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幼兒園教案 > 幼兒園觀察教案(通用25篇)

幼兒園觀察教案(通用25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04W 次

在教學工作者實際的教學活動中,通常需要準備好一份教案,教案有利於教學水平的提高,有助於教研活動的開展。我們應該怎麼寫教案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幼兒園觀察教案,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幼兒園觀察教案(通用25篇)

幼兒園觀察教案 篇1

教案名稱:種下小樹觀察觀察(幼兒園春天環境佈置)

教案前言:我們在郊區種下我們的小小願望,種下的小樹和我們一起合影留念,我們將自己的名字掛在小樹上,陪着小樹一起成長,小樹對着我們微笑,小樹對着我們戀戀不捨。小樹再見,小樹再見,小樹我們還會回來看你的。通過本次幼兒園教案讓孩子親手植樹,瞭解栽樹的步驟。

教案目標:

1、初步掌握製作樹葉書籤、標本和保存樹葉的基本方法;

2、引導幼兒觀察形形色色的樹種,瞭解樹的名稱、形態、特點、生長規律等;

3、進一步增進幼兒對樹的認識,理解人與樹的內在聯繫;

4、通過對樹的認識和探究,激發幼兒愛樹、護樹的情感,培養其環保意識。

教案口號:行動起來,爭做護綠小使者。

教案內容:

1.綠化植物知多少:老師和孩子一起調查瞭解幼兒園和幼兒園周圍有多少種綠化植物,瞭解這些植物的生長特性以及與之相關的一些問題。

2.樹葉探趣:教師和孩子一起到幼兒園等實地觀察樹葉的形狀、顏色,採集樹葉標本,製作樹葉貼畫、樹葉標籤。

3、根據班級幼兒年齡的特點分別制定相應的植樹節活動:

託班幼兒:爲小樹澆水、認識小樹;

小班幼兒認領小樹或者以班級爲單位認養小樹,並未小樹系綠絲帶;

中班認養小樹,系綠絲帶,位小樹命名,懸掛標識等,並與小樹合照,定期去澆水和護理等。

幼兒園觀察教案 篇2

活動由來及設計思路:

每次到戶外遊戲,孩子們對吊繩總是百玩不倦,想方設法用吊繩去擊打前方的攀登架,雖然總是打不到,但他們還是樂此不疲,每經過都想嘗試一下。於是我就在教室的天花板上垂吊了不同繩子,引導孩子探究繩擺的活動。

我先請孩子隨意擺動繫有瓶子的繩子,來感受繩子擺動的現象,並收集孩子的問題和已有經驗。在孩子們瞭解什麼是擺動後,我們進行了物體擺動條件的探究——物體重量對繩擺的影響。在過程中,我給孩子們提供了i種繩擺(沒有水、半瓶水、裝滿水的瓶子),引導孩子通過用繩擺擊打前方固定距離的“怪獸”,發現了i種水瓶擺動結果不同,孩子們能發現其中的原因——重量不同。“那如果重量一樣,繩子長短不同會怎麼樣呢?”便成爲我們此次活動探究的出發點。

活動目標:

1、進一步觀察繩子擺動的現象,探究長短不同的繩子擺動的距離不同。

2、能夠用簡單的語言對活動中的發現進行描述。

3、對“繩擺”科學現象產生興趣,並能積極參與探索活動。

活動準備:

1、物質準備:天花板上垂下的長短不同的彩色繩子、相同的瓶子、被擊打物若干個(相同距離)、記紙若干、幼兒姓名卡。

2、經驗準備:有對物體擺動的經驗。

重點、難點:

瞭解繩子長短不同是影響擺動遠近的重要因素。

活動過程:

1、引導幼兒觀察繩擺和以往的不同。

教師:仔細觀察一下這些繩擺,和昨天相比,你有什麼發現?

孩子們很快就回答了,這些繩子刷上了漂亮的顏色,繩子有長有短,繩擺下面掛的都是滿瓶水。

幼兒1:紅色的繩子長,綠色的繩子短。

幼兒2:瓶子是一樣的,都是滿瓶水。

幼兒3:昨天我們玩的,有的是半瓶水,有的重的是滿瓶水,有的很輕,沒有水。今天都是滿瓶水,都是重的。

2、探究不同長短繩子的擺動情況。

(1)引導幼兒操作繩擺。

教師:我們上次是怎麼讓瓶子動起來的?

幼兒:把瓶子拉起來,再鬆手就動起來了。

妞妞上前演示,將瓶子稍稍拉起,再鬆手,瓶子小範圍來回擺動。

周皓辰馬上說:往後推,瓶子就擺動得更遠了。

一帆:繩子拉得越遠,瓶子蕩得越高。

教師:那繩子拉得近一些呢?

幼兒:蕩得可能就近一些吧。(一副得意的樣子)

安全提示:幼兒在繩子擺動的過程中注意擺動方向,幼兒站在一邊進行實驗,另外一邊不要站人,不要從中間穿行。

(2)請幼兒猜想:這些長短不同的繩擺都能打到前面的“怪獸”嗎?

(繩擺前面放有紙盒做的“怪獸”教具)

孩子們你一句,我一句,有的說“可以”,有的說“不行”。

(3)請幼兒驗證:擺動長短不同的繩擺,來擊打前方距離相等的“怪獸”。提示幼兒站在起始線後,手臂伸直,自然鬆手,讓繩擺自然擺動。

小朋友開始依次用兩種長短的繩擺,擊打前面的“怪獸”。

芳芳用短繩嘗試了三次都沒成功,繩子末端系的瓶子始終夠不到“怪獸”。於是,她又嘗試用旁邊的長繩子,這回成功了。她重新回到短繩子處,試了兩次,還是夠不到(怪獸)。這時教師問:“芳芳,你剛纔用兩根繩擺試了幾次,有什麼發現嗎?”

芳芳:“我用這個繩擺(指着短的繩擺)瓶子怎麼也打不到怪獸。用那根(較長的繩擺)就成功了。”

教師:“爲什麼會這樣呢?”

旁邊的幾個小朋友說:“因爲這根繩子太短了,那根比較長。”

佳依:“長繩子打得遠,所以就夠得到。”

教師:“請把你們的結果記下來吧。”

(4)及時記:請幼兒把自己的發現記在集體用的大表中,在可以擊中目標的繩擺標記中貼上自己的名字。

3、分享及經驗總結。

(1)幼兒根據記的結果進行統計、分享。

給幼兒充分的發言機會,表達自己的想法及自己的實驗過程。

教師:“剛纔辰辰第一個打倒。陘獸’,我們先請他來說說。”

辰辰手指長繩:“我是用這個瓶子打倒的。”

教師:“爲什麼這個瓶子能打打倒‘怪獸’?”

辰辰:“因爲這個水裝滿了,它很重。”

教師指短繩子:“那這個瓶子也是裝滿水的,爲什麼它沒有打倒‘怪獸’呢?”

辰辰恍然火悟:“哦!我知道了,因爲這根繩子長,所以能打倒(怪獸)。那根繩子太短了,所以就夠不着(怪獸)。”

(2)通過記表幫助幼兒小結“今天的新發現——繩子長短影響擺動”。

教師:“繩子的長短不一樣,你們發現擺動有什麼不一樣呢?”

言言:“長繩子擺動得遠,短繩子近。”

辰辰:“短繩子擺得太近了,夠不到‘怪獸’。”

教師:“哦,小朋友發現繩子的長短不同,所以擺動的遠近也不一樣,長繩子擺動的距離——”孩子齊聲說:“長。”

教師:“短繩子擺動的距離——”孩子齊聲說:“短。”

4、延伸活動。

提供長短和重量相同的繩擺,請孩子自由探究,看看會有什麼新發現?

