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幼兒園教案 > 食物幼兒園教案

食物幼兒園教案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94W 次

作爲一名無私奉獻的老師,就難以避免地要準備教案,教案有助於順利而有效地開展教學活動。那麼問題來了,教案應該怎麼寫?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食物幼兒園教案,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食物幼兒園教案

食物幼兒園教案1

一、主題的產生:

在製作節日掛曆的過程中,我發現孩子們對中國的食物有一定的瞭解,也比較熟悉。比如:一些孩子講到了小籠、餛飩、餃子、糉子等。還有的孩子講到了外出吃飯時看到有的菜五顏六色的很漂亮、有的菜可以作出各種各樣的圖案等。結合我班水彩畫教學,可以使他們對中國的特色文化有進一步的瞭解,而且食物是他們每天都要接觸的,所以我決定以次開展主題活動。

二、主題網絡圖:

包餛飩

製作包包子

中國特色點心

中國食物

中國菜餚參觀飯店

製作拼盆

三、活動過程:

活動一:

目標:

1、結合圖片或食物,讓幼兒初步感知中國食物的特色,激發愛國情感。

2、提高幼兒探究的興趣。

條件提供:圖片(或實物)

活動設計:

1、出示圖片或食物:

你們在哪裏看到過這些食物?

吃過嗎?

2、組織討論:

這些東西國外有嗎?

是怎樣做出來的?

3、回去問問父母。

觀察記錄:

孩子們在看了一些菜譜的照片後展開了

討論:

朱穎:我到飯店裏吃過魚、蝦和點心。

王嘉晨:我還吃過蟹和小糉子。真實的菜單、菜譜可以幫

張鑫昕:我吃過粥。助幼兒回憶,幼兒在不知

潘華璽:我在火車上吃過菜。不覺中說出了許多,包括

朱穎:我在“鴨王”吃過鴨皮。一些中國的特色菜。

李佳斐:我吃過“小綿羊”火鍋。

鄧越:我在“小紹興”吃過雞、粥。

施軼恆:我吃過快餐。老師:那麼你們知道那些菜是中國特有的,國外沒有的?

張鑫昕:粥。

鄧越:小籠包子。

潘華璽:餛飩、餃子。

鄧燕飛:螃蟹。孩子們一邊看菜單一邊討

瞿峯:糉子。論着,我讓他們看一看自

王嘉晨:湯糰。己製作的節日掛曆是否有

李佳斐:重陽糕。點啓示。

反思:孩子們對吃的東西比較有興趣,再加上前幾天在製作掛曆的同時,

對中國的傳統節日及食物有一定的瞭解,所以能講出許多中國食物。但講的點心較多,因此就從點心先開始。

活動二:

目標:

1、在動手包餛飩的活動中,進一步對中國點心感興趣。

2、品嚐自己製作的點心,有參與的願望。

條件提供:皮子、餡

活動設計:

1、出示一隻包好的餛飩。

2、幼兒邊看邊講:

餡是怎麼進去的?

這是中國特有的嗎?

3、老師示範講解包餛飩的要領。

4、幼兒跟着老師一起做。

5、吃餛飩。

觀察記錄:

今天,正好孩子們中午吃餛飩,我從廚

房取來了皮和餡,孩子們看到這些東西一下

興奮起來了:

牛嘯天:我會包餛飩的。

朱穎:我也會的。

王嘉晨:我知道的,這就是中國菜。

鄧越:這不是中國菜,是中國點心。我順勢接着鄧越的話問:還有那些中國點心?

瞿峯:有餃子。

施軼恆:湯糰、春捲。

張心辰:大餅油條。

潘華璽:饅頭、包子。幼兒一下講出了許多特色點心,老師:那麼我們一起來包餛飩好嗎?

孩子們自發分成幾組開始包餛飩,在實際

操作中出現了一些問題:有的餡放得太少、

有的皮破了,在大家共同努力下,餛飩包

好了。

朱穎:我已經真的學會了。

王嘉晨:我還不會,但我會做饅頭。

鄧越:我想快一點吃這些餛飩。

反思:結合上次的活動,我把中國點心和中國菜餚分開來進行認識,先從製作點心開始。這次的活動,孩子們參與的積極性非常高,可能是平時較少接觸這些東西,有的幼兒從未做過,有了實際操作經驗,他們對中國點心有了新的認識。

活動三:

目標:1、嘗試用刀切發好的麪糰,初步學習搓、捏和做包子的方法。

2、在操作活動中激起探究的興趣。

條件提供:麪糰、餡、刀

活動設計:1、談話:

關於中國點心。

2、製作包子:

請廚房的阿姨發好麪糰,進行示範。

3、幼兒操作。

4、吃包子。

觀察記錄:

孩子們對動手操作很有興趣,有了上次

包餛飩的經驗,這次做包子似乎順利多了:

鄧越:我只會吃包子,不會做。男孩子似乎更“懶”一些,

張鑫昕:我也是。上次包餛飩也是如此。我請來了廚房的阿姨來示範,他們看得可認真了。

鄧燕飛:大媽媽的本領真大,這些小饅頭多

漂亮!

李佳斐:我會用麪粉做小白兔。

朱穎:上次我在公園門口看見有人用麪粉做

成各種各樣的小動物,我還買了一個。其實,這也算是中國民間工藝品的一種。

瞿峯:我媽媽說這些東西還要出口到國外去。老師:爲什麼要出口?

瞿峯:因爲國外沒有的。

王嘉晨:我知道了,這也是中國特有的。孩子們邊討論,便開始做包子了,雖然做得不算漂亮,但很認真。

反思:在孩子們的一問一答中,我發現他們對用麪糰製作各種造型產生了興趣,而且有些家長對我們的主題活動有所瞭解,開始豐富孩子有關的知識,所以他們纔會產生問題,並學着解答問題。本來,打算帶領孩子們去“綠波浪”看一看中國特色點心,但由於經費問題,只能放棄。

活動四:

目標:1、初步瞭解中國菜餚的主要特色:色、香、味、形,觀察拼盆的特點。

2、對中國菜感興趣。

條件提供:書、圖片

活動設計:1、幼兒自由翻看書或圖片。

2、討論:

你看到什麼?

你喜歡那個菜?爲什麼?

你認爲那些菜漂亮?爲什麼?

你在那裏看見過這些菜?

3、幼兒介紹自己喜歡的菜。

觀察記錄;

今天的活動是從由我在“綠波浪”帶回

的菜單引起的:

鄧越:是上海點心的廣告。老師:你們看看我們的牆

吳雯娟:是圖畫,吃的。壁上多了什麼?

牛嘯天:有各種點心。老師:什麼點心?

鄧燕飛:由糕、春捲。老師:你們知道是從哪兒來的?

李佳斐:是發來的。

吳雯娟:是畫出來的。

鄧越:不對,如果是蠟筆畫的,上面會有一鄧越是個觀察力很強的孩

粒粒的東西,這肯定是從廣告紙上剪子,非常細心。

下來的。老師:爲什麼要做廣告?

潘華璽:飯店裏的人要介紹他們的東西。

羅逸菲:專門買點心的地方做廣告。

曹寧:我在飯店裏看到過的。老師:飯店裏除了點心還有什麼?

張心辰:我吃過許多好吃的菜。

高怡寧:飯店裏的菜很漂亮。老師:爲什麼很漂亮?

鄧越:像花一樣。

施軼恆:他們用西瓜做成橋。

孫婷怡:用蘿蔔做成蝴蝶。

羅逸菲:青菜做成小花。

曹寧:胡蘿蔔切成絲,用牙籤串起來就變

成菊花了。

單偉棟:蘿蔔刻成一條龍。

高怡寧:黃瓜做成樹葉,蛋黃做成樹幹。

李佳斐:青菜做成花瓣,蘑菇作花心。孩子們你一言我一語說出鄧燕飛:用黃瓜且成一塊塊,放在盆子的了許多中國菜的特色。

周圍,當中放菜。

吳雯娟:當中放黃顏色的菜好看,因爲綠

的和黃的放在一起漂亮。好聰明的小姑娘!不知不覺中將到了中國菜的“色”。老師:真的!這樣配好看多了。老師也帶來了一些菜的照片,想看

孩子們一邊看菜單,一邊議論:這是魚片、嗎?

