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幼兒園教案 > 幼兒園教學活動設計教案

幼兒園教學活動設計教案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02W 次

作爲一位不辭辛勞的人民教師,通常會被要求編寫教學設計,藉助教學設計可使學生在單位時間內能夠學到更多的知識。那麼教學設計應該怎麼寫才合適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幼兒園教學活動設計教案,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幼兒園教學活動設計教案

幼兒園教學活動設計教案1

三隻羊

活動過程:

一、出示三隻羊的圖片,認識故事中主要主角,引起幼兒的興趣。

1、教師邊演示操作三隻羊圖片,邊用“的篤、提託、笛度”三中走路聲音比較認識三隻羊。

師:寶寶們,聽誰來了?“的篤、的篤、的篤”,誰呀?(幼:喜羊羊;師:喜羊羊這麼小,我們叫它小羊吧!)“踢託、踢託、踢託”,又有誰來了?“笛度、笛度、笛度”,誰來了?來了幾隻羊?(幼兒團體回答)

2、經過比較認識大羊、中羊、小羊。寶寶們仔細地看看,這三隻羊有什麼不一樣呢?(教師可用動作提示)

二、感知理解童話故事。(注意教師講述的語氣)

1、操作羊和狼的圖片,講述故事前半部分。“故事開始——中羊聽了很害怕,嚇得逃到山下去了。”

師:今日,這三隻羊發生了一個好聽的故事,想聽嗎?師講述。

提問:a、山腳下住着誰?它們到哪裏去吃草?

b、誰來了?跟小羊、中羊說了什麼?

過渡:大灰狼是怎樣說的?小羊和中羊又是怎樣做的呢?我們再來聽一遍故事。

2、教師運用不一樣的主角語言講述故事前半部分。

提問:大灰狼聽見了小羊的腳步聲,說了什麼呀?(誰呀?——語氣粗而乾脆)

小羊怎樣回答的?(我是小羊——輕輕的、很溫柔)

大灰狼還問了什麼?(你來幹什麼?——兇的樣貌)小羊怎樣說?(我上山來吃草)

大灰狼又怎樣說了呢?(惡狠狠地說:我要吃掉你!——更兇,瞪眼、張開爪子)(惡狠狠)誰來做做惡狠狠的樣貌呢?(很兇、兇巴巴的樣貌)我們一齊來學學大灰狼吧!(師扮小羊,幼扮大灰狼講述:一天,小羊到山上來吃草,……惡狠狠地說——我要吃掉你)小羊聽見了是怎樣做的呢?(小羊很害怕,嚇得逃到下山去了。)誰來做小羊的?

引用故事中的對話,過了一會兒,……又惡狠狠地說:“……”中羊怎樣樣呢?(運用同樣的方法來感受中羊和大灰狼的對話)

三、幼兒大膽想象故事的結尾。

1、小羊、中羊在山腳下碰見了大羊,把剛纔的事告訴了大羊,大羊說:“別害怕,我們一齊想辦法對付它。”三隻羊會想出什麼好辦法呢?(請幼兒自由想象、猜測)

2、師操作圖片講述故事結尾。

三隻羊到底有沒有被大灰狼吃掉呢?大羊帶着小羊、中羊是怎樣對付大灰狼的?我們再來聽聽看。(師講述故事結尾)

提問:大灰狼死了嗎?怎樣死的?(小羊用頭撞、中羊和大羊用頭頂)

小結:三隻羊團結起來一齊對付了大灰狼,三個人的力量真大啊!

四、師幼一齊完整講述故事。

我們一齊講講這個故事,好嗎?在講的時候,要注意大灰狼是怎樣說的,小羊、中羊是怎樣說,怎樣做的。

活動目標:

1、感知理解故事,瞭解主要主角與情節。

2、感受不一樣主角語言的變化,理解大、中、小,惡狠狠等詞的意思。

3、享受聽故事的樂趣,明白團結起來力量大的道理。

活動準備:小、中、大羊、狼各一隻。背景圖一副。

附:故事《三隻羊》

在一座山腳下,有三隻羊。一隻是大羊,一隻是中羊,還有一隻是小羊。它們上山去吃青草。

山上有一個山洞,洞裏躲着一隻大灰狼。有一天,小羊上山去吃草,它“的篤、的篤”地走上山,大灰狼聽見了小羊的腳步聲,就在山洞裏問:“誰呀?”小羊說:“我是小羊。”大灰狼問:“你來幹什麼?”小羊說:“上山來吃草。”大灰狼惡狠狠地說:“我要吃掉你!”小羊聽了很害怕,嚇得逃到山下去了。

幼兒園教學活動設計教案2

  活動

幼兒在入園有一段時間後,彼此已經熟悉了,因此老師和小朋友間以及小朋友和小朋友相互間,都經常會出現身體上的,諸如拉拉手、抱一抱等接觸性的親熱動作,說明孩子有這方面的需要。在此基礎上我設計了音樂遊戲“碰一碰”。本次活動我以幼兒熟悉的小豬音樂爲背景,用即將到來的豬年爲切入點,以幼兒熟悉的小豬爲遊戲角色,增加了活動的遊戲性、情節性、趣味性。

  活動目標:

1、喜歡參與音樂活動,在活動中感到快樂和滿足。

2、學唱歌曲,初步理解其內容。

3、啓發幼兒能隨着音樂創編相互觸摸的不同動作,並初步體驗自我表現及與他人合作遊戲的快樂。

  活動準備:

1、豬媽媽頭飾一個,小豬頭飾若干。

2、活動前教師和幼兒分別先戴好豬媽媽和小豬的頭飾,準備幼兒較熟悉的小豬樂曲,用ABA的表現方法,幫助幼兒熟悉遊戲。

  活動過程:

1、“新年要到了,我們的新年是豬年。今天我們就是小豬寶寶,我是誰呀?(豬媽媽)今天陽光特別好,媽媽帶你們到外面去鍛鍊一下身體,好不好?”

2、放小豬遊戲樂曲:A段,幼兒自由在活動室中間走動;B段,幼兒邊聽音樂邊做伸腰、甩臂以及蹦跳等動作;A段,幼兒身體暖和了,特別舒服,高興地玩耍着,曲終幼兒回到座位處。

3、摸摸你們的小手,暖和了沒有?(暖和了)我們來玩個好玩的遊戲,名字叫“碰一碰”。

4、欣賞一遍歌曲,幼兒熟悉內容。

5“先看媽媽做一遍,請你們給媽媽打節奏,媽媽找到誰,誰就站起來和媽媽一起做,好不好?”(教師邊清唱邊找一幼兒做碰手,幼兒小聲跟唱。)

5、“媽媽和××寶寶一起再來找朋友,碰一碰,你們繼續給我們拍手,跟媽媽唱這首歌。”

6、“你們是不是都想找朋友碰一碰呀?好!我們一起來做這個遊戲吧。”(全體幼兒隨意找朋友做。可2人,也可3人。)

7、“我的小豬寶寶真能幹。我想問問你們,除了碰手,還可以碰哪裏呀?”(啓發幼兒創編出不同的動作,如頭、鼻子、臉蛋、膝蓋、小屁股等。)

8、幼兒說一個動作,就請他找一個好朋友上來示範一次。

9、“我的寶寶可真棒,想出了這麼多不一樣的動作,現在我們把大家想出來的動作,做一遍好嗎?”(全體幼兒站入場地,把剛纔創編的動作做一遍。由幼兒問“碰哪裏”,教師回答,如:膝蓋碰膝蓋,集體做相應的動作。)最後,豬媽媽說:“屁股碰屁股”,小豬寶寶們立刻四散站開。

10、幼兒在《小司機》音樂聲中,模仿小司機愉快地走出活動室,結束活動。

  延伸:

