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幼兒園教案 > 【精品】幼兒園大班音樂教案範文彙總五篇

【精品】幼兒園大班音樂教案範文彙總五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9W 次

作爲一位傑出的老師,總歸要編寫教案,教案是教材及大綱與課堂教學的紐帶和橋樑。快來參考教案是怎麼寫的吧!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幼兒園大班音樂教案5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精品】幼兒園大班音樂教案範文彙總五篇

幼兒園大班音樂教案 篇1

一、預設目標

1、繼續欣賞樂曲,體會樂曲活潑、歡快的情緒。

2、瞭解樂曲基本的節奏型,能夠看指揮用打擊樂器爲樂曲伴奏。

3、感受集體合作演奏的快樂。

二、活動準備

(一)知識準備:

1、幼兒已經有了牧羊的概念,瞭解牧羊人。

2、幼兒已經熟悉這首樂曲的旋律。

(二)物質準備:

1、音樂《孤獨的牧羊人》。

2、自制打擊樂圖譜、樂器標記圖。

3、打擊樂器若干(碰鈴,圓舞板,鈴鼓,沙錘)

三、活動過程:

(一)、故事導入

1、完整的欣賞樂曲《孤獨的牧羊人》一遍。

提問:

1、前兩天我們一起聽了一首曲子,誰還記得叫什麼名字?《孤獨的牧羊人》。

2、孤獨的牧羊人在放牧的時候到底發生了什麼事情呢?你們想不想知道?(他的羊羣裏有大羊有小羊,剛到山坡下,他的羊看到青草一下子都跑了,大羊跑,小羊追,牧羊人這下可着了急,爲什麼呢?他怕羊跑丟了,於是他拿着牧羊鞭連忙追過去,你們猜他追上了沒有?)我們一起來聽一聽。

(二)、看圖譜學習節奏兒歌,並分組通過肢體動作練習節奏型。

1、看圖譜,讀兒歌熟悉節奏型。

①、教師示範看圖譜讀節奏兒歌。

前奏:做穿好衣服,戴好帽子,拿起鞭子的準備動作。

A段:(重複1遍)

大 羊 大 羊 | 向 前 奔 跑 |

小羊小羊 小羊小羊 | 快 快 追 0 |

大 羊 大 羊 | 向 前 奔 跑 |

小羊小羊 小羊小羊 | 追 0 0 |

B段:

我 是 | 牧羊 人呀 |

揮 起 | 小皮 鞭0 |

我 是 | 牧羊 人呀 |

揮起 小皮 | 鞭0 0 |

間奏:做穿好衣服,戴好帽子,拿起鞭子的準備動作。

A段:(重複1遍)

大 羊 大 羊 | 向 前 奔 跑 |

小羊小羊 小羊小羊 | 快 快 追 0 |

大 羊 大 羊 | 向 前 奔 跑 |

追呀追呀 追 上 | 了 0 0 ||

②、看圖譜練習讀節奏兒歌。

師:我知道你們都是有愛心的小朋友,那你們可以幫他一起追他跑掉的羊嗎。牧羊人說了,只有學會了這首兒歌,纔可以啊。你們有沒有信心把兒歌用最快的時間學會。我們來試一試。

③、聽音樂練習讀節奏兒歌。

師:加上音樂來一次好不好?

2、分組練習用肢體動作打節奏。

①、一起確定4種角色的身體動作。

師:我來看一看圖譜上有大羊、小羊、牧羊人、和揮皮鞭,現在我們要用身體動作來表現大羊,小羊,牧羊人和皮鞭,比如大羊可以用拍腿動作來表現,誰來說一說小羊用什麼動作?牧羊人用什麼動作?揮皮鞭用什麼動作?好的我們一起說着兒歌試一試。

③、分組嘗試邊聽音樂邊打節奏。

師:好我們現在分成四組,大羊組,小羊組,牧羊人組和揮鞭組,到誰的時候誰做動作。

(三)、根據音樂形象選配樂器並分組進行演奏

1、根據音樂形象選配樂器

師:終於追上了,牧羊人要慶祝一下,你們瞧他還帶來了樂器呢,看看都有什麼? (碰鈴、圓舞板、鈴鼓、沙錘、)

師:大羊,小羊,牧羊人和揮鞭分別應該用哪種樂器演奏呢?誰來說一說?

