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幼兒園教案 > 【推薦】幼兒園大班語言活動教案模板合集五篇

【推薦】幼兒園大班語言活動教案模板合集五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35W 次

作爲一名人民教師,編寫教案是必不可少的,教案是教學藍圖,可以有效提高教學效率。那麼問題來了,教案應該怎麼寫?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幼兒園大班語言活動教案5篇,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推薦】幼兒園大班語言活動教案模板合集五篇

幼兒園大班語言活動教案 篇1

【活動目標】

1、理解詩意,學習朗誦古詩。

2、感受古詩中朋友之間的友誼,學會和同伴友好相處。

3、通過閱讀小圖、上下圖的對比觀察,瞭解故事的情節,通過一組圖片排序,瞭解故事情節的發生和發展,培養細緻觀察和較完整表述能力。

4、讓幼兒大膽表達自己對故事內容的猜測與想象。

【活動準備】

畫有古詩情節的圖片一幅,動畫視頻,配樂旋律一段。

【活動過程】

一、提問導入。

提問:小朋友們,你們的好朋友是誰?你們一起做過什麼有趣的事情?

古代有個詩人叫李白,他和好朋友發生了什麼故事呢?讓我們一起來看一下吧。

二、欣賞古詩。

1、觀看動畫或PPT,初步感受古詩意境。

提問:故事中的兩個好朋友,他們在幹什麼?(幼兒回答)

教師小結:李白到好朋友汪倫家裏去做客。他們一起喝酒,作詩,兩人非常開心。幾天後,李白要乘船回家了,汪倫很捨不得李白,於是就在岸邊送李白。

2、教師有表情,有節奏的朗誦一遍古詩,請幼兒欣賞。

師:故事裏有一首小詩,請小朋友們豎起耳朵,仔細地來聽一聽。

提問:這首詩的題目是什麼?作者又是誰?

師:其實,這是一首贈別詩。是李白送給好朋友汪倫的詩。接下來,我給小朋友來解釋一下,這首詩的意思。

3、出示圖片或PPT,講解古詩大意(譯文口語化)。

李白乘着小船將要離開的時候,突然聽到了岸邊有人一邊唱歌,一邊用腳打拍子,告別的聲音。李白轉過頭去一看,原來是好朋友汪倫啊。李白非常感動,他覺得,這桃花潭的水即使有千尺深,也比不上汪倫對我的情義深。

4、在初步理解古詩的基礎上,再次欣賞古詩。

師:意思明白了嗎?好,老師再來念一念,這一遍,請小朋友自己用心記一記,等一下,我們自己也要來學習這首詩。

三、教師指導幼兒學習誦讀。

師:你記住了哪一句詩?請你念一念。

1、教師指導學習單句古詩。

師:好,接下來,請你們跟着老師,整首古詩一起學一學,念一念。

2、請幼兒集體朗誦。

3、請幼兒分組朗誦。

4、請個別小朋友朗誦。

5、配樂齊朗誦。

四、聯繫生活,情感昇華。

提問:我們小朋友都有自己的好朋友,那好朋友之間要怎樣相處呢?(幼兒回答)

教師小結:小朋友之間要友好相處,不可以打打鬧鬧,玩玩具要知道分享……

結束語:好了,請小朋友找到自己的好朋友,我們一起友好地去外面戶外活動吧!

附古詩《贈汪倫》

李白乘舟將欲行,忽聞岸上踏歌聲。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

活動反思:

古詩教學對學生來說是比較枯燥、乏味的,學生能比較流利地背誦,但對古詩的背景、詩人的感受是很難理解的。對教師來說古詩教學不好把握,講解多了,學生不樂意接受,結果是把一篇篇充滿着深刻意蘊、豐富情感和詩情畫意的古詩文肢解得支離破碎。這次的古詩教學,一開課,我巧妙地利用學生喜歡的歌曲進行,大大激發了學生學習古詩的興趣,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學生很快便進入了學習古詩的意境。學習古詩首先就要帶領學生看到詩人所感的那個場景,才能由此進入詩意的境界,誘發學生的情感。我運用故事引路,激發學生的興趣。在本次教學中,我還藉助音樂、課件,讓孩子們進入了詩所描繪的景象之中;在此基礎上,引導孩子們去看、去想、去說、去聽、去悟。學生的思維在擴張,認知在深化,每個孩子眼中有畫,心中有景,此時此刻他們的情感也在不斷積澱、不斷昇華。“世間離別情萬種,多有詩人訴心聲。”課堂上我緊緊圍繞“離別”這一線索,去渲染、去感受,讓學生深深地去體會這離別之情。有人認爲“詩歌是情感的藝術,多媒體的介入,由於師與機、生與機的交流,往往會削弱流動在師生之間的情感”。其實不然,假如教師能把握住“朗讀”這座橋樑,就能讓多媒體成爲“情感交流”的媒介。所以本節課的教學,我把朗讀訓練貫穿教學的始終,第一步先自讀詩歌,懂得詩歌的大意;第二步進行解詞析句再品讀;第三步感情朗讀,最後熟讀成誦。