個人反思:

1、活動中的優點:

從最初的“隨意擺弄繩擺”再到了解什麼是“擺動”到後來的瞭解“影響物體擺動的條件”。孩子們積累了許多的知識和經驗。在孩子猜想和驗證、分享的過程中,我們可以看到孩子原有經驗是解決新問題的基礎。

活動充分調動了每位幼兒的積極性,甚至連平時不愛說話的幼兒也積極參與了活動並發表了自己的見解。

2、活動中的不足:

在結束部分,我感覺應把發言的機會交給幼兒,幫助幼兒自己歸納總結,這樣有助於幼兒梳理自己的經驗。

主要內容:

1、活動設計新穎、有創意,在活動過程中處處體現了幼兒的積極參與。材料準備很細緻,老師將每一條繩子都刷上了顏色,這樣很清楚、直觀發現規律。非常方便幼兒記與表達。

2、和繩子顏色相對應的記紙、幼兒通過粘貼自己的名字進行記,這些都適合中班幼兒,方便他們將自己的操作結果進行記以及在後面的分享活動中清楚、正確地表達自己的實驗結果。

3、老師充分地利用教室空間,大膽地在吊頂上垂下繩擺,創設的學習環境適宜進行小組探究。如果在室外環境中進行,幼兒注意力容易分散。

4、建議最後環節把總結的機會讓給幼兒,可以讓他們完整地表述自己的發現和結論。

綜合評析:

在整個實驗過程中,教師引導幼兒積極主動去發現、思考,並及時讓幼兒表達、總結新的發現,在此基礎上捕捉幼兒遇到的困惑和關鍵問題,進行有針對性的指導。將幼兒主體地位的發揮和教師的有效指導結合。如教師先讓幼兒操作擺弄不同長度的繩擺,然後請幼兒充分表達自己的發現,個別幼兒認爲是瓶子重量不同導致的,在此基礎上教師給予提示,“兩個瓶子裏的水滿滿的,重量一樣”,最後引導幼兒明白是因爲繩子長短不同所致的。

對“繩子”的教育價值進行了深入挖掘,對關鍵經驗進行詳細梳理和準備,這是開展科學探究活動必做的經驗準備。從整個過程來看,是師幼相互激發共同建構課程的過程。

從小組反思水平看,小組成員能緊緊爲同繞教師開展的活動進行深入細緻的研討,主要針對教師再材料提供、環境創設、記方式等幾個方面如何支持幼兒主動探究、自主學習進行了深入探討,不僅研討了活動的優點,同時也爲教師提出了合理化建議,小組反思的內容較細、較全面、表現出了較高的反思水平。

幼兒園觀察教案 篇3

預設目標:

能夠按自己的意願設計草圖並進行製作。

材料準備:

用不同材料製作成的“七色花”若干朵,各種美術工具盒材料、展板。

操作方法:

1.請幼兒觀察區域中放置的各種“樣品”和製作材料。

2.按自己的意願設計草圖並進行製作。

3.將自制的七色花展示在展板上,組成一個更爲豐富的“七色花世界”。

4.請幼兒嘗試對這自制的七色花說說自己的心願。

5.建議幼兒在表演活動中當道具使用。

片段記錄:

《製作你心中的“七色花”》這個活動,我們已經進行好幾天了。今天頂頂和異異也打算來美工區,製作她們心中的“七色花”。

頂頂拿出了刮畫紙,又拿了一根刮畫棒,打算用刮畫的形式創作七色花。異異則從抽屜裏拿出了水彩筆,打算在白色鉛畫紙上畫出七色花。

頂頂先在中間畫了一個大圓圈,然後在圓圈外面有間隔的刮出了七條定格的長線。接着又在每一條長線旁邊刮出了很多條聚攏的長線,以作花瓣。最後,在中間的圓圈裏面刮出了眼睛、嘴巴,一朵七色花就完成了。

與頂頂相比,異異的七色花就要小一點,因爲她在一張紙上畫了6朵圓形花瓣的七色花,中間的花心用了肉色的填充,一朵一朵,特別精緻。她還畫上了城堡來保護這些七色花呢。

幼兒發展評價:

這次的兩位幼兒,在進行美術創作之前都主動鋪了桌布,畫畫過程中與花花結束後也能主動與旁邊的人(老師或者好朋友)交流自己畫畫的內容與想法。根據觀察到的內容,結合《指南》,我認爲她們初步達到了:

1.喜歡進行藝術活動並大膽表現:能用多種工具、材料或不同的表現手法表達自己的感受和想象。

2.喜歡欣賞多種多樣的藝術形式和作品:願意和別人分享、交流自己喜愛的藝術作品和美感體驗。

調整策略:

1.創造機會和條件,支持幼兒自發的藝術表現和創造。如:經常和幼兒一起唱歌、表演、繪畫、製作,共同分享藝術活動的樂趣。

2.營造安全的心理氛圍,讓幼兒敢於並樂於表達表現。如:瞭解並傾聽幼兒藝術表現的想法或感受,領會並尊重幼兒的創作意圖,不簡單用“像不像”、“好不好”等成人標準來評價。

展示幼兒的作品,鼓勵幼兒用自己的作品或藝術品佈置環境。

幼兒園觀察教案 篇4

活動目標

1、認識蘿蔔的外形特徵,知道蘿蔔有各種各樣的,瞭解蘿蔔簡單的食用方法。

2、學習簡單的觀察、比較、猜測、記錄的方法。

3、願意嘗試蘿蔔的探索活動,感受發現的驚奇與快樂。

重點難點

通過觀察初步學會簡單的記錄方法進行記錄。

活動準備

1、蘿蔔記錄表一張,紅白綠色紙片人手一份。

2、白蘿蔔、紅蘿蔔、水果蘿蔔、涼拌洋花蘿蔔若干。

活動過程

1、遊戲:拔蘿蔔,引起幼兒願意探索的興趣。

2、認識蘿蔔的外形,並探索蘿蔔的特徵。

(1)你發現這些是什麼?蘿蔔是怎樣的?把你的發現說給旁邊的小朋友聽。

(2)教師引導幼兒有序觀察,鼓勵幼兒大膽表述自己的發現。

3、小結:蘿蔔葉子是綠色的,蘿蔔表皮摸上去涼涼的,滑滑的,有點硬。大大的蘿蔔就是根,蘿蔔長在土裏。

4、出示蘿蔔表格,認識蘿蔔肉的顏色。瞭解蘿蔔肉和蘿蔔皮不一定是相同顏色。

幼兒猜測蘿蔔肉的顏色,教師進行統計記錄。教師切開蘿蔔進行驗證。

5、說說自己知道的蘿蔔食用方法,品嚐蘿蔔,說出蘿蔔的味道。

6、總結。

幼兒園觀察教案 篇5

教案目的:

在玩造房子的遊戲中,體驗數序,嘗試將房子從高到矮依次排列,願意和同伴愉快交流,體驗活動的快樂。

教案准備:

各種造房子的材料、1一10的數字卡片及測量工具

教案過程:

1、老師以談話的方式,吸引小朋友的興趣,引出今天的課題——造房子,鼓勵小朋友運用各種收集的材料進行造房子。

2、出示參照物,讓小朋友建造的房子要比參照物矮,並且說出自己建造時使用的材料。

3、老師讓小朋友給建造好的房子進行排序,鼓勵小朋友觀察比較按照從高到矮的順序進行排序。

4、出示數字卡片,引導小朋友根據房子從高到矮的順序,把數字卡片按照從大到小的順序依次對應的放在房子上面。進一步鞏固加深按照物體高矮排序的認識。

幼兒園觀察教案 篇6

活動目標:

1、學習用從整體到局部的方法有順序地觀察樹木。

2、運用各種感官感知樹木的外形特徵,比較異同。

活動準備:

教學掛圖。

活動過程:

一、帶領幼兒到戶外,讓幼兒運用各種感官感知樹木的特點。

教師:你有好朋友嗎?我們今天要認識一位好朋友,你們知道它叫什麼名字嗎?

二、引導幼兒從整體到局部觀察一種樹。

1、這棵樹長得什麼模樣?看起來怎樣?它由哪幾部分組成?

2、教師提要求:請你仔細看看、摸摸、聞聞它的樹幹怎樣?再撿一撿地上的'落葉,看看怎樣?

三、集體交流觀察結果。

1、老師:它的樹幹是什麼樣的?摸起來怎樣?上面有什麼?葉子是什麼形狀的?聞起來有什麼味道?

2、教師根據幼兒的回答進行總結。

四、鼓勵幼兒觀察其它樹木,感知樹木的不同,進行比較。

1、教師:你們看看這裏還有沒有其它樹朋友,比一比它們和剛纔我們看到的樹有什麼不同?

2、引導幼兒選擇自己喜歡的一棵樹進行觀察。

3、引導幼兒分別從整體樹形、樹幹、樹葉幾方面進行比較。

五、出示掛圖,瞭解樹各部分的作用。

1、教師:今天我們認識了幾位樹朋友,它們都有樹幹、樹枝、樹葉,還有埋在土裏的樹根,你們知道它們各有什麼用嗎?