(教師綜合幼兒建議在圖譜上貼上相應的樂器圖片,並一起嘗試。)

2、分組進行樂器演奏練習

①幼兒自由選擇樂器。

②分組練習運用樂器看圖譜練習演奏。

3、嘗試看指揮分組演奏樂曲

教師跟隨音樂指揮,幼兒看指揮集體演奏。

活動延伸:

師:牧羊人說今天他一點也不孤獨因爲有小朋友們爲他演奏,他的大羊和小羊也爲他跳舞呢,他還說演奏時再可加入一種樂器會更好聽,你們猜猜是什麼樂器,好的,下一次我就把它帶來跟小朋友一起演奏好不好?

幼兒園大班音樂教案 篇2

活動目標: ·理解歌詞內容,有“要爲長輩服務”的願望,激起“尊敬長輩”的情感。

·感受襯詞“呦”給歌曲帶來的親切感覺,有感情地學唱歌曲。

活動準備:歌曲伴奏

活動過程:

一、敬老節的由來

·下個星期一是敬老節,你知道這是誰的節日嗎?

·爲什麼把重陽節又稱做敬老節?

·:敬老是我們人的傳統,老人年輕的時候照顧我們,辛苦了很多年。現在他們年紀大了,我們也長大了,可以和爸爸媽媽一起來關心、照顧他們了。

·你準備怎麼樣爲爺爺奶奶過節?

二、欣賞歌曲、理解歌詞

·欣賞後提問:

1、這首歌的名字叫《我是好寶寶》,你覺得歌曲裏的孩子是好寶寶嗎?爲什麼?

2、什麼叫“不撒嬌、不胡鬧”?

3、好寶寶做什麼事情會讓爺爺奶奶覺得很舒服?請你用歌詞來回答我。

4、咚咚咚咚|咚咚|是什麼聲音?(用動作——捶拳捶出節奏)

·帶着問題第二次欣賞:請你仔細聽聽,歌詞裏有什麼特別好聽的地方嗎?

·教師範唱,幼兒感受襯詞帶來的親切感覺

三、學唱歌曲

·跟着音樂練習語言節奏

·個別幼兒演唱襯詞,其他幼兒區分哪個唱地好,爲什麼?

幼兒園大班音樂教案 篇3

遊戲是孩子們所鍾愛的,同時也是孩子們的一個年齡特點,會玩才更會學習,兩者是相互聯繫的。音樂遊戲又是幼兒園遊戲中的一個新"產物"自然很受孩子們的喜歡,但是對我而言這還是比較欠缺的,需要專業的引領,這次我觀摩

了名師執教的音樂遊戲《誰是灰太狼》感受頗多。

※對選材的思考

熱點:一部《喜羊羊灰太狼》讓孩子們着迷得不得了,幾隻小羊的可愛機智和的灰太狼不服輸的形象給孩子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每次談起孩子們都能侃侃而談每個細節,足見孩子們的關注度。

興趣:執教老師善於捕捉孩子的興趣點,以"灰太狼"形象展開,非常受到孩子們的關注,充分調動了孩子們想參與的積極性。

思考:孩子們有了關注就有了經驗,有了興趣就有了參與性,老師抓住了一個很好的契機,選材非常符合孩子的年齡特點,這是一個活動成功的關鍵。

※對過程的設計

●環環相扣

一環:雙圈舞聽聽小羊是在參加化妝舞會還是在尋找灰太狼。教師採用了圓圈舞的形式,在圓圈上尋找舞伴集體跳。

二環:追組跑找找灰太狼,灰太狼在舞會上留下了腳印,找找誰是?聽音樂?教師演示?教師提問……強調遊戲的規則,找到灰太狼。

三環:木頭人統一方向,綁帶子,往綁帶子手的方向跑,腳下是黑色圓點的爲跑步者。灰太狼開始抓小羊了,根據音樂的強弱,轉身後小羊們馬上定住不動。

四環:完整遊戲雖然是幾個不相干的遊戲執教老師能夠利用音樂本身將幾個遊戲巧妙地結合起來,體現了環環相扣的教學風格。

●層層遞進

我們都知道孩子的學習規律都是從易到難,執教老師的每個環節都是遵循了從簡單到複雜,層層遞進的原則。《誰是灰太狼》的音樂遊戲可以說是由三個小遊戲組成的一個大遊戲,大遊戲的整合勢必離不開小遊戲的推波助瀾。