這是青豆、這時青椒……

反思:這次活動給我感觸很深,孩子們的觀察力越來越敏銳,觀察得越來越仔細,而且現在變得很喜歡講,包括一些平時比較內向的孩子,今天也講得很熱鬧,無意中講出了中國菜的主要特點:形、色。

活動五:

目標:1、通過外出的參觀活動,結合廚師的介紹,讓孩子們進一步瞭解中國菜的不同製作方法及選用的材料。

2、用多種途徑提高孩子們的探索興趣。

活動設計:1、參觀飯店:

請廚師介紹菜餚。

幼兒可向廚師提問。

2、看一看菜譜。

3、講一講自己學到了什麼本領。

觀察記錄:

今天,我們聯繫了“萬家燈火”酒店帶

領孩子們去參觀,我們請了飯店的廚師長爲在看的過程中,我發現孩

孩子們介紹了陳列出來的各種菜餚,孩子們子們能講出一些蔬菜的名

興趣很高。字。老師:剛纔廚師叔叔

爲我們介紹了許多菜,你們還有什麼問題要問

王嘉晨:請問這個菜邊上的花是怎麼做的?嗎?

鄧越:這個寶塔是用什麼做的?

吳雯娟:這個孔雀的頭是不是用黃瓜做的?

王嘉晨指着“松鼠鮭魚”說:這是用魚頭和薯條做成的!(魚肉切成長條用油炸一下確在廚師的介紹下,孩子們知實很像薯條)道了“松鼠鮭魚”的製作方

法。

回到幼兒園後,孩子們又繼續討論了起來:

鄧燕飛:飯店裏的菜比我們做的好看。

王嘉晨:當然啦,人家培訓過的。

鄧越:要學好幾年了。這時,孩子們提到了菜名,於是我問:是不是每個菜都有自己的名字?

瞿峯:有“孔雀開屏”。

朱穎:有“脆皮鴨”。

鄧越:有“菊花餅”。老師:下次我們也來學做小廚師好嗎?

反思:外出活動確實豐富了孩子們的知識面,許多孩子知道了菜可以做成各種各樣的形狀,用刀切幾下就可以改變形狀,而且他們也敢於提問了,雖然剛開始有點膽怯,但在大家的鼓勵下,慢慢地放開了。下次的活動,

食物幼兒園教案2

設計意圖:

愛玩是孩子的天性,孩子都喜歡出去旅遊,每次旅遊回來都希望把自己見到的、好玩的事情說給老師、小夥伴聽。結合孩子的需要和興趣,我班開展了“快樂的旅行”這一主題。隨着活動的不斷延伸,一次孩子們在進餐中竊竊私語,老師蹲下身仔細傾聽孩子的對話,才知道他們有一個新的“發現”:食物在肚子裏會“旅行”嗎?多有趣的問題呀!孩子們都關注着呢。

《綱要》指出:科學教育應密切聯繫幼兒的實際生活進行,利用身邊的事物與現象作爲科學探索的對象。生活中有多種多樣的食物,孩子們總是吃不夠、說不完。爲滿足孩子們的好奇心和探究願望,“食物的旅行”主題活動由此生成展開。爲體現新課改精神,我們以整合的觀念,目光短淺是讓幼兒在認識人體的消化器官,瞭解食物的消化過程的同時,重點知道胃與身體健康的關係,提高他們的自我保護意識。同時培養幼兒的觀察力及合作能力。爲使活動真正引發幼兒參與的興趣,我注意靈活採用教法:首先設置問題情境(從孩子們好奇心入手——“吃下去的東西哪去了?”)觀察法(用孩子的眼睛去發現——食物在人體裏的消化過程)操作法(以孩子喜愛的操作形式展開——動手動腦拼圖、“構建”消化系統圖)等等。爲更好地突出重點、突破難點,我們充分發揮多媒體教學手段的作用,親手製作課件,使學習活動更爲具體生動且有趣味性。

活動目的:

1、認識人體的主要消化器官,瞭解食物的消化過程,重點知道胃與身體健康的關係。

2、加深幼兒對身體的瞭解,提高幼兒自我保護意識。

3、培養幼兒觀察力及合作能力。

4、激發幼兒樂於探索科學實驗的樂趣。

5、能大膽進行實踐活動,並用完整的語言表達自己的意見。

活動準備:

1、多媒體課件,人體消化系統卡片數套,小兔布偶一個,食品、白板紙、油畫棒、大小塑料軟管等材料若干。

2、課前與爸爸媽媽討論及查找有關資料。

3、主題環境創設(人體模型、人體各結構圖等)

活動過程;

一、教師與幼兒每人吃一塊蘿蔔片,談話關提出問題讓幼兒猜測,引出課題“食物的旅行”。

1、講述故事“蘿蔔的旅行”。

2、利用小兔布偶,重點提問:蘿蔔都經過了哪些地方?

二、幼兒自選食品(糖、餅、果等),再次體驗食物在身體裏的感受。

三、認識主要消化器官,瞭解食物的消化過程。

1、教師演示課件,幫助幼兒認識消化器官的名稱。

2、重點講解胃與身體健康的關係:讓幼兒明白不良飲食習慣對胃的傷害。

3、結合幼兒生活經驗,引導幼兒討論:辨別哪些是健康的飲食行爲?哪些是不健康的飲食行爲?教育幼兒要有自我保護的意識。

四、分組操作活動:加深對人體主要消化器官的理解。

1、分組玩拼圖遊戲。幼兒利用小卡片,合作拼成一幅完整的人體消化系統圖。

2、部分幼兒躺下將人體外形輪廓勾畫出後,自主選擇大小、長短不一的塑料軟管等材料(做食管、胃、小腸、大腸等)。

3、分享交流:教師與幼兒共同將做好的人體消化器官圖佈置在室內主題欄目中。

附故事:《蘿蔔的旅行》

小兔最喜歡吃蘿蔔了,小兔把我放到嘴裏,嚼呀嚼,把我弄得癢癢的,一不留神,我就被吞了下去。不一會兒,我到了一條長長的管子裏,就像坐滑梯一樣,真好玩!還沒等我玩夠,就滑到了一個大袋子裏,這大袋子可神奇了,它會一邊分泌出一些液體,還一邊慢慢地蠕動,把我磨得呀越來越碎,越來越碎...被磨碎的我接着到了一條彎彎曲曲的小管子裏,像迷宮一樣,好不容易出了迷宮,我就到了一條皺巴巴的大管子裏,在這我的營養都被吸收掉了,最後我就被排出了體外。

活動反思:

這一課的教學重點是瞭解人體的消化器官和食物在人體內的主要消化過程,並知道如何保護人體的消化器官。探究新課之前,我先引領學生回顧了食物中有哪些營養物質,然後引入食物消化的討論話題。學生很容易說出食物消化的過程:口腔—食道—胃—小腸—大腸—肛門。並且能馬上理解這些器官都是消化器官。但是,學生對於肝是消化器官卻不是消化道這點不理解,因此,我又加入了消化器官、消化道概念的對比,以及肝的功能的擴充。在瞭解如何保護消化器官時,學生也能結合生活實際舉一反三,比如:飯前便後要洗手、吃飯要定時定量、細嚼慢嚥、不吃不乾淨過了保質期的食物、飯後不劇烈運動等。

學生在這節課中提了很多與生活有關的問題,課堂反應很積極,他們對於平時看不見的肚子裏面的東西充滿了好奇心,跟隨食物一起在消化道內旅行時有很多次“原來是這樣的”反應。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相信學生的好奇得到滿足心的同時,這些知識也能深深的映在學生的腦海裏,並且能積極主動的運用到生活中去,解決生活中的小問題,這樣才達到了科學課的目的。希望能激發更多學生的`興趣,讓所有的學生都能積極主動的探索科學的奧祕。

食物幼兒園教案3

  一、活動目標:

1、能手口一致地點數5以內物體的數量並說出總數。

2、學習將5以內的數量與物體進行匹配。

3、樂意參加操作活動,並能按要求進行操作活動。

  二、活動準備:

1、卡紙大房子一座,貼有五種不同小動物的頭像。

(小狗1只、小貓2只、小雞3只、小羊4只、小兔5只)

2、1到5的數字卡和圓點若干。

3、肉骨頭、小魚、毛毛蟲、小草、胡蘿蔔的圖片若干。

  三、活動過程:

1、森林裏面發洪水,小動物的房子都被洪水沖走了。天氣晴了,小動物們一起動手建了一座很大的房子。小朋友想不想看看他們的大房子?(出示房子)

2、哇!房子好大呀!如果再發洪水,它們的大房子也不會被水沖走了。我們一起看看小動物的房子蓋了幾層樓呀?(5層)可是小動物們還沒來得及給樓層貼標號,我們一起幫幫它們好嗎?(一樓貼數字標號1,二樓貼數字2,三樓貼數字3,四樓貼數字4,五樓貼數字5)

