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幼兒園教案 > 幼兒園蒙氏教案(15篇)

幼兒園蒙氏教案(15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59W 次

作爲一位優秀的人民教師,時常需要編寫教案,教案是實施教學的主要依據,有着至關重要的作用。教案要怎麼寫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幼兒園蒙氏教案,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幼兒園蒙氏教案(15篇)

幼兒園蒙氏教案1

教案目的:

1、瞭解踩踏事故造成的原因。

2、幫助幼兒掌握防止踩踏及發生踩踏事故後的自我保護方法。

教案准備:

有關踩踏事件的錄像短片。

教案流程:

1、觀看踩踏事件的錄像短片,瞭解踩踏事故造成的原因。

(一)通過短片讓孩子們知道踩踏事故是由於人流量過大,過於擁擠發生的意外事故。

(二)教師提問:剛纔你們看到了什麼?踩踏事故會對我們的身體造成什麼樣的'傷害呢?幼兒自由講述

教師引導:因爲他受的傷太過嚴重了,如果不能及時被送到醫院救治,有可能會導致殘疾甚至死亡哦。

幫助幼兒掌握一些火災發生時自我保護和自救的方法?

(一)小朋友,如果不小心發生了踩踏事故,我們該怎麼做呢?

(二)教師對正確的做法進行小結:

(1)發覺擁擠的人羣向着自己行走的方向擁來時,應該馬上避到一旁,但是不要奔跑,以免摔倒。

(2)若身不由己陷入人羣之中,一定要先穩住雙腳。切記遠離店鋪的玻璃窗,以免因玻璃破碎而被扎傷。

(3)遭遇擁擠的人流時,一定不要採用體位前傾或者低重心的姿勢,即便鞋子被踩掉,也不要貿然彎腰提鞋或繫鞋帶。

(4)如有可能,抓住一樣堅固牢靠的東西,例如路燈柱之類,待人羣過去後,迅速而鎮靜地離開現常

2、出現混亂局面後怎麼辦?

(1)在擁擠的人羣中,要時刻保持警惕,當發現有人情緒不對,或人羣開始騷動時,就要做好準備保護自己和他人。

(2)此時腳下要敏感些,千萬不能被絆倒,避免自己成爲擁擠踩踏事件的誘發因素。

(3)當發現自己前面有人突然摔倒了,馬上要停下腳步,同時大聲呼救,告知後面的人不要向前靠近。

(4)當帶着孩子遭遇擁擠的人羣時,最好把孩子抱起來,避免其在混亂中被踩傷。

(5)若被推倒,要設法靠近牆壁。面向牆壁,身體蜷成球狀,雙手在頸後緊扣,以保護身體最脆弱的部位。

3、危急時刻如何保持心理鎮定。

(1)在擁擠的人羣中,一定要時時保持警惕,不要總是被好奇心理所驅使。當面對驚慌失措的人羣時,更要保持自己情緒穩定,不要被別人感染,驚慌只會使情況更糟。

(2)已被裹挾至人羣中時,要切記和大多數人的前進方面保持一致,不要試圖超過別人,更不能逆行,要聽從指揮人員口令。發揚團隊精神,因爲組織紀律性在災難面前非常重要,

4、事故已經發生該怎麼辦?

(1)如果發生擁擠踩踏事故,應及時報警、聯繫外援,尋求幫助。趕快撥打110、999或120等。

(2)在醫務人員到達現場前,要抓緊時間用科學的方法開展自救和互救。

幼兒園大班,火災發生,小朋友,玻璃窗,人流量

幼兒園蒙氏教案2

活動目標:

1、按數取物,進一步感知9以內數量的多少。

2、將相同種類的物體分類擺放。

活動準備:

1、幼兒操作材料,水彩筆。

2、材料袋:二種不同顏色、花瓣數、大小不同的花的卡片。

3、神祕箱,1-9的數字卡片。

活動過程:

㈠根據要求摸花,能按數取物,進一步感知9以內數量的多少

1、出示裝有花朵圖片的神祕箱。請個別幼兒根據教師出示的數字卡片摸出相應數量的花朵圖片,並數一數摸得是否正確。如,摸3朵、4朵、5朵。

2、這些花都一樣嗎?什麼地方不同?你能把一樣的花放在一起嗎?數數每種花各有多少朵。

㈡給花兒分類,將相同種類的物體分類擺放

1、引導幼兒將花朵分類。

2、同伴之間交流分類的標準,說說自己把什麼樣的花放在了一起。

3、幫助幼兒明確:按不同的標準,就有不同的擺法。如,有的按顏色分,有的按花瓣數分。

㈢各色各樣的花

1、出示操作材料《各色各樣的花》,引導幼兒數一數有幾朵花。

師:請你把相同的花圈起來,數一數有幾朵,然後和圓盤中的一樣數量的數字或點子連線。

2、引導幼兒按花的數量,畫出相應數量的圓點,或貼上數字粘紙。

3、引導幼兒認識具體物體、圓點與抽象數字之間的'對應關係,知道它們能表示同樣的數量。

活動結束

收取活動材料,並逐一檢查批改。

教學反思

數的組成是數概念教育內容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整個活動體現了以孩子爲主體,教師爲主導的和諧師幼關係,絕大多數幼兒能夠主動參與學習,達到了預定的教學目標。但在活動中也出現了一些不足的地方。教師在前面展示圖片的時候,有一部分孩子被教師遮擋了,教師沒有及時發現這個問題,如果教師改變提問策略站在左邊提問後馬上又站到右邊提問照顧到幼兒全體那樣活動效果就更好一些。

