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幼兒園教案 > [通用]幼兒園大班教案9篇

[通用]幼兒園大班教案9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33W 次

作爲一名人民教師,往往需要進行教案編寫工作,教案是教學活動的總的組織綱領和行動方案。那麼大家知道正規的教案是怎麼寫的嗎?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幼兒園大班教案9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通用]幼兒園大班教案9篇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1

活動目標

1、讓幼兒認識綠色。

2、讓幼兒知道綠色的東西有哪些。

3、發展目測力、判斷力。

4、引發幼兒對綠色的產生興趣。

活動準備

1、課件

2、瓶子 綠寶寶 青菜 西瓜 蘋果 香蕉 氣球

活動過程

一、穩定幼兒情緒:變魔法。

1、小朋友,這裏一瓶水是不是?今天老師要施魔法哦,看一下水會變成什麼樣子了?

2、哇!原來水變成什麼顏色?

二、小結:水變成綠色了。

三、出示"綠色寶寶"。

1、小朋友,跟綠色寶寶打招呼,它穿一件很漂亮的衣服過來哦!

2、它的衣服是什麼顏色?

3、今天,老師還帶來了很多好吃的東西過來哦!讓我們來看一看它們是誰?

四、出示青菜、西瓜,讓幼兒再次認識綠色,加深印象。

1、這是什麼?什麼顏色的?

2、小朋友,你們看一下我們教室有沒有綠色的東西呢?我們一起來找一下。

五、遊戲鞏固。

黑板上貼上紅色的蘋果、黃色的香蕉和綠色的氣球,讓幼兒找出綠色的東西。

六、活動總結

1、小朋友今天我們認識了什麼顏色?(綠色

2、綠色的`東西還有很多哦!我們回家和爸爸媽媽找一下,明天來和老師分享。

小百科:綠色(green)是自然界中常見的顏色,是一種比剛長的嫩草的顏色深些的顏色或呈豔綠,和在光譜中介青與黃之間的那種顏色。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2

活動目標

1、探索嘗試設計賀卡,充分想象畫出與衆不同的自己喜歡的畫面。

2、掌握賀卡的製作的技能,能用不同的力度和色彩表現畫面的主次層次。

3、在學會製作不同類型的賀卡的基礎上,讓幼兒創造性的裝飾各種圖案,發展幼兒的創新能力。

2 幼兒園大班美術教案:活動準備

1、油畫棒、試塗顏色的砂紙、人手一件半成品砂紙賀卡

2、作品展示區 各種賀卡彩筆 各種紙卡、

3、上課用的課件及多媒體教室。

活動流程

一、欣賞各種賀卡,進行發散思維:

看老師給你們帶來了什麼禮物?

1、擴散思維:瞭解賀卡的種類:生日卡、賀年卡、畢業卡、聖誕卡、節日卡……、

問:你在哪裏見過賀卡?它們都是什麼形狀的?這些賀卡有什麼用處?讓幼兒知道:賀卡可以傳達友誼,表示相互祝福之情。

2、發散思維:爲不同的賀卡分類:(根據材料、形狀、內容、圖案不同進行分類)

3、一點向多點發散思維:瞭解賀卡的演變:

樹葉賀卡——紙賀卡——電子賀卡(幼兒根據賀卡的'不同進行討論,說說自己賀卡的種類。)

二、創新制作賀卡:

1、幼兒觀察砂紙的特點,砂紙和白紙的不同之處。砂紙和白紙有什麼不一樣的地方?引導幼兒大膽講述砂紙與白紙的不同之處。

(白紙光滑、塗上顏色鮮豔,砂紙底色深、粗糙、上面有小沙礫、對油畫棒的着色力較好。)

2、畫畫時用什麼樣的方法塗色呢?師幼共同用手指撫摸手背的方法感受力度的輕重。(塗底色時用油畫棒平貼在砂紙上輕輕的掃過。畫主要景物時要用力,象手指重重的按在手背上。)

3、你喜歡什麼顏色?

引導幼兒大膽在砂紙上試塗各種顏色,探索發現適合砂紙畫選用的顏色。(白色、粉色、黃色、天蘭色、桃紅色、淺綠色、紫羅蘭等一些色彩豔麗的顏色,還可以讓幼兒試用先塗白色打底,再塗紅色、深藍、綠色等顏色。)

4、引導幼兒大膽講述賀卡準備送給誰?(這麼美麗的砂紙畫賀卡你想送給誰?)