2、鼓勵幼兒看圖瞭解樹各部分的作用。

六、教育幼兒要愛護樹木。

樹木是我們每個小朋友的好朋友,有了它們,我們的環境才變得如此美麗,我們一定要愛護它們。

幼兒園觀察教案 篇7

教案目的:

通過學習兒歌的內容,讓小朋友能夠學會自己吃飯。

教案准備:

準備一些小貓的頭飾,一些小貓愛吃的食物,學習兒歌《小花貓自己吃飯》

教案流程:

1、觀看情景表演,引出主題。教師戴上小花貓頭飾,表演兒歌《小花貓自己吃飯》。教師:剛纔你看見了什麼?桌子上有什麼菜小花貓是怎樣吃飯的

2、請幼兒在集體面前談談:你自己會吃飯嗎?在家裏,你是怎樣吃飯的?在幼兒園,你又是怎樣吃飯的?鼓勵幼兒在家裏要和在幼兒園一樣,做個自己吃飯的好孩子。

3、組織小朋友討論:如果在家裏,爸爸媽媽要餵你,怎麼辦啓發幼兒對大人說:寶寶長大了,我會自己吃飯。我們小朋友吃飯時,應該怎麼做?瞭解正確的吃飯方法,知道小朋友吃飯要坐端正,扶着碗,拿好勺,一口一口地吃飯,不能邊跑邊吃,也不能飯在嘴裏不咬。

4、欣賞兒歌《小花貓自己吃飯》

活動建議:

1、在日常生活中,引導幼兒閱讀幼兒用書,學習念兒歌《小花貓自己吃飯》。在餐前,可經常帶領幼兒念此兒歌,教育幼兒自己吃飯。

兒歌:

小花貓,吃飯了。扶好碗,拿好勺,吃青菜,吃魚蝦。吃的香,吃的飽。

幼兒園觀察教案 篇8

設計意圖:

《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中提出,3-4歲幼兒能注意物體較明顯的形狀特徵,並能用自己語言描述。結合幼兒日常生活中,經常接觸到不同形狀的物體,如,圓形的盤子、正方形的手帕、地板等。設計本次活動讓幼兒能有意識感知正方形,學會觀察並嘗試識別和描述正方形的物體。

活動目標:

1.通過觀察、觸摸,感知感知正方形的特徵;

2.認識正方形,能從生活物品中尋找到正方形。

3.樂於參加數學活動。

活動準備:

1.物質準備:正方形手帕、裝有正方形、圓形的卡片(其中正方形的數量多於幼兒數量)摸箱一個、動畫版正方形PPT圖片、圓形,正方形等不同形狀的物品的圖片、不同形狀拼成的圖形、彩筆。

2.經驗準備:認識圓形

活動過程:

一、謎語導入,激發興趣

小朋友們,大家上午好!今天老師要出一個謎語,請小朋友們一起來猜一猜吧!看看哪位小朋友又快又準確的猜出來?

謎語:小小花布四方方、整整齊齊好端莊、擦汗擦手要靠它、講究衛生我真棒。

請幼兒看一看小手絹是什麼形狀的?(說出正方形名稱)

二、感知正方形特徵

1.小手絹呀!帶了了正方形寶寶來我們班裏做客了,我們一起把它請出來,看一看吧!(多媒體播放正方形一蹦一跳出來的情景,吸引幼兒注意力。)

正方形是什麼樣子呢?哪位小朋友說一說呢?(教師引導它有幾條邊,幾個角)

小結:正方形有4條一樣長的邊,有4個相同的角

2.摸一摸:老師這裏有一個摸箱,裏面裝了正方形和圓形的卡片,小朋友你能找到正方形的卡片嗎?幼兒挨個進行觸摸,再觀察。

三、認識正方形,能從生活中尋找到正方形。

1.老師,這裏有一些不同形狀的物品圖片,小朋友你能找到正方形形狀的嗎?請小朋友分別把手中正方形卡片放到尋找到一個正方形圖片上。

2.其實我們活動室也隱藏者正方形的物體,我們一起來找一找吧!(分組尋找)

四、分組操作

1.在拼成物品中,尋找出正方形並塗上你喜歡的顏色。

2.作品展示並評價總結。

活動延伸:

家長和幼兒一起找到家中正方形物品,可以一起畫圖,與小朋友分享。

幼兒園觀察教案 篇9

活動目標:

1.培養細心觀察事物的能力,認識、瞭解小魚。

2.通過與魚兒親密接觸,發現魚兒的可愛,並自覺愛護小動物。

活動準備:事先與社區聯繫好需要使用水池(有假山的養魚池),幼兒自帶一些小饅頭等可以給魚兒餵食的食品。準備一些有關魚兒的圖片,或玩具小魚。有關小魚的視頻。

活動重點:培養細心觀察事物的能力,認識、瞭解小魚。

活動難點:通過與魚兒親密接觸,發現魚兒的可愛,並自覺愛護小動物。

活動過程:

一、認識小魚

1.出示一張可愛的小魚圖片或小魚玩具,引起幼兒興趣

2.給幼兒講《小小魚》的故事,通過故事,讓幼兒更瞭解小魚,自主萌發想要愛護小魚的想法。

二、看小魚

1.播放有關小魚的視頻,讓幼兒仔細觀察視頻中的小魚有什麼特點,請個別幼兒來說一說。

2.向幼兒介紹小魚身體各部位,並介紹它們的作用。

3.陳老師想知道這魚兒是怎樣吃東西的?有誰知道,能告訴我嗎?(請幼兒個別回答)

4.我們幼兒門口的小區裏有一個大水池,裏面有許多小魚,它們很想跟我們做朋友,我們去看望它們吧。可是它們有些餓了,我們帶些好吃的去送給它們,請它們吃好吃的東西,跟它們做好朋友好不好?

5.說明餵魚時需要注意的地方:要注意安全,不要掉進水裏了。不要大聲說話,會嚇跑小魚的。在小魚吃東西時,仔細觀察,看它們是怎樣吃東西的。

三、喂小魚

1.帶幼兒去社區水池喂小魚,讓大家圍着水池自主找一塊適合餵魚的地方,注意安靜,輕輕的,這樣小魚纔會過來。

2.輕輕地扔一小塊小饅頭進去,靜靜地等着魚兒來吃,注意千萬別嚇跑了小魚。

3.請幼兒注意小魚是怎樣游泳的?

4.當小魚來吃東西時,請幼兒仔細觀察,魚兒是怎樣把食物吃進去的。

5.在幼兒與魚兒親密接觸時,師在旁邊一邊講魚兒的可愛之處,一邊提醒幼兒注意觀察。

6.給幼兒一些自主探索時間,讓他們去觀察、發現。

四、小結

1.幼兒觀察好了以後找一個安靜寬敞的地方讓幼兒圍着老師坐下,請幼兒一個個來說一說他們的發現。

2.對幼兒的發現給予肯定和表揚,同時滲透一些與愛護小動物有關的觀念在裏面

3.這麼可愛的小魚是我們的好朋友,我們應不應該保護它們呢?你會怎樣保護小魚呢?

4.那如果是別的小動物呢?你會保護它們嗎?爲什麼?你會怎麼做?

五、活動結束,整理回幼兒園。

幼兒園觀察教案 篇10

觀察對象:

雅雅(6歲2個月),貝貝(3歲8個月),樂樂(6歲3個月)

年齡段/班:

混齡

觀察時間:

15:20~16:20

觀察背景: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指出:幼兒園的教育要“以遊戲爲基本活動,寓於教育於各項活動當中之中”。《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中明確指出“幼兒的社會性主要是在日常生活和遊戲中通過觀察和模仿潛移默化地發展起來的",在教育建議中也指出“幼兒園組織活動時,可以經常打破班級的界限,讓幼兒有更多機會參加不同羣體的活動”。我園是按年齡分班,在前期的戶外角色遊戲中,小朋友們有了混齡玩的經驗,在室內角色遊戲中許多小朋友們也產生了去隔壁班玩的願望,因此,我們開展了“大帶小”的室內混齡角色遊戲活動,每週取若干個時間點開放各個班級的活動區,讓幼兒自由穿梭其中尋找同伴開展遊戲活動,讓大孩子和小孩子在大家庭式的遊戲環境中充分互動、互相學習、互相幫助。本班是大班,左右兩邊分別是兩個小班,本班幼兒在與小班幼兒一同遊戲中完成從“適應”到“接納”再到“共同遊戲”,在這一“大帶小”的遊戲過程中,大班幼兒多充當領導者與組織者來帶領小班幼兒遊戲,以至於缺乏對小班幼兒的謙讓、關愛與責任,怎樣通過混齡角色遊增加本班幼兒的責任感,成爲了本班最爲關注的問題。

觀察目標:

如何利用混齡角色遊戲增強幼兒的責任感

觀察過程:

實錄與分析

觀察實錄:

案例一

遊戲開始了,“海之家餐廳”的工作人員穿戴好服飾在自己的工作崗位上就位了,顧客們也從走廊的“材料超市”裏拿了包包和手機等工具。這時來了一個小班的幼兒,站在門口一動不動,有點不知所錯,雅雅牽起了一個小女孩的手,說“:我們一起去玩吧!”小女孩點點頭,雅雅又問:“你叫什麼名字啊?”小女孩說:“我叫貝貝。”雅雅笑着說:“那你當我的寶寶,我當媽媽,好嗎?”貝貝回答:“嗯……好。”

雅雅說;“我們一起去餐廳吃飯吧,要自己去選食材哦!”說完她在餐廳門口的架子上拿了一個大托盤、兩個紙盤、一個夾子,貝貝跟隨着她進入了生鮮自選區,雅雅夾了一些蔬菜和魚放在紙盤裏,貝貝先只是看着她做這一切,過了一會兒她也開始選食材,但她並沒有用夾子,而是用手去拿,雅雅看到後驚呼:“不能用手拿,用手拿不衛生,要用夾子,你也去門口拿一個夾子吧!”