小溫馨提示:數學源於生活實踐也應用於生活實踐,只有應用於生活的數學教育內容,才能使孩子真正瞭解數學的價值,學會用數學思維去觀察、分析日常生活中遇到的問題,樹立學習數學的信心,形成勇於探索、勇於創新的科學精神。

幼兒園蒙氏教案3

設計思路:

班上的孩子再過幾個月之後就即將升到小學成爲一名小學生了,在老師給孩子們滲透小學的一些知識時,很多孩子就提出了這樣一個問題:“老師幾個月是多久啊!有多少天呢?面對幼兒對年、月、日這樣抽象的要領掌握起來有很大難度,而數學教育能激發孩子多方面的發展。因此,我們從孩子們的問題入手,設計了這節課,這個活動將“年、月、日”人物化並帶入到故事中,設計十二座漂亮的月房子,以送禮物的“形式”出現,以童話般的生動形象的畫面展示了12月,大月、小月。使原來抽象複雜的概念變得具體、簡明、易於理解,爲幼兒更好地理解“年、月、日”這一抽象概念。

教學目標:

1、初步理解年、月、日的概念,感知年、月、日之間的關係,瞭解一年有12個月,一個月有30天,一年共有365天。

2、通過遊戲,知道日曆等是記錄或查看日期的工具,學習查看它們的方法。

3、培養幼兒觀察和想象能力,發展幼兒的交往能力。

教學準備:

1、字卡。(年、月、日)各一份,自制房子外形的1月——12月月曆。(大月、小月、2月房子大小有區分)年曆、檯曆和掛曆各一份。

2、小字卡(年、月、日)和數字卡片(12、28、30、31、365)鉛筆,人手一份。3、2010年年曆人手一張。

教學過程:

一、導入:猜謎語。

——有個寶寶真稀奇,身穿三百多件衣,天天都要脫一件,脫到年底剩張皮。

二、 以到日曆家做客的形式,引導幼兒觀察十二座“房子”,引起興趣。

——說一說,你發現了什麼?

——哪幾座房子大,哪幾座房子小,最小的'是哪一座房子?

三、以給日曆送禮物的方式,出示數字卡12、28、30、31、365猜猜與房子有什麼聯繫,明確探索任務。

——幼兒擺弄數字並認讀。

——你認爲數字與房子有什麼關係?(鼓勵幼兒大膽想象)

四、講述故事,幫助幼兒理解年、月、日的概念,瞭解數字之間的關係。

——教師利用大字卡(逐一出示)講述故事,在講述過程中,設置問題,引導幼兒發現大、小“房子”裏的娃娃數量的差異和聯繫。

——幼兒操作小字卡,數字卡來回答問題:

1、日曆媽媽的孩子一共建了有多少座房子?媽媽給房子起了什麼名字?

2、大房子有哪幾座?爲什麼這些房子比較大?

3、小房子有哪幾座?爲什麼這些房子比較小?

4、最小的房子是誰?爲什麼它最小?

五、學習查看年曆的方法。

——認識日曆,檯曆和掛曆。

——學習查看年曆的方法:認識年份、生肖、月份。

——幼兒嘗試在年曆上找節日和自己的生日。

附:故事

附:故事

日曆媽媽有許多寶寶,媽媽總是害怕自己的寶寶找不到自己,就爲它們蓋了12座大小不同的漂亮房子,並且給這12座房子分別起了名字。它就讓它的寶寶們分別住進了這些房子裏。日曆媽媽非常細心,總是擔心寶寶丟了,就從第一個座房子的寶寶開始數起,一直數到最後一座房子的寶寶,媽媽數完她365個寶寶以後才放心地帶着寶寶去另一個美麗的世界。

第二年新的日曆媽媽來了她又像第一位日曆媽媽一樣重複同樣的事情。

幼兒園蒙氏教案4

教具準備:

衣飾架—拉鍊

教育目的':

1、學會正確使用各種衣釦,培養生活自理能力,手眼協調能力。

2、培養獨立心、專注力、秩序感。

活動展示:

1、從上面開始,用左手拇指、食指壓住拉鍊邊的衣襟。

2、右手捏住拉鍊頭,慢慢往下拉開衣襟。

3、左右手配合,衣襟慢慢拉開。

4、兩塊布向左右掀開。

5、把兩塊布拉到中間合起來,對齊。

6、兩手配合,把拉鍊頭套進拉鍊,從下面開始,左手壓住拉鍊旁邊的衣襟,右手捏住拉鍊頭,輕輕往上拉。

7、左右手配合,把拉鍊拉到頭。

8、練習完畢,把衣飾架物歸原位。

適用年齡:4歲左右起

趣味的中心:

拉鍊滑動聲音。

變化延伸:

比賽:幼兒書包拉鍊比賽。

幼兒園蒙氏教案5

活動目標:

1、通過操作體驗理解單雙數的含義,能區分10以內的單雙數。

2、在遊戲活動中感知單雙數的排列規律。

3、感知單雙數之間的互相轉變。

活動過程:

(一)常規活動1、走線。(要求幼兒擡頭挺胸目視前方)2、線上遊戲:聽指令做動作。遊戲規則:幼兒按一定順序反覆報數1和2,並記住自己報的數,老師指定動作。

師說:

報1的小朋友蹲下,報2的小朋友向上跳一下;報1的小朋友向前邁一步,報2的小朋友向後退一步;報1的小朋友拍手一次,報2的小朋友跺腳一次。

師說:剛纔小朋友們反應很快,我們再增加點難度,請小朋友們一個一個輪流做動作,你一定記住自己是報1的小朋友蹲下,報2的小朋友向上跳一下。不許搶也不許慢呀,一定集中注意了。小朋友真棒!

