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幼兒園教案 > 幼兒園觀察教案

幼兒園觀察教案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71W 次

作爲一名教師,總不可避免地需要編寫教案,教案是備課向課堂教學轉化的關節點。那麼優秀的教案是什麼樣的呢?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幼兒園觀察教案,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幼兒園觀察教案

幼兒園觀察教案1

設計意圖:

《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中提出,3-4歲幼兒能注意物體較明顯的形狀特徵,並能用自己語言描述。結合幼兒日常生活中,經常接觸到不同形狀的物體,如,圓形的盤子、正方形的手帕、地板等。設計本次活動讓幼兒能有意識感知正方形,學會觀察並嘗試識別和描述正方形的物體。

活動目標:

1.通過觀察、觸摸,感知感知正方形的特徵;

2.認識正方形,能從生活物品中尋找到正方形。

3.樂於參加數學活動。

活動準備:

1.物質準備:正方形手帕、裝有正方形、圓形的卡片(其中正方形的數量多於幼兒數量)摸箱一個、動畫版正方形PPT圖片、圓形,正方形等不同形狀的物品的圖片、不同形狀拼成的圖形、彩筆。

2.經驗準備:認識圓形

活動過程:

一、謎語導入,激發興趣

小朋友們,大家上午好!今天老師要出一個謎語,請小朋友們一起來猜一猜吧!看看哪位小朋友又快又準確的猜出來?

謎語:小小花布四方方、整整齊齊好端莊、擦汗擦手要靠它、講究衛生我真棒。

請幼兒看一看小手絹是什麼形狀的?(說出正方形名稱)

二、感知正方形特徵

1.小手絹呀!帶了了正方形寶寶來我們班裏做客了,我們一起把它請出來,看一看吧!(多媒體播放正方形一蹦一跳出來的情景,吸引幼兒注意力。)

正方形是什麼樣子呢?哪位小朋友說一說呢?(教師引導它有幾條邊,幾個角)

小結:正方形有4條一樣長的邊,有4個相同的角

2.摸一摸:老師這裏有一個摸箱,裏面裝了正方形和圓形的卡片,小朋友你能找到正方形的卡片嗎?幼兒挨個進行觸摸,再觀察。

三、認識正方形,能從生活中尋找到正方形。

1.老師,這裏有一些不同形狀的物品圖片,小朋友你能找到正方形形狀的嗎?請小朋友分別把手中正方形卡片放到尋找到一個正方形圖片上。

2.其實我們活動室也隱藏者正方形的物體,我們一起來找一找吧!(分組尋找)

四、分組操作

1.在拼成物品中,尋找出正方形並塗上你喜歡的顏色。

2.作品展示並評價總結。

活動延伸:

家長和幼兒一起找到家中正方形物品,可以一起畫圖,與小朋友分享。

幼兒園觀察教案2

案例背景:

大班孩子是搭建技能已經形成的階段,他們能夠根據主題內容,在兩人或多人合作的基礎上完成一件作品。在搭建的過程中,運用搭建技能,運用多種輔助材料創造性地進行搭建,並對自己的作品進行操作。那麼面對搭建內容,如何引導幼兒綜合運用搭建技能,創造性的進行搭建呢?

環境材料:

搭建初期,孩子們運用最基本的搭建材料來進行搭建技能的訓練。如:塑料積木、木質積木。隨着搭建不斷地推進,又添加了一些輔助材料,如:紙箱、鞋盒等。

環境的佈置也是根據大班孩子的年齡特點,由原來的堆放到讓孩子們分類整理。通過分類整理,集體評價的方式大大提高了孩子們搭建的積極性,因爲集體整理和評價方式減少了孩子們整理的壓力,也給搭建的小朋友提供了展示自我的機會。

案例實錄:

案例一:最初的凌亂

最初的搭建區環境是比較簡陋的。表現爲搭建的材料比較少,只有小塊的木頭積木、中等的泡沫積木和塑料拼插的積木,沒有任何的輔助材料。材料是用收納盒裝着的,這樣一來,多個收納盒堆放在一起,顯得比較亂。不但材料不豐富,擺放的效果卻是很差的。隨着孩子們搭建技術的提高,我給他們增加了一些大型的輔助材料如:大型的紙箱、鞋盒、泡沫做的樹等。所以搭建區看起來非常凌亂。

思考與分析:

1.原因:收納盒太多,佔據了空間,而且每個盒子裏的積木多少不一,所以顯得非常的亂。

2.改進措施:用兩個分層的櫥子把木頭積木、泡沫積木分開,分別按照形狀擺放。爲了讓孩子們能更高效率的收區域,我把整理好地積木用圖片的方式貼在任務板上,解決了積木擺放亂的問題。經過跟我們班的老師們商量,把塑料積木的收納盒也分層放到櫥子上,大型的紙箱、鞋盒按照由大到小的順序壘高,這樣不僅解決了材料的存放問題,還讓搭建區看起來更加整齊。

案例二:積木不夠了,怎麼辦?

今天,恩希搭建了一個立交橋。

師:“恩希,你搭建的是立交橋嗎?怎麼搭建起來的?還挺好看的呢!”恩希是個平常不愛表達的孩子,我試圖讓他對自己的作品進行表述。

恩希:“我下面用圓柱體當橋墩,上面用長木板當橋面,就搭成了,我的立交橋什麼樣的車都能走!”他很神氣的介紹着。

這時,文一淏對他的作品提出質疑:“恩希,你的立交橋有問題,走到這裏就斷開了!”恩希聽了,沒有說話,我想知道恩希爲什麼會斷開呢?

“因爲材料不夠了,沒有圓柱了。”恩希解釋道。

哦,我恍然大悟,原來是材料不夠用了,我非常想知道其他孩子遇到這種情況會怎麼樣,於是,我拋出了一個問題:“材料不夠了,怎麼辦呢?”

這時文一淏拿了一個長木板,搭在了斷面上,使得斷面經過斜坡與地面連接了起來,問題就這樣解決了。

恩希看到立交橋變得更完整了,高興地手舞足蹈。

思考與分析:

1.原因:恩希出現了材料不夠的狀況,我意識到,我投放的材料不夠豐富,應該投放一些稍微大型的輔助材料。當材料不夠時,有的孩子不能很好地解決,說明搭建技能還需要老師引導着運用。

2.改進措施:

我增加了一些大型的輔助材料,如紙箱、鞋盒、可比克桶等。

我經常在搭建區帶領孩子一起進行搭建技能的訓練。把主題和區域相結合,根據主題來搭建。如:搭建小動物的家、飛機、長城、天安門、馬路等。

3.呈現的效果:經過這麼長時間的操作,孩子們會自己不斷地調整搭建的方法,也特別注重細節。有的小朋友爲了能搭好一個小地方,能十幾分鐘的時間專注於那一個工作,不斷失敗,不厭其煩的嘗試。這樣不僅能培養孩子的耐心,也能提高孩子們的專注力和克服困難的能力。到了這個階段,們在熟練利用技能搭建的基礎上,能讓作品變得更美觀,更具有個性,最重要的是樹立了自己的自信心。

案例總結:

參加搭建區有將近一年的時間了,通過自己對搭建區幼兒的觀察,我認爲對於開始有自我意識的大班幼兒來說,教師可以完全放手,通過一些活動讓他們自然地找到自己在“團體項目”中的位置,給予幼兒自然的學習環境。在這一年中,經過教研,經過閱讀相關的材料,跟孩子們一同探索,一同成長。讓每個孩子愛合作、樂遊戲、願分享。讓我們俯下身來,用心觀察,靜待花開!

