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幼兒園教案 > 幼兒園大班教案9篇(通用)

幼兒園大班教案9篇(通用)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78W 次

作爲一名專爲他人授業解惑的人民教師,常常要寫一份優秀的教案,教案有利於教學水平的提高,有助於教研活動的開展。那麼應當如何寫教案呢?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幼兒園大班教案9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幼兒園大班教案9篇(通用)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1

教材分析:

在生活中,按數羣計數的運用很廣泛,通過活動讓 幼兒瞭解按“數羣計數”的方法,在操作中,體驗運用不同的方法數數的樂趣。並儘可能的遷移到日常生活中。按羣計數就是計數時不以單個物體爲單位,而是以羣體(物體羣)爲單位。幼兒按羣計數能力不是突然產生的,而是在幼兒掌握10以內數概念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如果方法得當,大班後期,幼兒的按羣計數能力可以達到熟練掌握的.程度,範圍可達“100”,甚至以上。按幾個幾個數更快,爲什麼?幫助幼兒初步瞭解數羣越大,數的次數就越少,數羣越小,數的次數就越多的函數關係。

教學重難點:

學習運用多種方法計數及依據某種參照物估計一組數量。

活動目標:

1.學習估計10-30以內物體的數量。

2.嘗試、學習運用多種數數方法(如兩個兩個數、五個五個數)對30以內物體的數量正確計數並確定總數。

3.認真觀察、判斷同伴的估數,關注和學習同伴的多種方法。

活動反思:

1.由於爲孩子們預先準備了數量顏色不均等的九盤實物糖果,帶給孩子們的是動手操作的濃厚興趣和快捷的數數速度。

2.對實物進行按羣數數時,“2個2個”地數幼兒比較容易掌握;“5個5個”地數,對於幼兒 較難掌握。但只要掌握規律多練,數數時還是比較容易的,如:2、4、6、8、10、12、14、16、18、20;或5、10、15、20、25、30。

3.下次作業時需改進:讓幼兒在操作卡上學習“按羣圈數”,這樣數起來更清楚。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2

活動目標:

1、學會對一定數量的物品進行平均分。

2、積極動腦筋想出均分的方法,感受數學活動的樂趣。

3、體驗數學集體遊戲的快樂。

4、初步培養觀察、比較和反應能力。

活動準備:

1、課件PPT;

2、操作卡每人一套;

3、小老鼠分披薩玩具卡每人一份。

活動重難點:

1、重點:知道將十二平均分成兩份,想出均分的方法。

2、難點:藉助實物操作,將十二平均分成三份、四份。

活動過程:

一、故事導入,激發興趣。

講述故事開頭部分,數出蚊子的總量。

師:小豬坐在屋裏看電視,嗡嗡嗡,嗡嗡嗡(播放蚊子飛來的聲音),原來是一羣蚊子來搗亂,小豬心想,這得有多少隻蚊子呀?

提問:請小朋友們幫小豬數一數,有多少隻蚊子。(12只)

小豬說:天哪,有十二隻蚊子。這麼多的蚊子,叫我怎麼對付得了呢?

二、結合故事內容,藉助實物操作,將十二平均分成兩份、三份、四份。

1、根據故事內容,直觀感知將十二平均分成兩份。

師:這時,小羊來了,發生了什麼事情呢!(PPT圖片上有六隻蚊子朝着小羊飛去)

幼兒猜想,並積極說出自己的想法。

師:原來小羊一進屋,蚊子馬上分成兩羣,一羣圍住小羊,一羣對付小豬。有六隻蚊子正在咬小豬,另外六隻在咬小羊。小豬哈哈的笑着說:“我覺得好受一些了。”小羊說:“可我覺得一點兒也不好受。

2、根據故事內容,嘗試將十二平均分成三份。

說着,小羊想走,小豬趕緊拉住他,說:“咱們再找個夥伴來看電視,你肯定會覺得比現在好過。”小羊問:“爲什麼?”小豬說:“再來個夥伴,蚊子就會分成三羣,並且三羣蚊子一樣多。小羊還是有些不明白……?小豬看見小兔從門外走過,就大聲喊:“小兔快來看電視!”

