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幼兒園教案 > (優)幼兒園小班教案7篇

(優)幼兒園小班教案7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05W 次

作爲一名無私奉獻的老師,通常會被要求編寫教案,藉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學質量,收到預期的教學效果。那要怎麼寫好教案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幼兒園小班教案7篇,歡迎大家分享。

(優)幼兒園小班教案7篇

幼兒園小班教案 篇1

活動目標:

1、根據畫面上的數字提示,有序的閱讀故事中的主要內容。

2、通過閱讀畫面,理解親與被親的關係,知道親的含義,並嘗試用語言和動作表達。

3、體驗親別人和被親別人的情感體驗,能與同伴分享的情感。

活動準備:

1、幼兒用書、圖片等

活動過程:

1、通過老師的語言,引起幼兒的興趣。

老師:小朋友,你們還想被老師親一下嗎?

老師走到小朋友的跟前蹲下,摟着小朋友臉碰臉親一下。

2、啓發幼兒回憶還有誰親過自己,引出活動內容《我被親了好幾下》

小朋友還有誰親誰一下,是怎麼親的?

你想親誰一下呢?

剛纔,老師被小朋友親了好幾下,我感到特別高興。今天,我還帶了一本書,書的名字叫《我被親了好幾下》。

3、老師打開幼兒用書,並採用放慢語速的方式,念出名稱《我被親了好幾下》。

4、老師講述故事,幼兒熟悉故事的內容。在講述的過程中採用等待、留空等方式努力讓幼兒能參與到講述活動中去。

5、進一步幫助幼兒理解故事內容,建議提下列問題:

你看見畫面上有誰?他們在做什麼?

誰親了誰一下?誰被親了好幾下?

6、感知理解“親”的含義。

“親”是什麼意思?你想親誰一下呢?

使幼兒知道“親”代表愛和關懷。誰和誰親密的`接觸一下,可以讓幼兒找同伴相互之間抱一抱,親一親。

教師:你剛纔親了小朋友什麼地方?

鼓勵幼兒親身體的不同地方,例如:親親臉、小手親小手、鼻子親鼻子、小腳親小腳、屁股親屁股等身體部位。

教師:小朋友除了和同伴親一親,你還想親一親什麼東西或者讓什麼東西親親你呢?

引導幼兒說一說、做一做可以親一親桌子、玩具櫃、鋼琴、小牀、地板、椅子等物品。

7、音樂創編活動,根據歌曲《碰一碰》的結構形式創編歌曲《親一親》。

音樂起:師生一起歌唱《碰一碰》。

現在我們來把《碰一碰》變成《親一親》。“找一個朋友親一親,找一個朋友親一親,親哪裏?

啓發幼兒創編歌曲,將“碰一碰”改唱“親一親”“碰哪裏”改唱“親哪裏”。

集體表演遊戲“親一親”,教師提出親身體的某一個部位,幼兒就親身體的相應部位。提醒幼兒聽清楚老師的指令,與同伴保持一定距離。遊戲進行3-4遍。

幼兒園小班教案 篇2

活動目標:

通過看看、講講了解過新年時的一些風俗習慣,引導幼兒嘗試自己動手搓湯圓,體驗過新年的快樂氣氛。

培養幼兒的嘗試精神。

通過參加節日環境創設,感受參與節日慶祝活動的樂趣。

活動準備:

1、《新年好》的音樂磁帶;

2、《新年好》Flash;3、橡皮泥人手一盒;4、盤子每組一個;5、角色遊戲房的娃娃家場景。

活動過程:

一、激發興趣,導入主題。

教師播放歌曲《新年好》,告訴幼兒新年來到了。

教師提問:寶寶,你們覺得過新年最開心的是什麼事呀?

幼兒交流討論。

教師小結:你們過新年的時候可以穿新衣服、吃糖果、拿紅包……

二、播放Flash。(過新年放鞭炮、吃湯圓。)

1.教師播放Flash:我們來看看別人的新年是怎麼過的?

