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幼兒園教案 > 幼兒園大班下冊科學課教案(精選5篇)

幼兒園大班下冊科學課教案(精選5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23W 次

作爲一名專爲他人授業解惑的人民教師,常常要寫一份優秀的教案,教案是教學活動的依據,有着重要的地位。那要怎麼寫好教案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幼兒園大班下冊科學課教案(精選5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幼兒園大班下冊科學課教案(精選5篇)

幼兒園大班下冊科學課教案1

設計思路:

有一天,有幼兒問:“熱水怎麼會變成冷水的?”這促使我分析幼兒有關這方面的生活經驗,發現幼兒已在生活中瞭解了一些“讓熱水快點變冷”的辦法。其實,平平常常的生活往往蘊涵着豐富的科學知識。於是,我決定引領幼兒運用各種方法讓“熱水快點變冷”,關注、探究身邊的科學現象。

活動中,我首先通過“一杯熱水一直放着不動,結果會怎樣”的問題,讓幼兒瞭解熱水會自然冷卻的常識,並在此基礎上引導幼兒提出各自的想法,運用不同方法探究其中的小祕密,如藉助空氣流動,在熱水中放進冷的東西,將熱水放在一個更冷的環境中,等等,都會使熱水冷得快些。

在整個活動中,我除了提供大量材料以外,更多的是鼓勵幼兒按照自己的設想大膽嘗試,用實驗來證明自己的想法;更多的是關注、引導幼兒在與同伴的交流中發現“不同的方法都能使熱水冷得快些”,從而獲得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嘗試解決問題的能力和更多的科學知識。

活動目標:

1.知道有很多方法可以使熱水快點變冷,探究熱水變冷的祕密。

2.樂意在活動中提出自己的設想,並通過實驗加以驗證。

3.敢於在集體中提出問題。

4.積極參與探索活動,萌發求知慾,體驗成功快樂。

5.能用較清楚的語言講述自己的觀察和發現。

活動準備:

1.玻璃杯(最好有刻度,可讓幼兒感知水量相同),內裝顏色水。

2.溫度計、毛巾。

3.冰塊、冰毛巾、冷水、鵝卵石等各種材料。

4.幼兒每人一份記錄板、筆。

活動過程:

一.提出主題

1.師:這裏有許多杯熱水,如果想知道它現在有幾度,該怎麼辦?

2.幼兒很自然地想到使用溫度計測水溫。個別幼兒試測並將水溫38攝氏度的結果告訴所有幼兒,大家記錄水的溫度。

3.師:如果這幾杯水一直放着,結果會怎樣呢?

幼:水溫會下降;熱水最後會變成冷水。

二.設計方案

1.師:你們能不能想出各種辦法讓熱水快點變冷?

2.幼兒在實驗報告紙上記錄自己設計的方法,教師巡迴指導並瞭解幼兒的想法。

3.在集體中交流各自的方法。

有幼兒說:“將水放在冰箱中,水溫會下降快些!”有幼兒說:“放在風口。”有的提出用扇子扇,有的說用調羹不斷攪拌------幼兒共提出16種方案,教師將方案一一記錄在黑板上。

三.實驗論證

1.幼兒開始根據自己設計的方案尋找材料進行實驗,教師巡迴指導。觀察每個幼兒實驗的情況,如:是否根據自己的實驗設計進行實驗,是否找到了自己想要的材料,是否改變了自己的實驗計劃,是否有困難需要幫助解決;詢問個別幼兒採用某種方法的理由;教師以幼兒沒有采用的方法,與幼兒共同實驗。

