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幼兒園教案 > 【必備】幼兒園大班教案模板彙總5篇

【必備】幼兒園大班教案模板彙總5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52W 次

在教學工作者開展教學活動前,時常要開展教案准備工作,教案是實施教學的主要依據,有着至關重要的作用。那麼寫教案需要注意哪些問題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幼兒園大班教案5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必備】幼兒園大班教案模板彙總5篇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1

幼兒園大班語言優質課教案一:雪花

活動名稱

欣賞詩《雪花》

活動目標

1、懂得散文中“比喻”手法的特殊作用,學習並理解“潔白”、“鬆軟”等詞彙,學習運用“……好像……”的句式。

2、通過欣賞散文,使幼兒對散文詩感興趣,萌發幼兒感受美、表現美的情趣。

3、根據散文原有的格式,引導幼兒學習適當的仿編。

活動準備

圖片、配樂散文詩磁帶

活動流程

1、學習作品內容

師:你們看到過小雪花嗎?什麼時候看到的?老師有一張小雪花的圖片,你們想不想看?

(1)幼兒觀看圖片,完整欣賞散文詩。

(2)提問:詩裏說了些什麼?聽了有什麼感受?

(3)再次欣賞散文詩。

2、體驗作品

(1)欣賞第一自然段,問:小雪花是怎樣落下來的?

(2)欣賞第二自然段,幼兒交流討論:爲什麼說雪花像“美麗的白紗”、“閃光的銀簾”、“鬆軟的棉絮”?爲什麼能讓空氣更加清新?

(3)集體朗誦散文詩。

3、遷移作品

(1)提問:你看到小雪花落到哪裏?小雪花還會落到哪裏?那裏會有什麼變化?

(2)幼兒回答發表自己見解。

(3)請幼兒自己說說:如果你是小雪花,你想落在哪?

4、幼兒創編

師:你們喜歡小雪花嗎?請你們像詩中說的那樣也說一句話好嗎?

(1)幼兒自由組成小組,練習仿編,教師引導。

(2)小組相互交流練習。

評析本次教學活動幼兒興趣濃厚,選材適合大班幼兒的年齡特點,每個環節環環緊扣,幼兒能自由的仿編,內容通俗易懂。如果能讓幼兒在回答問題時多說說,多一些交流就會更好。

幼兒園大班語言優質課教案二:秋天的水果

一、活動目標

1.教幼兒通過水果的形狀、顏色、用途等概括水果的特徵,發展幼兒觀察想像和思維能力。

2.教幼兒學會編謎語的簡單方法,培養幼兒學習的能力。

3.要求幼兒用簡短、押韻的語言編謎語,發展口語表達能力。

二、活動準備

(一)物質準備

秋季水果實物:一串葡萄,香蕉

(二)知識經驗準備 幼兒已猜過一定量的謎語。

1.每個幼兒一張水果卡片,幫助幼兒掌握有關謎語的簡單常識。

2.通過實物觀察和圖片、軟件的介紹,讓幼兒瞭解各種水果的生長情況及相關知識。

三、活動過程

1.猜謎語,激發幼兒的求知慾: “一棵藤兒彎又彎,掛着珍珠一串串,有綠有紫真好看,熟的甜來生的酸。”小朋友,這是什麼呀?

(葡萄)對了! (教師出示一串葡萄)它是在什麼季節成熟了,葡萄就是其中的一種。前兩天,我們認識並品嚐了許多秋季的水果,

今天,我們一起爲秋季的水果編謎語,好嗎?

2.以葡萄爲例,幫助幼兒分析編謎語的方法:編謎語的句子要短,並且順口押韻,讀起來要像兒歌一樣好聽。

3.教幼兒編謎語“香蕉”①出示實物,啓發幼兒通過其形狀、顏色、用途編謎語。②幫助幼兒編出謎面;③讓幼兒創編。

4.幼兒分組編謎語:①每幼兒拿一張水果卡編謎語。②各組選一名幼兒講述謎語。

四、各領域滲透

科學:讓幼兒瞭解各種水果的形狀、顏色、用途等特性。

語言:學習用語言對水果的特性進行描述。

社會:教育幼兒與別人分享食物。

健康:教育幼兒注意食物衛生。 .

