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幼兒園教案 > 【精華】幼兒園小班教案範文合集五篇

【精華】幼兒園小班教案範文合集五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9.01K 次

在教學工作者實際的教學活動中,有必要進行細緻的教案准備工作,教案是實施教學的主要依據,有着至關重要的作用。那麼教案應該怎麼寫才合適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幼兒園小班教案5篇,歡迎閱讀與收藏。

【精華】幼兒園小班教案範文合集五篇

幼兒園小班教案 篇1

活動由來

在科學區玩的時候,發現幼兒在裝米、水和沙的時候,常把米、水、沙倒在外邊,幼兒一個一個的撿很費力,因此教師想幫助幼兒一起解決問題,由此引出漏斗的活動。

活動目標

1、逐步培養幼兒解決問題的能力。

2、培養幼兒的探索精神。

3、培養幼兒良好的學習興趣。

問題板塊

幼兒對漏斗的瞭解是個空白,幼兒不知道漏斗有什麼用?怎麼用?

主題牆報

1、創設以漏斗爲主題的牆飾。

2、與幼兒共同設計佈置牆飾。

區域遊戲相關內容

1、科學區中放置一些漏斗。

2、美工區中放置各種材料製作漏斗。

3、娃娃家中也可放置漏斗。

家園合作

1、向家長說明班裏搞的活動,使家長了解其意義和目的。

2、把幼兒的表現粘貼出來請家長了解。

3、請幼兒在家中也做一些這樣的活動。

資源利用

1、在幼兒園中進行活動。

2、可在日常生活中家中進行。

幼兒園小班教案 篇2

活動目標

感受兒歌的童趣,樂意學念兒歌。

理解歌詞,感受兒歌的節奏。

嘗試替換一處歌詞進行唸誦。

活動準備

經驗準備:已經認識一些常見水果的顏色。

課件準備:“番茄”圖片;《番茄紅了》兒歌音頻及伴奏;“番茄紅了”圖片。

活動過程

出示圖片“番茄”,引出活動主題。

——你吃過番茄嗎?它的味道怎麼樣?

——番茄是什麼顏色的?

——番茄一直都是紅色的嗎?

小結:番茄也叫西紅柿,最開始是小小的,顏色是綠色的,慢慢長呀長,就變成圓圓的,顏色也變成紅色的了。

播放兒歌音頻及圖片《番茄紅了》,引導幼兒理解歌詞並感受兒歌的節奏。

——有位小朋友將番茄的變化過程編成了一首兒歌,我們一起來聽一聽吧。

1.播放兒歌音頻及圖片第一遍,幼兒欣賞兒歌,初步理解歌詞。

——番茄開始是什麼顏色的?(綠色)

——番茄爲什麼“急得臉都紅了”?(因爲番茄熟了,可以吃了,等着大家來採呢)

2.播放兒歌音頻及圖片第二遍,感受兒歌的節奏。

播放兒歌音頻及伴奏《番茄紅了》,出示圖片“番茄紅了”,帶領幼兒學念兒歌。

1.播放兒歌音頻、伴奏及圖片,帶領全體幼兒齊念兒歌。

2.幼兒分組唸誦兒歌。

播放兒歌伴奏,鼓勵幼兒嘗試替換歌詞進行唸誦。

1.交流討論替換歌詞。

——除了番茄,你還知道哪些水果剛開始是綠色的,成熟後會變成紅色的?(蘋果、柿子、桃子)

——我們把它帶進兒歌中一起來念一念吧。

2.播放伴奏,帶領幼兒用替換的歌詞念一念。

活動延伸

區域活動

在美工區,投放畫紙及油畫棒,鼓勵幼兒畫一畫成熟與未成熟時的番茄。

附【兒歌】

番茄紅了

綠綠的番茄,

等着人來採,

等着,

等着——

急得臉都紅了。

幼兒園小班教案 篇3

  活動目標:

1、瞭解水母和海葵的一些基本特徵。

2、通過觀察,大膽表述自己所看到的,嘗試總結兩種生物的相同點和不同點。

3、發展幼兒的觀察力、想象力。

4、積極參與探索活動,萌發求知慾,體驗成功快樂。

  活動準備:

水母圖片、海葵圖片

  活動過程:

1、開始部分:讓孩子們說說自己所瞭解的海洋動物,大致說說它們是什麼樣子的。

2、基本部分:

(1)認識水母

A、觀察各種各樣的水母,並讓孩子們說出他們都是什麼樣子的。

B、說出水母的不同之處和共通之處。

(2)認識海葵

A、觀察不同種類的海葵,並讓孩子用自己的嘗試用自己的言語描述自己看到的。

B、說出不同海葵有什麼不同,它們有什麼樣的相同之處。

(3)讓孩子嘗試說出水母和海葵之間的相同之處和不同之處,教師進行補充。

3、結束部分:孩子用自己的方式在記錄表上記錄水母和海葵的不同和相同。

  教學反思:

水母和海葵是海洋中較爲常見的兩種生物,但孩子們對他們瞭解並不透徹,他們因爲各種電視節目的誤導,認爲水母是有電的,有許多孩子會認爲海葵是一種植物。因此這樣的一次科常活動是非常必要的。

海葵和水母都是海中美麗的生靈,因此這次活動最主要的部分是讓幼兒觀察各種各樣的海葵和水母,讓他們欣賞的同時,讓孩子找出他們的共通之處,並讓他們總結外在的共通之除,並找到他們的差異。在這後,教師再進行補充,去糾正幼兒對這些生物瞭解的一些誤區。

利用這樣的方式,讓活動充滿探索性,並讓孩子們總結自己的發現,這種方式孩子們更喜歡,且所獲得的知識也會記得更勞,最後老師再加以補充和總結,讓孩子有更爲全面的認識。

幼兒園小班教案 篇4

活動目標:

1. 知道瓶蓋子的作用,在尋找瓶子特徵的過程中,嘗試選擇合適的蓋子與瓶子進行匹配。

2. 樂意探索擰、按等不同方法,嘗試蓋緊瓶蓋,發展手部動作。

3. 培養幼兒對事物的好奇心,樂於大膽探究和實驗。

4. 讓幼兒學會初步的記錄方法。

活動重難點:

通過自己動手給瓶子蓋蓋子,發現不同的蓋子適合不同瓶子。

發展孩子的手部動作,給各種瓶子蓋蓋子,並能用簡單的語言描述。

活動準備:

經驗準備:知道瓶子都是有蓋子的,如果生活中少了蓋子會帶來很多方便;

環境準備:幼兒收集各種不同形狀、功用的瓶子;泡沫板若干(和幼兒人數相當);橡皮筋(細而長,便於孩子操作);

活動過程:

一、引出話題,並引導幼兒討論蓋子的作用

老師:我們的超市裏有許多有用的瓶子,有飲料瓶、食品瓶、化妝品瓶、洗滌用品瓶等大大小小式樣不一的瓶子,老師想在這些瓶子裏裝東西,可是一不小心把瓶蓋子全弄亂了,這下該怎麼辦呢?

重點提問:老師心裏真着急,沒有了蓋子,瓶子還能用嗎?爲什麼?

【這一問題幫助幼兒瞭解蓋子對瓶子的重要性,旨在和孩子們共同討論缺少了蓋子會發生哪些問題。孩子們紛紛表示沒有瓶蓋子是絕對不行的,有的孩子說:“沒有蓋子,髒東西會跑到瓶子裏面去的。”;有的孩子說:“沒有蓋子,瓶子裏面的東西會流出來了,都浪費了。”;有的孩子說:“沒有蓋子,裏面的東西不衛生了”;有的孩子說:“沒有蓋子,小蟲子會飛進去,東西就不能吃了”……】

老師根據孩子的回答進行小結:引導幼兒討論瓶蓋子的作用——沒有瓶蓋子裏面的東西會跑出來,會被弄髒,用時不方便,吃的東西就會變得不衛生。

二、“找蓋子”

1、 教師鼓勵幼兒動手爲瓶子找合適的蓋子,將配好蓋子的瓶子放在自己的泡沫板上。

這一環節中,能力較弱的孩子最少爲3個瓶子找到蓋子,能力較強的孩子最多爲6個瓶子找到了蓋子,他們高高興興地將配好蓋子的瓶子捧到了自己的“家”裏(泡沫板上),還和旁邊的同伴互相介紹自己的瓶子和蓋子呢!

【老師觀察到,孩子在幫瓶子找蓋子的過程中,產生了很多的方法,有的孩子通過觀察瓶子和蓋子的顏色來配對;有的孩子通過瓶子和蓋子的大小來配對,老師仔細觀察,記住孩子們的這些方法,小班的孩子語言能力還比較弱,可能自己使用的方法說不清楚,老師觀察入微,稍後可以幫助孩子梳理經驗。】

2、你給幾個瓶子找到了蓋子?

【一筆帶過的一個環節,鞏固小班孩子點數的能力,尋找到數量多的孩子老師可以在幼兒手口一致點數的過程中給予適當的幫助。】

3、爲什麼還多出來幾個蓋子呢?它們到底是哪些瓶子的呢?

【孩子們大多找的都是大的、平時在日常生活中經常用到的一些瓶子,例如飲料、洗髮水、沐浴露、面油等,而一些平時不常見的,例如香水瓶、保健品都沒有人幫着找蓋子,還有就是一些蓋子特別難蓋的,蓋的方法和平時使用的不太一樣的,孩子們就採取放棄的辦法了。】

4、是怎麼找到最合適的蓋子的?怎麼幫它蓋蓋子的呢?

【根據孩子尋找過程中的方法,以及剩餘瓶子大家共同找出的方法,幫助孩子共同梳理瓶子找蓋子的各種方法:有的孩子根據瓶口大小找到蓋子的;有的孩子根據瓶子和蓋子的顏色找到蓋子的;有的孩子根據蓋蓋子的方式找到蓋子的;有的孩子根據擰、按的不同方式找到蓋子的(老師重點介紹蓋子的不同蓋法)……】

5、每個瓶子都有不同的蓋子,那麼瓶子裏的東西是怎麼出來的呢?