提問:小豬說在找個夥伴,蚊子就會分成三羣,三羣蚊子一樣多,小羊不明白,我們應該怎麼幫他呢!

幼兒探索操作,並把結果記錄下來。

驗證記錄結果,分享均分的方法,幫助小羊解答疑惑。

果然,蚊子分成三羣──一羣圍住小兔,一羣圍住小羊,一羣圍住小豬。小羊數了數咬自己的蚊子,真的只有四隻了,數數咬小豬的蚊子是四隻,再數數咬小羊的蚊子也是四隻,小羊說:“小豬,你真聰明!”

提問:小朋友們分對了嗎?你們是怎麼分的。

小結:先每個小動物一個一隻,剩下的.蚊子再一個分一隻,直到分完爲止。

3、根據故事內容,嘗試將十二平均分成四份。

小豬哈哈一笑,對小羊、小兔說:“要想比現在更好受,咱們再找個夥伴來,那時候,蚊子會分成四羣……”

於是,小羊幫着小豬一起朝門外喊:“小猴來看電視呀!快來看呀!”小猴聽見喊聲,跑來了,他一進門就嚷:“這屋裏蚊子怎麼這麼多呀!”

提問:小猴也進屋了,蚊子分成了四羣,四羣蚊子一樣多,有幾隻蚊子會咬小猴,其他小動物又會被幾隻蚊子咬。用我們剛剛探索的辦法來幫幫忙。

(1)幼兒探索操作,並把結果記錄下來。

(2)驗證記錄結果。

小羊忙對小猴說:“別怕,別怕,咬你的蚊子變少了,現在纔有3只蚊子咬你了,(小羊輕聲的數着,咬小豬的蚊子有3只,咬小兔的有3只,咬自己也是3只)咱們要是再找個夥伴來,咬你的蚊子會更少的”。

這時候,小猴不管他們說什麼,啪、啪、啪……像是什麼都沒聽見,還是不住手地打着蚊子。

小羊看看小猴,又看看小豬,心裏想:雖然小豬會算,但在蚊子面前,還是小猴讓人佩服呀!

提問:小羊爲什麼覺得小猴更讓人佩服呢!

小結:我們要學習小豬的聰明,學會對一定數量的物品進行平均分,

積極動腦筋想出均分的方法,也要向小猴學習,懂得遇到麻煩,不僅要動腦筋更需要以實際行動幫助自己和同伴。

三、小老鼠分披薩

(1)有四隻小老鼠來分一塊大披薩,披薩總共有十二片,每個小老鼠分得的片數要一樣多,那每個小老鼠能分得幾片披薩。請小朋友們取下玩具卡玩一玩。

(2)驗證小老鼠的披薩有沒有分對。

四、活動延伸

請我們的小朋友回到教室以後把這個有趣的活動和自己的好朋友分享,把操作材料投放到益智區,探索不同數量物體的平均分。

活動反思:

1.這是小班的一堂數學複習課,在幼兒已有知識經驗基礎上增加一點按數取物的知識,讓複習課提升了高度。

2.活動過程我注重幼兒的個別差異,講求對幼兒能力的同等對待,考慮到幼兒的個別差異。

可是班級幼兒人數過多,對於操作環節掌握度不很自信,但是相信只要幼兒對課堂感興趣,整個過程都將會很好的掌控!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3

[活動目標]

1.學習6的加減,幫助幼兒進一步理解交換兩個加數的位置,得數不變的規律。

2.複習6的組成,練習用數的組成、分解知識進行6的加減運算。

3.培養幼兒從小敢於嘗試、敢於探索的精神。

4.發展目測力、判斷力。

5.有興趣參加數學活動。

[活動準備]

投影機、投影片、算式卡片。

幼兒學具、娃娃電腦學習機、磁性學具。

[活動過程]

一、準備練習

複習6的組成。

1.遊戲“拼6”。

(1)按鍵發音:(採用娃娃電腦學習機)

