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幼兒園教案 > 【熱門】幼兒園教案範文彙編五篇

【熱門】幼兒園教案範文彙編五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35W 次

作爲一名老師,通常需要準備好一份教案,編寫教案有利於我們準確把握教材的重點與難點,進而選擇恰當的教學方法。怎樣寫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幼兒園教案5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熱門】幼兒園教案範文彙編五篇

幼兒園教案 篇1

活動目標:

1、初步感知繞口令,嘗試學一學、念一念,說清楚字“公”和“冬”。

2、激發幼兒對語言活動的興趣。

3、萌發對文學作品的興趣。

4、理解故事內容,豐富相關詞彙。

活動準備:

圖片、主題樹

活動過程:

一、引發幼兒興趣

出示公公、鼕鼕的圖片

——今天我請了兩位新朋友,看看是誰啊?

——一個老爺爺的名字叫公公,小弟弟的名字叫鼕鼕

引導幼兒說清楚公公和鼕鼕的發音。

二、聽一聽,說一說

——他們發生了什麼有趣的事情嗎?我們一起來聽聽看?

——兒歌裏說了些什麼事情呢?

——我們一起來學着念一唸吧!

三、學念繞口令

——這首兒歌好念嗎?和我們以前學的兒歌有什麼不一樣的地方呢?

——這首兒歌哪裏不好念,因爲兒歌裏的很多詞語都很相似,很拗口,這樣的兒歌有個名字叫做繞口令。

——我們再來試着念念這首繞口令。(重點:說清楚公公和鼕鼕的發音)

——誰會來念的啊?請個別幼兒嘗試來念一念。

延伸活動:

在區域活動中投入錄音教材幫助幼兒熟念兒歌。

幼兒園教案 篇2

【設計意圖】

橡皮泥一放到水裏就沉下去了,但橡皮泥也能浮起來!怎樣讓橡皮泥浮起來呢?這一定能讓好奇心強的幼兒雀躍不已。此項活動是利用幼兒常玩的橡皮泥,突破他們原有的經驗,激發他們探究的慾望,藉此培養他們大膽動腦、動手和主動探究的習慣。

【活動目標】

1、引導幼兒探索橡沉浮起來的奧祕。

2、體驗自主探究的樂趣。,

3、培養多動腦,勤動手的探究精神。

【活動準備】

每組一盆水,幾盒橡皮泥。

【活動過程】

1、玩橡皮泥,引導幼兒探究橡皮泥沉下去也可以浮起來的奧祕。

師:小朋友,看看老師今天給你們準備了什麼好玩的東西(出示橡皮泥和水),老師請小朋友把捏成各種形狀的橡皮泥放到水裏,去看看橡皮泥是會浮起來還是沉下去。

2、分享玩橡皮泥的經驗。

請幼兒個別講述並示範橡皮泥沉下去和浮起來的操作。

教師小結:橡皮泥既能沉下去也能浮起來。

3、幼兒自主探究橡皮泥浮起來的方法。

師:橡皮泥改變形狀後能夠浮起來。現在,老師要請小朋友們想想,橡皮泥變成什麼形狀後可以浮起來呢?我們看看誰想到的辦法最多。

教師觀察和指導,協助個別幼兒操作,鼓勵幼兒大膽嘗試,分享幼兒成功的快樂。

4、總結、分享經驗。

幼兒談談自己想到的辦法和操作的經過,與大家分享自己的實驗過程。教師表揚幼兒肯動腦和大膽動手嘗試的好習慣,與幼兒一起分享他們努力嘗試後獲得的成功快樂。

【活動延伸】

1、繼續讓幼兒探究讓橡皮泥浮起來的辦法,讓他們理解橡皮泥浮起來所要具備的條件,並初步學會歸納和記錄。

2、鼓勵幼兒發揮想像,並動手嘗試橡皮泥更多的新玩法。

【設計分析】

幼兒對各種新奇的現象都會表現出濃厚的興趣。中班幼兒在具備一定經驗和技能後,這個敞開的世界充滿好奇,嘗試和探究的慾望變得越來越強烈。在整個活動中,沒有直接給幼兒任何結論,而是讓他們自己在遊戲中去發現矛盾,然後在矛盾中探究。

