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三年級教案 > 小學語文二年級下冊《畫楊桃》教案

小學語文二年級下冊《畫楊桃》教案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15W 次

  《畫楊桃》教案

  教學目標

小學語文二年級下冊《畫楊桃》教案

本設計擬通過相應的語文實踐,促使學生學習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中老師說的那段話;正確掌握和理解生字和有關詞句在課文中的意思;抓住重點詞句,理解課文內容,懂得無論做什麼事或看問題都應該實事求是。

  教學重點

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抓住重點詞句理解課文內容。

  教學難點

懂得無論做什麼事或者看問題都應該實事求是。

教學時間:本課兩課時完成。

  第一課時

一、檢查預習情況

1.出示楊桃的圖片,引導學生描述,並加深對楊桃的認識。

2.聯繫預習中的問題,引導學生概括課文的主要內容。

二、再讀課文,理清文章脈絡,知道文章寫的是一件什麼事

1.默讀思考討論:“我”(作者)照實把楊桃畫成像五角星可笑嗎?

2.教師範讀課文,學生注意辨析“我”、“同學們”及“老師”說話時不同的語氣、語調,並注意生字的發音。

3.齊讀課文。

4.思考(也可同桌討論):這篇文章寫了一件什麼事?(這篇課文寫的是“我”小學四年級一次圖畫課上練習畫楊桃時發生的事情。)

5.以問促讀,理清文章脈絡。

(1)課文哪些段落是寫在一次圖畫課上發生這件事的?(從第2自然段到倒數第2自然段)(這是文章描寫最細緻的部分,即文章的重點部分)

(2)開頭第1自然段,寫的是什麼?(講父親怎樣教“我”學畫。)(這是文章的第1部分)

(3)文章最後一個自然段寫什麼?(講父親和老師的話使“我”一生受用。)(這是文章的第3部分。)

小結:通過上面的閱讀和練習,我們清楚地知道這篇文章由三部分構成,且屬“總──分──總”式結構。第2部分是全文的重點。

三、細讀課文,在語言環境中識字、解詞,(也可根據預習情況,對生字詞做一強化)

1.指名讀課文第1自然段。抓住重點詞語理解課文內容。

叮囑:再三提醒、囑咐的意思。

想當然:指不顧實際情況,只根據自己腦子裏的印象下判斷。

走了樣:失去原來的樣子。畫走了樣:畫的和本來的樣子不同。

小結:從這一段可以瞭解到,作者最初做畫的嚴謹態度是父親嚴格要求,多次教誨的結果。

2.分角色讀讀課文的第2部分。

(1)選擇一名學生讀旁白,另外一名學生讀同學甲,一名學生讀同學乙,其餘學生讀“大家”的話,教師讀“老師”的話。

(2)教師將這部分出現的生字板書在黑板上,並指名讀一讀它們所在的句子,達到正音、解義的目的。

“審”(shěn)“晌”(shǎng):翹舌音。

“肅”(sù):平舌音。筆順:(共8筆)

熟悉(xī):知道得很清楚。

哈(hā):擬聲詞。本課指放聲大笑時發出的聲音。

3.指名讀課文最後一個自然段。

“誨”:四聲(huì),字義是教導、誘導。受用:得到益處。

一生受用:就是對自己一輩子都有幫助、都有好處。

4.抽讀生字新,識記生字。

5.自由讀課文。注意讀準字音,體會詞義,進一步熟悉課文。

  第二課時

一、複習導入:

1、讀詞:

叮囑 前排 靠邊 審視 半晌 熟悉 教誨 神情嚴肅 和顏悅色

2、由“神情嚴肅”導入課文。

過渡:這兩個詞語都是課文中描寫老師神情的詞語,圖畫課上什麼事兒讓老師的表情嚴肅起來了呢?

二、導讀分析第2——12自然段。

1、 “有幾個同學”看到作者的畫爲什麼哈哈大笑?(認爲作者畫的根本不像楊桃。)

2、課文中寫了兩個學生的兩句話。一句末尾用了問號,另一句用了歎號,表示的意思一樣嗎?(一樣。)表示出的情感程度相同嗎?(相同。都是用十分肯定的語氣,表明作者把楊桃畫成了五角星。)

(1)第一句用了反問的修辭手法,如果把它改成陳述句,表達的語氣變了沒有?

(2)指導學生朗讀這兩句話,要讀出嘲笑和譏諷的語氣。

(3)“有幾個同學”看了作者的畫“哈哈大笑”,說明什麼?(說明他們一是沒有考慮到作者看楊桃的角度,二是自以爲對楊桃已十分熟悉。)

3、老師看到我的畫有什麼反應?