1、可根據年份的不同或幼兒的需要及時變化動物“媽媽”與“寶寶”的名稱,如鼠媽媽與鼠寶寶、鴨媽媽與鴨寶寶等。

2、遊戲範圍可進一步拓展,如:請家長們也參與到活動中,與自己的孩子玩“碰一碰”的遊戲;同年齡班小朋友之間、與哥哥和姐姐們一起等共同活動,使遊戲增加了挑戰性,同時也使幼兒在遊戲中增強了的交往能力。

  建議:

1、本班幼兒人數如果偏多,可請幼兒自願分成兩組,先後進行。

2、、此音樂遊戲也可作爲幼兒一日生活中運動量不大的過渡環節使用,如餐前、戶外活動前入廁飲水等。

3、關注幼兒的個體差異,如不善於或不敢主動和他人交往的幼兒,教師就要積極地先去找他們“碰一碰”。

幼兒園教學活動設計教案3

活動目標:

1、 知故事中象聲詞運用的趣味性。

2、 瞭解公共汽車外觀及乘坐方法。

3、 幼兒活動時遵守秩序的觀念。

4、 通過觀察圖片,引導幼兒講述圖片內容。

5、 領會故事蘊含的寓意和哲理。

活動準備:

故事《還有誰要上車》,自制故事圖卡,尼龍繩一條、小紙片、數把小椅子。

活動過程:

一、教師用故事圖卡講故事《還有誰要上車》。

二、引導幼兒注意故事重複的情節,說說一個個動物如何上車。幫助幼兒理解故事中使用的象聲詞所造成的趣味,並請幼兒模仿多種動物上車時發出的聲音。

三、請小朋友表演故事。說說自己乘坐汽車的經歷。教師提問:“有沒有和爸爸媽媽一起坐過汽車?”“怎樣乘車的?汽車停靠車站時,售票員說了些什麼話?需要多少錢買票?公共汽車是什麼樣子的,和其他車子哪裏不一樣?”我們坐汽車時要注意什麼事情?

四、教師帶領幼兒玩“乘坐公共汽車”的遊戲:

1、將繩子打個結制成一個大圈,當作公共汽車;在幾個地點放置小椅子作爲站牌,要乘車的乘客在此等車。

2、教師當司機,其他的幼兒當乘客,併發給每人一張錢幣或月票卡(以小紙片代替)。

3、司機開着“公共汽車”按一定線路去載乘客,停靠站臺時要報站名並提醒乘客注意安全;乘客上車需要買票或刷月票卡。

4、幼兒分組進行遊戲活動

教師和幼兒一起討論乘坐公共汽車時應注意的事項。

等車子停穩後再上車。上車後找到位子要趕緊坐好,如果沒有位子則要抓住扶杆。

在車上不能大喊大叫,也不能走來走去。下車的時候,要提前走到門口,車停穩後再下車。

活動延伸:

在其他的遊戲活動時可繼續開展這樣的活動,讓幼兒更進一步瞭解乘車應注意的有關事項。

附:

故事:

還有誰要上車?

小小司機看看鐘。開車的時間到了。

“今天有誰要坐車?準備好車票請上來吧。“

兔子來了,兔子要上車。

但是他說能不能等一等,

因爲他的朋友布鵝也要上車。

布鵝來了,布鵝要上車。

但是他說能不能等一等,

因爲他的朋友小豬也要上車。

小豬來了,小豬要上車。

但是他說能不能等一等,

因爲他的朋友大綿羊和小山羊也要上車。

大綿羊和小山羊來了,他們要上車。

但是他們說能不能等一等,

因爲他們的朋友胖狗阿嚕嚕也要上車。

胖狗阿嚕嚕擠上車,

嘟嘟嘟、嘀嘀嘀、

嘎嘎嘎、碰碰碰、嘰嘰嘰!

車子終於開動了!

小百科:上車,指進入車輛。

幼兒園教學活動設計教案4

一、活動目標

1.幫助幼兒理解兒歌內容,感受兒歌所表現的天真爛漫的兒童情趣。

2.指導幼兒用一問一答的方式熟悉兒歌中間段的內容。

3.啓發幼兒根據自己用的不同碗筷、飯菜等名稱,嘗試更換兒歌中原來的詞,仿編兒歌,發揮幼兒的想像力。

二、活動準備

(一)物質準備

1.操作卡片《逗螞蟻》、電視、影屏展示臺。

2.準備不同材料的碗、筷。

3.配有漢字的螞蟻頭飾。(數量和幼兒人數相同)

(二)知識經驗準備

1.瞭解螞蟻的生活習性。

2.瞭解不同材料的碗筷。

3.熟悉常吃的飯菜名稱。

三、活動過程

(一)欣賞兒歌

1.引導幼兒回憶觀察螞蟻的情景,告訴幼兒:“老師今天要給小朋友朗誦一首叫《逗螞蟻》的兒歌。”

2.教師朗誦兒歌,注意一問一答部分的語音變化,朗誦應富有節奏感。

3.出示圖片,教師操作,提問:

①小朋友叫螞蟻來幹什麼?

②小朋友請螞蟻吃什麼萊?吃什麼飯?用什麼筷子?用什麼碗?

③螞蟻吃完了嗎?怎麼吃的?

④螞蟻爲什麼是“哼唷哼唷搬得歡”?

⑤你有沒有請螞蟻吃過飯?吃的什麼?

⑥如果你請螞蟻吃飯,想讓它吃什麼?用什麼筷子?用什麼碗?

4.幼兒學習朗誦兒歌1―2遍,朗誦時,教師將幼兒分成兩部分,問答兩部分分開念,以引起幼兒的興趣。

(二)仿編兒歌

1.準備不同質地的碗筷。

2.組織幼兒討論:“如果你請螞蟻吃飯,吃什麼?用什麼筷子?用什麼碗?”啓發幼兒聯繫自己的日常生活實際來思考。

3.出示各種不同材料製成的碗筷,如:陶瓷碗、塑料碗、木筷、竹筷、象牙筷等,教師示範仿編兒歌的中間4句:“什麼飯?白米飯。什麼菜?炒菠菜。什麼筷?塑料筷。什麼碗?陶瓷碗。”

4.幼兒仿編兒歌,然後請能力較強的幼兒在集體面前朗誦自編的4句兒歌。

5.幼兒自由仿編兒歌,將精彩的4句組合起來,成爲一首新的兒歌。

四、各領域滲透

藝術:畫螞蟻,剪螞蟻,以加深幼兒對兒歌的理解。學會歌唱螞蟻,充分感受此文字中的天真爛漫情趣。

科學:瞭解螞蟻的外形和習性。

五、生活中滲透 在生活中,運用已有知識仿編兒歌。

六、環境中滲透 製作螞蟻手指套,供幼兒平時操作。

七、家庭中滲透 請家長朗讀這首兒歌,讓幼兒充分感受童年天真爛漫的情趣。

八、活動評價

幼兒園教學活動設計教案5

活動目標

1、熟悉歌曲旋律,在聽聽、講講畫畫中熟悉歌詞,初步學唱歌曲。

2、創編部分圖譜,遷移使用圖譜記憶歌詞的方法練唱,並根據歌曲旋律仿編歌詞。

3、在演唱歌曲中,體驗互相關心,互相體貼的幸福感。

活動準備:

1、圖譜《小雨的夢〉

2、水彩筆。

活動過程:

1、幼兒欣賞音樂,並用手爲音樂伴奏。

2、教師用故事引出歌曲,幫助幼兒理解歌詞。

(1 )這段音樂裏,還藏着一個很好聽的故事呢,你們想聽嗎?

(2 )教師講述故事一遍。

提問:你覺得小魚幸福嗎?

(3 )教師範唱歌曲《小魚的夢》,幼兒傾聽歌詞。

提問:歌曲裏都唱了些什麼呢?

3、出示圖譜,學唱歌曲。

(1)這裏有一幅圖,你們看一看,圖上有什麼?和我們唱的歌詞有什麼關係?

