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幼兒園教案 > 實用的幼兒園大班教案必備10篇

實用的幼兒園大班教案必備10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45W 次

在教學工作者實際的教學活動中,時常要開展教案准備工作,藉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組織教學活動。那麼你有了解過教案嗎?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幼兒園大班教案10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實用的幼兒園大班教案必備10篇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1

設計意圖

幼兒長到5、6歲時,原來的乳牙開始逐漸脫落,換上將影響孩子一生的恆牙,如任其自然往往會產生一些不良後果,及時教給幼兒換牙的知識,則可使他們儘快適應這一生理變化,學會科學地保護牙齒。美觀、整齊、健康的牙齒將有益於孩子將來的生活與工作。

活動目標

(一)知道不健康的牙齒會給人們帶來身體的痛苦,給生活和工作帶來不便。

(二)認識牙齒,瞭解換牙的知識,瞭解牙齒的功用,讓幼兒知道怎樣才能長出美觀、整齊的牙齒。

(三)懂得如何保護牙齒,並掌握正確的刷牙方齒。

活動準備

角色扮演:醫生和病人

活動過程

1.教師帶領全體幼兒觀察牙科診所的'環境,牙科醫生的工作引導幼兒觀察這是什麼地方?有些什麼人?有些什麼器械?那些牙科醫生在幹什麼。

2.觀察牙科診所的宣傳欄。引導幼兒觀看宣傳欄裏的圖片並說說內容。

3.觀察哪些病人到牙科診所看病。

(1)引導幼兒觀察這些病人怎麼了?他們得了什麼病?

(2)引導幼兒談論他們爲什麼要請醫生治好牙病?

(3)教師小結:這些病人得了牙病後,牙很痛,吃東西會很不舒服,疼痛也會影響他們的工作,所以他們要請醫生幫助他們,治好牙病.

4.活動結束,就幼兒參觀的所見所聞組織談話,並引導幼兒思考議論:"他們爲什麼會生牙病?"教師小結:"由於病人沒有保護好自己的牙齒,所以生牙病了,小朋友一定要保護好自己的牙齒".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2

設計意圖:在玩水的過程中,孩子們經常會發現了很多問題。在一次玩水過程中,一位孩子問道:“老師怎麼樣讓沉下去的東西浮起來?”我聯想到死海上物體漂浮的現象,便設計了此次的活動。 孩子們對實驗活動漸漸很感興趣,在活動中也有很大的成功感。通過實驗活動能讓孩子們自己發現祕密,感受獲得的快樂,因此,在活動中主要採用的是實驗的方法。又結合了現代多媒體技術,觀看課件,採用不同的方法讓幼兒感受獲得知識。

活動目標:

1、通過實驗的方法,知道鹽可以增加水的浮力,讓有些沉下去的東西浮起來。

2、瞭解自然界中死海能使人漂浮的成因。

活動準備:大臉盆兩個 糖、鹽、味精若干 一次性杯子每人一個 水 雞蛋一人一個 小臉盆毛巾 課件《淹不死人的死海》

經驗準備:幼兒收集各種物品,並實驗在水中的沉浮

活動過程:

一、 幼兒介紹每組“沉與浮”的實驗結果課前幼兒以小組爲單位收集各種物體並分組進行實驗物體的沉與浮,課上由一位幼兒來介紹。將物體按沉與浮分類師:“有些東西放在水中是沉的,有些東西放在水腫是浮起來的”

二、 變魔術“雞蛋浮起來”

1、雞蛋在清水中的沉浮

師“雞蛋放在水中是沉下去的還是浮起來的?”幼兒將雞蛋防如裝有水的一次性被子裏實驗,發現實驗結果。生“雞蛋在水裏是會沉下去的”

2、變魔術“雞蛋浮起來了”教師出示一份水,防如雞蛋,雞蛋浮起來了。師“猜猜爲什麼雞蛋放入這個水中會浮起來呢”生“放了鹽”出示鹽、味精、糖“老師在水裏加了一樣東西,你們猜猜是什麼?”師“你認爲我的.水裏放了什麼?”

(1) 幼兒按自己的想法在水中添加東西進行實驗實驗後講述“你在水裏加了什麼,你的雞蛋怎麼樣了?”

