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幼兒園教案 > 有關幼兒園中班數學教案集合5篇

有關幼兒園中班數學教案集合5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1W 次

作爲一名專爲他人授業解惑的人民教師,常常要寫一份優秀的教案,通過教案准備可以更好地根據具體情況對教學進程做適當的必要的調整。那要怎麼寫好教案呢?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幼兒園中班數學教案5篇,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有關幼兒園中班數學教案集合5篇

幼兒園中班數學教案 篇1

活動目的:

1、通過遊戲的方式,幼兒認識圓形(圓面和圓圈)

2、發展幼兒動手操作的能力活動準備:圓鏡,圓盤子,臉盆;圓形紙片若干,大、中、小圓圈各1只, 幼兒每人一套大、中、小圓

活動過程:

一、實物演示

1、(出示圓鏡)這是什麼?這面鏡子是什麼形狀的?

2、(出示圓盤)這是什麼?這隻盤子是什麼形狀的?盤子的口實什麼形狀的?

出示臉盆(提問同上)

3、教師:小朋友,我們周圍有許多東西是圓形的,你們動腦筋想一想,平時看到過哪些東西是圓形的?(幼兒自由發言)教師小結:圓形的東西很多,在家裏,在馬路上,在幼兒園裏,在許多地方我們都能看到。

二、圖片演示

1、 出示圖片:黑地板上貼有各種大小不同的彩色的圓形紙片。

教師:這裏有許多漂亮的紙片,又紅的,藍的',綠的,黃的,小朋友看看他們都是什麼形狀的?這些圓形有大的,有小的,還有最小的呢。(教師用手逐一指出)你們看看這些圓形像什麼?

2、出示圖片:黑地板上貼有兩個圓圈,紅的大,黃的小。問:這裏有幾個圓?那個大?那個小?(再出示最小的1個綠色的圓)現在這裏有幾個圓/?哪一個是最小的圓?(和幼兒一起說出大圓,小圓,最小的圓。)教師:小朋友說得真好,這是大圓,我們就叫她大圓媽媽。這是小圓,我們叫她小圓寶寶。最小的圓呢,我們就叫她最小的圓寶寶。(幼兒複述一遍)教師:大圓媽媽說話了,她說:"小圓小圓,我的好寶寶,我們來做遊戲好嗎?請到我的身邊來,並排站好。"小圓就滾呀滾,滾到大圓身邊和大院並排站好。

圓媽媽又說:最小的圓寶寶快來呀,請你也打我的身邊來,並排站好。請一個小朋友幫小圓寶寶滾到媽媽身邊去。現在,3個院都靠在一起了。

教師:圓媽媽又說話了:小圓寶寶,你再過來一點,讓我們手拉手,一起跳舞吧!最小的圓寶寶你也來與媽媽拉着手一起跳舞吧!請一位幼兒幫忙。現在三個圓圈手拉手跳舞了。

教師:大圓媽媽非常喜歡圓寶寶,她又說:小圓寶寶你們全部進來,坐到媽媽身上來。小圓寶寶滾呀滾,全部滾到大圓裏。圓媽媽又說,最小的圓寶寶你也全部進來吧!最小的圓寶寶也滾呀滾,全部滾進大圓裏了。

教師:圓媽媽心裏真高興,她說:小圓寶寶請你到媽媽懷中來吧,媽媽抱你睡覺。小圓寶寶就滾到了媽媽身體的當中去了。小圓寶寶說話了:最小的圓弟弟,請你到我懷中來,讓我來抱你睡覺。那個小朋友會幫小圓寶寶的忙。好,現在大圓抱着小圓,小圓抱着最小的圓,3個圓真高興。

三、幼兒操作練習。

幼兒每人一套學具,4只大小不同的彩色圓圈教師:小朋友,你們沒人有幾個圓?請你和他們一起做遊戲好嗎?(幼兒自己拼放、遊戲)。

幼兒園中班數學教案 篇2

內容與要求

1、運用“先目測一部分,再接着數完全部的方法進行8以內數數,提高目測數羣和接着數的能力。

2、願意根據遊戲規則進行遊戲,體驗合作和競賽的樂趣。

活動準備果園背景大圖書、點數在5到8的瓢蟲若干,展示板,分組標記

設計思路

本活動結合當前《在秋天裏》的主題內容,通過秋天果樹成熟時節害蟲入侵果園的情節展開,引導幼兒尋找益蟲(七星瓢蟲)、趕走害蟲(除七星以外的瓢蟲),保衛果園。

數學活動邏輯性、概念性較強,爲了幫助幼兒理解數數的方法,我將本次活動融入到有趣形象的遊戲中。活動中我預設通過尋找七星瓢蟲引起幼兒的活動興趣,創設兩組競賽趕害蟲的遊戲氛圍來鞏固新習得的數數的經驗,並激發其競爭意識。活動中我預設通過目測數數分辨瓢蟲,還幫助幼兒鞏固關於有益瓢蟲與有害瓢蟲的科學常識,讓幼兒在輕鬆的環境中通過多種形式的'操作,在遊戲的氛圍中積累數數經驗。