從畫面的主次層次表現情況、顏色的選擇、內容的表現的情況。問幼兒你在賀卡里面畫些什麼內容?鼓勵幼兒大膽講述想要送給什麼人。

三、郵寄賀卡

利用週末請家長幫忙把自己製作的賀卡郵寄給你最喜歡的人。並把結果反饋給老師。

活動反思

活動層層遞進,孩子的感受層層深入。

本次活動由蒐集賀卡、欣賞賀卡、設計賀卡等組成一系列的活動,在整個活動中孩子們通過看看、畫畫、貼貼、寫寫、剪剪這樣由淺入深地進行了探索,他們的感受也應該是層層遞進的。

孩子們從最初的蒐集到欣賞再到設計和郵寄,是一個極其自然而流暢的過程,每一次活動都是下一次活動的基礎和鋪墊,這與老師的精心預設與隨時生成是密不可分的,因爲老師要根據孩子每次的經驗水平和現實表現進行調解,纔會使孩子在每次的活動中都有所收穫。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3

活動目標

1. 通過親自觀察、比較、品嚐、實驗,讓幼兒認識鹽的顏色、形狀、味道等。

2. 初步瞭解鹽的用途,知道鹽是怎麼來的。

3. 瞭解鹽的特性,遇水可溶化,受熱又可從水中分離出來。

4. 能認真傾聽同伴發言,且能獨立地進行操作活動。

5. 培養幼兒樂意在衆人面前大膽發言的習慣。

教學重點、難點

瞭解鹽的特性 。鹽遇水可以融化;受熱鹽又可從水中分離出來。

活動準備

1. 裝滿鹽的罐子一個,盤子一個;裝有糖的盤子一個;裝滿水的水盆一個;找一個幼兒扮演“文文”;能操作的蝴蝶一隻。

2. 鐵鍋一個,電爐一個。

3. 每名幼兒一小匙鹽,一個裝滿水的小水杯。

4. 海水製鹽的錄像片,鹽湖的圖片一張。

活動過程

一、認識鹽

1.教師出示裝有鹽的盤子,請幼兒觀察。

提問:鹽是什麼顏色?

鹽看起來像什麼?(如像糖、像雪、像白麪等)。

鹽是什麼形狀的?(白色的、像糖、像雪。細看鹽是小顆粒狀)。

2.嚐嚐鹽是什麼味。

讓每個幼兒輕輕在裝鹽的盤子裏沾一下手指,放在嘴裏舔一下,嚐嚐鹽的味道;讓幼兒告訴老師鹽是什麼味;請幼兒再嘗一嘗糖,通過糖和鹽的對比,肯定鹽的味道是鹹的'。

二、表演:文文的故事

一隻蝴蝶飛到了文文的面前,文文忙去捉蝴蝶。他跑啊跑,沒想到蝴蝶沒捉到,卻碰翻了鹽罐,雪白的鹽全撒到了水盆裏。

三、請幼兒觀察落到了水盆裏的鹽的變化

教師用手攪水盆裏的水,請幼兒觀察鹽慢慢溶化到水中的現象。用匙子輕輕攪動水杯,觀察鹽的變化,然後嚐嚐水的味道有什麼變化。

四、把鹽找回來

1、我們大家來幫文文把鹽找回來吧。

2、實驗讓鹽水蒸發分離出鹽來。

(1) 把盆裏的水倒進鍋裏,燒沸,讓水不斷蒸發直到水全燒乾,顯出鍋底的鹽來。

(2) 把幼兒小水杯裏的水全倒進鍋裏,讓幼兒親自進行一遍實驗。

(3) 教師小結:鹽能夠深化在水裏,使水變鹹;鹽水受熱蒸發,水全乾了之後,鹽又會重新出現,從水中分離出來。

五、鹽從哪裏來

1、請幼兒觀看海水製鹽的錄像片。

2、組織幼兒討論:鹽是怎麼來的?