(二)集體操作1、森林裏召開音樂舞會來了好多小動物,他們在幹什麼(跳舞);他們是幾個小動物(6個出示數字卡片);他們是幾個幾個在一起跳舞(2個);哦他們是成雙成對的在跳舞,他們跳的真高興,又來了一個小動物現在是幾個?(7個出示數字卡片)你看這個小動物卻傷心的哭了,爲什麼?(因爲他沒有舞伴,很孤單所以他哭了)總結:我們像剛纔成雙成對的6個叫做雙數,而這樣的剩下一個孤單的沒伴的7叫做單數。

2、我們認識的數字寶寶裏有的是單數有的是雙數,下面請小朋友來用數字卡片和金色珠來擺一擺,來看看哪個數是雙數哪個是單數。(操作要求:①、先擺數字卡片,注意每個數字之間有一定的距離。②、數字卡片的下邊擺相應數量的珠子,珠子要兩個兩個擺在一起就像兩個小動物跳舞一樣。)師巡迴指導並再次重申操作要求。

3、小朋友擺完了請看黑板。我們一起來看看單數雙數都有誰齊讀兩遍。(單數13579雙數246810)問幼兒我有5只筆;我有8個蘋果;我有6本書是什麼數。

提高難度直接問數字是什麼數。並及時鼓勵幼兒。

4、下面我們玩一個遊戲:①看到單數請小朋友拍一次手,看到雙數請小朋友拍一次腿;②看到單數請小朋友起立,看到雙數小朋友請坐。

小朋友真棒。你仔細看看單數和雙數是怎麼站隊的(一個單數一個雙數又一個單數.......)總結:原來單數和雙數字寶寶是交替重複的規律排隊的。

5、我們再玩一個點豆子的遊戲:小朋友們現在都是豆子,我來點。點豆子,點豆子,點到的豆子跟我走。點到的小朋友跟這老師上來。請小朋友看看是幾個人,是單數還是雙數。(單數)兩個兩個拉手看看是單數嗎?對了小朋友真棒。你能想一個辦法把單數變成雙數嗎?

啓發幼兒用添和去的方法單雙數互換。

(三)分組操作(請幼兒站在線上,集體講解操作要求,請幼兒選擇加老師指定)(1)組快樂的泡泡能幫小魚和螃蟹找到朋友,小魚沿這單數泡前進塗成黃色,螃蟹沿着雙數前進塗成紅色。

(2)組塗櫻桃。把單數櫻桃塗成黃色,雙數櫻桃塗成紅色。(師示範在黑板上寫上單數用黃色示意,雙數用紅色示意)(3)貼紅花。把小紅花兩個兩個貼到數字寶寶下邊,看看哪個是單數哪個是雙數。並說說爲什麼。

評價:對三組幼兒的操作進行簡單的評析。

(四)結束活動乘火車遊戲:發給幼兒每人一張車票(數字卡片),請小朋友上車拿單數車票的小朋友來舉一隻手的老師這上火車,拿雙數的小朋友來舉兩隻手的老師這上火車。

蒙氏操作活動尊重孩子的學習方式,提導分享交流,爲孩子提供大量的、新穎的操作材料和遊戲,讓孩子在動態的學習過程中建構數學知識,"動"中發展數學思維。突破了原有的教育模式--老師講解爲主,幼兒的操作不是孤立的,它與其他學習數學的方法有機結合。(比如一開始的單雙數定義還是有老師來講解,但是操作會讓幼兒對單雙數的含義理解更加深刻)。

活動的設計既關注幼兒數學知識、技能的感知與理解,更要關注幼兒的情感與態度、體驗與發展(比如此次活動集體操作中幼兒擺數字卡片和金色珠時我在不斷的提醒幼兒數字卡片之間要保持距離在操作過程中,他會明白原來老師讓保持距離是爲了讓自己的操作更清晰,同時也讓幼兒明白聽清操作規則很重要);既要關注幼兒數學學習的結果,更要關注他們在學習過程中的變化與發展。幼兒學習的過程比要求幼兒得出一個結果更爲重要。在活動過程中,有幼兒快樂的.體驗,有幼兒深刻的思維歷程。幼兒的數學學習過程,尊重和接納每個幼兒的關注點和興趣點,尊重他們的探索與發現,(如在給了幼兒單雙數的定義後讓幼兒自己去探索發現其他的數是單還是雙數。)尊重他們的解釋與表達。可以通過與幼兒討論或共同探索,使幼兒在活動的過程中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如在幼兒玩點豆子的遊戲時,在遊戲中幼兒興趣濃厚。在老師提出了問題後,老師和幼兒共同解決問題突出了幼兒的主導性,使單雙數互變變的很簡單。)

自我評價:

在我剛開始決定上單雙數時大班的教參上是複習單雙數,可是咱們的孩子沒有基礎,所以根據孩子的經驗基礎上我及時調整了活動目標。此次活動目標結合蒙氏和畫冊制定的,其中1、2爲重點目標,同時自己設計了本次教學活動。

幼兒園蒙氏教案6

內容與指導活動準備:

字卡,掛圖,書本人手一本.

活動目標:

1、願意閱讀圖書,初步瞭解關於圖書的常識.