幼兒園觀察教案3

教案目的:

通過學習兒歌的內容,讓小朋友能夠學會自己吃飯。

教案准備:

準備一些小貓的頭飾,一些小貓愛吃的食物,學習兒歌《小花貓自己吃飯》

教案流程:

1、觀看情景表演,引出主題。教師戴上小花貓頭飾,表演兒歌《小花貓自己吃飯》。教師:剛纔你看見了什麼?桌子上有什麼菜小花貓是怎樣吃飯的

2、請幼兒在集體面前談談:你自己會吃飯嗎?在家裏,你是怎樣吃飯的?在幼兒園,你又是怎樣吃飯的?鼓勵幼兒在家裏要和在幼兒園一樣,做個自己吃飯的好孩子。

3、組織小朋友討論:如果在家裏,爸爸媽媽要餵你,怎麼辦啓發幼兒對大人說:寶寶長大了,我會自己吃飯。我們小朋友吃飯時,應該怎麼做?瞭解正確的吃飯方法,知道小朋友吃飯要坐端正,扶着碗,拿好勺,一口一口地吃飯,不能邊跑邊吃,也不能飯在嘴裏不咬。

4、欣賞兒歌《小花貓自己吃飯》

活動建議:

1、在日常生活中,引導幼兒閱讀幼兒用書,學習念兒歌《小花貓自己吃飯》。在餐前,可經常帶領幼兒念此兒歌,教育幼兒自己吃飯。

兒歌:

小花貓,吃飯了。扶好碗,拿好勺,吃青菜,吃魚蝦。吃的香,吃的飽。

幼兒園觀察教案4

一. 活動目標

1. 引導幼兒有順序地觀察圖畫,並對畫面展開想象,大膽講述。

2. 使幼兒知道9月10日是教師節。

3. 引導幼兒理解詩歌內容,體會詩歌中小朋友對老師的熱愛之情。

二. 活動準備:

1. 幼兒教材、大書、錄音機、磁帶。

2. 準備字卡:浪花、大地、邊、語言。

3. 準備字條:本班幼兒的姓名字條、“教師節”。

三. 活動過程:

1. 談話:教師節

(1) 提問:“9月10日是什麼節日?”幼兒回答,教師出示字條“教師節”。

(2) 提問:“小朋友,你知道爲什麼有教師節嗎?引導幼兒通過

回答問題,體會自己是怎樣在老師的幫助和照顧下長大和進步的。

(3) 提問:“教師節到了,你最想對老師說一句什麼話?”鼓勵幼

兒大膽回答,教師提示幼兒說話要完整,如“老師,我愛您”,“教師節就要到了,我祝老師們節日快樂”等。

2. 聽音樂拿書。教師快速出示幼兒的姓名字條,引導幼兒看到自己的姓名後,到指定位置拿書,看誰做得又輕又快。

3. 請幼兒將書翻到第1頁,和乖乖熊一起看圖畫。

(1) 提問:“圖畫中由左到右都畫了什麼?”引導幼兒安順序觀

察,並完整說出圖畫內容。

(2) 提問:“圖畫中的小朋友在做什麼?”

(3) 提問:“猜一猜,圖畫中的小朋友在說什麼?”鼓勵幼兒積極

發言,大膽說出與別人不同的答案。

4. 播放錄音請幼兒和乖乖熊一起聽詩歌,並回答問題。

(1) 教師示範欣賞詩歌一遍,師生共同總結欣賞的要求。

(2) 幼兒獨立欣賞詩歌兩遍,教師個別指導,提示幼兒注意保持良好的坐姿。

(3) 提問:“詩歌的題目是什麼?”幼兒在自己的書上指出詩歌題目,集體回答。

(4) 提問:“詩歌中誰要感謝誰?”幼兒看着自己的書回答問題,教師在大書上劃指。

(5) 提問:“老師好像誰?都陪我們做了哪些事情?”幼兒看着自己的書回答問題,教師在大書上劃指。

(6) 提問:“什麼像白雲飛上藍天?”幼兒看着自己的書回答問題教師在大書上劃指“歌唱老師的歌像白雲飛上藍天。”

(7) 幼兒再次獨立欣賞詩歌,教師巡迴指導。

5. 聽音樂收書。

6. 遊戲:送賀卡

(1) 準備:①需人讀的大小字卡。②活動前,教師在每個幼兒椅子下面放一張小字卡。

(2) 激發興趣:“教師節快到了,乖乖熊給老師寫了好多賀卡。

小朋友快找找,它把賀卡放在哪兒了?

(3) 玩法:找賀卡、認賀卡、送賀卡。

幼兒園觀察教案5

觀察對象:

大班幼兒——樂樂

年齡段/班:

大班

觀察背景:

大班孩子對“遊樂場”的觀察已非常細緻,對自己所要拼搭的主題有不同的想法和規劃,如何拼搭“小吃店”、“大型玩具”、“亭子”、“搖馬”、“滑梯”等,並將這些事物合理的佈局在場景的適宜位置,考慮到入口、出口,需具備這方面的生活體驗,且所拼搭作品的應具穩定性。

觀察目標:

1.能運用“對稱”的方法表現作品,找到事物之間的聯繫。

2.能將藝術活動中的內容滲透到建構活動中,佈局裝飾整個“遊樂場”。

3.能拼搭出“遊樂場”的器械和相應建築物,合理佈局“遊樂場”。

觀察過程:

今天拼搭的主題是“遊樂場”,在今天的區域活動中,樂樂選擇了“結構區”,樂樂選擇了一箇中等大小的圓形木塊放在了墊子的一個角落,又選擇了一些小的圓柱形積木沿着圓形的邊緣進行拼搭,邊搭邊說:“我最喜歡遊樂場裏的小吃店…”,然後在圓形的中間放了一個更大一些、高一些的圓柱形,最後在圓柱形上方加上了一個半圓形的積木。

