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三年級教案 > 《爬天都峯》教學課例及反思(精選11篇)

《爬天都峯》教學課例及反思(精選11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98W 次

隨着社會不斷地進步,教學是我們的工作之一,所謂反思就是能夠迅速從一個場景和事態中抽身出來,看自己在前一個場景和事態中自己的表現。那麼應當如何寫反思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爬天都峯》教學課例及反思,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爬天都峯》教學課例及反思(精選11篇)

《爬天都峯》教學課例及反思 篇1

【教材分析】

《爬天都峯》是人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小學語文三年級上冊第一單元的精讀課文,安排在“快樂的課餘生活”這個單元,是想提示學生:生活是寬廣的,我們不光是在學校和家裏獲得知識,在自然和社會中也能得到很多啓發。課文講假日裏,爸爸帶我去爬天都峯,我和一位不相識的老爺爺相互鼓勵,一起爬上天都峯的事。課文向人們揭示了在困難面前,要有戰勝困難的勇氣和信心,在人與人相處的過程中,要善於互相學習,互相鼓勵,共同進步的道理。

【設計理念】

本文表達上的一個明顯特點是通過人物的對話反映人物思想感情的變化。對話語言樸實但內涵豐富。學習這篇課文意在讓學生從具體事例中懂得怎樣從別人身上汲取力量,學會運用多讀多想、邊讀邊想的方法,讀懂課文內容。我把課文分成三大板塊,由爬山的情形引出兩次“我”和老爺爺的對話,並把朗讀和體會緊密地結合在一起,起到以讀促思,以思促說,以說促情的目的。

【教學目標】

1、理解課文內容,體會“我”和老爺爺如何互相鼓勵,堅定信心戰勝困難的過程。

2、懂得在人與人相處中要互相學習、互相鼓勵。

【教學過程】

〖片斷一〗

由學生初讀課文的整體印象導入:

我們首先來看看天都峯。學生自由讀課文──“我站在天都峯腳下擡頭望:啊,峯頂這麼高,在雲彩上面哩!我爬得上去嗎?再看看筆陡的石級,石級邊上的鐵鏈,似乎是從天上掛下來的,真叫人發顫!”

師:現在你們來到了天都峯腳下,你們會用你們的眼睛,腦袋感受到什麼呢?生自由邊讀,邊想像畫面。

學生一邊讀一邊畫出天都峯,交流彙報。

生1:天都峯真高啊!它穿過了雲層。

生2:天都峯真奇啊!

生5:天都峯真陡啊!

師:同學們真棒,從作者的文字中讀出了天都峯的這麼多特點。那麼你能用你的語言把它們讀出來嗎?

學生練讀,指多名學生朗讀。

師:天都峯如此的高,如此的險,想不想看看?(出示天都峯的圖片)再次指導朗讀。

〖教學反思〗

“書讀百遍,其義自見”。新課標指出:閱讀教學要讓學生充分的讀,在讀中有所感悟,在讀中培養語感, 在讀 中 受到情感的薰陶……讀會讓文字裏的很多內容跳出來。“跳”出來的便是學生悟到了的,在片段一里我引導他們想象和感悟。從較爲簡單的文字裏,學生卻讀出了天都峯衆多的特點,令人欣慰。我想邊讀邊悟,天都峯的一切也就刻在了學生的腦海了。

〖片斷二〗

分角色朗讀“我”和老爺爺的第一次對話。兩名學生對讀,師生對讀,男女對讀,抓住兩句話中都有的“也”字進行分析悟請。

師:此時的老爺爺會怎麼想呢?(師故作深思狀)

生1:這麼小的小姑娘都敢爬,我的年歲比她大,該給她做個榜樣。

生2:我怎麼能輸給一個孩子?

生3:這麼高的山,這麼小的姑娘都敢爬,我一定得試試。

師:那小朋友心裏又會是怎麼想的呢?

生5:老爺爺都敢爬,我可不能輸給老爺爺,那太丟人了。

師:是啊他們都從對方身上受到了鼓舞。

〖教學反思〗

引導學生在朗讀的基礎上,充分發揮想象,體會人物的內心,從而讓學生豐富語言,受到文中情感的激勵,學生思維活躍,想象合理,語言豐富,課文給學生提供了豐富的 想象空間。我引導學生從讀中去思考,課堂氣氛比較活躍

【教學點評】

杜衛紅自評:

語文具有豐富的情感性,情可以感人,情可以育人。《爬天都峯》一文,在人與人、人與自然的相處中,能給人以很多的啓迪。因此,我將“體驗情感”作爲自己此課的重要目標之一,並以讀促思,以思促說,以說促情,努力使學生較自然地將課文主人翁和作者的積極情感化爲己有,並將在學生人生之路上刻下深刻的印跡。但課前對於學生的學情瞭解得不夠深入,在課堂結構中的時間把握上不太準確,致使在課堂的後一部分實際的教學與課前的教學預設有所變動,文中體現人物不怕困難的語句“我奮力向峯頂爬去”“爬呀爬,我和老爺爺還有爸爸,終於都爬上了天都峯頂。”這兩句的品詞析句練習沒做,所以在以說促情這一環節時顯得老師講得多,學生悟得不深。從老爺爺和我登上山頂的喜悅中受到感染,去聯想自己日常生活中遇到的類似事情,從內心感受到戰勝困難的喜悅,只是留做作業而沒有在課堂完成。

陳婭麗評價:

在智慧課堂展示中,我認真聽取和學習了三年級杜衛紅老師的精讀課《爬天都峯》。杜老師的講課極富激情,整堂課環節緊湊,師生配合默契,課堂氣氛熱烈。

從整堂課的教學設計,我們能看出杜老師比較紮實的教學功底和全新的設計理念。教師特別重視對學生朗讀的科學指導。如對天都峯的高和筆陡的理解這一節。老師發現學生不理解,讀不出感情。在他們缺乏具體認識的情況下,藉助圖片和課件增加感性認識,見識到天都峯的險,又通過比一比,畫一畫加深理解,變抽象爲形象,再次進行練讀,效果就好多了。而對這一節的重點突破,是對後面理解一老一小都能堅持爬上頂峯十分難能可貴的極重要的鋪墊。

整個的設計體現在課堂中都比較成功,只有小的建議希望杜老師在今後的教學中引起注意:即老師在學生回答問題後儘量不要過多重複學生的回答,耐心聆聽孩子表達清楚表達完整即可,老師自己少說一些,使教學的語言儘量精煉、準確。

《爬天都峯》教學課例及反思 篇2

1、教材分析

《爬天都峯》是部編版四年級上冊語文課文中的第17課,這篇課文是按事情發展的順序寫的。描寫了在假日裏,“我”和爸爸去爬天都峯,路遇一位素不相識的老爺爺,“我們”互相鼓勵,克服山高路陡的困難,終於一起爬上了天都峯。課文向人們揭示了困難面前,要有戰勝困難的勇氣和自信心,在與人相處過程中,要善於互相學習,互相鼓勵,共同進步的道理。

2、教學目標

1.會認“級、鏈”等5個生字,會寫“哩、級”等10個生字,讀準多音字“相”。能正確讀寫“假日、擡頭、雲彩”等詞語。

2.能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重點是讀好對話,讀出人物的不同語氣和情緒。

3.把握課文的主要內容,體會“我”和老爺爺是如何相互鼓舞、堅定信心,從而戰勝困難的。

4.瞭解課文的寫作順序,弄清課文是如何將“我”爬山的過程寫清楚的。

3、教學重點

把握課文的主要內容,瞭解課文的寫作順序。

4、教學難點

1.弄清課文是如何將“我”爬山的過程寫清楚的。

2.讀懂課文最後一段中爸爸的話,懂得一個人只要有決心,有勇氣,任何困難都可以克服的道理。

5、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簡介天都峯,導入新課

天都峯是黃山“七十二峯”中最危險的三大奇峯之一。天都峯有“非鳥難落腳,猿猴愁攀登”之說,課文中的一位小妹妹和白髮蒼蒼的老爺爺登上去了,他們是怎樣爬上天都峯的?學了課文就知道了,今天我們學習爬天都峯這一課。

教師介紹有關天都峯資料,讓學生從中感受天都峯的高與險,爲後面理解課文作好鋪墊。

二、初讀課文,讀通讀順

(1)自由讀課文,出示自讀要求

①讀準字音,讀通句子,遇到難讀的地方多讀幾遍。

②讀書時圈出本課的生字新詞,聯繫上下文想想他們的意思。

(2)教師巡視,相機指導。

(3)出示詞語,生讀生評。

石級、鐵鏈、似乎、發顫、奮力、攀着、辮子、笑呵呵、鼓舞、勇氣、汲取

(4)出示生字。生讀字、記字、寫字、師生互動。

級、鏈、顫、攀、猴、念、辮、呵、相

(5)師生共同梳理難讀的句子,生說師評價指導。

三、再讀課文,整體感知

(1)快速瀏覽課文,思考課文主要寫了一件什麼事?