(2)教師放慢速度,邊指圖譜邊唱歌曲。

剛纔老師在唱歌的時候,你們發現了什麼問題?誰願意來試試把空白處變完整?

(3)個別幼兒添畫圖譜,教師帶領其他幼兒邊看圖譜邊唱歌曲。

(4)引導幼兒看圖譜完整地演唱歌曲。

4、引導幼兒根據歌曲的旋律仿編歌詞。

(1)小魚做的是那麼甜美的夢,還有哪些小動物在做夢呢?

(2)帶領幼兒演唱新編的歌曲。

5、讓幼兒爲歌曲起名字。

6、跟着音樂做邊動作邊演唱歌曲走出活動室。

幼兒園教學活動設計教案6

  活動背景

我園地處國家旅遊度假區――馬山,這裏有着豐富的創意美術資源。秋天裏,孩子們挖掘和收集了許多農作物和自然材料。農作物形態各異、紋理清晰,它們天然的造型給了孩子們無盡的想像和創作空間。在《可愛的動物》這一主題中。我們抓住孩子最熟悉的家庭關係,生成了《動物的一家》專題。前期,孩子們展開了動物家庭的調查活動,進行了親子動物創意形象的設計比賽,並開展了《動物全家福》的綜合活動。利用班級現有的自然材料,我們設計了本次活動。

  活動目標

1.能根據農作物的外形特徵大膽想像,自主選擇自然材料進行動物造型設計。

2.在想像創作過程中嘗試固定的方法,相互配合,共同完成《動物一家子》的作品組合。

  活動準備

1.經驗準備

①師幼共同收集形態各異的較大個的農作物若干組(山芋、芋頭、南瓜、蘿蔔、茄子等),自然輔助材料若干(松果、橡果、小辣椒、黃豆、狗尾巴草、稻穗等);幼兒認識和接觸過造型輔助材料。

②幼兒事先開展過動物全家福活動。舉辦過班級親子動物創意造型設計比賽。

2.環境準備

①操作檯:每張臺上擺放大托盤,內放稻草段襯底的同一組的農作物。

②材料架:上面分類擺放自然輔助材料。

③工具架:擺放有橡皮泥、牙籤、大頭針、剪刀、雙面膠、透明膠等。

  活動過程

  1.“動物家庭”遐想

①帶幼兒走進大廳,圍桌觀察:這些是什麼?看看它們有大有小。親親密密靠在一起,多像一家人啊。我們班級裏做的動物都是一個一個的.多孤單呀,今天我們來用這些農作物做成動物的一家子,好不好?

②動物聯想:看看這些山芋、芋頭、南瓜,它們像什麼動物呢?爲什麼?

③拿起一盒南瓜:猜猜看,它們中間誰會是爸爸,誰是媽媽,爲什麼?那我們可以怎麼來打扮它們,讓它們更像呢?

教學建議:有了班級前期的經驗鋪墊,可以從農作物的外形上進行動物的遐想,爲合理造型打下基礎。

  2.自然材料裝飾設想

①老師這邊有很多的自然材料,看看打扮動物的一家需要用什麼材料呢?取出幾筐讓幼兒認識:它是什麼樣的,可以做動物的什麼?引導幼兒說出其特徵,如辣椒紅紅的、彎彎的,像嘴巴;橡果圓圓的,殼毛毛的,像眼睛等。

②我們怎麼把它固定在南瓜、山芋上呢?結合幼兒的提議,介紹準備的材料和一些組合方法。

教學建議:鞏固認識自然材料的特徵,爲合理造型打下感知基礎;裝飾設想時給孩子充分交流的時間,尊重孩子的想法,並提供一些提升性建議。

  3.領會操作要求

①找兩三個好朋友圍到喜歡的農作物桌旁,一起做一組“動物的一家子”,先看看哪個可以做爸爸,哪個可以做媽媽和寶寶,再商量哪個小朋友做“動物一家子”裏的哪個角色。想想需要用什麼材料打扮,然後去材料架上取材料。

②想想、試試怎樣讓自然材料固定在農作物上不掉下來。

教學建議:交代要求時語速稍慢一些,讓幼兒聽得清楚。

  4.創意造型

幼兒選擇自然輔助材料對農作物進行造型分工,發揮創意,嘗試固定。

教學建議:瞭解同組幼兒的分工情況,提醒幼兒先觀察想像後再取材料;觀察幼兒探索固定的過程,鼓勵幼兒多嘗試,儘量自己想辦法解決困難幫助幼兒豐富造型形象,如怎樣做更像媽媽,這是老鼠的鬍子嗎,等等。

  5.創意交流

①提醒幼兒把“動物一家子”平穩地擺放在托盤中,擺出“動物一家子的造型,幼兒圍外圈坐下。

②帶幼兒圍着操作檯走一圈,讓我們來猜猜這是什麼動物的一家子是老鼠先生的一家嗎,哪些小朋友做的,快來給我們介紹一下。

③教師提示特別好的創意和方法,如,你們的想法真特別,用狗尾巳草做了小狗的尾巴;你們是用橡皮泥固定的,真有辦法;我看到佳佳和偉偉相互幫助,一起試着用大頭針把辣椒固定在南瓜上做角,等等。

④活動結束:這下,我們班級裏能動物不孤單了。它們都有自己的家庭了。我們趕緊把這些“動物一家子”蒂回班級吧。

教學建議:走一圈,讓幼兒能夠看清每一件作品:講評可採用多樣的方式,介紹、猜測、學動作等,提升孩子創意、技能、合作等方面的經驗。

幼兒園教學活動設計教案7

  設計思路:

在“春天來了”的主題活動中,最近,我們正在進行“花兒開放了”子主題活動。孩子們觀察過各種各樣的花,畫過花,撿過花瓣,唱過花的歌……生活中還有許許多多的地方都會有花的影子,人們爲什麼要種花?花到底有什麼用呢?我獨自思考着,有想法了就與個別老師交流,與個別孩子交談,在交談中使我對花的作用更加的瞭解,使我發現了孩子對花的興趣以及對花的瞭解,於是,有了這次的`活動,通過活動,讓幼兒充分感知花在生活中的運用,豐富孩子的生活經驗,激發孩子愛花之情,從而使他們關注生活中美好的事物。

  活動目標:

1、瞭解、感知花與人們生活的密切關係,豐富孩子的生活經驗。

2、與同伴品嚐、分享花茶,激發孩子愛花之情。

  活動準備:

幼兒帶的花茶若干、肥皂四塊、餐巾紙兩盒、牙膏兩盒、茉莉噴霧劑一瓶、糖桂花一瓶、洗髮精一瓶、“足浴”圖片四張、香袋三個、三個玻璃茶杯、一次性杯子、熱水若干

  活動過程:

  一、 交流、分享

春天到了,五彩繽紛的花兒開放了,看到美麗的花兒,老師心情特別好!

1、你們喜歡花嗎?爲什麼?(根據孩子的回答,及時迴應,並在交流中教師進行經驗的提升,讓幼兒感知花的裝飾美,花能美化環境,花的欣賞作用)

2、花有什麼用呢?(這個問題是前一個問題中的引導問題,如果前期孩子已圍繞花的作用回答可直接導入下一環節)

  二、 感知、交流

人們很聰明,從花裏提取了許多有用的東西,然後,用這些提取物,製成了我們平時生活中用的東西,今天,老師帶來了許許多多的東西,請你們仔細看一看,聞一聞,摸一摸,想一想,哪些東西里有花的提取物?爲什麼要這樣做呢?

