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一年級教案 > 關於小學一年級語文教學設計:太陽鍾

關於小學一年級語文教學設計:太陽鍾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01W 次

作爲一位兢兢業業的人民教師,很有必要精心設計一份教學設計,教學設計是把教學原理轉化爲教學材料和教學活動的計劃。那麼教學設計應該怎麼寫才合適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小學一年級語文教學設計:太陽鍾,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關於小學一年級語文教學設計:太陽鍾

小學一年級語文教學設計:太陽鍾 篇1

教學目標:

1.隨文藉助拼音識字。

2.瞭解製作太陽鐘的方法,知道丁丁就是因爲愛動腦愛動手才做成了太陽鍾。

3.試着動手製作一個太陽鍾。

4.能給大家介紹自己做的太陽鍾。

教學重點、難點:

瞭解丁丁靠動腦動手才製作出了太陽鍾,激發學生做太陽鐘的願望,並動手試着製作。

教具準備:

木板、釘子、彩筆、膠水。

教學過程:

一、激趣引入

(一)(放錄音:鐘錶滴答滴答的聲音):同學們,聽出來這是什麼聲音了嗎?對了,是鐘錶的聲音,知道鐘錶可以做什麼嗎?(判斷時間)

你還可以通過什麼判斷時間?

(二)咱們學習上的好朋友丁丁是一個愛動手愛動腦的孩子(在黑板上貼彩色打印的丁丁圖像),他平時總愛做一些非常有趣的東西,有一天呀,他還居然做了一個太陽鍾。(出示課題:做太陽鍾)

二、初讀課文,瞭解大意

(一)看了這個題目,你想問丁丁些什麼?

(生:什麼是太陽鍾?怎麼做太陽鍾?做太陽鍾都需要哪些材料?丁丁怎麼想到要做太陽鍾?丁丁靠什麼做成了太陽鍾?太陽鍾怎麼使用?……)

(二)藉助拼音自讀

過渡:丁丁讓我告訴你們,你們提的問題都特別好,會提問題的同學就是會學習的人。

你們想不想盡快知道答案?那趕快打開書P70小聲讀課文,答案就在裏面。注意讀課文的時候,認識的字就儘可能不看拼音讀,那誰知道如果遇到不認識的字怎麼辦呢?(看拼音讀、問老師、問同學……)

(三)小組合作學習

1.組內讀課文

2.討論:丁丁什麼材料做太陽鍾?

丁丁怎麼“做”太陽鍾?

(在課文中找出答案,用筆畫一畫。)

3.課件演示製作過程

過渡:同學們真棒,一下子就找到了答案,下面咱們一塊來看看丁丁到底是怎麼做的太陽鍾,看看和你理解的一樣嗎?

課件1:出示一塊圓圓的木板。

課件2:木板中心釘進一根大釘子。

課件3;圓形木板的邊緣刻上刻度。

師:誰知道一共有多少刻度?

剛纔同學們提出一個問題:丁丁怎麼看太陽鍾知道時間?有誰從課文中找到了答案?請你把它讀一讀。(指名讀第3自然段中丁丁的話。)咱們一塊來看看這個神奇的太陽鍾是怎麼記錄時間的吧!

出示課件4:隨着天空中太陽的移動,圓板上釘子的影子也跟着移動。

三、製作太陽鍾

(一)激發學生做太陽鐘的願望

師:你們覺得這個太陽鍾怎麼樣?(太神奇了、太奇妙了、真有意思……)

丁丁靠什麼做成的太陽鍾?(丁丁愛動手愛動腦)

這個單元咱們學習了幾篇動手動腦的文章,大家都特別喜歡,你們都非常聰明,你們願不願意向丁丁學習,也動手做個太陽鍾呢?孫老師相信你們一定能行!

(二)製作太陽鍾

1.確定製作材料

師:你們打算用什麼材料做太陽鍾呢?(學生充分討論)

鐘面:鐵片、硬紙板、硬塑料、泡沫塑料、鋁板……

指針;釘子、牙籤、一頭帶尖的竹棍、一頭削尖的木棍……

刻度:可以用彩筆直接在鐘面上畫,可以用紙剪成大小相同的刻度條,還可以用一些細長的卡通畫充當刻度……

2.動手試一試

(1)過渡:丁丁做的太陽鍾很好,我想你們一定做的比他還棒!看看哪位同學在製作過程中能大膽創新,做出的太陽鍾與衆不同。

(2)學生拿出準備好的材料,兩人一組開始製作,老師巡視,幫助解答問題。

四、製作展評

同學們把做好的太陽鐘擺在講臺上,先分組介紹製作過程,再由大家評價。

例如A、B同學的作品:用硬紙板做鐘面,彩色電光紙剪成細長條做刻度,竹籤做指針,鐘面上還畫了一隻可愛的小狗熊,又用硬紙板做了一個底座。)