2.實驗結束,請每個幼兒測量實驗後玻璃杯中的水溫,並將實驗過程記錄完整。

四.交流討論

1.出示一杯沒有使用過任何降溫方法的水,測量其溫度爲34攝氏度。

2.請幼兒測量樣杯中的水溫,引導幼兒將自己水杯的水溫與之比較,並想辦法使熱水快點變冷,讓水溫低於34攝氏度。

3.提問:你是用什麼辦法讓熱水快點變冷的?幼兒介紹自己的方法:有的幼兒將水杯放在一盆冷水中促使其降溫,有的幼兒嘗試在水杯中放些冰塊,有的幼兒在水杯中放入許多鵝卵石,有的幼兒對着水杯吹氣------於是教師在幼兒介紹的基礎上總結;生活中有很多方法可以讓熱水快點變冷。

4.引導幼兒共同討論。

師:爲什麼不斷地攪拌熱水,熱水就會快點變冷?

幼:因爲熱氣出來了,冷氣進去了。最後一位幼兒這樣總結:在攪拌時,水杯中的熱空氣會不斷的往外跑,使熱水快快變冷。

師:爲什麼同樣往水杯中加東西,一杯放冰,一杯放鵝卵石,兩杯水溫會不同呢?

幼:冰塊更冷。

幼:鵝卵石放進去後,它自己變熱了,而冰塊不會變熱,它只會越變越小。

幼:因爲水杯中的熱傳給了鵝卵石,鵝卵石也熱了。

教師和幼兒共同總結:放進更冷的物體,能使水溫下降得更快。

5.引導幼兒發現新問題:爲什麼將熱水倒在一個大點的容器中,也快點變冷呢?

在實驗過程中,教師或許還會碰到其他各種問題,如:爲什麼熱水放在冷水中或冰箱裏,能快點變冷呢?爲什麼將熱水倒在一個大點的容器中,也會快點變冷呢?(增加了與冷空氣接觸的面積);冬天,我們對着手呼氣,會感到溫暖,可同樣呼氣爲什麼卻能使熱水快點變冷呢?爲什麼許多塊冰放在水中,水溫會下降到0攝氏度,而等冰融後溫度又會上升到5攝氏度呢?

活動點評:

雖然活動中用到了溫度計,但教師又沒有將目標落實到知識點上,而是突出“做中學”的精神,讓幼兒通過活動需要來了解、使用溫度計,與此同時引導幼兒進行實驗記錄,充分表達自己的實驗經驗事實。還值得一提的是教師提供了多種材料,使幼兒可以按自己的意願選擇過程、方法,從中獲得相關科學知識,構建屬於自己的經驗。

教學反思:

本次活動以“老師口渴了倒了一大杯熱水,可水太燙喝不了,請小朋友想辦法讓這杯熱水快快變冷”這話引起了小朋友們的興趣。於是,“讓熱水快點變冷”的活動展開了,圍繞着“有什麼辦法讓熱水變冷”,我讓孩子們充分猜想、討論,然後發表自己的想法,孩子們的辦法可多了,“把熱水放在空調下吹”、“用扇子扇風”、“往杯子里加冷水”、“把熱水放在冰箱裏”等等。這麼多的方法使熱水變冷,我請幼兒進行了小小實驗,分成幾個小組,選擇老師提供的材料,用不同的方法實驗。孩子們的參與性、積極性很高,動手操作能力也得到進一步發展和提高。在活動中應多讓幾位幼兒上來說說自己用的是什麼方法,使熱水變冷的。另外,應該多準備一些溫度計,讓幼兒自己來測量水溫。

幼兒園大班下冊科學課教案2

活動目標:

1.學習按某一特徵有規律地間隔排列。

2.在探索尋找活動中,選擇不同的方法嘗試有規律排列。

3.培養幼兒初步的推理能力。

4.在交流活動中能注意傾聽並尊重同伴的講話。

5.能客觀地表達自己的探究過程和結果。

活動準備:

1.各種排列規律的卡片。

2.各種顏色的木塊、幾何圖形、貼絨圖案若干。

3.操作卡每人一份。

活動過程:

1.觀察卡片上物體的排列,讓幼兒感知物體排列的次序規律,(學習按顏色、幾何圖形、圖案間隔排列的方法。

2.請幼兒補充規律。找出卡片上物體的.規律,想想接着應該排什麼?