在假日裏,“我”和爸爸去爬天都峯,路遇一位素不相識的老爺爺,“我們”互相鼓勵,克服山高路陡的困難,終於一起爬上了天都峯。

(2)想一想課文的敘述順序,畫出文中表示這個順序的詞句

教師投影出示:

在、、、、、、腳下(2-5)

爬上、、、、、、(6—7)

爬上、、、、、、之後(8—10)

(3)小結:本文是按照事情發展的順序寫的,因爲課文先寫了爬天都峯之前,接着寫了爬上天都峯的過程,最後寫了爬上天都峯之後。

四、精讀課文,感悟理解

(1)自由讀課文,讓學生說說知道了什麼。

(2)再讀第二自然段,注意文中“?”、“!”。

(3)提名讀,齊讀。

(4)這一段告訴我們什麼?你是怎麼體會出來的?(天都峯的高和陡。)

(5)小結:望着高聳入雲的天都峯,看着登山的石級是那麼筆陡,小妹妹驚歎之後,已經感覺到登山的'艱難,需要有勇氣才能登上去。

五、作業佈置

1.抄寫生字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六、板書設計

教學反思

今天,我在教學《爬天都峯》一文時,有這樣一個句子“我一會兒攀着鐵鏈向上爬,一會兒手腳並用象小猴子一樣”,我讓學生照樣子用“……一會兒……一會兒……象……一樣”說一句話,有一個學生立刻就舉起了手,我很高興,就讓他先說,他是這樣說的:小明一會兒吃飯,一會兒睡覺,就像豬一樣。我當時就讓他坐下,生氣的說:你怎麼可以說出這樣的句子呢?後來,原本想舉手的學生都不敢舉手了,課堂出現了僵局。下課後,我反覆的想着這件事,我才發現自己在處理這個學生的句子時,方法不太恰當,以至於讓更多的學生不敢舉手回答問題,甚至以後的課堂中他們都不敢回答,因爲他們害怕自己又說錯了,老師會責怪他。或許,當時我這樣說:“你的這個句子是正確的,但是你把人比成豬就不太恰當了,你能不能在想想別的句子了呢?同學們還有更好的句子嗎?”效果就會完全不一樣的。

這個問題不由的讓我想到我們的課堂爲什麼死氣沉沉,也許更多的原因是我們教師造成的。我想在今後的教學中,我應該多顧及學生的感受,注意對學生學習的評價方式,適當的鼓勵學生,讓學生有一種成就感,從而他們會在課堂中更積極、踊躍的發言,營造出良好的課堂氣氛。

《爬天都峯》教學課例及反思 篇3

[教學目標]

1、認識5個字,學會11個生字。聯繫上下文理解重點詞語,體會作者用詞的準確及對於表達文間思想感情的作用。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讀懂課文內容,瞭解天都峯的險峻,體會“我”和老爺爺是怎樣相互汲力量、戰勝困難的。

4、學習多讀多想的讀書方法,培養學生良好的讀書習慣。

[教學重點]

讀課文感悟"我"與老爺爺是如何相互激勵着爬上天都峯的,在讀中學會多讀多想的讀書方法,懂的要善於從別人身上汲取力量,戰勝困難。

[教學難點]

讀懂文中爸爸的話;培養學生邊讀邊想,理解重點句意的能力。

第二課時

內容:朗讀課文,理解課文內容,體會文章思想感情

過程:一、緊扣課題,承前啓後

1、孩子們都十分喜歡天都峯,那麼怎樣才能對同學的喜歡的

描寫天都峯的這段留下深刻印呢?我教給大家一個方法,就是一邊讀一邊想,把你的感受再用畫表現出來。

2、先邊讀邊想,然後畫出天都峯

3、屏顯————學生的畫

a、繪畫學生說出自己畫這幅畫的意圖

b、評畫————同學們,你們認爲誰畫的'好?爲什麼?

4、指導朗讀:

天都峯這麼高,這麼陡,你們能不能試着把它讀出來呢?(生練習讀)

抽讀————評讀————齊讀

5、提問:這段裏有個“似乎”是什麼樣意思?如果沒有個這詞,這句話的意思有變化嗎?

生討論後回答

6、請齊讀第二節。“用自己喜歡的方式”

7、提問:(1)在爬山之前,望着又高又陡的天都峯,“我”的心裏是怎麼想的?(默讀,圈點句畫)從哪些詞句可看出“我”的害怕畏懼?

(1)結果我爬上峯頂了嗎?

8、問:是什麼促使我下定決心爬上峯頂的呢?請自由讀3—7節,找出我心理的變化及產生變化的原因。

生自讀勾畫3—5節

屏顯————“小朋友,你也來爬天都峯?”

“老爺爺,您也來爬天都峯?”

(1)爲什麼都帶有“也”字?這話的意思是什麼?

[天都峯這麼高,又這麼陡,你年紀這麼小(大)怎麼也來爬呀?]

春面互相懷疑,實則表示敬慕,說明都有不怕困難,勇於攀登的精神

9、我是怎麼爬的?默讀6、7節,用“。”標出寫爬山動作的詞

(1)“奮力”?(拼盡全身力氣)

(2)“攀着鐵鏈”“手腳並用”————爬山的艱難

10、引讀第7節

(1)你從“終於”中體會到什麼?(爬得辛苦,上後喜悅)

屏顯————第二次對話

討論(1)“我”和老爺爺爲什麼互相道謝?

(一個人只要有決心,有勇氣,再大的困難也可以克服)

引導想象:

“我”和老爺爺看到對方來爬天都峯,分別會怎麼想?

11、屏顯————爸爸的話

(1)“汲取”?“我”和老爺爺怎樣互相汲取力量的?

(2)你從爸爸的話裏懂得了什麼道理?

(在人與人相處中,只要能從他人身上汲取力量,善於學習,再加上自己的奮鬥和努力,不管多大的困難都能克服)

三、總結延伸

1、我們沿着山路往回走,一路上遇到了許多遊人,有的人望着險峻的山峯退縮了,有的人望着筆陡的山道猶豫不前,有的人在曲折的山路上不知該如何前進……這時,你想對他們說什麼?

