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幼兒園教案 > 關於幼兒園大班教案模板七篇

關於幼兒園大班教案模板七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72W 次

作爲一位無私奉獻的人民教師,通常會被要求編寫教案,教案是備課向課堂教學轉化的關節點。那麼什麼樣的教案纔是好的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幼兒園大班教案7篇,歡迎閱讀與收藏。

關於幼兒園大班教案模板七篇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1

教學目標:

1、通過集體玩沙包,發展幼兒投擲、鑽爬、跳躍的運動技能。

2、鼓勵幼兒運用獨特的方式開展運動,並相互學習,體驗運動的快樂。

3、在集體性體育運動中,培養幼兒合作精神,促進身體敏捷性、平衡能力的發展。

教學準備:

舒緩的音樂一段、布沙包若干個、泡沫積木。

教學過程:

一、開始部分:激情引趣

1、出示沙包,引起幼兒興趣。

幼兒圍成半圓形,教師請每個幼兒拿一個沙包,回到自己的位置上。提問:“你覺得沙包像什麼?”(像蒙古包、像小房子……)

2、變換隊形,熱身運動。

教師站在中心,幼兒形成圓圈,聽口令,進行熱身運動----圍着圓圈走一走、跑起來、蹲下來學矮人走,站起來學高人走、圍着圓圈跳一跳,走到中間來跑回原地去。

二、中間部分:發展幼兒投擲、鑽爬、跳躍的運動技能。

1、沙包灌籃活動,發展幼兒投擲能力。

(1)教師玩一玩“沙包灌籃”遊戲。

(2)幼兒嘗試玩一玩。

請幼兒聽教師的口令:“沙包沙包投進去,灌籃高手就是你,沙包沙包投進去,小朋友們回原地。”

(3)幼兒運用遊戲的方式再次練習。

2、鑽山洞運沙包,發展幼兒鑽爬的運動技能。

教師用泡沫積木搭成山洞,引導幼兒鑽山洞運沙包。

師:“你們幫我把這些沙包運到山洞的另一邊去好嗎?”

幼兒1:“老師,我可以把沙包放在手裏,鑽進山洞,爬到山洞的另一頭。”

幼兒2:“老師,我能用嘴巴叼着沙包鑽爬山洞。”

老師嘗試從積木搭成的山洞中爬出來,激發幼兒鑽山洞,爬山洞的興趣。

(1)請智慧隊的小朋友鑽山洞,要求幼兒儘量不要碰到積木,勇士隊的小朋友在一邊,並注意觀看裏面的幼兒是怎麼玩的。

(2)勇士隊的小朋友鑽山洞運沙包。

(3)集體說一說他們是怎麼玩的,怎樣運沙包的?

幼1:“我把沙包裝進口袋,四腳着地爬的。”

幼2:“我的身體朝上,反過來爬的。”

幼3:“我手裏拿着三個沙包,蹲着身子縮着頭在裏面走的。”

智慧隊和勇士隊的小朋友選擇自己喜歡的方法再次玩一玩,教師以“指揮官”的身份引導幼兒運用多種形式,變化方位鑽爬。

3、沙包地上運動,發展幼兒跳躍能力,促進幼兒身體敏捷性和靈活性的發展。

(1)沙包放在地上,可以怎麼玩?(跳格子、踢油鍋和“打人”玩)請個別願意嘗試的幼兒玩一玩。

(2)集體遊戲:跳一跳,躲一躲。教師帶領幼兒運用幼兒提出的運動方式進行蹦跳和躲閃的練習。

(3)兩個隊的幼兒交換遊戲。

(4)請幼兒隨着沙包打來的方向進行靈活運動。(投擲---跳躍---躲閃)

4、沙包空中玩,發展幼兒手眼協調能力。

(1)一部分幼兒把沙包扔向半空中,然後用手接住它,看誰拋的高,接的準;也有的小朋友兩個沙包一起玩,拋起一個沙包,在落手之前再拋起另一個沙包,手裏總保留一個沙包。

(2)兩個隊的幼兒交換練習。

三、結束部分:手拿沙包 ,放鬆調整 。

幼兒手拿沙包拍打自己的腿,腰等部位,跟隨音樂搖一搖,晃一晃,找個小夥伴靠一靠,休息休息。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2

準備

兩人一本圖畫書,PPT(將整本圖畫書製作成PPT,

其中將武士和龍準備比武的三個環節做在一張PPT上),

印有數字1~4的小貼片若干。

目標

通過觀察圖畫書中的關鍵信息和非關鍵信息來理解故事內容。

按不同順序讀圖,解讀不同的故事情節。

過程

一、觀察圖畫書封面,產生閱讀興趣

師:(出示PPT)今天我給大家帶來了一本書,書名是《武士和龍》。

師:聽說過“武士”嗎?武士是幹什麼的?有什麼本領?龍是怎麼樣的?有什麼本領?