2、初步感受詩歌中表現出的朋友的友情.

3、初步認識重點字詞:小黃狗.小朋友.

活動過程:

1、師生互相問候,走線,走線放音樂,一隻哈巴狗,幼兒和教師一起做律動(學做小狗的動作)。

2、教師出示掛圖,播放磁帶,請幼兒認真的'傾聽。

3、提問幼兒這首詩歌中講的是哪隻小動物?

4、詩歌裏邊提到了幾隻小黃狗?小狗的尾巴當作什麼?

5、教師發書和幼兒一起來讀詩歌,並提問,小狗是什麼顏色的?小狗把什麼當作手?歡迎誰和小狗玩耍?

6、再放錄音跟讀邊做動作的同時結束這節課,教師收書。

反饋本活動主要讓幼兒初步瞭解圖書,知道如何看書。在走線過程中,幼兒對走線的方式還不熟悉,活動過程中,幼兒對詩歌掌握較快,通過掛圖結合,幼兒邊看圖,邊唸詩歌,對文字掌握較好,不足之處在於幼兒不懂得翻書,不能掌握一頁一頁翻書。平常需加強訓練。

幼兒園蒙氏教案7

活動目標

1、學習將兩個相同的或相關的物體放在一起。

2、萌發初步的邏輯意識。

3、體驗集體遊戲的快樂。

4、欣賞歌曲,感受歌曲活潑有趣的特點。

5、讓幼兒感受歌曲歡快的節奏。

活動準備

1、教具準備:小豬的一家:4種顏色的彩筆,與彩筆同色的4個籃子。

2、學具準備:小豬的一家中的鞋子、襪子和手套,4種顏色的.彩筆及相關顏色的籃子,大小不一樣的暗釦若干,大小不同的鎖和鑰匙

3、《操作冊》。

活動過程

一、預備活動。

師幼互相問候。

走線,線上遊戲:動一動。幼兒一邊按節奏念兒歌《動一動》一邊走線,並做相應動作,走、跑、跳等交替進行。

二、集體活動。

創設情境:小朋友一起來玩“彩筆對對碰”。

請幼兒看一看桌面上的彩筆:小朋友這些彩色筆的蓋子都跑哪去了?我們把它們都找出來吧,教師示範:給紅色的彩筆蓋上紅色的蓋子,引導幼兒觀察並說出紅色的筆就找紅色的蓋子,然後放進紅色的籃子裏。

三、幼兒動手操作。

教師將幼兒分組操作。

第一組:操作學具小豬的一家。

第二組:操作暗釦,幼兒根據暗釦的大小,公母配對。

第三組:操作圖片,找缺失並配成完整的圖片。

第四組:看誰找的對。幼兒根據一樣實物,找出另一半配對。

四、遊戲活動。

遊戲“對對碰”幼兒兩人一組一邊念兒歌《對對碰》一邊做相應的動作。

五、交流小結,收拾學具。

教師引導幼兒將學具成對放好,如將襪子配對放在一起,直到收拾完畢。、

教學反思:

活動的開始我創設了情境“幫鞋子找朋友”,讓幼兒從關注自己腳上的鞋子出發,通過觀察,使幼兒知道腳上鞋子有兩隻,兩隻鞋子是一樣的,它們是一對好朋友。在“幫鞋子找朋友”環節中,請幼兒根據手裏的單隻鞋子到很多鞋裏去找另一隻一樣的鞋子。在出現問題後,及時引導幼兒進行觀察討論,討論使幼兒相互吸取經驗,這種相互的學習方式使幼兒接納他人的觀點,達到學習的目的。幫助幼兒解決了特徵混淆的問題,使幼兒知道一樣顏色、一樣花紋、一樣大小的兩隻鞋子是一雙鞋子,豐富了一雙的概念。在操作環節:材料的設計考慮到了鞋子大小花紋一樣顏色不同、顏色花紋一樣大小不同、顏色大小一樣花紋不同,這幾種在操作材料中都顯示出來,由於在前面“找鞋子”環節中幼兒出現了問題,幼兒的問題得到了解決,在操作中都能正確成雙配對鞋子。整個活動,老師的指導有針對性,由簡到難,層層深入,有效的促進幼兒認知的發展,達到了預期的教育目標。

最後環節“鞋子碰碰舞”,提供給幼兒的鞋子在顏色、款式、大小上有了帥選,方便幼兒在“碰碰舞”中快速尋找到和自己手中一樣的鞋子的朋友,遊戲中並不斷和旁邊小朋友交換不同的鞋子。以遊戲形式引導幼兒繼續學習配對,把數學的概念滲透於遊戲中,讓幼兒在遊戲中快樂學習和成長。

幼兒園蒙氏教案8

一、活動目標:

1、通過生動的故事情節,優美的語言,讓幼兒懂得樂於關心、幫助別人的人,才能生存、發展和擁有更多的朋友。

2、進一步培養幼兒的口語表達能力。

二、活動準備:

背景圖一張;磁性教具:四隻螞蟻樹葉小船一條大青蟲四個小傘兵;螞蟻頭飾數量和幼兒人數一樣多;蒲公英、青蟲頭飾各一個;配樂故事磁帶。

活動過程:

(一)出示“螞蟻”,引出主題。

1、看,它是誰?(小螞蟻)你們喜歡小螞蟻嗎?

2、今天我就來講一個小螞蟻的故事。故事的名字叫蒲公英媽媽和小螞蟻。

(二)欣賞故事《蒲公英媽媽和小螞蟻》。

1、教師有表情的講述故事。

講述故事後提問:

1)故事的名字叫什麼?