幼兒園教案 篇3

  一、問題的發生:

剛到一個新班級,我花了不少時間熟悉班上的孩子、和他們交流。一個星期以後,我發現一個叫傅振揚的小朋友來幼兒園總是緊繃着臉,不肯和我打招呼,也不願和我交流,也很少與班上的小朋友交談。經過了解,我知道振揚是這期剛插進來的新生,不知是對這班孩子還不熟悉,還是性格如此或是別的什麼?針對這種情況,我對振揚進行了重點觀察:

觀察1:區域活動,小朋友都在活動區選擇自己喜歡的玩具,可振揚卻一個人靜靜的坐在椅子上,也沒有主動的與小朋友玩。

觀察2:戶外活動時,小朋友都在拍球,振揚的手腳協調能力很差,拍了兩三下球就滾到一邊去了,我走過去試圖幫助他,振揚顯得很害羞但並沒有排斥我,只是不肯用語言與我交流。

觀察3:吃午飯時,振揚吃完一碗飯,拿着空碗站在我面前,臉漲的通紅,我問他是不是要添飯,他只是點點頭但沒有開口。

觀察4:保育員池老師請小朋友幫忙疊毛巾,大家爭着舉手,池老師就近叫了振揚幫忙,可他看了看,走開了。

通過觀察振揚在幼兒園的表現,我初步斷定振揚有一定的自閉心理,可爲什麼會出現這種現象呢?

  二、問題的`癥結:

通過家訪,我們幾位老師瞭解到振揚的父親也是一名教師,母親開着一家文具店,工作很忙。小時候,振揚是在農村的外婆家長大的,外婆在生活上對振揚照顧的很周到,但平時卻很少與振揚進行語言交流,在家裏振揚只是一個人玩玩具,很少有同年齡的玩伴。時間久了,振揚變的很膽小,性格也很孤僻,語言表達有一定的障礙,因此與同齡的孩子產生了一種排斥心理,如今,振揚已經5歲了,振揚的父母把他送到幼兒園,希望他能與小朋友交往,改變膽小自卑的性格。

  三、解決問題的嘗試

找出振揚形成這種自閉心理的原因,我便想了一些對策,對振揚進行教育:

①縮短和振揚的距離,讓振揚開心起來。

我首先給振揚更多的關心,想辦法接近他,在自選活動時,看見他獨自玩玩具,我便邀請他和小朋友一起玩,逐漸的讓他學會和小朋友交往,慢慢的他能主動的參加遊戲了,當小朋友開懷大笑時,他也能羞羞答答的笑了。

②創造條件讓振揚開口說笑

針對振揚小時候說話很少,到幼兒園又顯得很自卑、膽怯,我便通過講故事,看電視等活動,讓他將看過的節目與老師,小朋友交流,當他能主動的表達自己的見解時,我便發動小朋友鼓勵他,讓他從中體驗到一種快樂的情緒,給他形成一種心理:小朋友很喜歡聽

我說。

③增強振揚的自信心,讓他感到我行

每天早上來到幼兒園,我會主動向他問好,他也高興的問我好,我請他當小助手,爲小朋友服務,這樣一來,振揚說話的機會多了,在爲小朋友服務中,也拉近了和小朋友之間的距離,使他從中體會到了自己能爲他人服務的成功感。

④與家長進行溝通,幫助家長共同教育振揚。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師,在家訪時,我們建議父母多抽出時間來與孩子交流,多問一些孩子在幼兒園的事情,讓孩子知道父母很關心自己在幼兒園的生活,來園接他時多陪他在小樂園裏玩一玩,增進孩子與父母之間的感情交流,培養孩子的口語表達能力,使振揚能夠逐漸愛講話,愛與成人交流,表達自己的見解。