老師按鍵發音與幼兒按鍵發音次數合起來是6次。

(2)拍手對數:

老師拍手和幼兒拍手數合起來是6下。

2.填數活動。

(1)將6的組成填上合適的數。

(2)引導幼兒歸納6的組成。

二、嘗試練習

1.出嘗試問題。

啓發幼兒根據組成6 可分成4和2 ,在磁性板上擺圖、列出算式。

師:今天,我們根據6可分成4和2 這組分合,用盒子裏的小圖片在磁性板上擺圖,然後根據所擺的圖,列出算式來,能列出幾個算式,越多越好。

2.幼兒操作練習,老師巡迴瞭解幼兒的列式情況。最多列出以下4道算式:

2+4=6 6-2=4

4+2=6 6-4=2

全班約20%的幼兒能列出四道算式,70%的幼兒列出2~3道算式,10%的'幼兒列出一道加法。

3.相互交流、討論。

你是怎麼擺的?又是怎樣列出算式的?

三、教師講解

加法以“小兔拔蘿蔔”應用題出現。(出現投影)

列出算式:4+2=6 2+4=6

比較:4+2=6和2+4=6有什麼異同。

教師小結:在加法算式裏,加號前面和後面兩數可以交換位置,得數不變。

減法以“小兔送蘿蔔”應用題出現。(出現投影)

列出算式:6—2=4 6—4=2

教師小結:我們知道6可以分成4和2,6減4等於2,6減2就等於4。

讀算式兩遍。

四、鞏固練習(第二次嘗試活動)

“娃娃遊戲”(採用電腦學習機)

遊戲規則:由兩名幼兒合作進行,一名幼兒出題。另一名幼兒在學習機上插得數,題目都做完了,另換一張算式卡,兩人交換角色再玩。(幼兒兩人合作,你考我,我考你,興趣濃厚,有的幼兒答錯,同伴幫助糾正,嘗試成功率較高)

五、遊戲活動

1.看算式報得數:4+2=6;6—2=4等。

2.遊戲“送蘋果”。

小朋友每人有一隻“蘋果”,反面有算式,算出得數是幾就送給幾號運動員。

反思

本課通過熟悉的情景觀察,語言的交流表達,遊戲中的操作演示等活動.使學生體驗並感知了加減法的意義.經歷把兩部分和在一起抽象爲加法運算的過程.初步體會生活中有許多問題要用加法,減法來解決。

從中掌握了:什麼時候用加法,什麼時候用減法.會根據直觀圖計算6的加法,減法.從而培養了學生的動手能力及觀察和運用數學語言的能力.學生在教師精心創設得生動活潑,形體鬆,頭腦緊的情況和遊戲中.培養了良好的學習習慣及合作意識,激發了學生學習計算的興趣和對數學的求知慾望.在教學設計上,本着突出教科書編寫的原則:生活性,趣味性,過程性,科學性,開放性,着中注意了以下幾點問題:把握課程目標:教學是教學活動的教學和師生交流的過程:有開發的意識和責任感,關注每個學生的發展:個性化的鼓勵性語言:儘量創造性的組織教學。

力求體現以下特點:倡導民主,平等的師生關係:呈現兒童的數學:在玩中學數學:重視與生活的聯繫。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4

【活動目標】

1、演奏《喜洋洋》樂曲,感受音樂ABA的結構和樂曲喜洋洋的情緒。

2、掌握身體動作的基礎上,嘗試隨着音樂打擊樂器演奏,享受集體合作的快樂。

3、讓幼兒知道歌曲的名稱,熟悉歌曲的旋律及歌詞內容。

4、熟悉歌曲旋律,爲歌曲創編動作。

【活動準備】

音樂、ppt、打擊樂器(雙響筒,碰鈴,鈴鼓)

【活動重點難點】

1、重點:演奏《喜洋洋》樂曲,感受音樂ABA的結構。

2、難點:在掌握身體動作的基礎上,嘗試隨着音樂打擊樂器演奏。

【活動過程】

一、傾聽音樂,感受音樂情緒。(約2分鐘)師:我們來聽一首曲子,聽完說說這首曲子聽上去感覺怎麼樣?