2)故事裏有誰和誰?

2、出示背景圖,教師邊演示教具邊講故事。

講述過程中提問:

1)小河的對岸住着誰?

2)一陣大風吹來,小螞蟻坐的樹葉小船怎麼了?

3)野地裏有什麼?它是什麼樣子的?

4)蒲公英是怎樣對待小螞蟻的?

5)小螞蟻說了些什麼?蒲公英媽媽又說了些什麼?

6)蒲公英媽媽爲什麼很感激小螞蟻?

7)小螞蟻是怎樣回到自己家的?

8)這個故事告訴了我們一個什麼道理?

4、師生共同討論。

1)小螞蟻和蒲公英爲什麼會成爲好朋友?

2)你有沒有好朋友?他(她)是誰?爲什麼她(他)是你的好朋友?

3)當你遇到困難的時候,他(她)是怎麼辦的?

4)你能把你們之間互相幫助的事情表演出來嗎?(請個別幼兒表演)

5)你們得到別人幫助高不高興?

6)你們幫助了別人以後,心裏感覺怎麼樣?

5、教師小結:

只有樂於關心、幫助別人的人,纔會得到別人的幫助,纔會有更多的朋友。這樣我們的身邊到處充滿愛。

(三)邊聽故事錄音邊表演

1、教師介紹。

1)這個故事好聽嗎?你們想不想表演這個故事?

2)我來當蒲公英媽媽,請一個小朋友當大青蟲,請其他小朋友當一羣可愛的小螞蟻。

3)每個小螞蟻都要按照故事裏的情節自己創編動作表演出來,看誰演得最好!最後每個小螞蟻只拿一把小傘飛走。

2、幼兒進行表演,初步體驗故事中人物的情感。

四、活動延伸:

在日常生活中進行隨機教育,發現幼兒中有關心他人的事蹟,要加以表揚。並在班級開展“人人爭做小雷鋒”的活動,激勵幼兒主動關心幫助他人和集體。

附故事:蒲公英媽媽和小螞蟻

在小河的對岸住着一羣可愛的小螞蟻。一天,小螞蟻們爬到樹葉小船上玩,一陣大風吹過來,把樹葉小船吹到了河中。樹葉小船載着小螞蟻們飄來飄去,他們好不容易纔爬上了岸。

野地裏長着一棵蒲公英,翠綠的葉子,淡黃的花朵,美麗極了。夜裏,她聽到附近傳來哭聲,仔細一看,是十幾只又冷又餓的小螞蟻。蒲公英召喚小螞蟻來到身邊,她用葉子爲他們搭起小房子,用奶一般的'葉汁餵飽他們,哄他們睡覺。天亮了,小螞蟻們快活地喊:“謝謝您救了我們,蒲公英媽媽。”蒲公英媽媽笑瑩瑩地說,“我會想辦法送你們回家的。”它們在蒲公英的葉子下高興地生活着。

一天,小螞蟻們聽到了蒲公英媽媽的叫聲,他們看到有條大青蟲正在咬她的葉子呢。小螞蟻們向大青蟲發起進攻。大青蟲又癢又疼,掉下來死去了。蒲公英媽媽感動極了。

蒲公英媽媽的黃花謝了,長出了潔白的絨球。她告訴小螞蟻們:“這就是我的娃娃們。你們趕快爬上絨球,一人抱住一把小傘。”小螞蟻們急忙爬了上去。這時一陣大風颳來,小傘帶着螞蟻飛呀飛呀,又飛到了小河對面,飛到了它們自己的家。

小傘在小螞蟻的家園裏生根發芽,這下小螞蟻和蒲公英可以永遠在一起了。

幼兒園蒙氏教案9

籌備質料:

1、有殼的花生、糖果、紅棗若干粒(別離放在三個盤子裏)。

2、形式分列卡三張:紙製卡片,繪有按必然紀律分列的花生、糖果、紅棗及暗示分列偏向的箭頭。

3、牙籤若干

直接目標:實驗用三種差異種類的食物按必然數量舉辦有紀律地分列。

間接目標:

1、調查本領的造就

2、邏輯思維本領的造就

3、遷移本領的造就

勾當提示:

1、將教具端放到卷毯上,請幼兒說出食物名稱。

2、出示形式卡第一張,請幼兒答覆:“箭頭暗示什麼?”(從箭尾到箭頭暗示一個偏向。)

3、形式卡上按“糖、花生、棗”的順序持續反覆分列三組,西席用牙籤將形式圖分別爲三小節(牙籤放在棗與糖之間)。

4、請幼兒調查並引導幼兒接頭:

他們被分成了幾組?

每組有哪三種食物?

每組中誰在前?誰在後?誰在中間?

三組分列完全溝通嗎?