1、自由探索(引導幼兒仔細觀察,進行個別的交流,讓幼兒利用自己的感官去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在探索的過程中以適當的問題引發幼兒思考,並讓幼兒親身的體驗一下,如:當幼兒詢問噴霧劑時,就噴出來,讓幼兒聞茉莉花的味道,讓他們瞭解噴霧劑的香味是從茉莉花中提取的,同時,讓幼兒思考,爲什麼人們要用噴霧劑?你覺得什麼時候要用噴霧劑?小孩能不能隨便的用?給予一種安全意識的教育,讓幼兒說說牙膏中的花,爲什麼牙膏中要用金銀花而不用玫瑰花?瞭解金銀花的保健作用等等。)

2、集中交流

你發現什麼東西里有花的味道?爲什麼?

?肥皂裏有花的味道嗎?會用什麼花呢?爲什麼裏面要用金銀花?(瞭解花的藥用價值)

?洗腳時爲什麼要用花呢?(瞭解花的保健功用)

?出示糖桂花

這是什麼?我們平時吃的什麼東西也有糖桂花?爲什麼要放糖桂花呢?(瞭解花的食用價值)

?出示香袋和花茶

這裏面有一袋花是可以吃的,你們猜哪袋能吃呢?這袋花有什麼用?(讓幼兒感知花猶如香水的功用)

小結:花真有用,我們生活中處處有花,有了花我們的生活才變得多姿多彩,我們都喜愛花。

  三、體驗、分享

這個花茶怎麼吃呀?花在水裏會變得怎樣?

1、 教師泡茶,讓幼兒欣賞、感知,激發幼兒動手試一試。

?介紹泡茶所需要的工具(茶壺、熱水、花茶)

泡茶的時候需要一個乾淨的茶壺,熱水,老師喜歡喝清涼的茉莉花茶,我先放一點茉莉花,然後倒些水,一杯好喝的茉莉花茶泡好了。我還喜歡喝紅紅的玫瑰花茶,爲什麼老師喜歡喝玫瑰花茶呀?(幼兒迴應:玫瑰花茶是美容的。是對前期經驗的一種回顧)我好累呀!可以泡杯什麼花茶來提神呢?(幼兒回答,教師泡茶)

(在泡茶的過程中注意安全教育,放適量的花茶,倒入適量的水)

讓幼兒感知、觀察花茶的變化。

2、 幼兒嘗試泡茶,並與老師、同伴分享、交流。

?幼兒拿一次性杯子及自己喜歡的花茶,生活老師幫忙倒水。

?幼兒觀察花茶並交流自己的發現,品嚐自己泡的花茶。(在這個過程中孩子們對花茶的觀察特別的投入,樂意與不同的朋友交流,而且會主動詢問,從而瞭解不同花茶的各種不同功用)

幼兒園教學活動設計教案8

小班幼兒年齡小,生活經驗不豐富,他們只能聽懂淺顯的語言,喜歡聽有重複情節的故事以及排比句,易於接受富有童趣的文學作品,在聽懂的基礎上學習一些簡單的文學語言,並逐漸遷移到生活中。

原作《滑吧、滑吧,小雨點》句式簡單,篇幅短小,語言淺顯流暢、富有節奏感,符合小班幼兒的學習特點;作品描繪了小朋友十分喜歡的“下雨”事件,其中的“小雨點”,形象鮮明,富有童趣,猶如一個個活潑可愛的小朋友在雨中歡快地嬉戲,符合小班幼兒的生活經驗;作品內容具有啓迪性,適合幼兒仿編。

該作品雖好,但要作爲小班教材使用,還需適當修改,原因有二:1、標題不夠精練,改爲《小雨點》更直接,便於小班幼兒記憶。2、散文中心句的句式鬆散,規律不明顯,不便於小班幼兒誦讀和記憶,改爲排比句後,既易於幼兒理解,又能較好地引導幼兒根據句式仿編散文。

活動目標

1、引導幼兒初步感受散文的優美意境,學習散文中的排比句。

2、鼓勵幼兒積極參與欣賞及仿編活動,指導幼兒用語言、動作表達自己的理解與感受,並與同伴分享。

活動準備

活動前帶領幼兒觀察雨景;散文錄音,電腦課件,屋頂、樹葉、雨傘圖片各兩張,幼兒人手一個“小雨點”指偶。

活動過程

(一)談話導入

師:小朋友看過下雨嗎?雨是怎樣從天上落下來的?小朋友喜歡下雨嗎?

(二)欣賞散文

1、看無聲課件。

師:今天有個地方正下着雨呢,我們一起來看看小雨點跳到了哪裏?小雨點在幹什麼?

(1)幼兒看課件。

(2)教師提問:小雨點跳到了哪裏?好像在幹什麼?老師隨着幼兒發言的內容點擊畫面,鼓勵幼兒充分講述。

2、老師朗誦散文。

設問:小雨點先跳到了什麼地方?它把屋頂當成了什麼?小雨點再跳到了什麼地方?又跳到了什麼地方?(後兩句重點引導幼兒學講完整句。)

3、在場景中感受、理解散文中的排比句。

師:我們和小雨點一起來做個遊戲吧,一邊玩一邊講。

鼓勵幼兒手戴指偶,一邊做“跳”和“滑”的動作,一邊講述散文中的排比句。

4、完整欣賞散文。

(三)仿編散文

1、結合課件,引導幼兒說說小雨點還跳到了什麼地方?

2、鼓勵幼兒手戴指偶,根據生活經驗想像仿編,相互欣賞。

教學建議

(一)製作課件、輔助教學

散文語言相對而言比較抽象,引導小班幼兒欣賞散文時,需要藉助中介方式,如通過聆聽、誦讀、閱讀圖畫、觀看動畫等幫助幼兒接受、理解散文所表達的信息。結合多媒體課件欣賞散文,是其中較好的一種方式,能幫助幼兒較好地理解、記憶散文內容。

欣賞散文《小雨點》前,教師可以先製作融動畫與聲音爲一體的多媒體課件,用三個畫面分別表現散文中的三個排比句。組織活動時,教師只需根據句子的先後順序點擊鼠標,多媒體課件的動畫效果就能將幼兒帶到雨天富有詩意的情境中。

(二)結合動作、幫助記憶

低齡幼兒學習語言是與動作分不開的,當用語言表達或理解有困難時,動作能幫助幼兒理解、記憶語言。視、聽、講、做結合,感知覺的多通道參與有助於幼兒理解、記憶散文內容。教師可以畫三幅大的“屋頂”“樹葉”“雨傘”,佈置在活動室周圍。活動前,教師還可以指導每個幼兒自己製作一個指偶“小雨點”,這樣,在活動中,幼兒就可以將指偶套在手指上,模仿小雨點跳到屋頂上、樹葉上、雨傘上。這種身臨其境的活動氛圍,使幼兒在輕鬆快樂的氣氛中得到了多方面的發展。

(三)無聲動畫,利於想像

如果在幼兒看第一遍課件時,就將散文呈現給他們,就有可能使幼兒受到思維定勢的影響,使散文失去令人無限遐想的一面。因此,看第一遍課件時,教師可以把聲音關掉,讓幼兒看無聲動畫,邊看邊想:小雨點落到了哪裏?好像在幹什麼?鼓勵幼兒大膽想像。

(四)仿編中心句、遷移經驗

在引導幼兒欣賞散文,感受文中優美的語句和意境的同時,還應該鼓勵他們將自己的生活經驗與作品經驗聯繫起來進行仿編活動,以進一步加深幼兒對散文的理解,使得他們的生活經驗與散文的間接經驗實現雙向的遷移。《小雨點》的中心內容是三個排比句,教師可以利用課件,引導幼兒回憶自己以前觀察到的雨景,改換排比句中的賓語,進行仿編,即“小雨點跳到xx上,哎呀呀!小雨點把XX當成了滑梯”。

