當別人的看法、做法與自己的不同時,不要急於下結論,認爲別人錯了,很可能別人是從另一個角度去看、去想的。我們自己做事或者看問題,不能想當然,“應該相信自己的眼睛”,也就是應該實事求是,一切從客觀存在的實際出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