五、生活中滲透

在日常生活中,要讓幼兒多看一看,摸一摸,嘗一嘗,想一想,說一說,並鼓勵他們的求異性,發揮他們的觀察、想像、思維、語言能力和創新能力。

六、環境中滲透

爲幼兒提供一個有利於他們觀察、思考、講述的環境。如:給他們提供各種水果的實物擺設、圖片掛飾、區角中的卡片操作、演示等。

七、家庭中滲透

建議家長可多買不同的水果擺放,讓幼兒每天都能接觸到,並讓他們每天吃不同的水果,請他們把該種水果的特點說出來。

八、活動評價

項目

目標實現程度

內容適合程度

活動設計趣味程度

幼兒的“三性”表現

幼兒園大班語言優質課教案三:四季散文

活動目標

1.引導幼兒感受散文中對大自然四季景色的描繪,體會散文的語言美、意境美。

2.通過多通道感受的方式進一步激發幼兒對大自然的熱愛之情,提高其語言表達能力。

作品選擇與活動準備

文學作品:散文《春天來了》、《秋天的雨》、《第一場雪》,古詩《小池》等。

音樂作品:選擇描繪四季景象的輕音樂曲《春》、《夏》、《秋》、《冬》和《四季》。

美術作品:選擇希斯金的油畫《林邊的花》(表現春天的景色)和《橡樹?傍晚》(表現夏季的景色),列維坦的油畫《秋》(表現秋日的景色)和《三月》(表現冬日的景色)。

設計思路與活動建議

在“我愛大自然”這一單元的前幾次活動中,孩子們欣賞了二幅幅描繪大自然美好風光的世界名畫。孩子們的感受是細膩的、真切的,但他們往往無法將內心的感受用恰當的語言表達出來,有時會出現“太美了”或“我感到很高興”等比較籠統的泛泛之詞。於是課題組通過討論認爲:有必要向孩子們介紹一些描繪大自然美麗景色的散文佳作,幫助其欣賞內化。大家分頭找來一些散文、圖片、音響資料,並根據這些資料整理、設計了四季散文欣賞活動。本活動意在從對文學作品的欣賞切入,配合音樂、美術作品來豐富孩子們的語言積累,提高他們的語言表達能力,挖掘其內在潛能,激發他們熱愛自然;熱愛生活的情感。

本活動是一個由文學、音樂、美術等藝術形式共同切入的生態式藝術教育活動,建議本活動可包括以下一些環節:

一、欣賞散文《春天來了》,聆聽音樂,欣賞畫面,感受並描述春的美好

1.聆聽音樂《春》。

提示:教師引導幼兒:現在讓我們閉上眼睛,一起來感受春天的美好。

2.教師有感情地朗讀散文《春天來了》。提示:音樂《春》播放片刻後,教師開始有感情地朗讀散文《春天來了》,《春》作爲背景音樂不間斷播放。

3.引導幼兒用散文裏的語言描述春天。

提示:教師引導:春天美嗎?你從哪裏感覺到的?春天有哪些顏色?春雨是什麼樣的?你眼裏的春天是什麼樣的?