通過觀察發現,在日常生活中孩子已經積累了較多的點數經驗,所以有序數數對於我們班的孩子而言已失去了挑戰性。他們開始嘗試目測點數,但是幼兒在點數時主要以手口一致逐一點數爲主,缺少方式和方法。因此本次活動我定位於結合各種數數的經驗,引導幼兒嘗試“先目測一部分,再接着數完全部”的新方法,激發其數數的興趣,提高目測數羣的能力。

活動重點:學習“先目測一部分,再接着數完全部”的數數方法。

活動難點:能運用這個新方法來進行8以內的數數。

活動過程

一、情境導入

1、出示果園背景,引導幼兒嘗試用多種方法進行數數。

1)師:秋天到了,果園裏的水果都成熟了。可是果園裏飛來了許多瓢蟲,水澇數數有多少隻?(教師調整瓢蟲擺放位置引導幼兒嘗試不同方法數數)

2)你是用什麼方法知道果樹上瓢蟲的數量的?(什麼方法數的?)

2、師根據幼兒操作:原來除了一個一個數,我們還可以用兩個兩個數、默數、目測等方法來知道數量。

二、操作探索

1、出示躲有許多瓢蟲的果園背景,感知果園危機。

師:你們認識瓢蟲嗎?找找樹上的瓢蟲有什麼不同?

2、認識瓢蟲、數瓢蟲。

1)師:瓢蟲有很多種,我們一般按照它們身上的點數來命名。瓢蟲裏面,身上有7個點子叫七星瓢蟲,是益蟲,要保護。而那些身上點數不是7個的,是害蟲,他們會吃掉果樹的葉子,要抓掉。

2)幼兒每人選取一隻瓢蟲,嘗試用自己的方法數出瓢蟲身上的點數,感知它是幾星瓢蟲。

3)交流:這是幾星瓢蟲?你是怎樣數出來的?是害蟲還是益蟲?

3、尋找七星瓢蟲,感知目測接着數的方法。

1)師演示“先目測一部分,再接着數完全部”的數數方法。

老師這裏還有一種數得快的方法:看到一隻瓢蟲,可以先看它的半邊背上有幾個點子,記住這個數字然後接下去數完另半邊,就能知道它是幾星瓢蟲了!

2)幼兒兩兩交換瓢蟲,嘗試用新方法再次數數,並相互檢驗。(桌面便於幼兒觀察和操作)

3)尋找七星瓢蟲,保衛果園。

三、遊戲鞏固

1、介紹遊戲:趕害蟲。

師:糟糕,又有一批害蟲飛到了果園裏,大家快來幫忙趕害蟲。

要求:

1)幼兒分成兩隊競賽。

2)每人趕走一隻害蟲,貼在旁邊展示板上。

3)用接力賽的方式趕害蟲(一人趕走一隻後回自己隊伍排後面一個小朋友的手,後面朋友接力)。

4)聽到口令停下來,比比哪隊找得快,請幼兒代表檢查準確度。

2、幼兒分組遊戲。

3、遊戲後,共同檢查比賽情況。

4、經驗提升:找找又快又對的好方法(先看多的一面記住數字,然後接着數完)。

四、拓展延伸

引導幼兒用學到的方法數出國樹上的水果。

幼兒園中班數學教案 篇3

活動目標

1、能用回形針、吸管、雪花片測量小魚的長度,嘗試記錄測量結果。

2、瞭解物體的長短是相對的。

活動準備

課件、回形針、吸管、雪花片若干、卡片魚、記錄單若干。

活動過程

1、創設情境圖,引發幼兒測量的興趣。

(1)出示課件。

師:夏天的池塘真熱鬧呀,說說你看到了什麼?

今天池塘裏舉行運動會,青蛙、大白鵝、小烏龜都來了,我們小朋友就做魚寶寶也去參加吧!大家想請我們小魚作裁判,願意嗎?