作品賞析

(一)散文原稿

滑吧、滑吧,小雨點

小雨點排着隊、唱着歌,從天上跳下來。

跳到屋頂上,跳到樹葉上,跳到我的雨傘上。

哎呀呀,小雨點把屋頂當成了滑梯,把樹葉當成了滑梯,把我的小雨傘也當成了滑梯。

滑吧、滑吧,快樂的小雨點。

(二)修改後的散文

小雨點

小雨點排着隊,唱着歌,從天上跳下來。

跳到屋頂上,哎呀呀!小雨點把屋頂當成了滑梯;跳到樹葉上,哎呀呀,小雨點把樹葉當成了滑梯;跳到我的雨傘上,哎呀呀!小雨點把我的雨傘也當成了滑梯。

滑吧,滑吧,快樂的小雨點。

幼兒園教學活動設計教案9

活動目標:

1、在欣賞的過程中,瞭解有關圖書的基本知識,激起幼兒動手製作的興趣。

2、學習將紙正反四等分,並用畫連環畫的方式表現自己最喜愛的故事。

3、豐富幼兒的想象力,分享同班的故事,感受成功的喜悅。

活動準備:

1、供幼兒欣賞的圖書(幼兒自制的彈簧故事書一本,大開本圖畫書一本)

2、一盒錄音帶(課前錄製好的幼兒講述自己的彈簧故事錄音)

3、稍厚且有韌性的長條形白紙,油畫棒,勾線筆人手一份。

活動過程:

一、欣賞小朋友製作的彈簧故事書,激發幼兒動手的興趣。

1、出示幼兒自制的彈簧故事書。

教師:這是一本小朋友自己製作的故事書,想不想聽聽書中的故事?(想聽)

2、教師播放故事錄音,幼兒安靜傾聽。

3、教師:故事好聽嗎?(好聽)剛剛有沒有聽清那位小朋友叫它什麼書?(彈簧故事書)想不想自己動手製作一本?(想)

二、欣賞圖畫書,瞭解圖畫書的基本知識。

1、教師:我們先來了解下圖畫書。這是什麼?(圖畫書)這是圖畫書的什麼?(封面)封面上有什麼?(書名、作者、圖畫)最後是什麼?(封底)封底上有什麼?(條形碼,小圖標等等)

2、中間是什麼?(內容)用什麼來表示?(圖畫)右下角有什麼?( 頁碼)

三、討論彈簧故事書製作的方法。

1、教師:小朋友覺得它像彈簧一樣會彈起來,所以就給它起了個名字——彈簧故事書。

2、教師:製作一本彈簧書看看需要準備些什麼?(一張長條形紙)

3、怎樣把這張長條紙折成這樣?(正反四等分)教師講解:

a、將長方形的兩條長邊對摺再對摺成相等的四等分。

b、將四等分的紙翻轉放在桌面上。

c、提起最上面一等分沿痕跡反折,完全重合在其他三等分紙上壓平,成W形狀。

4、教師:什麼地方可以做封面?封面上有些什麼?(故事中的主要人物、書名、作者,老師可拿出甘心雯小朋友的做範例。)什麼地方做封底?封底需要畫什麼?(條形碼、標價等。)

5、教師:裏面還有幾頁?(4頁)怎樣把一個故事分成4頁來畫?(以小朋友的彈簧故事爲例)每頁需要畫些什麼?(開始、發展

一、發展二、結束)

四、幼兒製作“彈簧故事書”

1、老師:你想畫什麼故事?需要先做什麼?(設計封面、封底)後做什麼?(將故事分成四個部分來表現,不會寫故事名字的可叫老師幫忙寫上。)

2、指導幼兒進行彈簧故事書的繪畫和製作活動。

五、展示和評價

教師:說一說你的書上畫了什麼?你最滿意的地方在哪裏?你最喜歡哪一本書,哪一個故事?爲什麼?

前言

以下這些是我個人在教學活動“愛的故事書”課後的反思、頓悟,以及改編的原因和細節。在教學的不斷實踐和總結中,我明白,教學是個常思常完善創新的過程,只有不斷地完善、改進才能達到較理想的教學效果。

從“愛的故事書”到“彈簧故事書”

3月4日上午第二個活動是美術“愛的故事書’.因爲最近有點私事沒來得及提前備課,所以在上課之前我粗略地看了一下教材。多年的教學經驗讓我知道小朋友會喜歡上這個手工兼繪畫的活動。

活動按書上的教材一步一步地進行着,小朋友也的確如我所料的一樣——趣味盎然。但在第四步“幼兒製作愛的故事書”這一環節出現了問題。教材書上只是說將紙正反折成四層,並沒有怎樣具體教幼兒的操作方法。因爲正在上課,來不及細想,拿起紙來,就教小朋友正一下反一下地對摺。結果最後一層明顯比前三層少了許多。再看看小朋友的,機靈一點的正反折成了四層,最後一層多出了或少了部分的馬上嚷嚷開了“老師,多出了怎麼辦?我這裏少了許多……”;反應遲緩一些的小孩如卷席子般將紙朝一個方向捲成了四層。看到這些,直罵自己的馬虎,課前應該認真備課。沒辦法,暫時我只能告訴幼兒這是我們的第一本書,試驗品。抽時間老師再重新教他們做過一本,這會兒就這樣摺好就成。

這一環節過來,幼兒在進行愛心故事的繪製上又出現了新的問題。幼兒因年齡差異,理解能力有所不同。大一點的孩子知道幫助、關心別人或別人關心幫助自己都是愛。可有的小朋友卻認爲愛就是自己想畫什麼就是什麼(即便是課前我們曾討論過有關愛心故事的話題)。幼兒這樣,我加以指正,他面露難色:“老師,我不會。”就無興趣再畫下去,另一個被指正的孩子也跟着如此。(其實想想,“愛的故事書”的繪畫內容對於孩子來說,是存在一定的難度和侷限性,孩子遇到困難就退縮是一件很正常的事。)

怎樣才能讓他們有興致的繪畫完作品呢?

我想前提必須是幼兒自己感興趣,願意主動去繪畫。平時小朋友課間休息時間最喜歡做的事就是拿筆畫畫,那會兒從沒聽誰說過不會。於是,當即我就把繪畫內容拓寬了:幼兒可以畫自己親身經歷的愛的故事,也可以畫自己想象的故事。“哦,知道了!”小傢伙們活躍起來,剛剛幾個說不會的小傢伙這會兒也忙乎。

一段時間後,小傢伙“愛的故事書”問世了,有作者、有內容、有頁碼……象模象樣的。有幾個會寫字的還給自己的書寫上了書名。像熊佳祺的“會飛的鞋子”,諶佳馨的“我會飛”…..

嘿嘿,小朋友們並沒有因時間過長感到到疲倦和厭煩,反而個個笑開了花,爭着給老師看。瞧他們那份自豪感!看着他們這樣,內心的那份愧疚更加重了。從今往後決不能以任何事情爲藉口馬虎的對待工作,同時也許諾小朋友下週教他們製作過一本故事書的。

活動結束後,我再一遍認真地翻閱了教案。覺得他們編輯的教案也有不足之處,需要完善。

稍後一星期,單位出通知:縣教育局舉行送課進私立幼兒園的活動。突然想到這個活動,如果按自己的思路把教學過程重新設計一下或許不錯,同時也想看看私立幼兒園與公辦幼兒園存在哪些區別。於是,毫不猶豫地報了名。

離送課的活動還有些時間,於是我開始按自己的想法着手設計教案了,因爲涉及到幼兒最後繪畫的表現,“愛的故事書”範疇較窄,不利於孩子想象力的發揮,我把活動目的2改爲:學習用連環畫的方式表現自己最喜愛的故事,這一改動就豐富幼兒的繪畫創作內容。

有了這一更改,標題“愛的故事書”就顯得過於硬梆,必須有一個既有童趣又讓幼兒印象深刻的題目。那天,我把玩着手中一本幼兒的“愛的故事書”,甘心雯小朋友走過來問:

“劉老師,你在幹什麼?”