師:仔細觀察一下畫面,你們覺得武士和龍誰厲害?

師:武士和龍究竟誰厲害?今天在《武士與龍》的故事書中就會有答案,讓我們一起來看看這本圖畫書吧。

說明:此環節通過讓幼兒觀察圖畫書的封面,引發幼兒對書中武士和龍這兩個主角的興趣,在談論武士和龍誰厲害這一話題的過程中激發他們對閱讀這本圖畫書的熱情。

二、結伴閱讀圖畫書中比武前的部分

1.結伴閱讀,與同伴一起找找武士和龍學到了什麼祕訣。

師:武士和龍想幹什麼?爲什麼要比武?(證明自己的強大。)

師:真正的祕訣就藏在這本書中,我們也來學武士和龍,兩個人一組,看看書,找找知識,找出武士和龍到底學到了什麼祕訣。

2.交流分享,共同觀察畫面,梳理故事內容。

讓幼兒兩人一組閱讀後集體觀看PPT,先呈現武士與龍背靠背的一張PPT,然後依次循環呈現“武士製作盔甲——龍甩尾巴——武士鑄造兵器——龍練習兇猛表情——武士練兵——龍練兵”這些畫面,並且將武士的圖片放在左側,將龍的圖片放在右側,成一一對比。

說明:此環節主要是讓幼兒通過兩兩結伴閱讀來了解故事前半部分的內容。幼兒獨自閱讀時會出現漏讀跳讀畫面內容等現象,而與同伴結伴閱讀時,能相互商量,彼此學習。同時,孩子們結伴閱讀時會帶着問題來交流,可以分享同伴的經驗,從而更好地理解閱讀內容。

三、結伴閱讀有關比武過程的內容

1.引導幼兒帶着問題閱讀:他們比武比了幾次?結果怎樣?

師:(幼兒閱讀後)說說武士和龍比武的過程與結果。講講他們比武比了幾次,並用數字標出讀圖順序。

2.引導幼兒通過不同的讀圖順序,講述不同的故事情節。

師:有的小朋友將這四幅圖片豎起來看,先看左面的兩幅,後看右面的兩幅,讀懂了圖片的內容,認爲武士和龍進行了一個回合的比武,以失敗告終。有的小朋友是橫着看這四幅圖片的,認爲武士和龍比武比了兩次,都以失敗告終。有的小朋友將四幅圖中的每一幅都看成一次比武,認爲武士和龍一共比了四個回合,但都以失敗告終。

師(小結):原來按不同順序閱讀圖片能講出不一樣的故事情節,這就是圖畫書的魅力。

3.引導幼兒討論:他們比武的結果怎樣?分出勝負了嗎?(兩敗俱傷。)

說明:該環節是活動的重點部分。孩子們通過自主閱讀圖片,得出了不同的故事內容。教師重點分析爲什麼根據相同的圖片會得到不同的故事內容,同時讓孩子們講講各自閱讀的順序,並按不同的閱讀順序講述不同的故事內容。教師肯定了孩子們各自不同的想法,促使孩子們積極主動地帶着創意去閱讀圖畫書。

四、自主閱讀

幼兒看PPT,看比武之後的故事內容。

師:他們最後怎樣了?

師(小結):武士與龍知道合作能發揮更大的作用,對周圍的人更有意義,這樣遠比戰勝別人來得快樂。

說明:活動的結束部分以幼兒自主閱讀的形式進行。幼兒對於故事結尾部分的烤肉餐廳產生了更濃的興趣,這爲開展第二課時的活動作了很好的鋪墊。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3

教學設計意圖:

語言是幼兒交往、認識事物、保存知識、發展智力的重要工縣。幼兒正處在語言發展的敏感期。同時,發展幼兒的觀察力、注意力、記憶力、思維力、想像力,也是智力發展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因素。《綱要》中指出:"提供自由表現機會,鼓勵幼兒用不同藝術形式大膽的表達自己的情感、理解和想象,尊重每個幼兒的想法和創造,肯定和接納他們獨特的審美感受和表達方式,分享他們創造的快樂",因此,爲了使幼兒的智力得到全面發展,提高素質,我設計了這節《快樂的小公雞》語言活動。