3、今天是小動物搬新家的好日子,看,誰來了?(小狗)

今天小狗來得最早了,它搬到了大房子的一樓。

喵!兩隻小貓也來了,住上了二樓;三隻小雞跑來了,它們住在了三樓;咩咩!來了四隻小羊,它們高高興興地住上了四樓;蹦蹦跳跳來了五隻長耳朵的動物,它們是誰?(小白兔)五隻小白兔跳到了五樓住下了。

4、小動物搬新家了,我們小朋友給它們送點禮物吧!送什麼呢?(幼兒展開討論,鼓勵幼兒說一說自已的想法)好吧,因爲它們剛搬新家,家裏都沒吃的食物,我們就給小動物送點它們最喜歡的食物吧!要送多少呢?小狗說:“我是一隻,我只要一根肉骨頭就行了。”請一個小朋友給小狗送一根肉骨頭吧。(給小貓、小羊、小雞、小兔送食物)

四、小結(小動物收到了小朋友送的食物非常高興。)

剛纔,老師接到了大象伯伯的電話,大象伯伯知道小動物搬新家了,給小動物寫了許多的賀卡祝賀它們。可是,大象伯伯今天臨時有事,它想讓我們的小朋友按照賀卡的標號分別送到各樓層的布袋裏。(放音樂,讓幼兒操作)

  【二】幼兒園小班數學教案:小貓玩球

活動目標

1、認識1和許多,瞭解他們的關係.

2、學習滾接大皮球.

活動準備

1、小貓頭飾若干與幼兒人數相等.

2、兩個幼兒一個大皮球.

活動過程

1、通過遊戲”小貓學本領”,學習認識1和許多,以及它們之間的關係.

(1) 出示一個貓媽媽的頭飾,啓發幼兒說出這是一位貓媽媽.

(2) 桌子上面放着許多個小花貓頭飾,啓發幼兒說出這是許多小花貓.

(3) 請每個幼兒拿一個小花貓頭飾戴在頭上,啓發幼兒說出許多個成了一個,一個的.

(4) 媽媽帶小貓集合去玩球,啓發幼兒說出一個一個合起來是許多個.

2、小貓學滾接球的本領,雙手將球向前滾.

(1)1只小貓學本領.(2)許多隻小貓學本領.(3)兩隻小貓相對滾接大皮球.

活動延伸

在計算角內提供許多1與許多的實物或圖片,教師有意識的引導幼兒繼續學習小貓捉魚。

食物幼兒園教案4

活動設計背景

針對農村孩子缺乏衛生常識、不講衛生、不合理的飲食習慣等問題,特意設計這個活動主題,讓農村的小朋友養成講衛生、有規律的飲食等習慣。

活動目標

1、瞭解一些紅色食物。

2、知道紅色食物對人體的健康益處。

3、知道人體需要各種不同的營養。

4、初步瞭解健康的小常識。

5、初步瞭解預防疾病的方法。

教學重點、難點

1、認識一些紅色食物並說出它們的名稱。

2、瞭解它們的食用價值。

活動準備

1、紅辣椒、胡蘿蔔、西紅柿、紅蘋果、紅棗等食品。

2、紅色的布娃娃。

活動過程

一、興趣導入

出示紅色娃娃,以孩子的口吻讓小朋友們迅速進入童話情境,邀請小朋友們到“紅色王國”去做客。

二、認識紅色食物

1、引導幼兒觀察出示的物品,說出它們的共同特點是紅色。

2、談話:引導幼兒說一說自己知道的紅色食品。

幼兒根據自己的經驗說一說紅顏色的食品,例如:紅辣椒、胡蘿蔔、西紅柿、紅蘋果、紅棗等。

3、品嚐紅顏色的食品。

幼兒自由品嚐教師提供的紅色食品,並引導幼兒說出它們的不同味道。例如:辣、甜、酸……

三、討論

1、引導幼兒瞭解這些紅色食品對人體的健康益處。

2、幼兒自由討論紅色食品的作用。

四、總結

紅色食品中都含有豐富的營養價值、維生素,能增強人體的活力,起到抗病毒等作用。所以,小朋友們要多吃些紅色的食品。

教學反思

這一節課一開始出現紅色娃娃和紅色食品,激發了幼兒的學習興趣。因爲幼兒都喜歡鮮豔的顏色和玩具。興趣式的投入讓幼兒有了積極的心態,課堂上認識紅色食品的時候,幼兒們都比較積極參與活動。充分讓他們認識和了解了紅色食物的名稱,順利的完成了制定的教學目標。

美中不足的是有小部分幼兒沒有理解到紅色食物對人體的益處,還有的幼兒是理解之後卻不能用語言來表述。比如,幼兒知道紅色食品的作用很多,這些食品都出現在我們身邊,時刻陪伴着我們,豐富了我們的生活。幼兒也瞭解到紅色食物對我們的重要作用就是增加我們的活力。還有部分幼兒一時無法改變不良的習慣,比如水果不洗就吃、不削皮就吃、暴飲暴食、偏食等壞習慣,還需要在今後多花時間進行教育和糾正,讓他們從小養成健康的生活習慣。

食物幼兒園教案5

活動目標:

1、會區分哪些食品是健康的,哪些食品是不健康的,有意識識別食品包裝上的生產日期以及安全標誌。

2、增強食品健康意識,提高幼兒食品安全自我保護能力,培養幼兒良好的飲食衛生習慣。

3、探索、發現生活中的多樣性及特徵。

4、培養良好的衛生習慣。

5、初步瞭解健康的小常識。

活動準備:

PPT課件。

活動過程:

一、活動導入

1、談話導入:平時你最喜歡喜歡吃什麼東西?(教師點擊課件一一出示食物的圖片)

2、小結:你們喜歡吃的東西真是各式各樣,看看老師這裏有哪些食物。

二、區分健康與不健康食品

1、師:食物的種類真的是很多,但食物還可以分成更多的小類別哦,我們來看看這裏有哪些種類?(一一出示)

師:哪些食物是健康,哪些食物是不健康的?

小結:

(1)健康食品:水果類,蔬菜類,牛奶,豆類,五穀雜糧。(吃了有助人體健康的食物)

(2)垃圾食品:油炸食品,方便麪,果凍,蛋糕,燒烤、甜點,餅乾,可樂等。(吃了對人體有害的食物)

2、瞭解垃圾食品吃了以後對人體會有什麼害處

(1)點擊課件請幼兒瞭解垃圾食品的製作過程,幼兒討論,教師在幼兒討論的基礎上進行小結:在我們喜歡吃的食品中有很多都是垃圾食品,垃圾食品吃了以後會對我們人體造成一定是傷害……所以,小朋友們要少吃或不吃這樣的食物,纔會健康成長。

(2)提問:你還知道哪些垃圾食品?(罐頭類食品,醃製食品,奶油製品,話梅和蜜餞類食物)

教師將幼兒說到的垃圾食品逐一用課件展示,幫助幼兒更多的瞭解更多的垃圾食品品種。

三、認識食品安全標記

1、提問:除了垃圾食品以外還有什麼食品也不能吃?(請幼兒討論並回答問題)

2、請幼兒觀看課件(小朋友喝過期牛奶出現肚子痛的畫面)

師:他怎麼了?爲什麼會這樣?

引導幼兒小結:我們購買食品的時候一定要看清楚包裝袋上面的食品保質時間,過期的食品是不能吃的,否則會產生身體不適,還可能會發生危險。

3、認識生產日期和安全標記

教師出示圖片,請幼兒觀察並進行分辨食品袋上的生產日期、保質期及安全標準。

活動反思:

食品包裝袋上的這些標記會告訴我們那些食品是安全的,那些食品是不安全的,我們以後購買的時候一定要仔細地看清楚,還要提醒爸爸、媽媽不要忘記了看清楚食品的安全標記哦。

食物幼兒園教案6

(一) 教學目標:

1、 指導小學生知道變質的食物有害身體健康。

2、學會辨別常見的變質食物和過期食品。

(二)情感目標:

1、 培養小朋友注重飲食健康的好習慣。

2、 對於食用變質或過期食品不贊同或進行阻止的態度。

(三)行爲目標:

1、注重飲食安全,不食用變質或過期食物。

2、對於不健康的飲食行爲敢於制止。

教學重點:學會辨別最基本的致人中毒的食物,初步培養健康飲食的意識。 教具準備:

1、 自制賦有童趣的食物小錄像四段、幻燈四張。

2、 各小組卡通食物頭飾若干。

3、 本課所需健康食物和相應的變質食物圖片,文字條幅。

教學過程:

一、 導入新課

小朋友們,大家好!歡迎大家和老師一起步入小學生《防食物中毒》專題課的學習!小朋友們,你們知道嗎?我們長得如此健康、強壯,食物在其中可起了很大的作用,下面我們來一起認識一下他們吧!(播放日常食物的自制小錄像,引導小朋友們瞭解各種食物的營養以及作用。)

提問:小朋友們,你最喜歡小錄像中的哪種食物?說說看,爲什麼?(討論發言) 板書:教師按學生答覆張貼健康食物小圖片。

小結:恩,真不錯,大豆富含蛋白質,可以另小朋友們營養大腦,長的更聰明;西紅柿富含維生素,可以另小朋友們增強抵抗力;大饅頭含澱粉,可以讓我們長的更健康等等,他們都有益健康。

板書:在健康食物後板書有益健康。

二、 講授新課

過渡語:小朋友們說的真好,這些食物各有各的營養,老師現在就想吃了,但是,小朋友們你們知道嗎?我們喜歡的食物如果變質了,那會怎麼樣呢?