“甘心雯小朋友,你說這像什麼?”我提按着故事書。

“像彈簧,媽媽睡的牀就是這樣壓下去,又彈起來的。”

思緒豁然開朗,“彈簧故事書”多有趣味!我抱起甘心雯小朋友響亮的親了一下,

“謝謝你,寶貝!你幫老師解決了一個難題。”

“彈簧故事書”這一活動名稱便孕育而生。

接下來活動過程也需要重新編排一下。原教材第一步驟是以提問的方式引導幼兒講述關於愛的故事。幼兒大部分只會人云亦云:爺爺早上開車送我來幼兒園,媽媽給我買新衣服了,奶奶給我蓋被子了……有些小朋友等不及你請他說,便自顧自地和身邊的夥伴聊開了。老師爲了課程需要又必須硬性地讓幼兒回到活動內容上來,幼兒情緒上不免有些起伏。而且這部分內容現在也不適合我的活動標題,所以我決定捨去這部分,改爲我增設的一個活動內容。

出示我班幼兒的成品“彈簧故事書”,讓小朋友欣賞並傾聽他的“彈簧”故事(課前我錄製好故事錄音)。我想小朋友聽完後,肯定會露出羨慕的表情,併發自內心的想自己動手製作故事書,這也是我增設這一內容的目的。

幼兒有了自己想動手的念頭,爾後我就直接用了書中的第二步欣賞圖畫書,瞭解圖畫的基本知識。幼兒迫切地想製作故事書,這一環節他們會很認真地傾聽,想知道圖書裏故事外,還有哪些他們不知道的知識。

隨後很自然地過渡到原教材的第三步:討論愛的故事書(彈簧故事書)的製作方法。幼兒在教師的引導下,在已有感觀經驗基礎上(剛欣賞過我班幼兒的彈簧故事書),進一步把圖書的基本知識進行了一番梳理,又明白製作所必須的材料和製作步驟。同時也加深了印象,製作就不會落下哪一個環節。

活動的第四步就是幼兒製作彈簧故事書。在這一步,原教材只有將紙折成四層,並沒有具體的教學方法,也欠一個將紙等分的說明。已上了的活動經歷讓我明白必須自己琢磨出一個摺紙的方法,且要組織好語言,通俗易懂,讓幼兒一聽就明瞭。怎樣將紙折成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四層呢?

這一環節,對於幼兒來說,掌握折成大小相等的四等分容易,但後者就不是件易事。說實話,我自己琢磨了許久才頓悟:

①、將長方形的兩條長邊對摺再對摺成相等的四等分。

②、將四等分的紙翻轉放在桌面上。

③、提起最上面一等分沿痕跡反折,完全重合在其他三等分紙上壓

爲了驗證摺紙方法的可行性,我抽空在班上試驗了一下。班上45名幼兒,其中只有2名幼兒不會,比起以前上的那節課,效果算不錯的。

這一難度被攻克,幼兒最喜愛的故事繪製就不成問題了。大班幼兒具備一定的相像力,雖說幼兒個體的差異會影響到故事繪製內容的簡易,人物的多少。但我覺得這一點大可不必深究,重在幼兒極大的發自己的主動性,從中獲得了愉悅、成就感。

活動過程最後一步依舊採用了原教材的“展示和評價”這是必不可少的環節,所有的小朋友都在期待着自己的作品會得到老師、夥伴的讚揚與肯定。但在這一環節,老師必須更好地照顧到那些相對弱勢的幼兒,鼓勵他們,讓他們保有信心。

整個活動過程時間持續會比較長,但我想孩子的態度是積極的,明朗的,因爲最大限度的挖掘併發揮了他們的自主性。已上的“愛的故事書”也證明了這一點。

我堅信,並期待着這次活動的到來!

幼兒園教學活動設計教案10

 【設計意圖】

“大”和“小”是通過比較得來的一組相對概念。幼兒不僅要在學習中獲得這些相對的概念,還要讓“大”和“小”的概念應用到他們的日常生活中。本設計以系列遊戲的活動,使幼兒在“大”和“小”的驚喜探索中獲得豐富的感性認識,並初步學習從不同的角度去觀察和思考的方法。

 【活動目標】

1、學會目測有明顯大小差異的物體,懂得物體的大小是通過比較來認識的。

2、通過遊戲使幼兒初步體會到由大到小和由小到大之間的轉變,初步發展幼兒的多向思維。

3、激發幼兒探索的主動性、積極性,培養幼兒探索的興趣。

【活動準備】

1、硬紙魚20條(有大小差別)、釣魚竿若干、用大積木圍搭成一個“池塘”。

2、吹泡泡用具:裝有肥皂水的塑料瓶人手一份,吸管(單孔、多孔、粗細不一)數量多於幼兒人數,氣球若干。

3、可變大或變小的食物若干種,如餅乾、水果、青菜、木耳乾等。

4、照相機、白紙和畫筆,幼兒自帶小時候的照片和近照。

  【活動過程】

遊戲一:釣魚

1、每次請一名幼兒來釣魚,要求釣“池塘”中所有魚中最大的一條和最 小的一條。魚釣上來後,分別放在大魚筐和小魚筐裏。

2、嘗試:請幼兒自由地釣魚,仍舊要求釣最大的和最小的魚。

  遊戲二:超級比一比。

1、請幼兒將手放在眼睛前當望遠鏡,大家一起來找找教室裏的“大”和“小”。

2、將幼兒分成兩組,玩超級比一比的遊戲:比比誰的鞋子最大?誰的頭最大?誰的嘴巴張得最大?誰的手最大?誰穿的衣服最大?……

遊戲三:大人和小人

1、教師講述故事《大人國小人國》。

2、照片分享:小時候的我……(小手小腳,坐在推車裏,不會自己穿衣褲和穿鞋襪、吃飯。)

3、提問:如果有一天你變大了,你是什麼樣的?(個子高了,胖了,力氣大了,穿大鞋,跑得很快,可以做許多的事情,上學等。)

4、啓發幼兒運用想像力隨意表現身體某部位的變化。將幼兒表現的身體輪廓印在紙上。(可將胳膊伸長,兩腳分開來表示大人;用蹲下,胳膊、腿、腳收緊或綣起來的動作來表示小孩。)

 遊戲四:吹氣球

1、引導幼兒想一想:有哪些能夠變大和變小的物體?(游泳圈、氣球、蹦蹦牀、摺疊牀、扇子、被子、雨傘。)

2、幼兒嘗試讓氣球變大的方法。

(1)、請幾名幼兒用口將氣球吹大。

(2)、用口吹難度太大,可以用氣筒打氣。

3、思考用什麼方法讓氣球變小。

(1)、用自己的身體部位(用手戳破、用腳踩爆、用屁股壓破)。

(2)、藉助外力的方法(用針刺破、用錘子或磚頭砸破、用釘子戳破)

(3)、將綁緊氣球的繩子解開,直接放氣。

4、幼兒自由地到戶外玩氣球。

  遊戲五:食物變變變

1、大家圍坐在桌前,觀察餅乾、水果、青菜、火腿、幹木耳、麪粉等食物。

2、提問:怎樣使食物變大、變小?:

(吃一吃、炒一炒、切一切、剁一剁、摘斷、真空包裝、曬乾、浸泡、油煎。)

3、分享食物,把好吃的東西變小、變沒有。

 【活動延伸】

1、繼續收集如望遠鏡、放大鏡、充氣椅、蹦蹦牀、吹泡泡等材料,讓幼兒主動探索以進一步加深對大和小變化的認識。

2、展示如蝴蝶的成長變化過程等各種動物的成長資料(書、圖片、錄音故事),幫助幼兒初步理解“長大”的概念。

3、充分挖掘一些潛在的、隱性的遊戲。如從“拔河”可瞭解力氣的大和小、從“獨木橋”可比較膽子的大和小、從“大雨和小雨”可體驗到聲音的大小。

幼兒園教學活動設計教案11

目標:

1、知道6可以分成5和1,4和2,3和3,1和5,2和4

2、在操作活動中歸納、總結、學習6的組成

3、願意積極動腦,大膽嘗試。

準備:

活動過程:

一、複習1~5的組成

1、師:今天我們來玩上次老師教過的"碰球"遊戲,再複習一下我們學過的2~5的組成。

2、教師在黑板上寫上要玩的數字的碰球師:嗨嗨,我的一球碰幾球?