實驗得出結論:在水中放入鹽可以使雞蛋浮起來,放入糖和味精不行。

(2) 換水後共同在水中放入鹽,進行攪拌,再放入雞蛋,觀察結果,體驗成功的快樂。實驗後得出結論,放鹽可以增加水的浮力,使雞蛋浮起來。

三、 死海的祕密

師:“放了鹽的水能讓雞蛋浮起來,那人可不可以浮起來呢?”觀看課件,瞭解死海能使物體漂浮的成因。實驗中應注意的問題:1、 在活動前,我們做了很多實驗,在水中加如鹽後放入硬幣、鈕釦等,但都未有預期效果,放入蛋實驗的結果最明顯,也便於幼兒實驗後得出結論。

2、 在實驗中提供生蛋熟蛋都可,實驗的結果都是一樣的,但不能使用鹹蛋,因其在淡水中也會漂浮。

3、 在活動第二環節中教師要提供一個籃子,並放入毛巾,以便幼兒放入淡水中的雞蛋拿出放入籃子,再在水中添加自己認爲的東西,以免雞蛋滾落地上後發生碎裂等情況。

四。結束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3

一、 活動目標:

1、進一步鞏固手波浪的動作要領(以肘帶臂,以臂帶腕),運用

故事,圖譜等形式幫助幼兒記憶動作順序。

2、引導幼兒嘗試新的學習方式,鼓勵幼兒相信協商,提高看圖譜

學習的能力。

二、 活動準備:

1、圖譜

2、胸飾

3、圖一、圖二、第三幅圖準備4幅小圖

三、 活動過程:

1、 導入:

師:“寶寶們,你們都長大了,應該自己學習飛了!”

2、啓發幼兒用單手或雙手向各個方向學鳥飛。

(1)請寶寶們想一想,我們可以怎樣飛?(大家相互學習)

(2)你們覺得怎樣飛纔是最優美的?(強調動作要領)

(3)下面我們聽着音樂把你剛纔設計的動作很優美的`飛一下,好嗎?(初步感受音樂)

3、 學習第一段音樂

出示圖一

(1)剛纔,媽媽把寶寶們想的各種動作用箭頭符號畫了下來,我們一起跟着圖譜來學一學,做一做!

(2) “*”代表什麼意思?小手怎麼擺動?教師與幼兒一起分析圖譜。

(3) 下面我們邊看圖譜邊聽着音樂飛會嗎?

4、 學習第二段音樂

(1)我的寶寶真聰明,已經學會了單手和雙手飛。瞧!寶寶們已迫不及待想到外面去旅行了!(出示圖二)

(2)這幅圖告訴我們寶寶到哪去旅行了?那箭頭又表示什麼意思呢?

(3)你們會用動作來表示嗎?(4人一組分組討論表演)

(4)看圖譜配音樂集體練一遍。

5、 學習第三段音樂

(1)師:“在鳥寶寶的旅行途中,碰到了它們的好朋友蝴蝶姐姐,他們會在一起幹什麼呢?答案就在圖中,要求也用動作來表示,請寶寶們還是4人一組自由組合找到空的地方進行商討。

(2)分組表演。

(3)聽音樂集體完成一遍。

6、 三幅圖的組合

師:“蝴蝶姐姐看見圖譜上有那麼多好玩的箭頭,她也想跟着這些好玩的箭頭飛一飛,你們歡迎它嗎?讓我們大家一起聽着音樂和蝴蝶姐姐飛起來吧!”

7、音樂遊戲“藍鳥”

師:“今天媽媽真高興,我的寶寶們已經長大會飛啦!讓我們聽着藍鳥的音樂和後面的老師一起飛起來好嗎?“

8、結束

師:“寶寶們,天黑了,我們要回家休息了!”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4

活動目標:

1.通過捉蚯蚓活動,瞭解蚯蚓的外形特徵、習性及用處。

2.培養認真觀察的習慣。

3.考驗小朋友們的反應能力,鍛鍊他們的個人能力。

4.能學會用輪流的方式談話,體會與同伴交流、討論的樂趣。

活動準備:

1.可樂瓶底若干個,小木棒若干根。

活動過程:

1.捉蚯蚓。

(1)帶領幼兒在草地上或花壇中挖幾條蚯蚓,並看看它在泥土中是怎樣活動的。

2.觀察蚯蚓的外形特徵。

蚯蚓的身體像什麼?什麼顏色的'?有沒有腳、眼睛和耳朵?是怎樣運動的?