  四、結果:

一個多月以來,在我們老師和家長的共同關懷幫助下,逐漸喚起了振揚的被愛意識,振揚逐漸性格樂觀起來,口語表達能力有所增強。早上來園時,總能在班級門口就聽到他響亮的一聲:“老師早上好!”;各種遊戲活動時也總能看見他和小朋友開懷的笑;上課,他開始嘗試着舉手回答了;繪畫課,他也試着將自己的作品自豪地遞給我欣賞了……

幼兒園教案 篇4

活動目標:

1.能運用多種感官感知蘋果、桔子的特徵。

2.愛吃水果,並樂意用語言表達自己的感受。

3.培養幼兒對事物的好奇心,樂於大膽探究和實驗。

4.願意大膽嘗試,並與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使幼兒對探索自然現象感興趣。

活動準備:

1.新鮮水果:蘋果、橘子;

2.果園的圖片;

3.榨汁機;

4.人手一個紙杯。

活動過程:

一、出示圖片,激發興趣

師:秋天到了,果園裏的水果都成熟了,這些水果你認識嗎?

小結:秋天的水果非常多,而且很有營養呢

二、比較蘋果、桔子

師:老師這裏有兩種水果,認識它們嗎?

每組桌上都放着這兩種水果,請你看一看它們的形狀,它們的顏色。並且摸一摸,捏一捏。

小結:這兩種水果都是圓圓的,桔子是黃黃黃的,蘋果是紅紅的。蘋果摸起來滑滑的,桔子有點粗糙;蘋果捏起來硬硬的,桔子有點軟。

三、遊戲:摸水果

師:這裏有一袋水果,摸一個,請你告訴大家這是什麼水果。

小結:可以仔細摸摸它們的表皮,你會發現兩種水果不一樣;捏一捏,發現它們的硬度不一樣。

四、品嚐水果

師:嘗一嘗,說一說它們的味道。

小結:蘋果是甜甜的,桔子有點酸酸的,水分多多的。

五、延伸環節:柞水果汁

師:水果還能榨成美味的水果汁呢,請你們來品嚐一下。

幼兒園教案 篇5

活動目標:

1、複習鞏固1—7的序數,2—6的鄰數。

2、認識時間星期,瞭解其順序性、週期性,初步形成“星期”概念。

3、激發幼兒對時間的興趣,積極、主動地參與學習活動。

活動準備:

1-7的數字娃娃,大寫數字一至七,星期娃娃圖片7張,四個星期轉盤,星期娃娃頭飾每人一個。

活動過程:

一、 複習鞏固1—7序數,2—6鄰數。

1:今天數字娃娃也來到我們班,和小朋友一起上課,(同時出示無序的數字1—7),請你們按從小到大的順序給數字娃娃排隊,還要說出排在第一的是哪個數字娃娃。

2:以“數字娃娃找朋友”的遊戲形式鞏固鄰數。

老師以數字娃娃的口氣問:我是2,我的朋友是幾和幾?請小朋友幫助我,幫我找出好朋友。幼兒回答:二、二、二,你的朋友是一和三,一和三是你的好朋友。

二、 新授:以故事的形式讓幼兒瞭解星期的順序性、週期性。

1:現在我們要和數字娃娃一起來聽一個童話故事,聽的時侯要仔細聽,故事裏講了什麼。

老師講述故事《星期媽媽和孩子們》。

講完後提問:

故事的名字叫什麼?

星期媽媽一連生了幾個孩子?

它給孩子取了什麼名字?穿什麼顏色的衣服?