1、 看第二段自制小錄像片段《變質的豆豆》,認識如果大豆變質了,對於我們身體的危害。

提問:如果富含蛋白質的大豆變質了,我們吃下去會怎麼樣呢?(討論發言)

2、 看第三段自制小錄像片段《發芽的土豆》。認識如果土豆發芽了,對於我們身體的危害。

提問:小土豆也想看看外面的世界,探出了小腦袋,我們如果把這樣的土豆吃了會怎麼樣呢?

3、 看第四段自制小錄像片段《可怕的變質食物》看饅頭、青椒、過期的署條麪醬、發黴的火腿麪包和存放時間過長的橘子。

提問:小朋友們,你發現了什麼?錄像中的小朋友吃了變質食物後怎麼樣了? 板書:從健康食物的底部翻出變質食物,從學生的討論中總結有害健康。

提問:看到有人吃這樣的食物,你會怎麼做呢?(引導小朋友認識到食用這些食物的危害性,以及敢於阻止不對行爲的品格。)

三、 聯繫實際,提高認識,指導行爲

1、播放辨析是非的幻燈四張。

提問:小朋友們,上述圖片,你認爲哪些是正確的,哪些是錯誤的,要是你,你會怎樣做呢?(討論發言)

小結:看到家人或者朋友食用這樣的食物,我們要及時制止,並告訴他變質食物的危害。

2、觀看小組表演,《健康家--小樂樂》。

發放食物小頭飾,小朋友按小組模仿表演,教師指導小組行爲。找示範組表演,大家鼓掌歡迎。

食物幼兒園教案7

活動目標

1、能用感官辨別出不同味道的食物,並用語言描述自己的感受。

2、嘗試用“ABB”結構的詞語來描述味道的特徵,如:香噴噴、甜滋滋、酸溜溜、辣乎乎、鹹津津等。

3、根據已有經驗,大膽表達自己的想法。

4、能分析故事情節,培養想象力。

5、讓幼兒大膽表達自己對故事內容的猜測與想象。

過程與方法

用情景導入激發幼兒對食物味道的描述,引導幼兒初步接觸“ABB”結構的詞語。接着讓幼兒體驗食物和調料的味道再引導幼兒學習描述它。在幼兒有了這些體驗後讓幼兒用兒歌的方式來整理學到的“ABB”結構的詞語。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願意感受不同食物的味道並嘗試描述。

活動重點

能用感官辨別出不同味道的食物,並嘗試用“ABB”結構的詞語來描述自己的感受。

活動準備

餅乾、辣椒、鹽、白糖、檸檬、西瓜、橘子等食物。

活動過程

一、情景導入。

師:今天老師給小朋友帶來了可多好吃的,小朋友們想不想嘗一嘗?但是老師在讓小朋友們嘗這些食物之前想了解一下小朋友都喜歡什麼樣的味道好嗎?

二、老師引導幼兒說說食物的味道,啓發幼兒用“ABB”的結構詞語來描述。

師:食物的味道可以怎麼說?比如有小朋友說他可喜歡吃糖了,那糖的味道可以怎麼說?(引導幼兒學習:甜滋滋、香噴噴等詞語。)

三、組織幼兒品嚐食物,並讓幼兒交流品嚐的結果。

1、師:現在小朋友們可以品嚐老師爲大家準備的食物了,但是嘗過之後要想一想這個味道該怎麼說呢?

2、老師讓幼兒在組內先交流。老師巡視並觀察,同時跟幼兒交流食物的味道,引導幼兒大膽講述自己的感覺。

四、集體交流品嚐結果。

1、師:請小朋友回憶一下剛剛自己都嚐到了那些食品?你還記得它的味道嗎?

2、老師依次出示食物,引導幼兒用“ABB”的結構詞語來進行描述。

五、引導幼兒編兒歌記憶“ABB”結構的詞語。

1、今天我們嚐到了好吃的食物和調料,我們還學會了好多新的描述味道的詞語對嗎?我們來講它們編成兒歌,好不好?

2、引導幼兒編兒歌。

香噴噴的餅乾,甜滋滋的西瓜;

酸溜溜的檸檬,甜滋滋的橘子。

辣乎乎的辣椒,鹹津津的鹽巴,

麻乎乎的花椒,甜滋滋的白糖。

……

活動延伸:

小朋友們回家和媽媽一起看看家裏或者廚房還有什麼食物或者調料,在媽媽的允許下嚐嚐它的味道再和媽媽討論一下它的味道好嗎?

活動反思:

1. 活動整體效果很好,符合小班幼兒年齡特點,基本達到了教學目標。幼兒通過品嚐都能講出食品的味道並豐富了幼兒的詞彙。

如:酸酸的、甜甜的、苦苦的、辣辣的、鹹鹹的。

2. 食品都是孩子們熟悉的,並且孩子們親自感受參與性強,課堂討論氣氛熱烈,幼兒能根據自己已有的知識經驗進行擴展回答問題,

3. 在選擇食物的過程中,多數幼兒能選擇更多的食品,可見幼兒的挑食只存在於個別,孩子們在老師的教育下,孩子能選擇更多的食品,值得欣慰。

4. 延伸活動設計合理,能更進一步促進幼兒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

食物幼兒園教案8

活動目標

1、知道什麼是食物鏈和食物網。

2、能簡單分析和概括生物之間的食物關係。

3、能夠體會到自然界的事物是相互聯繫的。

活動準備

1、幼兒用書

2、鷹、蛇、青蛙、稻穀、蟲子的頭飾和圖片

3、貓、老鼠、稻穀、人、鷹、蝗蟲、麻雀、玉米、小麥圖片。

活動過程

1、導入活動。

(1)出示貓、老鼠和稻穀的圖片,讓幼兒說一說它們之間的關係。

(2)請幼兒按照被吃關係的順序擺放圖片,教師按幼兒擺放順序出示箭頭。大米→老鼠→貓。

小結:我們是用箭頭表示吃與被吃的關係,箭頭指着被吃物。

2、建立食物鏈的概念。

(1)遊戲“誰吃誰”:教師出示鷹、蛇、青蛙、稻穀、蟲子頭飾,請四位幼兒分別戴上這些頭飾,按誰吃誰的順序站立。

(2)其他幼兒檢驗戴頭飾的幼兒是否站對,如不對請幼兒更正。

(3)請一位幼兒將幼兒頭飾上的圖片按食物鏈順序擺放,並用箭頭指示。(稻穀→蟲子→青蛙→蛇→鷹)

小結:這些生物間存在着這種“吃與被吃”的關係,就像鏈條一樣,這種食物的聯繫叫做食物鏈。

3、瞭解食物鏈的構成。

討論:擺在食物鏈最前面的是什麼?它們是如何獲取食物的?

小結:擺在食物鏈最前面的是綠色植物,它們通過光合作用,把土壤裏的水分和空氣中的二氧化碳轉換成營養物質,再以食物的方式儲存起來

4、瞭解食物網。

(1)閱讀幼兒用書p25頁“神奇食物鏈”仔細觀察圖中內容,並用“→”連接圖中的食物關係。

(2)出示作業單,上面畫有人與動植物圖畫,請幼兒試畫出與人有直接關係的食物網(人、鷹、蛇、蝗蟲、麻雀、老鼠、稻穀、玉米、小麥)。

(3)這麼多食物鏈交叉在一起,你們覺得像什麼?