幼:嗨嗨,你的一球碰一球。

3、教師與幼兒分全體和個人玩這個遊戲大班數學 6的組成(複習)目標:

1、複習6的組成,知道6的組成有5種不同的分法,學習按序分合。

2、根據教師的出示的數熟練的說出能組成6的另一個數。

3、初步感知數的分合的有序性。

準備:6個玩具活動過程:

一、複習6的組成

1、請個別幼兒起立玩碰球遊戲

2、以3桌爲一組,請其中一組說出小於6的數,另一組找到與其組成6的數字

二、玩遊戲,鞏固6的組成

(一)猜猜我的手上有多少

1、教師講明遊戲規則:教師手上一共有6片雪花片,教師出示其中一隻手的雪花片,請幼兒說說教師另一隻手有多少雪花片

2、分幼兒全體和個人進行遊戲3、請幼兒回答爲什麼能準確的說出答案,教師對幼兒的答案小結

(二)開火車回答幼兒按順序快速回答教師另一手中雪花片的數量(不能快速回答的幼兒由大家幫忙)

三、做作業

1、教師講明作業做法

2、幼兒獨立完成

幼兒園教學活動設計教案12

一、遊戲目標

1.通過讓幼兒正確說出圖片上水果的名稱,並用短句“我要買X X”講述出來。初步培養幼兒思維的嚴謹性。

2.培養幼兒專注傾聽別人講述的良好習慣。

3.通過反覆遊戲,引導幼兒能初步說完整的短句,大膽進行講述,培養幼兒的自主性、獨立性。

二、遊戲準備

(一)物質準備

小圖片及水果實物若干,(蘋果、梨、哈密瓜、西瓜、葡萄、橘子等)(與幼兒人數相等)水果漢字卡片若干。

(二)環境準備

佈置成水果專櫃,教師扮賣水果的阿姨。

(三)知識經驗準備

認識水果,對水果漢字有了初步認識。

三、遊戲方法

1.請幼兒扮買水果的顧客。買水果時要有禮貌地說:“阿姨,我要買水果。”阿姨問:“你要買什麼水果?”小顧客要正確地講出自己要買的水果名稱,如:“我要買蘋果。”

2.正確地講出水果的名稱後,阿姨就把水果的圖片或實物賣給他,小顧客把水果放在自己的籃子裏;如發音不正確,其他幼兒可幫助糾正。

3.買到“水果”的小顧客要說:“謝謝阿姨,再見!”然後再換另一幼兒買水果。引導幼兒買與別人不同的水果。幼兒熟悉玩法後,售貨員阿姨的角色可由幼兒自己扮演。

4.在此基礎上,教師把水果漢字分發給幼兒,要求幼兒根據漢字買相應的水果。

幼兒園教學活動設計教案13

【活動目標】

1. 體驗創造性的裝飾面具的樂趣,在交流中感受成功的喜悅。

2..嘗試用各種輔助材料進行臉譜裝飾,聯繫粘、畫、剪的技能。

3. 瞭解多種動物的輪廓並能畫出來,能夠用鮮豔的色彩大膽的繪製面具。

【活動準備】

物質準備:卡紙或掛曆紙、毛線、彩條、彩筆、膠棒

心理準備:根據主題活動,爲幼兒創設相關的環境,激起幼兒興趣,同時爲幼兒提供一個自由寬鬆的學習氛圍,讓幼兒更好的參與活動,發揮幼兒的主體性。可把桌椅圍成圓圈,讓孩子更方便的交流操作。

【活動過程】

 (一)遊戲導,吸引孩子學習的興趣

師:叮鈴鈴……

幼:誰呀?

師:我是小小郵遞員呀!

幼:哪裏來的信呀?

師:東營來的信呀!

幼:送給誰呀?

師:送給***

幼:叮鈴鈴……

(這個小遊戲孩子們都會玩,在課後已經玩過幾次。信依次送給34個小朋友,最後送到老師手裏)

師:哈哈,信又送回老師手裏了,那讓老師幫小朋友們看看信上都寫了些什麼呢?豎起耳朵仔細聽哦!噢!信上說啦,森林裏呀,要開一個聯歡晚會,請咱們大一班的小朋友參加。小朋友們你們想不想去森林裏和小動物們一起開晚會啊?

幼:想……

師:恩,老師也想和小朋友們一起去,但是信上說啦,這是動物的聯歡晚會,每一個小朋友都必須親手做一個面具,帶着這個自己做的面具才能和小動物一起玩呢!

幼:老師,可是我不會做啊?

師:看,這封信裏小動物已經告訴小朋友們面具應該怎麼做了,讓我們一起來學做這個動物面具好不好?每個小朋友都仔細聽哦!仔細聽你纔會做,老師看看那個小朋友做的最好看,能第一名去參加晚會!

  (二) 結合圖片,講解動物面具的做法

師:看,這是什麼動物?邊說邊出示老虎面具的圖片,看看他有什麼特點?頭上寫着一個字,是什麼字?

幼:老虎,上面寫着“王”,老虎是森林之王。

師:對,這是老虎,森林之王,看看他的毛是什麼顏色的?形狀是什麼樣的?

(老師邊說邊在小黑板上畫老虎的輪廓,依次引導幼兒觀察動物的外形特徵)

師:我們做面具的第一步是畫,首先在你的卡紙上畫出你想畫的動物的圖案,然後給它塗上相應的顏色。

師:看,這是什麼動物?它的身上有很多的什麼啊?

幼:獅子,身上有很多的毛,長長的鬍子

師:對,獅子的身上有很多的毛和鬍子,那麼老師請小朋友們想一想,獅子的鬍子用什麼來做的,想想老師讓你們帶什麼來了?

幼:毛線

師:對,毛線可以當成獅子的鬍子。那要怎麼做呢?看,把毛線剪成一截一截的然後用膠棒把毛線粘上,就是獅子的鬍子了。如果不想用毛線的話可以直接畫在卡紙上,圖上相應的顏色就可以了。

(老師依次呈現多種動物的面具圖片,兔子、貓咪、蝴蝶等,簡要介紹各種動物的畫法及做法。比如說兔子的頭髮可以用膠棒把彩條粘成小卷,粘在兔子頭上就是頭髮了。)

這一環節是關鍵環節,知識目標3在這一環節得到解決。

(三)提出要求,教師指導,孩子自己動手做面具

孩子們可以選擇自己喜歡的動物面具,老師在做之前再依次強調,先在卡紙上畫出圖案,然後塗上相應的自己喜歡的顏色,再用剪刀按照輪廓剪下來,最後用毛線穿上戴在頭上。

這一環節是解決能力目標2的關鍵環節,孩子在操作時教師適時根據隨時出現的問題給予指導,注意特別照顧操作能力較差的幼兒,並記得隨時提醒幼兒注意使用剪刀的安全。

(四)引導幼兒相互欣賞,互相評價對方的作品

好,我們的面具做完了,但是啊,森林晚會要求很高,你們做的面具必須很完美才行,現在請小朋友欣賞、評價一下,你的小夥伴的作品,有哪些好的地方,有哪些不好的地方,比如說,我覺得她畫的很好,或者塗的顏色不夠亮,給你的夥伴指出來,並給你的面具起個好好聽的名字,我們互相改正,爭取做一個最最完美的面具,好不好?