貝貝拿了夾子和紙盤後,夾了好多食物,雅雅端起大托盤說:“寶寶,把你的食物放在上面,我要去收銀臺付錢啦,你先去坐一會兒。”

於是貝貝就在一個人餐桌旁的椅子上坐着等媽媽,此時收銀臺需要排隊,而雅雅在卻收銀臺旁玩起手機,遲遲沒有回來……

行爲分析:

在結伴而行的過程中,可以看到貝貝作爲小班幼兒,因年齡小社會交往經驗缺乏,剛來到一個陌生的環境裏,顯得較爲膽怯,但對新朋友是接納的態度。而雅雅作爲大班幼兒,交往能力比較強,能夠主動結交新朋友,主動發起遊戲,並與同伴協商分配角色,在她的帶領下貝貝已經學會自助選食材了,但作爲“新手媽媽”雅雅在遊戲中,只是充當領導者來分配“任務”,責任感稍顯不足,買單時讓“寶寶”一個人坐在餐廳等待,自顧自玩起了別的遊戲。

案例二

樂樂(服務員)看到貝貝(寶寶):“這是誰家的寶寶啊,怎麼一個人在這裏?媽媽呢?”貝貝指着收銀臺方向回答:“媽媽在那邊。”樂樂大聲道:“寶寶一個人在餐廳,是很危險的呢,被壞人帶走了怎麼辦?”

雅雅(媽媽)聽到了趕緊過來:“寶貝,你跟我一起吧。”貝貝緊緊跟隨雅雅,在收銀臺用手機掃碼付款後,雅雅得到了一個號碼牌:“我們是2號!”接着她把托盤的食物送到廚房加工,對廚師說:“不要加辣椒,我的寶寶不能吃辣的。”雅雅帶着貝貝坐到餐桌旁,忽然又想起來一件事:“我們一起去拿筷子吧,你會用筷子?”貝貝回答:“不會。”“沒關係,我幫你拿一個叉子,我們還可以拿兩杯奶茶,是免費送的呢。”這一次,雅雅沒有留貝貝一個人……

服務員樂樂叫號了:“2號,2號在哪裏!”雅雅大聲回答:“在這裏,在這裏!”樂樂把餐送到了,她們開始吃起來。進餐過程中,雅雅不時夾菜餵給寶寶:“寶寶乖,要多吃蔬菜!”當貝貝用嘴咬住吸管喝奶茶時,雅雅提醒她:“不能用嘴咬吸管,只能假喝哦!”

吃飽喝足後,雅雅:“寶寶,吃完飯我們去照相館玩好嗎?”貝貝:“好哇,媽媽,太好了。”貝貝起身準備離開,雅雅說到:“我們要把餐具收好,食物放回去才能走……”

行爲分析:

在服務員樂樂的提醒下,“新手媽媽”雅雅很快意識到了自己的問題,不再讓寶寶一個人,併成爲了“榜樣媽媽”。大班幼兒處於愛照顧比自己年齡小的幼兒的階段,混齡角色遊戲則正好提供了這樣的機會,雅雅一直在關心和幫助貝貝,考慮到寶寶不能吃辣,特意囑咐廚師“不要加辣椒”,還幫貝貝拿適合的餐具,提醒貝貝不能用嘴咬玩具吸管,要收拾好玩具才能去下一站玩,這種關愛他人的行爲,收拾玩具的責任心,不僅有利於自身社會情感的發展,對貝貝也發揮了榜樣的作用。

觀察分析與反思:

(一)支持性策略

1.豐富角色認知,瞭解角色的職責

《指南》中建議:“結合社會生活實際,幫助幼兒瞭解基本的行爲規範或其他遊戲規則,體會規則的重要性,學習自覺遵守規則。”我們在社會生活中扮演着不同的角色,而每一種角色往往都意味着一種責任,需要遵守一些規則。幼兒扮演的角色反映了現實的生活印象,模仿呈現了成人的日常行爲,但部分幼兒在角色遊戲時,對角色的職責認識不夠,對自己扮演的角色理解膚淺,例如案例中,雅雅扮演的“媽媽”買單時讓“寶寶”一個人坐在餐廳等待,教師要在遊戲前提供相關資料,豐富幼兒生活經驗,提高幼兒對角色的認知,幫助幼兒瞭解“媽媽”這一角色的職責和“媽媽帶娃”時的要注意事項。同時,在遊戲時,教師要多關注、多觀察,在適當的時機,可以角色的身份介入,提醒幼兒不能擅離職守,引導幼兒增強責任意識。

2.混齡結對子,共同商定“大帶小”的遊戲規則。

經觀察發現,小班的幼兒在混齡遊戲中,比較膽怯,自主性不是很強,例如案例中的貝貝,一開始是不敢進大班教室,可能是弟弟妹妹們跟哥哥姐姐不是很熟悉,不敢跟着“陌生”哥哥姐姐玩。教師可以和幼兒共同商定“大帶小”的遊戲規則,採用“一對一”或“一帶二”互相結對子的方法,每位大班幼兒固定帶一到兩位弟弟妹妹,增進孩子間的感情,促進幼兒的社會交往。還可以將“大帶小”活動滲透到一日生活各個環節中,如區域活動、戶外活動、散步等其他活動時間與結伴的弟弟妹一起玩。引導大班幼兒從感受和弟弟妹妹一起遊戲的快樂開始,學習如何讓與比自己小的同伴交往,在遊戲、生活中學習關心、照顧他人,體驗幫助比自己小的同齡人的快樂和自豪感,隨着交往的深入,相信孩子間的配合會越來越默契。

3.遊戲回顧,及時開展有效的總結評價

《綱要》中指出“幼兒的行爲表現和發展變化具有重要的評價意義,教師應視之爲重要的評價信息和改進工作的依據。”每次遊戲結束整理好區域後,教師應該讓幼兒們靜靜地坐下來,回想遊戲時成功與失敗的地方,互相評價自己或同伴的角色。在幼兒互相評價後教師也要及時評價,對於盡職盡責和有創造性遊戲的幼兒,教師要表揚和鼓勵,對遊戲中存在的問題要強調和指導,這樣會讓幼兒更加有自信。例如,案例中的雅雅,教師要表揚她熱情主動結交新朋友、主動發起遊戲,在遊戲中關心照顧“寶寶”,結束後帶“寶寶”一起收拾整理玩具,這也是非常有責任心的表現,是值得肯定和大家學習的,但遊戲中也有問題,排隊時讓寶寶一個人在餐廳等,但好在經過提醒後很快就改正了,如何當一位有責任心的好“媽媽”,在帶寶寶時需要做哪些事、不能做哪些事呢?可以請雅雅和其他小朋友們一起來談一談。讓幼兒在鼓勵和表揚中體會到遊戲給自己帶來的快樂,通過談話增強責任意識,幼兒就會在以後的遊戲中更加盡職盡責,收穫良好的自我感覺、同伴的讚許、老師的表揚,健康快樂地成長。

(二)反思與感悟

著名教育家馬卡邊柯認爲:“獨生子女沒有兄弟姐妹,因而沒有互相體貼、照顧的經歷,沒有互愛互助、相互模仿、共同努力和共同分離。這不利於發展兒童的集體主義意識,而會導致兒童個人主義的蔓延。”現在的獨生子女佔相當大的比例,父母過分保護,嬌寵溺愛,事事代勞的現象十分普遍。作爲幼教工作者,讓幼兒學會關心他人,培養幼兒的責任心是十分重要的事情。我園的混齡角色遊戲活動是在角色遊戲活動時間,全園不同班級、不同年齡的孩子混合在一起進行的活動,混齡角色遊戲可以較好彌補同齡教育及獨生子女家庭生活的不足,爲幼兒提供更多的異齡觀摩學習的機會。

生活經驗表明,小的孩子對大的孩子常常有一種崇拜心理,而大的孩子則喜歡在小的孩子面前逞能。年齡小的幼兒同時希望和比自己年齡大的幼兒交往,他們認爲年齡大的幼兒比自己的能力強,是自己心中的”英雄”,是他們未來發展的目標,這樣的崇拜、羨慕是交往的原動力。年齡大的幼兒也喜歡與年齡小的幼兒交往,幼兒的心理中有被肯定、被承認的需求、這種需求僅僅通過成人的評價並不能夠滿足,他們更喜歡同伴間的讚揚、肯定、追隨,不僅僅是語言上的,還有心理和行爲上的承認,和年齡小的幼兒交往中充分的展示了自我,同時也付出了愛,懂得如何關心幼小,照顧、幫助別人,責任心在行動上有了很大的體現。而小班幼兒在交往過程中,在獲得關心體驗的基礎上,對責任心也有了感受和認識。

幼兒園觀察教案 篇11

活動目標

1、能通過仔細觀察,獲取有關蝌蚪的一些趣事,並大方地講述出來。

2、對能說說自己看到的有關蝌蚪的一些趣事。

活動準備

電腦一臺,放大鏡、觀察記錄本、蝌蚪實物

活動過程

一、激發興趣,引出主題

1、老師:春天來了,池塘裏又多了誰?(小蝌蚪)

你們認識小蝌蚪嗎?它長着什麼樣?