2、提煉:同學們說得真好!老師相信在今後的人生道路上,當你們面對困難,挫折時,一定會從他人身上汲取力量,鼓足勇氣,戰勝困難的。

教學反思

今天上課用兩個課時講了《爬天都峯》這一課。開課時以《黃山奇石》一課爲導入,本計劃讓學生把這篇課文回憶着背一下,結果學生都忘得差不多了,於是我只得引學生背了其中的一段,學生回憶起當時的金雞叫天都了。接着以爬山的前後爲線引導學生進行朗讀理解。在找自然段時,學生先講學生們說前兩段是爬山前,三到七是爬的過程,我當時覺得學生說得有道理,就很贊同,然後我們就這樣進行了練習朗讀及指導,在指導朗讀的過程中我抓住小女孩和老爺爺的對話和動作,說明他倆在比,這一點學生體會得較好,邊想象了當時的情況邊述說,不少學生都覺得這兩個人很有意思大笑起來。學生在讀"我奮力向峯頂爬去……"時我讓他們做動作並想象,學生讀得有的都出了汗,接着讓他們對比想象爺爺爬時的樣子。有的學生就開玩笑似的說,爺爺也很奮力像老猴子一樣……惹得我和其餘學生忍不住哈哈大笑,本想忍住笑再找幾個說一說,但卻和學生一樣笑得肚子疼,這時候老師不像老師,學生不像學生了,過了一會兒我忍住笑說:"看來同學們都認爲老爺爺也很努力,所以他們爬呀爬,終於爬上了山頂。"然後進行讀七八九段,學生就學會了對比。

在指導讀六七自然段時,有個學生提出來個問題"爲什麼要用"爬"字呢 山上不是有臺階還有扶的鐵鏈嗎 "當時我就鼓勵說:"她提的問題很有思考價值,她真動腦子!"然後我和學生一起討論了一下,通過看天都峯的高等,學生知道因爲山太高太陡,所以直起身子走可能走不動,大都是像猴子一樣爬的,所以用爬山。

通過這一課的教學,我瞭解到課堂必須有一個主要目標把這個目標記在心裏,讓學生每上一節課就有一些收穫。

《爬天都峯》教學課例及反思 篇4

一、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重點讀好對話,讀出不同人物的語氣和心情。

2、瞭解課文的主要內容,培養學生邊讀邊想,聯繫上下文理解重點句的意思,體會“我”和老爺爺如何在相互鼓舞下,堅定信心戰勝困難的過程。

3、懂得善於從別人身上汲取力量,培養學生從小不怕困難、奮發向上的品格。

二、教學重點:

理解課文內容,懂得要善於從別人身上汲取力量,戰勝困難。

教學難點:培養學生邊讀邊想,理解重點句的意思。

三、教學對象分析:

學生年幼,好動。課堂上應注意誘導和引導。

四、教學策略及教法設計:

情境教學和媒體資源播放

五、教具準備

教學媒體:多媒體、風光片、幻燈片。

六、教學流程

一)資料交流,導入新課

(檢查課前蒐集有關關於本課的資料,培養學生蒐集、處理信息的能力。)

1、討論、交流、彙報有關黃山(或天都峯)的資料。

2、板書課題。(天都峯是黃山“七十二峯”中最危險的三大奇峯之一。天都峯有“非鳥難落腳,猿猴愁攀登”之說,課文中的一位小妹妹和白髮蒼蒼的老爺爺登上去了,他們是怎樣爬上天都峯的?學了課文就知道了,今天我們學習爬天都峯這一課。

二)自學課文,合作學習生字

1、學生自由讀課文,注意讀準生字字音,整體感知課文內容。

2、組內同學合作,檢查生字讀音,相機指導個別生字的書寫。

3、指名分節接讀課文,檢查學生讀課文情況。

4、瞭解學生感知課文內容的情況,質疑問難。

(1)讀了課文後,你印象最深的是什麼?

(2)你有什麼不明白的地方?

三、精讀自悟,邊讀邊想

(一 )學習課文一、二自然段。

1、自由讀課文,讓學生說說知道了什麼。

2、再讀第二自然段,注意文中“?”、“!”。

3、提名讀,齊讀。

4、這一段告訴我們什麼?你是怎麼體會出來的?(天都峯的高和陡。)

(1)劃出文中相關的句子

(2)根據課文內容讓學生畫畫天都峯(課件顯示天都峯的高和陡。)

6、根據自己的感受,感情朗讀第二段。

7、小結:望着高聳入雲的天都峯,看着登山的石級是那麼筆陡,小妹妹驚歎之後,已經感覺到登山的艱難,需要有勇氣才能登上去。(天都峯的高與險,讓孩子們在充分的讀中體會:互相欣賞讀,教師範讀,指名讀等等。讀中感悟。)

四、佈置作業

1、抄寫生字。

2、朗讀課文。

板書:

爬天都峯

在雲彩上面

天都峯 爬得上去嗎

掛下來

發顫

教學反思

《爬天都峯》一課既是老教材中的一篇課文,也是我們新課程中的一篇課文,其的教學教育好處可見一斑。在教學《爬天都峯》這一課時,我先讓學生自己解決了生字的認讀這一關,其次我把朗讀感悟重點放在了對天都峯的高和險上以及我和老爺爺相互激勵的話語上面,讓學生充分去朗讀,在學生朗讀的基礎上,充分發揮想象,體會人物的內心,從而讓學生豐富語言,受到文中情感的激勵。比如在體會天都峯的高和險上,我讓學生多次朗讀第二段,並在範讀中讓學生抓住重點詞句進行體會。“峯頂這麼高,在雲彩上面哩!”體會天都峯的高。

在朗讀到“再看看筆陡的石級,石級邊上的鐵鏈,似乎是從天上掛下來的,真叫人發顫!”體會到天都峯的陡和險。在學習我和老爺爺相互的激勵話語上面,我重點抓住了老爺爺和小作者的對話進行體驗。讓學生把下面兩句話中體驗:“小姑娘,你也來爬天都峯?”和“老爺爺,你也來爬天都峯?”個性是那個“也”字的體悟,老爺爺心理變化過程其實也是小姑娘的心理變化過程,學生有了對老爺爺的心理感悟以後,對小姑娘的心理變化及其原因就有了清楚的認識,表述時便能做到合情合理,並從中受到了感染和教育。

以及在體會爸爸的話中明白我和老爺爺是從別人身上得到力量的。“你們這一老一小真有意思,都會從別人身上汲取力量。”到那裏學生就能夠體會到課文的用途和課文所表達的意思了。在課堂中,學生的表現十分出色,做到了走進課文,充分地感悟,自由地表達。這堂課,學生思維活躍,想象合理,語言豐富。

遺憾的是學生能理解到小姑娘與老爺爺是在相互鼓勵,共同進步,而再進一步昇華到人與人相處也就應是相互鼓勵,相互學習,共同進步這一點時,好像有些迷惑不解,是不是三年級的學生還沒有這樣的閱歷,還是前面的鋪墊還不太夠?

課堂上是不是還就應增提一個問題:作者與老爺爺是素不相識的,但他們能相互鼓勵,都能從對方汲取力量,那麼我們人與人之間的相處呢?那樣的話學生可能就會想到人與人的相處,而不會停在小姑娘與老爺爺倆人身上吧!唉,新課程的文本該挖到多深呢,還是沒有很好的掌握。

《爬天都峯》教學課例及反思 篇5

【教學目標】

1、知識技能目標:

⑴ 學會本課的生字、詞語。能讀懂課文內容,瞭解天都峯的高與陡,讀懂爸爸的話語。

⑵ 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練習分角色朗讀課文。

⑶ 進一步學習上網瀏覽、查詢、篩選信息資料;能應用 word、powerpoint 製作讀書卡片或者演示文稿。

2、過程和方法目標:

⑴ 以學定教,引導學生讀懂課文。

⑵ 鼓勵學生運用結合語境、聯繫生活實際或查工具書等方法理解新詞。

⑶ 通過上網、合作學習等活動方式方法,在讀中體驗和感受。

3、情感態度目標:

⑴ 通過廣泛的閱讀,引導學生明白只有互相學習,相互鼓勵,才能共同進步的道理。

⑵ 上網瀏覽資料,激發濃厚的學習興趣。

⑶ 在學習中培養自主探究精神以及團隊協作精神。

【教學重點】

利用信息技術與語文學科的整合,引導讀懂課文中的有關語句;讀懂天都峯的高與陡以及課文中“我”與老爺爺有兩次對話和最後爸爸說話的話。

【教學難點】

1、字音:“並”“似”等。

2、字形:“顫”“勇”“攀”等字。

3、黃山天都峯是學生所不熟悉的,要黃山天都峯是學生所不熟悉的,要理解它的高與陡,進而理解課文的內容是個難點。所以利用信息技術與語文學科的整合,引導學生了解與相關的知識。課文的最後一句話發人深思:“你們這一老一小真有意思,都會從別人身上汲取力量!”進行反覆閱讀與拓展閱讀引導理解在人與人相處中,要相互學習,相互鼓勵,共同進步的道理,進而理解課文的內容是個難點。所以利用信息技術與語文學科的整合,引導學生了解與相關的知識。課文的最後一句話發人深思:“你們這一老一小真有意思,都會從別人身上汲取力量!”進行反覆閱讀與拓展閱讀引導理解在人與人相處中,要相互學習,相互鼓勵,共同進步的道理。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1、導入新課,激發興趣。

2、初讀課文,瞭解大意。

3、導讀課文,引導實踐:

⑴ 自讀課文,體會感受。

⑵ 小組研讀,交流感受。

⑶ 集體交流,指導點撥:

教師指導學生利用網絡信息理解重點語句。

重點指導讀懂講天都峯的高和陡的句子 抓住“擡頭望” “啊,峯頂這麼高,在雲彩上面哩!我爬得上去嗎?”“在雲彩上面”“我爬得上去嗎?”體會 “我”天都峯的高。

抓住“石級上邊的鐵鏈,似乎是從天上掛下來的,真叫人發顫!”“從天上掛下來的”體會天都峯的陡。從而理解爬天都峯的困難,爬天都峯要有勇氣與力量。

最後爸爸說的話引導結合上下文理解。

⑷ 作業超市,自主選擇。

第二課時

1、複習字詞,學習書寫。

2、指導朗讀,直抒胸臆。

3、拓展閱讀,加深理解:

⑴ 廣泛閱讀,明確意向:

分別從“遊黃山”和“榜樣的力量”兩個專題展開。

⑵ 深入閱讀,收集信息。

⑶ 協同作業,各展所長。

⑷ 展示作業,引導反思。

教學反思

《爬天都峯》一課教學,有兩點我覺得很成功。

一、針對課題提問,培養學生問題意識。“學起于思,思源於疑”實踐證明,引導學生質疑問難,能激發學生濃厚的思考興趣和創新思維。學生很樂意提問,並且一般問題都能在當時解決,這不僅鼓勵了愛提問題的同學,更激勵其他同學課前認真預習。重點問題是“他們是怎麼爬上天都峯的”,梳理出這個問題,作爲重點進行學習討論。以學生問題定教學重點,大大提高了學生參與教學的積極性。

二是運用多讀多想,讀通課文的方法,培養學生良好的讀書習慣。突出了本單元訓練重點。如第二自然段教學,通過多種讀書方式,教學生抓住重點詞句,邊讀邊想象,從中體會到什麼,有什麼感受,再用畫一畫,評一評,讀一讀的方法,一步一步引導感悟。對“小妹妹是怎樣爬上天都峯的”,啓發學生緊緊抓住重點詞語進行理解——從抽象的“奮力”,到具體的“攀着鐵鏈上”“手腳並用向上爬”,再到“終於”包含的艱辛與喜悅,有詞句意思的理解與指導,有讀的訓練,有情境、形象的想象,有情感體驗的表達。課文沒有直接、明顯地寫老爺爺怎樣受小妹妹勇氣鼓舞,下決心爬上天都峯的,對他爲什麼也能爬上天都峯的理解難以具體。這一環節教學,我採用靜心讀書、獨立想象、自由練說、表演讀等方式,藉助前面學習的方法和認識基礎,啓發學生聯繫天都峯的特點、老爺爺的年紀和話語來合理想象,既擴展了學生思維的空間,具體理解了老爺爺的話的內涵,順利解答了問題,又較好展現了啓發想象這一“放”的教學環節,落實了學生創造思維能力培養,發展了語言。

《爬天都峯》教學課例及反思 篇6

教學內容:教科版《語文》第5冊第10課。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會認“陡”、“攀”等6個生字,會寫“爬”、“峯”兩個生字。

能力目標: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描寫天都峯險峻的句子。

情感目標:初步體會“我”和老爺爺互相鼓勵、勇於克服困難的品質。

教學重、難點:

1.會認“陡”、“攀”等6個生字,會寫“爬”、“峯”兩個生字。

2.初步體會“我”和老爺爺互相鼓勵、勇於克服困難的品質。

教學流程:

一、圖片導入,激趣解題

出示天都峯的圖片:小朋友,還記得黃山奇石裏的天都嗎?請看大屏幕,這就是有名的天都峯!天都峯是如此的高,如此的險,登山的小路像天梯似的掛在陡峭的山岩上,使許多遊客望而生畏,能夠登上山頂的人,真可稱得上是“勇士”了!這節課就讓我們跟着作者一起去爬天都峯。(板書課題。)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課文裏都寫了誰去爬天都峯呢?請小朋友自己讀一讀課文,把生字和多音字讀準確,把課文讀通順,標出課文有幾個自然段。

2.學生讀好後,讓他們再次讀一讀自己認爲難讀的地方。

3.老師覺得課堂上最美妙的聲音就是你們琅琅的讀書聲了,誰願意把自己認爲難讀的地方讀給大家聽?

4.指名讀,給生字和多音字正音,簡介鯽魚背。

5.課文寫了誰去爬天都峯?指名說“我”是怎樣的人?課文是怎麼描寫老爺爺的呢?(白髮蒼蒼、年紀比我爺爺還大哩!)

三、再讀課文,體會“險峻”

1.這一老一小都來到了這座奇險無比、令人生畏的天都峯,準備迎接挑戰,課文又是怎麼描寫這座天都峯的呢?請你們讀讀第2自然段,畫出相關句子。

2.誰來讀你畫出來的句子,你從中體會到了什麼?

3.出示句子:啊,峯頂這麼高,在雲彩上面哩!

再看看筆陡的石級,石級邊上的鐵鏈,似乎是從天上掛下來的,真叫人發顫!

①自由讀這兩個句子,指出從哪些詞能體會到天都峯險峻,圈出來。

②指名說,板書:筆陡和從天上掛下來,並進行解釋。

筆陡:陡是生字,請看老師寫這個字。這樣筆直陡峭的山峯就叫筆陡。

從天上掛下來:正因爲山峯如此的筆陡,石階旁邊的鐵鏈纔會像從天上掛下來一樣。

③指導朗讀:

第一句:天都峯直入雲霄啊!(生齊讀。)

第二句:這麼高、這麼陡的石級,你能讀出來嗎?

④背誦寫天都峯的句子。

4.小朋友站在這麼筆直陡峭的天都峯下,他會怎麼想?

他的心裏直——發顫。你能給發顫換個詞嗎?

四、三讀課文,體會“艱難、互助”

1.此時小朋友的心裏非常害怕,那最後有沒有爬上去呢?課文哪一自然段告訴我們?齊讀第7自然段。那究竟是誰使他克服了害怕心理,爬上了天都峯呢?(老爺爺。)讓我們一起來讀讀小朋友和老爺爺的對話吧。

2.自由讀課文3~5自然段,當小朋友和老爺爺見面時,他們彼此都問了對方同樣的一個問題,請你們找出來。

指名說,出示:小朋友,你也來爬天都峯嗎?

老爺爺,您也來爬天都峯嗎?

一組互讀對話,簡單的問題,卻讓我們看到了他們並不平靜的內心,他們在問對方的時候,心裏是怎麼想的?