幼1:聽起來很熱鬧(感覺很熱鬧)

幼2:很歡快

幼3:像過年了

師:這是一首很歡快、熱鬧的的樂曲,過年,過節的時候大家有時會聽到,感覺喜氣洋洋的、很開心,這首曲子的名字就叫喜洋洋。我們再來聽聽這首曲子,大家聽聽這個音樂可以分爲幾段?

二、 聽辨樂句節奏,鼓勵幼兒用身體動作表現樂曲。(約20分鐘)

1、出示樂句節奏圖譜,感受樂曲ABA結構(約15分鐘)

師:音樂聽完了,你覺得這個樂曲,能分成幾段?

幼1:兩段師:聽得很認真,還有其他的嗎?

幼2:三段師:爲什麼這樣分段?

幼:第一段很快,有點熱鬧,第二段有點慢,第三段又很快師:聽音樂的感受不一樣,所以表達也不一樣,是的這個音樂是ABA式的三段體,第一段感覺很熱鬧,像一羣人在敲鑼打鼓,第二段很舒緩像大家在一起跳舞,第三段跳完舞大家又開開心心的在一起迎新年(重複第一段)師:出示ppt,這裏有兩條樂句的節奏,一條是A段的,一條是B段的,你們來聽一聽那句是A段的,那句是B段的?

再聽一遍音樂,聽辨樂句的節奏師:音樂結束了,誰來說說哪條樂句是A段的,哪條樂句是B段的?

幼:第一條是A段的,第二條是B段的。

師:說一下這樣分的理由幼:因爲第一段很熱鬧,他的節奏很快,所以第一條是A段的,第二段很舒緩,他的節奏就慢一些,所以第二條是B段的。

師:聽得很認真仔細,表達的很清楚。第一條樂句的節奏重複了幾次?

我們再聽一遍音樂(播放A段)幼:四次,師:大家同意嗎幼:同意師:第二條樂句的節奏重複了幾次?我們來聽聽音樂(播放B段)幼:8次師:大家這次聽得很認真,因爲是ABA式的三段體,所以第三段重複第一段的節奏。能不能用我們的身體來打一下節奏?

2、嘗試用身體的各部位表現音樂的多種節奏型(引導幼兒學習怎樣演奏的聲音好聽)(約5分鐘)(1)教師啓發幼兒用不同的方式表現二拍子的多種節奏型

師:不一樣的節奏型,打出來的節奏是不一樣的,能不能用我們的身體來打一下節奏呢?

師幼共同確定節奏型的身體部位打擊方式。

(2)配樂演奏身體部位的節奏

三、聽音樂嘗試用樂器分聲部演奏(8分鐘)

1、 自主選擇樂器:

師:剛纔我們已經用身體來演奏過了。老師爲小朋友們準備了幾種打擊樂器,咱們用打擊樂器來演奏。

出示樂器和節奏型,鼓勵幼兒自主配樂

2、 看指揮用樂器演奏一遍(提醒幼兒要注意看老師的指揮)師:老師這裏有一張我們配好的節奏譜,看着這張節奏譜進行樂器演奏,我們現在是一個樂隊,你們都是這個樂隊的演奏家,師:樂隊演出是有要求的,你知道哪些要求?

幼:聽音樂(你知道聽着音樂打節奏)幼:看節奏(樂曲中有節奏,這樣打出來的樂曲會更好聽)幼:看圖譜、看指揮(瞧,知道這麼多,很關鍵的要求)幼:要和小朋友配合好(朋友的'配合,知道了樂器什麼時候用,什麼時候休息)