二、欣賞古詩《小池》,聆聽音樂,欣賞畫面,感受並描述夏日的景色

1.欣賞美術作品《橡樹?傍晚》,幼兒感受夏日景色。

提示:欣賞《橡樹?傍晚》時《夏》的音樂作爲背景不間斷播放。教師提問:夏日的景色是怎樣的?你有什麼感覺?引導幼兒感受夏日陽光的明媚、樹木的光影斑駁、枝繁葉茂和充滿生機。

2.吟誦古詩《小池》,引導幼兒繼續體驗夏日美景。

3.鼓勵幼兒用詩句來描述夏日景色。

三、欣賞散文《秋天的雨》,聆聽音樂,欣賞畫面,感受並描述秋天的景色

1.《秋》的音樂響起,教師朗讀散文《秋天的雨》。

提示:教師朗讀時,《秋》作爲背景音樂不問斷播放。

2.引導幼兒用散文裏的句子描述秋天。

提示:教師提問:秋天美嗎?美在哪裏?秋天的顏色是怎樣的呢?又有什麼樣的氣味?

四、欣賞散文《第一場雪》部分段落,聆聽音樂,欣賞畫面,感受並描述冬日美景

1.《冬》的音樂響起,教師朗讀散文《第一場雪》。

提示:教師朗讀時,《冬》作爲背景音樂不間斷播放。

2.引導幼兒用散文裏的句子描述冬天。

提示:教師提問:冬日的景色怎麼樣?爲什麼說冬天裏有白色的世界?你還見過哪些冬日景色?

五、總結四季的景色,激發幼兒對大自然的熱愛之情

音樂《四季》響起,分別回顧表現春、夏、秋、冬景色的美術作品。

提示:在回顧的過程中,教師應注意引導和激發幼兒用優美的語言表達自己對四季的感受,教師也可以適當進行小結:桃李芬芳,鶯歌燕舞,彩蝶紛飛,是春天的清新之美;枝繁葉茂,鬱鬱蔥蔥,驕陽似火,是夏天的粗獷之美;碩果累累,碧空白雲,秋高氣爽,是秋天的怡人之美;白雪瑩瑩,粉妝玉砌,是冬天的冰潔之美……

幼兒園大班語言優質課教案四:我是中國小娃娃(優質課)

目標

1.初步瞭解中國人與外國人在膚色、外貌以及飲食習慣等方面的不同,知道自己是中國人。

2.知道中國很大,中國人很聰明,萌發做中國人的自豪感。

準備

1.各種膚色的小朋友圖片或錄像。

2.世界地圖、中國地圖。

過程

1.經驗交流。

――出示各種膚色小朋友的圖片,引導幼兒找出圖片上的中國小朋友。

――中國的小朋友長得什麼樣?除了中國小朋友,圖片上還有誰?

――啓發幼兒將中國小朋友與其他國家小朋友進行作比較,說說他們的不同之處。

――討論:我們最愛吃什麼?外國小朋友最愛吃什麼?