接着樂樂又在“小吃店”的附近用一條長方形的木條和三個一樣大小的拱形積木拼搭出了一個像小橋形狀的東西,我問樂樂:“這是橋嗎?”樂樂說:“不,這是一個連環滑梯。”樂樂指着身後已經用兩個小拱形和一小塊長方形拼搭好的造型說:“這個就是一座小橋。”接着樂樂選擇了兩塊一樣大小的半圓形木塊對稱拼搭在“小吃店”的面前,說着:“這是入口,吃東西的人可以從這裏進來。”還用一個方形的小木條將“小吃店”與半圓形接在一起,在“小吃店”的屋頂上加上了一個小的圓柱形,又在“小吃店”的附近用一個圓柱形、一個半圓形、一個小的三角形拼搭出了類似“房子”的造型,還說着:“這是賣冰激凌的店。”“遊樂場裏還有小搖馬”,說着樂樂用兩個相同大小的半圓形相對拼接成一個圓形,在中間放上了一個小三角形,並且搖了一搖,說“小搖馬搖起來了”。

在墊子的另一邊一塊長條形的木塊和一塊大的拱形積木搭出了大橋,在大橋邊用大的、小的拱形積木搭出了“亭子”的底座,在中空的部分用許多快長條形積木緊挨着豎起來搭成了“亭子”的中間部分,最後用一條較長的木條、一條短一些的積木和一個更小一些的三角形組合拼搭成了“亭子”的頂,樂樂說:“這是一個池塘,可以到亭子裏玩,出來後走上這座橋就到了草地上。

隨後,樂樂用一些相同大小的方形木條組合成放射狀,中間還有一根豎起來的木條,我問樂樂這是什麼,樂樂說:“這是遊樂場裏的大型玩具”。還在“遊樂場”裏擺放了許多花型插塑玩具,嘴裏還說着:“開花咯”。

觀察分析與反思:

樂樂對“遊樂場”的觀察非常的細緻,對自己要拼搭的主題有想法、有規劃,例如要拼搭“小吃店”、“大型玩具”、“亭子”、“搖馬”、“滑梯”,還將這些事物都合理的佈局在墊子的適宜位置,考慮到了人們的入口、出口,說明樂樂有很多這方面的生活體驗,所拼搭作品的穩定性很好,知道要把大的積木搭建在下面、小的積木搭建在上面,並且從作品中看到了樂樂將“對稱”的方法也表現在了作品中,說明樂樂能夠找到事物之間的聯繫,能將藝術活動中的內容滲透到建構活動中,最後還用彩色的小花裝點了整個“遊樂場”,讓樂樂的建構作品儼然成了一幅美麗的圖畫,說明樂樂的建構不僅有佈局的考慮還有色彩的考慮,用自己的小手搭建出了心中最喜歡的遊樂場的樣子。樂樂喜歡拼搭這樣場景式的作品,所以在以後的活動中作爲教師應將鼓勵樂樂繼續嘗試拼搭不同的生活場景,如:商場、動物園、游泳池等等。

在搭建獨立的小的建築物的基礎上,引發樂樂對搭建更加大型建築物的思考。從搭建的方法上來看,樂樂已經學會了簡單壘高,也發現了可以用小的圖形拼搭成一個大的完整圖形。在之後的活動中將引導樂樂嘗試壘出層數更多的建築,將對稱的方法也運用到拼搭裏。

幼兒園觀察教案6

活動目標:在活動中會邊實驗邊記錄,並將同類的水果歸類,養成細心觀察的好習慣。

活動準備

1、蘋果、梨、西瓜、橙子、橘子、葡萄等水果。

2、各種水果圖片、顏色標記。

3、人手一份操作卡片(上面有一些水果的圖片)、白布、固體膠。

活動過程

一、出示一封信,引起幼兒的實驗興趣。

師:今天,小小班的小弟弟和小妹妹給我們中二班小朋友的一封信。信裏寫的什麼呀?我們一起來看看吧!哇!有這麼多的水果卡片,還有一張信紙,看看上面寫得什麼?

1、讀信:張家港市機關幼兒園中二班的小朋友,你們好!我們是小小班的小朋友,我們很想知道各種水果的果汁是什麼顏色的',我們想請你們幫幫忙,告訴我們這些水果的果汁到底是什麼顏色的,與果皮的顏色是一樣的嗎?

2、討論:水果的果汁到底是什麼顏色的?與果皮是否一樣?

3、這些水果的果汁到底是什麼顏色,與他們的果皮是一樣的嗎?王老師也不太明白,今天我們來做次小小實驗家,看看水果的果汁到底是什麼顏色的,好嗎?

二、幼兒實驗瞭解各種水果的果汁顏色,

師:今天老師爲你們準備了各種水果,一些白布、還有一張實驗記錄表和一些顏色標記,請小朋友實驗的時候一邊做實驗一邊將實驗的結果用顏色標記記錄到實驗表上。

1、幼兒一邊實驗一邊將實驗結果記錄下來,教師巡迴輔導,幫助能力差的幼兒實驗記錄。

2、請個別幼兒講述實驗過程和實驗記錄表。

3、對有爭議的實驗結果,教師實驗得出正確結果。

三、幼兒再次實驗,將水果歸類。

師:這些水果的果汁顏色有的和果皮顏色一樣,有的和果皮顏色不一樣,那麼,哪些是和果皮顏色一樣的呢?哪些和果皮顏色不一樣呢?我們再一起來做一次實驗,一邊做實驗一邊將水果進行歸類,將果汁與果皮顏色一樣的水果卡片放到一起,不一樣的放到一起。

1、幼兒實驗,並將水果卡片歸類。

2、幼兒講述實驗結果。

3、送卡片:將水果卡片送到相應的筐中。(果汁與果皮顏色一樣的放一個筐中,不一樣的放另一個筐中。

4、教師小結幼兒的操作結果,表揚鼓勵。

四、給動物幼兒園回信,體驗幫助別人的快樂。

師:我們知道了各種水果的果汁顏色,可小小班的弟弟妹妹們還不知道呢?我們一起來回封信,告訴他們我們的實驗結果好嗎?

1、出好的實驗記錄表,疊好放進信封。

2、將歸類好的水果卡片分別包好,寫上說明裝入信封。

延伸活動:

1、師生一起寫回信。

2、自己動手榨果汁,一起品嚐果汁。

附:

橙汁和橙皮的顏色都是橙色的,橘子和橘皮都是橘黃色的,奇異果果汁和果皮的顏色都是綠色的。蘋果果皮是紅色的,梨的果皮是黃色的,葡萄的果皮是紫色的,而它們的果汁卻都是無色的。西瓜的瓜皮是綠色的而果汁是紅的。

幼兒園觀察教案7

活動目標

1、讓幼兒在聽聽玩玩的過程中,辨別不同物體發出的不同聲音。

2、引導幼兒根據指示牌要求行動,並能隨音樂較有節奏的表演。

3、讓幼兒體驗聲音給人帶來的快樂。

活動準備

1、罐子32個、紅豆若干、核桃若干、米若干。

2、指示牌紅豆、米、核桃。

3、課件準備及音樂準備。

活動過程

一、談話導入

1、教師出示空罐子,搖一搖

師:看看今天顧老師帶來了好多好多的罐子?

