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幼兒園教案 > (優選)幼兒園小班教案4篇

(優選)幼兒園小班教案4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79W 次

作爲一名教職工,有必要進行細緻的教案准備工作,教案有利於教學水平的提高,有助於教研活動的開展。那要怎麼寫好教案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幼兒園小班教案4篇,歡迎大家分享。

(優選)幼兒園小班教案4篇

幼兒園小班教案 篇1

活動目標

1、通過觀察圖片,講述畫面內容。

2、能安靜傾聽同伴,並願意在集體面前大膽的表現自己。

3、引導幼兒細緻觀察畫面,激發幼兒的想象力。

4、激發幼兒感受到同伴之間相互關心,幫助的情感。

5、鼓勵幼兒大膽的猜猜、講講、動動。

教學重點、難點

我確立了目標的整和觀,科學觀,系統觀,使活動呈現趣味性,綜合性,活動性。《綱要》的基本點是以兒童發展爲出發點和歸宿。因此,在教學目標的確定和教學方法,過程的設計上努力體現以兒童發展爲本的現代幼兒教育理念,把”樂意參與講述活動,並能鼓勵幼兒根據已有的生活經驗,大膽,合理地進行想像和講述,作爲本次教學活動的重點。活動的難點在於讓幼兒知道“奇怪蘋果”的“奇怪”的處,理解故事的寓意。

活動準備

1、奇怪的蘋果的大掛圖

2、歌曲《我的好媽媽》

活動過程

根據小班幼兒學習語言和年齡的特點,結合幼兒園教學工作原則和本次活動的目標,我設計以下四個環節:

一,利用學過的兒歌《我愛媽媽》,引導幼兒應怎樣關心媽媽。

媽媽整天上班很辛苦,因爲無論什麼天氣都要堅持上班,而且下班之後還要照顧自己。那我們小朋友應該怎麼辦呢,能爲媽媽做些什麼呢,利用幼兒已有的經驗,激發幼兒的學習興趣,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活動一開始,我就提出問題,爲下面的講述作鋪墊。

二,出示掛圖,引導幼兒觀察

這一環節通過讓幼兒逐步觀察你圖片,第一幅圖片上你都看到了什麼,這會是在什麼地方呢?桌子上有什麼呀?第二幅圖上,請你想想毛毛蟲媽媽對什麼咬了一口蘋果想起了小毛毛蟲呢?第三幅圖上,小毛毛蟲爲什麼那麼的着急呢,它們之間會說了些什麼呢,請你說一說。最後一幅圖上,你又看到了什麼,毛毛蟲媽媽和小毛毛蟲它們爲什麼會這麼高興呢?

三,以圖片的導入,自然導出故事《奇怪的蘋果》

利用掛圖和上面的.提問,完整的講述畫面上的內容,畫面上的毛毛蟲媽媽和小毛毛蟲之間到底發生了什麼事情。教師有感情的講述故事,並對故事進行提問,進一步的理解故事。1)故事的名字叫什麼?故事中都有誰?2)毛毛蟲媽媽下班回家看見桌子上有什麼?3)毛毛蟲媽媽就走過去拿起來咬了一口,啊!蘋果怎麼了?4)咦!蘋果的一側怎麼被人咬過呢,心想一定是被誰咬過的?5)小毛毛蟲發現那蘋果好甜好甜,自己不捨得吃掉,把它留個了誰呀?6)那小朋友有好吃的、好玩的應該怎麼做呀?併爲第四個環節“在日常生活中我們應該怎麼做”埋下了伏筆。

四,移情講述

主體昇華,以幼兒爲主體,小毛毛蟲吃到好吃的蘋果不捨得吃留給了媽媽,因爲它知道媽媽下班回來後一定會很累、很渴,所以小毛毛蟲不捨得吃留給了媽媽。如果換成是我們,我們又該怎麼做呢創造條件讓幼兒參與活動,在前面活動的經驗基礎上讓幼兒的思維得到充分的發展。