3、根據幼兒的自主配樂方案,進行配樂演出

4、交換樂器演奏樂曲。

教師指示圖譜,幼兒跟隨音樂地打擊樂器演奏。

關注幼兒使用樂器的方法及演奏時 教師對剛纔的演奏情況進行簡單的小結,將沒有演奏好的地方提出來,指曲譜帶領幼兒練習。

【活動延伸】

自由選擇,交換樂器演奏

【活動反思】

教師在尊重幼兒認知特點的基礎上,利用多媒體制作的CAI課件,運用視聽結合的方法解決音樂教育中的難點,讓孩子們在輕鬆的兒童畫獲獎作品環境下感受、理解、表現音樂。從感受樂曲到理解樂曲再到表現樂曲,孩子們的參與慾望都十分強烈,他們能用連貫的語句、詞彙說出自己對樂曲的感受,能用肢體動作的快慢來理解樂曲的節奏變化,能用不同節拍來表現A、B、A’樂段,在喜洋洋的音樂聲中幼兒早教圖片,他們盡情舞蹈興致昂然、意猶未盡。整個活動孩子們都十分愉悅,最後用舞龍、舞獅、扭秧歌等民間藝術表演方式來結束活動更是把活動推向了高潮。作爲一名年青的幼兒教師,我一直爲上音樂欣賞課所困惑,這次教育實踐對自己是一個挑戰,但鑑於幼兒年齡特點的制約,音樂欣賞又是幼兒園音樂教育中的一個難點。本活動試圖通過多媒體直觀、生動、視聽結合幼兒早教音樂的教學形式來突破這個難點,幫助幼兒感受、理解樂曲ABA’的結構形式,從而獲得音樂欣賞的愉悅體驗,發展想象力,提高幼兒的審美能力。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5

【設計意圖】

微笑,在人與人之間,表達着愉悅、歡樂、幸福,樂趣。面帶微笑是世界各地情感溝通的手段,也是最基本的無聲語言。《傳遞微笑》選自山東省省編教材大班(下)的一節教學活動,微笑,一個既熟知又抽象的詞語,在活動中,把握關注生活的基本理念,充分利用利用多媒體等教學手段,將教學回歸生活,引導幼兒以綜合的、真實的方式學習,調動幼兒多種感官,將幼兒的學習進入或還原爲生活境界。讓孩子迴歸生活是活動設計和實施的起點,讓活動具有生活氣息是課程追求的境界,當這一切知識和技能融入生活,才能產生情感,也會變得更加生動有趣。

【教學策略】

在《傳遞微笑》這節活動中,以“微笑”爲主線,激發幼兒與圖片、視頻和活動的互動,讓幼兒積極主動的參與,樂於思考、善於發現,懂得道理。

1、深挖故事情境,巧妙解決重點。

故事《微笑》情節簡單,但映射出的道理不簡單,深挖故事的情境,觀察小動物爲朋友做了什麼——討論一起幫助小蝸牛想辦法——猜想小動物會對蝸牛說什麼,引導幼兒仔細讀圖、大膽猜想,激發了幼兒對微笑的渴望、想微笑的信念,循序漸進的推進了活動的順利開展,巧妙解決活動重點。

2、藉助信息手段,豐富幼兒情感。

活動中,適時添加幼兒親人的微笑視頻、幼兒園裏的微笑、故事動畫視頻及公益廣告視頻,通過多變的動態畫面、聲音的配合,孩子們將自己的已有經驗進行二次篩選和及時添加,增強了教育環境的真實感,從而突破了重點和難點,優化了教學效果,更加有效地促進了活動目標的達成。在其中的互動環節中,更深入的瞭解活動的意義,豐富了幼兒的情感。

3、以幼兒爲主體,主動參與快樂多。

活動方式靈活多變,運用個別表達、集體討論、多種互動等方式,處處以幼兒爲主體;活動中,既提升幼兒在活動中的自信表達,又及時歸納總結,幼兒積極參與、樂在其中。

【活動目標】

1.理解故事內容,懂得微笑能讓別人快樂。

2.學會關注周圍人的微笑,初步體驗當把微笑帶給別人時,自己也能得到快樂的感覺。

3.喜歡與同伴合作,體驗運動的挑戰與快樂。

4.培養幼兒不怕困難、堅強、勇敢、積極向上的`良好品質。

【活動準備】

故事《微笑》ppt課件及動畫、幼兒微笑及不同人微笑的圖片、家人微笑和幼兒園微笑的視頻、公益廣告片《微笑的力量》、手機可以投屏至大屏幕、音樂《歌聲與微笑》。

【活動流程】

1.展示幼兒笑臉,交流“看到他們的微笑心裏感覺怎麼樣?””你在什麼時候會有這樣的表情?”知道笑是一種快樂心情的體現。

2.欣賞故事《微笑》,引導幼兒理解故事內容,懂得微笑能讓別人快樂。

(1)請幼兒說一說,小動物們爲自己的朋友做了什麼?小鳥和小兔的表情是什麼樣?