2.幼兒欣賞、交流。

3.師小結:過新年是最重要的節日,在新年裏很多人都會放鞭炮,一家人還會開開心心在一起吃湯圓,吃湯圓表示團團圓圓的意思。

三、操作探索。

1.教師:寶寶,那我們也來試試做好吃的'湯圓吧。

2.教師示範做湯圓的步驟:先取一小塊橡皮泥放在手掌心,用另一個手掌蓋在橡皮泥上,來回團、搓,一個小小的圓圓的湯圓就做好了。

3.幼兒操作,教師巡迴指導。(配背景音樂《賣湯圓》)提醒幼兒將搓好的湯圓放在桌上的小盤子裏。

四、延伸活動。

帶幼兒去角色遊戲房,把做好的湯圓放進娃娃家的鍋子裏,模仿煮湯圓的場景,體驗過新年的快樂。

幼兒園小班教案 篇3

目標:

1、敢於嘗試使用一些常見的工具。

2、樂意記錄並表達自己的操作過程。

準備:

1、食物:胡蘿蔔、白蘿蔔、黃瓜、土豆、熟雞蛋

2、工具:剪刀、西餐刀、鉗子、刨子、鋸子、空礦泉水瓶

過程:

一、小手能幫我們做許多事,今天我們又要用小手來做事了,我們把這些東西裝到瓶裏去好嗎?我們這裏有許多東西,你想把哪一樣東西裝到瓶裏去就把這樣東西選進你的籮筐裏。

二、(讓幼兒嘗試把東西裝進去),這樣能把東西裝進瓶裏嗎?怎樣才能把這些東西放進去呢?

三、有的小朋友想到了小手可以請小工具來幫忙,老師準備了很多小工具,你想選哪些小工具來把幫忙?這些小工具是不是能幫你忙呢?我們就來試一試。(教師示範)選你要用小工具放進你的籮筐裏,去試試這個小工具能不能幫你的忙。如果能的就選擇這個小工具的圖片貼在記錄紙上畫a的地方,如果不能幫忙就把圖片貼在記錄紙上畫r的.地方。試的時候一樣一樣地試,試完一樣記好後再試第二樣。

四、幼兒操作

教師觀察幼兒的操作過程及記錄情況,同時提示幼兒注意安全。

五、交流

1、你裝的是什麼?

2、你是請誰來幫忙的?

3、你是怎樣用它把東西變小放進瓶子裏的?

幼兒園小班教案 篇4

活動名稱:幼兒園裏玩具多

活動目標:

1、知道一些玩具的名稱和玩法,懂得輕拿輕放玩具、玩具玩好送回家。

2、擺弄玩具,感受一和許多兩個不同的量。

活動準備:小房子以及若干小玩具、雞媽媽以及若干蛋、一籃積木、每人一盒蠟筆活動過程:

一、介紹玩具--知道一些玩具的名稱和玩法,懂得輕拿輕放玩具1、幼兒園有很多玩具,我們來說說它們的'名字。

2、誰知道這些玩具怎麼玩?請個別幼兒演示個別玩具。

小結:幼兒園裏玩具真多……,我們要輕輕拿、輕輕放,不要弄疼玩具。

二、發現祕密--感受一和許多兩個不同的量1、這兒有一間小房子,房子裏有扇小門,請小朋友摸一摸裏面有什麼?遊戲:發現一間房子裏有一個一個小玩具,一個一個小玩具放在一起就是許多。