師:罐子裏面有東西嗎?(幼:沒有!)

師:你怎麼知道沒有?(幼:沒有聲音)

師:沒有聲音可能罐子裏沒有東西,打開罐子看看到底有沒有東西哦!

2、老師轉身在罐子裏放進一個核桃,搖一搖

師:顧老師要來變魔術了,你再來聽聽裏沒有聲音?

師:現在裏面有東西嗎?

師:你是怎麼知道的?(幼:有聲音所以有東西)

3、師小結:有聲音了,有聲音就是裏面有東西了對嗎?

二、聽一聽、猜一猜。在聽聽玩玩的過程中,辨別不同物體發出的不同聲音。

1、遊戲挑罐子——教師請幼兒用耳朵找一個有東西的罐子玩一玩。

師:我這兒呀有這麼多的罐子,考考小朋友的耳朵誰的最靈?找一個裏面有東西的罐子。罐子都封住的不可以打開的噢!今天用耳朵找一找哦!

師:誰的罐子裏有東西的?

師:大家都有的啊!

師:罐子寶寶保護好,罐子寶寶一直髮聲音聲音也會啞掉的哦!

2、聽辨聲音,爲自己的罐子找聲音相同的朋友,教師根據罐子的聲音把幼兒分成三組坐下。師:罐子寶寶都有聲音對吧?裏面的聲音一樣嗎?聽聽,你的東西和他的東西一樣嗎?那我們來給罐子寶寶找找朋友。

①選出一名幼兒找聲音相同的罐子寶寶。注:先請一個罐子裏是核桃的寶寶上前,因爲核桃的聲音最容易辨認。

師:我們先來請一個朋友,給你罐子裏的東西找一個好朋友,找不到好朋友很孤單的哦,仔細聽哦!

師:先聽聽他的,他來給你找了,誰是他的朋友?是他好朋友趕快站上來。

②教師拿大米罐子找朋友,因爲大米與核桃聲音差別大。

幼兒園觀察教案8

一、設計意圖

觀察是幼兒認識事物最主要的方法。皮亞傑認爲,學前兒童科學教育的重要價值在於對兒童觀察能力的訓練。近期,我班正在進行“好吃的食物”主題活動,幼兒對一些常見的蔬菜和水果有了初步的經驗。如何抓住契機,調動幼兒已有生活經驗,讓幼兒在生動有趣的觀察活動中進一步激發觀察的興趣,幫助其整合並提升經驗和認識,從而發展其運用多種感官感知事物特徵的能力。我們選擇了幼兒熟悉且喜歡的西紅柿作爲觀察物,設計了此次觀察活動。

二、活動目標

1、能運用多種感官,感知了解西紅柿的主要特徵和簡單食用方法。

2、能在教師的引導下,運用多種方法找尋觀察物,提高觀察感知能力、比較能力和判斷力。

3、願意參與觀察感知活動,並樂意用語言與他人交流自己的發現和感覺。

三、活動準備

1、教具:圖表1張,感官標記、特徵標記若干;布口袋1個;西紅柿、青瓜、紅荔枝、紅蘋果標記圖卡各1張;簍子3個;關於西紅柿的課件。

2、學具:幼兒每人1個盤子(盤上附有蓋布),內裝:西紅柿、青瓜、紅荔枝、紅蘋果四種實物各1個;人手1把塑料小刀。

四、活動過程

1、創設遊戲情景,引出觀察任務。

(1)師出示有蓋布的盤子(幼兒人均一盤),引起幼兒參與活動的興趣:“老師給小朋友帶來了好吃的東西,放在盤子裏了,你們想知道是什麼嗎?芽”

(2)請幼兒掀開面前盤子上的蓋布,說出盤中食物的名稱(西紅柿、青瓜、荔枝、紅蘋果)。

(3)請個別幼兒在集體面前表達,師出示相應的標記圖卡。

(4)師提出下一環節的觀察任務:“在這四個寶寶當中呀,有一個寶寶要和我們玩捉迷藏的遊戲,是誰呢?請你們用小眼睛、小手還有小鼻子來找一找它,好嗎?芽”

2、根據線索進行選擇、感知和操作,初步把握觀察物特徵。

(1)線索1:它又紅又圓。

①提出操作要求:“我們現在就開始找它啦!它又紅又圓,請你們用小眼睛找找看,然後把又紅又圓的食物拿到盤子的外面來。”

②幼兒按要求感知、操作。

③提問:“你們爲什麼在盤子中留下青瓜呢?”

④幼兒表述對青瓜的觀察結果,引導幼兒說出其特徵:“又綠又長。”

⑤請幼兒將青瓜寶寶送到一個畫有青瓜標記的簍子裏,並說“青瓜寶寶我送你回家”。

(2)線索2:它的身體是滑滑的。

①提出操作要求:“請你們把荔枝、蘋果、西紅柿放回盤子裏,再用小手找找看,誰的身體是滑滑的?然後把它拿出來。”

②幼兒按要求感知、操作。

③提問:“你們爲什麼留下荔枝寶寶呢?”

④幼兒自由表述自己觸摸荔枝的感覺(錶殼粗糙並有些刺痛感)。

⑤請幼兒將荔枝寶寶送到一個畫有荔枝標記的簍子裏,並說“荔枝寶寶我送你回家”。

(3)線索3:它沒有明顯氣味。

①提出操作要求:“請你們用小鼻子找一找它,它是沒有明顯氣味的,請將它拿出盤子。”

②幼兒按要求感知、操作。

③提問:“你們爲什麼留下蘋果寶寶呢?”

④引導幼兒學習聞的正確方法,並表達自己聞到的氣味。

⑤請幼兒將蘋果寶寶送到一個畫有蘋果標記的簍子裏,並說“蘋果寶寶我送你回家”。

(4)師幼共同請躲在布口袋裏的神祕寶寶“西紅柿”出來,讓幼兒發現與自己操作後的結果(盤中只剩下西紅柿)吻合,獲得成功感有助於進一步激發他們觀察的興趣。

3、運用多種感官,進一步感知主要特徵。

(1)遊戲1“眼睛看看我”。

①(出示眼睛的標記貼在記錄表上)指導語:“西紅柿先和我們玩一個‘眼睛看看我’的遊戲。”

②提供幼兒人手1個洗乾淨的西紅柿和1把塑料小刀。

③提問:“請你仔細看看西紅柿是什麼樣子的:它是什麼顏色的?什麼形狀的?”