教學中,我努力的創設情境,“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淪送我情”這一詩句包含了詩人怎樣的情感,如何讓學生體會?除了讀還是讀,我通過指名讀、引讀、範讀、齊讀等多種形式的朗讀,讓學生在讀中想象畫面,在讀中體會情感,體會作者的內心世界——由難過轉爲驚喜,再由驚喜轉爲感動不已,通過朗讀表達出詩句蘊含的感情。不斷努力引導學生走進文本。送別是我國古詩一個永恆的話題,除了這首《贈汪倫》以外,還有許多感人肺腑的離別詩,可以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主動性。課上我還提供了幾首送別詩讓學生欣賞、感悟:李白的《送孟浩然之廣陵》《送友人》、高適的《別董大》、白居易的《賦得古原草送別》、王勃的《送杜少俯之任蜀州》、王維的《送元二使安西》、王昌齡的《芙蓉樓送辛漸》。結合課前收集到的離別詩進行交流,最後我設計了“課外積累,個性飛揚”這一環節,讓學生進行課外拓展學習,從而激發學生學習古詩的興趣。一節課下來,老師不能平復自己的情感,可惜的是情緒激動的不是那些學生。我不是學生,所以我不知道最後學生究竟有了怎樣的情感。是的,學生在老師的帶領下,有了情感的變化,在老師的指導下,也有了立竿見影的朗讀效果。那學生是不是就真的被打動了?看看學生的表情,聽聽學生的話語。歷史遙遠而又不遠,情同此心,心同此理,我想學生應該能夠被打。

幼兒園大班語言活動教案 篇2

一、 活動目標:

1.理解兒歌內容,並初步學會兒歌;

2.讓幼兒掌握十二屬相的排列順序;

3.通過遊戲,增強幼兒合作遊戲的能力;

二、 活動準備:

1.教具:兩套大的十二屬相和兩張大屬相圖;

2.每人一套小的屬相和一張屬相圖;

3.課件《屬相歌》;

三、 活動過程:

(一)、 引導幼兒說說自己及家人各自的屬相。導入:

師:小朋友,誰來說說你屬的是什麼?你的家人他們又屬的是什麼呢?

幼兒各自自由講述。

師:剛纔,小朋友說了那麼多人的屬相,那請你們想一想,那些

人的屬相都一樣嗎?誰知道屬相一共有多少個?

(二)、幼兒欣賞課件,引導幼兒按順序給屬相排隊,並學習兒歌。

師:今天,我給你們帶來了一首兒歌《屬相歌》,我們一起來欣賞

一下。

1。幼兒欣賞兒歌后提問:

師:兒歌中一共說到了幾個屬相?分別是哪些小動物?

2.根據幼兒講述的內容給小動物排隊。

師;這些小動物是怎樣排隊的呢?十二個屬相已經排好隊了,我們一起再來聽一聽兒歌,看看這些屬相排得對不對?

3.學習兒歌《屬相歌》。

師:請小朋友看着圖上排好隊的十二屬相和老師輕輕地來朗誦兒

歌,好嗎?有的小朋友有的地方已經學會了,那請你在會的地方聲音大一些,不會的地方聲音小一些,好嗎?

(三)、動手操作——給十二屬相排隊。

師:老師這兒的十二個屬相已經排好隊了。可是,在後面的桌子

上還有很多的屬相還沒排好隊呢?你們願意給它們排排隊嗎?請小朋友把那些屬相也像黑板上一樣排好,記住,要一邊輕輕念兒歌一邊排隊。請小朋友開始吧。

幼兒動手操作,教師巡迴指導。

師:請小朋友拿着排好隊的`屬相圖坐上位。再兩個小朋友互相看

看排好隊的屬相圖對不對?讓我們看着屬相圖再把兒歌來朗誦一次,好嗎?

(四)、比賽——屬相排隊。

師:小朋友,快看,我這兒還有兩組沒排好隊的屬相,你們願意

再給它們排排隊嗎?這次呀,我們來比賽,好嗎?我們小朋友分成兩

組,十二個小朋友一組,然後一個接一個,每人給一個屬相排隊,看

看哪一組排得又快又對,又快又對的那一組每人將得到一個小蘋果。

小朋友,你們聽明白了嗎?

幼兒進行比賽。

五、小結:

師:小朋友,今天我們學會了給十二屬相排隊的本領,你們開心

嗎?我們再把今天學到的本領去教給你們的好朋友,好嗎?

屬相歌:

一個人,有一個,

每家都有好幾個,

數起來,十二個,

小朋友猜猜是什麼?

小老鼠,排第一,

個頭不大真神氣。

老牛第二,虎第三,

兔子第四跑得快。

龍第五,蛇第六,

馬是老七不落後。

羊第八,猴第九,

十是公雞跟着走。

狗排十一汪汪叫,

老豬最後來報道。

猜一猜,想一想,

十二屬相不一樣,

到底你是哪一個?