小結:在生態系統中多數動物的食物不是單一的,因此食物鏈之間又可以相互交錯相聯,構成複雜網狀關係。就叫“食物網”

5、瞭解食物鏈被破壞帶來的後果。

(1)請幼兒說說對“大魚吃小魚,小魚吃蝦米,蝦米吃淤泥這句古老的諺語”,和成語“螳螂捕蟬,黃雀在後”的理解。

討論:如果這張食物網裏的一種生物死亡,會帶來怎樣的後果?

小結:如果生物鏈上一種動物滅絕了,就會影響到其他動物的生存,因而,保護一種動物的同時,也就是保護了其它許多動物。

活動延伸

在爸爸媽媽們幫助下查閱資料,收集更多的有關“食物鏈”的資料,與同伴們互相分享。

食物幼兒園教案9

  設計背景:

孩子對身邊的小動物都是跟喜歡的,可是小班的孩子對於它們喜歡的食物還不是完全瞭解,爲讓孩子們了加深對動物食物的瞭解,我特意設計了這樣一個一遊戲爲主的活動。

活動目標:

1、瞭解一些動物的生活習性,學會關心和愛護動物。

2、初步發展幼兒的創新意識,能主動參與遊戲,體驗愉快的情緒。

3、考驗小朋友們的反應能力,鍛鍊他們的個人能力。

4、使小朋友們感到快樂、好玩,在不知不覺中應經學習了知識。

重點難點:

在給“小動物”餵食的同時說出“XX,XX,我請你吃XX”,比如:小兔,小兔,我請你吃青草。

活動準備:

貼有小動物頭飾的小紙盒(小羊、小貓、小兔)和小動物的“食物”(青草、蘿蔔魚)若干。

活動過程:

1、兒歌引入:“小白兔白又白,兩隻耳朵豎起來,愛吃蘿蔔愛吃菜,蹦蹦跳跳真可愛。”“小朋友們,你們知道小白兔最喜歡吃的東西是什麼嗎啊?”(蘿蔔和青菜)“你們還知道其他小動物喜歡吃什麼嗎?”比如小狗喜歡吃骨頭,小貓喜歡吃魚、、、、、、

2、模仿小動物,學小動物走。出示教具:“老師今天給小朋友們請來了幾位客人,你們看看它們是誰啊?小兔、小猴子和小貓。小朋友們知道它們是怎樣走路的嗎?請小朋友們來學學好嗎?”鼓勵幼兒大膽模仿小動物的動作。

3、給小動物餵食。“家裏來客人了,我們要熱情地招待他們,看看有沒有什麼好吃的拿出來分給它們好嗎?”(拿出小動物的食物)“你們知道它們都喜歡吃什麼嗎?”(小兔喜歡吃蘿蔔、小猴喜歡吃桃,小貓喜歡吃魚)“我們把它們喜歡吃的東西送給它們吃好嗎?等會兒,請小朋友學小動物走到到它們面前說‘XX,XX,我請你吃XX’說完就把它喜歡吃的東西放到它的盒子了好嗎?小朋友們要記住了,你要記住你送食物給誰吃就要學誰走路知道嗎?”先請兩至三個幼兒示範再請全班小朋友來玩給小動物送食物的遊戲。

4、結束。“小動物跟小朋友們玩累了,也吃了很多他們喜歡吃的,現在他們想回家了,跟他們說再見吧!”

教學反思:

我的這個活動準備得還是很充分的,教具色彩也很鮮豔,特別是小動物讓幼兒很喜歡,一下子就吸引他們的注意力,在給小動物“餵食”的時候孩子們都很積極也很興奮,可是在餵食過程中卻沒有達到我的要求,孩子們只顧給小動物餵食卻沒有按我的要求說出“XX,XX,我請你吃XX”,這主要是因爲我沒有想到孩子們會如此興奮,有點控制不下了,我應該在第一輪的孩子餵食結束的時候再次強調遊戲規則的。

食物幼兒園教案10

活動目標:

1、讓孩子瞭解人體消化食物的過程。

2、教育孩子從小養成講衛生的習慣。

3、激發幼兒初步瞭解人體奧妙的興趣。

4、培養幼兒敏銳的觀察能力。

5、培養幼兒養成良好生活習慣的意識。

活動準備:

多媒體課件、食品、操作材料人手一份。

活動過程:

一、引起探索興趣:

師:我們每天都要吃東西,那麼吃下去的食物到哪裏去了呢?

食物在人體中是怎樣旅行的,經過了哪些地方?

(第一次完整地看課件整體演示)

提問:食物的旅行,先經過哪裏,再經過哪裏,最後經過哪裏?

(第二次完整地看課件整體演示)

二、通過課件局部演示,進一步知道食物旅行的過程,並初步瞭解口腔、食管、胃、小腸、大腸的作用,提高幼兒的自我保護意識:

1.食物旅行的第一站是什麼地方?

食物在我們的口腔裏有什麼變化?怎麼會的呀?

(引導幼兒在吃食品的過程中,相互觀察感受)

2.牙齒的作用真大,我們應該怎樣來保護牙齒?

3.經過口腔後,食物到哪裏去旅行了,它是通過什麼到胃裏的?

(引導幼兒在喝水的過程中,感覺食管的作用以及在人體的位置)

4.食物在胃裏,會發生什麼變化?怎麼會的呀?(豐富詞:蠕動)

小結:胃就象一個口袋,胃的蠕動是爲了把口袋裏食物磨得更細,更爛,便於人體消化。

5.小朋友想一想,如果這個口袋裏裝的食物太多了,會有什麼後果呢?你以前有沒有遇到過胃不舒服呀,怎麼會的?生活中我們要注意些什麼?怎樣來保護胃?

小結:不要吃太燙的食物,吃飯要定時定量,飯前飯後都不能做劇烈的運動,食品的種類也要豐富,還不能吃太多的冷飲和零食等等。

6.剛纔食物的旅行經過了口腔、食管、胃、它又要旅行了,下一站是哪裏呢?(引導幼兒瞭解小腸的作用)

小結:小腸就像一個加工廠,把食物的營養都吸收了。

7.最後食物要到哪裏去旅行呢?(引導幼兒瞭解大腸的作用)

小結:食物廢渣進入大腸,最後排出人體

三、應用練習:判斷食物是在哪裏旅行進一步瞭解口腔、胃、小腸的作用

通過幼兒操作排列圖片,複習鞏固食物旅行的過程

四、拓展:激發幼兒愛科學,長大探索科學的慾望

在我們人體,除了食物的旅行,還有許多祕密,只要我們認真學本領,長大一定能探索到更多的人體祕密。

活動反思:

本活動選取內容接近幼兒生活受到孩子們的歡迎。活動的第一部分,通過一顆沒有被嚼碎的蛋糕去體內旅行時的所見所聞,形象地表述了食物旅行的經過,通過動畫這種形式使孩子們非常投入,並在不知知覺中接受,第二、第三部分通過動手給消化圖排序,使幼兒進一步明白了食物旅行的順序和各消化器官的功能,並通過細緻觀察圖片發現進食時應注意的問題,活動第四部分意在讓幼兒知道消化系統的功能和作用的基礎上引發開去,使幼兒關注平時的生活衛生和飲食習慣,這部分的內容起到鞏固和延伸的功能。爲了使幼兒掌握的知識能落實到日常的行爲中,並形成習慣,我設計了延伸活動——玩健康行爲棋。整個活動運用了多種形式做到動靜交替,充分調動了幼兒的多種感官,幼兒主動性強、同時也體了教師的主導作用,使活動傳遞給幼兒的信息具有很強的科學性和趣味性。

食物幼兒園教案11

活動目標:

1、初步瞭解簡食物鏈中的動植物之間相互制約、相互依存的關係。

2、知道自然界中幾種常見的食物鏈。

3、培養幼兒大膽探索的慾望。

4、萌發幼兒保護生態平衡的意識。

5、讓幼兒學會初步的記錄方法。

6、願意大膽嘗試,並與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活動準備:

課件、動植物頭飾若干。

活動過程

(一)導入:根據課件講述故事,激發幼兒興趣。

1、故事裏一開始有誰?後來來了誰?發生了什麼事?

2、故事裏面誰最厲害?爲什麼?

(二)結合課件,瞭解動植物間的食物鏈關係。

1、出示故事裏的動植物圖片。猜一猜:它們有什麼關係?誰被誰吃掉?

2、請幼兒排一排它們之間的關係。

小結:像這樣一個吃一個,好像一條鏈子的關係,我們叫它食物鏈。

(三)瞭解動植物間相互依存、相互制約的關係。

1、動物們你吃我我吃它,多殘忍。它們中你最討厭誰?爲什麼?