――請幼兒幫助不同國家的小娃娃選擇餐具和食物。

――鼓勵幼兒學學各國小朋友相互問好的語言。

2.尋找發現中國的地理位置。

――出示世界地圖,以“中國娃娃住在哪裏”爲題,請幼兒在世界地圖上找找中國的位置,並用筆做上記號。

――共同認識首都北京的位置以及地圖上的特殊標記。

――引導幼兒嘗試在世界地圖上找到某些外國小朋友居住的大致位置,並將他們送回家(粘貼在地圖上)。

3.感受祖國真大。

――在世界地圖上比較中國與其他國家的大小,知道中國很大。

――看中國地圖,啓發幼兒說說中國地圖的外形像什麼,通過比較知道中國很大。

――欣賞詩歌《我們的祖國真大》。

建議

1.“國”對幼兒來說是比較抽象但又不能完全迴避的概念,採用從自身出發用比較的方法讓幼兒知道有中國與外國之分,產生作爲中國人的自主意識,意在化抽象爲具體。

2.有條件的幼兒園,可以請外國小朋友來園參加活動,幫助幼兒直接感受中國娃與外國娃的區別。

附:我們的祖國真大

我們的祖國真大,

北方,有冬爺爺的家。

十月就飄雪花。

我們的祖國真大,

南方,有春姑娘的家。

一年四季盛開鮮花。

啊!偉大的祖國媽媽,

東西南北中的孩子們,

在同一個時候,

有的滑雪,有的游泳,

有的圍着火爐吃西瓜。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2

活動目標

1.通過小實驗瞭解打噴嚏的原因。

2.通過觀察、學習解決問題的辦法。

3.瞭解一些保護鼻子的小常識。

4.在活動中,讓幼兒體驗成功的喜悅。

5.發展幼兒的觀察力、想象力。

活動準備

1.幼兒用書、掛圖。

2、胡椒粉、五香粉、辣椒粉、香水、咖喱等材料。

活動過程

1.聯繫幼兒的生活經驗,鼓勵幼兒說一說鼻子爲什麼會打噴嚏?

——你打過噴嚏嗎?什麼情況下會打噴嚏?

——幼兒討論,自由回答。

2.出示準備的教具。

師:老師這有好多東西,誰來聞一聞?

——他們聞過以後怎麼了?請他們來說一說。

——打完噴嚏後有什麼感覺?

——請沒聞過的幼兒都來聞一聞,並說一說自己的感受?

——幼兒回答後師小結。

3.出示掛圖,和幼兒一起討論:

——人爲什麼會打噴嚏呢?

——我們聞到哪些味道會打噴嚏?(冷氣、尾氣、灰塵等)

——你覺得哪些時候特別容易打噴嚏?(感冒、過敏等)

——如果打噴嚏了你會怎樣做?

4.活動延伸

——將準備的教具(辣椒粉等)放到區角讓幼兒繼續體驗打噴嚏的感覺。

活動反思

《新綱要》指出,應培養幼兒“生活、衛生習慣良好,有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春天氣溫反差大,是幼兒感冒易發的季節,一旦感冒,咳嗽、打噴嚏現象則隨之而來經常可見。在幼兒日常生活中,爲了避免交叉感染,雖然我們爲幼兒準備好了紙巾,但如何適時、恰當地使用紙巾,說起來簡單,要真正落實在小班幼兒的行動上,並持之以恆的堅持下去,卻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活動《打噴嚏》適合小班幼兒的年齡特徵,它藉助幼兒喜愛的小動物入手,生動而形象地再現了現實生活中小朋友感冒後,打噴嚏的不正確做法,從而引導幼兒進行生活遷移,在來不及拿紙巾的情況下,會低頭、轉頭或用手來掩住口鼻等等打噴嚏的衛生做法,幫助幼兒掌握文明、衛生的做法,對幼兒習慣的形成和素質的培養,都有其重要的意義。

常言道:“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導入環節作爲整個活動的開始,對幼兒來講,它是參與整個活動過程的認知系統和情感系統的初始啓動。所以,我注意設計簡潔、形象、準確的導入方式:師以自己感冒了,邊說邊用正確的方法打噴嚏,提問:感冒了會怎麼樣?幼兒馬上邊打噴嚏邊說:“感冒了會打噴嚏”。“打噴嚏的時候鼻子裏嘴巴里有什麼噴出來?”“口水,鼻涕”。小結:對呀,打噴嚏的`時候鼻涕、唾沫到處亂飛,細菌也跟着鼻涕和唾沫飛出來了,別人也會傳染上感冒,很不衛生。讓幼兒瞭解正確的打噴嚏的方法。在看看說說中學習兒歌前三段中,讓幼兒判斷小動物們打噴嚏的方法是否真確。出示第一張圖時,我按兒歌的句式提問:誰在打噴嚏?怎麼打噴嚏的?嚇跑了誰?將口頭表達提升,轉化爲兒歌中的書面語言,學習固定的句式,結構,爲後面的學習打基礎。

在接下來第二、三張圖片後提問後幼兒就能按兒歌的句式回答。其中在每段設置疑問:黃狗、河馬、大象打噴嚏的時候,爲什麼其他小動物都嚇跑了?這樣做好不好?疑問能抓住關鍵的問題,解決問題。讓幼兒進一步瞭解噴嚏中帶有細菌,會到處傳播。接着讓幼兒教小動物們正確打噴嚏的方法,將活動推向高潮,讓幼兒輕鬆地掌握了打噴嚏衛生的做法。也讓幼兒體驗做小老師的喜悅之情。