3、重放一遍錄像,教師總結海水製造鹽的原理:海水很鹹,它含有大量的鹽。鹽水遇熱蒸發變幹後,會分離出鹽來,所以人們便用海水來製鹽,我們平時吃的鹽大都是海鹽。

4、鹽的其他來源

(1) 請幼兒看鹽湖的照片

(2) 告訴幼兒世界上的鹽除了海水制的鹽外,還有天然鹽礦和鹽湖,那是很多很多年以前的大海被曬乾後變成的。

教學反思

在本次活動中,我覺得太倉促。雖然我不斷的給孩子們用實驗來啓發他們,但是孩子還是有一些朦朧感。

不過在此次活動中還是讓孩子知道了鹽的來源、味道。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4

活動目標

讓小朋友們認識環境得重要性,讓小朋友有積極健康得心,來愛清潔,愛衛生,垃圾要扔垃圾桶。

讓小朋友們知道自己要學會做力所能及的事情,做一個愛勞動,文明的孩子。

嘗試用較完整的話來表達自己的意願,並樂意大膽地進行交流。

遵守社會行爲規則,不做“禁止”的事。

教學重點、難點

學習重點在於培養幼兒積極的心來熱愛我們得生活環境,不損壞環境,要愛惜環境。難點在於 多重轉換,可能理解上有一點侷限性。

活動準備

準備與本課相關的圖片,準備一兩個小故事,與本課相關的。及繪製簡筆畫的用具。讓小朋友自己講述自己看到的損壞公共設施的人和事。

活動過程

過程一:導入學習

1 老師展示準備的圖片,問小朋友發生了什麼事情,然後,老師課堂作畫,一點一點的畫,畫一個人晚上在路上走,突然掉下了沒有蓋子的下水井裏面。問小朋友它的蓋子哪去了,那個人真慘,然後舉例說說現實生活中的.一些公用事物,及地方,讓小朋友知道,那些事物和環境都是給我們生活帶來很多方便的,所以讓小朋友要愛護公物,愛護環境,然後又引導說,現在就有一個垃圾桶在哭泣,讓小朋友猜猜它怎麼了,引起本課學習。

過程二:課文理解和討論

1 老師引導小朋友理解本課,再問爲什麼會那樣,人們做了些什麼?

2 再問小朋友在身邊的環境裏有沒有破壞公共環境的情部?

3 請小朋友討論

過程三:老師給小朋友講公用設施,我們環境的重要性,如果都破壞了,那樣我們的生活又會是怎樣,讓小朋友反思學習,和總結。

過程四:課本相關遊戲活動

老師和小朋友來演一個情景表演,然後請小朋友對情景中的人和事進行對錯的判斷。

過程五:清小朋友畫一幅美麗的環境圖

教學反思

在這堂課的教學中,是以幼兒身邊事物出發,幼兒更易理解,及日後的作用。讓幼兒培養良好的行爲習慣,貼切事實本身,在幼兒理解範圍。對幼兒對環境意識方面有很大的認知得提高,促進幼兒積極向上的心態,通過繪畫,給幼兒自由的心理想像空間,展現出幼兒的心理嚮往。情景表演起到了師生互動,增加師生感情。活動效果很生動,有趣。建議組織一次幼兒愛護公共設施環境的活動。

小百科:垃圾桶,又名廢物箱或垃圾箱,是指裝放垃圾的地方。多數以金屬或塑膠製,用時放入塑料袋,當垃圾一多便可紮起袋丟掉。垃圾桶是人們生活中“藏污納垢”的容器,也是社會文化的一種折射。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5

【活動目標】

1.感受自然界昆蟲的可愛、奇妙,萌發愛 護小動物的情感

2.學習靠腰部扭動貼地爬行,鍛鍊軀幹的柔韌性和協調性

3.對腰部扭動貼地爬行動作感興趣,能克服畏難情緒

【重點難點】

重點:學習模仿蟲子腰部扭動貼地爬,感受自然界昆蟲的可愛、奇妙

難點:能克服困難、協調地完成動作

【活動準備】

經驗準備:組織幼兒觀看動物世界的錄像,模仿不同動物的爬行動作;瞭解青蟲的演變過程

物質準備:幼兒人手一隻布袋、錄音機、磁帶。場地準備:有斜坡的青草地、花園,並放置好小青蟲的“糞便”

【活動過程】

一、開始部分

1.經驗回顧:哪些動物會爬?怎麼爬?昆蟲爬的動作有哪些?

2.熱身運動:幼兒分散模仿各種動物爬行。

①自由模仿:手腳着地屈膝爬,手腳着地爬,匍匐等等;

②集體模仿:兩人坐抱一起,模仿“西瓜蟲”滾動前進;幼兒全體屈膝,將手搭在前幼兒的臀部上,變成長長的“毛毛蟲”蠕動前進;變成“蜈蚣”,同時擡手擡腳爬行前進等等。

二、基本部分

1.討論:小青蟲長得怎麼樣?是怎麼爬的?