(1)“老師”聽了“幾個同學”的議論,又看了作者的畫,與“這幾個同學”的態度一樣嗎?他先是怎樣做的?其中有一個詞語,請找出來。(走到我的座位坐下來,審視講桌上的楊桃。)“老師”爲什麼要坐在作者的座位上“審視”?(“老師”坐在“我”的座位上,就是要從“我”看楊桃的角度進行觀察,據此判斷“我”畫得是否準確。)

(2)“老師”審視了之後,爲什麼沒有直接告訴大家畫得像不像,而是舉起作者的畫去問大家像不像?(“老師”的目的,是要讓學生從他親自“審視”的做法上,悟出從不同的角度看事物,看到的結果也不同的哲理。)

(3)引出老師和學生的第一次對話: “這幅畫畫得像不像?” “不像! ” “他像什麼?” “像五角星! ” “畫成五角星好笑麼?” “好——笑” (引導學生理解:感嘆號表示想當然、不假思索的語氣;破折號表示聲音的延長。 描摹那些同學自以爲是、 得意洋洋的神態。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

(4)聽了學生的回答,“老師”的態度變得怎樣了?(嚴肅起來。)爲什麼要變呢?(發現作者明明畫得很準確,但全體同學們卻說“不像”,這種現象引起“老師”的深思,他意識到不僅是“幾個”而且是大多數同學還不懂得作畫的起碼要求,更不懂得用科學思想對待事物。)從文中的哪一個詞能看出“老師”嚴肅的神情延續了很久?(半晌。)(“半晌”是過了好大一會兒。也可以說明老師對於如何處理這件事,認真地進行了考慮。)

4、默讀第二自然段,想一想“我”爲什麼會把楊桃畫成五角星形的?

(1)作者把楊桃畫成五角星的原因有幾個?(兩個。)第一個原因是什麼呢?(“我”的座位在前排靠邊的地方。)這能說明什麼?(說明作者看楊桃的角度既與其他同學不同,也與自己平時看楊桃的角度不同。)

(2)作者把楊桃畫成五角星的第二個原因又是什麼呢?(是作者認認真真地看,老老實實地畫的結果。)

小結:作者把楊桃畫成像五角星的樣子,有兩個原因。但第二個原因是最主要的。“認認真真地看”說明他不憑想當然,既相信實際,也相信自己的眼睛。“老老實實地畫”就是作者遵照“爸爸”所叮囑那樣去畫。

5、出示楊桃,讓學生觀察,說說你們觀察到的楊桃是什麼形狀的?

三、指導學生學習第13至17自然段。

過渡:同學們,你們都知道不同角度看到的楊桃形狀是不同的,可是那幾個嘲笑我的同學知道嗎?(不知道)於是老師請他們分別坐到我的`位置上觀察楊桃。

1、這時老師趁機啓發學生,於是出現了第二次對話:“像你平時看到的楊桃嗎?” “不……像”“那麼,像什麼呢?” “像……五……五角星”

(引導學生理解:省略號表示同學們的回答支支吾吾、遲遲疑疑,說明他們已經發現自己錯了。 )

2、通過兩次對話的對比讀,體會不同的心情,教師要引導讀好這一部分。

四、理解老師的話和父親的話。

過渡: 通過師生的兩次對話,同學們終於認識到自己的錯誤,老師的神情也變得和顏悅色了。

1、理解“和顏悅色”。(形容態度和藹可親。)

2、老師和顏悅色的說了什麼?請同學們在第18自然段中找出來並齊讀一

遍,回答屏幕上的問題。

(1)老師的話裏共有幾個句子?(4句)

(2)前兩句講了什麼?(學生回答後板書:角度不同,樣子不一。)

(3)同一事物,當別人的看法和自己的不同時,你要怎麼做?(讀後兩句話)

(4)什麼是相信自己的眼睛?(看到什麼就是什麼)

3、老師說的話含義深刻,請同學們讀一讀並背下來。

4、比較,老師的話和父親的話有什麼相似的地方?(共同說明了一個道理:實事求是。板書:實事求是)

5、這個道理僅僅用於畫畫嗎?它還可以用於哪些地方?(一生受用)

[設計意圖:通過幾個方面的對比,感受人物的內心變化,引導學生抓住關鍵詞語和句子,理解文章內涵。]

五、總結全文

1、學了這篇課文後,你懂得了什麼道理?

(我們做事情或看問題時應該實事求是,當別人的看法、做法與自己的不同時,不要急於下結論,要從別人的角度去看、去想,一切從客觀存在的實際出發。堅持這種科學的思想方法,就能終身受益。)

[設計意圖:讓學生對父親和老師的話中所蘊含的道理有所啓示。]

2、生活當中有沒有這樣的例子。

生暢所欲言。

[設計意圖:讓學生對父親和老師的話中所蘊含的道理有所啓示。]

六、作業設計

將生活當中實事求是或換位思考的例子,用一段話寫下來。

七、板書設計

是什麼樣 畫什麼樣

實事求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