反思:這個活動是幼兒現實生活地再現。利用了形象的圖幫助幼兒理解、記憶兒歌,是個很有效的教學手段和方法,而且兒歌中小動物是幼兒所喜歡的,因此幼兒比較感興趣。通過活動不僅知道打噴嚏的時候鼻涕、唾沫到處亂飛,細菌也跟着鼻涕和唾沫飛出來了,會傳染給別人很不衛生,還讓幼兒學會了兒歌,。幼兒也都知道了正確的打噴嚏的方法,預設目標基本達成。當然,衛生習慣的養成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我們隨時隨地的提醒,以督促幼兒養成良好的習慣。

小百科:噴嚏指鼻黏膜受刺激,急劇吸氣,然後很快地由鼻孔噴出併發出聲音的現象。這也是一種人體對體內細菌排泄的一種方式。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3

活動目標

1、 通過觀察、操作、實驗、談話,讓幼兒瞭解有關電池的一些小知識,認識電池的特徵,正、負極及作用,瞭解正確使用電池、檢驗電池的方法。

2、 培養幼兒的動手能力和對科學探索活動的興趣。

活動準備

1、電動玩具若干,創設情境"電池專賣櫃"。

2、 實驗操作材料人手一份:電池一節(新、舊),小燈泡一個,電線一根。

3、電池模型圖,說明圖(安裝圖)各一張。

活動過程

一、通過觀察,討論認識電池。

1、利用玩具吸引幼兒,並且撥動開關,提出問題:玩具爲什麼不動?

2、證實幼兒的猜測,引出活動的主題——電池。

3、幼兒觀察電池。

4、結合圖片鞏固幼兒的發現,小結電池的基本特徵,並認識正負極。

二、掌握電池的使用方法

1、裝入電池,玩具不動,找原因。(幼兒討論後回答)

2、羅列幼兒的三種可能性,並一一加以驗證。

①電池裝反了。措施:結合說明圖,讓幼兒學習正確的安裝方法,鞏固正、負極知識,並請幼兒試裝。

② 玩具壞了。措施:用快用完的舊電池證明。

③電池沒電了。措施:用新電池。

三、通過實驗,檢驗電池

1、提出問題:怎樣才能知道電池裏有沒有電?

2、幼兒探索性實驗,教師指導。

  活動反思:

活動開始,我出示電動玩具,吸引了孩子們的眼球,讓他們知道里面裝有電池。接下來,我遙控玩具,玩具卻不動,讓小朋友猜想不動的原因。重點讓孩子明白電池有正負極。這節課,孩子積極性很高,課堂氣氛很活躍,效果不錯。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4

設計意圖:

泥鰍是我們身邊常見的動物之一,也是幼兒園的自然角中經常投放的,孩子們常常喜歡站在旁邊看泥鰍,但卻不敢給泥鰍換水,換水的時候泥鰍跑出來了,有的女孩子嚇得尖叫,不敢靠近,更不敢捉泥鰍。根據孩子們喜歡觀察又害怕泥鰍的特點,我設計了科學活動《捉泥鰍》,消除幼兒對動物的恐懼心理,鼓勵幼兒大膽勇敢地與動物交往。

活動目標:

1、在探究活動中發現粗糙材料及有兜的材料易抓泥鰍的現象。

2、認識泥鰍的外形特徵,初步瞭解其生活習性。

3、消除對動物的恐懼心理,能大膽勇敢地與動物交往。

4、在活動中,引導幼兒仔細觀察發現現象,並能以實證研究科學現象。

5、充分體驗“科學就在身邊”,產生在生活中發現、探索和交流的興趣。

活動準備:

1、泥鰍每組五到六條,

2、操作材料每組一份(包括:毛巾、網兜、食品夾、一次性手套、保鮮袋、筷子),

3、實物投影儀,塑料筐、記錄表格

活動過程:

一、出示泥鰍,激發幼兒捉泥鰍的興趣。

1、師:今天,黃老師帶來了一羣動物朋友,猜猜,是誰?