一層:情景導入參加舞會,以雙圈舞的形式配上簡單的拍手扭腰動作等熟悉音樂的旋律。

二層:據音遊戲在瞭解音樂性質的基礎上開始深層,採用木頭人的形式進行音樂遊戲。

三層:誰是灰太狼將最複雜的最難的放在了最後來完成,因爲已經有了先前的經驗了,所以最後一部分對於認真遊戲的孩子來說並不算什麼。

●樂在其中

樂思執教老師對於每一個步驟都考慮得很周到,善於發現孩子們在遊戲中存在的問題,隨機接過孩子們拋過來的球再用相同的方式拋還給幼兒。教師能用自身的情緒去感染幼兒,尤其是臉部德爾表情那份時而緊張時而誇張的神情感染着每個幼兒,加上肢體的動作讓孩子們融入在"灰太狼"的情景中。

樂學執教老師創設了寬鬆愉悅的氛圍,每個孩子都是活動的主體,孩子們在遊戲時的那份自在那份"心情"都張揚着快樂的氣氛。每個孩子在老師的引導下或者說指導下都能主動投入到遊戲中,善於學習,善於思考,真正做到了快樂學習,快樂遊戲。

其樂無窮遊戲分爲三個小遊戲和一個整合遊戲,前前後後有10次左右,在我們平時的教學中的很多遊戲也很有趣又好玩,但是真正讓孩子做到盡情盡興的還真是不多,而這位執教老師的設計環節的=巧妙,同樣的時間內讓孩子們有了充分的參與機會,這是非常值得我們學習的地方,同時讓我們的孩子在遊戲中感受那份音樂遊戲的其樂無窮。

※對我的感受

每個活動都會有其不足的地方,本活動對我印象最爲深刻的就是執教老師對整個遊戲活動的設計:環環相扣、層層遞進,善於抓住孩子的興趣,從孩子的經驗出發。其次是老師的機智,整個遊戲活動在開展的時候也遇到了一些困難,小朋友們遊戲進行時也不是一帆風順的,我很欣賞執教老師的那份從容那份尊重,將幼兒拋過來的難球進行點撥後又拋還給幼兒,在發現問題解決問題中提高幼兒的思辨能力。

《誰是灰太狼》的`音樂遊戲很精彩,就如我的案例題目環環相扣、層層遞進、樂在其中!讓我們受益匪淺。

幼兒園大班音樂教案 篇4

活動設計背景

秋天到了,孩子們對落葉產生了一定的興趣,還有在家園聯繫中有些家長反應孩子分鋪有哭鬧現象。大班的孩子大多在5歲半左右,對事物的理解力逐步增強,喜歡唱歌,有學習這首歌曲的能力。爲了加強孩子們對落葉的瞭解認識,正確引導和爸媽分鋪的問題,培養孩子獨立勇敢地品格,選擇了學習《小樹葉》這首歌曲。

活動目標

1、讓孩子欣賞歌曲,感受歌曲旋律的變化。

2、理解歌曲內容,學習用歌聲表達歌曲變化的情緒。

3、學習小樹葉勇敢、獨立、大膽地品格。

4、藉助小圖譜記憶歌詞,學唱歌曲。

5、鼓勵幼兒大膽仿編兒歌,根據兒歌內容用恰當的動作表現。

教學重點、難點

1、重點:在歌聲中享受唱歌的樂趣。

2、難點:用歌聲表達歌曲隨旋律變化的情緒。

活動準備

1、經驗準備:讓孩子到郊外觀察秋天的樹林及落葉,知道一些樹木秋天落葉是爲了過冬,明年會長出新葉。

2、物質準備:關於歌曲的多媒體課件,小樹葉頭飾。

3、環境準備:教室的牆面佈置(秋天)