小結:爲別人送去快樂的同時,自己也會得到快樂。

交流:幫小蝸牛想想他可以爲朋友們做什麼?怎麼做?

討論:大家收到信,心裏感覺怎樣?他們會對小蝸牛說什麼?蝸牛自己心裏感覺怎麼樣?

師幼之間、幼兒之間互相微笑,體驗微笑帶來的快樂。

欣賞故事動畫《微笑》。

3.和幼兒一起講述生活中的微笑,理解微笑的重要意義。

(1)談談親人的微笑:他們遇到了什麼事情這麼高興?

(2)說說幼兒園裏的微笑:每天在幼兒園裏看快樂的生活、遊戲,你在幼兒園見過誰的微笑?

(3)講講生活中見過的不同人的微笑,如營業員、醫生護士、服務員等人的微笑,你的心情怎麼樣?

小結:生活中到處可以看到人們的微笑,微笑是人與人之間的一種尊重,它能在人們之間傳遞一種快樂的情緒。

4.觀看中央電視臺公益廣告片《微笑的力量》,感受微笑的重要性。

與幼兒討論:廣告中發生了什麼事情?他們是怎樣做的?你看了之後有什麼想說的?

小結:微笑真的很重要,一個小小的微笑,就可以化解很多不愉快,微笑真的有無窮的力量!

5.現場連線班內老師,體會微笑,感受情誼。

6.播放音樂《歌聲與微笑》,發放微笑標誌,傳遞快樂。

【活動延伸】

引導幼兒在日常生活中學會微笑,並把微笑傳遞給身邊的人。

【活動反思】

葉聖陶先生曾強調:“要充分調動學生的生活經驗來學習課文、理解課文。”生活是語文之源,語文的學習應與實際生活相聯繫。詩歌是語言的精華,更是生活的高度濃縮,詩歌的學習更需要回歸生活。這節課我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性,採用了以讀代講、讀中感悟、情境渲染、熟讀成誦的教學方法,利用多媒體課件創設情境,展開想象,把詩歌的精煉語言與生活銜接起來,再現生動具體的生活場景,並及時補充資料深化感悟,既實現了課內與課外、學習與生活的有效結合,又促進了學生對文本的感悟與理解。教學中珍視學生的“獨特體驗”,鼓勵他們無拘無束地表達真情實感,進行“多元感悟”,在自主互動的課堂氛圍中讓學生受到情感的薰陶,思維的訓練。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6

一、活動目標

1、在學會歌曲的基礎上,學習兩聲部輪唱。

2、藉助圖譜、指揮,保持兩聲部的和諧。

3、培養專注的學習態度。

二、活動準備

1、幼兒已會演唱歌曲。

2、兩聲部輪唱圖譜。

三、活動過程

(一)複習歌曲

1、幼兒看圖譜或指揮演唱。

2、幼兒邊唱邊表演。

(二)學習二聲部輪唱

1、欣賞範唱,初步感受二聲部輪唱的`形式。

2、出示第二聲部圖卡,引導幼兒擺放在圖譜相應位置。

3、師生、生生合作用二聲部形式演唱。

﹙三﹚全體幼兒用輪唱的方式合唱表演。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7

一、設計意圖:

當我問起孩子們長大後的願望是什麼,有好幾個孩子都說長大後要當警察,因爲警察很威風。是的,大班的孩子已經有了一定的社會經驗,都喜歡正面的警察形象。在我通過觀察後發現,交通警察的指揮動作非常瀟灑,並有一定的節奏感,把交警指揮交通的動作結合上音樂,孩子們在玩的過程中,既感受了音樂,同時也瞭解了交警的指揮手勢,並加強了遵守交通規則的意識。