2.幼兒自由嘗試,模仿青蟲的爬行;

3.討論動作要領: “撅起小屁股,擡起小腦袋,彎彎身子伸伸腰,嘿咻嘿咻往前爬。” (個別幼兒示範,教師示範講解:靠腰部的扭動,儘量不用手去推,將臀部往上拱,使身體成∩,膝蓋跪住,將上身往前伸長,如此反覆。)

4.幼兒第二次練習(重點指導能力弱的幼兒:不用手腳幫忙,靠腰部扭動爬行,動作協調)。

三、遊戲部分

1.“找肥料”

請“青蟲”用剛學會的爬行動作,將這些肥料分別運到指定地點,比比在規定的時間內,哪組又快又多。

2.“我們長大了”

請每個幼兒取一隻布袋,將身體套入布袋中(表示青蟲長大了)練習爬行(根據幼兒的.活動情況調節幼兒的活動量,鼓勵能力強的幼兒幫助能力弱的幼兒)。

3.“小青蟲的夢”

①教師以蝴蝶姐姐的身份講述遊戲規則:根據人數將幼兒分成2組,先是魚貫地爬過山坡,在山坡對面的草叢中揀起一根教師事先準備的青草粘在身上,然後鑽入布袋,爬過草地,在音樂聲中鑽出布袋,代表蛻變成蝴蝶,翩翩起舞。

②幼兒跟着蝴蝶姐姐開始旅程:爬山坡――吃青草――吐絲結繭(將身體鑽入布袋中)――蛻變成蝴蝶――在花叢中飛舞。

四、結束部分

1.放鬆活動:隨音樂中,學蝴蝶飛舞;

2.整理活動場地,出場。

【延伸活動】

在晨間活動中,讓幼兒用布袋繼續進行遊戲。

【活動評析】

一、設計意圖

戶外活動時,幼兒對花園裏的昆蟲特感興趣,會長時間地觀察,有的甚至趴在蟲子後面跟着它爬,我就以青蟲成長的過程爲遊戲情節,力圖做到:一、滲透環境教育:讓孩子瞭解周圍環境,瞭解其相互間的作用,體會到它的美妙,激發喜愛之情。因此,在活動中,我設計了“小青蟲的夢”的遊戲情節,讓幼兒以“青蟲”參與活動,使幼兒在輕鬆、愉快的情景下活動。二、增加難度,提高爬行速度。幼兒軀幹的扭動來爬行,難度頗大了,讓幼兒在遊戲中探索學習。其三,讓幼兒嘗試用自己的身體來模仿小青蟲爬行,激發幼兒探索身體運動的樂趣。

二、效果分析

本活動場地在有斜坡的草地和花園,避免了體育活動中繁瑣的場地佈置,幼兒在活動中潛移默化地感受到這些與我們的關係是這麼的密切與和諧,使環境教育從情感角度入手潤物細無聲地滋潤孩子的心田。學習新動作、遊戲、課中小肆還是放鬆活動,教師均以遊戲的口吻進行,如在動作學習時,教師以“噘起小屁股,擡起小腦袋,彎彎身子伸伸腰,嘿咻嘿咻往前爬”的兒歌來形象化幼兒的動作要領,使幼兒在琅琅上口的兒歌中,興致盎然地進行學習。幼兒在形象的遊戲情節中,反覆練習爬行,樂此不疲,較好地完成了教學的重難點。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6

活動目標

1.初步探索並運用對摺剪、重疊剪得方法進行剪紙黏貼,表現老虎的主要特徵。

2.通過對重點剪紙部分的練習,探索並學習對摺剪、重疊剪的方法。

3.對剪紙活動有興趣,體驗剪紙的樂趣。

活動準備

1.畫紙、記號筆、鉛筆、彩色手工紙、廢舊的紙、剪刀、膠水等。

2.已用對摺剪剪好的“王”字,老虎的圖片。

活動過程

1.激發興趣。

今年的生的小寶寶屬什麼?請你說說老虎的.長的樣子。

2. 出示老虎的圖片,引導幼兒觀察、欣賞。

提問:“你知道老虎最明顯的特徵是什麼嗎?”

“老虎身上的花紋一般是由哪兩種顏色構成的?花紋像什麼?”

3. 出示已經剪好的“王”字,引導幼兒探索剪得方法。

4.觀察老虎其他的部位,想想可以用什麼方法來剪。學習重疊剪的方法。

5.幼兒創作,教師及時進行指導。

(1)提出要求:要用我們剛纔學習得方法來剪。

(2)幼兒操作,教師指導。

6.評價與欣賞。

(1)教師請幼兒介紹自己的作品。說一說老虎的哪些部位是重疊剪,哪些部位是對摺剪?