教學目標:

1、理解故事內容,初步掌握情節,學習動物對話。

2、豐富詞彙:苦惱、耕田、傳播、報時。

3、體驗爲別人做好事,別人喜歡,自己也快樂的感受。

4、通過閱讀小圖、上下圖的對比觀察,瞭解故事的情節,通過一組圖片排序,瞭解故事情節的發生和發展,培養細緻觀察和較完整表述能力。

5、根據已有經驗,大膽表達自己的想法。

教學重點難點:

1、重點:理解故事內容,初步掌握情節,學習動物對話。

2、難點:豐富詞彙,運用動物對話回答問題。

教學準備:

1、課件《快樂的小公雞》。

2、老牛、青蛙、蜜蜂、小公雞、公雞爸爸頭飾。

教學過程:(每個重要環節要寫明你的設計意圖)

一、邊看角色演示邊討論,幼兒初步體驗情感。【利用頭飾導入吸引幼兒學習的興趣】

1、出示老牛(頭飾)——"我是快樂的老牛,小朋友們好"。

教師以角色口吻引導幼兒討論:你們知道我爲什麼快樂嗎?

2、演示青蛙(頭飾)、蜜蜂(頭飾),鼓勵幼兒猜想它們快樂的原因。

師:小青蛙和蜜蜂都說自己快樂,請你們猜一猜它們爲什麼快樂呢?

3、出示小公雞(頭飾),引出故事《快樂的小公雞》

師:"我是一隻小公雞,我也想找快樂。"

討論:小公雞怎麼樣才能找到快樂?

二、教師出示課件請幼兒欣賞故事,並提出要求。【培養幼兒傾聽能力、記憶力和觀察力】

師:今天我給大家帶來一個好看的故事動畫片你們想看嗎?故事的名字叫《快樂的小公雞》

1.故事裏有哪些動物?

2、小公雞整天沒事幹,它心情怎樣?(豐富詞彙:苦惱)

3、故事講述了一件什麼事情?

4、小公雞找到誰,它們都是怎樣說的?

三、再次觀看課件,欣賞故事,讓幼兒感知、理解故事內容。【讓幼兒充分的感知故事情節並能利用動物的對話回答問題】

師;現在,我們再一起觀看以便動畫片吧!

1、小公雞跑到田野問誰?小公雞怎樣問老牛呢?(學習句子:爺爺,怎樣才能快樂呢?)

2、老牛爺爺怎樣回答?(學習對話:幫助人們耕種田地,就會快樂了!豐富詞彙:耕種)

3、小公雞跑的哪裏問青蛙?青蛙哥哥怎樣回答呢?(學習對話:爲莊稼,捉害蟲就會快樂。)

4、它跑到花叢問誰?蜜蜂姐姐又是怎樣說的?(學習對話:飛來飛去給花兒傳播花粉,就會快樂了。豐富詞彙:傳播)

5、老牛爺爺、青蛙哥哥、蜜蜂姐姐說的不一樣,小公雞怎樣辦呢?

6、公雞爸爸怎樣回答小公雞?(學習句子:幫助別人,你就會得到快樂。)

師:小公雞怎樣找到快樂了呢?(幼兒討論後,提問個別幼兒)

師小結:原來小公雞每天早早起牀,爲人們報時,它成爲了一隻快樂的小公雞!(豐富詞彙:報時)

四、引導幼兒思考其它動物快樂的原因。【讓幼兒充分發揮想象力,拓展幼兒的知識】

師:老牛爺爺、青蛙、蜜蜂它們用自己的本領去幫助別人,所以它們快樂,請小朋友想一想,還有哪些動物,它們有什麼本領去幫助別人,讓自己快樂呢?

五、請幼兒分組自由選擇角色邊聽故事,邊表演。

師:請幾位小朋友到前面來,選擇自己喜歡的頭飾,進行故事表演。記住在表演中一定要說出你所扮演角色的對話啊!現在請大家故事表演!