師:他們在彼此的身上找到了信心,決定克服困難,爬上去,所以老爺爺也點點頭。

3.師生合作讀課文3~5自然段。

4.他們說爬就爬,瞧,作者爬得多用勁!出示第6自然段,自由讀,哪些詞可以看出“我”爬得很用勁呢?圈出來。

5.朗讀:這麼險峻的山峯,小小年紀的我卻能克服困難,堅持爬上去。誰能讀好這個句子呢?

6.引讀:老爺爺也會和我一樣,奮力 ,一會兒 ,一會兒 。

7.我和老爺爺在爬天都峯的過程中,會互相說些什麼鼓勵的話?

8.聽了彼此鼓勵的話,他們堅持爬呀爬,終於都爬上了天都峯頂。齊讀第7自然段。從“終於”這個詞你體會到了什麼?寫下來。

五、總結課文

是的,不經歷風雨,怎能見彩虹。不付出汗水,怎能爬到峯頂。相信爬到峯頂後的這一老一小會無比的喜悅,我們下節課再一起去分享吧!

反思:

中年級是過渡階段,課文中有些生字學生掌握起來還是有一定難度的。因此,教師還應該注重字詞的教學。在揭題環節,我就讓學生拿起筆來寫寫題目中的生字“爬”、“峯”,保證學生有充足的寫字時間。對一些難以理解的字詞,我結合課文的講讀進行教學。這樣既降低了學生學習的難度,又提高了效率。比如抓住“筆陡”這個詞語進行理解,“發顫”結合語境通過換詞進行理解。

紮紮實實背句子。背誦是積累語言的方法,學習語言需要適當的記憶。學生積累

《爬天都峯》教學課例及反思 篇7

教學目標

1. 學會生字。能正確讀寫下列詞語:暑假、筆陡、石級、鐵鏈、似乎、發顫、奮力、鯽魚、紀念、辮子、勇氣、決心等。

2.能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重點是讀好對話,讀出不同人物的語氣和心情。

3.把握課文的主要內容,體會“我”和老爺爺如何在相互鼓舞下,堅定信心戰勝了困難。

4.學習養成多讀多想的讀書方法。

教學重點:

理解“我”爬天都峯的過程。準確掌握“居然”、“終於”、“汲取”等較抽象詞語的意思。

教學難點:

1.讀懂課文最後一段中爸爸的話:“你們這一老一小真有意思,都會從別人身上汲取力量!”

2.教育學生懂得:一個人只要有決心,有勇氣,任何困難都可以克服。

一、提出學習目標

1、談話導入,引出課題

同學們爬過山嗎?能談一談你爬山時的感受嗎?

2.有一位小朋友,她爬上了一座高高的山峯——天都峯,這節課就讓我們來看一看她都有哪些感受。

(板書:爬天都峯)齊讀課題

3、提出學習目標

(1)讀課文,讀準字音,把生字多讀幾遍。

(2)通過查字典,再聯繫上下文,理解你不認識的詞語的意思。

(3)再讀課文,給課文的自然段標明序號,想一想課文主要講了件什麼事。

(4)課文中還有哪些地方你不能理解,在書上畫出來

二、展示學習成果

1.我會讀生字新詞。

2、我能流利地朗讀自己喜歡的段落。

3、.這篇課文,講的是暑假裏,爸爸帶“我”去爬天都峯,“我”和一位不相識的老爺爺相互鼓勵,一

起爬上了天都峯。

4、請同學們把自己畫出的不理解的地方提出來。(對於學生提出不懂的問題,如果學生之間能相互幫助理解的,儘量鼓勵他們相互幫助理解。)

……

三、激發知識衝突

四、知識拓展延伸

1.正確,流利地讀課文;

2.抄寫生字詞;

3.自己查找資料或同學之間相互討論,試着理解下列問題:

(1)從哪些詞句可以看出天都峯的高和陡?你是怎麼理解的?

(2)我和老爺爺、爸爸是怎樣爬上天都峯的?對於“奮力”“終於”“居然”這些詞語你是怎樣理解的?

(3)爬上天都峯後我和老爺爺爲什麼要互相致謝?爸爸又說了什麼,你是怎樣理解的?

第二課時

一、提出學習目標

1、 這節課,我們繼續學習第6課《爬天都峯》。

2、提出學習目標

(1)再次有感情地朗讀全文,重點是讀好對話,讀出不同人物的語氣和心情。

(2)抓住重點詞句,體會“我”和老爺爺如何在相互鼓舞下,堅定信心戰勝了困難。

(3)學習養成多讀多想的讀書方法。

(4)結合自己對課文的理解,展示自己的個性創作。

二、展示學習成果

1、針對學習目標,小組內互相交流、幫助、教師及時到學生之中指導。

2、展示朗讀。

小組內共同來練讀,個人讀。

3、學文展示

(1)“我站在天都峯腳下擡頭望:啊,峯頂這麼高,在雲彩上面哩!”這句話中的“雲彩上面”就是說天都峯非常高。“啊、哩”兩個語氣詞,表達了我的驚歎,烘托了天都峯的高。

(2)“我爬得上去嗎?”這句話也突出了天都峯的高,這句話寫的是對自己能不能爬上天都峯的懷疑,也襯托了天都峯的高。

(3)“再看看筆陡的石級,石級邊上的鐵鏈,似乎是從天上掛下來的,真叫人發顫!”這句話中的“筆陡”“從天上掛下來的”“真叫人發顫”能突出天都峯的陡,因爲“筆陡”就是筆直筆直的;“從天上掛下來的”是說天都峯特別陡,所以從這兩個詞可以看出天都峯的陡;“真叫人發顫”表達了“我”當時害怕的心態,烘托了天都峯的陡。

(4)“我”看到的老爺爺“白髮蒼蒼”,“年紀比我爺爺還大”,通過對老爺爺的描寫,可見他年歲已經非常大了,“我”看到年紀這麼大的老爺爺也來爬天都峯,於是勇氣倍增,不再猶豫,並和老爺爺約定一起爬天都峯。

(5)“奮力”就是充分鼓起勁來,“我向峯頂爬去”一句加上“奮力”能使我們感受到爬山不容易。

(6)“終於”指“我”和“爸爸”經過艱苦的努力,登上了峯頂。用上“終於”使我們進一步感受到爬山很費力,很不容易。

小結:“終於”是“奮力”的結果,這兩個詞使我們感受到“要攀登高峯,必須奮力向上,勇於攀登,才能達到目的。”

(7)“居然”是出乎意料的意思。用上“居然”一詞能使我們感到爬天都峯很不容易,但只要有勇氣攀登的精神,是一定能爬上天都峯的。

(8)小妹妹爬山的勇氣使老爺爺增添了勇氣,老爺爺爬山的勇氣又使小妹妹增強了爬山的信心。

4、創作性展示

(1)我想對小妹妹說……

(2)我想對老爺爺說……

三、激發知識衝突

從這件事,你得到了什麼啓示呢?