2、雞媽媽肚子裏也有個洞洞,請小朋友摸一摸,摸到了什麼?遊戲:發現雞媽媽肚子裏有一個一個蛋,一個一個蛋放在一起變成了許多蛋。

3、一個一個積木在一起也會變成許多。遊戲操作。

小結:幼兒園的玩具真多,一個一個放在一起就是許多。

三、玩具玩好要回家--懂得玩具玩好要送回家1、老師拿來了蠟筆,有多少蠟筆?老師把許多蠟筆分給小朋友,變成一盒一盒。

2、玩蠟筆:開門--出來玩--回家--關門。邊玩老師便用語言和幼兒溝通,啓發幼兒說說玩具玩好要回家。

3、把其它玩具也送回家。

小結:玩具是我們的好朋友,我們要愛護它,玩好以後要把它們送回家。

幼兒園小班教案 篇5

【活動目標】

1、理解繪本故事內容,仔細觀察畫面,理解家庭成員的特點與動物的相似之處。

2、體會家庭成員之間濃厚的關愛之情,感受故事的詼諧幽默。

3、嘗試用“這是。其實呢,他是。”的語言結構介紹自己的家人。

4、通過語言表達和動作相結合的形式充分感受繪本的童趣。

5、能簡單複述故事。

【活動準備】

PPT課件

【活動過程】

一、播放PPT1,激發興趣。師:今天我們教室裏來了一位日本小男孩,大家趕快用掌聲請出他。

師:(以小男孩口吻介紹)大家好!我叫祥太,是個小男孩。請你猜猜我家還有誰?(幼兒自由猜測,教師根據幼兒回答及時出示相應人物圖片)

師:我來給大家介紹一下我的家人。這是我爸爸,龍太先生。這是我媽媽,明美女士。這是我爺爺,一郎先生。這是我奶奶,早紀子女士。這是我妹妹,茜茜。

二、基礎部分

1。播放PPT2,介紹書名。師:(繼續以祥太口吻)“你們知道嗎,我家是個有趣的動物園,歡迎光臨!”師:咦,祥太怎麼會說“我家是動物園”呢?你們來猜猜是怎麼回事?(鼓勵幼兒大膽猜測書中內容)

2。師:彆着急,小朋友們!我們現在就一起去祥太家,睜大眼睛仔細看看到底有那些動物呢?

3。播放PPT3,嘗試進行人物與動物匹配,並初步感受句型“其實呢,他是。”師:祥太在幹什麼?你覺得祥太是一個怎樣的男孩?師:你覺得祥太和哪種動物很像?爲什麼?

4。師:我們來看看爸爸,你覺得他又與哪種動物很像呢?爲什麼?師:“這是我爸爸,龍太先生。其實呢。”誰來幫祥太接着說一說?

5。播放PPT5,匹配人物與動物圖片,討論兩者對應關係。師:祥太的媽媽、爺爺和其他的家人又像哪種動物呢?請你仔細看一看、說一說,能用“這是我,其實呢,他是。”這樣的句子來說就更棒了。

6。有趣的動物園參觀完畢,我們一起和祥太說“再見”吧!

三、邊看課件邊聽教師完整講述故事。

1。討論交流:你喜歡祥太的家嗎?你覺得他的家怎樣?祥太家裏真的有這些動物嗎?

2。小結:原來祥太說我家是動物園,不是家裏真的住着這些動物,而是指家裏人像這些動物。祥太用這種方法在告訴我們,他們的家是一個溫馨、快樂的家。

四、遷移經驗

1。用“這是,其實呢,他是。”的句型進行仿編活動。

2。祥太平時很關心自己的家人,知道他們喜歡什麼,有什麼愛好,所以編出這麼好聽的故事。

3。小朋友,你們也像祥太一樣愛自己的爸爸媽媽、爺爺奶奶嗎?(愛)現在就請你們也來動動腦筋,想一想,你們家裏的人都像什麼動物,爲什麼?我們可以學着祥太的樣子來編一編,講一講。看誰編得最像最有趣?(句式:“這是。其實呢,他是。)

活動反思:

在活動過程中爲了加深幼兒印象,根據幼兒記憶的.特點,我在模仿祥太介紹家人的時候在“其實呢”處拖長了語調,試圖引起幼兒的興趣,幫助他們學說。但在後邊的幼兒介紹以及仿編時,孩子們仍然會忘記,並且侷限在生肖的聯想,孩子們不能完整的理解動物與家庭成員之間的聯繫。通過反思,我發現自己對句式的強調不明顯,孩子們在講述時一些精彩的聯想反而被我所忽視而沒有加以肯定,不利於孩子的積極性,使得本節課堂缺乏靈動和生氣。

其次,繪本的精神價值體現不夠。《我家是動物園》這一繪本故事不僅幽默十足而且充滿溫馨。生動的故事情節讓課堂笑聲不斷,但是在“家庭的溫馨”方面挖掘得還不夠深入,只是簡單地理解家庭成員和動物之間的關係,理解還不夠深入。我想如果在:爸爸在我不乖時象獅子吼、媽媽辛勤持家爲家庭奉獻、奶奶對我無限的關懷等方面再稍微深入地引導的話,孩子的感受應該會更深刻一些,更加能體會家庭中人物不同的個性特徵以及更加深刻體驗到家庭的溫暖。