2、假如沒有了其中的一個動物或植物,會發生什麼事呢?猜一猜。

3、在大自然中,你覺得誰最厲害?(人類)爲什麼?人類的什麼行爲會造成動植物的減少呢?(如過量捕殺動物;過度砍伐樹木等)

4、討論:爲了保護大自然的生態平衡,我們應該怎麼做?你有什麼好的建議?(教育幼兒愛護環境,愛護動物)

5、發散思維,講述其它的食物鏈。如海里的食物鏈。

(四)遊戲:誰餓了

1、幼兒自由選取角色,根據音樂做動作。

2、音樂停止,請扮演相關植物鏈角色的幼兒根據食物鏈的關係迅速手拉手蹲下。

教學反思:

首先,用故事引入生物之間的敵對關係。其中的食物關係顯而易見,激發了學生開始學習的興趣。而食物關係用箭頭標識,看起來雖然比較容易,但學生往往會畫錯箭頭的方向。對此,準備了幾個紅色箭頭,並着重指出板書按“誰被誰吃”的方向畫出來。

其次,着重組織學生進行探究活動。具體說活動分兩個層次:第一層,正確理解食物鏈的構成。通過對“螳螂捕蟬,黃雀在後”等成語的收集,學生知道生物之間的食物關係多種多樣,普遍存在。通過觀察和閱讀第 45 頁的文字,組織討論,學生知道食物鏈上的生產者、消費者和分解者及作用;知道食物鏈的源頭在植物,終點是兇猛的動物。第二層,建立食物網的概念。畫食物鏈是一項十分有趣的活動。但在一定的生活區域裏給形象的生物畫,很容易畫亂。爲了減少盲目性,引導學生從綠色植物開始一直找到兇猛的動物結束。

小百科:食物是指能夠滿足機體正常生理和生化能量需求,並能延續正常壽命的物質。對人體而言,能夠滿足人的正常生活活動需求並利於壽命延長的物質稱之爲食物。

食物幼兒園教案12

活動目標:

1、學習與食物有關的單詞:egg(雞蛋) 、milk(牛奶)、bread(麪包)。

2、通過看、聽、說等方式,讓幼兒初步掌握單詞的發音方法,鼓勵幼兒積極、大膽地朗讀單詞。

3、激發幼兒學習英語的興趣,體驗活動快樂。

4、在奇妙的遊戲中體驗英語學習的樂趣。

5、通過遊戲激發幼兒學習英語的興趣,培養其學習英語的積極態度。

活動準備:

課件、單詞卡、食物圖片

教學過程:

一、準備部分。

1.組織幼兒坐好,並進行師幼問好。

如:師:good morning class! 幼兒:good morning teacher!

2.熱身運動: 《Finger play》

二、基本部分。

1.談話導入課題。

(1)師問:小朋友們想不想快快長大?要怎樣才能長大呢?不吃東西能長大嗎?

(2)教師小結:小朋友們回答得很對。食品,是人類不可缺少的東西。古人說“民以食爲天”,說明食品和人類息息相關,人類無法離開食品。如果沒有了食品,人類將會無法生存。今天我就讓小朋友來認識一些常見的食物。

2.播放課件學習單詞。

(1)先讓幼兒通過看課件說出都有哪些食物(用漢語說出)。

(2)引導幼兒初步學習食物的英文名稱。要求幼兒注意單詞的發音方法

(3)鼓勵幼兒積極、大膽朗讀單詞

3.單詞鞏固。

(1)播放ppt讓幼兒跟着課件朗讀單詞。

(2)播放課件:讓幼兒進一步認讀單詞。(依次出示食物圖片,讓幼兒嘗試說出英語單詞,教師及時給予糾正。)

4.遊戲:找朋友

(1)出示課件:教師依次朗讀單詞,指名幼兒說出相對應的圖片。並進行連接。

(2)給幼兒分發單詞卡和食物圖片,老師發出指令讓幼兒根據圖片內容找到自己的朋友。

三、結束部分。

1.教師小結:今天我們學習的內容是什麼?並要求幼兒在生活中靈活運用。

2.組織幼兒戶外活動。

食物幼兒園教案13

一、主題的產生:

在製作節日掛曆的過程中,我發現孩子們對中國的食物有一定的瞭解,也比較熟悉。比如:一些孩子講到了小籠、餛飩、餃子、糉子等。還有的孩子講到了外出吃飯時看到有的菜五顏六色的很漂亮、有的菜可以作出各種各樣的圖案等。結合我班水彩畫教學,可以使他們對中國的特色文化有進一步的瞭解,而且食物是他們每天都要接觸的,所以我決定以次開展主題活動。

二、主題網絡圖:

包餛飩

製作包包子

中國特色點心

中國食物

中國菜餚參觀飯店

製作拼盆

三、活動過程:

活動一:

目標:

1、結合圖片或食物,讓幼兒初步感知中國食物的特色,激發愛國情感。

2、提高幼兒探究的興趣。

條件提供:圖片(或實物)

活動設計:

1、出示圖片或食物:

你們在哪裏看到過這些食物?

吃過嗎?

2、組織討論:

這些東西國外有嗎?

是怎樣做出來的?

3、回去問問父母。

觀察記錄:

孩子們在看了一些菜譜的照片後展開了討論:真實的菜單、菜譜可以幫助幼兒回憶,幼兒在不知不覺中說出了許多,包括一些中國的特色菜。

朱穎:我到飯店裏吃過魚、蝦和點心。

王嘉晨:我還吃過蟹和小糉子。

張鑫昕:我吃過粥。

潘華璽:我在火車上吃過菜。

朱穎:我在“鴨王”吃過鴨皮。

李佳斐:我吃過“小綿羊”火鍋。

鄧越:我在“小紹興”吃過雞、粥。

施軼恆:我吃過快餐。

老師:那麼你們知道那些菜是中國特有的,國外沒有的?

張鑫昕:粥。

鄧越:小籠包子。

潘華璽:餛飩、餃子。

鄧燕飛:螃蟹。(孩子們一邊看菜單一邊討論着,我讓他們看一看自己製作的節日掛曆是否有點啓示。)

瞿峯:糉子。

王嘉晨:湯糰。

李佳斐:重陽糕。

反思:孩子們對吃的東西比較有興趣,再加上前幾天在製作掛曆的同時,

對中國的傳統節日及食物有一定的瞭解,所以能講出許多中國食物。但講的點心較多,因此就從點心先開始。

目標:

1、在動手包餛飩的活動中,進一步對中國點心感興趣。

2、品嚐自己製作的點心,有參與的願望。

條件提供:皮子、餡

活動設計:

1、出示一隻包好的餛飩。

2、幼兒邊看邊講:

餡是怎麼進去的?

這是中國特有的嗎?

3、老師示範講解包餛飩的要領。

4、幼兒跟着老師一起做。

5、吃餛飩。

觀察記錄:

今天,正好孩子們中午吃餛飩,我從廚房取來了皮和餡,孩子們看到這些東西一下興奮起來了:

牛嘯天:我會包餛飩的。

朱穎:我也會的。

王嘉晨:我知道的,這就是中國菜。

鄧越:這不是中國菜,是中國點心。我順勢接着鄧越的話問:還有那些中國點心?

瞿峯:有餃子。

施軼恆:湯糰、春捲。

張心辰:大餅油條。

潘華璽:饅頭、包子。幼兒一下講出了許多特色點心。

老師:那麼我們一起來包餛飩好嗎?

孩子們自發分成幾組開始包餛飩,在實際操作中出現了一些問題:有的餡放得太少、有的皮破了,在大家共同努力下,餛飩包好了。

朱穎:我已經真的學會了。

王嘉晨:我還不會,但我會做饅頭。

鄧越:我想快一點吃這些餛飩。

反思:結合上次的活動,我把中國點心和中國菜餚分開來進行認識,先從製作點心開始。這次的活動,孩子們參與的積極性非常高,可能是平時較少接觸這些東西,有的幼兒從未做過,有了實際操作經驗,他們對中國點心有了新的認識。

活動三:

目標:

1、嘗試用刀切發好的麪糰,初步學習搓、捏和做包子的方法。

2、在操作活動中激起探究的興趣。

條件提供:

麪糰、餡、刀

活動設計:

1、談話:

關於中國點心。

2、製作包子:

請廚房的阿姨發好麪糰,進行示範。

3、幼兒操作。

4、吃包子。

觀察記錄:

孩子們對動手操作很有興趣,有了上次包餛飩的經驗,這次做包子似乎順利多了:

鄧越:我只會吃包子,不會做。男孩子似乎更“懶”一些,

張鑫昕:我也是。上次包餛飩也是如此。我請來了廚房的阿姨來示範,他們看得可認真了。

鄧燕飛:大媽媽的本領真大,這些小饅頭多漂亮!

