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四年級教案 > 四年級語文《飛向藍天的恐龍》原創教案

四年級語文《飛向藍天的恐龍》原創教案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07W 次

 【教材分析】

四年級語文《飛向藍天的恐龍》原創教案

《飛向藍天的恐龍》是一篇科普文章,主要向人們介紹了科學家們根據研究發現問題,提出的一種假說:鳥類很可能是一種小型恐龍的後裔。證實假想的探索過程,同時向我們開啓了一扇探索古生物的科學之門。語言準確生動,內容層層深入,環環相扣。

 【課時目標】

1.認識7個生字,會寫13個生字。正確讀寫“兇猛、輕靈 五彩斑斕 凌空翱翔

”等詞語。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體會用詞的準確性。

 【教學重難點】

瞭解課文內容,體會作者用詞的準確性

 【教學過程】

  課前談話:配音播放恐龍圖片,說說你對恐龍的瞭解。

  一、導入新課

1. 揭題,課前我們收集了恐龍資料,剛剛我們又欣賞了圖片,現在你對恐龍應該有更深的瞭解了,這節課,我們一起來學習《飛向藍天的恐龍》,板書課題,指名讀,齊讀。

3.讀課題質疑:讀了課題你有什麼想問的?(恐龍怎麼會飛向藍天呢?恐龍是怎麼飛向藍天的?恐龍飛向藍天變成了什麼?

飛向藍天的恐龍 ? 鳥類

對啊,恐龍怎麼會飛向藍天,它究竟和鳥類有什麼聯繫呢?讓我們一起走進課文,從課文中尋找答案吧!

 二、初讀課文,自學字詞

1.自由朗讀課文,要求:(1)讀準生字新詞,讀通課文。

(2) 想想課文主要講了一件什麼事?

2. 檢查

(1)出示詞語:

中生代 化石 演化

輕靈 五彩斑斕 凌空翱翔

兇猛 笨重 遲鈍 溫順 茹毛飲血

腦顱 骨骼 鳥翼

頓時 數十噸

第二組:描寫鳥類

第三組:描寫恐龍

第五組:都指身體的某個部位。

第四組:區別“頓—噸”,都有一個屯,但在字中的位置不一樣,筆畫也有了變化,豎提,豎彎鉤,在151田字格旁書寫一遍。

(2)生字詞會讀了,那麼課文主要講了一件什麼事呢?

師:請大家自己先說說,指名說。

抓重點句:在中生代時期,恐龍的一支經過漫長的演化,最終變成了凌空翱翔的鳥兒。(師順勢小結:是呀,有的時候概括課文主要就這麼簡單,可以讓課文的重點句子幫我們歸納主要內容,真會學習。)

補充課題:恐龍的一支經過漫長的演變,變成了飛向藍天的鳥兒。(有的時候利用課題提問,再連起來說一說便是課文的主要內容。)

在這裏教師都要歸納、小結概括課文主要內容的方法。學生出來哪一種,就說哪一種的歸納方法。

再讓學生同桌互相說一說主要內容,因爲到了四年級概括主要內容是一個重點。

  三、學習課文,深入探究

看板書提問:看到恐龍,你想到什麼?看到鳥兒,你想到什麼?

1.學習第一自然段

1)課文哪個自然段也講到這個內容了,你能把它找出來嗎?找到後用橫線畫下來。

出示:說到恐龍,人們往往想到兇猛的霸王龍或笨重、遲鈍的馬門溪龍;談起鳥類,我們頭腦中會浮現輕靈的鴿子或者五彩斑斕的孔雀。

讀完這句話,你知道了什麼?你又覺得它寫得怎麼樣?好在哪裏呢?(抓住了霸王龍,馬門溪龍,鴿子,孔雀的特點來寫,用詞很準確。)板書:用詞準確

指導朗讀,理解“毫不相干”。

這兩者似乎毫不相干,但是不是真的毫不相干呢?你從哪裏看出來的?讀讀第一自然段,用曲線畫畫。

2)出示:二者似乎毫不相干,但近年來發現的大量化石顯示:在中生代時期,恐龍的一支經過漫長的演化,最終變成了凌空翱翔的鳥兒。

理解:中生代

中生代 地質年代上的中生代距今約 2.5 億萬年

至 6 500 萬年,持續的時間長達 1.8 億萬年左右,又

被稱爲 “爬行動物的時代”。那時,在陸地上有恐龍,

海中有蛇頸龍,空中有翼龍。

指名學生讀。讀完後,說說你知道了什麼?(中生代是爬行動物的時代)

我們再來看這個句子,同學們,老師把這些紅色的詞語去掉,你們自己讀讀,想想這些詞語去掉行嗎?並說說理由。

比較句子:

二者似乎毫不相干,但近年來發現的大量化石顯示:在中生代時期,恐龍的一支經過漫長的演化,最終變成了凌空翱翔的鳥兒。

二者毫不相干,但近年來發現的大量化石顯示:在中生代時期,恐龍經過演化,最終變成了凌空翱翔的鳥兒。

說說你的意見。你覺得哪個不能去掉?