蚯蚓的身體細長、圓圓、光滑、柔軟;全身由許多環節組成。頭較尖,嘴長在身體最前面。它沒有眼睛、鼻子和耳朵,也沒有腳,它是靠身體的一伸一縮向前移動的。

3.瞭解蚯蚓的生活習性何用處。

蚯蚓生活在什麼地方?它吃什麼?有什麼本領和用處?

蚯蚓生活在溼土中,吃土中腐爛東西,有時也鑽出地面,吃地面上腐爛的葉子。它喜歡在土壤中鑽洞,人們稱它爲鬆土能手。它的糞便是好肥料。蚯蚓還可以做中藥治病,也是家禽、家畜的好飼料。

4.講述故事《青蛙和蚯蚓》

活動反思:

活動過程中可能會出現幼兒興奮緊張的場面比如:在摸蚯蚓環節時有的孩子膽小不敢摸、或者壯大膽把蚯蚓捏死的意外,我們要給予幼兒正確的指導和處理好該事情,讓幼兒處於一種輕鬆、自然地狀態下完成認知。《綱要》提出:以關懷、接納、尊重的態度與幼兒交往。耐心傾聽,努力理解幼兒的想法和感受。支持鼓勵它們大膽探索與表達。整個過程關注幼兒在生活中的表現和反應,敏感的覺察他們的需要,及時以適應的方式應答,形成合作探究式的師生互動。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5

活動目標:

1、學習按物品特徵分類。

2、能用棋子統計不同靴子的數量,並比較數目的多少。

3、發展幼兒的思維有序性。

4、瞭解數字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初步理解數字與人們生活的關係。

5、能與同伴合作,並嘗試記錄結果。

活動準備:

1、各種鞋的標誌

2、統計表、棋盤、棋子

活動重點難點:

1、重點:學習按物品的某一特徵進行分類。

2、難點:學會用自己的方式統計鞋子的數量,進行數量的比較。

活動過程:

1、幼兒圍坐成半圓,教師與幼兒共同演唱歌曲《鞋子也會踏踏響》,並引導幼兒觀察自己穿的鞋子。

2、認識不同鞋子的標誌(分別是布鞋、皮鞋、旅遊鞋、棉鞋),分別放在相應的棋盤上。

3、遊戲“我的鞋子放在這裏”請幼兒脫下自己的鞋子,想想自己的鞋子屬於哪一種,應該放在哪個棋盤上。放完鞋後,在圖表上貼一個標誌表示自己穿的是這種鞋。

4、幼兒分別數棋盤裏的鞋子的數量,用手中的棋盤、棋子統計4種不同鞋子的數量,進行比較,幼兒可以用自己的方式進行記錄。

5、幼兒看棋盤上的記錄結果,發現哪一類的鞋最多,哪一類的鞋最少。

活動延伸:

幼兒可進行鞋子的第二次分類,可按性能、形狀、用途、顏色幾個圍度來分,進行統計。

活動反思:

第一、教師要明白什麼是生活課程。生活課程是生活和教育的有機整和。日常生活是非常重要的資源,教師要在組織一日生活活動中滲透教育的'因素,同時要挖掘生活的價值。像 這類教育內容要體現生活的特點,它是一種日復一日的重複活動,不僅要依靠老師,更要靠孩子自己主動地學。教師要隨機地自然地在相應的生活環節中開展。

第二、要挖掘生活活動的多種價值。生活活動生動形象、多姿多彩、鮮活具體。在組織這類活動中主要是幫助幼兒積累豐富的感性經驗,掌握最基本的生活技巧。培養幼兒的堅持性、獨立生活能力,學習自己解決生活問題的能力,特別是能擺脫依賴,走向獨立。

第三、組織的活動要能適合孩子的年齡特點,使用的教學方法要符合孩子身心發展規律。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6