爸爸媽媽跟你講。

幼兒園大班語言活動教案 篇3

目標

1、理解故事內容,產生有意識地變換角度觀察的興趣。

2、通過表演遊戲,發展幼兒的平衡力和控制力。

準備

1、老鼠頭飾人手一個:高老鼠用藍色,矮老鼠用紅色。

2、故事角色:小鳥、小狗;大樹、小花:屋頂、地板;雨點、水窪:大門、門檻以及彩虹,教師根據故事情節將它們按高低不同有順序地貼在活動室外牆。

3、自選音樂一段。

過程

1、欣賞故事。

――傾聽教師講述故事《高老鼠和矮老鼠》。

――高老鼠和矮老鼠各自看見了什麼?

――高老鼠和矮老鼠看到的東西一樣嗎?爲什麼?

――爲什麼最後兩隻老鼠一起看到了彩虹?

――除了故事中提到的一些東西,高老鼠和矮老鼠還會看到些什麼呢?

――引導幼兒按照故事情節的線索有意識地變換角度觀察。

2、扮演遊戲:高老鼠和矮老鼠。

――幼兒戴上頭飾,其中藍老鼠表示高老鼠,紅老鼠表示矮老鼠,嘗試:變變高個子和矮個子。

――自編表演動作。如高老鼠踮起腳尖,擡着頭往上看;矮老鼠低下頭,彎下腰往下看。

――幼兒兩兩結伴表演故事情節,要求有順序地朝着一個方向走,以免碰撞、擁擠。

建議

1、當我們不經意地看周圍世界時,獲得的感知印象是混沌的、整體的。《高老鼠和矮老鼠》以真實自然而又生動形象的描述,揭示了我們觀察世界時的客觀規律――橫看成嶺側成峯。當我們面對同一事物(大樹、花園、房屋、下雨……),用不同的視角去觀察,會看到不同的現象。觀察意味着有意識地看,專注地看,變換角度地看。觀察能力的培養對幼兒的一生都將起到直接的積極作用,本活動的意圖就是引導幼兒專注地、有意識地變換角度進行觀察。

2、延伸活動時可以讓幼兒說說自己看到的東西,然後編入故事中繼續進行表演。

幼兒園大班語言活動教案 篇4

活動目標:

1、引導兒童理解散文的優美,學習使用比喻句

2、啓發兒童用“一(棵、片)是……”的句式描述事物,練習使用比喻。

3、養成注意傾聽的習慣,感受語言的豐富和優美。

活動準備:

1、配樂磁帶,錄音機。

2、可利用散步或外出參觀、春遊的機會,引導兒童觀察春季的景色和特徵。

活動建議:

1、讓兒童欣賞配樂散文一遍。

2、啓發兒童談談自己對比喻句的感覺。

3、教師帶上相應的頭飾,一邊表演一邊朗誦散文,引導兒童注意傾聽散文裏是怎樣說綠色的書。

4、引導兒童用“一(棵、片)是……”的句式描述自己的想象。

5、讓每位兒童選擇相應的頭飾,跟着配樂散文,一邊自己表演,一邊自己輕輕地跟着朗誦散文,進一步感受散文的特點。

6、玩“找朋友”遊戲:用文字配上相應的彩圖找出相關的量詞:一()樹、一()葉等。

附散文:

一棵棵樹,是一本本書。

一片片葉,是書上的一頁頁紙。

小鳥讀書,嘰嘰喳喳,爭個不停;星星讀書,睜大眼睛,忽閃忽閃;露珠讀書,撲進書裏,滾來滾去……

綠色的書,香香的,開滿了鮮花。綠色的書,甜甜的,結滿了果兒。

難怪大家這麼喜歡讀綠色的書。

幼兒園大班語言活動教案 篇5

活動目標:

1、理解兒歌內容並用動作準確表演。

2、嘗試以歌唱、肢體動作快樂地進行表演。

活動準備:

1、"兒歌":《牙刷的表演節目》

2、掛圖:《牙刷的表演節目》。

3、CD:《牙刷的表演節目》、錄音機。

活動過程:

一、學念兒歌、理解兒歌內容。

1、教師完整念兒歌一遍,請幼兒傾聽。

2、請幼兒結合看錶演的經驗,說一說兒歌中的舞臺、幕布、主角、配角分別是什麼。

3、跟着老師完整念兒歌。

二、欣賞《牙刷的表演節目》。

1、出示掛圖,請幼兒欣賞畫面,感受畫家是如何表現牙刷上臺這一場景的。

2、鼓勵幼兒思考:畫家沒有表現出的兒歌內容可以怎麼表現?

三、學唱歌曲:《牙刷的表演節目》。

1、播放CD,請幼兒仔細傾聽,感受歌曲的歡快與熱鬧。

2、學唱歌曲。

四、情景劇表演。

幼兒自願分爲歌唱組、表演組,鼓勵幼兒大膽創編動作並表現兒歌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