幼兒可能答:小蝌蚪長着一個黑黑的大腦袋,後面拖一條長長的尾巴。

二、通過觀察、記錄,認識蝌蚪

1、教師問:你們想不想仔細地看一看小蝌蚪?

提供每人一隻放大鏡,一本記錄本,讓幼兒先觀察小蝌蚪的不同動態,再把他們的樣子畫下來。

評析:鼓勵幼兒專注地觀察,找出小蝌蚪幾種不同的動作,用自己的方式記錄下來。

2、組織幼兒充分交流自己的觀察結果,可介紹自己的記錄方式和記錄結果。

三、設置疑問,瞭解生長過程

1、老師:你們知道小蝌蚪長大了變成了誰?

幼兒可能答:有的變成了青蛙,有的變成了蛤蟆。

2、老師追問:你們知道蝌蚪是怎麼變成青蛙的?

評析:

這裏讓幼兒大膽設想,創造性地表述小蝌蚪的成長過程。

3、播放青蛙生長過程資料。

看完後讓幼兒再來說說小蝌蚪——青蛙的過程。

老師重點問:小蝌蚪在變成青蛙前腿是怎麼變的?尾巴又有什麼變化呢?

幼兒可能答:先長後腿,再長前腿,尾巴越縮越短,腿越長越長,還有腳趾呢。

四、動手操作,再現奇妙的生長過程

1、集體制作蝌蚪-青蛙的生長圖

評析:通過動作製作再次加深對蝌蚪生長過程中幾個重要環節的印象。

五、延伸活動:欣賞故事《小蝌蚪找媽媽》,在語言活動中可安排讓幼兒續編故事。

幼兒園觀察教案 篇12

活動目標:發展觀察力、空間思維能力及探究精神。

活動準備:乒乓球25個。鑰匙4,硬幣40個,地球儀1個,彈子若干,珠珠若干。

活動過程:

一、 引出主題今天老師帶來了許多好玩的東西,你們要不要玩一玩?

二、 玩硬幣

1、(出示硬幣)這是什麼?(硬幣)是什麼形狀的?我們先來玩玩硬幣,玩好後請小朋友告訴我你是這樣玩的?

2、請個別幼兒示範玩,教師總結:把硬幣立起來會朝前後滾動,也會轉,如果不立起來就不會滾。

3、我們再一起玩把硬幣立起來在桌子上轉的方法,請小朋友仔細看看象什麼一樣?

三、 玩乒乓球

1、(出示乒乓球)這是什麼?我們現在來玩乒乓球,玩好後也請小朋友告訴我你是怎樣玩的?

2、誰願意告訴老師剛纔你是怎樣玩乒乓球?教師總結:乒乓球是能朝任何一個方向滾動的。

四、 摸摸、看看

1、 現在請小朋友摸摸硬幣和乒乓球,然後告訴我摸是去一樣不一樣(請幼兒觸摸然後回答)

2、 硬幣摸上去扁扁的,平平的,而乒乓球摸上去鼓鼓的,放在手心裏手要圓起來才能抓得住的。

3、 現在我們再來看看乒乓球和硬幣是不是一樣的(請幼兒觀察然後舉手回答)4、 硬幣看上去只有一個是圓形的,而乒乓球不論從哪個角度看過去都是圓形的(教師展示請幼兒看)5、 原來像乒乓球這樣會朝任何方向滾動,摸起來鼓鼓的,不論從哪個角度看都是圓形的形狀是球體(出現"球體"漢字)。

五、 找找

1、 好現在老師給你們很多東西,請你們找找哪些是圓形,哪些是球體,找到後把它放在不同的籃子裏。

2、 教師檢查幼兒操作結果3、 剛纔小朋友在這些玩具中找到了很多球體,那些你們知道除了老師今天帶的外,你們還在日常生活中看到過拿東西也是球體呢?

六、 小小魔術師請你們做個小小魔術師,把圖片上的球形物體找出來。

幼兒園觀察教案 篇13

活動目標

1、讓幼兒在聽聽玩玩的過程中,辨別不同物體發出的不同聲音。

2、引導幼兒根據指示牌要求行動,並能隨音樂較有節奏的表演。

3、讓幼兒體驗聲音給人帶來的快樂。

活動準備

1、罐子32個、紅豆若干、核桃若干、米若干。

2、指示牌紅豆、米、核桃。

3、課件準備及音樂準備。

活動過程

一、談話導入

1、教師出示空罐子,搖一搖

師:看看今天顧老師帶來了好多好多的罐子?

師:罐子裏面有東西嗎?(幼:沒有!)

師:你怎麼知道沒有?(幼:沒有聲音)

師:沒有聲音可能罐子裏沒有東西,打開罐子看看到底有沒有東西哦!

2、老師轉身在罐子裏放進一個核桃,搖一搖

師:顧老師要來變魔術了,你再來聽聽裏沒有聲音?

師:現在裏面有東西嗎?

師:你是怎麼知道的?(幼:有聲音所以有東西)

3、師小結:有聲音了,有聲音就是裏面有東西了對嗎?

二、聽一聽、猜一猜。在聽聽玩玩的過程中,辨別不同物體發出的不同聲音。

1、遊戲挑罐子——教師請幼兒用耳朵找一個有東西的罐子玩一玩。

師:我這兒呀有這麼多的罐子,考考小朋友的耳朵誰的最靈?找一個裏面有東西的罐子。罐子都封住的不可以打開的噢!今天用耳朵找一找哦!

師:誰的罐子裏有東西的?

師:大家都有的啊!

師:罐子寶寶保護好,罐子寶寶一直髮聲音聲音也會啞掉的哦!

2、聽辨聲音,爲自己的罐子找聲音相同的朋友,教師根據罐子的聲音把幼兒分成三組坐下。師:罐子寶寶都有聲音對吧?裏面的聲音一樣嗎?聽聽,你的東西和他的東西一樣嗎?那我們來給罐子寶寶找找朋友。

①選出一名幼兒找聲音相同的罐子寶寶。注:先請一個罐子裏是核桃的寶寶上前,因爲核桃的聲音最容易辨認。

師:我們先來請一個朋友,給你罐子裏的東西找一個好朋友,找不到好朋友很孤單的哦,仔細聽哦!

師:先聽聽他的,他來給你找了,誰是他的朋友?是他好朋友趕快站上來。

②教師拿大米罐子找朋友,因爲大米與核桃聲音差別大。

幼兒園觀察教案 篇14

觀察對象:

大班幼兒——樂樂

年齡段/班:

大班

觀察背景:

大班孩子對“遊樂場”的觀察已非常細緻,對自己所要拼搭的主題有不同的想法和規劃,如何拼搭“小吃店”、“大型玩具”、“亭子”、“搖馬”、“滑梯”等,並將這些事物合理的佈局在場景的適宜位置,考慮到入口、出口,需具備這方面的生活體驗,且所拼搭作品的應具穩定性。

觀察目標:

1.能運用“對稱”的方法表現作品,找到事物之間的聯繫。

2.能將藝術活動中的內容滲透到建構活動中,佈局裝飾整個“遊樂場”。

3.能拼搭出“遊樂場”的器械和相應建築物,合理佈局“遊樂場”。

觀察過程:

今天拼搭的主題是“遊樂場”,在今天的區域活動中,樂樂選擇了“結構區”,樂樂選擇了一箇中等大小的圓形木塊放在了墊子的一個角落,又選擇了一些小的圓柱形積木沿着圓形的邊緣進行拼搭,邊搭邊說:“我最喜歡遊樂場裏的小吃店…”,然後在圓形的中間放了一個更大一些、高一些的圓柱形,最後在圓柱形上方加上了一個半圓形的積木。

接着樂樂又在“小吃店”的附近用一條長方形的木條和三個一樣大小的拱形積木拼搭出了一個像小橋形狀的東西,我問樂樂:“這是橋嗎?”樂樂說:“不,這是一個連環滑梯。”樂樂指着身後已經用兩個小拱形和一小塊長方形拼搭好的造型說:“這個就是一座小橋。”接着樂樂選擇了兩塊一樣大小的半圓形木塊對稱拼搭在“小吃店”的面前,說着:“這是入口,吃東西的人可以從這裏進來。”還用一個方形的小木條將“小吃店”與半圓形接在一起,在“小吃店”的屋頂上加上了一個小的圓柱形,又在“小吃店”的附近用一個圓柱形、一個半圓形、一個小的三角形拼搭出了類似“房子”的造型,還說着:“這是賣冰激凌的店。”“遊樂場裏還有小搖馬”,說着樂樂用兩個相同大小的半圓形相對拼接成一個圓形,在中間放上了一個小三角形,並且搖了一搖,說“小搖馬搖起來了”。

