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四年級教案 > 《“番茄太陽”》教學札記兩篇

《“番茄太陽”》教學札記兩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45W 次

  《“番茄太陽”》教學札記之一

這冊教材出現了幾篇新課文,《番茄太陽》就是其中的一篇。初次接觸到這個題目,我覺得很奇怪,什麼是“番茄太陽”?“番茄太陽”有什麼特殊的含義嗎?課文讀了一半,還是有點不明所以,直到讀完全文,才略有所悟。回過頭來再細細咀嚼,除了感動就是震撼了!

《“番茄太陽”》教學札記兩篇

“番茄太陽”,紅豔豔的番茄與太陽的組合,這是多麼不可思議啊!明明的愛心溫暖了作者,溫暖了我,學生能否也感受到這份溫暖呢?

在教學中,我抓住了“我”的心情變化、明明的笑聲、三次“番茄太陽”的意義這三條線索,通過多次的前後比較,試圖讓學生受到感染,體會明明純真、美好的心靈。

線索一:“我”的心情變化

故事以“我”的見聞爲主線,所以上課一開始,我讓學生找出描寫“我”的心情變化的語句,讀一讀,注一注。引導學生體會出“我”的心情是由灰暗——溫暖——心疼——快樂——感動。然後分別進行品讀。

以第一段爲例,“那年,我來到了這座城市,臨時租住在一棟灰色的舊樓房裏,生活很艱難,心情灰暗無比。”讀了這一段,學生立刻能反映出,“我”此時心情灰暗無比。那麼,你是從哪些地方體會到的呢?通過品讀,學生談出了自己的體會:“從臨時租住、灰色的舊樓房,我覺得她連一個固定的家都沒有,日子很艱難。”“從這裏也能感覺到,她的心情很灰暗。”“‘我’生活很艱難,而且又是一個殘疾人,沒有自己的家,當然會心情不好啦!”“那年,我來到了這座城市,證明她剛剛到一個新的城市來,沒有親朋好友,舉目無親,心情自然很灰暗!”學生走進了文本,談出了自己真實體驗。

線索二:明明的笑聲

那麼是誰使“我”的心情有了這些變化呢?當然是明明的童心、童真、童趣給了“我”鼓舞和感染。明明的童心、童真、童趣又是通過她的幾次笑聲表現出來的。“夫妻倆忙碌;女孩安靜地坐着,說話聲音細細柔柔,特別愛笑。”“小女孩一面用手摸,一面咯咯地笑,媽媽也在旁邊笑。”“明明咯咯的笑聲銀鈴樣清脆,一串一串地追着人走。”學生通過反覆深情地朗讀,感受到明明雖然是個盲童,但她絲毫不爲自己的殘疾悲傷,她天真、善良、堅強、樂觀,她的快樂鼓舞和感染了作者。作者快樂着明明的快樂,滿足着明明的滿足。

線索三:三次“番茄太陽”的意義

這篇課文出現了三次“番茄太陽”,第一次“那我就叫它‘番茄太陽’。”這裏的“番茄太陽”就是指太陽,只不過加上了明明的想象。第二次“看着她的笑臉,覺得那就是最美的‘番茄太陽’”。明明的笑臉在我眼中成了“太陽”,她的樂觀感染着“我”。第三次“紅紅的‘番茄太陽’一直掛在我的心中,溫暖着我的心。”明明真誠的愛心、美好的心靈讓獨在異鄉的我感到分外溫暖。

三個“番茄太陽”一層比一層意思更加深沉,令人感動。在學生明白這三層意思以後,我問:“你們覺得誰是番茄太陽?”有的說是明明,有的說是我,有的說是明明的爸爸媽媽,他們給了明明關愛。還有的.說是捐獻眼角膜的那個人,更有學生說是世界上所有充滿愛心的人!

但願學生學了這篇課文以後,將來無論他們走到哪裏,無論從事什麼工作,他們心中能永遠記得這顆紅紅的番茄太陽,永遠都有一顆紅紅的愛心!