四、知識拓展延伸

感受人物對話,結合身邊的事,寫一段對話。

教學反思

《爬天都峯》一課既是前面大綱中的教材中有的一篇課文,也是我們新課程中有的一篇課文。課文主要講了天都峯的高和險以及我和老爺爺相互激勵解決困難爬上天都峯的。通過對課文的朗讀體會善於從別人身上相互學習、相互激勵、共同進步解決困難的道理。

在這一課學習之前,我先讓學生自己有課前進行了預習,也可以稱作簡單的自學。要求是:

1、自己讀一遍課文,把生字、詞語和自然段。

2、再讀課文,把生字和詞語多讀幾遍,把生字和詞語記住。並且讀課文讀正確,讀流利。

3、再讀課文,把課文的主要內容用以下形式說一下。(什麼時間,什麼人在哪裏幹什麼。)

4、再讀課文,把自己不明白的地方畫出來,並試着自己再讀課文解決問題。

先讓學生自己有課前進行了自學,如果學生能夠自己把課文預習好的話。上課就事半功倍了。課堂上,老師對生字和詞語進行聽寫,檢查過關(過不了關的讓組長下課後再聽寫過關,直到全部過關爲止),這就節省了不少時間。然後就把重點放在朗讀感悟上。這一課中我把朗讀感悟重點放在了對天都峯的高和險上以及我和老爺爺相互激勵的話語上面。比如在體會天都峯的高和險上,我讓學生多次朗讀第二段,並在範讀中讓學生抓住重點詞句進行體會。如:“峯頂這麼高,在雲彩上面哩!”體會天都峯的高。在朗讀到“再看看筆陡的石級,石級邊上的鐵鏈,似乎是從天上掛下來的,真叫人發顫!”體會到天都峯的陡和險。在學習我和老爺爺相互的激勵話語上面,我重點抓住了老爺爺和小作者的對話進行體驗。讓學生把下面兩句話中體驗:“小姑娘,你也來爬天都峯?”和“老爺爺,你也來爬天都峯?”以及在體會爸爸的話中知道我和老爺爺是從別人身上得到力量的。“你們這一老一小真有意思,都會從別人身上汲取力量。”到這裏學生就能夠全部的體會到課文的用途和課文所表達的中心思想了。

《爬天都峯》教學課例及反思 篇8

教學難點:理解課後最後一段中爸爸的話:“你們這一老一小真有意思,都會從別人身上汲取力量!”

教具準備: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設疑激趣,通讀全文,整體感知。

1、 我們已經初步學習了第3課,這節課來深入理解課文。

(師將課題誤寫成“登天都峯”)生質疑。或從讀題中發現錯誤。

2、釋疑:“爬”和“登”不一樣嗎?(生答)就用“登”不行嗎?帶着這個問題小聲地讀一遍課文。誰來說說你是怎麼理解的?師改課題“爬”,齊讀課題。

那麼,課文又是如何來描寫天都峯的呢?

二、細讀課文第2自然段,理解天都峯高,陡的特點。

1、聽讀:其他同學請你閉上眼睛,邊聽邊想象,把文中的語言變成自己腦中的“圖畫”。出示圖片。在你腦海中出現了嗎?

2、自由讀:那我們再加深一下印象。自己讀一讀這段話,拿出筆,邊讀邊圈點出給你留下深刻印象的詞句,在讀中仔細體會。

(1)師:天都峯給你留下了什麼印象?“高”——板書。高到什麼程度?你能讀出來嗎?評。——創設情境,指導再讀——生練讀。

“陡”——板書。你是從哪兒看出來的?(生讀)在這句話中,你覺得哪些詞更能體現它的陡呢?——演示法或舉例體會“掛”——能把你的感受讀出來嗎?——指生讀,評。

“我”的心理感受怎樣?(板書:猶豫)

(2)齊讀。誰能把這段完整地讀一讀?想讀的都站起來,我們一起來讀吧。板畫天都峯。

3、引導質疑:面對着又高又陡,看上去就讓人發顫的天都峯。文中的小朋友最後爬上峯頂了嗎?快速掃讀課文,找出描寫爬山結果的句子。!(板書:終於)

師:從開始的猶豫到最終爬上峯頂,你想知道什麼?生答,師板書:?

---小結:“我”爲什麼能爬上天都峯呢? (出示)

三、再讀課文,理解“我”爬天都峯的過程。

1、現在就請你再默讀一遍課文,圍繞這個問題(1)把你感悟最深的句段,畫一畫,仔細讀一讀。(巡迴指導時提示:養成動筆讀書的習慣。)

(2)小組交流。屏幕出示:先概括“我”能爬上天都峯的原因,再具體說一說你爲什麼這樣認爲?——彙報。

2、師:誰能代表小組來說說你們的體會?(以下隨學生回答的順序出現-跟着學生的思路走)

(一)體會“我”受鼓舞爬上峯頂。

生答,師:其它小組同意他們的意見嗎?——板書:鼓舞。

誰能具體說一說,你們爲什麼這樣認爲?這一老一小之間發生了什麼事?

爬山前(第一次)對話:(生具體答)追問:怎樣的一位老爺爺?你能讀出來嗎?這一老一小互相說了什麼?指一桌來讀。

屏幕出示:“小朋友,你也來爬天都峯?”

“老爺爺,您也來爬天都峯?”

“對,咱們一起爬吧!”

自由讀:從一老一小的對話中,你體會到了什麼?-你是從哪個詞體會到的?

“也”(屏:變色)——能把你的感受讀出來嗎?評讀。同桌合作讀。

還有不同的感受嗎?能把你的感受讀出來嗎?

“對”(屏:變色)——下定決心。怎麼讀?(堅定些)——指名讀,評—齊讀。

這一組從爬天都峯前他們的對話看出是老爺爺鼓舞了我,哪個小組還有補充?

生讀“我”爬上峯頂後說的話(屏幕出示)同意嗎!

(二)啓發想象:體會老爺爺也是受鼓舞爬上峯頂的。

1.通過剛纔的對話,我們知道,“我”是受老爺爺的鼓舞纔有勇氣爬天都峯的,那麼老爺爺呢?他是不是一開始就敢爬天都峯呢?你是怎麼知道的?

(1)生讀老爺爺的話。(屏幕出示) 換詞法理解“居然”

(2)自己讀一讀,從老爺爺的話中,你想到了什麼?

師:在小朋友的爬山鼓勵下,白髮蒼蒼的老爺爺也敢爬天都峯了。

2. 屏幕出示:第二次對話。現在老師把這一老一小爬上峯頂後的對話放在一起,你再讀一讀,看看你有沒有新的發現?(師提示)

回答:(1) 都有“勇氣”。(變色)這勇氣”體現在哪裏?

(2)他們的第二次對話其實是在?-互相道謝。追問:他們爲什麼要互相道謝呢?現在你知道了嗎?板書:互相(鼓舞)

3.師指導讀第二次對話:這一老一小在互相鼓舞下,都能鼓起勇氣爬天都峯了,那麼爬上峯頂後,他們的心情如何呢?你能試着把他們激動興奮的心情讀出來嗎?指一桌讀,評(導讀)—同桌練讀--全班師生共同分角色朗讀

看到“我”和老爺爺互相道謝,爸爸說了什麼呢?

(1)指名讀爸爸的話(屏幕出示)

(2)自己默讀一遍,體會一下。“汲取”是什麼意思?“這一老一小真有意思”有什麼意思?現在你知道爸爸爲什麼這麼說了嗎?

(三)個人的奮鬥和努力。(爬山的艱難)

過渡:有了互相鼓舞,有了決心,這一老一小就一定能爬上天都峯麼?誰能具體說說?

(1)“我”是怎麼努力的?你能讀出來嗎?

生讀6.7段——你有什麼感受?(爬山艱難)你是從哪些詞句看出來的?用筆畫一畫。

(2)“奮力”是什麼意思?怎樣才能讀出拼盡了全身的力氣呢?指名讀齊讀。

想象一下“攀着鐵鏈”“手腳並用”是什麼樣的?(可以做做動作)我爲什麼要這樣做呢?

師:多危險,多艱難啊!該怎麼讀?

指名讀,評。

句末的省略號讓你想到了什麼?

(3)體會用詞:下面老師接着讀,請同學們仔細聽:“爬呀爬,我和老爺爺,還有爸爸,都爬上了天都峯頂”

問:發現了什麼?少唸了個“終於”。——沒有它不行嗎?請你自己對比着讀一讀(屏幕出示兩句話),體會一下。——指生答。——這個終於用得多好啊!這句話該怎麼讀?(前面艱難,重而慢;後面高興,輕而快)誰來試試?——評讀——誰能用“終於”說一句話?

(4)齊讀這兩段。

師:文中的小朋友就是這樣奮力向峯頂爬去的。板書:奮力攀登。

四.總結全文,再讀中心句,昇華主題,明白道理。

1、開始你們提出的問題:這一老一小爲什麼能爬上天都峯?現在大家明白了嗎?那麼,看着老師的板書,誰能總結一下?

