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幼兒園教案 > 【精華】幼兒園教案模板彙編7篇

【精華】幼兒園教案模板彙編7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28W 次

作爲一名優秀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用到教案來輔助教學,通過教案准備可以更好地根據具體情況對教學進程做適當的必要的調整。寫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幼兒園教案7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精華】幼兒園教案模板彙編7篇

幼兒園教案 篇1

活動名稱:七彩光和果娃娃

活動目標:

1、理解歌詞的含義,感受友好、快樂的情緒。2、學唱歌曲,嘗試唱準附點和休止附。

活動準備:

1、帶幼兒參觀水果店,重點觀察水果顏色的豐富多彩。

2、各種色彩並面帶笑容的紙製果娃娃。

3、音樂磁帶。

活動過程:

一、理解歌曲內容

1、完整欣賞一遍歌曲,說說聽到了什麼,與哪個故事有關。

2、帶領幼兒有節奏地朗誦歌詞,說說有哪些果娃娃。

3、按歌詞順序出示“果娃娃”,幫助幼兒唸白歌詞。

4、重點學念歌曲唸白部分。

5、再次欣賞歌曲一遍,感受其節奏感和趣味性。

二、學唱歌曲

1、師幼一同演唱歌曲,感受樂句中的附點和休止附。

2、教師演唱歌曲,其中唸白處讓幼兒插入,提高幼兒的興趣。

3、啓發幼兒用友好、歡快的聲音演唱。

4、請幼兒用其他水果名替換唸白處的內容,引導其餘幼兒學念。

5、採用個別幼兒創編的唸白,演唱歌曲。

大班音樂活動――畢業歌(榮娟娟)

活動名稱:畢業歌

活動目標:

有感情的演唱歌曲,抒發與老師、小朋友的離別之情以及對小學生活的嚮往。

感受樂曲A、B、A的曲式結構,用不同的情緒表現不同的樂段。

活動準備:以學過畢業詩,小鳥和笑臉娃娃的指偶各一個

活動過程:

一、有感情的朗誦畢業詩

1、教師按音樂節奏朗誦畢業詩。

2、幼兒學習按音樂節奏朗誦畢業詩。

二、學習歌曲。

1、聽教師範唱歌曲,說一說這首歌聽上去有什麼感覺,有什麼特別的地方。

2、教師演唱,幼兒輕聲演唱若干遍。

3、說說用什麼樣的情緒來演唱比較合適。

三、分段跟唱

1、老師用小鳥和笑臉娃娃的指偶邊演示邊範唱,

2、幫助幼兒感受歌曲A、B、A的曲式結構

四、多種形式演唱歌曲,

1、集體齊唱

2、男孩唱第一、第三段,女孩唱第二段。

3、請個別幼兒領唱第一、第三段,全體幼兒唱第二段。

4、提醒幼兒用不同的情緒來演唱。

幼兒園教案 篇2

活動目標

1.能正確的感知數字7,知道它們能表示物體的數量。

2.能安靜的傾聽老師和同伴的講話,以及能情緒愉快的參加小組活動的習慣。

3.引發幼兒學習數字7的興趣。

4.提高幼兒思維的敏捷性。

活動準備

音樂磁帶《黑貓警長》、老鼠卡片若干、小河若干條。

活動過程

㈠ 遊戲捕魚

⒈教師:今天天氣真好,貓媽媽帶你們一起出去玩吧!看我們來到哪裏啊?(小河)讓我們一起來釣魚吧!

⒉個別幼兒講述釣了幾條魚,並送到相應的籃子裏。

⒊集體送魚。

㈡認識數字7

⒈教師:小鴨子想吃魚,我們看看來了幾隻小鴨子?小鴨子和小魚哪個多?小鴨子能吃飽嗎?那有什麼好辦法?《添上一隻鴨子》,又遊走一隻小鴨子,現在哪個多?要讓他們數量一樣多有什麼好辦法?《去掉一條魚》

⒉教師:數字7象什麼?數字7除了表示7只小鴨還可以表示什麼?