5、請幼兒隨着老師將形式分列卡的內容點讀兩遍,留意每讀完一小節後要稍作擱淺。勉勵幼兒記着圖形分列紀律。

6、請幼兒將實物與圖形從左往右對應,並按原有紀律繼承分列。

7、分列完畢,老師與幼兒一起點讀並確認分列功效,如發明錯誤要實時調解。

8、別離出示第二張、第三張形式分列卡,引導幼兒獨立完成操縱。

9、教具歸位時要留意從左往右有秩序地整理,可一組一組地收。

錯誤訂正:

1、形式分列卡及暗示分列偏向的箭頭。

2、西席的引導及輔佐。

延伸變革:

1、進修將物體按組內數量遞增的`紀律反覆分列。

2、進修將物體按組內數量遞減的紀律反覆分列。

3、進修將一個物體按數量遞增、另一個物體按數量遞減的紀律同時分列。

幼兒園蒙氏教案10

目標:

1、能根據物體的多少進行分類。

2、通過活動,培養幼兒的分析、比較能力。

準備:

1—5的各類實物卡若干,1——5的數字卡、泡沫板各一,大頭針若干。1-5元的錢幣若干。

過程:

1、教師出示帶有1-5數字的泡沫板,請幼兒準確讀出數字,然後每人拿一張畫有不同數量物體的卡片,看看自己的卡片應該放在泡沫板的什麼位置。老師和幼兒共同檢查,請幼兒講講你拿的卡片上有幾個什麼?你把它放在哪裏?爲什麼?

小結:個別幼兒放錯的'原因。

2、幼兒再取卡片,分組進行比賽,看誰放的對又快,對優勝者獎紅五星。

3、對幼兒的出色工作發獎金:每人一張寫有1-5元的錢幣。  看看你是幾元?老師說請把三元的錢舉起來,拿三元錢幣的幼兒舉起卡片,看誰舉得對,反覆多次。

4、活動延伸:在角色中幼兒可以用錢幣去買商品。

幼兒園蒙氏教案11

活動目標:

1.感知食物的特徵,按食物的特徵進行分類並做上相應的標記。

2.感受分類和標記在我們生活中的作用。

活動準備:

繪本故事ppt;各種食物圖片、竹筐圖片、標記人手一份。

活動過程:

一、談話導人。

1.師:天氣漸漸冷了,大熊肯尼準備了大量的食物要放到儲藏室裏過冬。

2.請幼兒猜猜大熊會在儲藏室裏放些什麼食物。

二、觀察大熊的食物,感知食物的.外部特徵。

1.師提問:大熊都準備了哪些食物?(引導幼兒說一說什麼樣子,什麼顏色…)

大熊準備的食物可真多啊!於是他準備把所有的食物都放進儲藏室裏,可

是儲藏室堆不下了,大熊決定整理一下。

2.提問:要怎麼整理呢!誰來幫幫大熊把這麼多的食物分分類?(有什麼不同)

三、幼兒操作

1,按食物特徵進行分類,共同概括食物特徵。

1.讓我來把所有的東西都分類放吧!(幼兒操作:你要分成幾份就拿幾個竹筐)

2.師提問:你是怎麼分的?按什麼分類的?

3.你們真聰明,用了不同的方法把大熊的食物進行了分類,有按食物的大小分、有按食物的顏色分、有按食物的形狀分、還有按食物的種類分。

四、幼兒操作

2,把分類好的食物做出標記。

1.師:如果給分類好的食物加上標記,那大熊找起食物來就更方便了。你有什麼好辦法標上大熊看得懂的標記呢?

2.說說標記:按食物大小分的,可以用大小標記來表示;按食物顏色分的,可以用顏色標記來表示,如:香蕉、小魚乾黃黃的就用黃色標記來表示…

3.出示表格,師幼共同歸納總結。

五、延伸:

觀看生活中的日常物品,瞭解分類和標記在生活中的作用。

師:運用了分類和標記的方法,用幾種好辦法都能把大熊的那麼多食物整理好並標上相應的標記。我們生活中也有很多地方用到,一起來看看!分類有這麼大的用處,以後我們也把圖書、玩具理理好,讓班級看起來更整潔!

幼兒園蒙氏教案12

活動目標:

1.幫助幼兒學習的散文,感受散文中的優美語句,體驗散文的優美意境。

2.幫助幼兒深入理解散文的語言,尤其是將雨衣、雨傘、雨鞋比喻爲自然界事物的表現手法,培養幼兒的藝術思維。

3.嘗試創編

活動準備:

教具;《彩色的雨》圖片,伴奏

活動過程:

一、師生律動出場

1)教師:小朋友們,美麗的春天到了,我們一塊去郊遊吧!你們聽什麼聲音,呀,下雨了,我們趕快找個地方坐下來躲躲雨吧。(放音樂進場)

2)教師:外面下雨了,小朋友們你們見過雨嗎?雨是什麼樣子的?雨又是什麼顏色的?

教師總結:雨是透明的、無色的,它是亮晶晶的.,象一粒粒透明的珠子。

二、、請幼兒欣賞散文,初步理解作品的意境

教師:有位娃娃她眼中的雨很特別,你們想知道嗎?

讓我們一起來聽聽娃娃眼中的雨是什麼顏色的。

幼兒欣賞散文,教師提問。

(1)這篇散文的題目叫什麼?(《彩色的雨》)(2)在散文《彩色的雨》中,你都聽到了些什麼?

(讓幼兒初步感受散文的內容)三、欣賞散文,感受散文中的優美意境和有趣的比喻。

(1)教師:雨衣、雨傘、雨鞋它們象什麼呢,現在,我們再來欣賞一遍《彩色的雨》這篇文章。

(2)幼兒欣賞散文。

(3)教師提問x教師:雨衣象什麼?爲什麼說雨衣象雲?

x教師:雨傘象什麼?爲什麼說雨傘象花?

x教師:雨鞋象什麼?爲什麼說雨鞋象船?

(按照散文順序出示圖片幫助幼兒理解散文內容)(引導幼兒用散文中的優美的句子來回答)x教師:雨衣、雨傘、雨鞋還象什麼呢?