活動過程

1、製造懸念,引起興趣。

活動開始,教師出示課件(樹葉飄落的情景),引起孩子好奇,提問:小樹葉怎麼了?……激發孩子求知慾望。

2、初步欣賞。

讓孩子欣賞歌曲,第一遍爲有畫面欣賞,提問:……接着復聽音樂,此次爲無畫面欣賞,提問:……引導孩子說出小樹葉勇敢、大膽、獨立的特點,並願意學習,平常自己玩耍,分鋪不哭鬧等。然後再次欣賞教師有感情的演唱歌曲,提問:……

這三步層層遞進,將學習由易變難,是學唱環節生動起來。

3、學唱歌曲。

針對孩子用一種方式學習興趣不是十分持久,我嘗試用不同的形式來學習歌曲。首先用“啦、哩”輕聲哼唱,接着師生齊唱,再分組對唱,個別領唱集體單字伴唱,提示孩子注意歌曲所表達的情緒,要用歌聲來體現。這樣的變化一定會受孩子喜歡,學習熱情高漲,效果事半功倍。

4、演唱歌曲。

學習歌曲後,教師提供頭飾,讓孩子隨歌曲表演。教師儘量爲孩子創造輕鬆、自由的環境,只要不影響別人,站、立、坐、蹲,甚至躺着去感受

去、表演都行,教師要不斷髮現孩子的閃光點,予以鼓勵,讓孩子獲得成功感。

讓孩子去環境佈置中尋找自己喜歡的最勇敢地小樹葉做朋友,再次在音樂中體驗落葉飄舞的情景,並鞏固所學歌曲。

結束教學活動。

教學反思

孩子對落葉有了進一步的認識,逐步學會了用歌聲表達歌曲變化的情緒。同時,教學應體現在生活化中,活動之後,要及時瞭解反饋孩子勇敢獨立的變化情況,用《小樹葉》的形象再次鼓勵,促進孩子勇敢,大膽品格的發展。

幼兒園大班音樂教案 篇5

一、作品

遊戲玩法建議

1、點兵點將遊戲中儘量讓每個幼兒有遊戲的機會。

2、演唱歌曲部分:幼兒邊唱邊做相應的動作。

3、遊戲形式逐漸遞增,提高幼兒的參與興趣。

二、教學活動建議

【活動準備】

1、草帽17頂、老爺爺的裝扮一套、帶繩子的塑料筐兩個。

2、聽過故事《猴子學樣》。

【活動目標】

1、感受黃梅戲的曲調風格,體會其中的詼諧和幽默。

2、嘗試根據情節、角色創編動作幫助理解記和憶歌詞。

3、樂於參加戲劇表演,注意在遊戲的過程中不要擁擠。

【活動過程】

1、欣賞黃梅戲《新猴子學樣》,導入課題。

(l)教師:你們聽過黃梅戲嗎?黃梅戲是安徽的一種地方戲曲。

(2)教師完整地表演黃梅戲《新猴子學樣》,幼兒欣賞。

2、初步熟悉歌詞,理解戲曲內容,瞭解戲中角色。

(1)教師:戲曲裏表演的是什麼故事?

(2)教師再次完整演唱並提出要求。

教師:戲曲裏有哪些角色?他們怎麼唱的?

3、幼兒初步學習戲曲中的對唱部分。

(1)教師:老爺爺做了哪些動作?他爲什麼要這樣做?他心裏是怎麼想的?

幼兒回憶戲曲中的爺爺角色唱段並學唱。

(2)教師:小猴子怎麼學樣的?師生互動,交換角色進行表演。

(3)遊戲“草帽在哪裏”。

以一對一、一對二、一對多人的遞進的方式幫助幼兒掌捏對唱部分,注意根據幼兒的掌握情移時調整速度和韻味。

4、幼兒嘗試完整地演唱黃梅戲《新猴子學樣》。

5、師生分角色完整表演戲曲,鼓勵幼兒根據歌詞內容大膽表演。

(1)提出表演要求,幼兒進行黃梅戲表演唱。

教師:小猴子怎樣發現草帽的?他們說了什麼?