㈢遊戲貓捉老鼠

⒈教師:聽,誰的聲音?(老鼠)教室裏有許多的老鼠,請寶寶幫忙用添去的方法抓身上幼個點子的老鼠。

⒉幼兒操作㈣聽音樂玩遊戲(貓捉老鼠)教學反思:

3學前班數學教案:學習7的加法

活動目標

1、根據不同的畫面進行講述,並列出相應的算式,從而感知加法算式所表達的數量關係。

2、理解交換規律,懂得運用互換規律列出另一道算式。

3、積極探索數學活動,樂於講述探索結果。

活動準備:

1、教具:城堡圖一副(分爲三層,每一層分別有表示7的加法的三副圖,用紙覆蓋)、水果單一張。

2、學具:城堡圖人手一份、水果單人手一張。

活動重點:

看圖學習7的加法活動難點:能根據不同的畫面進行講述,並列出相應的算式活動過程:

一、開火車:複習7的組成師:城堡王國的國王邀請我們去他的國家玩,你們願意嗎?那讓我們快點乘上7次列車(出示數字7)出發吧。

師:嘿嘿,我的火車X(1)點開,你的火車X 點開?

幼:嘿嘿,我的火車X(1)點開,我的火車X(6)點開。

二、情境感知--登城堡:看圖學習7的加法

1、師:看,城堡王國已經到了,國王說了,他在城堡裏藏了許多的問題想考考我們小朋友,那我們就先去這座最大的城堡去看看好嗎?

2、師:我們先登上城堡的一樓,原來這層樓上有三幅圖,誰願意來講講呀?

國王想考我們的是看了這三幅圖誰能列出一道算式?回答出來後就可以上二樓、三樓。

3、幼兒操作師:那我們每人都去一個城堡回答問題吧,速度慢的呢,可以只在一樓回答,速度快的可以去二樓三樓。別忘了把你的答案寫的清楚一點。

4、總結:

師:你剛剛碰到了什麼問題?(用三句話表達三幅圖)你是怎麼回答的?(幼兒列的算式)老師記錄請幼兒觀察這些算式"它們有個小祕密,看誰能先找出來?"師總結:這些算式的得數都是7,而且都是加法,那麼這6道算式就是7的加法算式。

師:象1+ 6=7、6 +1=7這兩道算式數字相同,位置不同,但得數不變,所以看到1+ 6=7馬上就想到6+ 1=7,我們把他們稱爲朋友題,同樣我們看到2 +5=7就會想到什麼呢?看到…

小百科:7,阿拉伯數字,是6與8之間的自然數、第四個質數。

幼兒園教案 篇3

託班綜合活動《拉小車》

活動目標:1、能拉着小車上下肢協調地走和跑。

2、喜歡遊戲,感受遊戲的快樂。

3、從小培養幼兒願意幫助別人、心中有他人的情感。

活動準備:1、拖拉小車若干輛,小兔頭飾一隻,水果若干。

2、錄音機一臺,磁帶若干。

活動過程:1、以到戶外去玩的形式導入遊戲。

今天我們一起帶着我們心愛的小車到外面去玩,大家說好不好?可要經過許多紅綠燈,怎麼辦呢?過紅綠燈時,小朋友知道該怎麼走呢?

2、幼兒與老師一起玩拉小車。

3、遊戲:送水果

(1)、幼兒在休息時突然聽到有哭聲,一看是兔姐姐在哭,在與兔姐姐的交談中,瞭解到,是兔姐姐的果樹豐收了,可是果子太多,一下子運不完,而天又要黑了,這可怎麼辦呢?

(2)、幼兒一起把兔姐姐的水果裝上車,幫兔姐姐運回家。

(3)、一起品嚐豐收的水果

綜合活動《小拖車》課後反思

一、 設計意圖

現在的幼兒由於都是獨生子女,在家中受到父母、祖輩的重重呵護,

使幼兒在進入幼兒園,開始集體生活時,表

現出種種的問題。如:體弱,易感冒;以自我爲中心,不會與人共享等等的情況。所以這些孩子在進入托班後,我們就重點對他們進行這方面的培養,使他們從小就有一個良好的行爲習慣。本活動就是根據我班的培養目標,讓幼兒在活動遊戲的過程中,不但感受其中的樂趣,還進行情感方面的教育,使遊戲更加增添它的魅力,同時,也使德育教育滲透其中。