在墊子的另一邊一塊長條形的木塊和一塊大的拱形積木搭出了大橋,在大橋邊用大的、小的拱形積木搭出了“亭子”的底座,在中空的部分用許多快長條形積木緊挨着豎起來搭成了“亭子”的中間部分,最後用一條較長的木條、一條短一些的積木和一個更小一些的三角形組合拼搭成了“亭子”的頂,樂樂說:“這是一個池塘,可以到亭子裏玩,出來後走上這座橋就到了草地上。

隨後,樂樂用一些相同大小的方形木條組合成放射狀,中間還有一根豎起來的木條,我問樂樂這是什麼,樂樂說:“這是遊樂場裏的大型玩具”。還在“遊樂場”裏擺放了許多花型插塑玩具,嘴裏還說着:“開花咯”。

觀察分析與反思:

樂樂對“遊樂場”的觀察非常的細緻,對自己要拼搭的主題有想法、有規劃,例如要拼搭“小吃店”、“大型玩具”、“亭子”、“搖馬”、“滑梯”,還將這些事物都合理的佈局在墊子的適宜位置,考慮到了人們的入口、出口,說明樂樂有很多這方面的生活體驗,所拼搭作品的穩定性很好,知道要把大的積木搭建在下面、小的積木搭建在上面,並且從作品中看到了樂樂將“對稱”的方法也表現在了作品中,說明樂樂能夠找到事物之間的聯繫,能將藝術活動中的內容滲透到建構活動中,最後還用彩色的小花裝點了整個“遊樂場”,讓樂樂的建構作品儼然成了一幅美麗的圖畫,說明樂樂的建構不僅有佈局的考慮還有色彩的考慮,用自己的小手搭建出了心中最喜歡的遊樂場的樣子。樂樂喜歡拼搭這樣場景式的作品,所以在以後的活動中作爲教師應將鼓勵樂樂繼續嘗試拼搭不同的生活場景,如:商場、動物園、游泳池等等。

在搭建獨立的小的建築物的基礎上,引發樂樂對搭建更加大型建築物的思考。從搭建的方法上來看,樂樂已經學會了簡單壘高,也發現了可以用小的圖形拼搭成一個大的完整圖形。在之後的活動中將引導樂樂嘗試壘出層數更多的建築,將對稱的方法也運用到拼搭裏。

幼兒園觀察教案 篇15

活動設計背景

剛開學不久的一天,我教幼兒唱《螞蟻搬豆》,在教學的過程中,我問他們“有沒有看見過螞蟻?有沒有見過螞蟻搬東西?”有的幼兒說:“見過”,有的說:“沒有” 。見過的幼兒爭着發言,沒見過的幼兒在羨慕見過的幼兒,還問:“哪裏可以看到?”看到幼兒們的興致那麼高,便隨即想到幼兒園的操場能經常看見螞蟻在活動,附近肯定能找到螞蟻窩,於是我就決定帶幼去觀察螞蟻,和觀察螞蟻搬運食物,同時還可以做團體遊戲。

活動目標

1.讓幼兒認識螞蟻外形特點。

2.在觀察螞蟻搬運糧食的過程中,使幼兒認識到蟻(人)多力量大的團隊合作精神,將這種團隊精神延伸到幼兒活動中,讓幼兒深刻理解團隊合作精神。

教學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認識螞蟻外形特徵和螞蟻合作搬運糧食的過程。

教學難點

1.螞蟻是形體較小的動物,幼兒用肉眼難以觀察,且幼兒尚未能夠正確使用放大鏡。

2.如何引導幼兒領悟團隊合作精神。

活動準備

1.《螞蟻的外形特徵》掛圖一張。

2.放大鏡透、透明塑料片各10個。

3.餅乾,米飯粒,蛋糕碎片適量。

4.沙包2個。

活動過程

一. 出示《螞蟻外形特徵》圖,引起幼兒興趣。

教師引導幼兒:你們看看這隻螞蟻的身體可分爲頭、胸、腹三個部分,頭上有二隻觸角、身上共有六條腿。

二、觀察真實螞蟻,培養幼兒的觀察能力

教師帶領幼兒在操場上找到螞蟻和螞蟻洞,並把螞蟻放在幼兒手中的塑料片上,讓幼兒在放大鏡下仔細觀察真實的螞蟻的外形特徵,引導幼兒找到真實螞蟻與圖中螞蟻相對應的頭、胸、腹。再找到螞蟻相應的二個觸角和六條腿。讓幼兒對螞蟻的外形特徵有更深的理解(認識)

三、讓幼兒自己投放食物並仔細觀察螞蟻搬運糧食的過程

老師將餅乾、蛋糕和米粒分發給幼兒,食物大小大不一,引導幼兒儘量將食物投放在螞蟻洞口附近。

教師引導幼兒邊仔細觀察邊討淪:螞蟻看見糧食後有什麼反應?一隻螞蟻能不能搬動比較小的食物?如果是搬比它重許多倍的食物呢?搬不動後它會有什麼反應?它會想岀什麼辦法?請來一隻、二隻、三隻……一共請來多少隻螞蟻才能搬?

四、教師總結:一隻螞蟻搬不動比較重的東西時,會請許多朋友來一起搬。螞蟻雖小,但蟻多力量大,一隻搬不動,請來二隻、三隻……直到能搬動爲止。這種精神叫團體合作精神。以後如果是遇到你自己要搬很重的東西,一個人搬不動怎麼辦?也可以借鑑螞蟻的團隊精神。也可以請來好朋友,大家一起搬。

五、延伸遊戲活動:幼兒搬運糧食

讓幼兒自由組合,4個一組擡着沙包走,每次兩組進行比賽,在遊戲過程中,沒有參與做遊戲的幼兒在旁邊爲同伴加油,整個遊戲過程幼兒興奮不已、歡呼雀躍!場面很熱烈!

六、放鬆整理運動

教師:今天體驗到團結就是力量,人多力量大的團隊精神。讓我們唱着《螞蟻搬豆這首歌》回去吧!

教學反思

這個活動的過程,幼兒的興趣濃厚,參與的積極性高,深刻認識到螞蟻的外形特徵,觀察到螞蟻同心協力搬運糧食的過程,讓幼兒從中領悟到螞蟻的團體精神。以後要多增加一些室外活動,讓幼兒學會到大自然中尋找和觀察。

不足的是:整個觀察過程時間過長,天氣炎熱,氣溫較高,幼兒又熱又渴。也許是幼兒過於興奮,遊戲場面有些混亂。如果讓我重新再上這節課,我會把它分成兩節完成,把遊戲時間選擇在溫度適宜的時候,而且還會做一些道具,如螞蟻頭飾道具,這樣會顯得更生動、活潑,效果會更好。

幼兒園觀察教案 篇16

活動目標:在活動中會邊實驗邊記錄,並將同類的水果歸類,養成細心觀察的好習慣。

活動準備

1、蘋果、梨、西瓜、橙子、橘子、葡萄等水果。

2、各種水果圖片、顏色標記。

3、人手一份操作卡片(上面有一些水果的圖片)、白布、固體膠。

活動過程

一、出示一封信,引起幼兒的實驗興趣。

師:今天,小小班的小弟弟和小妹妹給我們中二班小朋友的一封信。信裏寫的什麼呀?我們一起來看看吧!哇!有這麼多的水果卡片,還有一張信紙,看看上面寫得什麼?

1、讀信:張家港市機關幼兒園中二班的小朋友,你們好!我們是小小班的小朋友,我們很想知道各種水果的果汁是什麼顏色的,我們想請你們幫幫忙,告訴我們這些水果的果汁到底是什麼顏色的,與果皮的顏色是一樣的嗎?

2、討論:水果的果汁到底是什麼顏色的?與果皮是否一樣?

3、這些水果的果汁到底是什麼顏色,與他們的果皮是一樣的嗎?王老師也不太明白,今天我們來做次小小實驗家,看看水果的果汁到底是什麼顏色的,好嗎?

二、幼兒實驗瞭解各種水果的果汁顏色,

師:今天老師爲你們準備了各種水果,一些白布、還有一張實驗記錄表和一些顏色標記,請小朋友實驗的時候一邊做實驗一邊將實驗的結果用顏色標記記錄到實驗表上。

1、幼兒一邊實驗一邊將實驗結果記錄下來,教師巡迴輔導,幫助能力差的幼兒實驗記錄。

2、請個別幼兒講述實驗過程和實驗記錄表。

3、對有爭議的實驗結果,教師實驗得出正確結果。

三、幼兒再次實驗,將水果歸類。

師:這些水果的果汁顏色有的和果皮顏色一樣,有的和果皮顏色不一樣,那麼,哪些是和果皮顏色一樣的呢?哪些和果皮顏色不一樣呢?我們再一起來做一次實驗,一邊做實驗一邊將水果進行歸類,將果汁與果皮顏色一樣的水果卡片放到一起,不一樣的放到一起。

1、幼兒實驗,並將水果卡片歸類。

2、幼兒講述實驗結果。

3、送卡片:將水果卡片送到相應的筐中。(果汁與果皮顏色一樣的放一個筐中,不一樣的放另一個筐中。

4、教師小結幼兒的操作結果,表揚鼓勵。

四、給動物幼兒園回信,體驗幫助別人的快樂。

師:我們知道了各種水果的果汁顏色,可小小班的弟弟妹妹們還不知道呢?我們一起來回封信,告訴他們我們的實驗結果好嗎?

