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五年級教案 > 五年級下冊語文《少年旅行隊》教學反思

五年級下冊語文《少年旅行隊》教學反思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44W 次

《少年旅行隊》是一組散文詩,它由《出發》、《老師》、《小紙船》、《聽廣播》、《標本》、《旅行者之歌》六首詩組成。這六首散文詩既相對獨立,又有內在的聯繫。下面是五年級下冊語文《少年旅行隊》教學反思,歡迎參考閱讀!

五年級下冊語文《少年旅行隊》教學反思

  五年級下冊語文《少年旅行隊》教學反思1

上了《少年旅行隊》的第一課時,引導學生認識了散文詩的特點,並引導學生抓住了“出發”部分中有情趣和有哲理的句子勾畫批註,感悟交流。今天的第二課時主要是想讓學生運用昨天的學習方法自主學習課文的其它部分,應該說不會有什麼問題。

但到上課前,我的心裏一直有些不,原因是文中有個句子該如何處理,還是不太清楚:“不要讓無用的東西佔用了地方”——無用的東西到底是什麼,爲什麼說它是無用的,學生問我的時候,我能說明白嗎?《教師用書》上沒有解答,與幾個同事討論,也說不明白。上課時果然在這個句子上出了問題,我讓他們想一想,人的記憶中會有哪些沒用的東西。學生顯然不明白這個句子在說什麼,他們也不知道自己的記憶中有哪些東西是無用的。教室裏一片沉默,好一會兒才又一兩個學生舉手,還沒說出所以然,而我的提示和舉例說明連自己都覺得牽強。

現在想想,我們討論這個問題的時間完全是無效的,還真不如讓學生用來把那些優美的語段好好讀一讀,或許還能幫助學生更好的感悟散文詩的韻律美、意境美和情感美。陶淵明提出:“好讀書,不求甚解。”現代語文教學也有“模糊”一說,看來,對於一些不好言傳感受的句子去字斟句酌的教學也是不可取的。

  五年級下冊語文《少年旅行隊》教學反思2

新課已在上星期結束。但這冊教材的最後一篇課文《少年旅行隊》的教學卻引起了辦公室老師的爭議。首先這篇教材我們都沒教過,也不知如何教學這樣一組散文詩。其次,覺得由於文中內容離現在的旅行方式有一定的差別,學生教難理解。我是這樣教學此篇課文的:

首先,我讓孩子們在初讀、讀通全詩後,便出示了第一組問題即“你讀懂了這首詩的內容嗎?這首詩表達了他們怎樣的心情或感情?你能帶着你的感受讀讀這首詩嗎?”讓他們按照這組問題的提示先自主學習,在自主學習的過程中,可以動筆寫出自己對某句話或某個詞的獨到的感悟。在孩子們對文章內容有了一定的理解後,便讓他們在小組內針對上述問題進行交流。在全班進行彙報。雖說這六組散文詩有內在的聯繫但在結構上卻相對獨立。那麼在這組問題的引領下,孩子們對這六組詩的理解、朗讀、欣賞等多種訓練融爲一體,落到實處。

同樣,這六首組文詩雖說相對獨立,卻又有內在的聯繫。它們合起來是一個整體,決不能把它們讀得支離破碎。於是,我在引導孩子們讀懂六組詩後,又出示了第二組問題“這幾首詩各自講述的內容不同,可把它們安排在一起,你知道是用什麼線索串起來的嗎?從這一組詩中,你讀懂了少年們共同的情感和心願嗎?”孩子們在一組問題的提示下,自然就將六首詩又合爲了一個整體,並且把握了整組詩所要表達的感情。

最後,我讓學生說說“如果現在你是作者,你會記錄下旅行的哪些生活片段?”許多學生回答的非常好,有的說:“拍照”有的說“收藏”有的說“品嚐小吃”,還有的說“購物”,總之學生的回答很豐富。

我覺得我在引導孩子們學習這篇文章時,讓他們在感受語言文字的神奇魅力的同時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達到了“授之以漁”的最終目的。

  五年級下冊語文《少年旅行隊》教學反思3

《少年旅行隊》是一組散文詩,它由《出發》、《老師》、《小紙船》、《聽廣播》、《標本》、《旅行者之歌》六首詩組成。這六首散文詩既相對獨立,又有內在的聯繫。該組詩以少年旅行隊的遠足旅行爲線索,寫了旅行隊隊員們在旅行中的所見、所聞、所做、所感,抒發了隊員們熱愛自然,熱愛生活的思想感情,表達了他們渴望到生活的海洋裏探索求知,在生活實踐中鍛鍊成長的美好心願。

該組散文詩短小精巧,富含詩意哲理,把紛繁的事物經過高度濃縮,使之呈現出簡潔美,給人以啓迪,令人從中品味出詩意。詩人柯藍沒有用長者身份灌輸自己的想法,而是以孩子的口吻,從孩子的視角去觀察生活,認識生活,想象生活,感懷生活,拉近了溝通的距離,增強了親切感。全篇筆鋒自然流暢,語言親切活潑,抒情色彩極爲濃重,容易打動讀者感染讀者,讀後能給人以啓迪與思考。

散文詩是永不褪色的藝術,激發孩子無窮的想像力、創造力和幸福感,道出兒童純淨的感情和多彩的內心世界。《少年旅行隊》這篇課文是小學階段學生接觸的爲數不多的散文詩之一,關於這種文體極其特點,教師不必做過多解釋,應讓學生通過充分的讀,不同形式的讀,去體悟感受詩中所表達的情感,及蘊涵的節奏美、韻律美、意境美。散文詩一般都有內容跳躍的特點,從而給讀者留下較多的想象空間,本文亦是如此。本文爲散文組詩,篇幅較長,每首詩結構相似,中心主題相同,因而教學指導應詳略得當,有所側重,可運用學法遷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