(2)“你覺得用對摺剪的方法還可以剪出哪些東西?”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7

1、研究內容及研究情況

鄉土塑造活動是將面泥和鄉土資源整合而開展的活動,中班年齡階段是挖掘主題背景下的單個事物進行多材料的鄉土塑造。本學期我們研究的目標是:選擇適宜的鄉土材料爲切入口,提高幼兒鄉土塑造的能力。那麼如何去選擇適宜的鄉土材料呢?我園地處農村,是一所鄉村幼兒園,有着豐富的自然資源,對幼兒充滿魅力,我們需要去發現,去挖掘,去利用,去宣傳,讓這些對於孩子來說充滿了魅力,充滿了吸引力的鄉土資源,走近孩子的視野,走進孩子的生活,從而提高幼兒的動手能力、審美能力、創新能力,促進幼兒的全面發展。因而我們要因地制宜,就地取材,充分利用農村豐富的鄉土資源,實施立足於農村的素質教育,培養出充滿好奇、勇於探究,活潑、自信、健康的兒童。運用鄉土資源發展是對鄉土文化的繼承與發揚,是課改理念的具體體現,是整合幼兒園周邊資源的具體實踐。蝴蝶是幼兒比較喜歡的動物,蝴蝶的美麗翅膀吸引着幼兒,讓幼兒嘗試探索用鄉土材料來表現蝴蝶的翅膀的繽紛多彩。

《綱要》指出,幼兒園和家庭應爲幼兒提供健康、豐富的生活和活動環境,滿足他們多方面發展的需要,使他們在快樂的童年生活中獲得有益於身心發展的經驗。我們通過開發運用鄉土資源,並結合家長資源收集鄉土材料,並將其投放到幼兒活動中去,促進幼兒能力的發展;豐富了幼兒學習途徑、方法。在鄉土材料適宜選材的原則上,運用鄉土資源創設良好的環境,將鄉土材料與幼兒集體活動有機的整合在一起,爲幼兒創設一個提高自身能力的平臺。

2、主題開展的情況

在開展主題“美麗的春天”中,孩子們和許多春天的動植物交上了朋友,如:綠綠的小草,美麗的花草、燕子、青蛙,最近的幾次戶外活動時,孩子們發現了在空中飛的蝴蝶,蝴蝶美麗的翅膀和優美的舞姿吸引了幼兒,他們一下子興奮起來,急着去捉蝴蝶,於是圍繞美麗的蝴蝶孩子們又展開了熱烈的討論,“老師,媽媽說,美麗的蝴蝶是毛毛蟲變的對嗎?”“蝴蝶是好的,還是壞的?”“蝴蝶最喜歡吃什麼?”於是在老師和幼兒的推動下,孩子們和父母一起收集了許多蝴蝶的圖片和資料,以及在教室裏創設有關蝴蝶的環境來刺激幼兒,從中幼兒驚奇的發現蝴蝶的翅膀上的花紋是對稱的。但是在區角活動中製作蝴蝶、裝飾蝴蝶時我發現幼兒對蝴蝶對稱的特點把握還是不夠,於是我引導幼兒嘗試去發現蝴蝶身上花紋左右對稱的祕密。蝴蝶翅膀的花紋、色彩斑斕,給予了幼兒充分的想象空間。蝴蝶翅膀的左右對稱,爲幼兒體驗對稱的美感,以及爲幼兒表現美提供了很好的機會。

根據中班幼兒對有序排列等規律有一定的理解,所以預設本次活動,利用多種材料來塑造蝴蝶,並在蝴蝶上用多種材料來有序裝飾,既整合了有關數的內容也體現了我們塑造的特色。同時也提升幼兒對蝴蝶對稱特徵的理解。

3、資源利用

我們利用家長資源,蒐集了大量的鄉土材料,拿着和爸爸、媽媽一起收集的材料和生活中常用的一些鄉土材料和廢舊材料幼兒的興趣更加高漲,投入到活動當中,以一種愉悅的情緒去表現,更能激發幼兒的表現慾望。

內容與要求:

嘗試用不同的材料來塑造蝴蝶,表現蝴蝶左右對稱的特徵,感受蝴蝶的美,體驗塑造的快樂。

培養幼兒動手操作的能力,並能根據所觀察到得現象大膽地在同伴之間交流。

培養幼兒的觀察、操作、表達能力,提高幼兒的審美情趣及創新意識。

活動重點、難點:表現蝴蝶左右對稱的特徵

活動準備:

1、前期經驗準備:幼兒已捕捉、收集過蝴蝶;幼兒欣賞過各種蝴蝶的圖片,體驗蝴蝶的美,初步感知蝴蝶翅膀對稱的特點。

2、本次活動準備:

x三隻蝴蝶的課件、情景小花園、各種紙剪的花形和樹葉形狀

x材料:面泥、鄉土材料(赤豆、綠豆、蠶豆、花生、貝殼、樹葉、芝麻、枸杞等)、廢舊材料(開心果殼、螃蟹殼、鈕釦等)、牙籤、吸管、貼貼紙、剪刀等

x蝴蝶的背景音樂、蝴蝶花的音樂

活動流程:引發興趣——實踐操作——分享交流——後續延伸

活動過程:

一、引發興趣

師:三隻蝴蝶的故事聽過嗎?故事裏有哪三隻蝴蝶?三隻蝴蝶是我們的好朋友,今天它們有來到了我們的中(1)班,我們看看吧。

1、逐一出示紅蝴蝶、黃蝴蝶、白蝴蝶幼兒拍手歡迎

2、提問:你最喜歡哪隻蝴蝶?爲什麼?