五、以歌曲《我的好媽媽》來進一步知道媽媽的辛苦,知道自己該怎麼做。

根據幼兒的年齡特點,利用歌曲來激發幼兒的學習興趣。

教學反思

1,講述在前,故事在後。

我在設計這一活動時,打破以往上語言課的常規模式,教師通常是一味的講,不讓幼兒參與觀察,不去思考,往往都是教師自己包辦代替。這個環節的巧妙之處在於,既讓幼兒通過畫面進一步的觀察,練習幼兒的觀察能力,發展幼兒的想象力,同時也讓幼兒和自己的生活相聯繫,聯繫自己的實際生活來說說自己應該怎麼做,所以幼兒的口語表達能力得到了發展。

2,開放式教學情境:本次活動採用了開放式提問,開放式情境。

在語言教學活動中,提問的恰當與否非常關鍵,而傳統的語言活動的提問,比較單一,封閉。開放性提問則是一種全新的提問方式,它是以幼兒爲主體,強調幼兒已有的知識經驗和技能水平,引導幼兒自己觀察和認識世界,從而建立起全新的師幼互動關係的提問方式,它不僅有利於培養幼兒思維的獨創性,變通性,精密性,還有利於鍛鍊實際解決問題的能力。如教師通過兩個問題“毛毛蟲媽媽爲什麼這麼高興”及“那我們小朋友又好吃的、好玩的應該怎麼做呀”,讓孩子在已有的生活經驗基礎上合理想像。

3,根據小班幼兒的語言教學目標和本班幼兒的實際發展水平,以幼兒的需要爲基礎,能把語言講述活動與生活經驗有機地結合起來。

幼兒園小班教案 篇2

活動目標:通過活動讓幼兒進一步瞭解樹木是我們的好朋友,激發幼兒喜愛樹木的情感。

活動準備:樹幹、帶有一小段樹幹樹枝和樹葉的上半棵大樹;故事繪畫的紙、筆;撕貼的紙、糨糊若干。

活動過程:

一、引起興趣

(出示小熊)小熊想做什麼呢?你從什麼地方看出來的?猜猜看小熊想畫什麼

小熊爲什麼要畫一棵大樹呢?老師來講一個故事。

二、聽“小熊畫大樹”的故事

1、教師邊講故事,邊相應地出示大樹的各個組成結構:

粗粗的樹幹是大樹的身體,(什麼是大樹的身體?)長長的樹枝是大樹的手臂,(什麼是大叔的手臂?)樹上還有許多好看的樹葉。

2、小熊發現:咦,大樹沒有腳,怎麼能站着呢?(個別幼兒想象回答)大樹說:“哈哈,我的`腳長在地底下,樹根就是我的腳。”(大樹的腳是什麼?平時我們看得見嗎?)

3、提問:

大樹的身體是什麼?

大樹的手臂是什麼?

大樹的腳又是什麼?

你們喜歡大樹嗎?爲什麼?

3、小結:有了大樹,小鳥就有地方築窩,松鼠纔可以在大樹上竄上竄下忙個不停,夏天還可以在樹下乘涼。大樹可真好,我們都喜歡它。

三、畫大樹

1、老師畫大樹:引導幼兒用動作輔助表達有關語句)

小朋友,老師做小熊,你們做大樹,畫出一棵棵的大樹。

什麼是大樹的身體?

什麼是大樹的手臂?

什麼是大樹的腳?

2、肢體語言

(1)你們的身體做什麼?

你們的手臂做什麼?

你們的腳做什麼?

你們的手又可以做什麼?

(2)邊蹲下從根開始邊做動作,邊用“我們”來進行語言表達。

大樹是我們的好朋友,它是那麼神氣!你們想不想畫一棵大樹?

3、幼兒畫大樹:

幼兒嘗試用繪畫、撕貼等方法畫一棵大樹。

四、大樹變森林

這麼多的大樹在一起會變成什麼?(森林)你們喜歡嗎?

小朋友們可以在樹下做什麼呢?