小結:這是一羣調皮可愛的小泥鰍。

2、教師和個別幼兒嘗試捉泥鰍,讓孩子感知泥鰍不可怕,從而激發幼兒捉泥鰍的興趣和勇氣。

3、請幼兒結合自己的經驗,說說用什麼方法能捉住泥鰍。(教師肯定孩子的想法。)

二、介紹材料,幼兒第一次探索:使用什麼材料能將泥鰍捉住。

1、師:剛纔,小朋友說了很多的方法,使用許多的材料能將泥鰍捉住,黃老師也準備了一些工具有……(逐一介紹材料),請你用這些材料來試一試,玩一玩,用什麼材料可以把泥鰍捉起來。請你把捉到的泥鰍放到綠色的框子裏。

2、幼兒操作。(放背景音樂《捉泥鰍》)

3、互相交流捉泥鰍的經驗。

師:你捉到泥鰍了嗎?你用什麼方法把泥鰍捉起來的?

出示“捉泥鰍紀錄表”,集體記錄能夠捉起泥鰍的工具。

看着記錄表集體說說操作結果。

4、教師小結:

毛巾等材料表面比較粗糙,碰到滑滑的泥鰍,能增加摩擦力,這樣泥鰍很容易捉起來;

而網兜、保險袋他們都有一個兜,能將泥鰍兜住,所以也能捉起泥鰍。

三、幼兒第二次探索:用什麼材料捉泥鰍最快最方便。

1、設疑:用哪種方法捉泥鰍最快最方便?(幼兒自由猜測)

2、幼兒第二次操作(放背景音樂捉泥鰍),教師鼓勵幼兒每一種工具都玩一玩,比一比到底哪一種最快最方便。

3、幼兒交流操作經驗。

師:剛纔,你們把每一種工具都試過了嗎?到底哪一種最快最方便呢?

4、捉泥鰍比賽。

根據幼兒的回答,每一種材料選一個代表進行比賽,其他幼兒當評委,使用哪一種材料的幼兒第一個捉起,哪種材料就最快。

5、教師小結:通過比賽,我們可以看到,用毛巾來捉泥鰍是最快最方便的,而用網兜也很方便,因此,賣魚的地方都用網兜來捉。

四、簡單認識泥鰍。

1、瞭解泥鰍身上有粘液,及作用。

師:小朋友,剛纔我們玩了捉泥鰍,你們高興嗎?泥鰍爲什麼會那麼難捉?(身上有粘液)泥鰍身上滑滑的粘液有什麼用呢?(減少摩擦、保護自己)

2、認識泥鰍身上其它的寶貝及他們的作用。(採用實物投影儀)

頭上有眼睛、腮(呼吸)

身上有花紋、鰭

3、簡單瞭解泥鰍的生活習性。

泥鰍喜歡生活在什麼地方?

五、設疑,結束活動。

師:今天我們玩了捉泥鰍,還認識了我們的泥鰍朋友,我們把泥鰍放到自然角里飼養,看一看他們喜歡吃什麼。

活動反思:

通過精心地準備材料,設計教案,到活動的實施,我都認真地對待,活動中孩子們非常地投入,效果較好。通過這一活動,我也悟出了以下幾點:

1、內容的選擇要貼近幼兒的生活,要順應幼兒的興趣。其實,一開始,我設計的活動是科常類的《認識泥鰍》。而捉泥鰍這一活動是從我試上後才生成的。試上時,我按原來的設計按部就班地進行,由於天熱,泥鰍顯得特別的調皮好動,不停地在托盤裏游來游去,最後竟從托盤裏跳了出來,這下我可傻眼了,因爲我自己害怕泥鰍,不敢捉泥鰍。在我的影響下,幾個女孩子也尖叫起來,可大部分孩子都顯得特別興奮,紛紛衝過去捉泥鰍,特別眼看就要捉住了,可泥鰍一滑又逃走的時候,孩子們更是激動,看得我都忍不住想去試一試。看着孩子們的表現,我也有了新的想法,活動也從科常類的認識泥鰍改爲科探類的捉泥鰍。

活動中,孩子們的表現也如我所料,活動場面可以用熱火朝天來形容,孩子們個個興趣濃厚,積極主動。

2、教師要以積極的情緒感染孩子。一開始我也害怕泥鰍,可活動開始時,有教師捉泥鰍這一環節,爲了克服自己對泥鰍的恐懼,我事先買了泥鰍在家裏練習,先是戴了手套捉,適應一點後再把手套拿掉,到上課前,我已不再害怕,同時覺得泥鰍還蠻可愛的。我想也正是我這種情緒感染了孩子,活動中每個孩子都大膽探索,沒有一個孩子因爲懼怕泥鰍而不參加活動。

活動中也存在着一些不足,雖然活動中孩子們能與材料充分地互動,但教師缺乏向孩子傳遞愛護小動物的思想,因此活動時,孩子們的表現顯得有點殘忍,用食品夾夾泥鰍時,有的泥鰍就被夾得出血了,但孩子們還是不放過。當時我也看見抹布上的血,雖然當時我及時鼓勵孩子捉泥鰍時要注意保護泥鰍,玩的時候不要讓泥鰍受傷了,孩子們後面也注意到了這個問題,但現在想想,如果我在活動前就要求孩子們要注意保護動物,不要讓泥鰍受傷了,那孩子們肯定會注意,不至於把泥鰍夾出血來還不放過,那活動就更完美了。這是我在活動前考慮不周,以後要吸取教訓,活動前要考慮周到一點。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5

活動目標:

感受不同的旋律所代表的不同的音樂形象並能用動作表現。

體驗魚同伴做遊戲的快樂。

讓幼兒自己動手製作頭飾。

活動準備:

鯊魚的頭飾若干。

活動過程:

1、欣賞音樂:

(1)兒完整欣賞音樂,教師提問:

——“音樂聽上去感覺怎樣?”(抒情的、流動的)

“音樂中好像告訴我們是什麼動物在做遊戲?”(各種各樣的魚在做遊戲)

(2)再次欣賞音樂後,幼兒隨音樂自由做魚兒遊等動作。

2、理解音樂內容:

(1)引導幼兒發現不同的音樂旋律代表着不同的音樂形象:

——“仔細聽一聽,音樂裏有幾種魚在做遊戲?”

(2)告訴幼兒音樂遊戲名稱叫《小魚和鯊魚》。

(3)討論用什麼動作表現小魚和鯊魚:

——小魚的動作輕柔、稍快、幅度大;鯊魚的動作沉穩、緩慢、幅度小。

3、學做音樂遊戲:

(1)欣賞最後一段音樂,教師提問:

——“這段音樂聽上去感覺怎樣的?”(很急促的)

“好像發生了一件什麼事情?”

(2)幼兒自由用動作表現。

4、遊戲玩法:

(1)2~4名幼兒扮演鯊魚,其餘幼兒扮演小魚。

(2)第一段是小魚的音樂,小魚聽音樂四散遊動。第二段音樂鯊魚出場,小魚繼續遊動,躲避鯊魚。

(3)當聽到急促的音樂時,小魚開始逃,鯊魚開始追,被捉住的“小魚”暫停遊戲。

(4)教師戴頭飾扮演鯊魚,幼兒扮演小魚,學做音樂遊戲。

(5)2~4名幼兒扮演鯊魚,其餘幼兒扮演小魚做遊戲。

5、製作遊戲頭飾:

幼兒自己動手製作小魚的頭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