它什麼地方最漂亮?有幾對翅膀?翅膀的什麼地方最漂亮?翅膀的左邊和右邊的花紋有什麼小祕密?

3、老師提升:原來呀,蝴蝶翅膀上的左邊與右邊的顏色一模一樣,左邊與右邊的花紋一模一樣,左邊與右邊花紋的方向也一模一樣。兩邊一模一樣的我們有個好聽的名字叫“對稱”。

4、提問:蝴蝶身上還有什麼也是對稱的'?

二、實踐操作

x師:春天真美,春天來到了我們的中1班,三隻蝴蝶要在我們中1班的小花園裏開一個舞會,他們要請好多好多各種各樣的蝴蝶來參加,可他們還沒有請到。它們說我們中1班的小朋友很聰明的,它想請我們來幫忙,你們願意嗎?

x今天老師也想請了一隻蝴蝶,看請來了什麼蝴蝶?(出示一隻只有一半翅膀的蝴蝶)

x師:蝴蝶飛得很快,把一邊的翅膀都弄丟了,那可怎麼辦呢?誰來幫幫忙救救它?

1、老師和個別幼兒一起嘗試做蝴蝶的另一半

師在製作過程中邊做邊提升製作蝴蝶的左右對稱。

2、集體嘗試

師:前幾天你們和爸爸媽媽收集了很多的材料,我們有什麼好辦法把這些材料變成各種各樣的蝴蝶請到我們中(1)班呢?

x你想用什麼打扮蝴蝶

x幼兒討論

x幼兒嘗試塑造蝴蝶

三、分享交流

師:向好朋友或想客人老師介紹一下:你請來的蝴蝶是用xx做的?翅膀上花紋是用xx來打扮的?

1、幼兒互相交流

2、幼兒與老師交流

四、後續延伸:

1、把請來的蝴蝶放到小花園來

師:你們幫三隻蝴蝶請來了好朋友,蝴蝶們真開心,它們馬上要開舞會了,你們開心嗎?好,我們和蝴蝶一起來跳舞吧。

2、幼兒隨音樂一起歌表演《蝴蝶花》

活動反思:

這是在《美麗的春天》主題背景下的第三研活動。通過對鄉土材料在集體活動中的研究,我尋找到一些鄉土材料與塑造相結合,表現蝴蝶的特徵,讓幼兒在與自己生活相貼近的材料去創造、探索。在材料的投放上比第一第二研更加多樣,包括生活中幼兒常見的胡蘿蔔、白蘿蔔、藕等等,幼兒操作的興趣很高,把握的也很好。

本次活動中,運用了材料暗示法,在投入大型鄉土材料爲主,面泥爲輔的地方,幼兒都用大型鄉土材料來做了蝴蝶的翅膀,而放了面泥爲主,小型鄉土材料爲輔的地方,幼兒都用面泥來做了蝴蝶的翅膀,而用小型鄉土材料來裝飾了翅膀。在活動中,孩子們很有成功感,情感得到了滿足。

本次活動的重難點是蝴蝶的對稱,在塑造過程中,用大型鄉土材料來做的蝴蝶,大小方面的對稱比較好,而用面泥來做的蝴蝶,它的翅膀的大小對稱不夠對稱,大小有所相差。在讓孩子觀察蝴蝶哪裏受傷了,孩子都可以找出蝴蝶不對稱的地方在哪裏,在顏色、大小、方向都掌握了,活動解決的活動的重難點,幼兒在蝴蝶的上已經掌握了對稱這個概念。

活動雖然已經上過三研,但是孩子的興趣還是很高的,很喜歡,最後還很開心的向客人老師介紹着自己的作品,表現出很大的成就感,幼兒的情感得到了滿足。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8

活動目標:

1、能集中注意力傾聽同伴的發言,掌握動物名詞與量詞的搭配。

2、遷移歌謠《兩隻老虎》中的句式創編複合長句。

3、提高幼兒遵守遊戲規則的自覺性,學習與同伴一起愉快地遊戲。

活動準備:

1、經驗準備:⑴幼兒會唱歌曲《兩隻老虎》,已掌握一定的動物名詞和常用的量詞、動詞、形容詞等。

⑵幼兒認識一些小動物的本領。

2、物質準備:動物卡片掛飾多於幼兒人數,小丑帽若干,音樂《兩隻老虎》。

活動過程:

一、律動入場《兩隻老虎》,激發幼兒興趣

1、播放音樂《兩隻老虎》,帶領幼兒邊唱歌邊表演,營造快樂的遊戲氛圍。

引導語:今天我們一起去參加馬戲團表演,我扮演小老虎,小朋友扮演其他小動物,一起聽着音樂進場嘍!(播放音樂)

二、複習動物名詞與量詞的搭配

1、引導語:今天馬戲團來了這麼多小動物,都有誰呢?請你們來自我介紹一下。

小結:原來一般像老鷹、老虎、獅子等飛禽走獸可以說“一隻”,像蛇、魚等長得比較細長的動物(肢體動作)一般稱爲“一條”,像牛、羊等家畜就用“一頭”來表示,還有馬、斑馬一般用“一匹”。

2、引導語:接下來,精彩的馬戲表演就要開始嘍!小動物們,你們準備好了嗎?首先上場的是小老虎我,小耳朵要仔細聽我是怎麼閃亮登場的?(邊打節奏邊說句子)

小結:對了我會用上兩隻××,兩隻××,×××來誇獎動物的本領。

3、引導語:那你們能學一學《兩隻老虎》也讓自己閃亮登場?請小朋友和旁邊的小朋友先商量可以怎麼編好聽的.句子?

小結:剛纔小朋友都很棒,都學會用完整好聽的話說一說小動物的本領,編了燕子飛得高的本領,奶牛會產奶的本領。

三、遊戲“動物馬戲團”

1、教師講解示範遊戲玩法及規則。

引導語:小動物有那麼多的本領,今天我們要來玩一個說話的遊戲叫做《動物馬戲團》。

(1)規則:一個人扮演動物馬戲團的團長,其他的小朋友扮演不同的小動物。團長走到某種動物面前,有節奏地說:“小動物們,小動物們,本領大。”小動物就要根據卡片上的動物像剛纔我們學的《兩隻老虎》,用好聽的句子來介紹自己的本領。

(2)要求:團長和團員們都要仔細聽,說得對說得有道理,團長就可以對小動物說“請”請他加入馬戲團,跟在團長的後面。說錯了,就不能加入馬戲團,團長就說:“請下次再加油吧!”再去找下一個小動物。

2、師幼集體遊戲環節。

引導語:我先來當團長,遊戲開始嘍!我們一起說:小動物們,小動物們,本領大。(手勢)

小結:剛剛小朋友都學會用好聽的詞和工整的句式來說一說小動物的本領,而且其他小動物遇到困難還能幫忙改正。

四、拓展遊戲的玩法

引導語:接下來,要加大難度嘍!動物馬戲團有那麼多的動物,團長要選出本領最大的動物。小耳朵仔細聽我說的句子和之前有什麼不一樣?

例:兩(只)老虎,兩(只)老虎,跑得快;一(只)喜歡跳圈,一(只)喜歡能歌善舞,真威風。(出示結構句式)

小結:哇,小動物們眼睛很亮,而且小耳朵仔細地聽出了我把句式變長了。剛纔老師用了兩句話,把老虎的本領說得更完整更具體,請你們試試你扮演的動物也可以怎麼編好聽的句子?

1、幼兒仿編句式,教師引導。

引導語:誰願意來試一試你扮演的小動物還可以怎麼編得好聽又有道理呢?

幼兒1:兩隻猴子,兩隻猴子,爬得高,一隻在饒癢癢,一隻在搖尾巴,真有趣。

幼兒2:兩條小魚,兩條小魚,遊得快。一條游到東邊,一條游到西邊,真開心。

2.分組遊戲,教師觀察指導。

引導語:這次你們可以分組來玩這個遊戲,每一組不超過6個人,找到自己的好朋友然後圍着帽子坐下來,商量誰先當團長。商量好再開始遊戲,如果玩完一輪之後,可以和你的同伴交換角色再玩一次。等音樂響了的時候,你們就把頭飾放到每一組的筐子裏,然後回到椅子上坐下來。

3.分享環節。

引導語:哪一組的小朋友願意來分享剛纔你們是怎麼玩的?請××組的小動物們戴上頭飾再玩一次給大家看。(教師指導糾錯)