似乎:只是看起來沒關係,其實是有內在聯繫的。去掉似乎就是真的沒關係了。

一支:指的是恐龍的某一個分支,而不是全部。

漫長:是指經歷了長時間的演變過程,而不是突如其來的變化。

板書:似乎 一支 漫長

自由讀:自由讀讀這個句子,體會作者用詞的準確性。

指名讀:誰來讀?

齊讀。

小結:是呀,作者在表達時,用詞多麼準確,多麼嚴謹呀!真值得我們學習。讓我們再來讀讀第一自然段,體會一下。齊讀第一段。

2.學習第二自然段

1)學到這裏,老師有疑問了:恐龍和鳥類之間有什麼聯繫呢?你能讀讀第二段,找找它們的相似之處或者聯繫呢?用橫線畫畫。再看看哪些詞又用得特別準確?把它圈出來。

出示:早在19世紀,英國學者赫胥黎就注意到恐龍和鳥類在骨骼結構上有許多相似之處。在研究了大量恐龍和鳥類化石之後,科學家們提出,鳥類不僅和恐龍有親緣關係,而且很可能就是一種小型恐龍的後裔。

恐龍和鳥類有什麼相似之處呢?

板書:1)骨骼結構上相似

2) 有親緣關係

3)鳥類很可能是一種小型恐龍的後裔

你覺得哪些詞用的很準確啊?

相似之處 很可能

指導朗讀

過渡:根據這一假說,一些與鳥類親緣關係較近的恐龍應該長有羽毛,但相關化石一直沒有被找到。

直到什麼時候才找到啊?誰找到句子了?

2)出示:20世紀末期,我國科學家在遼寧西部首次發現了保存有羽毛印痕的恐龍化石,頓時使全世界的研究者們欣喜若狂。遼西的發現向世人展示了恐龍長羽毛的證據,給這幅古生物學家們描繪的畫卷塗上了“點睛”之筆。

誰來有感情地讀讀?

同學們,遼西的發現,課後還有資料袋,翻到152,自己讀讀,想想你知道了什麼?

出示資料袋:

遼西地區十個化石寶庫,被譽爲“白堊紀公園”。那裏發現的恐龍化石門類之多,保存之好,舉世罕見。特別是1996年以來,那裏多次發現留有羽毛印痕的恐龍化石,有前肢很長的原始祖鳥、後肢修長的尾龍、體態臃腫的北漂龍、滿嘴利牙的中國鳥龍和身體小巧的小盜龍。其中有的恐龍身披纖維狀的原始羽毛,有的身披真正的羽毛,爲我們提供了部分恐龍向鳥類演化的依據。

發現了這麼多的化石,科學家們欣喜若狂。理解:欣喜若狂

科學家們爲什麼這麼開心啊?(之前一直沒有找到,現在找到了;爲假說找到了證據;是點睛之筆。遼西的發現這幅古生物學家們描繪的畫卷塗上了“點睛”之筆。)

理解:點睛之筆 (最重要、最關鍵的內容。)

爲什麼稱它爲點睛之筆?(爲這項研究提供了強有力的證據,加速了此項研究的進程。)

難怪科學家們欣喜若狂,讓我們一起來讀讀,在朗讀中體會體會。

再次朗讀:20世紀末期,我國科學家在遼寧西部首次發現了保存有羽毛印痕的恐龍化石,頓時使全世界的研究者們欣喜若狂。遼西的發現向世人展示了恐龍長羽毛的證據,給這幅古生物學家們描繪的畫卷塗上了“點睛”之筆。

迴歸課題,小結:是啊,恐龍和鳥類似乎毫不相干,但——

齊讀:但近年來發現的大量化石顯示:在中生代時期,恐龍的一支經過漫長的演化,最終變成了凌空翱翔的鳥兒。

讓我們一起來讀讀課文第一二自然段,感受作者用詞的準確。

齊讀第一二自然段。

下節課內容佈置:恐龍是怎麼飛向藍天的呢?下節課,讓我們穿越時空隧道,去中生代看看。

總結:這節課,我們體會到了科普類文章用詞非常準確,接下來我們拿出課堂,完成第60頁第3題,第61頁第5題第一小題。。

  板書:

骨骼結構相似

有親緣關係

很可能是一種小型恐龍的後裔

飛向藍天的恐龍 鳥類

?

用詞準確: 似乎 一支 漫長

分類:教學資料 | 評論:0 | 瀏覽:567 | 收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