二、各環節的處理

第一環節是玩小拖車,但是由於之前的談話,使幼兒明確活動的目的與規則,知道只有順利地過了紅綠燈,才能到達目的地。由於有了目標,所以在活動中,他們更加註意紅綠燈這一活動的規則,而且大部分幼兒都能遵守,玩得也很開心。之後的中途休息,不但總結前一部分的活動,通過歌聲《我是乖孩子》表揚幼兒能自己走,還爲下一活動作了準備,起到過渡的作用。

第二環節的遊戲“運水果”目的是讓幼兒學習在小車上載物慢慢走,同時也讓幼兒懂得別人有困難時,要懂得幫助他人。如:當問要不要幫助兔姐姐時,一名幼兒說:“要幫助兔姐姐,要不然,兔姐姐會哭的。”

第三環節是共享豐收的喜悅。活動中幼兒來到兔姐姐家,一起用歌聲《樹上許多紅蘋果》來慶豐收。並一起品嚐秋天的水果。

在幼兒品嚐水果時,我發現幼兒都光顧自己吃,我想,如何適時適地讓幼兒懂得與人分享,心中要有他人,這不正是一個很好的教育契機嗎?於是,我抓住這一教育契機,就說:“水果真好吃,我們小朋友最愛吃了。今天又來了許多的客人老師,看看誰能把水果也給客人老師嘗一嘗?”聽了這話,一個小朋友動了,兩個小朋友動了,許多小朋友一起跟着動了起來。看着孩子們忙碌的身影,使我非常感動。

三、反思

從本次活動中,使我更加明白了一個道理,教育好幼兒並不是一朝一夕的事,特別是我們託班的孩子,更加需要平常的積累。還有,要善於把握教育時機,善於抓住每一個有利的教育機會,使幼兒的習慣培養、情感薰陶都在無形中得到發展。當然,在教學活動中,還存在一些不足,有些細節的問題還有待進一步的思考。如:紅綠燈位置的處理等等。

幼兒園教案 篇4

內容:感知大小

材料:多於幼兒人數4倍左右、大小不同的舊紙盒

方法:

1、教師提出活動要求:我們一起來做―個遊戲,誰會將這些盒子藏起來?”

2、教師演示藏盒子的方法。

3、幼兒動手操作。

4、教師可經常問幼兒:小盒子到哪裏去了?小盒子能否套進大盒子呢?

5、幼兒在實際操作過程中,朦朧地感知大小的關係。

提示:

1、教師可與家長一起收集盒子。

2、盒子以規則形狀爲主,可適當提供些不規則形狀的盒子,增加一定的難度。

3、此活動材料還可以讓幼兒玩盒子疊高的遊戲。

名稱:套手指

類型:區域活動

內容:手眼協調的精細動作;知道拇指、小指等的名稱

材料:

彩色手指套方法:

1、教師出示各種彩色的手指套,讓幼兒往自己的手指上套,引起幼兒活動的興趣。

2、教師有意詢問幼兒套的是哪個手指,引出拇指、小指等的名稱。

3、幼兒找找自己的拇指和小指是哪一個。

4、找找同伴的拇指和小指在哪裏。

5、將彩色的手指套套在自己的手上(右手套左手或相反)。

6、請同伴將自己另外的一隻手上的紙套套好(相互)。

7、照鏡子,扮演外星人。

提示:

1、紙套的粗細要適合託班幼兒的手指。

2、紙套的外形可有變化。

3、遊戲在同一時間內反覆進行。

幼兒園教案 篇5

活動名稱:

歡樂國慶節

活動目標:

1、知道國慶節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的日子,知道我們都是中國人,我們愛中國。回顧國慶節的歡樂.

2、理解詞:國慶節、彩旗飄揚、莊嚴等。

活動準備:

國慶節照片

活動過程:

1、觀看國慶節照片

提問:小朋友照片上的你們在幹什麼??你們爲什麼這麼高興?

2、回顧國慶節

提問:

(1)前幾天就是國慶長假,國慶節是誰過節呀?(幼兒鞏固國慶節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的日子,大家都很高興地爲自己的國家慶祝生日)

(2)你們知道哪一天是我們的國慶節?