1、出好的實驗記錄表,疊好放進信封。

2、將歸類好的水果卡片分別包好,寫上說明裝入信封。

延伸活動:

1、師生一起寫回信。

2、自己動手榨果汁,一起品嚐果汁。

附:

橙汁和橙皮的顏色都是橙色的,橘子和橘皮都是橘黃色的,奇異果果汁和果皮的顏色都是綠色的。蘋果果皮是紅色的,梨的果皮是黃色的,葡萄的果皮是紫色的,而它們的果汁卻都是無色的。西瓜的瓜皮是綠色的而果汁是紅的。

幼兒園觀察教案 篇17

活動目標:

1、 對種植活動感興趣,樂意參加種植活動。

2、 遷移種草莓的經驗,繼續學習栽種過程。

3、 關注植物的生長,願意連續觀察與記錄植物生長變化。

活動準備:

1、 瓜秧若干種(菜瓜秧、甜瓜秧、香瓜秧等)。

2、 整理好地塊

3、 小鏟、水壺等。

4、 設計記錄表,甜瓜、香瓜等圖片。

活動過程:

1、 引導幼兒觀察並認識常見瓜

教師出示瓜的圖片,“你們認識它們嗎?它們是什麼瓜?你吃過嗎?”

幼兒自由討論自己吃瓜的感受,相互交流瓜的味道。(引導幼兒用語言表達:香香的、脆脆的、甜甜的等)

2、 幼兒共同回憶栽種草莓的經驗,觀察並初步嘗試種瓜活動。

“你們栽過草莓嗎?是怎樣栽的?”

“瓜秧怎樣栽呢?”教師示範重點:

(1)強調瓜秧非常嬌嫩,要輕拿輕放。

(2)栽瓜過程:先用鏟將土挖一個坑,然後將瓜秧輕輕地放進去,再在四周圍圍上細碎的土。

“瓜秧栽到土裏還要做什麼?”教師組織幼兒開展澆水活動。

活動延伸:

引導幼兒進行日常觀察、照料與記錄活動。

教師利用早晨入園、中午散步等時間引導幼兒進行連續的觀察與照料、記錄瓜秧的生長變化過程。

教學反思:

這是一節讓幼兒初步學會用點種法種植的種植活動,通過活動我感覺到這對與小班幼兒來說還有一定的難度,雖然活動中幼兒對這一種植活動非常的感興趣,都樂意參與種植洋花蘿蔔,但是因爲小班幼兒年齡小,在家樣樣事情都是家長包辦,所以動手能力非常的差。在老師的耐心指導下幼兒們初步學會了用點種法種植洋花蘿蔔了,幼兒們也在活動中感受到了種植的快樂。

通過這一活動讓我感受到平時幼兒動手能力的培養是多麼的重要,在今後的教育教學中應多培養幼兒的動手能力,讓幼兒學會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從中鍛鍊幼兒的動手動腦能力,爲幼兒以後的學習打好基礎。

幼兒園觀察教案 篇18

活動目標:

1、感知觀察桔子的外形特徵及內部結構。

2、學習用“軟軟的、圓圓的、酸酸甜甜的”等詞大膽表達觀察的結果。

3、積極參與探索活動,體驗發現的快樂。

準備活動:

1、桔子若干;

2、大記錄單1張;

3、裝飾花瓶1個。

活動過程:

一、摘桔子。

師:告訴大家一個好消息,今年桔子大豐收,我們一起去果園摘桔子吧。

問:桔子是什麼顏色的?什麼形狀的?像什麼?

二、觀察桔子的外形特徵。

問:看看桔子是什麼樣子的?

摸摸桔子是什麼感覺?

聞聞有什麼氣味?

想吃桔子怎麼辦?

三、學習剝桔子,並感知桔子的內部構造。

1、教師示範正確的剝桔子的方法。

2、感知桔子內部構造。

問:橘子肉是什麼樣子的?

像什麼?

教師小結。

3、幼兒剝桔子,品嚐。

師:嚐嚐桔子是什麼味道的?

四、創作桔子皮花。

師:桔子皮可是個好東西,它不僅可以做成食品、藥品,還可以做出漂亮的藝術品呢!

孩子操作。

五、唱歌曲《桔子》,結束活動。

師:我們一起唱首《桔子》歌吧!

幼兒園觀察教案 篇19

教學目標:

1、瞭解樹有常綠樹和落葉樹,觀察、比較它們的不同。

2、認識幾種常綠樹和落葉樹,知道它們的名稱。活動準備:教具準備:收集各種各樣的樹葉

收集一些關於常綠樹和落葉樹的圖片。

活動過程

一、帶領幼兒到戶外觀察,撿落葉。

1、利用孩子們散步的時間,帶領孩子們去撿落葉。

師:孩子們今天散步的時候,老師請你們在幼兒園撿到了很多的樹葉,我們一起來看看我們撿到了多少的樹葉,然後再看看它們有什麼不一樣。

2、引導幼兒認真觀看樹葉,同時說一說自己看到的樹葉。

師:你看到什麼樣的樹葉,什麼形狀,什麼顏色?

教室小結:

剛剛老師請小朋友撿了很多樹葉,發現有的樹葉是黃色的,有的是……

二、集體交流自己觀察的結果

1、師:現在冬天到了,這些樹葉都是冬天裏的樹葉。我們發現樹葉有什麼變化嗎?樹上的葉子都掉了嗎?

教師小結:

冬天裏的樹葉,有的樹上的葉子變黃了,慢慢的掉下來,有些樹的葉子還是綠綠的。

2、冬天到了,爲什麼有些樹的樹葉掉了很多,有些樹的葉子掉了很少,甚至不掉呢?

(引導幼兒根據已有的經驗,進行有秩序地討論)

三、瞭解幾種常綠樹和落葉樹,知道它們的名稱。

1、出示常綠樹的圖片,引導幼兒仔細看看,樹葉的形狀是什麼樣的?顏色是什麼樣的?這顆樹叫什麼名字呢?老師來告訴你們。

2、出示落葉樹圖片,小朋友再看看,這就是落葉樹,它們的樹葉是什麼樣的?顏色怎麼樣?

3、請小朋友仔細觀察看看這些樹有什麼區別?

教師小結:

常綠樹的葉子是硬硬的、光滑的、厚厚的、有水分;表面有蠟質。落葉樹的葉子是軟軟的、粗糙的、薄薄的、沒有水分。

4、遷移幼兒經驗,說說還知道有哪些常綠樹和落葉樹。

師:小朋友你們知道有哪些常綠樹和落葉樹嗎?把你想到的告訴全班的小朋友好嗎?

老師再次出示一些常綠樹和落葉樹的圖片,豐富幼兒對常綠樹和落葉樹的認識。效果分析:

幼兒園觀察教案 篇20

活動目的:學習拓印作畫,感知多種材料拓印的不同效果,進一步激發幼兒對美術活動的興趣。

活動準備:各種拓印材料若干

活動過程:

一 觀察春天的樹木,感受春天樹木的特徵。

教師:現在是什麼季節了?

對了,現在是春天,春姑娘來了,小草變綠了,小花也開了,我們來看看大樹媽媽的樹葉寶寶有沒有回來?(幼兒自由觀察)

教師:請小朋友說說這些樹葉寶寶長在什麼地方?是什麼顏色的?有多少?它們有什麼不一樣的地方?(啓發幼兒說出行狀、大小、顏色的不同)

教師小結:小朋友看得真仔細,知道這些樹葉寶寶的顏色和大小不一樣,形狀也不一樣。大樹媽媽和這麼多可愛的樹葉寶寶在一起,她們高興嗎?(高興)但是,這裏還有幾個大樹媽媽正在傷心呢,她們的樹葉寶寶到現在還沒有回來,我們來幫她們找,好嗎?

二、幼兒拓印

1、認識拓印材料。

2、師簡單示範拓印的方法。

3、幼兒作畫。(引導幼兒用不同的材料進行拓印)

三、教師講評

樹媽媽今天很開心,她說要謝謝我們小三班的小朋友呢,因爲我們幫她找到了這麼多的樹葉寶寶,我們小朋友應該怎麼說啊?(不用謝)引導幼兒體驗成功的快樂。

幼兒園觀察教案 篇21

目標:

1、在看、摸、聞等活動中,感受初春的小草,培養幼兒初步的觀察興趣及喜歡小草、小花的情感。

2、學說完整句,豐富相應的詞。(細細長長,各種各樣……)

3、採集小草過程中練習5以內數數,學習聽信號行動。

準備:

教師事先觀察場地、小鈴等。

過程:

一、回憶小草

回憶冬天時的小草,自然念“小草睡了”的兒歌。

你們還記得去年冬天時,天很冷,小草變得怎麼了?