二、活動目標:

(一)、初步瞭解交警指揮交通的動作,加強遵守交通規則的意識。

(二)、能夠隨音樂協調有力的表演律動。

三、活動重點、難點:

(一)、正確理解並模仿交通警察指揮交通的動作。

(二)、能根據音樂的節奏進行表演。

四、活動準備:

(一)、交通警察指揮交通的圖片課件、黑板、圖譜。

(二)、律動伴奏曲:《玩具進行曲》磁帶、錄音機。

五、活動過程:

(一)、教師帶領幼兒玩開汽車的遊戲進行導入。

幼兒當“小汽車”,教師當“交通警察”,指揮“小汽車”行進,在遊戲中教師隨時提醒幼兒遵守交通規則。

(二)、遊戲結束,教師提問幼兒,引導幼兒瞭解交通警察指揮交通的動作。

1、在遊戲的`過程中,交警都用了什麼手勢?

2、初步瞭解交警的日常工作,並感受交警工作的辛苦。

(三)、觀看交通警察指揮交通的圖片

根據交警指揮動作的圖片,教師帶領幼兒模仿、學習交通指揮動作(停止、直行、左拐、右拐等)。

(四)、請幼兒創編律動《我是小交警》。

1、傾聽律動伴奏曲《玩具進行曲》,說說樂曲的節拍、情緒等特點。

2、教師根據幼兒已掌握的交警指揮交通的動作與幼兒一起協商,自編律動。

3、教師與幼兒一起串聯動作進行律動表演。

(五)、教師帶領幼兒聽音樂完整的表演律動。

六、活動延伸:

娃娃家,《我是小交警》的角色遊戲,進一步瞭解各種交通規則及交通標誌。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8

【活動過程】

一、猜謎語引出課題

有位唱歌家,唱歌呱呱呱,跳高本領大,專吃害蟲保莊稼。

二、觀察青蛙的生長圖片

1.啓發幼兒根據箭頭圖式觀察青蛙的生長過程。

2.引導幼兒用連貫的語言描述青蛙的外形特徵和生長過程。

小結:青蛙是兩棲動物,它的背是綠色或土灰色的,有黑色的底蚊,肚皮是白色的,嘴巴又闊又大,舌頭又細又長,有兩隻大大的眼睛和四條腿。春天,青蛙媽媽把卵產在水裏,再變成大腦袋長尾巴的.小蝌蚪。小蝌蚪再變成青蛙。

三、討論青蛙與人的關係

1.爲什麼說青蛙是我們的好朋友?

2.我們怎樣保護青蛙?(先由幼兒自由討論幾分鐘,再個別表述,最後老師總結。)

小結:青蛙是捕蟲能手,專吃蚊子、蠅子等害蟲,青蛙一年能吃掉5000多條蟲子,保護莊稼。青蛙對我們人類的益處很大,是我們的好朋友,也是保護環境的好幫手,我們不能捕殺青蛙,好好的保護它。

四、分組活動

1.語言區:自編有關青蛙的環保故事。

2.美術區:製作與青蛙有關的環保宣傳畫。

3.表演區:表演自編的環保故事情節。

【延伸活動】

將製作的環保方面的宣傳畫放在閱覽室展覽,供其他班級幼兒觀看。

【活動評析】

一、設計意圖

青蛙是人類的好朋友,幼兒在小、中班的故事、音樂中都瞭解過它的外形特徵,在此基礎上,大班幼兒應該能夠完整地描述青蛙的特徵及與人類的關係。因而,我把這一方面的目標作爲本次活動的重點。活動中讓幼兒先觀察,系統瞭解青蛙的生長過程及和人類之間的關係,用連貫的語言把它表述出來,接着提供給幼兒充足的自由討論時間,不僅滿足了大班幼兒相互交流的需要,也使幼兒能分享到同伴的個人經驗。再通過自制環保宣傳畫、故事表演等形式,主動參與保護青蛙,保護環境的活動中來。並給小、中班的幼兒起了一個很好的表率作用。