六、教育幼兒,懂得幫助別人是快樂的事。【培養幼兒要具有健康、快樂的心理】

教師小結:在生活中,我們要經常幫助別人。愛勞動,做一位勤勞有愛心的小朋友,就會贏得大家的喜愛,自己也會快樂的!現在小朋友就和老師一起去尋找自己的快樂吧!

活動反思:

《快樂的小公雞》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北師大實驗教科書第二冊16單元“快樂”中的一篇課文。本課是一篇童話,說的是小公雞整天沒事做,心裏很苦惱,後來在大家的幫助下成了一隻快樂的小公雞。故事告訴我們“幫助別人,你就會得到快樂。”

我上的是第一課時,重點讓學生在整體認讀中認字學詞。在熟讀課文,讓學生悟出幫助別人就能得到真正的快樂的道理。整堂課下來,我總結以下幾點:

一、教學中較成功之處

1、自主識字,總結方法

在學生初讀課文的基礎上,我幫助學生歸納識字方法,可以拼音、問別人、聽讀、編字謎、認想寫用等等多種識字方法,學生在自主識字中體驗到成功的樂趣。並學會在語言環境中理解字詞。

2、快樂朗讀,讀中體會

在教學中,我在學生熟讀課文的基礎上,再次充分發揮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通過多種形式的讀,提高學生語言感悟能力,學生在一過程中逐漸理解了課文的重點。學生在愉悅氣氛中快樂的學習,感悟和發現了“幫助別人,就會得到快樂“的道理。在這一環節,我主要體現以下三點:以讀爲主,讀中探究;以學爲主,學中體驗;以人爲本,關注情感體驗。把課堂真正讓給學生,珍視學生的獨特感受、體驗和理解。

3、聯繫生活,還原生活

學文後,我設計了“你有做過什麼幫助別人的事情?小公雞在——遇到正在——的老牛的說話練習”,讓學生在感悟課文後充分表達自己的所思所想,把語文學習與生活實際相聯繫,在平日的生活中真正體驗助人爲樂的好品德,讓語文走進生活,還原於生活,在生活中昇華。

二、教學中存在的不足

1、引導學生讀的還不夠,導致閱讀教學環節的“小組表演、師生合作讀”等成果展示環節,沒有想象中的精彩。如果我能在討論時,能結合句子、口語交際的學習,聯繫學生的生活實際體會課文主旨,必定能達到“潤物細無聲”的境界。

2、教師的教學語言過於單調貧乏,不夠簡練,如環節之間的過渡語言等,這樣不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很好地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若能再豐富些,能更好地引導學生理解深層次的內容。需在今後多向有經驗的教師學習,豐富教學語言,提高專業素質。

3、教學機智有待提高,關注學生的程度還不夠,沒能及時捕捉學生髮言的亮點及問題進行有效引導,對有些詞句的理解和朗讀的訓練不夠到位,致使課堂上有些環節有“蜻蜓點水”的感覺。

4、在環節設計上不夠恰當,如果將表格說話練習放在整節課的末尾,作爲課堂上的總結、延伸,相信孩子的回答會更好。

教學,總是遺憾的藝術,一堂課下來,感受頗多。雖然這節課經過精心的準備,但到教學實踐上,還是有許多需要完善的地方,這需要我在今後的教學中不斷髮現問題並改進。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4

活動目標

1、複習得數是3以內的加法,4以內數的組成。

2、通過創設情景,讓幼兒在操作過程中嘗試自己列出得數是4的加法算式,嘗試自編得數是4的加法應用題。

3、使幼兒進一步理解兩個部分數的交換關係。

活動準備

1、趣味練習

2、3以內加法算式卡、數卡4,蘋果、梨圖片4張,每個幼兒4個蘿蔔,4朵花,蘑菇圖片4張。

活動過程

一、複習得數是3以內的加法,複習4的組成。

1、遊戲“開火車”複習得數是3以內的加法。

教師:現在我們到聰明屋去看動畫片!怎麼去呢?我們坐火車去吧!

教師:我們的火車幾點開?(出示加法題卡)

幼兒:嘿嘿!我們的火車幾點開?我們的火車2點開……

2、遊戲“又有蘋果、又有梨”複習4的組成

導出“又有蘋果又有梨”的遊戲,一個蘋果幾個梨?(3個)……

3、遊戲“對數”

教師:現在老師來考考你們,我們來對數,舉起你們的小小手,

我出1,你出幾?(3),1和3合起來就是4……

二、創設情景,在操作中嘗試寫出得數是4的加法算式

教師:現在我要請你們到智力迷宮玩,去智力迷宮前,我們必須學會一種新本領才能去,學什麼本領呢?