2、探索測量工具、測量方法。

(1)比賽開始前,先量一量魚寶寶有多長吧!

(2)你準備用什麼來測量?從哪兒開始量?

(活動實錄:幼兒一:我想用鉛筆。

幼兒二:我想用回形針

幼兒三:我想用牙籤。

幼兒四:用吸管。從魚頭開始量……)

(評析:孩子們都能想到用自然物來測量,可能看到老師爲他們準備的操作材料纔想到說的,但這並不影響活動效果,孩子們的表現慾望特別強烈。)

3、幼兒操作

(活動實錄:幼兒一:把回形針一個搭一個連在一起量。

幼兒二:量魚的周長。

幼兒三:雖然把回形針一個接一個,但沒有按一條直線量。

其餘幼兒的方法基本正確。)

(評析:本環節我沒有把測量方法拋給孩子們,而是讓他們自由探索測量方法,然後再糾正改錯。有的幼兒方法不正確在情理之中。)

4、請個別幼兒示範測量小魚。誰願意來試一試?讓我們看他量的對麼?有沒有從頭開始量?回形針之間連接的好嗎?

5、老師示範。

6、繼續操作

師:瞧,青蛙和龍蝦比跳遠,大白鵝和烏龜比游泳。比賽結果出來了,那誰是跳遠冠軍、游泳冠軍呢?請各位裁判,用吸管、雪花片量一量。把結果記錄下來。

7、展示測量結果

(1)誰是跳遠冠軍、游泳冠軍?

(2)爲什麼同樣的長度,用不同工具量,結果不一樣呢?

:同樣的物體,用不同的工具測量,因爲工具不一樣長,所以結果就不一樣。

活動延伸

1、鼓勵幼兒用自己的手、腳或者身邊的'自然物作爲測量工具,來測量活動室的面積、桌椅的高度。

2、玩“量身高”的遊戲。請幼兒兩兩結對,互相爲對方描畫出身體的輪廓,然後再用回形針測量出各自的身高有多少個回形針的長度。

幼兒園中班數學教案 篇4

活動目標:

1.在遊戲中引導幼兒探索、發現封閉式數數的方法,初步積累封閉式數數的經驗。

2.發展幼兒思維的準確性、靈活性,激發幼兒參與數活動的興趣。

3.讓幼兒學習簡單的數學題目。

4.發展幼兒的觀察力、空間想象能力。

設計思路:

1.主題活動中融入的數活動

近日我班正在進行“動物世界真奇妙”的主題活動,在認識一些鳥類的過程中,孩子們開始對於各種各樣的蛋產生了好奇與濃厚的興趣,此時抓住孩子們的興趣點,將孩子比較熟悉與喜歡的四種鳥卵作爲孩子們數數的載體,既幫助孩子們積累了相關的數經驗,同時也進一步地增強了孩子們對於各種鳥卵的興趣與認識。

2.數活動中融入的趣味遊戲

數活動本身邏輯性概念性較強,而幼兒又是具體形象性思維,在設計活動時,我將數活動融入到有趣形象的遊戲環節中,讓幼兒通過多種形式的操作,富有情節的遊戲,在輕鬆的環境中,在愉快的遊戲中積累數經驗。

3.本班幼兒數經驗的最近發展區

有序數數對於我們班的孩子而言已沒有多大挑戰性,大多幼兒都能較爲準確地點數,然而在幼兒的生活中,遊戲中我也發現孩子們在點數一些排列成封閉狀的物體時,由於缺少方法,常常出現數錯與數不清的現象。孩子已經積累了較多的點數經驗,但是在點數中缺少方法,所以在數一些亂序排序與封閉式排序的物體時,出現了困難,因此,只要在方法上稍加引導,就能使幼兒較好地掌握了。

4.活動中的生生互動

在學習活動中,孩子們之間的經驗分享與交流,更能爲幼兒所接受。數活動中我多采用了分組教學的方法,一來在活動中教師能更爲全面地觀察幼兒的活動情況,二來給幼兒較大的`選擇與操作空間。此次分組,我主要是隨機抽樣分組,幼兒中存在個體差異、能力差異,在設計活動時我考慮到了給幼兒提供生生互動、相互交流的機會,讓幼兒在探索、發現數數方法之後,與同伴充分交流、分享各自的經驗,讓孩子來教孩子,從中又使孩子們得到了更多不同的數數方法。

活動準備:

1.連線紙、水彩筆

2.雞、鴨、鴿、鵪鶉圖片及蛋樣品各一隻

3.擺放成封閉式的平面雞蛋、鴨蛋、鴿蛋、鵪鶉蛋若干

4.數字卡片

5.錄音機、磁帶

活動過程:

一、引起幼兒興趣、交代主題,活動導入

1.遊戲《連線找客人》

2.幼兒連線後,教師將幼兒作品貼在黑板上,並出示相應的動物圖片。(注意排序:雞、鴿、鴨、鵪鶉)

二、配對

1.教師出示雞蛋、鴿蛋、鴨蛋、鵪鶉蛋(特別介紹鵪鶉蛋)

2.幼兒配對,將蛋放在動物邊上。

三、數雞蛋

1.教師出示雞蛋!

“雞媽媽你們看它下了幾個蛋啊?”

2.發現問題?引導幼兒想辦法解決。

四、幼兒探索嘗試封閉式數數

1.幼兒按意願選擇不同的蛋進行數數。

“請小朋友選擇一種你要數的蛋蛋。想想看有什麼好辦法可以數的又快又對,怎麼才能記住第一個數的那個蛋呢?”

2.總結交流,數數的經驗。總結時,教師出示數字卡片。

幼兒說對後,出示數字,比較誰生的最多

五、遊戲:母雞孵蛋

1.交代遊戲規則

“着音樂一起學母雞圍着雞蛋走路。音樂一停我們就快去找一窩雞蛋蹲下附小雞哦”“快數數你一共附了幾個蛋?”

2.遊戲三邊

活動反思:

在學習活動中,孩子們之間的經驗分享與交流,更能爲幼兒所接受。數活動中我多采用了分組教學的方法,一來在活動中教師能更爲全面地觀察幼兒的活動情況,二來給幼兒較大的選擇與操作空間。此次分組,我主要是隨機抽樣分組,幼兒中存在個體差異、能力差異,在設計活動時我考慮到了給幼兒提供生生互動、相互交流的機會,讓幼兒在探索、發現數數方法之後,與同伴充分交流、分享各自的經驗,讓孩子來教孩子,從中又使孩子們得到了更多不同的數數方法。

小百科:數數兼具動詞和名詞詞性,指通過某種方式或途徑計算詳細的數字,通常採用扳手指或嘴巴唸叨或心裏默唸,爲較普遍且較普通的一種數學行爲。

幼兒園中班數學教案 篇5

目標:

1、通過不同的方法,區分2-5樣物體的厚薄,並對其進行排序。

2、培養幼兒的觀察力、比較能力。

3、通過分類合作比較,體驗快樂。

準備:木板,書,圍巾,紙,襪子,毛巾,餅乾,鞋盒,飲料,積木,籃子

過程:

(一)目測

1、師:小朋友冬天穿的外套,比你們現在穿的要怎麼樣啊(厚)那現在的.的呢(薄)

2、出示木板

師:我這裏有一塊木板,你們覺得是厚還是薄呢?

師:那我現在在拿出一塊,現在這塊木板是厚還是薄呢?

小結:原來一樣東西是不能比的,要兩樣或兩樣以上的東西才能比較厚薄

師:你是用什麼方法知道的這塊木板厚的(用眼睛看)

師:你們的小眼睛真亮呢,一看就知道厚薄。

3、出示書

師:那請你們再來說說這兩本書誰厚誰薄

師:請你上來指一指看,你是用什麼辦法知道的啊

4、出示鞋盒

師:咦,那這兩個盒子呢,請你上來指指看,你用這麼辦法啊

小結:我們能通過自己的眼睛,來比較東西的厚薄。

(二)觸摸

1、教師出示圍巾

師:天氣變得冷起來了,我要圍怎樣的圍巾,那請你們想想看,這兩條,我要圍哪一條呢

師:你們都覺得是這條厚嗎

師:那你是用什麼辦法知道呢

師:對了還可以用摸一摸的方法來比較

2、教師請幼兒上來摸,上來區分

師:那金老師請小朋友來摸一摸,看看是哪條厚,哪條薄

小結:我們剛纔可以用自己的手來摸一摸,來比較物體的厚薄。

3、在每張椅子下面放兩樣厚薄不一的東西

師:老師在你們每個小朋友的椅子下面放了個籃子,請你來比較籃子裏的東西,在最厚的東西上面貼上紫色的記時貼,貼好的小朋友把籃子送到這裏,記住自己是放在哪裏的

教師檢驗2-3樣物品

小結:我們的小朋友真棒,能用手觸摸的方法來比較物體的厚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