④幼兒仔細觀察西紅柿的外形,邊看邊自由表達觀察所得。(幼兒說到什麼特徵,教師就將該特徵標記對應擺放在記錄表中,見圖1。)

⑤提升經驗:西紅柿是圓圓的,它有紅紅的身體,頭上還有一頂綠色的小帽子。

⑥幼兒學習用塑料小刀獨立切開西紅柿,邊看邊說自己觀察到的西紅柿裏面的樣子(有紅紅的肉,有籽,還有許多汁流出來。)

(2)遊戲2“小手摸摸我”。

①(出示小手的標記貼在記錄表上)指導語:“我們再來和西紅柿玩第二個遊戲‘小手摸摸我’。”

②提問:“請你用手摸一摸、捏一捏西紅柿,說說有什麼樣的感覺?”

③幼兒輕輕用手觸摸感知西紅柿的特徵,並大膽說出自己的發現與感受。(幼兒說到什麼特徵,教師就將該特徵標記對應擺放在記錄表中,見圖2。)

④提升經驗:西紅柿滑滑的,它的身體軟軟的,摸起來涼涼的。

(3)遊戲3“小嘴嚐嚐我。”

①(出示小嘴的標記貼在記錄表上)指導語:“你們想嚐嚐西紅柿嗎?我們來和西紅柿玩第三個遊戲‘小嘴嚐嚐我’。”

②幼兒品嚐西紅柿,自由表述嚐到嘴裏的感覺。(幼兒說到什麼特徵,教師就將該特徵標記對應擺放在記錄表中,見圖3。)

③提升經驗:西紅柿有許多汁,它酸酸的,甜甜的,真好吃。

④拓展認識:聞聞切開後的西紅柿,有酸味,不同於未切時的無味。

4、結束部分:拓展生活經驗,瞭解西紅柿的多種食用方法。

(1)提問:“西紅柿可以生吃,還可以怎麼吃呢?”

(2)幼兒結合生活經驗表達。

(3)師幼觀看課件,瞭解西紅柿的其他吃法(炒、煮西紅柿,喝西紅柿汁,蘸西紅柿醬等)。

五、活動結束

1、評價

2、總結

幼兒園觀察教案9

預設目標:

1.能夠按自己的意願設計草圖並進行製作。材料準備:用不同材料製作成的“七色花”若干朵,各種美術工具盒材料、展板。操作方法:1.請幼兒觀察區域中放置的各種“樣品”和製作材料。

2.按自己的意願設計草圖並進行製作。

3.將自制的七色花展示在展板上,組成一個更爲豐富的“七色花世界”。

4.請幼兒嘗試對這自制的七色花說說自己的心願。

5.建議幼兒在表演活動中當道具使用。

片段記錄:

《製作你心中的“七色花”》這個活動,我們已經進行好幾天了。今天頂頂和異異也打算來美工區,製作她們心中的“七色花”。

頂頂拿出了刮畫紙,又拿了一根刮畫棒,打算用刮畫的形式創作七色花。異異則從抽屜裏拿出了水彩筆,打算在白色鉛畫紙上畫出七色花。

頂頂先在中間畫了一個大圓圈,然後在圓圈外面有間隔的刮出了七條定格的長線。接着又在每一條長線旁邊刮出了很多條聚攏的長線,以作花瓣。最後,在中間的圓圈裏面刮出了眼睛、嘴巴,一朵七色花就完成了。

與頂頂相比,異異的七色花就要小一點,因爲她在一張紙上畫了6朵圓形花瓣的七色花,中間的花心用了肉色的填充,一朵一朵,特別精緻。她還畫上了城堡來保護這些七色花呢。

幼兒發展評價:

這次的兩位幼兒,在進行美術創作之前都主動鋪了桌布,畫畫過程中與花花結束後也能主動與旁邊的人(老師或者好朋友)交流自己畫畫的內容與想法。根據觀察到的內容,結合《指南》,我認爲她們初步達到了:

1.喜歡進行藝術活動並大膽表現:能用多種工具、材料或不同的表現手法表達自己的感受和想象。

2.喜歡欣賞多種多樣的藝術形式和作品:願意和別人分享、交流自己喜愛的藝術作品和美感體驗。

調整策略:

1.創造機會和條件,支持幼兒自發的藝術表現和創造。如:經常和幼兒一起唱歌、表演、繪畫、製作,共同分享藝術活動的樂趣。

2.營造安全的心理氛圍,讓幼兒敢於並樂於表達表現。如:瞭解並傾聽幼兒藝術表現的想法或感受,領會並尊重幼兒的創作意圖,不簡單用“像不像”、“好不好”等成人標準來評價。

展示幼兒的作品,鼓勵幼兒用自己的作品或藝術品佈置環境。

幼兒園觀察教案10

活動目標:

1.知道蘋果是水果,觀察瞭解蘋果的外形特徵。初步瞭解蘋果的外形特徵。

2.學習運用多種感知、認識蘋果。

活動準備:

1.幼兒每人一隻蘋果。

2.提供牙籤和小盤。

活動過程:

1.活動導入。

(1)老師這裏有一支神奇的筆,猜猜它會什麼本領?

(2)老師畫一個圓形,問:什麼水果是圓形的?

2.觀察瞭解蘋果的外形特徵。

(1)這是什麼?是什麼形狀的?

(2)用眼睛看一看,蘋果想什麼?是什麼形狀的?用鼻子聞一聞,蘋果有什麼味道?用手摸摸、捏捏,蘋果有什麼感覺?今天老師帶來了一個“奇妙的口袋”請你來摸一摸,猜一猜,裏面裝的是什麼?

3.觀察瞭解蘋果的內部特徵。

(1)教師:蘋果的外面是什麼?蘋果的裏面是什麼?還有什麼呢?

(2)削去果皮,蘋果裏面是什麼?

(3)切開蘋果,裏面會是什麼?

4.進一步觀察、瞭解蘋果的內部特徵。

(1)問:蘋果裏面是什麼樣子的?

(2)教師將蘋果切開兩半,引導幼兒觀察果肉和果核;

問:切開的蘋果是什麼樣子的?你看到了什麼?

(3)教師削下果皮,引導幼兒觀察果皮和果肉:蘋果的果皮怎麼和果肉不一樣呢?