2、師:課文最後爸爸笑着說的話也是對這一老一小能夠克服重重困難爬上險峯的讚揚,讓我們也學着爸爸,笑着讚揚一下這一老一小吧!(屏幕出示,齊讀)

3、從爸爸所說的話中,你還懂得了什麼道理?)

五.拓展活動。課文結束了,可故事還沒有完、

教師引導:(屏幕出示)“我”和老爺爺沿着山路往回走,一路上遇到了許多遊人。有的人望着險峻的天都峯退縮了,有的人在曲折的山路上猶豫不前,有的人看到曲折的道路不知該如何前進、想一想,他們會怎樣向遊人介紹爬天都峯的感受?

教學反思

《爬天都峯》是一篇哲理意味較強的文章。要體會老爺爺與“我”對話的深刻含義,體會到成功需互相鼓勵。對於還未經歷多少人生的三年級孩子來說是比較抽象的。這是此課的一大難點。也將是我下面反思的重點。

總的來說,課堂上呈現出的總體情況是:發言的較少,課堂氣氛略顯生硬,安靜,學生對問題主旨的領悟較慢。特別是在理解天都峯的高和陡上,有的學生理解得不透徹,讀不出站在天都峯腳下那種驚訝之情,通過教師的指導稍好一點。

另外,本文的主旨是如何戰勝困難,我忽略了學生實際生活,沒有讓學生結合自己生活經歷來談,因此主題的揭示就顯得單薄、蒼白。

在本課的教學中,我個人認爲有幾個環節處理得不錯:生字的小組自學、攀峯情景的再現及朗讀指導。我以自己的朗讀帶動起全班的氣氛。在理解的基礎上賽讀、鞏固得還不錯。

所以我想,如果我前面的鋪墊能深入下去的話,在此基礎上的理解及朗讀會更好。

《爬天都峯》教學課例及反思 篇9

【教學目標】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重點讀好對話,讀出不同語氣和心情。

2、把握課文主要內容,體會“我”和老爺爺如何在相互鼓舞下,堅定信心戰勝困難。

3、學習“邊讀邊想,自讀發現”的學習方法。

【設計理念】

本着以人爲本的精神,教學中做到以讀代講,以讀代問,實現完全自主的學習方式。對課文的理解、對詞句的訓練,教師不作一次講解,不提一個問題,而是讓學生在讀中感悟、讀中理解、讀中品味,使學生真正體驗學習語文的快樂。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略。

二、講讀課文

1、初讀課文:

⑴輪讀(學生評)

⑵開火車讀(學生再評)

2、再讀理解課文:

⑴自由讀課文,把你認爲最精彩的句子用“~~”劃出;對你最有啓發的句子用“——”標出,標完後練習讀,多讀幾遍,看誰讀得好。

(學生讀自己劃的句子)

⑵讀後交流自己認爲最精彩的句子,(學生先在小組裏交流,然後再向全班交流,教師適時作點撥)其要點:

①第二自然段讓學生感受詞語:“雲彩”“筆陡”“天上”“掛”理解天都峯的險、高;朗讀問句:“我爬得上去嗎?”、感嘆句:“真叫人發顫!”時讀出畏懼心理。

②“我”和老爺爺的兩次對話:第一次對話中的兩個“也”表明了“老爺爺”年齡太大,“我”年齡太小,讓人不敢相信會爬上天都峯,但又可以從對方汲取力量,因此,“一起”“也”要讀出彼此稱讚的語氣。

第二次對話:抓住詞語:“奮力”“一會兒……一會兒”“爬呀爬”“終於”體會爬天都峯的艱難。朗讀時要體會“我”和老爺爺的激動心情,突出“勇氣”“居然”。

⑶交流對你最有啓發的句子:

指導要點:“你們這一老一少真有意思,都會從別人身上汲取力量!”應該聯繫前面的“也”“一起”來理解。

3、分角色朗讀課文。(學生自由組合,可以找自己最要好的朋友)

4、表演讀。(讀後評)

三、詞句練習

1、讀下面詞語:

雲彩似乎發顫白髮蒼蒼猶豫奮力終於笑呵呵居然汲取

2、讀、背上面詞語所在的句子。

3、用上面的詞語說一句、幾句、到一段連貫的話。

四、總結談話

略。

教學反思

《爬天都峯》一課主要講了天都峯的高和險以及我和老爺爺相互激勵解決困難爬上天都峯的。通過對課文的朗讀體會善於從別人身上相互學習、相互激勵、共同進步解決困難的道理。

課堂上,我首先對生字和詞語檢查過關,然後就把重點放在朗讀感悟上。這一課中我把朗讀感悟重點放在了對天都峯的高和險上以及我和老爺爺相互激勵的話語上面。在教學過程中,指導學生讀6、7自然段時,有個學生提出個問題“爲什麼要用‘爬’字呢?山上不是有臺階還有扶的鐵鏈嗎?”當時我就鼓勵他說:“他提出的問題很有思考價值,真是肯動腦筋的孩子!”然後我和學生一起討論了一下,通過看天都峯的高,(圖片和課件)學生知道因爲山太高太陡,所以直起身子走可能走不動,大家是像猴子一樣爬的,所以用爬山。

通過這節課的教學,我瞭解到課堂必須有一個主要目標把這個目標記在心裏,重點解決這個問題,你的教學目的就達到了,讓每個學生在每一節課都有一些收穫。

《爬天都峯》教學課例及反思 篇10

【教學目標】 1、會認6個生字,會寫11個生字,正確讀寫12個詞語。

2、分角色朗讀課文,體會“我”和老爺爺如何相互鼓舞、堅定信心,戰勝困難。

3、抄寫課文第二自然段。

【教學重點】

理解“我”爬天都峯的過程。

【教學難點】

讀懂課文最後一段中爸爸的話:“你們這一老一小真有意思。”

【教學準備】

1、蒐集有關黃山的文字、圖片資料。

2、想辦法學會課後生字,會讀,會組詞會記。

3、會讀課文,會思考課文後問題。

【教學過程】

一、步驟過程教學預設設計意圖

介紹黃山 請說說你瞭解的黃山美景。創設平臺讓學生彙報自己的課外所得。

二、檢查識字

1、出示生字卡片讓學生認讀生字。

2、考一考字形:

魚+即 口+可 爪+巴 屍+古

大+田 口+自

3、猜一猜:

大手抓住雙木樹杈(攀)

一點一回頭,一日一日一頁樹(顫)

4、比較組詞

陡──徒 蓮──鏈 峯──鋒 辮──瓣

釣──鉤 耍──要 裝──妝 冒──昌

攏──擾

6、注意區別多音字:似形式多樣對字詞進行檢測。

三、檢查初讀 初讀課文後,你知道了什麼?

1、課文大意:課文描寫了在暑假裏“我”和爸爸去爬天都峯,路遇一位素不相識的老大爺,我們互相鼓勵,克服山高路陡的困難,終於一起爬上了天都峯。

板書:爬天都峯

2、課文敘述順序:

爬天都峯前──爬天都峯──爬天都峯之後

瞭解大意

理清順序

四、理解最後一句話 “你們這一老一小真有意思,都會從別人身上汲取力量。”

說說:“你們”指的是誰?一“老”一“小”各指誰?“汲取”什麼意思?從別人身上,從誰的身上?學着爸爸笑着說說這句話。

引發思考:

1、天都峯是怎麼樣的?他們一老一小爲什麼要爬上去?

2、他們一老一小怎麼樣從對方的身上汲取力量的?

先領悟結果,再回頭再探原因。

五、學習第一段至最後一段

1、探究爲什麼爬?

⑴ 假日遊覽黃山。

⑵ 無限風光在險峯,爲了能看到大自然更奇妙的美景,領略無限風光。

2、探究天都峯的“高”“陡”。

⑴ 高:啊,峯頂這麼高,在雲彩上面哩!