四、教師:小朋友,你最喜歡散文中的哪句話?

五、再次完整的欣賞一遍散文,體驗散文的優美意境。

教師:《彩色的雨》這篇散文很美,讓我們再來欣賞一遍散文,大家一邊聽一遍跟着伴奏朗誦。

1、教師:這個散文真好聽,老師也會,老師示範創編;

2、請幼兒創編;

3、共同朗讀創編的內容;

4、幼兒初步嘗試創編散文;

5、活動結束。

幼兒園蒙氏教案13

活動名稱:排序

活動目標:

1.感知長短,並學會從長(短)到短(長)的順序排列,蒙氏數學排序教案。

2.找相同圖形,並從大(小)到小(大)的順序排列。

3.培養幼兒專注的觀察力。

4.培養幼兒邏輯思維能力(順序)。

活動準備:教具(長棒、數棒、圖形)操作手冊作業紙膠棒房子圖片

活動過程:

1.遊戲:切西瓜

遊戲規則:幼兒拉成圈,在留一位幼兒切西瓜,拉圈餓幼兒邊說兒歌邊走,切西瓜,切完之後,切成兩半,讓幼兒站成兩排,然後問一下切西瓜的幼兒,說一說哪邊的隊排的長,哪邊的`隊排的短。反覆兩邊。

2.通過遊戲引出長棒:

(1)集體活動:在5個物體中找出最長的,教師出示"長棒"散放,請幼兒找出最長的和最短的,教師示範比較,驗證幼兒找的是否正確,教案《蒙氏數學排序教案》。

(2)請幼兒找出最長的長棒,然後在從剩下的長棒中找出最長的,依次類推,由長(短)到短(長)的順序排隊。

(3)用同樣的方法找出和長棒相同的數棒,一一對應。

(4)把長棒拿走留下數棒,讓幼兒數出數棒多少節,並找出相應的數字一一對應。

(5)鞏固複習感知長短,紙上作業p27---28頁。

3.熟悉圖形寶寶:

(1)教師出示"圖形寶寶",請幼兒觀察,這裏都有什麼圖形?每位幼兒從中找出自己喜歡的圖形,說一說圖形的名稱。

(2)遊戲:《比比誰最快》

遊戲規則:教師說出圖形寶寶的名字,看看哪位幼兒反應的最快,先拿出相應的圖形。

(3)找朋友:教師引導幼兒把相同圖形寶寶放在一起,並從大(小)到小(大)的順序排列。看誰最好最快。

4.親子活動:《小熊的一家》

(1)由圖形寶寶引出房子:這個房子是誰的家呢?你們知道嗎?(小熊)小熊一家怎麼沒出來呢?難道它們不在家嗎?噢,原來小熊一家在家穿衣服呢。可是,衣服有大的大,小的小,怎麼穿才合身呢?請幼兒和家長一起來幫幫小熊一家吧。

幼兒園蒙氏教案14

工作名稱:

認識蒙氏教師、走線、工作毯取放、坐姿

工作準備:

走線用的線、工作毯、椅子

直接目的:

學習基本走路的方法、地毯的正確搬運,協調性。大肌肉運動、懂禮節、學習和他人交往。

間接目的:

獨立性和專注力,運動機能調整

操作過程:

1、教師自我介紹,並用三種打招呼的方式與幼兒打招呼:

(1)雙手交疊放與雙腿前,雙腿併攏,彎腰45度,說“你們好”

(2)標準站立姿勢,右手舉起,打招呼“你們好”

(3)雙腿併攏,彎腰45度,伸出右手作握手姿勢“你好”

2、開始走線,放音樂,教師帶領幼兒站到線上,距離適中。教師作出標準的姿勢讓幼兒模仿、雙手掐腰,右腳先邁步子,腳尖對準腳跟。根據音樂節奏調整步伐。走線過程中換手部姿勢:雙臂側平舉、雙手搭肩等。

3、走線結束開始取椅子,幼兒用右手側身拿椅子,輕拿輕放。

4、教師講解取工作毯的姿勢,教師示範:手部姿勢:四指在外大拇指插入毯心內拿起工作毯,橫向拿毯。幼兒取毯時按順序。

5、鋪毯:幼兒走到兩條控制線中間站好,將工作毯一端對其控制線平放在地,邊鋪便用雙手整理。結束後到毯側面站好。

6、取工作墊:幼兒按順序從過道取工作墊,手部姿勢:四指在外大拇在裏,插到墊與墊的空隙內取墊,雙臂自然垂直,走回位置鋪墊。

吸引力:兩隻腳的交替運動、豎立搬運、直視對方臉

錯誤訂正:離線、搬椅子時發出聲音、地毯鬆開或落下、沒有看

注意事項:幼兒姿勢是否標準。

備註:幼兒首次接觸蒙氏教育,對於新的事物幼兒抱有豐富的興趣。

但是幼兒在走線的過程中很容易偏離線,彎腰低頭看線。速度不一致,兩名幼兒之間的間距掌握不好。幼兒鋪毯時很容易急躁,將卷好的`工作毯一下就打開鋪好。沒有秩序性,在以後的課中需要訓練幼兒的耐性和秩序性。養成做事有條理的習慣。

工作名稱:抓的工作(五指)

工作準備:托盤內裝兩個同樣的素色碗,其中一個碗內裝玻璃珠

直接目的:練習五指的靈活性,發展手眼協調能力。

間接目的:培養專注力和獨立性。

操作過程:

1、走線

(1)配班教師控制音樂,主班老師帶領小朋友們走線。

(2)請小朋友們站在線上。隨固定音樂走線。

(3)主班老師可根據小朋友的進步變換姿勢,如,手位變換(要和上個課時保持一致),本次課程要注意小朋友的形體氣質練習。

(4)走線結束後,請小朋友們坐在線上。

2、教師展示

(1)教師跪姿,手自然放在腿上。介紹工作“今天老師展示的工作是五指抓。”

(2)先拿出托盤中左邊的盛珠子的碗,放在工作毯上,再拿出右邊的空碗,放在剛纔碗的右邊,把托盤放在工作毯的右下方。恢復跪姿。

(3)左手扶碗,伸開右手五指,向幼兒展示五指抓的動作,在空中抓握後慢慢移向左碗中,五指合攏,將手中的珠子抓起,平移到右碗上方,手指張開,將珠子放入碗中,請幼兒觀察手指張開的狀態。

(4)幾次後邀請幼兒嘗試。教師進行再示範,直到將左碗中玻璃珠全部移到右碗中,再換手從右碗抓到左碗中。

(5)練習完畢後,請幼兒協助整理將教具歸位。並在教具架前再次強調教具的位置。

3、自由工作

(1)請小朋友們每人取一塊工作毯,鋪好。

(2)到教具架前自由選擇工作材料。

(3)教師指導並做觀察記錄。

吸引力:抓的動作和彩色的玻璃珠

錯誤訂正:根據正確的手勢。

備註:由於幼兒剛剛接觸蒙氏教學,所以在教師展示的過程中幼兒可能會不習慣教師的教學展示中缺少過多的語言提示,所以在實際操作的過程中手部的姿勢會出現錯誤。這個時期的小朋友喜歡重複操作,不要阻止小朋友選擇同樣的材料。對於選擇不同材料的小朋友進行鼓勵指導,激發幼兒完成工作的興趣。但是要注意給幼兒安靜的工作環境。

幼兒園蒙氏教案15

活動目標

1、感知梯形的基本特徵,發現環境中與梯形相似的物體。

2、具有初步的觀察力、想象力。

3、能按活動規則獨立進行操作,願意講述操作結果。

活動準備

1、經驗準備:

幼兒已認識長方形,知道長方形的基本特徵。

2、物質準備

教具:房子圖一張;生活中含有梯形元素的圖片若干。

學具:給圖形寶寶塗色一組、正方形、長方形白紙若干、剪刀若干、蠟筆一盒、不同形狀的卡片若干、鉛筆若干,印尼2份、操作單若干、夾子每人一個。

重點:初步瞭解梯形的特徵。

難點:認識不同的梯形。

活動過程

1.有趣的房子。

(1)鞏固認識長方形。

教師出示房子圖:這是什麼?房子的牆是什麼形狀的?

(2)認識梯形。

①教師:房頂是什麼形狀的?這個圖形和長方形一樣嗎?

引導幼兒觀察、比較後回答。

②引導幼兒比較梯形和長方形的外形特徵,說出兩個圖形的'異同:它們都有四條邊、四個角,都有兩條邊是平平的;長方形相對的兩條邊是一樣長的,梯形的四條邊事不一樣長的。

③教師出示多種圖形,引導幼兒找出梯形。

教師:這些圖形裏哪些是梯形?你從哪裏看出來的?

幼兒嘗試找出梯形並說出其基本特徵。

2.梯形在哪裏。

(1)教師:“想一想、找一找生活中哪些東西像梯形?”

引導幼兒根據生活經驗回答,教師出示相應的圖片。

(2)教師:“仔細看看這些東西像不像梯形?”

教師出示梯子、檯燈(底座是梯形)等圖片,進一步鞏固對梯形特徵的認識。

3.小組操作活動

(1)給梯形寶寶塗色

活動規則:能在很多圖形中找出梯形,並給他塗上顏色。

教師:梯形寶寶在跟我們捉迷藏呢,他躲在了這張卡片上,請你們找到梯形寶寶,給他塗上一種顏色。

(2)圖形變變變

活動規則:用正方形或長方形進行折、剪出梯形來。

教師:我這有張什麼形狀的紙?我要變魔術了,看我把正方形紙折一下,它就成了什麼形狀?我這還有剪刀,我請一個小朋友上來用剪刀把這張紙變成梯形。桌子上還有很多紙,等一會請你們用折或剪的方法,把白紙寶寶變成梯形。

(3)有趣的拼搭

活動規則:用不同的形狀拼搭物體,一定要用到梯形,拼完之後數一數用到了幾個梯形。用到了幾個梯形就用鉛筆在操作單上點幾個點

教師:我這有幾幅圖片,都是用不同的形狀拼出來的,但是裏面都用到了梯形,你找到了嗎?我也給你們準備了許多的不同形狀的卡片,請你們也來拼一拼,你拼的圖形裏一定要用到梯形,拼完之後數一數用到了幾個梯形,用了幾個梯形就請你用鉛筆點上幾個點。

4、集中交流,展示和討論。

(1)出示幼兒活動一、二的操作單和活動三的照片進行集體評價。

(2)鼓勵幼兒跟着老師到教室外去尋找梯形寶寶。

活動延伸:

尋找生活中常見事物中的梯形,加深對梯形特徵的認識。

(1)讓幼兒在活動室周圍張貼的圖片中,尋找梯形寶寶,先請一名幼兒找找、說說。

(2)鼓勵全體幼兒尋找生活中的梯形,跟同伴和老師說說梯形寶寶藏在哪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