3.幼兒動手操作,把缺的補上去,將規律補完整,並說說爲什麼要這樣補。

4.分組操作:

第一組:按顏色排列,選擇兩種或三種顏色的木塊進行間隔排列。

第二組:按幾何圖形排列,選擇兩種或三種幾何圖形進行間隔排列。

第三組:按圖案排列,選擇兩種或三種圖案進行間隔排列。

5.幼兒自由選擇操作活動,教師巡迴指導,教師鼓勵幼兒大膽地嘗試進行有規律排列。、

6.請幼兒介紹自己是按照什麼規律排列的。

活動反思:

在本次活動中,教師的設計沒有考慮小班幼兒的年齡特點,沒有讓幼兒在遊戲、操作中掌握比較的方法來掌握物體的長和短。本次活動,大多是教師在前面說教,而幼兒不是很主動的學。並且在活動中,教師對於比較的方法講述的也不是很清楚,(重疊和長短排等)雖然在活動設計時體現出來,但是在活動中沒有。在活動中,幼兒講述的較少,教師講的太多。這些作爲新教師需要注意到的。

幼兒園大班下冊科學課教案3

活動目標

1、幼兒在觀察比較、探究的過程中,能瞭解物質的溶解現象;掌握幾種常用的加快物體溶解的方法,爲日常生活提供便利。

2、對科學活動感興趣,能積極動手、動腦探索,初步學習多人合作3、能大膽描述自己在實驗中看到的現象,培養其他幼兒傾聽的能力。

3、讓幼兒學會初步的記錄方法。

4、在交流活動中能注意傾聽並尊重同伴的講話。

活動準備

經驗準備:幼兒生活中觀察過物體的溶解,對物體的溶解感興趣。

物質準備:幼兒一組一份記錄表、透明杯子若干、綠豆、冰糖、醋、鹽適量,杯子若干。

活動過程

開始部分:出示實驗材料,激起幼兒活動興趣。

提問:請你們走到你們小組的實驗桌前看一看、聞一聞、償一償、摸一摸,看看什麼樣的實驗材料。(幼兒活動,教師指導)它們分別是:綠豆、醋、冰糖和鹽。

(自評:教師引導幼兒運用自己的多種感官來感知實驗材料,符合幼兒的身心發展特點;直接出示實驗材料,充分抓住了幼兒的好奇心,繼而引發了大班幼兒的探索慾望,激起了幼兒濃厚的活動興趣。)基本部分:幼兒進行猜想並學會記錄,初次實驗並觀察實驗現象。

1.引導幼兒圍繞“把這些實驗材料放到水中會怎麼樣?誰能取出來?誰不能取出來?”這個問題進行猜想和記錄。

師:老師準備這四樣實驗材料,是想讓小朋友們用它們來做個實驗。我們要把這四樣實驗材料分別放在這四個杯子中,看一看,誰還能取出來,誰不能取出來。請小朋友用自己能看懂的方式記錄下來。(教師發放表格)

2.對幼兒的猜想提出疑問,引導幼兒初次實驗,觀察實驗現象。

提問:我發現每個小組猜想的都不一樣,我怎麼才能知道誰猜對了?誰猜錯了?

幼:試一試。

師:好,那我們就要來進行這個有趣的實驗了。把這些材料分別放進杯子中,先觀察觀察,看看有什麼有趣的現象發生,然後,在你們的記錄表後面,把這種有趣的現象畫出來。(觀察完後,請幼兒講自己看到的現象。)

(自評:本環節通過發放表格,請幼兒評選出一位小小記錄員來進行記錄,幼兒在實驗的過程中知道了大家共同努力才能做得好,從而提高了幼兒的合作交往能力;通過各自猜想的不同,激起幼兒用實驗來驗證的想法,從而培養幼兒的科學探究精神;幼兒觀察完現象之後,鼓勵幼兒大膽描述自己在試驗中看到的現象,既培養了幼兒表達能力,也培養了其他幼兒傾聽能力。)