【活動目的】

1、探索運用多種材料製作小噴泉,初步感知噴泉的形成。

2、運用多種方法探索發現孔的大小與水柱之間的關係。

3、通過實驗培養互相禮讓,學習分工合作的能力。

4、主動參與實驗探索。

【材料準備】

兩個大一些的空飲料瓶(如雪碧瓶)、大頭釘、水。

【製作方法】

(1)在一個雪碧瓶的瓶身一側豎排用大頭釘扎若干個直徑大小相同的小孔。

(2)在另一個雪碧瓶的瓶蓋上扎數個直徑大小不同的小孔。

【實驗操作】

(1)讓幼兒在第一個瓶子中裝滿水,水會從瓶身的小孔中噴出來,且水噴射的距離不同。(見“自制噴泉圖”)

(2)讓幼兒在第二個瓶子中也裝滿水,並擰緊瓶蓋,然後用力擠壓瓶身,水會象噴泉一樣從上面噴出來。

【教師指導建議】

操作第一個瓶子時,教師要注意引導幼兒觀察哪個小孔噴出的水射得遠,哪一個小孔噴出的水射得近,請幼兒記錄自己觀察到的結果。

操作第二個瓶子時,教師要引導幼兒感受用力大小對形成噴泉大小的影響。

【拓展與替代】

有條件的幼兒園可帶領幼兒觀察戶外噴泉。

【科學小知識】

水的壓力由水的'深度決定,水越深,水壓就越大;水越淺,水壓就越小。所以,在瓶身上的小孔直徑相同的情l)下從瓶子底部噴出的水噴射得最遠,頂部噴出的水射出的距離最近。此外,當用力擠壓瓶身時,瓶子中的水同時受到壓力的影響,從大小不同的小孔中噴射出來。擠壓越用力,水壓越大,噴泉越大。

【活動反思】

本次科學活動是在學習了《指南》之後設計的,幼兒科學學習的核心是激發探究興趣,體驗探究過程,發展初步的探究能力。選材取自於孩子們常見的噴泉,幼兒都熟悉,但卻不一定明白其中的原理,這樣有生活經驗的基礎,又有探索的空間,孩子們很感興趣。整個活動中孩子們都在演繹着科學家們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模式,先猜想,再實驗驗證自己的想法,最後總結。老師只是把問題拋給孩子,孩子們便循着這一線索探索起來,每個孩子都是活動的主體,都在積極的參與探索,尤其在最後表演自己的音樂噴泉,都特自豪。相信他們以後會愛上科學探索活動的。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7

活動目標:

1.運用身體各部位的協調嘗試在地面做橫躺滾。

2.利用綢帶的合作性遊戲,從多種角度發展幼兒創新技能。

3.培養合作互助的精神。

4.鍛鍊幼兒堅持到底的意志,吃苦耐勞的精神。

5.培養幼兒團結合作的觀念。

活動準備:

1.廢舊橫幅五條,圓形筒一隻。

2.隊形標誌圓點、音樂磁帶。

活動過程:

一、激發幼兒參與活動的興趣

以參與奧運會團體操表演的情景,激發孩子的興趣。

二、熱身準備活動“我是小小運動員”

1.教師領跑,帶領孩子們繞綢帶蛇形跑和繞場慢跑進入場地。

2.幼兒成散點式隊形自由站在教師周邊合適位置。

3.教師領操、幼兒隨口令動作到位。

三、幼兒嘗試在綢帶上做各種不同的滾動

1.教師:孩子們,我們的身體本領可大了,你們會用身體表現什麼動作?(幼兒嘗試表現)

2.梳理孩子展示的身體動作,引導幼兒嘗試不用的滾動:除了走、跑、跳,我們的身體還可以像球一樣滾動,你們還有不一樣的滾動方法嗎?(幼兒自由分散嘗試、探索)

3.教師啓發,並有目的的觀察和指導

4.幼兒展示多種滾動的方式

四、教師幼兒一起探索新的滾動動作“橫躺滾”

1.教師出示直筒狀滾筒,滾動滾筒引導幼兒觀察:“這個直筒它是怎麼在綢帶上滾動的,仔細看哦!”