大家評價:態度認真,製作很精美,尤其是鐘面上既有好看的電光紙做刻度,又配有一隻憨態可掬的小狗熊,想法獨特、巧妙。

五、實踐活動

組織全班同學拿着製作好的太陽鍾到操場進行實踐活動,把太陽鍾放在花壇邊,定點去觀察指針的移動,並且進行記錄,從而瞭解太陽鐘的功能。

六、本課小結及課外知識的延伸

(一)師:同學們,你們通過動手動腦,做出了一個個可愛的太陽鍾,你們真了不起。在以後的學習中,老師還希望你們也像今天一樣勤動手勤動腦,做一個會學習的人。

(二)師:你們知道嗎,我們的古人同樣也特別善於動手動腦,他們根據太陽在天空中的移動來判斷時間,一步步試驗、改進,最後做出鐘錶,準確的把一天24小時報告給人們。

(老師介紹一些有關鐘錶演變的歷史及日晷的知識。)

小學一年級語文教學設計:太陽鍾 篇2

一、教學內容:

《太陽鍾》

二、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認識太陽鍾和古代計時工具的原理。

2、過程與方法:

利用太陽鐘的原理製作計時器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意識到掌握和運用自然規律,可以爲人類和社會發展帶來不可估量的好處。

三、教學準備:

有關日晷和其他計時工具的圖片、電筒、日晷模型

四、教學過程:

一、鋪墊孕伏

師:“哪位同學能告訴我現在幾點了?”(學生說出時間)“你們是通過什麼知道現在的時間?”(手錶;上課的時間表)“那麼在古代,還沒有手錶的時候,人們又是怎樣判斷時間的變化呢?”(學生自由回答)這就是我們這節課要研究的問題,同時板書:太陽鍾

二、探究新知

(一)初步認識太陽鍾

1、介紹牛頓的故事

前幾節課的探究,我們已經知道日影的移動反應着太陽的位置變化,而太陽在天空的運行是勻速的,利用這個規律,著名的科學家牛頓,小時候就做過這樣一個太陽鍾。(教師邊演示)他在空地上插根棍子,每隔2小時,在棍影的終點放一塊石頭做記號,(利用電筒照射光,產生棍影)記下時間。他利用擺石頭記影子,又在石頭上記時間,看!多簡單,多巧妙的太陽鍾就做成功了。他做的這個太陽鍾據說在村上用了70多年,人們把這個太陽種稱之爲“牛頓鍾”

2、聽了這個小故事你有什麼感想?得到了什麼啓發?

3、學生回答

4、教師小結

(二)探究日晷原理

1、介紹日晷:

實際上牛頓做這個太陽鍾,是從日晷中得到的啓發。(教師出示日晷的示意圖和實物並把“日晷”板書在黑板)它又稱作晷儀和日規,是我國古代勞動人民在觀察大自然的變化時,通過不斷的試驗創造出來的,它利用太陽影子的變化來記錄時間的工具。

2、製作日晷

同學們想不想研究日晷?(想)請同學們拿出自己的學具袋,裏邊就有個日晷,請同學們在小組裏仿造這個示意圖把它拼裝起來。

3、探究原理

(1)同學們真能幹,這麼快就把它拼裝完了!看到你手中的日晷你想知道些什麼?研究些什麼?

(2)學生回答。(晷面刻的是什麼?它是怎樣工作的?這根針有什麼用?)

(3)教師引導學生認識晷面和晷針:這是一個赤道日晷,晷面與赤道面平行,上面的刻度就是時間。晷針與晷面垂直,它就相當於我們手錶的時針。

(4)在小組研究日晷是怎樣工作的。在其他同學的幫助下,結合“牛頓鍾”的故事共同研究這個問題。(教師巡視指導,學生用電筒的光代替太陽光)

(5)學生彙報

(6)教師小結原理:當太陽光照射到晷針,晷面就出現晷針的倒影,倒影指向晷面的刻度就是當時的時間。

(7)爲什麼用太陽鍾可以計時?你又時如何判斷出當時的時間呢?

(8)學生討論

(9)學生彙報

(三)認識手掌日晷

1、原來認識和掌握大自然的規律還可以給我們帶來這樣的好處。那麼在沒有日晷的時候你能利用這一原理計時嗎?

2、學生回答

3、教師小結,介紹手掌日晷並出示示意圖。

手掌日晷流傳於民間,它充分體現了人民的智慧。使用方法是這樣的(教師帶領同學們實踐體驗):我們面向南邊,手掌攤開(上午用左手,下午用右手),用拇指夾住一支筆,使筆與手掌垂直。拇指關節對着正南方,影子落在手上不同位置代表着不同的時間。

4、在其他同學的幫助下共同體驗手掌日晷的運用,教師巡視指導。(引導學生用電筒的光代替太陽光)

5、請兩組同學上臺演示,臺下同學說說指向的時間。

6、從這個試驗你得到什麼啓示?