⑵ 陡:筆陡的石級,似乎是從天上“掛”下來。

讀一讀想一想天都峯的“險”。

3、探究“我”與老爺爺的心理。(分角色朗讀體會描寫的句子)

4、 想像老爺爺怎麼樣攀登的,用“一會兒……一會兒……”“使勁”“竭盡全力”“像……似的……”說話。

5、想像一老一小怎麼樣用語言互相鼓勵。 讀出險峻、峭拔,難以攀登,難以上青天的感覺。

爲什麼互相詢問?爲什麼做出這樣的決定?

理解“居然”,爬天都峯對老人和小朋友是難以掌握的事情,但是他們做到了。

六、引導思考 對話朗讀。說說爬天都峯對在這一老一小是很難的事。他們爲什麼能做到呢?討論後明白:一是他們個人努力奮鬥;二是能從他人身上汲取力量,善於向他人學習。(讀一讀他們相互道謝的話) 讓學生明白他們能做到的原因和互相道謝的原因。

七、總結收穫

1、對話描寫精彩;從對話中可以看出“我”不自信到受到鼓舞再到戰勝困難,登上天都峯的心理變化過程。

2、描寫天都峯險峻寫得好。寫出了天都峯的高,高得如上青天。陡得直上直下。“掛”字用得妙,形象地把天都峯的陡體現出來了。爲下文爬天都峯準備,突出作者表達的思想:在困難面前,善於與人合作,從別人身上汲取力量。 學習學好對話,讓學生明白描寫的作用。

【板書設計】

爬天都峯

我 老爺爺

爬?發顫! 下不了決心

“您也來爬?” “你也來爬?”

“我看您……才” “要不是你,我還”

謝謝您 謝謝你

汲取

終於 居然

力量

教學反思

《爬天都峯》一課既是老教材中的一篇課文,也是我們新課程中的一篇課文,其的教學教育意義可見一斑。在教學《爬天都峯》這一課時,我先讓學生自己解決了生字的認讀這一關,其次我把朗讀感悟重點放在了對天都峯的高和險上以及我和老爺爺相互激勵的話語上面,讓學生充分去朗讀,在學生朗讀的基礎上,充分發揮想象,體會人物的內心,從而讓學生豐富語言,受到文中情感的激勵。比如在體會天都峯的高和險上,我讓學生多次朗讀第二段,並在範讀中讓學生抓住重點詞句進行體會。“峯頂這麼高,在雲彩上面哩!”體會天都峯的高。

在朗讀到“再看看筆陡的石級,石級邊上的鐵鏈,似乎是從天上掛下來的,真叫人發顫!”體會到天都峯的陡和險。在學習我和老爺爺相互的激勵話語上面,我重點抓住了老爺爺和小作者的對話進行體驗。讓學生把下面兩句話中體驗:“小姑娘,你也來爬天都峯?” 和“老爺爺,你也來爬天都峯?”特別是那個“也”字的體悟,老爺爺心理變化過程其實也是小姑娘的心理變化過程,學生有了對老爺爺的心理感悟以後,對小姑娘的心理變化及其原因就有了清楚的認識,表述時便能做到合情合理,並從中受到了感染和教育。

以及在體會爸爸的話中知道我和老爺爺是從別人身上得到力量的。 “你們這一老一小真有意思,都會從別人身上汲取力量。”到這裏學生就能夠體會到課文的用途和課文所表達的意思了。在課堂中,學生的表現十分出色,做到了走進課文,充分地感悟,自由地表達。這堂課,學生思維活躍,想象合理,語言豐富。

遺憾的是學生能理解到小姑娘與老爺爺是在相互鼓勵,共同進步,而再進一步昇華到人與人相處也應該是相互鼓勵,相互學習,共同進步這一點時,好像有些迷惑不解,是不是三年級的學生還沒有這樣的閱歷,還是前面的鋪墊還不太夠?

課堂上是不是還應該增提一個問題:作者與老爺爺是素不相識的,但他們能相互鼓勵,都能從對方汲取力量,那麼我們人與人之間的相處呢?那樣的話學生可能就會想到人與人的相處,而不會停在小姑娘與老爺爺倆人身上吧!唉,新課程的文本該挖到多深呢,還是沒有很好的掌握。

《爬天都峯》教學課例及反思 篇11

【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13個生字。正確讀寫觀潮、據說、籠罩、薄霧、悶雷、水天相接、沸騰、猶如、浩浩蕩蕩、山崩地裂、霎時、餘波、風號浪吼、恢復等詞語。

2、朗讀課文。背誦課文第三、四自然段。

3、感受錢塘江大潮的雄偉、壯觀,激發熱愛祖國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4、學習作者按照觀潮順序記敘景物的寫作方法。

【教學重點難點】

感受錢塘江大潮的雄偉、壯觀,學習作者有順序、抓特點的觀察方法。

【教學準備】

課件。

【教學時數】

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能認讀課文中的生字新詞,積累文中出現的四個字的詞語;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3、4自然段。

2、能力目標:

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觀察能力以及對語言的感悟能力。

3、情感目標:

通過感受錢塘江大潮來時的雄偉、壯觀,激發學生熱愛祖國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教學過程

一、激情導入

同學們,我們的祖國地大物博、風光秀麗,你一定去過許多旅遊勝地、大山名川,今天,老師將帶大家一起去欣賞一下自古以來被譽爲天下奇觀的錢塘江大潮。

板書:

觀潮

(齊讀課題)

二、預習入手,瞭解學情

1、昨天回家都預習了嗎?讀課文了嗎?老師把檢查的權力交給大家:

⑴ 同桌互讀互查:

同桌互相讀課文,每人讀一段,合作將這篇文章讀完,看是否讀正確、流利了;如果你的同桌讀得好,請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表揚他,如果你的同桌在朗讀時遇到了困難,也請你幫幫他,好嗎?

(反饋情況:獲得表揚的同學請舉手。)

⑵ 檢查生字讀音情況:

課文讀過了,生字詞語一定難不倒大家。

課件依次出示詞語:

據說 籠罩 薄霧 猶如 霎時 餘波 恢復 漲高

悶雷滾動 人聲鼎沸 踮着腳 浩浩蕩蕩 山崩地裂 風號浪吼

(開火車讀,齊讀。)

⑶ 通過預習,你知道課文先寫什麼,再寫什麼,最後寫什麼嗎?

教學反思

《爬天都峯》是習作單元的第二篇課文,學習寫作方法是重點。今天的課雖然是奔着這個重點去的,但是上得很枯燥,我還不能完全從文章跳出來,把它當做一個例子來看。

上課的條理仍然不夠清晰,我覺得還是對文本把握的不到位。孩子們聽得半睡半醒,這節課的效果好壞,一目瞭然。

教參上指出,本篇課文需要孩子掌握的,是要體會作者是用“怎麼說”“怎麼做”“怎麼想”來把爬山過程寫清楚的。

因爲文中出現了大量的對話,聯想到學生們平時作文中最擅長的“機器人對話”描寫,我不禁把重點改成了,學習文中的對話描寫,可以在“說”字前,對人物的動作,神態加以描寫。比如:他點點頭,笑着說:“……”。她頭也不擡的說:“……”同時對標點符號的運用,適當滲透。

然而還不敢把教參的重點拋在一邊,所以這堂課上的有點亂,沒有主次。其實,寫到這裏,我心裏已經清楚,關鍵原因還是在於,備課不到位,不夠細緻。想起於永正先生的“備課”,課文中涉及到的字或者將要板書的字,他一定會在課前練很多遍,直到寫好爲止。我爲自己的“輕描淡寫”式的備課而臉紅。

以後還是要加強自己的備課。同時還要加強自己的表達能力,語無倫次,缺乏組織能力是我的常態,我必須要改掉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