2.幼兒嘗試模仿直筒狀滾筒的滾動方式。

3.教師與個別幼兒共同嘗試和展示自己模仿後的表現動作,其餘幼兒觀察評價

4.教師與幼兒一起總結橫躺滾的動作要領

5.幼兒自由嘗試練習橫躺滾,並以小組的形式進行“我是快樂小滾筒”的競賽

6.團體操部分展示“花樣滾”

五、快樂遊戲時間

1.遊戲一:“舞龍”教師與幼兒合作將各小組綢帶連接(各綢帶上有鏈接扣)成“長龍”,幼兒與教師集體將綢帶舉過頭頂,舞動“長龍”。

2.遊戲二:“蛟龍戲洞”,幼兒部分舉綢帶,部分鑽洞;輪流進行。

六、放鬆活動“划龍舟”

教師帶領幼兒一手持綢帶成“龍舟狀”,隨樂邊做划船動作,邊慢慢放鬆腳部、手部離場。

活動反思:

一、活動設計符合幼兒年齡特徵,目標制定切實可行。

大班幼兒的身體活動能力發展較好,在動作上更加靈敏、平穩,有較強的自控能力,體力和合作意識都有所發展,並且有一定的責任感和集體觀念。所以,在選擇和組織大班體育活動“滾動”時,設計者者不失時機地考慮到動作增多、難度增大、內容豐富、運動量大、競賽性強、腦體結合、規則稍複雜等因素,以保證所選擇組織的活動讓大班幼兒喜歡,同時又有效的促進幼兒身心的健康發展。活動中,教師還根據每個幼兒的實際水平,給予不同目標要求。

二、在情境中激發幼兒活動的興趣。

具體形象思維是幼兒期主要的思維方式。幼兒對具體的`、形象的事物容易感知,而對於抽象的概念卻不太感興趣。體育活動中單純的動作練習不能引起幼兒興趣,就是因爲在他們現有的頭腦中沒有具體的形象。本活動中帶有角色和情節的遊戲活動,使幼兒隨着情節的跌宕起伏,深入遊戲,並激發幼兒的好奇心,也更容易激發幼兒的興趣。

三、在音樂中烘托幼兒活動的氛圍。

音樂是以聲音塑造形象的聽覺藝術,它以其特有的藝術形象吸引、感染着我們。優美生動、節奏鮮明的音樂會讓人們感到精力充沛、情緒愉快;舒緩輕柔的音樂會讓人們身心放鬆。本活動在組織進行體育活動時,充分運用了音樂的效果,以提高幼兒參與活動的興趣。使幼兒在音樂的烘托下更加積極的投入到活動當中去。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8

活動前言:昨天媽媽給我買了個直升飛機,真是讓我愛不釋手,我問媽媽它怎麼才能飛起來呢?媽媽說是飛行員叔叔開着來的。我感覺飛行員叔叔真偉大了,長大了我也要當一名飛行員,開着飛機帶着爸爸媽媽周遊世界去!通過此遊戲可以讓孩子知道什麼是理想,我們都要有一個奮鬥的目標!

活動目標:

1、在欣賞、猜測、講述的過程中,讓幼兒瞭解故事主要角色的心願。

2、鼓勵幼兒用完整的語句講述自己長大後的心願。

活動準備:四幅圖片(各種人物圖片等)、多媒體課件

活動過程:

(一) 引導幼兒觀察四幅圖片,通過遊戲的方式,瞭解人的成長過程。

關注點:幼兒能根據教師的提示觀察並找出相應的人物。。

1、師:今天老師和小朋友做一個遊戲,請你們看看這裏有幾幅圖?在圖片裏藏着一些祕密,請你們一起找出來。

2、師提示:第一第二幅圖有,第三第四幅圖沒有。

(幼兒觀察尋找,找出後老師出示相應的圖片,嬰兒及文字)

師提示:第一第三幅圖有,第二第四幅圖沒有

師提示:第四幅圖有,其他人沒有。

3、幼兒共同找出寶寶成長圖(嬰兒 → 幼兒 → 小學生)

師小結:原來我們每個人都是從小到大慢慢成長起來的。

(二) 觀看多媒體課件,在邊看邊猜邊講的過程,瞭解主要角色的心願。

關注點:教師以聽、看、猜等多種方式引導幼兒理解故事內容,講述主要角色長大後的心

出示人物:叮叮和噹噹

師:叮叮和噹噹在一起討論,長大以後做什麼?(出示文字)

出示圖一(猜測蒲公英的心願)

師:他們一起問蒲公英,長大以後想做什麼?請你們猜猜蒲公英長大以後想做什麼

師:那蒲公英的想法和你們猜的是否一樣呢?