3.針對幼兒提出的異議,請個別幼兒再次實驗,充分理解溶解的概念。

師:做完的小朋友誰來講一講?你想講四個中的哪一個實驗結果?你猜想的結果和實驗的結果是不是一樣?(有異議的小朋友單獨做試驗,使幼兒意見達成統一)教師小結:今天通過做試驗,我們知道了不同的物質放進水中會有不同的現象發生。綠豆放進水中,沉下去了;醋放進水中,使水改變了顏色;冰糖放進水中,經過充分攪拌後最後看不見了。醋、冰糖、鹽利用各種小工具能不能取出來?

幼:不能。

師:對,而且它們還改變了水的顏色和味道。這種現象有個詞表示,叫做“溶解”。我們日常生活中還有哪些東西能在水中溶解呢?

師:剛纔小朋友還說了很多物質,那這些物質能不能溶解在水中,老師先不告訴你們。小朋友知道,猜想的結果和實驗的結果會有不同,那我們現在再猜一猜,回家後做做實驗,明天告訴大家好不好?

(自評:這一環節,通過讓有異議的幼兒再次做試驗,使幼兒初步感知溶解的概念。幼兒猜想生活中可能會溶解的物質,最終將課堂帶進了幼兒的實際生活,知識探索與實際相聯繫,具有生活性。)

4.怎樣加快溶解?

(1)師:剛纔我們瞭解了水的溶解,物質在水中溶解的速度是不一樣的,現在我們就以冰糖在水中的溶解爲例,猜想怎樣可以加快冰糖在水中的溶解速度?

幼:幼兒猜想,並交流猜想結果

(2)師:請小朋友自己尋找解決辦法,看看可以通過怎樣的方式加快溶解?並運用你們自己的方式記錄好實驗結果(幼兒操作,教師指導)

(自評:在本環節中,將知識的難度提高一點,幼兒積極主動地實驗,認真地記錄自己的實驗結果,熱情地表達自己的發現和觀點;讓幼兒自己動手操作也順應了幼兒的天性,充分體現了“做中學”的教育理念;幼兒在實驗的過程中知道了大家共同努力才能做得好,從而提高了幼兒的合作交往能力;)

幼兒園大班下冊科學課教案4

活動目標:

1、知道骨骼是人體的支架,初步瞭解骨骼的名稱和作用。

2、懂得一些保護骨骼、促進骨骼生長的方法。

3、在活動中,讓幼兒體驗成功的喜悅。

4、發展幼兒的觀察力、想象力。

活動準備:

X光片(手臂、腿、胸部);PPT:脊椎骨、全身骨骼圖文字卡:支撐、保護;好習慣、有營養;

活動過程:

(一)我的支架

1、我們馬上就要成爲小學生了,小學生是怎樣坐的?是什麼讓我們的身體能挺直?

2、捏捏身上的骨頭,捏上去什麼感覺?(硬硬的)這是脊椎骨。出示PPT

3、身上哪些地方有骨頭?

4、小結:骨頭長在皮膚和肉的裏面,我們看不到,但能摸到。有一種機器能夠讓我們清楚地看到骨頭。

(二)看X光片,認身體部位(腿部、胸部、腳部)

1、這裏有幾張X光片,你能認出這是什麼地方的骨頭嗎?說說它們的樣子,在自己的身上摸一摸。告訴幼兒骨骼的名稱。

2、你還知道身上有哪些骨頭?