小結:這組小動物們不僅能遵守遊戲規則,還能編好聽又完整的句子。小朋友回到班級,區域遊戲的時候再來玩這個遊戲。

五、自然結束

引導語:小動物們在馬戲團裏玩得開心嗎?現在我們也試試用上剛剛說的好聽的句子配上《兩隻老虎》的音樂唱一唱!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9

活動目標:

1、欣賞傣族樂曲《月光下的鳳尾竹》感受葫蘆絲柔和、婉轉動聽的音色。

2、在音樂欣賞中瞭解傣族的風土人情,以及傣族樂器葫蘆絲。

3、在欣賞音樂的基礎上嘗試跳孔雀舞。

4、通過學唱歌曲,體驗歌曲的氛圍。

5、樂於與同伴一起想想演演,激發兩人合作表演的興趣。

活動準備:

1、音樂錄音《月光下的鳳尾竹》、電腦、音響。

2、課件1與音樂相匹配的傣族風景。課件2潑水節。

3、葫蘆絲一個、孔雀頭飾及服裝一套、傣族女裝一套。

4、孔雀羽毛頭飾人手一份。

活動過程:

1、老師身穿傣族服裝以傣族姑娘的角色導入。

師:小朋友,你們好,我是一位傣族姑娘,你們知道傣族嗎?

師:我們傣族是雲南省的一個少數民族,我們那裏風景秀美,人們都能歌善舞,今天我就帶來了一首好聽的傣族音樂,我們一起來欣賞一下吧。

2、幼兒初步欣賞音樂

師:你聽了這首音樂有什麼感受?

師:你知道這段音樂是用什麼樂器來演奏的呢?

3、瞭解傣族樂器葫蘆絲,再次欣賞音樂。

老師出示葫蘆絲問:它爲什麼叫葫蘆絲?

師:因爲這個樂器上面部分是一個葫蘆而它吹出來的音樂就像絲綢一樣柔和、婉轉所以我們傣族人把他叫做葫蘆絲。

師:讓我們一起學着用葫蘆絲來演奏這首曲子吧。

4、看課件1通過欣賞風景進一步欣賞樂曲。

師:我們傣族除了有葫蘆絲之外還有秀美的風景呢!我們再一起去欣賞一下吧。

師:你剛纔看到了哪些風景?

師:你最喜歡什麼風景?

師:我們傣族的竹林是最有名的,特別是到了晚上天上掛了一輪明月,月光照在鳳尾竹上特別美所以人們就用葫蘆絲演奏了一首樂曲就叫作《月光下的鳳尾竹》。

5、通過欣賞孔雀舞加深對音樂的理解並嘗試跳孔雀舞。

師:這麼美的景色,這麼美的音樂還引來了誰呢?(老師帶上孔雀頭飾,穿上孔雀裙)它會做什麼呢?讓我們一起來看一看。

(1)欣賞老師跳孔雀舞。

(2)說說看到了哪些動作,孔雀在幹什麼,並學一學。

(3)師幼共同聽音樂跳孔雀舞。

(4)幼兒戴上頭飾和老師一起來跳舞。

(5)請個別幼兒來表演。

6、去參觀傣族潑水節結束活動。

師:我們傣族除了有美妙的音樂,有秀美的景色,有漂亮的孔雀,我們傣族人還很喜歡過潑水節呢!瞧那邊的潑水節開始了,我們快過去吧。(放可見潑水節,師幼跟隨音樂跳着歡快的'舞步出活動室。)

活動反思:

1、收穫:這是一次學習機會,通過自身的努力,並在領導、同事的幫助下,順利地展示了這節課。從準備到上課,這是個提高自我的過程,例如寫詳案,把小朋友可能說的話也寫出來,把所有聯接語都寫了出來,這樣就能更流暢地進行教學。其次,通過幾次試上,讓自己更準確地找到自己的不足,每一次上完,都有很大的提高。總之,通過這次上課,提高了自身的教學水平,更讓我體驗到了成功的快樂。

2、不足:在這堂課中,我認爲不足之處有三點。

第一、在分析樂器這個環節,有一個小朋友聽出這首音樂中有小提琴這個樂器,但我沒有對他進行表揚,也沒有深入開展,而是繼續我的教學活動,沒有考慮到個別小朋友的感受。

第二、最後請小朋友戴上羽毛表演這個環節,應該將音樂播放完整,小朋友這樣可以戴着羽毛再繼續再表演一遍。這樣,這個音樂的完整性就能體現出來。

第三、在很多個小朋友舉手的情況下,我沒有請更多的小朋友回答問題,考慮到時間的關係,我每次提問後,只請到了三到四位小朋友回答問題,這種隨機反應的還需要我繼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