現在春天到了,你們猜猜小草變得怎麼樣了?

二、交代任務及規則

1、散步任務:今天我們去看看小草長大了沒有?看看它變得怎麼樣了?像什麼?

2、散步規則:兩個兩個拉手去,老師請你看小草就去看,敲鈴就馬上圍到老師身邊。

三、觀察小草

1、幼兒自由觀察,看看小草什麼地方很奇怪,像什麼?

2、集中,反饋結果:

①你剛纔看到怎麼樣的小草?(顏色,形狀)學說完整句:我看到的小草像……

②學做小草從大地媽媽的肚子裏鑽出來的樣子。

③再次觀察,驗證同伴的發現。

四、採摘小草的葉子,每人採3片。

分三次採:3、4、5、

教師分別檢查,對的在手背上打“√”。

五、自然學念兒歌《小草醒了》,豐富幼兒的語言。

幼兒園觀察教案 篇22

活動目標:

1.知道蘋果是水果,觀察瞭解蘋果的外形特徵。初步瞭解蘋果的外形特徵。

2.學習運用多種感知、認識蘋果。

3.使幼兒對探索蘋果感興趣。

4.發展幼兒的觀察力、想象力。

活動準備:

1.幼兒每人一隻蘋果。

2.提供牙籤和小盤。

活動過程:

一、活動導入。

1、老師這裏有一支神奇的筆,猜猜它會什麼本領?

2、老師畫一個圓形,問:什麼水果是圓形的?

二、觀察瞭解蘋果的外形特徵。

1、這是什麼?是什麼形狀的?

2、用眼睛看一看,蘋果想什麼?是什麼形狀的?用鼻子聞一聞,蘋果有什麼味道?用手摸摸、捏捏,蘋果有什麼感覺?今天老師帶來了一個“奇妙的口袋”請你來摸一摸,猜一猜,裏面裝的是什麼?

三、.觀察瞭解蘋果的內部特徵。

1、教師:蘋果的外面是什麼?蘋果的裏面是什麼?還有什麼呢?

2、削去果皮,蘋果裏面是什麼?

3、切開蘋果,裏面會是什麼?

四、進一步觀察、瞭解蘋果的內部特徵。

1、問:蘋果裏面是什麼樣子的?

2、教師將蘋果切開兩半,引導幼兒觀察果肉和果核;

問:切開的蘋果是什麼樣子的?你看到了什麼?

3、教師削下果皮,引導幼兒觀察果皮和果肉:蘋果的果皮怎麼和果肉不一樣呢?

五、通過品嚐,瞭解蘋果是水果,知道多吃蘋果身體好。

1、問:你們喜歡吃蘋果嗎?蘋果有什麼味道?那我們來嘗一嘗蘋果的味道好嗎?(在吃蘋果時要注意什麼呀!對注意衛生,那在使用牙籤時要注意什麼呀?對輕輕地戳,用牙齒咬住蘋果就把牙籤拿掉,牙籤還不能對準別人。)

2、幼兒自由品嚐蘋果後,引導他們討論蘋果吃到嘴裏的感覺。

活動延伸:

1.區域活動:給大蘋果穿衣服。

2.遊戲活動:紅蘋果。

3.家園共育:和爸媽一起認識其他水果。

活動反思:

課前準備,我們請幼兒每人帶一個蘋果到幼兒園。活動導入環節,我請幼兒說一說什麼水果是圓形的?有的幼兒說,南瓜是圓形的。可見幼兒對“水果”這個詞不理解,於是我馬上引導幼兒:南瓜是蔬菜,水果有蘋果、香蕉、桔子、梨子、葡萄。金典馬上說:桔子是圓形的;許銘熙說,蘋果是圓形的。這樣很自然引出主題“蘋果”。

在觀察蘋果的外形特徵時,在蘋果的顏色上出現了問題。當我拿出幼兒帶來的蘋果問:這個蘋果是什麼顏色?幼兒說,黃色、紅色。我又問,蘋果還有什麼顏色的?我心裏想,小朋友很自然會想到綠色。但是我錯了,沒有幼兒說出綠色。當我說出還有綠色的蘋果呢,小朋友都不相信。看看小朋友帶來的蘋果也沒有綠色的蘋果,於是,我馬上打開電腦讓幼兒觀察綠色蘋果的圖片。最後,一起品嚐美味的蘋果結束活動。

小百科:蘋果是一種低熱量食物,每100克產生60千卡熱量。蘋果中營養成分可溶性大,易被人體吸收,故有“活水”之稱。它有利於溶解硫元素,使皮膚潤滑柔嫩。

幼兒園觀察教案 篇23

活動目標:

1、能仔細觀察畫面,發現並說出動物耳朵的不同特徵。

2、理解感受故事中疊詞的巧妙運用,能積極參與閱讀活動。

活動準備:

1、小書(人手一本)

2、動物頭飾。

活動過程:

一、遊戲“猜猜我是誰”,引導幼兒仔細觀察,發現動物耳朵的不同特徵。

(師頭戴小兔、小貓、熊貓、小狗、大象的頭飾)

師:我變、我變、我變變變,變出一對長耳朵,長長的耳朵會像誰?

提問:爲什麼會像小兔?

……

教師小結:小動物的耳朵是不一樣的, 有的圓圓的,有的尖尖的,有的長長的,有的大大的, 有的彎彎的。

二、看小書,學習嘗試用恰當的疊詞講述圖書內容。

師:今天,老師帶來了一本關於小動物耳朵的圖畫書,名字叫《耳朵》。

師:第一頁,小朋友扮演的是哪個小動物?

你是怎麼看出來的?(引出圓圓的耳朵像熊貓)

第二頁,小朋友扮演的是哪個小動物?

你是怎麼看出來的?(引出長長的耳朵像兔子)

第三頁,誰能用前面的方法來說說這個小朋友扮演的哪個小動物?

(引導幼兒講出怎樣的耳朵像小貓)

……

第六頁,這個小女孩,她在幹什麼?

她的手在摸什麼?那我的耳朵像什麼?(原來她戴的是保護耳朵的耳罩,毛茸茸的)

三、有感情的朗讀,感受故事中疊詞的趣味性。

幼兒自取小書跟讀。要求:

(1)幼兒能跟隨故事情節逐頁翻閱。

(2)能積極地參與朗讀。

四、師:原來小動物的耳朵有這麼多不同形狀,還有許多小動物的耳朵,它們會是什麼樣的?那我們到閱讀區裏的動物書籍裏再去找找看,還可以回家和爸爸媽媽一起上網找找看哦,明天讓我們一起來猜猜你找的小動物是誰。

幼兒園觀察教案 篇24

教育目標:

1、通過實驗,觀察溶解現象,瞭解有的物品可以溶解於水,有的不能溶解於水。2、樂意參加科學實驗活動,積極探索、發現。活動準備:透明容器、攪拌棍、盤子、鹽、顏料、積木、白糖、布等。

活動過程:

一、引導一個幼兒操作,其他幼兒進行觀察。

1、出示一個小盤糖後提問:這是什麼?它放到水裏會怎樣?

2、在集體前演示,鼓勵全班幼兒觀察糖的變化。

3、感知糖溶解於水:攪拌後的糖呢?

4、請幼兒喝一喝,水有味道嗎?

5、小結:因爲糖會溶解於水中,所以水就會有甜甜的味道。

二、和幼兒一起觀察實驗材料。

1、這裏還有許多東西,瞧瞧是什麼?

2、將它們一個個輕輕放入水中,攪一攪,看看會不會溶解。

三、集體交流、總結。

1、你發現哪些東西會溶解?哪些東西不能溶解?

幼兒園觀察教案 篇25

活動目標:

1、能用自己的方法給樹葉分類。

2、能大膽地進行實踐活動,並能積極發表自己的意見。

活動準備:

1、各種各樣樹葉數份。

2、每人兩個簍子。

3、集體記錄表一張。

活動過程:

出示樹葉,引導幼兒觀察

1、這是什麼?

2、枯葉、綠葉數份

3、積木、白紙等操作材料。

4、記錄表、記錄筆等。

活動過程:

一、提出問題:

1、這是什麼?

2、他們有什麼不一樣?(學習詞:枯葉、綠葉)

3、猜一猜,葉子裏面有什麼?有沒有水?

(1)介紹記錄表,教師交待如何記錄。

(2)幼兒把自己的猜測記錄下來。

二、幼兒進行實驗,探索綠葉裏的水。

1、教師介紹操作材料及操作方法。

2、幼兒實驗操作並進行記錄

三、幼兒交流:

1、你發現了什麼?

2、爲什麼綠葉裏有水,枯葉裏沒有水?

3、師生共同總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