(學說:“十月一日是國慶節,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的日子,是我們國家的生日。”)

(3)大家是怎麼來慶祝我們國家生日的呢?(啓發鼓勵幼兒講述部分照片內容和環境)

3、談話小結。“十月一日是國慶節,是我們國家的生日,大家很高興,用彩燈、彩旗、綵球鮮花把我們的周圍裝扮得非常美麗。大家還開各種慶祝會,祝賀祖國的.生日。”大家爲什麼這樣呢?因爲“我們都是中國人,我們愛中國。”

幼兒園教案 篇6

活動目標

1、學習使用交接棒進行接力跑,發展大步跑的技巧。

2、在遊戲中初步培養團隊合作精神。

3、鍛鍊幼兒手

活動目標

1、學習使用交接棒進行接力跑,發展大步跑的技巧。

2、在遊戲中初步培養團隊合作精神。

3、鍛鍊幼兒手臂的力量,訓練動作的協調和靈活。

4、培養幼兒的合作意識,學會團結、謙讓。

活動準備

1、接力棒

2、圓形跑道。

活動內容:

1、準備活動。

——教師喊口令,帶領幼兒做伸展、擴胸、下蹲、俯背、體轉、跳躍等運動。

2、基本活動

——引導幼兒認識接力棒,學習如何傳棒。

3、放鬆活動。

——在比賽中獲勝的小朋友發小紅花。

教學反思:

本課主要是讓學生通過學習能夠知道迎面接力跑的基本方法,並能夠做出迎面接力跑的傳接棒動作和錯肩方法。我通過循序漸進的教學方法,讓學生慢慢掌握迎面接力跑的方法

小百科:接力跑,是田徑運動中唯一的集體項目。以隊爲單位,每隊4人,每人跑相同距離。其起源有多種說法,有的認爲起源於古代奧運會祭祀儀式中的火炬傳遞,有的認爲與非洲盛行的"搬運木料"或"搬運水壇"遊戲有關,也有的認爲是從傳遞信件文書的郵驛演變而來。

臂的力量,訓練動作的協調和靈活。

4、培養幼兒的合作意識,學會團結、謙讓。

活動準備

1、接力棒

2、圓形跑道。

活動內容:

1、準備活動。

——教師喊口令,帶領幼兒做伸展、擴胸、下蹲、俯背、體轉、跳躍等運動。

2、基本活動

——引導幼兒認識接力棒,學習如何傳棒。

3、放鬆活動。

——在比賽中獲勝的小朋友發小紅花。

教學反思:

本課主要是讓學生通過學習能夠知道迎面接力跑的基本方法,並能夠做出迎面接力跑的傳接棒動作和錯肩方法。我通過循序漸進的教學方法,讓學生慢慢掌握迎面接力跑的方法

小百科:接力跑,是田徑運動中唯一的集體項目。以隊爲單位,每隊4人,每人跑相同距離。其起源有多種說法,有的認爲起源於古代奧運會祭祀儀式中的火炬傳遞,有的認爲與非洲盛行的"搬運木料"或"搬運水壇"遊戲有關,也有的認爲是從傳遞信件文書的郵驛演變而來。

幼兒園教案 篇7

活動目標

1、體驗在變洞洞遊戲中的樂趣,願意探索用多種方法解決問題。

2、瞭解“圍集”的概念,運用身體的不同部位連接洞洞。

3、能主動參與遊戲。與同伴合作玩洞洞的遊戲。

活動準備

l、經驗準備:幼兒對身體各部位已經有一定了解。

2、材料準備:報紙球15個左右、音樂碟片。

活動過程

1、遊戲:“請你跟我這樣做”

(1)教師用身體各部位變大象,變茶壺……

(2)教師用手掌變出一個洞洞,引導幼兒思考:這像什麼?(水杯、望遠鏡)引導幼兒說這是一個小洞洞。

(3)請幼兒尋找身體上有哪些洞洞。(鼻孔、肚臍、耳孔)

(4)教師引導幼兒用身體的其他部位來變洞洞。

(5)教師與幼兒交換角色,幼兒發令。教師變出沒有封閉的洞洞。引導幼兒理解“圍集”的概念,教師提問:爲什麼老師變出來的不是洞洞?