(老師隨幼兒的回答出示星期娃娃圖片,打亂順序。)

強調:星期媽媽的第一個孩子是誰?第二個孩子是誰?請你們幫星期妹妹來排隊,好嗎?(排好隊後讀一讀)

2:轉盤遊戲“找鄰居”。

老師示範轉動轉盤,然後請個別幼兒操作。

規則:轉動轉盤後,指到星期幾,就請小朋友講出星期幾的兩個鄰居。遊戲反覆進行3—4次。

突出強調:星期日的鄰居是誰?(意在突破星期的週期性這一難點,讓幼兒具有明確的週期意識,即一個星期有七天,一個星期結束下一個星期開始。)

三:幼兒操作活動:轉盤遊戲“找鄰居”

幼兒分成3大組,每組一個星期轉盤,一組幼兒輪流轉動轉盤,同組全體幼兒共同講述指針所指星期幾的兩個鄰居是星期幾和星期幾。

(讓幼兒通過實際操作,進一步感覺星期的順序性、週期性,形成星期這一時間感念。)

四:活動評價:

引導幼兒與老師一起談談這節課認識了什麼?明白了什麼道理?講講玩星期轉盤遊戲的感受。

五:分組進行角色遊戲:找鄰居。

七名幼兒一組,分別戴上星期娃娃頭飾,扮演星期一至星期日七個角色形象,手拉手圍成圈,順時針轉動,邊轉邊說:星期一,星期二,星期三,星期四,星期五,星期六,星期日,七個娃娃在一起,快快樂樂做遊戲,遊戲的名字叫“找鄰居”。

接着星期一發問:我是星期一,我有兩個好鄰居,我的鄰居是幾和幾?其餘六個星期娃娃回答:星期一,星期一,你有兩個好鄰居,你的鄰居是星期日和星期二。

接下去由星期二、星期三……星期日順次提問,方法同上,遊戲繼續進行。

幼兒園大班計算活動:比較輕重

活動目標:

1、感知輕重,知道要有兩個或者幾個物體纔可以比較重量。

2、學習用自然測量比較兩個物體的輕重,用工具測量來比較三個物體的重量,並做好記錄。

3、體驗合作帶來的樂趣與成功感。

活動準備:

1、學具筐:面霜瓶、積木、天平8個。

2、皮球、桶、紙盒、水瓶、鉛筆盒、杯子、積木、瓶子各兩個。

活動過程:

一、提出概念。

1、請一名幼兒上來。

(1) 今天老師想給XXX小朋友比重量,你們覺得一個人可以比重量麼?那有什麼辦法呢?你們覺得誰重?

(2) 今天老師帶來了蹺蹺板,看看誰重一點?我給重一點那邊貼上箭頭向下的標記。

(3) 小結:原來比重量要兩個或者幾個物品纔可以比較,一個物體不能自己跟自己比重量。

二、感知重量。

1、幼兒探索。

(1)今天老師也給你們帶來了兩樣物品,老師請你們來給他們比一比輕重。

(2)我請兩個孩子一組,站在桌子旁邊去找兩樣物品比輕重,給重的那樣東西貼上朝下的箭頭。

2、小結:原來我們用我們的小手掂一掂可以比較出物體的輕重。

三、工具測量。

1、出示三樣物品。(三個玩具)

(1) 剛纔我們給兩樣東西比了重量,我這裏有三樣東西,誰願意上來給他們比較輕重。誰跟他有不一樣的意見?

(2) 那到底誰排的對呢?我也不知道。當我們用手也沒辦法分出輕重的時候,那我們就需要一個準確的測量工具。他就是天平。

(3) 我們先將兩個物品進行比較,把輕的那個拿下來,重的那個不動。然後再把第三個物品拿來進行比較。那這個比其他兩個都重,所以他是最重的,那C就是最輕的,中間這個叫什麼呢?他叫不輕也不重。

(4) 因爲他最重的要輕,比最輕的要重,所以他叫不輕也不重。一起來說說看。(貼上箭頭)

(5) 教師示範記錄表。

2、幼兒操作。

(1) 請小朋友兩人一組不拿凳子到桌子旁邊,合作一人記錄,一人測量,給三樣物品比輕重。

(2) 教師檢驗:將幼兒的記錄表貼在黑板上。

(3) 找出不一樣的檢測一次。

(4) 其實我們生活中也有很多東西可以比較輕重,我們一起去找找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