【通過老師和孩子的演示,總結出了各種瓶子出東西的方法:按、擠、倒……】

三、“找朋友”

1、每個孩子去找兩個“好朋友”瓶子,這兩個好朋友要有一個地方是一樣的,比如說它們都是飲料瓶子……;

【旨在鼓勵孩子發現瓶子之間的共同點,例如顏色、功用、按取方式或者是一摸一樣的瓶子,發展孩子的.觀察能力和辨別事物的能力。】

2、將找到的兩個“好朋友”瓶子用橡皮筋捆綁在一起,送到自己的泡沫板上;

3、向大家介紹自己找到的兩個“好朋友”瓶子一樣的地方;

【因爲老師介紹演示的是飲料瓶子找朋友,所以找飲料瓶的孩子特別多,還有的孩子找到洗髮水的瓶子做朋友;有的孩子將顏色相同的兩個瓶子做朋友;有的孩子找了兩個都是玻璃瓶做朋友;有的孩子找了兩個都是用按德方法將東西弄出來的瓶子做朋友……】

四、活動小結

小結瓶子在我們生活中的用途!

【激發幼兒繼續尋找、探究的興趣。】

活動反思:

針對小班幼兒來說,我設計的這個活動總體上比較滿意。活動前,我和孩子們一起收集瓶子和蓋子、把玩弄瓶子和蓋子,目的就是爲了讓幼兒積累一定的經驗,經常見到幼兒對瓶蓋的擰、開等動作很感興趣,這些材料在生活中比較多見, 活動很容易在幼兒園小班開展。在活動中幼兒都能動手嘗試,在反覆的操作中能找出瓶蓋和瓶口匹配才能蓋上的方法。

活動結束後.我將活動操作材料投放到區角遊戲中,一來讓能力弱的幼兒可以得到鞏固練習,二來進一步滿足幼兒的操作慾望,三來鼓勵幼兒留意觀察生活中不同類型的瓶子和蓋子,發現了奇特的瓶子和蓋子,可以帶來與同伴一起分享。讓幼兒初步產生對事物的好奇心,並有初步的探究意識。

專家點評:

這節課有三個特點:一是要求明確,操作有序;二是擴大了幼兒的活動範圍,活動時更寬敞;三是注意了幼兒觀察能力及語言表達能力的培養。活動的過程中,鄭老師沒有牽着幼兒的鼻子走,也沒有一放了事,而是讓幼兒明白了具體的操作要求後進行自主活動,並且有充裕的時間鼓勵幼兒看看、講講。整個活動始終保持着寬鬆、和諧、快樂、有序的氣氛。目標層層遞進,教學方法使用得當,體現了有效教學。

幼兒園小班教案 篇5

活動目標:

1.看看、說說、動動,感知自己的身體部位。

2.嘗試用"刷刷刷,刷XX,XX刷得真乾淨""搓搓搓,搓XX,XX搓得真乾淨"的話來表述畫面內容,提升表達能力。

3.感受熊寶寶與熊爸爸之間的親情以及快樂洗澡的樂趣。

活動準備:ppt課件,音樂

活動過程:

一、認識角色,激發興趣

今天,我們班來了三位動物朋友,看看是誰呀?幾隻熊?

我們聽一聽他們分別叫什麼名字?寶寶和貝貝長的一樣嗎?哪裏不一樣?熊爸爸和熊寶寶今天要去幹什麼呢?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吧!

二、逐頁看圖,嘗試表達

1.看看,他們準備去幹什麼?你從哪裏看出來的?

2.你們經常洗澡嗎?是的,愛乾淨的寶寶要經常洗澡。

3.熊寶寶和熊爸爸會怎麼洗澡呢?我們來聽一聽。

4.寶寶幫爸爸洗哪裏?用什麼洗的?貝貝用什麼洗的?寶寶怎麼說的?貝貝呢?

5.他們又幫爸爸洗哪裏呢?(幼兒自由說)寶寶、貝貝和你們說得一樣嗎?

6.寶寶、貝貝真能幹,爸爸要誇獎它們呢。(錄音)

7.呀,熊爸爸怎麼啦?爲什麼會哈哈大笑?聽,爸爸怎麼說?

8.最後看看洗哪裏了?寶寶和貝貝是怎麼洗的?

9.熊爸爸變成怎樣的了?聽聽熊寶寶開心地說了什麼?寶寶和貝貝變成了什麼?怎麼辦呢?我們一起來幫他們沖水吧。

10.熊寶寶和熊爸爸渾身洗得乾乾淨淨,瞧,他們在浴缸玩遊戲,多開心呀!

三、快樂遊戲,體驗樂趣

1.說一說熊寶寶幫熊爸爸洗了身體的哪些部位,

熊爸爸:熊寶寶幫我洗了這麼多地方,你們還記得是哪裏嗎?

2.玩泡泡遊戲,鞏固對身體部位的認識。

3.幫同伴洗澡,體驗遊戲的樂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