幼兒學說黃梅戲中的說白,並學唱戲曲中的猴子角色唱段。

(2)利用道具完整表演。

(3)延伸遊戲內容:啓發幼兒最後不再學樣,改變故事的情節,激發幼兒遊戲興趣。

摘草莓——大班幼兒歌曲教案

活動

在翻閱《歌唱活動》一書時,我看到了“摘草莓”這個活動,歌曲旋律很輕快、活潑;歌曲內容也有些情節性,易於孩子理解,很適合孩子來演唱。但是,這個活動的第二聲部設計得比較難把握。於是,我針對自己班孩子的能力水平進行了全面修改,並開展了此活動,應該說活動選材的靈感完全來源於學習,來源於書本。

活動目標:

1、感受歌曲輕快的情緒,初步學習用兩個聲部進行演唱歌曲。

2、在圖譜的幫助下演唱歌曲。

3、積極參與活動,體驗歌唱活動的快樂。

活動準備:

圖譜。

活動過程:

練聲。

“孩子們,讓我們先來亮一亮咱們的嗓子吧!”

學習歌曲。

1、欣賞教師範唱,瞭解歌曲與內容。

“今天,有位小姑娘,她也要上山摘草莓,我們一起來聽一聽。”

“好聽嗎?”“這首歌曲比較輕快,非常的好聽。歌曲的名字就叫《摘草莓》。”出示背景圖。

2、再次欣賞教師範唱。

“再來仔細地聽一聽,聽聽歌曲裏唱了什麼?”

根據孩子的回答,取出大圖譜,放於黑板

擺放圖譜。

“誰來把這些圖譜根據歌曲擺一擺?”“擺得對不對呢?我們一起來看一看。”

4、看圖完整演唱第一聲部,將歌詞與圖譜匹配。

“讓我們看着圖譜跟着老師輕輕地來唱一唱。”

三、練習兩個聲部。

1、討論、瞭解第二聲部演唱的位置。

“老師這兒還有一些小圖譜,爲了使歌曲更好聽,我們還要在歌曲里加入小圖譜,放在哪兒呢?”

“不僅要唱大圖譜,還要唱小圖譜,小圖譜怎麼唱呢?”

2、教師唱第一聲部,並用體態提示幼兒演唱第二聲部。

“我們來試一試唱這首歌,你們唱大圖譜,我來唱小圖譜。”

3、將幼兒分成兩個聲部演唱2——3遍。

“在唱歌的時候,我們要一邊唱歌,一邊聽別人的聲音,和別人的聲音和諧一致就好聽了。”

結束:“我們把這麼好聽的歌去唱給弟弟妹妹們聽聽吧!”

反思:

1、圖譜與歌曲的結合。

在活動前,我準備了背景圖、大圖譜以及小圖譜,活動中,我先利用大圖譜來學習歌曲的第一聲部,在用小圖譜來學習歌曲的第二聲部,吸引、調動孩子來參與活動,並通過擺一擺、看一看,使孩子們從中理解了歌詞,記憶了歌曲。

2、動作與歌曲的結合。

由於孩子是初次嘗試演唱兩聲部的歌曲,對於第二聲部的切入,孩子們不能很好地把握節奏,所以在活動中我利用肢體動作來提示孩子,被分成兩部分的孩子看了指揮就能很好地演唱歌曲了。

3、活動流程層層遞進,過渡流暢。

用《摘蘋果》的曲調來唱《摘草莓》練聲,從兩聲部練聲到學習新歌,再加入第二聲部,環節層層遞進、環環相扣。

過渡時,緊接練聲時的情景銜接道:“有位小姑娘,她也要上山摘草莓”來引出新歌,引出老師的範唱。在出示大圖譜時,由於每張大圖譜上有兩句歌詞,所以範唱完讓孩子說,當孩子說出一句的時候,我會追問與之一起的另一句,“除了風輕輕吹,還有什麼在飛?”“什麼在風中飄香味?”“一顆顆紅草莓好象什麼?唱了幾次?”等等語句組織得很自然、流暢。

當然,“有完美的教案,沒有完美的課堂。”課堂是活的,總會存在一些不足,或者說有些地方可以上得更好。在這個活動中,讓孩子擺大圖譜的時間控制得再短一點,再緊湊一些,在請兩三個孩子擺完後,我就可以清唱來糾正孩子擺放的對錯與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