1、我們種的蘿蔔豐收了,請兔寶寶跟着媽媽到地裏去拔蘿蔔,每個寶寶拔4個蘿蔔,自己分一分,看有幾種分法?(個別回答,老師演示)

2、拔了這麼多蘿蔔,我們把蘿蔔搬回家,搬的時候要聽媽媽的指揮,

看看兩隻手上的蘿蔔一共有多少根?(4根)

3、你們用什麼方法算出來的?(加法),怎樣列出這個加法算式,請兔寶寶將它寫在答題卡上,

寫的時候,字要寫大一點,不然兔媽媽看不清楚,(兔媽媽幫助能力差的小兔講解列式)。

4、我們的蘿蔔豐收了,你們高興吧!我們來開個慶祝會吧!

我們去採花來裝飾一下,我們每個寶寶都採到了花,一共採了幾朵(4朵),

我們把手裏的花舉起來,看看兩隻手上的花交換位置合起來還是幾朵花?(4朵),

兩隻手上的花雖然交換了位置,但是它們的和沒有變,請你們將加法算式寫在答題卡上,

寫完之後把答題卡舉起來,互相檢查一下你寫對了嗎?

三、活動延伸

1、看看哪個小朋友最愛動腦筋,用老師提供的蘑菇圖片,自己試着編加法應用題,

注意編加法應用題要講一件事,出現兩個數,提一個問題,問一共有多少?合起來是多少?

2、編應用題又是一樣新本領,會編的小朋友很能幹,不會編的也不用着急,下次老師要教你們編加法應用題的新本領。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5

活動目標:

1.認真觀察畫面,能夠大膽地猜測畫面內容。

2.仔細傾聽故事並理解小熊從不愛刷牙到愛刷牙的轉變過程2.知道牙齒的重要性,懂得要愛護牙齒,堅持每天刷牙。

活動準備:

PPT課件。

活動過程:

一、談話導入。

1、今天有個新朋友來到我們小(6)班,(出示課件圖一)它叫小熊包力。

2、小熊包力在幹什麼呀?它張大嘴巴露出了牙齒,要跟我們小朋友比一比誰的牙齒最白最堅固呢。

二、觀察圖片,講述故事。

1、(圖二)小熊包力原來的牙齒可沒有這麼好,因爲他最討厭刷牙了。他總是想:這麼多牙齒,我怎麼刷也刷不完呀。不如我今天先不刷牙,等明天再刷。所以每次媽媽叫他去刷牙,包力嘴上答應了,可其實呢他在幹什麼呀?(出示圖片)2、(圖三)就這樣,包力每次都偷懶不刷牙。有一天晚上,包力又像平常一樣不刷牙就上牀睡覺了。

看,他睡着了嗎?(出示圖片)你是怎麼看出來的?誰來學一學哈利睜一隻眼閉一隻眼的樣子?

3、(圖四)就在包力快睡着的時候,他突然覺得嘴巴里怪怪的,他從牀上爬起來,張開嘴巴照鏡子。(出示圖片)啊呀,發生了什麼事?

包力嘴巴里一顆牙齒都沒有了,他高興極了。猜一猜包力爲什麼還會高興啊?

4、(圖五)包力高興的去找朋友們,要告訴他們這個好消息。(出示圖片)他碰見了哪些朋友啊?包力高興地對他們說:"告訴你們一個好消息,我一個牙齒都沒有了。"可是包力沒有了牙齒話都講不清了。

朋友們聽了包力的話怎麼了呀?小兔的手在做什麼動作?朋友們手指着哈利,哈哈大笑說:"瞧你,沒有牙齒連話都說不清楚了。"朋友們說了什麼?

5、(圖六)哈利繼續去找朋友,他又碰見了誰?(出示圖片)哈利會對啄木鳥說什麼呢?我們一起來告訴啄木鳥。可是啄木鳥也取笑他。

6、(圖七)包力沒有了牙齒,除了說話不清楚,還會發生什麼事呢?(出示圖片)包力回到家,媽媽準備好了晚飯,看看都有什麼呀?這麼多好吃的東西,包力還能吃到嗎?爲什麼?

包力現在還高興嗎?他會感覺怎麼樣啊?