2、變洞洞遊戲

(1)男女幼兒分組變洞洞。教師:看誰的洞洞最結實,可以讓好朋友的報紙球鑽過去。

(2)請小朋友想辦法,變出大一些的洞洞,讓你的好朋友鑽過去。

(3)請大家動腦筋和好朋友合作,變出能讓老師鑽過去的大洞。

(4)教師鑽過的“洞洞”就跟在老師身後變成小火車,直到大家圍成一個圓圈。

3、延伸活動

大家試一試,除了用我們自己的身體變洞洞,還有什麼能幫助我們一起變洞洞?(牆壁、桌子、板凳)

反思

探索用多種方法解決問題是這個活動的重點之一,我設計了能讓每個孩子很快進入角色的導入遊戲“變魔術”,將每一次探索和難度的提升滲透到孩子們感興趣的遊戲中;而掌握洞的正確概念,並能夠用各種肢體語言準確地表現出來是這個活動的另一個重點。我藉助的則是讓小小報紙球穿過的遊戲。在實際施教過程中,由於地域的不同、孩子認知水平的不同。相同的設計也會有不同的效果,具體體現在以下幾個環節。

環節一:變魔術。在甘南,40名大班孩子不太習慣地坐在地上,我讓孩子們玩手指變魔術的遊戲時,有部分孩子沒有領會要把小手拿出來,我馬上“變”出了大拇指,走到每個孩子面前,互相用拇指點點頭,於是孩子們的臉上有了開心的笑容;在西寧,20名中班孩子隨意坐成一圈,一聽說我要變魔術了,高興地模仿着我的動作,一會兒變成大水壺。一會兒變成小狐狸。

環節二:找洞洞。在甘南,我請孩子們在自己身體上尋找洞洞,孩子們找到了身體上的各種洞:眼睛、嘴巴、肚臍、鼻孔、手指變成的洞等,我馬上進入到下一個環節,兩手張開,請孩子們用準確的語言說出爲什麼這不是一個洞;在西寧,孩子們找了很久,興趣依然非常高漲,耳朵、嘴巴、眼睛、肚臍,還有的孩子指着自己的衣服口袋說:“這裏有個大洞!”

環節三:變洞洞。在甘南,當我發現一個孩子將手臂放在耳邊變出了洞,和別人變得不一樣時,馬上招呼其他幼兒來看看他是怎麼變的,於是所有的孩子都將手臂放在耳邊變出了洞。我在旁邊不斷地提醒:動動你的小腦筋。能想出和別人不一樣的方法嗎?有一個孩子用雙手交叉變成了洞,我馬上朝他點了點頭,又用手指了指他的腿。說:“你能再試試嗎?”孩子馬上心領神會,用腳變出了洞洞。在西寧,在我們討論到變出不一樣的方法時。我注意讓孩子示範的機會多一些。不再只示範一位孩子的動作,每當看到一名孩子用身體的各部位變化有所不同時,馬上表揚,這下子孩子們的注意力都轉移到設計不同的動作讓小紙球穿過了。

環節四:玩洞洞。在甘南,孩子們變出了洞洞,都等着我用紙球來“檢驗”洞洞是否結實。我趕緊請孩子們分成兩組,男孩子和女孩子面對面,當一組變洞洞的時候另一組就把手中的報紙球從洞洞裏扔過去,我做過示範後孩子們就非常投入地玩了起來;在西寧,該分組了,可孩子們仍然對不同的造型興趣不減,於是我讓孩子們兩人一組。互相玩扔報紙球的遊戲,我在一旁觀察和個別指導。

在兩次活動後我進行了分析,總的來說,這個活動來源於幼兒生活,設計層層遞進,活動中幼兒始終處於自主積極的狀態,與老師配合默契。隨着教師預設情景的不斷深入,孩子們由遊離於目標之外到對活動本身產生較高的興趣,從不熟悉老師到願意和老師一同想各種辦法,貫徹了《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中一再強調的讓幼兒在自由探索、相互學習中解決生活中的問題。對這個活動,我有以下幾點體會。

體會一:互動是孩子學習的主要方式,包括孩子與教師、同伴、材料的互動。良好的師幼關係是師幼互動的前提,教師要注意營造輕鬆、溫馨、激勵的良好氛圍,讓孩子信任、親近教師。願意和教師交流,願意展示自己的動作。在環節一中,甘南的孩子對席地而坐的方式不太適應,影響到了活動的引入環節,所以我利用手指互相打招呼的遊戲與每一位孩子親近,抓住孩子們的眼球,讓他們把注意力儘快投入到接下來的手指變洞洞的環節。