5.通過品嚐,瞭解蘋果是水果,知道多吃蘋果身體好。

(1)問:你們喜歡吃蘋果嗎?蘋果有什麼味道?那我們來嘗一嘗蘋果的味道好嗎?(在吃蘋果時要注意什麼呀!對注意衛生,那在使用牙籤時要注意什麼呀?對輕輕地戳,用牙齒咬住蘋果就把牙籤拿掉,牙籤還不能對準別人。)

(2)幼兒自由品嚐蘋果後,引導他們討論蘋果吃到嘴裏的感覺。

活動延伸:

1.區域活動:給大蘋果穿衣服。

2.遊戲活動:紅蘋果。

3.家園共育:和爸媽一起認識其他水果。

活動反思:

課前準備,我們請幼兒每人帶一個蘋果到幼兒園。活動導入環節,我請幼兒說一說什麼水果是圓形的?有的幼兒說,南瓜是圓形的。可見幼兒對“水果”這個詞不理解,於是我馬上引導幼兒:南瓜是蔬菜,水果有蘋果、香蕉、桔子、梨子、葡萄。金典馬上說:桔子是圓形的;許銘熙說,蘋果是圓形的。這樣很自然引出主題“蘋果”。

在觀察蘋果的外形特徵時,在蘋果的顏色上出現了問題。當我拿出幼兒帶來的蘋果問:這個蘋果是什麼顏色?幼兒說,黃色、紅色。我又問,蘋果還有什麼顏色的?我心裏想,小朋友很自然會想到綠色。但是我錯了,沒有幼兒說出綠色。當我說出還有綠色的蘋果呢,小朋友都不相信。看看小朋友帶來的蘋果也沒有綠色的蘋果,於是,我馬上打開電腦讓幼兒觀察綠色蘋果的圖片。最後,一起品嚐美味的蘋果結束活動。

幼兒園觀察教案11

 活動目標:發展觀察力、空間思維能力及探究精神。

活動準備:乒乓球25個。鑰匙4,硬幣40個,地球儀1個,彈子若干,珠珠若干。

活動過程:

一、 引出主題今天老師帶來了許多好玩的東西,你們要不要玩一玩?

二、 玩硬幣

1、(出示硬幣)這是什麼?(硬幣)是什麼形狀的?我們先來玩玩硬幣,玩好後請小朋友告訴我你是這樣玩的?

2、請個別幼兒示範玩,教師總結:把硬幣立起來會朝前後滾動,也會轉,如果不立起來就不會滾。

3、我們再一起玩把硬幣立起來在桌子上轉的方法,請小朋友仔細看看象什麼一樣?

三、 玩乒乓球

1、(出示乒乓球)這是什麼?我們現在來玩乒乓球,玩好後也請小朋友告訴我你是怎樣玩的?

2、誰願意告訴老師剛纔你是怎樣玩乒乓球?教師總結:乒乓球是能朝任何一個方向滾動的。

四、 摸摸、看看

1、 現在請小朋友摸摸硬幣和乒乓球,然後告訴我摸是去一樣不一樣(請幼兒觸摸然後回答)

2、 硬幣摸上去扁扁的,平平的,而乒乓球摸上去鼓鼓的,放在手心裏手要圓起來才能抓得住的。

3、 現在我們再來看看乒乓球和硬幣是不是一樣的(請幼兒觀察然後舉手回答)4、 硬幣看上去只有一個是圓形的,而乒乓球不論從哪個角度看過去都是圓形的(教師展示請幼兒看)5、 原來像乒乓球這樣會朝任何方向滾動,摸起來鼓鼓的,不論從哪個角度看都是圓形的形狀是球體(出現"球體"漢字)。

五、 找找

1、 好現在老師給你們很多東西,請你們找找哪些是圓形,哪些是球體,找到後把它放在不同的籃子裏。

2、 教師檢查幼兒操作結果3、 剛纔小朋友在這些玩具中找到了很多球體,那些你們知道除了老師今天帶的外,你們還在日常生活中看到過拿東西也是球體呢?

六、 小小魔術師請你們做個小小魔術師,把圖片上的球形物體找出來。

幼兒園觀察教案12

教案目的:

在玩造房子的遊戲中,體驗數序,嘗試將房子從高到矮依次排列,願意和同伴愉快交流,體驗活動的快樂。

教案准備:

各種造房子的材料、1一10的數字卡片及測量工具

教案過程:

1、老師以談話的方式,吸引小朋友的興趣,引出今天的課題——造房子,鼓勵小朋友運用各種收集的材料進行造房子。

2、出示參照物,讓小朋友建造的房子要比參照物矮,並且說出自己建造時使用的材料。

3、老師讓小朋友給建造好的房子進行排序,鼓勵小朋友觀察比較按照從高到矮的順序進行排序。

4、出示數字卡片,引導小朋友根據房子從高到矮的順序,把數字卡片按照從大到小的順序依次對應的放在房子上面。進一步鞏固加深按照物體高矮排序的認識。

幼兒園觀察教案13

活動目標:

1、學習用從整體到局部的方法有順序地觀察樹木。

2、運用各種感官感知樹木的外形特徵,比較異同。。

活動準備:

教學掛圖。

活動過程:

一、帶領幼兒到戶外,讓幼兒運用各種感官感知樹木的特點。

教師:你有好朋友嗎?我們今天要認識一位好朋友,你們知道它叫什麼名字嗎?

二、引導幼兒從整體到局部觀察一種樹。

1、這棵樹長得什麼模樣?看起來怎樣?它由哪幾部分組成?

2、教師提要求:請你仔細看看、摸摸、聞聞它的樹幹怎樣?再撿一撿地上的落葉,看看怎樣?

三、集體交流觀察結果。

1、老師:它的樹幹是什麼樣的?摸起來怎樣?上面有什麼?葉子是什麼形狀的?聞起來有什麼味道?

2、教師根據幼兒的回答進行總結。

四、鼓勵幼兒觀察其它樹木,感知樹木的不同,進行比較。

1、教師:你們看看這裏還有沒有其它樹朋友,比一比它們和剛纔我們看到的樹有什麼不同?

2、引導幼兒選擇自己喜歡的一棵樹進行觀察。

3、引導幼兒分別從整體樹形、樹幹、樹葉幾方面進行比較。

五、出示掛圖,瞭解樹各部分的作用。

1、教師:今天我們認識了幾位樹朋友,它們都有樹幹、樹枝、樹葉,還有埋在土裏的樹根,你們知道它們各有什麼用嗎?