李佳斐:我會用麪粉做小白兔。

朱穎:上次我在公園門口看見有人用麪粉做成各種各樣的小動物,我還買了一個。其實,這也算是中國民間工藝品的一種。

瞿峯:我媽媽說這些東西還要出口到國外去。

老師:爲什麼要出口?

瞿峯:因爲國外沒有的。

王嘉晨:我知道了,這也是中國特有的。孩子們邊討論,便開始做包子了,雖然做得不算漂亮,但很認真。

反思:在孩子們的一問一答中,我發現他們對用麪糰製作各種造型產生了興趣,而且有些家長對我們的主題活動有所瞭解,開始豐富孩子有關的知識,所以他們纔會產生問題,並學着解答問題。本來,打算帶領孩子們去“綠波浪”看一看中國特色點心,但由於經費問題,只能放棄。

活動四:

目標:

1、初步瞭解中國菜餚的主要特色:色、香、味、形,觀察拼盆的特點。

2、對中國菜感興趣。

條件提供:

書、圖片

活動設計:

1、幼兒自由翻看書或圖片。

2、討論:

你看到什麼?

你喜歡那個菜?爲什麼?

你認爲那些菜漂亮?爲什麼?

你在那裏看見過這些菜?

3、幼兒介紹自己喜歡的菜。

觀察記錄:

今天的活動是從由我在“綠波浪”帶回的菜單引起的:

鄧越:是上海點心的廣告。

老師:你們看看我們的牆

吳雯娟:是圖畫,吃的。壁上多了什麼?

牛嘯天:有各種點心。

老師:什麼點心?

鄧燕飛:由糕、春捲。

老師:你們知道是從哪兒來的?

李佳斐:是發來的。

吳雯娟:是畫出來的。

鄧越:不對,如果是蠟筆畫的,上面會有一(鄧越是個觀察力很強的孩子)粒粒的東西,這肯定是從廣告紙上剪下來的。

老師:爲什麼要做廣告?

潘華璽:飯店裏的人要介紹他們的東西。

羅逸菲:專門買點心的地方做廣告。

曹寧:我在飯店裏看到過的。

老師:飯店裏除了點心還有什麼?

張心辰:我吃過許多好吃的菜。

高怡寧:飯店裏的菜很漂亮。

老師:爲什麼很漂亮?

鄧越:像花一樣。

施軼恆:他們用西瓜做成橋。

孫婷怡:用蘿蔔做成蝴蝶。

羅逸菲:青菜做成小花。

曹寧:胡蘿蔔切成絲,用牙籤串起來就變成菊花了。

單偉棟:蘿蔔刻成一條龍。

高怡寧:黃瓜做成樹葉,蛋黃做成樹幹。

李佳斐:青菜做成花瓣,蘑菇作花心。(孩子們你一言我一語說出)

鄧燕飛:用黃瓜且成一塊塊,放在盆子的周圍,當中放菜。

吳雯娟:當中放黃顏色的菜好看,因爲綠的和黃的放在一起漂亮。好聰明的小姑娘!不知不覺中講到了中國菜的“色”。

老師:真的!這樣配好看多了。老師也帶來了一些菜的照片,想看嗎?

孩子們一邊看菜單,一邊議論:這是魚片、這是青豆、這時青椒……

反思:這次活動給我感觸很深,孩子們的觀察力越來越敏銳,觀察得越來越仔細,而且現在變得很喜歡講,包括一些平時比較內向的孩子,今天也講得很熱鬧,無意中講出了中國菜的主要特點:形、色。

活動五:

目標:

1、通過外出的參觀活動,結合廚師的介紹,讓孩子們進一步瞭解中國菜的不同製作方法及選用的材料。

2、用多種途徑提高孩子們的探索興趣。

活動設計:

1、參觀飯店:

請廚師介紹菜餚。

幼兒可向廚師提問。

2、看一看菜譜。

3、講一講自己學到了什麼本領。

觀察記錄:

今天,我們聯繫了“萬家燈火”酒店帶領孩子們去參觀,我們請了飯店的廚師長爲在看的過程中,我發現孩孩子們介紹了陳列出來的各種菜餚,孩子們子們能講出一些蔬菜的名,興趣很高。

老師:剛纔廚師叔叔爲我們介紹了許多菜,你們還有什麼問題要問嗎?

王嘉晨:請問這個菜邊上的花是怎麼做的?

鄧越:這個寶塔是用什麼做的?

吳雯娟:這個孔雀的頭是不是用黃瓜做的?

王嘉晨指着“松鼠鮭魚”說:這是用魚頭和薯條做成的!(魚肉切成長條用油炸一下確在廚師的介紹下,孩子們知實很像薯條)道了“松鼠鮭魚”的製作方法。

回到幼兒園後,孩子們又繼續討論了起來:

鄧燕飛:飯店裏的菜比我們做的好看。

王嘉晨:當然啦,人家培訓過的。

鄧越:要學好幾年了。這時,孩子們提到了菜名,於是我問:是不是每個菜都有自己的名字?

瞿峯:有“孔雀開屏”。

朱穎:有“脆皮鴨”。

鄧越:有“菊花餅”。老師:下次我們也來學做小廚師好嗎?

反思:外出活動確實豐富了孩子們的知識面,許多孩子知道了菜可以做成各種各樣的形狀,用刀切幾下就可以改變形狀,而且他們也敢於提問了,雖然剛開始有點膽怯,但在大家的鼓勵下,慢慢地放開了。下次的活動,我打算讓孩子們嘗試用刀切菜。

活動六:

目標:

1、熟悉各種菜的形狀,在成人的指導下學習用刀切菜,並能切出不同的形狀。

2、提醒幼兒注意安全。

3、提高動手操作能力。

條件提供:刀、菜

活動設計:

1、回憶:

上次我們參觀了哪裏?

你們看到些什麼?

2、今天請小朋友來學做小廚師:

先訓練你們的刀功。

3、指導幼兒分組進行切菜練習。

注意安全。

4、展出幼兒切好的不同形狀的菜。

5、下次,我們製作拼盆:

想一想,你想和誰一起製作?你需要什麼菜來告訴老師,可以幫你們準備。

觀察記錄:

有了上次外出參觀的經驗,孩子們對菜有了進一步的瞭解,講起菜來也頭頭是道,今天就讓他們試着切菜,老師先示範了好幾遍,提醒他們注意安全:

王嘉晨:手不能伸直的。切菜時手怎麼放?

鄧燕飛:我看媽媽切菜時手是彎彎的。

鄧越:媽媽不讓我切菜,說很危險。

老師:你們想不想切菜?

孩子們興奮地跳了起來。由於缺少實際經驗,在操作時我仍採用分組進行,避免危險。

張心辰:黃瓜很好切,一下就切好了。

施軼恆:番茄裏面有很多水。老師:對呀,水流倒桌子上怎麼辦?

李佳斐:下次用盆子接住就好了。

在活動中,孩子們什麼菜都想切一下。有了經驗,該讓他們學着如何與同伴合作。

老師:上次在飯店裏看到的菜這裏有嗎?

王嘉晨:有番茄、土豆。

單偉棟:有黃瓜。

應聖悅:刀豆這裏沒有。

老師:現在我們找朋友商量一下,下次做菜的時候需要一些什麼原料,來告訴老師幫你們準備好嗎?

孩子們自由結伴3—5人一組,紛紛定起菜單,不一會兒,需要的菜都記錄下來了。

反思:理論聯繫實際,這是我這次主題活動的感受。由於有了實際經驗,孩子們對活動的興趣越來越高,並能根據在飯店裏看到的菜來設計自己喜歡的菜餚,而且從他們定出的菜單中也可以看出他們對菜的種類有了更深的瞭解,特別在配色中有的孩子採用了茄子皮來配色,也爲下次活動做好了充分的準備。

活動七:

目標:

1、激發幼兒作爲中國人的自豪感。

2、結合操作活動,能對中國纔有更深的瞭解,嘗試從色、形等方面進行表現。

3、體驗與同伴合作的快樂。

條件提供:刀、菜、盆子、電視機、投影儀

活動設計:

1、廚師在飯店裏拍的照片,組織討論:

這是在哪兒?

你們看到什麼菜?怎樣做的?

想不想自己做菜?

2、幼兒結伴合作做菜:

根據自己制訂的菜單倒老師這兒領菜。

自己分工:切菜、配菜、介紹等。

最後爲自己的菜取名字。

3、展示幼兒作品並介紹。

4、延伸至製作菜譜。

觀察記錄:

活動前,大家做了充分的準備,所以馬上進入了正題,我先讓孩子們看在飯店裏拍的照片:

朱穎:這是在“萬家燈火”裏拍的照片。

老師:你們看到了什麼?