  《“番茄太陽”》教學札記之二

“番茄太陽”多麼美麗,多麼溫暖,看名字就能讓人生出無限遐想。番茄爲什麼能成爲太陽呢?這一切都緣於愛。

這愛首先是父母對孩子的舐犢情深。這個叫明明的女孩是那麼美好:“烏黑的眉毛,象牙色的皮膚,笑起來像個天使”;這個叫明明的女孩,是那麼可愛,“說話聲音細細柔柔,特別愛笑”;這個叫明明的女孩是那麼可憐,生下來眼睛就看不見。然而,這個叫明明的女孩又是那樣幸運,因爲她有天底下最好的父母。父母疼愛每一個孩子,更會百倍地疼愛有缺陷的孩子。從字裏行間可以見到,明明父母對她格外耐心。“年輕的父親拉着小女孩(明明)的手,在面前各種蔬菜上來回撫摸,耐心地說:‘這是黃瓜,長長的,皮上有刺,豆角呢,扁扁的,光滑點,番茄很好看……’”可憐天下父母心,爲了讓孩子復明,明明的父母不顧一切,毅然決然地帶着孩子到城裏來一邊買菜,一邊等待機會——“聽親戚說,城裏大醫院可以換角膜,爲了讓孩子復明,父母就帶着明明從鄉下到城裏來了”。看到這裏,我們知道了明明笑起來像個天使,是因爲明明有天使般的父母。

生命的美好來自於愛,明明正從父母對她的愛中感受到了生活的美好。在真善美的浸染中,明明也成了美好的代名詞:她的聲音“細細柔柔”宛如音樂;她的笑聲是像“光線”一樣明亮。是父母的愛,點燃了明明對生活的熱愛,激起了明明對生活的信心,明明才能經常咯咯地笑,“像小屋裏的光線,帶給人許多快樂。”

愛是能教會愛的,明明的父母對她無微不至的關心,使她獲得了“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吾人之幼”的人生體驗,也教會了她關心別人。身患眼疾的明明,聽覺格外發達。當她聽出作者是在用雙柺走路時就格外關注,“阿姨,你是用雙柺走路的嗎?一句輕輕的詢問,足以表達明明對“我”的關心,也拉近了和“我”的距離。這個殘疾的孩子給了同樣是殘疾的“我”莫大的安慰和勇氣。作者衛宣利在17歲的一次意外車禍中,因爲外傷性癱瘓,從此再也不能用雙腳走路了。雖然課文中沒有提到作者的遭遇,但從作者心情的灰暗中,從作者去菜場的時間故意選在沒有什麼人的中午,我們可以想見她曾遭受多少異樣的目光和議論。在她深感世態炎涼時,明明的一句關心的詢問溫暖了她的心扉。她對明明充滿了感激。同病相憐,兩個不幸的人走到了一起,相互溫暖。明明帶給我許多快樂,“我”給明明講“雨什麼形狀,天上的雲怎麼飄……”。

殘疾人對自己和別人的隱痛格外敏感。由“我”怕聽到“腳”、“走路”的字眼,推想明明一定怕聽到顏色等字眼。因此,在一次偶然的買菜交談中,“我”不慎說漏了太陽“早晨和傍晚是紅色的”時,馬上想到這樣的話定能引起明明的傷感,內心忐忑不安。正是因爲惺惺相惜,同病相憐,作者才爲這樣的一句話內心無比自責。可是,明明的爸爸,一個稱職的父親,體諒作者無心的過錯,巧妙地化解了這尷尬:“挑了一個大大的番茄放在明明手上,說:‘太陽就是這樣的,你摸摸看’。”愛能生髮愛的智慧。

有了好心人的愛,明明生活在愛的包圍中,她也會用自己的方式表達自己對社會對他人的關愛。課文最後,明明說:“阿姨,媽媽說,我的眼睛是好心人給我的,等我好了等我長大了,我把我的腿給你好不好?”在愛的哺育下,明明已經從接受別人的愛中學會了去愛別人,這就是愛的力量。

愛能感動愛,創造奇蹟。明明父母的不懈努力,虔誠等待終於有了結果——“有人爲明明捐獻了眼角膜,醫生說復明的機會很大”。課文雖然只有這麼幾個字,但誰有能想象這其間,明明父母對孩子的一片癡心的愛感動了多少人啊!是的,每一個讀者都會爲這樣的結局感到高興。是的,只要人間有愛,番茄也能成爲太陽溫暖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