2、鼓勵幼兒看圖瞭解樹各部分的作用。

六、教育幼兒要愛護樹木。

樹木是我們每個小朋友的好朋友,有了它們,我們的環境才變得如此美麗,我們一定要愛護它們。

幼兒園觀察教案14

一、問題的發生:

剛到一個新班級,我花了不少時間熟悉班上的孩子、和他們交流。一個星期以後,我發現一個叫傅振揚的小朋友來幼兒園總是緊繃着臉,不肯和我打招呼,也不願和我交流,也很少與班上的小朋友交談。經過了解,我知道振揚是這期剛插進來的新生,不知是對這班孩子還不熟悉,還是性格如此或是別的什麼?針對這種情況,我對振揚進行了重點觀察:

觀察1:區域活動,小朋友都在活動區選擇自己喜歡的玩具,可振揚卻一個人靜靜的坐在椅子上,也沒有主動的與小朋友玩。

觀察2:戶外活動時,小朋友都在拍球,振揚的手腳協調能力很差,拍了兩三下球就滾到一邊去了,我走過去試圖幫助他,振揚顯得很害羞但並沒有排斥我,只是不肯用語言與我交流。

觀察3:吃午飯時,振揚吃完一碗飯,拿着空碗站在我面前,臉漲的通紅,我問他是不是要添飯,他只是點點頭但沒有開口。

觀察4:保育員池老師請小朋友幫忙疊毛巾,大家爭着舉手,池老師就近叫了振揚幫忙,可他看了看,走開了。

通過觀察振揚在幼兒園的表現,我初步斷定振揚有一定的自閉心理,可爲什麼會出現這種現象呢?

二、問題的癥結:

通過家訪,我們幾位老師瞭解到振揚的父親也是一名教師,母親開着一家文具店,工作很忙。小時候,振揚是在農村的外婆家長大的,外婆在生活上對振揚照顧的很周到,但平時卻很少與振揚進行語言交流,在家裏振揚只是一個人玩玩具,很少有同年齡的玩伴。時間久了,振揚變的很膽小,性格也很孤僻,語言表達有一定的障礙,因此與同齡的孩子產生了一種排斥心理,如今,振揚已經5歲了,振揚的父母把他送到幼兒園,希望他能與小朋友交往,改變膽小自卑的性格。

三、解決問題的嘗試

找出振揚形成這種自閉心理的原因,我便想了一些對策,對振揚進行教育:

①縮短和振揚的距離,讓振揚開心起來。

我首先給振揚更多的關心,想辦法接近他,在自選活動時,看見他獨自玩玩具,我便邀請他和小朋友一起玩,逐漸的讓他學會和小朋友交往,慢慢的他能主動的參加遊戲了,當小朋友開懷大笑時,他也能羞羞答答的笑了。

②創造條件讓振揚開口說笑

針對振揚小時候說話很少,到幼兒園又顯得很自卑、膽怯,我便通過講故事,看電視等活動,讓他將看過的節目與老師,小朋友交流,當他能主動的表達自己的見解時,我便發動小朋友鼓勵他,讓他從中體驗到一種快樂的情緒,給他形成一種心理:小朋友很喜歡聽

我說。

③增強振揚的自信心,讓他感到我行

每天早上來到幼兒園,我會主動向他問好,他也高興的問我好,我請他當小助手,爲小朋友服務,這樣一來,振揚說話的機會多了,在爲小朋友服務中,也拉近了和小朋友之間的距離,使他從中體會到了自己能爲他人服務的成功感。

④與家長進行溝通,幫助家長共同教育振揚。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師,在家訪時,我們建議父母多抽出時間來與孩子交流,多問一些孩子在幼兒園的事情,讓孩子知道父母很關心自己在幼兒園的生活,來園接他時多陪他在小樂園裏玩一玩,增進孩子與父母之間的感情交流,培養孩子的口語表達能力,使振揚能夠逐漸愛講話,愛與成人交流,表達自己的見解。

四、結果:

一個多月以來,在我們老師和家長的共同關懷幫助下,逐漸喚起了振揚的被愛意識,振揚逐漸性格樂觀起來,口語表達能力有所增強。早上來園時,總能在班級門口就聽到他響亮的一聲:“老師早上好!”;各種遊戲活動時也總能看見他和小朋友開懷的笑;上課,他開始嘗試着舉手回答了;繪畫課,他也試着將自己的作品自豪地遞給我欣賞了……

幼兒園觀察教案15

隨着幼教改革的不斷深入,在貫徹《綱要》精神的過程中,特別是受本次幼兒網絡研修的深刻影響,我們在主題探究活動中進行了許多有益的嘗試。《引導幼兒觀察螞蟻》就是其中的一個案例,引發了我們許多思考。

主題的產生:

我們到公園春遊時,孩子們在樹旁發現了一羣黑黑的小螞蟻,排着長長的隊伍,他們感到非常好奇,開始議論起來,並邀請我一起觀看他們的寶貝,“老師,螞蟻怎麼這麼黑呀!”“螞蟻怎麼還會排隊呀!”“他們會打仗嗎?”……看到他們三人一組,五人一幫的觀察着螞蟻,有的幼兒動手去捉螞蟻,把它放到自己的跟前;有的把一些食品放在大樹旁,吸引螞蟻,表現出對螞蟻的好奇。從孩子的學習興趣和思維能力出發,我們決定研究螞蟻,引導幼兒運用各種感官在自然中,學習用多種方法進行探索、實驗,讓幼兒認識螞蟻,瞭解螞蟻的生活習性、信息傳遞、社會分工等方面的知識。從而確定了《引導幼兒觀察螞蟻》活動方案

主題總目標:

1、調動幼兒各種感官,在自由的氛圍中瞭解螞蟻的外形特徵、結構及生活習性。(生活環境、吃食情況、對特殊氣味的反應)

2、通過觀察、記錄、查閱資料等方式探索關於螞蟻的種類、信息傳遞的知識,激發幼兒探究的慾望。

3、學習把觀察的事物現象用自己的方式講述、記錄、統計和表徵,培養幼兒有順序、細緻的觀察能力,提高幼兒探索事物奧祕的能力。

4、激發幼兒探索的興趣,主動接近動物,培養幼兒愛小動物的情感。

活動一:我的猜想

活動過程:

活動之前,和幼兒一起去樹底下觀察螞蟻,讓幼兒說說螞蟻長的什麼樣?除了在樹底下能找到螞蟻,螞蟻的家還在哪裏?螞蟻喜歡吃什麼?孩子們爭先恐後的發言,看着孩子們急於表達的樣子,我建議他們把自己的想法記錄下來,告訴老師和小朋友。

孩子們在畫紙上,用水彩筆畫下螞蟻不同的家和食物。有的畫了螞蟻住在長滿草地的山坡上,有的畫了螞蟻住在滑梯下面的水泥地上,有的畫了螞蟻住在小菜園裏、石頭地下、沙地裏、樹幹上、花朵裏……

他們猜想的螞蟻的食物也各不相同,有的記下螞蟻吃麪包,有的記下螞蟻吃糖、餅乾、餃子、饅頭、骨頭、肉、魚……

因爲第一次學習填寫表格,用的時間較長,但總的來說,每個幼兒都能將自己的想法用圖畫或符號表示出來,有的幼兒能把自己的多種想法進行表徵,填寫完後,請每個幼兒講述自己的填寫的內容,講述的比較完整。

