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四年級教案 > 四年級上語文教學《老師您好》反思

四年級上語文教學《老師您好》反思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91W 次

提起詩歌教學,我一直認爲:反覆誦讀是詩歌教學的不二法門。要指導學生反覆誦讀,在學生與語言文字的“親密接觸”中有所悟,有所得。那麼,反覆誦讀就是讓學生一遍又一遍漫無目地讀,或是男生讀完後,女生讀,個人讀後,小組讀……這樣“你方唱罷我登場”式的讀,或是匆匆初讀後,就讓學生有感情地讀,於是,學生搖頭晃腦、拿腔捏調地讀呢?顯然不是!那就領着學生去分析理解,精雕細琢?顯然也不是!因爲詩歌是一種信息量大、情感豐富的文體,非常簡潔的文字裏卻蘊藏着很多很多,是濃縮的精華,用詞之精當、情感之微妙、意境之深遠,只可意會,而難以言傳。且很多時候是作者情感噴發後的外顯形式,情之所至,情動辭發,很模糊、很朦朧,並沒有太多的“爲什麼”。所以,過多的分析只能是枉自猜度作者的心思,破化詩歌的語言美、韻律美。不如,以“模糊”(不做過多的分析講解)對“模糊”。那麼,教師作爲學生學習活動的引導者、參與者,該何去何從呢?又該如何發揮出“平等中的首席”所應有的主導作用呢?我再次陷入沉思:詩歌(也包括其它文體)是作者生活閱歷的積澱後情感宣泄後的產物,它深深地紮根於生活的土壤。因此,是否可引領學生從生活實際中找到與詩歌內容相匹配的材料,從可觸可摸的生活場景中去感受詩歌的美妙世界,去傾聽作者的真情告白呢?

四年級上語文教學《老師您好》反思

帶這這樣的思考,我在《老師,您好》的教學中做了嘗試,有一定的收效,但仍覺得力不從心。

我引導學生將課文讀通、讀順後,結合課後練習題說了這麼一段話:學習詩歌要學會聯想,學會聯繫生活,就是你一邊讀書,一邊在頭腦中想一想,讀了這些句子你能想到生活中的哪些事情呢。同學們用這個方法試試看,你能讀懂哪些句子。

學生讀後開始的回答,讓我暗暗竊喜:

如:“每當看到時代在飛速地前進,我心中就涌起感情的波濤:老師,您好!”一名學生回答說:我們現在的生活條件越來越好了,東西越來越先進了。我聽爸爸說過,崑山這幾年發展太快了,就像做夢一樣。(生笑)這都是靠老師教給我們知識,讓我們有本領了,所以,作者很激動,很感謝老師,心中的感情就像大海的波濤一樣。

再如:“笑語盈盈,那是甘露輕輕地撒向茁壯的新苗。”一名學生回答說:這裏的新苗是指我們學生,這句話就是說,老師很關心、愛護我們,他們教給我們知識和做人的道理,讓我們長得很健康、很強壯。

不過,對其它的句子理解就無人問津了,學生們在抓耳撓腮,不知該如何作答。我想,這“不憤不啓,不悱不發”之際正是教師主導作用發揮之時。 如:“筆尖飛舞,那是春蠶悄悄地編織理想的絲線。”這一句,我首先告訴學生李商隱的《無題》有這樣一句話: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會淚始幹。後來,人們就把老師比做春蠶。學生漸漸清晰,我又讓學生再讀這一句,並在頭腦中想象,彷彿能看到什麼,學生讀了之後,還有些茫然,我便邊做寫字的動作,邊輕輕引了個頭:夜深人靜的時候……這時,有幾個反應快的學生馬上接上去,夜深人靜的時候,老師窗前的燈還亮着,他在聚精會神地爲我們批作業、備課,讓我學到更多的知識,實現自己的理想。

其他的句子,我也做了一些引導,但總覺得學生的思維沒有打開,理解得有些生硬,這和我備課時的粗線條,準備得不夠細緻,及高估了學生的生活閱歷、知識儲備有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