7、(圖八)你有什麼好辦法幫包力找回牙齒嗎?有位朋友哈利了,是誰?(出示圖片)貓頭鷹對他說:"包力,如果你要找回牙齒,你就要做到每天早上、晚上都要把牙齒刷的乾乾淨淨的"貓頭鷹讓包力要怎麼做啊?

8、(圖九、十)現在請你看看包力的牙齒回來了嗎?(出示圖片)原來這是包力做的一個夢,它的.牙齒其實沒有掉,現在天亮包力起牀了,看,包力在幹什麼呀?(出示圖片)三、遊戲。

1、我們小朋友有沒有像包力一樣每天刷牙啊?如果不刷牙會怎麼樣啊?我們應該每天都認真刷牙這樣牙齒纔會又白又堅固。

2、那讓我們一起來刷牙吧。(播放《刷牙歌》)

提示:此教案有配套的課件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6

幼兒園大班數學教案:認識星期(7以內的數)

活動目標:

1、複習鞏固1—7的序數,2—6的鄰數。

2、認識時間星期,瞭解其順序性、週期性,初步形成“星期”概念。

3、激發幼兒對時間的興趣,積極、主動地參與學習活動。

活動準備:

1-7的數字娃娃,大寫數字一至七,星期娃娃圖片7張,四個星期轉盤,星期娃娃頭飾每人一個。

活動過程:

一、 複習鞏固1—7序數,2—6鄰數。

1:今天數字娃娃也來到我們班,和小朋友一起上課,(同時出示無序的數字1—7),請你們按從小到大的順序給數字娃娃排隊,還要說出排在第一的是哪個數字娃娃。

2:以“數字娃娃找朋友”的遊戲形式鞏固鄰數。

老師以數字娃娃的口氣問:我是2,我的朋友是幾和幾?請小朋友幫助我,幫我找出好朋友。幼兒回答:二、二、二,你的朋友是一和三,一和三是你的好朋友。

二、 新授:以故事的形式讓幼兒瞭解星期的順序性、週期性。

1:現在我們要和數字娃娃一起來聽一個童話故事,聽的時侯要仔細聽,故事裏講了什麼。

老師講述故事《星期媽媽和孩子們》。

講完後提問:

故事的名字叫什麼?

星期媽媽一連生了幾個孩子?

它給孩子取了什麼名字?穿什麼顏色的衣服?

(老師隨幼兒的回答出示星期娃娃圖片,打亂順序。)

強調:星期媽媽的第一個孩子是誰?第二個孩子是誰?請你們幫星期妹妹來排隊,好嗎?(排好隊後讀一讀)

2:轉盤遊戲“找鄰居”。

老師示範轉動轉盤,然後請個別幼兒操作。

規則:轉動轉盤後,指到星期幾,就請小朋友講出星期幾的兩個鄰居。遊戲反覆進行3—4次。

突出強調:星期日的鄰居是誰?(意在突破星期的週期性這一難點,讓幼兒具有明確的週期意識,即一個星期有七天,一個星期結束下一個星期開始。)

三:幼兒操作活動:轉盤遊戲“找鄰居”

幼兒分成3大組,每組一個星期轉盤,一組幼兒輪流轉動轉盤,同組全體幼兒共同講述指針所指星期幾的兩個鄰居是星期幾和星期幾。

(讓幼兒通過實際操作,進一步感覺星期的順序性、週期性,形成星期這一時間感念。)

四:活動評價:

引導幼兒與老師一起談談這節課認識了什麼?明白了什麼道理?講講玩星期轉盤遊戲的感受。

五:分組進行角色遊戲:找鄰居。

七名幼兒一組,分別戴上星期娃娃頭飾,扮演星期一至星期日七個角色形象,手拉手圍成圈,順時針轉動,邊轉邊說:星期一,星期二,星期三,星期四,星期五,星期六,星期日,七個娃娃在一起,快快樂樂做遊戲,遊戲的名字叫“找鄰居”。

接着星期一發問:我是星期一,我有兩個好鄰居,我的鄰居是幾和幾?其餘六個星期娃娃回答:星期一,星期一,你有兩個好鄰居,你的鄰居是星期日和星期二。

接下去由星期二、星期三……星期日順次提問,方法同上,遊戲繼續進行。

大班數學教案:正方體與長方體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7

教學由來:

在主題教學“我想飛”執行的過程內,小孩們對飛的觀念有了清楚明瞭的認知,他們通過自個兒的蒐集資料、溝通討論等模式清楚了哪一些物品是能飛的,哪一些物品是不可以飛的,爲讓這一些瑣碎的物品整合爲小孩自個兒心底的經驗,我認爲有必要來將它設計成一個完好無損的集體教學,讓小孩通過教學來有些許提高。此外,幼兒園大班孩子已然基本能獨自開展圖案、東西的一級歸類,可是對2次歸類或許便會出現艱難。並且因爲孩子各個方面的進一步提高還稚嫩,他們對某一東西可能清楚,但是沒法從具體變爲自個兒內部抽象的觀念,因此通過教學我期望他們能把自個兒對東西的外在特點的認知變爲內部的、有規則的思索。

目標:

1、學習按物品的某一特點歸類後,再按另一特點再一次歸類,或者對已分的兩類物件又一次歸類。

2、提升多視角思索問題的綜合能力。

研究:這2個目標中蘊涵了數學能力的培育、積極探究的經驗得到與對東西概括彙總的綜合能力的提升,體會了目標的綜合性與層面性。我將這一次教學的要點放於 “培育孩子發現、觀測和察看比較、概括東西的綜合能力”;難點是“怎樣讓孩子理解包括關係”。我設計了下面幾個過程來突破這一次教學的重難點,也便是我的教學過程:

預備:

1、描繪12張物品小卡片。

2、師幼一致蒐集種種小件貨物的包裝,並貼好價錢標貼。教學前將貨物陳列在一個架子上,並用布蓋好。

過程:

1、會飛與不會飛。

我們已然認知了很多會飛的物品,教師這兒有很多小卡片,要請孩子看看是些啥物品,接着將他們分爲2個部分。

幼兒教師一一展示小卡片,孩子指認後開展首次歸類,並講明歸類的標準。(會飛的與不會飛的)

請孩子爲這2個標準設計簡易明瞭的字符標識。

實時記錄:因爲孩子已然有了前一時期的蒐集資料及溝通討論的過程,因此在此個過程中小孩顯現出了相當高的一致性,沒啥不解。當請小孩們爲這2個標準來設計字符標識時小孩們有一些艱難,他們均會用語言來表述“會飛的與不會飛的”,但是不曉得怎樣用字符來表示。因此,我就多增添了個過程,讓小孩們來開展充足的探討、溝通。小孩們各抒己見,張健講:“我畫一個翅膀表示會飛的,畫腳表示不會飛的。”但是立刻就有聲音反對駁斥了:“會飛的亦有腳的。”原本是見多識廣的包誠。聽一聽他的看法吧:“我也畫翅膀表示會飛的,不會飛的就在翅膀上打個叉。”這一個方式有了多半小孩的認可贊同。但是,善動腦子的華銳超孩子有自個兒的觀點:“我想畫一隻小鳥表示會飛的,畫一隻小雞表示不會飛的。”好好呀,我及時地予以他勉勵與讚美的掌聲,有了他的影響,許多小孩講出了不一樣的字符,有些講畫飛機表示會飛的,畫車子表示不會飛的;有些講畫星星表示會飛的,畫青草表示不會飛的……種種不一樣的思維火花開展摩擦並啓發出越發強烈的創想之火。

研究:在數學教育裏,探討是種經常用的方式,探討的機會選取在動手操作的不一樣時間,便會對孩子的具體動手操作及思維教學起不一樣的作用。此外,歸類標準的表述不單單限制於小孩的動手操作與語言,我們都明白小孩有一百種語言,怎麼樣方可更加好地啓發小孩的思維,培育小孩的創造性成了我們教師此刻持續追求的教育效果。因此,通過這樣的一個探討,展現在我們前面的將是個充實多采的表述方法的顯現。

2、與生俱來的與人造的。

這12張小卡片亦能換一種分的方法。怎麼樣分哩?

幼兒教師展示“與生俱來的與人造的”兩種標識圖“人與機器人”,引導孩子留意這一些物品有些是與生俱來的,有些是人造的,按此標準再一次開展歸類。

請個別孩子上來動手操作,集身體檢查驗,清楚明瞭歸類的標準。

研究:孩子對剛剛的“會飛的與不會飛的”理解上較直觀形象,可是對此刻的“與生俱來的與人造的”或許就缺少一點經驗,理解上不是非常容易,正由於這樣,教師才能展示標識圖,讓小孩有個更明瞭的思路。更況且,要讓小孩從剛的一個歸類標準變換到另一個一點都不同又不甚理解的歸類標準上去,跟他們而言是個不小的艱難,此刻有了標識的提示,毫無疑問給小孩減低了困難程度。

3、商店管理人員。

孩子懂得了分小卡片的本事,商店裏的叔叔阿姨要請你們幫忙收拾貨物。

說明架子。商店裏有哪一些貨物?每種貨物的價錢是多少?