活動二:尋螞蟻

活動過程:

爲驗證自己的猜想是否正確,我們開始了尋螞蟻的活動。我們分別從:草地—沙地—菜園—花壇—石頭縫—花叢—路邊(水泥地、土路)—樹(樹幹、樹底、樹葉)—滑梯—樓道去尋找螞蟻。孩子們分散到自己認爲最有可能的地方尋找螞蟻。“我在草地上發現螞蟻了,螞蟻的洞口很小很小的。”“我在樹上發現一羣螞蟻。”“老師,我們挖挖螞蟻的窩,看看它裏面有什麼吧!”“不行,那樣小螞蟻就沒有家了!”……

回到教室後,幼兒分組交流自己的發現,教師提醒幼兒記錄在《我的發現》表格中,下午離園時,我們發出書面通知,請家長引導幼兒觀察螞蟻,找找哪些地方有螞蟻,並幫助幼兒做好記錄。

活動三:引螞蟻

活動過程:

螞蟻究竟喜歡吃什麼呢?真的和小朋友猜想的那樣子嗎?第二天,我們請家長協助幼兒從家中帶來自己認爲螞蟻喜歡吃的食物,投放在螞蟻經常出入的地方,有的幼兒把食物放在螞蟻洞口旁邊,有的放在有螞蟻的地方,幼兒觀察周圍的情況,結果放在洞口的食物螞蟻發現的比較快,很短時間就引來了螞蟻,孩子們還發現:“我給螞蟻放了麪包,它們沒吃,給它投了白砂糖,它們很快圍上來,一起把它擡回洞裏。”“我把餅乾給它們吃,餅乾變小了”……

通過驗證,幼兒發現,螞蟻喜歡的食物與自己猜想的基本一致,他們還發現,小的食物螞蟻會馬上託運回家,大的食物,螞蟻會通過觸角相互傳遞信息,在一段時間後,食物上就會粘滿螞蟻,黑壓壓的一片。對於肉骨頭、餃子螞蟻發現很快,能迅速佔據食物,經過兩天的觀察,食物沒有託運回洞,而是慢慢變小。

幼兒把這些發現填入

表格,把引螞蟻的每種食物用圖畫表示出來並作上自己的標記,填此表格時幼兒填寫比較迅速、規範。

活動四:認識螞蟻

活動過程:

戶外活動時,幼兒發現幾隻螞蟻,捉了幾隻帶回來,我們把它放在透明的魚缸裏,立刻引來了孩子們的注意。看到圍上來的孩子越來越多,我們便把螞蟻放在桌子上,並準備放大鏡,讓幼兒仔細觀察。開始大家爭着用放大鏡觀察螞蟻,看着孩子們的爭論,我們提出一個孩子們在遊戲中常用的辦法“剪子、包袱、錘”來表決,他們同意了,並分成了兩組,一組幼兒觀察,一組幼兒查找資料。

觀察中孩子們發現“螞蟻的頭是弧形的,頭上有兩根長長的觸角。”“螞蟻的肚子像橢圓形,有點尖。”“腿長在胸上,有六條腿。” 有個幼兒提出:“螞蟻的觸角有什麼用?”有的說可以找方向,有的說是好看。在觀察螞蟻的嘴時也發生了分歧,有的說螞蟻的嘴很小,有的嘴很大,有的說“螞蟻的嘴上長有兩顆大牙呢。”任哲說:“那是螞蟻用來打仗的。”王琪:“那是吃飯用的。”他們誰也不服氣誰。對於孩子們的爭執,我們沒有給予回答和抑制,而是引導他們去查找有關的資料。孩子們對螞蟻有了初步的感性認識後,我們出示螞蟻身體結構圖,引導幼兒按順序觀察,系統講述。

在資料區中,我們引導其他幼兒學習查找有關資料,將資料中的不懂得文字念給他們聽,並引導他們將查找的有關內容講給觀察組的幼兒聽。

孩子們認識小螞蟻的外形特徵後,在區角活動中,有的幼兒用水彩筆畫出各種姿態的小螞蟻,有的幼兒用手指的不同位置畫出螞蟻的各個部分,然後添畫上腿和觸角,並在周圍添畫上景物,組成一副完整的圖畫。

活動五:螞蟻的分工和分類

活動過程:

螞蟻有媽媽嗎?這是幼兒非常關注的問題,提出之後,立刻引來大家的爭議,說法不一,怎麼班呢?這時,萬心怡說:“我們到圖書館去找找螞蟻的書,看看書上是怎麼說的。”於悅說:“我讓爸爸到電腦上查一查,或許能找到答案。”那麼我們都去找找,誰找到了就趕快告訴大家。很快我們從網上下載有關螞蟻的分工方面的資料,孩子們聽到找到了答案都有些迫不及待,於是利用投影儀,採取講故事、提問的方式,介紹給孩子,他們聽了更加好奇了,“螞蟻也有爸爸、媽媽,它們中還有警察呢!”

活動六:意願畫——螞蟻王國趣事多

活動過程:

通過一系列的活動後,幼兒對螞蟻有了新的瞭解和研究,他們的活動已不僅僅侷限於尋找資料,解決問題,而是想把他們獲得知識用各種形式加以表現。他們在頭腦中經常想象,螞蟻王國裏發生的有趣的事情,所以我們安排了表徵活動《螞蟻王國趣事多》,爲幼兒準備了各種操作材料:紙、膠水、剪刀、水粉顏料、毛筆等,在活動中,選擇繪畫的幼兒比較多,幼兒根據自己喜歡的材料,自覺的分成了幾個組,有合作繪畫的,有剪貼的,還有拼貼的,有用圓片拼貼的,很快,一幅幅生動有趣的螞蟻畫面展現在我們面前。

他們設計的內容豐富多彩。有設計螞蟻找食吃的;有設計螞蟻大戰的;有設計螞蟻生小寶寶的;有天上的螞蟻,有地上的螞蟻;有生活在樹上的;有跑的,有玩的,形態各異。

活動後,幼兒進行了構圖講述,他們的講述充滿了稚氣,但我們始終沒有干預他們。下面是我們記錄幼兒講述的螞蟻故事內容:

蟻后生了許多小寶寶,大家都在忙着給寶寶們準備食物,有面包、大米、糖,還有毛毛蟲,真多呀。

人們開着挖掘機剷除了草,螞蟻城只剩下一隻螞蟻了,因爲這兒要蓋樓房,它很難過,只能到別處安家了。

紅蟻和白蟻爲了爭奪食物在進行大戰,紅蟻可厲害啦,它們有的用頭頂,有的用嘴咬,不一會兒就佔了上風,佔領了食物。

一隻螞蟻發現食物,它在用觸角傳遞好消息,告訴夥伴:這裏有好食物,快來吃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