(三)人體骨骼。

1、看了這張圖,你能知道些什麼關於骨頭的知識?(老師可先示範:看了這張圖,我知道人的手臂由兩部分骨頭組成,上面一根、下面兩根)引導幼兒關注:腿部、頭部、胸部、腹部、手、腳

2、對你不知道的地方提問,相互解答或老師解答。

3、人體有這麼多的骨頭,骨頭有什麼用呢?(支撐身體、保護內臟)出示文字卡:支撐、保護小結:有的骨頭能支撐我們的身體,比如:脊椎骨、腿上的、手臂上的骨頭;有的骨頭能夠保護內臟。比如:肋骨做幾個動作,感受骨頭的作用。立正,手臂前伸;摸一摸,感覺骨骼的保護作用:頭蓋骨、肋骨。

4、每個人身上都有很多骨頭,到底有多少塊骨頭呢?自己摸一摸,或是數一數圖,估計一下。

大人有206塊,爲什麼有那麼多?看看手骨圖,知道人體的有些部位是有許多小骨頭組成。

小朋友的骨頭在不斷地長4、骨頭在長,會有什麼變化呢?(長長、合併、變硬)

(四)讓骨頭長得

1、怎樣讓骨頭長得好?

2、如果骨頭受傷了,會有什麼感覺?爲什麼會受傷?

3、師幼共同小結,提升:喝牛奶、曬太陽、運動、坐得直、站得穩在幼兒帶來的衆多有數字的物品中,幼兒對溫度計的興趣很大,一到自由活動時間就聚集在數學區"玩"溫度計,小聲議論。他們發現用捂住水銀柱,紅色的"水"會慢慢升高,手拿開"水"就會下降。

教學反思:

引領幼兒再次深入地進行探索,給幼兒留出探索的餘地和延伸的空間。整個活動,給予幼兒較寬鬆的氛圍,教師只是充當了活動中的支持者,鼓勵者,合作者,引導者,用心傾聽幼兒的表述,並及時的梳理與小結。

幼兒園大班下冊科學課教案5

活動目標:

1、在操作活動中,積累有關轉動的經驗,瞭解轉動是運動的一種方式。

2、嘗試用多種方法使物體轉動,體驗轉動的樂趣。

3、積極參與探索活動,願意和同伴交流自己的發現。

活動準備:

1、各種可以轉動的物體(風車、發條玩具、陀螺、皮球、杯子、塑料盆、積木、雪花片、椅子、溜溜球、繩子、筷子、牙籤等)

2、音樂“圓舞曲”,錄音機

活動過程:

一、玩轉動玩具,初步獲得有關轉動的經驗,感受有趣的轉動現象。

1、教師提出遊戲要求:玩玩具的時候仔細觀察,說一說你是怎麼玩的,有什麼發現。

2、幼兒自選玩具操作,教師引導幼兒用語言交流自己的玩法和發現。

3、小結:通過手的運動,這些玩具都能轉動起來。

二、提供生活中常見的一些能轉動的物品和體育器械,引導幼兒用多種方法使它們轉動。

1、幼兒嘗試轉動自己的小椅子,教師引導:“它能轉動嗎?怎樣轉呢?”

2、教師:“這兒還有許多玩具,它們能轉動嗎?現在我們來比一比,看誰能用更多的方法讓它們轉動起來。”

3、幼兒操作,教師鼓勵幼兒運用多種方法使物體轉動。

4、幼兒交流自己的轉動方法。

三、引導幼兒用兩種材料合作轉動,使物體轉動的更快,時間更長。

1、教師引導:“剛纔小朋友想了各種辦法讓物體轉動起來,那現在老師又要讓你們動腦筋了,你能不能兩種材料合作,讓它們轉動的更快,時間更長?”

2、幼兒探索操作,教師鼓勵幼兒大膽創造。

3、幼兒交流自己的操作方法。

四、提問:“在生活中,你還見過哪些可以轉動的物體?”

五、遊戲“身體轉轉轉”

1、提問:“我們的身體能轉動嗎?”引導幼兒創編各種身體轉動動作。

2、播放音樂“圓舞曲”,引導幼兒伴隨音樂做身體轉動遊戲。自然結束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