7、學生回答。

8、教師小結。

三、認識古代計時器

1、人民的智慧是深不可測的,在古代人們用來計時間的方法還有很多。我們來看看這些計時器(出示計時器掛圖)。

2、同學們在小組討論它們都是利用什麼原理計時的。

3、小組請代表彙報

4、你們還知道其他的什麼計時方法嗎?

5、學生彙報

6、教師小結。

四、歸納知識

1、無論是古代的計時器還是日晷它們都有什麼共同的特徵?

2、學生彙報(都有固定的刻度和標識)

3、這節課你有什麼收穫?

4、學生彙報

5、教師小結

五、鞏固新知,課後實踐

請同學們根據這節課學到的知識,做一個“太陽鍾”或者“計時器”,下節課帶到課堂上共同研究。

六、教學反思:

古時常用的太陽鍾至今似乎越來越少見,利用太陽鐘的製作原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親身體驗後意識到科學技術在不斷髮展,正確掌握和運用自然規律,可以爲人類和社會發展帶來不可估量的好處。

這節課主要是向學生介紹古代的一些計時工具,知道太陽鐘的計時原理。並利用這一原理自己動手製作一計時器。

課前爲激勵學生的學習興趣,特質疑:在古代,還沒有手錶的時候,人們又是怎樣判斷時間的變化呢?接着通過“牛頓鍾”的故事初步建立學生對太陽鍾認知,學生對於他的`舉動自然比較感興趣。正好切入主題,介紹太陽鍾後讓學生親自動手做一做,利用電筒的光代替太陽光實踐體驗後,再找出工作原理,使學生認識更爲深刻。

在學生意猶未盡的時候介紹手掌日晷,使學生的注意力和興趣迅速提高。學生實踐驗證後談談啓發,幫助學生正確意識到掌握和運用自然規律,可以爲人類和社會發展帶來好處。

最後出示古代一些計時器,讓學生找出原理,並說說其它的計時器又是運用了什麼原理計時的,幫助學生正確認識掌握大自然的規律,從中促使學生思考。同時讓學生根據這節課學到的知識,做一個“太陽鍾”或者“計時器”,下節課帶到課堂上共同研究。幫助學生鞏固知識點,並把這節課的知識加以延伸。

這節課不受天氣的影響下,帶學生到室外體驗教學效果更佳。

小學一年級語文教學設計:太陽鍾 篇3

【教學目標】

科學概念:知道在陽光下物體影子的方向和長度會慢慢的變化,日晷就是根據這個原理製成的計時器。

過程與方法:觀察太陽光影在一定時間內長短和方向的變化;討論太陽光影是怎麼用來記錄一天的時間的;學習使用簡易日晷計時。

情感、態度、價值觀:感受古人探索時間的過程,感受古人的智慧和探究意識。

【教學重點】理解太陽鍾計時的原理。

【教學難點】製作使用太陽鍾計時。

【教學準備】關於日晷計時的資料、立竿、製作太陽鐘的套材(小組)。

【教學過程】

一、引入:

1、如今,我們只需要看一看鐘表就能知道現在幾點了。可過去的人們並沒有我們今天使用的鐘表,在時鐘發明之前,古人是用什麼來計量時間的呢?(學生充分交流)

2、揭題:太陽鍾。(板書課題)

二、用太陽來計時:

1、關於古人利用太陽計時的資料交流。

如:一天是怎麼確定的?(古人用太陽來計時,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晝夜交替就成了人類最早使用的時間單位——天。)

如:古時候一天分爲幾小時?是怎樣劃分的?閱讀課本P52資料等等。

三、用光影來計時:

1、師:古代的人還常常用光影來計時。他們是怎樣做的呢?

2、引導思考:在太陽下,將一根木棒豎直地插在地上,地面上會有一個木棒的影子。隨着時間的變化,影子的方向、長短會花生變化嗎?

3、組織觀察活動。(課前老師畫一次影子,課中和學生再去畫一次,使用太陽鍾時還可以畫一次。)

4、如有錄象片段,可適當代替上面的觀察光影的活動。

5、討論:古人是怎麼利用太陽的光影來計時的?

6、出示日晷及日晷面圖,解釋怎樣計時。

7、師結合日晷面介紹“時辰”資料。

8、師提供太陽鍾套材,小組合作組裝。

9、師介紹使用方法,學生嘗試計時。

四、延伸:

1、爲什麼古人選用太陽來記錄一天時間的流逝呢?

2、太陽鍾在實際使用中會有哪些弊端?

板書設計:

太陽鍾

資料: 日晷

“天”

“時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