體會二:只有當學習者自己覺得學習活動是有意義、有興趣的時候,他們的意識與行動纔是統一的,纔會表現出積極、自覺的行動,所以瞭解幼兒的年齡特點非常重要。在環節二中,甘南的活動對象是大班下學期的孩子,找尋自己身體的洞洞這種簡單問題已無法滿足他們的求知慾望,教師必須提高要求,讓孩子們“蹦一蹦”才能達到:而西寧的中班孩子對自我和他人的身體還有很大興趣,所以這一活動可以讓孩子們自由探索。

體會三:雖然地域不同,生活環境有差距,但孩子們都有着極強的接受能力,而孩子們良好的思考、探索習慣。不是一個老師或者一個活動就能夠解決的,這需要全社會包家庭、教育機構及教師的共同配合。這兩地的孩子讓我深刻感受到,平時對孩子探索性的培養有多麼重要,那珍貴的小小智慧之火是需要我們去用心呵護,需要給予孩子自我思考、互相討論的時間。而不是直接告訴孩子正誤,或過多地去幹預。

體會四:無論何時何地,教師都要針對孩子的特點採取適宜的教育方式。在環節四中,我對兩地孩子分組的處理是不同的:甘南的大班孩子平時分組活動不多,他們對競賽項目特別感興趣。所以我採取了分組比賽――“看誰投得準”的遊戲活動;而我在與西寧的老師交流時瞭解到,他們班孩子平時活動就是分組,所以對自己組隊進行自主活動很熟悉,我的處理更多的是發揮孩子們的主動性,作爲一名觀察者,讓孩子在前。

點評1

這個活動最大的看點是整個活動體現了一個層層遞進的過程,具體體現在:動作發展的遞進,手指一手臂一四肢軀幹一多人的肢體配合,幼兒在洞由小變大的的過程中體驗着探索和發現的趣味性;難度的不斷遞進,個體自己變一兩人互動一多人變大洞一藉助周圍其他環境中材料變洞洞,不斷提高變化的難度,使幼兒一步步去解決問題,達到目標,是一個跳一跳的發展過程;興趣點的不斷遞進,幼兒從不理解遊戲的意圖一漸漸深入遊戲一模仿教師活動一自由創造小洞一興趣盎然地投入不斷的探索中,教師生動的趣味性語言加上恰當的肢體語言,引導、感染着每一位幼兒,師幼間形成了默契的配合。

活動中,教師也採取了一些非常好的教學方法。尤其是在對幼兒注意力和專注力的培養方面:在一個變洞一個投紙球的兩人互動活動中,投的幼兒注意力必須處在高度的集中狀態才能準確地找到相應的洞投進去,而變洞的幼兒只有快速投入地思考才能在短時間內找到身體中可“圍集”的地方。這個遊戲在最大程度上讓幼兒投入到了思考、應變的活動狀態中,幼兒在應變中體驗着變化所帶來的樂趣。此外。在幫助幼兒解決問題方面,教師及時發現幼在變洞洞過程中所出現的問題,如舉起雙臂是洞嗎,讓幼兒在分析是不是洞洞的過程中,鞏固了“圍集”的概念,提高了幼兒分析問題的能力。

整個活動中,教師高度投入和快樂的情緒感染了在場的每一個幼兒,調動了幼兒探索的積極性,因此整個活動可以說是快樂的、有趣的、讓幼兒不斷探索發現的肢體運動活動。

略有不足的是,教師在施教活動中有些急促,應再放慢一些速度,提問後給予幼兒思考的時間,語速再慢一些、柔一些,心再靜一些,可能整個活動會更穩一些。

點評2

這個活動目標制定比較全面,從認知能力、情感、態度方面制定了目標,符合幼兒的實際;從選材上,也符合幼兒的年齡特點。

教師對活動具有較強的調控能力,爲每個孩子提供了平等參與的機會。與每個孩子進行交流,用激勵性的語言來鼓勵孩子,孩子參與的積極性、主動性都非常好,在活動廣度上,教師也給予孩子們充分的時間;在孩子與教師的討論中,孩子能提出有意義的問題。或者發表個人見解,體現了活動活躍和有序,師生、生生的交流也是非常平等的;活動中,當個別孩子處於興奮狀態時,教師能自然地用開火車的形式讓活動變得有序,把這些孩子又集中到教師的視野。

我個人認爲。活動的深度可再加強一些。應充分發揮孩子身體各部位動作的能力,充分發揮幼兒的創造想像潛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