這一環節是解決活動重難點的關鍵環節,情感目標1在這一環節得到實現。在互相交流欣賞的的過程中,孩子們學會如何與其他小朋友友好相處,並感受成功的喜悅。

【活動延伸】

對幼兒的教育不是一節課一個活動就可以完成的,而是與活動的前延後續分不開的,所以在活動結束後,播放《森林進行曲》,組織幼兒帶上自己製作的面具,加上班上的動物木偶,一起開一個小小的聯歡晚會。

幼兒園教學活動設計教案14

設計思路:

“小雪花的旅行“是在主題活動“冬天不怕冷”的背景下的一個綜合活動,整個活動以小雪花的旅行爲主線,通過賞—做—尋三個環節讓孩子在看看、說說、做做、找找中進一步感受冬天下雪的特徵,並嘗試用各種美術表現方式表現下雪的情景,體驗下雪的情趣。在此基礎上,通過尋找雪人肚皮裏的小祕密,激發幼兒活動的興趣,進一步探索冬天不怕冷的方法。

  活動目標:

1、嘗試用撕、貼、印、畫等方法表現下雪的情景,體驗下雪的情趣。

2、初步瞭解冬天各種抵禦寒冷的方法。

活動準備:

1、“下雪了”flash課件

2、“下雪了”大背景圖一張,小背景圖幼兒人手一張,小雪人12個

  活動內容:

1、 觀賞下雪情景

請幼兒欣賞“下雪了”flash課件

“你看 了什麼 ?”,“小雪花像什麼?”,“小雪花要旅行了 ,它會飛到哪裏去呢?”,“今天,小雪花飛到哪裏了?”

2、 下雪了

在下雪情景的烘托下,教師示範用撕、帖、畫等方法表現下雪的情景。

幼兒自由選擇材料操作,表現下雪的情景。

3、 雪人的祕密

引導幼兒將自己的作品送給小雪人(要求作品形狀與小雪人的帽子形狀對應)

幼兒在雪人的小肚皮裏尋找“冬天不怕冷”的小祕密

幼兒與同伴分享冬天禦寒的方法。

幼兒園教學活動設計教案15

幼兒有創編詩歌的潛能和興趣,教師引導得當,可以幫助幼兒創編出自己喜歡的詩歌。引導幼兒進行詩歌創編的活動,可以讓幼兒獲得創編成功的喜悅,發展幼兒的語言能力,培養幼兒的想象力、創造力和嘗試精神。

活動目標

1、幫助幼兒初步瞭解詩歌的句式特點,培養幼兒創編詩歌的興趣。

2.引導幼兒積極參與語言活動,能夠在全班幼兒面前表達自己,從而培養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

活動準備

1.紅、藍、綠、黃顏色的裝飾眼鏡共20個;紅、藍、綠、黃顏色的彩筆共20支。

2.鋪有白紙的大黑板4個。

3.詩歌創編電腦課件一套,多人集體電腦一臺。

活動過程

1.教師活動的導入:看看說說

師:今天,老師給小朋友帶來了會變魔術的眼鏡。請小朋友戴上這個眼鏡看看周圍的景物有什麼變化?

幼兒戴上眼鏡後,遊戲的興趣濃厚、情緒高漲,在教室內東看看西瞧瞧,幾個孩子爭着表述自己的感覺。

幼:我戴上紅顏色的眼鏡看見樹變紅了。

幼:我戴上藍顏色的眼鏡看見滑梯變藍了。

幼:我戴上黃顏色的眼鏡看見的雲朵像穿了一件黃色的棉襖。

幼:老師、椅子、桌子統統都是綠色的了。

幼:我戴上紅色的眼鏡看操場,操場上所有的東西都是紅顏色的。後來我和另一個小朋友換了一個綠色的眼鏡,操場上的東西又變成綠色的了。

幼:當我把眼鏡摘下來,又恢復了原來的顏色了!

分析:“會變魔術的眼鏡”的活動設計,充分調動了幼兒學習的興趣,激發了幼兒的嘗試慾望。在自由觀察的過程中,幼兒的語言能力得到了很好的發展,不管是膽小害羞的孩子還是性格開朗的孩子,都能及時地把自己的發現較完整地表述出來,爲下一步的嘗試活動奠定了基礎。

2.教學活動之一:繪畫記錄

師:讓我們用彩筆把看見的事物畫下來,讓它們組成一幅顏色相同的畫。

幼兒手拿彩筆在桌邊進行繪畫。由於是大班的孩子,他們有一定的繪畫能力,不到3分鐘就完成了創作。在他們的畫裏,可以看到滑梯、大樹、雲朵、小朋友、桌椅、電視機、娃娃、金魚等事物。

教師與小朋友一起把相同顏色的畫貼在黑板上,組成紅色、藍色、綠色和黃色的畫板。

分析:“繪畫記錄”這一環節起到了承前啓後的作用。讓幼兒試着把剛纔看到的事物畫出來,可培養幼兒用畫面表達觀察到的事物的能力,同時也培養了幼兒運用知識的能力,這是培養幼兒主動學習精神的手段之一。在自由繪畫的過程中,出現了幼兒互相幫忙的場面,使幼兒的合作精神得以體現。

3.教學活動之二:詩歌朗誦

師:我昨天戴上了紅色的魔術眼鏡去水果店,看見了許多的水果,老師很高興,畫了一幅《紅色的世界》的圖畫,還編了一首《紅色的世界》的詩歌,小朋友想聽嗎?

幼兒邊看多媒體演示,邊聽教師的詩歌朗誦,感知詩歌的內容和結構。

分析:教師也會像我們一樣戴着魔術眼鏡去玩,這是多麼有趣的事情!孩子的好奇心再次被激發起來了!由於詩歌內容有趣,結構比較簡單,加上多媒體的逐一演示,大部分孩子很快就掌握了。

4.教學活動之三:詩歌創編

師:小朋友想嘗試一下幾個人一組把剛纔畫下來的畫創編成《藍色的世界》《綠色的世界》《黃色的世界》嗎?老師相信你們一定能行!

指導幼兒自由選擇同伴,站在畫板前,看着自己的圖畫,按照詩歌的結構,嘗試創編詩歌。

創編完成後,教師請每一組成員將創編好的詩歌在全體幼兒面前朗誦。

第一組幼兒創編了詩歌《紅色的世界》,內容如下:

紅色的滑梯,紅色的雲朵,紅色的操場,紅色的老師。

這一片紅,那一片紅,到處都是紅、紅、紅。當我把紅色的眼鏡摘下來,紅色的世界不見了。

第二組幼兒創編了詩歌《綠色的世界》,內容如下:

綠色的金魚缸,綠色的房子,綠色的窗簾,綠色的錄音機。

這一片綠,那一片綠,到處都是綠、綠、綠。當我把綠色的眼鏡摘下來,綠色的世界不見了。

第三組幼兒創編了詩歌《藍色的世界》,內容如下:

藍色的門,藍色的窗,藍色的小朋友,藍色的手。

這一片藍,那一片藍,到處都是藍、藍、藍。當我把藍色的眼鏡摘下來,藍色的世界不見了。

第四組幼兒創編了詩歌《黃色的世界》,內容如下:

黃色的衣,黃色的褲,黃色的襪,黃色的鞋。

這一片黃,那一片黃,到處都是黃、黃、黃。當我把黃色的眼鏡摘下來,黃色的世界不見了。

教師將每組創編的詩歌串起來,組成一首長長的新詩歌《多彩的世界》,在音樂的伴奏下,全體幼兒一起朗誦。

分析:以小組的形式集體創編詩歌;爲幼兒提供了一個比較自由的創造空間,體現了以幼兒爲活動主體的意識,還可以起到讓幼兒的思維互補的作用。最後,把詩歌串起來組成了一個新詩歌《多彩的世界》,幼兒由此產生了成功的喜悅,激發了他們繼續主動學習的興趣和熱情。

5.活動延伸

師;顏色世界是豐富多彩的,你們還能編出有關紫色、橙色的詩歌嗎?請你們編好後告訴身邊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