幼兒園小班教案 篇3

活動目標:

1、對活動有興趣,能堅持。

2、初步嘗試體驗數字與物體數量之間的關係。

材料提供:

用硬板紙製成的手形,各色指環,數卡。

操作層次:

第一層次:能根據顏色將指環套在相應的手指上。

第二層次:學習按數卡,在手指上套入相同數量的指環。

第三層次:嘗試着在手指上套入多於3個的指環。

操作說明:

請幼兒按顏色、數量在手指上套戒指。

指導建議:

1、教師可引導幼兒將指環套在自己的手上,以訓練其雙手的`協同能力。

2、對數學能力較強的幼兒可以增加難度。

幼兒園小班教案 篇4

目標:

1認識自己的標記。

2知道愛清潔,講衛生,會用自己用的茶杯、毛巾

1向幼兒介紹一日生活內容。

重點告訴幼兒在幼兒園每天吃點心、吃飯、喝水。

2介紹自己的照片,並貼在毛巾架上。

3幼兒掛一條毛巾在自己的標記圖下。

4遊戲:看誰認得快

分組進行,鞏固各自對標記的認識。

照相機

複習有關字詞。

相應的大、小字卡(小字卡每人一套)

大家面向教師坐好,集體說兒歌:"我有一架照相機,照出照片真像你。我來給你拍個照,馬上把照片送給你。"教師出示大字卡,幼兒用兩手做拍照狀,嘴裏說:"咔嚓",然後就在自己的小字卡中找出相應字卡舉起來。遊戲反覆進行。

桌面滾球

目標:練習在桌子上滾球,發展手眼協調能力。

準備:三張桌子,一個大球。

將三張桌子並齊,兩名幼兒分別站在桌子的`兩端,

一名幼兒從桌面上把球滾向對面的幼兒;對面的幼兒接到球后,再從桌子下面把球滾回去。沒有接到球或球從桌面上滾落下來的幼兒要下場,由下一名幼兒替換。遊戲可以反覆進行。

看圖書

目標:培養幼兒看圖書的興趣

準備:圖書若干

教師出示圖書及圖片與幼兒一起分享故事內容,適當加上情境表演。

體育遊戲:小風車

目標:1、學習正確跑的姿勢。

2、練習聽信號向指定方向跑。

1、幼兒成一橫隊站在場地一端,每人手持小風車一個。

2、遊戲開始,大家一起念兒歌:"小風車真好玩,我一跑它就轉"幼兒按照口令,手持風車向指定方向跑,可反覆進行數次。

數學遊戲:有趣的圖形

會用圓形、正方形、三角形進行排序。

1、出示用三種圖形拼成的小房子,說出它們的名稱。

2、老師在黑板上貼上一種圖形,讓幼兒從小盤中取出與黑板上相同的圖形。

3、幼兒根據教師的指令,依次在排序板上擺相應的圖形。

4、檢查幼兒擺放是否真確,重點輔導錯誤較多的幼兒。

手指遊戲

兩手放到腿上準備。然後邊念兒歌邊做動作。

一隻小手出來了,[舉起一隻手]一隻小手也出來了[舉起另一隻手,兩手手心相對]

大拇指見面點點頭,點點頭。[左右手大拇指各彎曲兩次]"你好,你好"[左右手大拇指各彎曲一次]

食指見面彎彎腰,彎彎腰。[左右手食指各彎曲兩次]"你好,你好"[左右手食指各彎曲一次]

中指見面頂頂頭,頂頂頭。[左右手中指相碰四次]"你好,你好[左右手中指碰兩次]"

無名指見面親親臉,親親臉[左右手無名指輕輕磨擦]"你好啊,你好啊"

小拇指見面勾一勾,勾一勾[左右手小拇指勾在一起拉兩次]"你好,你好"[小拇指勾住拉兩次]

兩隻小手要回家[兩手相對]"再見,再見[手指全部彎曲左右手各一次]

一隻小手回家了[將一隻手放在腿上]一隻小手也回家了[將另一隻手也放在腿上]

套套樂

目標:感知大小

準備:多於幼兒人數4倍左右、大小不同的舊紙盒

1、教師提出活動要求

"我們一起來做D個遊戲,誰會將這些盒子藏起來?"

2、教師演示藏盒子的方法。

3、幼兒動手操作。

4、教師可經常問幼兒:小盒子到哪裏去了?小盒子能否套進大盒子呢?

5、幼兒在實際操作過程中,朦朧地感知大小的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