王嘉晨:有各種各樣的菜。

鄧越:有好看的菜。

吳雯娟:有廚師叔叔給我們介紹。我又拿出一些菜餚的照片,問:認識這些菜嗎?

鄧燕飛:這個菜是用牛肉和金針菇做成的。

李佳斐:這個孔雀的頭是用黃瓜做成的。

王嘉晨:這個是“松樹鮭魚”,以前我以爲是薯條,後來廚師叔叔說是魚切成一條一條的,我才知道是用魚做成的。

正因爲有了觀察、提問,孩子纔有如此的成果。

老師:你們想自己來做菜嗎?

孩子們高興地說:“想!”我拿出了孩子們上次自己定菜單,讓他們來領菜。沒想到事擱很久,他們對自己定的菜記得還很清楚。在製作過程中,我發現孩子們根據製作情況不斷在改變設想好的菜式。

王嘉晨:蘿蔔不能用了,改用黃瓜吧。

朱穎:當中加一點櫻桃更好看。

吳雯娟:蘑菇太大了,怎麼辦?

鄧燕飛:樹幹用什麼好呢?見狀,我加入了他們的行列:“我們用黃瓜試一試好嗎?”他們採用了我的建議。菜做好了,孩子們開始互相觀看並介紹與同伴合作做的菜餚。

老師:下次我們要開一個飯店,想一想除了菜還缺少什麼?

鄧越:客人還要看菜譜。

老師:“對了,我們下次一起來製作菜譜,好嗎?”

反思:

這次活動非常成功,孩子們的表現出乎我的意料,由於是第一次用真的菜來製作,所以活動前我心裏也沒底,但在活動中我觀察到孩子們非凡的表現能力,他們不僅能表現,還能根據實際操作情況不斷地改變,這也是外出參觀活動帶給他們的活力。

四、活動反思:

在設計這個主題活動時,我主要考慮的是內容貼近幼兒的日常生活,以便活動順利地開展,同時也對活動中可能產生的問題進行了初步的設想,並根據情況及時改變。在這個活動中,我體會最深的是孩子們能走出園門,投入到實際生活的環境中,僅這一次的外出活動,使我和孩子們受益匪淺,他們學到了課堂上學不到的知識,我也有了事半功倍的感覺,使我對主題活動有了更深的理解。

食物幼兒園教案14

活動目標:

1、通過看看,聽聽,說說讓幼兒瞭解唐市的美食:青糰子、大閘蟹、糯米糕的名稱以及每種食物的時令。

2、在故事、兒歌的引導下激發幼兒產生自己是唐市人的自豪感,培養幼兒愛家鄉的情感。

活動重點:

瞭解唐市的美食:青糰子、大閘蟹、糯米糕以及每種食物的時令。

活動難點:

瞭解每種食物的時令,激發幼兒產生是唐市人的自豪感。

活動準備:

1、故事《好吃的食物》PPT。

2、兒歌《誇誇唐市》普通話版和方言版。

活動過程:

一、導入活動,引起興趣。

播放《好吃的食物》。師:剛纔小朋友一起唱了《好吃的食物》,歌中唱了哪些好吃的食物?(幼:牛奶、三明治、汽水……)好吃的食物有許多,我們唐市也有不少,就連小動物都稱讚我們唐市的食物好吃,你們想不想知道是誰在說我們的食物好吃呢?讓我們一起去看一看、聽一聽吧。

二、觀看PPT,瞭解唐市的美食——青糰子、大閘蟹、糯米糕。

1、PPT2:誰在一起討論:好吃的食物?

2、PPT3:小兔說什麼食物最好吃?是什麼?小兔的青糰子是在哪吃過的?什麼時候吃的?你們吃過青糰子是怎麼做的嗎?你們喜歡吃嗎?

小結:青糰子是用像麥草青水和糯米粉做的,一般用豆沙做餡,吃起來甜甜的,還有一股清香味。每到清明時節我們唐市就會做青糰子吃,還會用來祭祖。

3、PPT4:小貓認爲什麼食物最好吃?大閘蟹是什麼樣子的?一起學學走路的樣子。小貓是在哪吃過的蟹?在什麼時候?

小結:唐市現在開了許多池塘,池塘裏養了魚、蝦、還有就是大閘蟹,每到中秋時節,大閘蟹就可以吃了。個個肥又大,味道鮮美,難怪小貓流口水。

4、PPT5:小狗認爲什麼食物最好吃?小狗吃了哪些糯米糕?你們吃過哪些糯米糕?小狗在什麼時候吃的糯米糕?你們還會在什麼時候吃過糯米糕?

小結:糯米糕可是唐市的特色糕點,有各種各樣的:白糖糕、紅糖糕、桂花糕、豆沙糕等等。我們唐市除了過年時吃,還有二月初二吃糕,還有九月初九重陽節吃。

5、PPT6:小兔、小貓、小狗喜歡吃什麼?大家一起說了什麼?

6、小結:除了小兔、小貓、小狗說的好吃的食物,其實唐市還有好吃的食物:菜餅、草頭餅,南瓜餅等。

三、欣賞兒歌,加深對美食的瞭解,讚美唐市。

1、普通話版欣賞。

2、方言版欣賞。

3、學習方言兒歌。

四、結束活動。

請小朋友把剛纔學的回家念給爸爸媽媽聽。

食物幼兒園教案15

教學目標:

聽懂、會說單詞orange、pizza和hamburger。

在遊戲中樂意用英語與人交往,感受一些單詞和對話的使用情境。

大膽開口說英文單詞。

教具準備:

故事動畫光盤;蘋果、桔子、比薩餅和漢堡包的實物及圖片;大骰子一個(六面貼有實物圖片,詳見遊戲部分)。

教學過程:

(一)熱身活動:表演歌曲《Good Morning》及改編歌曲《Good Night》。

(二)卡通動畫學習:播放本課故事動畫片一遍,然後老師提問:Teddy、Kitty、Puppy、Nicky他們都在幹什麼呢?Teddy說他喜歡吃什麼啊?請小朋友試着回答一下,小朋友可能回答得出honey。接着老師請小朋友帶着問題再觀看動畫片一遍,仔細聽一聽這些食物的英文名稱。

(三)單詞學習:老師拿出orange、pizza和hamburger的實物或圖片,分別介紹它們的英文名稱,請小朋友模仿老師說出英文單詞,hamburger發音比較難,老師要給與一定的耐心,多帶小朋友念幾遍,並可詢問小朋友是否品嚐過等。

(四)遊戲:《尋寶》。遊戲時請全體小朋友閉上眼睛,老師悄悄藏起一種食品的實物或圖片,然後請小朋友睜開眼睛,讓小朋友猜猜看老師藏的是哪種食品。如果小朋友猜對了,小朋友一邊跟老師反覆朗讀被藏起的食品的英文名稱,一邊在教室尋找,看一看誰能先找到。

(五)句型操練:因爲小朋友以前學過I like…的句型,建議老師先啓發。老師可拿着蘋果,做出很喜歡蘋果的表情和動作,然後假裝咬一口,我們以前是不是學過I like…,小朋友們也許回答出apple(如果小朋友忘記了,老師可以說出來),接着再問問他們這句話什麼意思。當小朋友回答後,老師總結I like apples,就是我喜歡吃蘋果的意思。接着,老師可以指着oranges的實物或圖片,請小朋友們試着說一說我喜歡吃…應該怎樣說,以此類推,提問pizza和hamburgers。老師和小朋友一起邊做動作邊說句型I like oranges.、I like pizza、I like hamburgers。拍一拍自己表示I ,微笑着飛吻一下表示like,邊做動作邊說出這三個句子。

反思:

本次活動目標在於學習單詞orange, pizza, hamburger這三個單詞,課後,我總結了一下,幼兒對這三個單詞掌握的還不夠,只能有一部分的幼兒會根據教師出示圖片說出其中的發音,有相當一部分的幼兒還需教師提示才能說出來。我反思了一下,找出了本次活動的不足之處便是,不應該安排了學習句子的環節。對於小班幼兒來說一節課二十分鐘學習orange, pizza, hamburger這三個單詞已經足夠,再多的學習內容只會讓幼兒消化不了,進而出現欲速則不達的現象。

小百科:食物是指能夠滿足機體正常生理和生化能量需求,並能延續正常壽命的物質。對人體而言,能夠滿足人的正常生活活動需求並利於壽命延長的物質稱之爲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