二、效果分析

第一,突出了幼兒是活動主體的教育思想,運用觀察法、發現法,通過動手、動腦、動口,使幼兒在活動中主動地掌握了青蛙的一般特徵,瞭解了青蛙與環境的關係,充分發揮了幼兒的主觀能動性。第二,活動設計好,形式多樣、新穎,有時代氣息。整個活動中,幼兒情緒飽滿,學習積極性高,成功地發揮了幼兒的想象力和創造力。第三,充分發揮環境的教育作用,整個活動室環境設計突出環境教育的主題,體現《規程》所強調的創設與教育相適應的良好環境的精神。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9

教學目標

能跟着音樂節奏創編中有趣的動作玩木頭人的遊戲,體驗遊戲的快樂。

提高幼兒的競爭能力,促進幼兒動作的靈活性和協調性。

使幼兒學會用肢體動作配和遊戲的玩法。

重點難點:

跟隨節奏創編動作玩遊戲

活動準備:

有玩木頭人的經驗、音樂、統計表

活動過程:

一、遊戲導入,激發興趣

1、小朋友們,還記得我們玩過的木頭人遊戲嗎?那我們再來玩一次怎麼樣?

2、師幼共同遊戲,關鍵提問:咦,那我想考考你們,木頭人遊戲說到哪一個字的時候就不能動了?

3、追問:還有一個不許笑,那到底是哪一個字的時候要擺造型?

4、小結:原來玩木頭人在說到笑的時候就要停下來擺造型。

5、過渡:今天,我想和大家來玩一個音樂木頭人的遊戲,用音樂來玩木頭人,我帶來一段音樂,裏面有一段特別的聲音,它會告訴你什麼時候要停下來做木頭人了,我們來聽聽看!

二、熟悉音樂,瞭解規則

1、(播放音樂)提問:請大家來說說看,你聽到的這段音樂裏面有特別的聲音嗎?

追問:那嘟嘟嘟,很長的'聲音是什麼發出來的?

追問:我們喇叭聲響起來的時候我們要幹嘛?

2、教師示範聽音樂玩遊戲

關鍵提問,我是在什麼時候變木頭人的呀?

迴應:就是在很長喇叭聲後,聽到“嘟”馬上變木頭人。

小結:喇叭聲“嘟~~~”響起是告訴我們要準備了,當喇叭聲“嘟”響了就是變木頭人的時候了。

3、幼兒初次嘗試遊戲:你們都知道了,來一次怎麼樣?

“我們都是木頭人,不許笑,不許動,123,就快變成木頭人,123,就快變成木頭人,嘟~~~,變!”

4、這次我要把這個遊戲加大難度了,聽一聽,這次音樂裏有幾個特別的聲音?自己聽啊!

(播放音樂)

關鍵提問:連續發出的兩次喇叭聲音,提醒我們怎麼辦?

小結:有2次特別的聲音,而且這2次要連續變2個不同的造型。

5、幼兒跟着音樂嘗試。

三、挑戰比賽,創編動作

1、鼓勵幼兒4組挑戰比賽。1組比賽,另3組幼兒做評委,找一找哪些幼兒是不能跟着音樂來變?

2、進入第二輪比賽。規則變了,要聽好指令來玩。幼兒嘗試玩一次。

3、進行第二輪比賽。

4、進入第三輪比賽。

一組幼兒要統一動作。

5、第四輪比賽,根據幼兒遊戲情況及時間安排看。

活動延伸:

音樂停,每組要變一座橋。

教學反思:

維持紀律的技巧。活動中有小朋友不聽指令,獨自玩樂。發出很嘈雜的聲音。這時候我指着吵鬧的小朋友叫他們不要再吵鬧,可效果不是很明顯。遊戲結束後,王老師對我這個事情做出了更好的解決辦法——你可以表揚乖乖站好的小朋友,然後說“其他小朋友像他們學習!”這樣可能更能讓小朋友安靜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