按物品的一個特點歸類。這一些貨物一樣嗎?請把一樣的放於一塊兒。

孩子開展首次歸類教學,並講明歸類標準。(用處)

實時記錄:小孩們最喜愛操作,有些小隊的協作能力也十分強,在動手操作前他們便討論好了歸類標準的標識圖,並記錄了下來,例如有些畫了張嘴表示吃的物品,畫了隻手表示用的物品;有些索性就畫了物品來表示自個兒不一樣的意思。他們把標識圖貼與箱子的不一樣層面,並依照標識圖來開展歸類放置。動手操作過程差不多沒出現啥問題。可是有些小隊卻缺少協作性,例如周燁康、貢豪傑等,能力強的僅僅顧及着自個兒動手操作,不讓其它人幫忙,能力弱的想去做卻被“拒之於門外”,致使遊手好閒,唯有到其餘小隊“閒逛”、“搗蛋”。

研究:協作是個社會人所需要具有的較佳的修養與能力。協作能力是個體成功的決定性原因。可是此刻的小孩均是沒有兄弟姐妹的孩子,自身與小夥伴協作的機會就相當少,因此我們教師就要多創造這一種機會讓小孩體會與小夥伴協作的愉快,並叮囑小孩些許具體的“怎樣協作”的方式,漸漸的增強小孩的協作能力。

再按另一特點給已分的物品開展再次歸類。這一些分好的貨物另外還有啥不同的地方嗎?能給他們再分一次嗎?

請兩名孩子動手操作,並互相溝通歸類標準。

全部孩子檢查歸類結果,又一次清楚明瞭歸類標準。

實時記錄:因爲剛剛有了給小卡片歸類的經驗限制,致使小孩只會給這一些物件再一次指定一個歸類標準再一次爲他們歸類。因此,在此個過程裏,一度十分地雜亂,小孩沒觀念在已分好的物件中再去分,而是又混合在了一塊兒。唯有2個小隊的小孩開展了2次歸類:吳子昊1組的小孩立刻發現了貨物上的價錢標貼的奧祕,他們立馬把一元的分在了一塊兒,兩元、三元、五元按順序類推;包誠1組的小孩沒依照價錢來分,而是越發細化,把吃的物品裏頭的喝的飲料類分了出來,可真夠認真的。我請吳子昊1組的小孩來推薦他們的歸類標準,也將他們的經驗教授給更加多的小孩。並請小孩用語言來完好無損地表述自個兒的歸類過程:例如價錢是一元的吃的物品有哪一些?按順序類推。然後我讓小孩再去動手操作1遍,此次小孩的思路明瞭啦,每一個小隊均可井然有序地開展2次歸類。

研究:在數學教學中務必着重重審讓孩子親手動手操作教學材料,在現實的動手操作中探究與學習,得到相關數學觀念的感性經驗。孩子唯有在“做”的過程內,在和教學材料互相作用的過程內,才或許對某一數學觀念屬性或規則有所體會,才或許得到直接的經驗。在此個教學裏,我們運用日常生活中小孩常常接觸到的物件,通過自個兒動手把玩後,嘗試找着歸類的方式,並開展經驗概括。我想,在孩子時期,數學不是抽象的觀念,而是融和於日常生活,爲日常生活服務的,運用日常生活內的物件來歸類不單單理解了2次歸類的涵義,更在看不見摸不着中培育了小孩的自我服務、收拾物件的綜合能力,更充實了小孩的日常生活經驗。

教學後的體會:在教學過程內,我深刻地體會到,幼兒教師在孩子學習過程內要做到面向全部,留意個別差別,讓每一個孩子在自個兒不一樣水平上有所提升。依照孩子的綜合能力差別,啓發能力強的孩子先觀測和察看,再嘗試找到最佳的歸類方式,啓發能力弱的孩子在逐一嘗試後,得出2次歸類的特點。此外,需要越發注重的是小孩協作能力的培育與小隊協作型學習的形式,亦是需要持續討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