在這次教學活動中,我感受到了自己給孩子語言的影響力還沒充分體現出來。我想,在今後的教學中,我要更加努力地鑽研,享受教學的快樂,進一步提高自己的教學能力。

幼兒園小班教案 篇6

活動目標:

1、知道學會分享纔能有更多的朋友。

2、通過聽故事於共同品嚐水果,理解分享的含義。

3、體驗於朋友分享的樂趣。

活動準備:

1、小朋友自帶水果,教師將水果洗淨備用

2、幼兒用書,實物投影

3、請大班的小朋友或老師扮演小熊、小猴、小兔、小狗,排練情景故事表演《小熊的水果》

活動過程:

1、欣賞情景故事表演《小熊的水果》。

——觀看錶演《小熊的水果》

——小熊家有什麼?誰想吃水果,小熊是怎麼說的?後來小熊是怎麼做的?

2、幼兒分享自己帶來的水果。

——教師請小朋友介紹自己帶來的水果

——水果品嚐會:小朋友自由邀請同伴分享自己的水果

——你請了哪些小朋友吃水果,你吃了誰的東西?你心裏覺得怎麼樣?你的.朋友呢?

3、師生共同閱讀幼兒用書,講述故事《小熊的水果》。

4、小結:小朋友有了好吃的、好玩的、好看的東西與朋友一起分享,大家一起分享水果,這樣大家才感到更好吃、更好玩、更好看,朋友也越來越多,大家的心裏也會特別高興。

5、師生一起隨着音樂表演唱歌曲《蘋果》。

幼兒園小班教案 篇7

活動目標:

1、學習單詞:nose(鼻子),cap(帽子);並初步學習歌謠。

2、通過遊戲讓幼兒感到學英語的樂趣,對學習英語產生更濃厚的興趣。

活動準備:

1、一張正方形的紙(現做帽子)

2、圖畫,畫有兩個可以活動鼻子的娃娃

3、一頂紙製帽子;兩張鼻子的卡片(一張大的,一張小的)

活動過程:

一、學習單詞

1、出示正方形的.紙

教師:這是什麼?(紙)我的本領可大了,我是一個魔術師。我可以把它變成別的東西,仔細看哦!看我把它變成了什麼?變。變。變……

2、教師現場製作帽子

教師:紙變成了什麼?(帽子)

帽子說:我的名字叫cap。小朋友來,一起來叫我的名字。(cap。cap。cap)

3、小遊戲:出示帽子,戴到小朋友的頭上,戴着帽子的小朋友大聲的念cap

4、聽錄音機唱〈nose>這首歌曲

教師:你聽到了什麼?(nose)nose。nose在哪裏?

5、傳nose卡片,大的卡片就大聲的念,小的的卡片就小聲的念。

二、學習歌謠

1、出示圖片

老師:你看到了什麼?(幼兒自由說)這個小娃娃頭上戴着cap,我們就叫他戴着cap的小娃娃。他有一個壞習慣就是愛說謊,有一天他又說謊了,看發生什麼事情了?

教師快速拿走小娃娃的nose。(鼻子nose不見了)

小娃娃:嗚嗚嗚……我該怎麼辦呢?鼻子nose不見了,回家媽媽就不認識我了。

老師:快來快來幫幫他,轉動你們的小腦袋,想出一個好辦法。(幼兒自由討論,引導幼兒給他貼上鼻子nose)我們給他貼上nose,告訴他貼上nose好回家。

小娃娃:我的nose回來了,我真開心,下次我再也不說慌了。

老師:那我們小朋友要不要說謊呀?(不要)

2、剛纔發生的事,重新敘述

老師:我把剛纔發生的事編成了一首兒歌,就是我們今天要學習的。

(1)教師示範一次

(2)幼兒跟讀兩次(一次老師大聲念,幼兒小聲念。一次老師小聲念,幼兒大聲念。)

(3)全班幼兒以故事的形式演示一次。

三、小結

遊戲:貼鼻子

畫兩個沒有鼻子的小娃娃(表情各不相同),請兩個小朋友比比看,看誰最先把小娃娃的鼻子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