幼兒猜測後(放錄音) 理解:威武和善良

3、出示圖二(猜測小魚的心願)

叮叮和噹噹來到了哪裏?遇到誰?他們說了些什麼?那小魚的願望是什麼呢?

(幼兒猜測後,老師放錄音)(理解:暢遊、四大洋)

4、出示圖三

叮叮和噹噹在幹什麼?他們想用蠟筆做什麼?

5、出示圖四、五(講述叮叮的`心願)

叮叮用綠色塗出了什麼?

(幼兒猜測後出現文字:用綠色塗出了一片草原啊,跑啊,永遠永遠也跑不到頭的草原。)

叮叮爲什麼要塗出一片綠色的草原,她的心願是什麼?

6、出示圖六、七(講述噹噹的心願)

噹噹用藍色塗出了什麼?(幼兒講述)

噹噹長大後做什麼?噹噹會怎麼說?

7、圖八,引發幼兒講述:小朋友你們長大後想做什麼?

(三)鼓勵幼兒大膽地講述自己長大後的願望。

關注點:幼兒能用完整的語句講述自己長大後的心願。

師:誰願意來告訴我們,你長大後想做什麼?

師小結:每個小朋友都有許多美好的心願,相信長大後你們都能實現這些願望,成爲一名醫生、畫家、飛行員......

(四) 延伸活動,幼兒繪畫自己的心願。

師:出示大張紙,讓幼兒畫畫,講講自己長大後的願望。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9

活動目標:

1.感受圖形拼搭組合的變化,發展空間方位知覺的能力。

2.培養幼兒思維的靈活性,發展幼兒動手能力,激發幼兒學習數學的慾望。

3.嘗試運用多種方法拼出新圖形,並體驗操作的樂趣。

4.培養幼兒相互合作,有序操作的良好操作習慣。

5.瞭解數字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初步理解數字與人們生活的關係。

活動準備:

圖形小卡片、三角形若干、幾何圖形底板三個(三角形、正方形、長方形),小筐若干(內裝有兩個、四個相同的圖形卡若干),圖形範例若干。

活動過程:

一、說說圖形(目的:鞏固對圖形的認識)

1. 指認圖形並正確命名提問:轉動圖形,結果會怎樣?

歸納:卡片轉動後,圖形的方向改變,形狀不變。

二、拼搭圖形(目的:感受圖形拼搭組合的變化)

1.遊戲:三角形碰碰樂玩法:根據兒歌指令,用相應數量的三角形拼搭組合出新圖形兒歌: 碰碰樂、碰碰樂,幾個三角形碰碰樂;你碰我、我碰你,碰在一起真快樂。

規則:

--聽清楚"幾個三角形碰碰樂"--三角形的邊和邊必須全部"碰"(重合)在一起--三角形"碰"在一起後,馬上回到座位上

2.第一次遊戲:2個三角形碰碰樂,老師將幼兒碰好的圖形記錄下來。

3.第二次遊戲:4個三角形碰碰樂,同上

三、畫虛線分割圖形

1.老師在黑板上畫出梯形,讓幼兒說出名稱,畫 一個線,分成了什麼圖形? (1個正方形、2個三角形)

2.幼兒做練習,說出原圖形分割成了什麼圖形和什麼圖形?

四、看圖 ,下面圖形各由幾個三角形組成?把三角形個數寫在圖形邊。

1.請幼兒先觀察圖片,在讓幼兒回答小鴨子的圖形是有哪些圖形構成的並記錄。

五、幼兒活動師:小朋友的本領真大,現在我們一起來做個遊戲。桌子裏放着許多圖形寶寶,等會兒請你們挑選自己喜歡的圖形,將這些圖形拼成其他有趣的物品,看看哪個小朋友最聰明,變的東西和別人不一樣。( 讓幼兒大膽想象,動手拼拆圖形)

(1)請個別幼兒上來說說:你用什麼圖形寶寶來變的?變成了什麼?

(2)用三角形、正方形、長方形的變了幾樣東西?誰變的`最多?

六、活動結束:

這裏還有半圓形、梯形,下次我們再一起來拼拼半圓形、梯形,把他們變成更多美麗的圖片,好嗎?

活動反思:

圓形、正方形和三角形的東西充滿了我們生活的每個角落,從玩具到食品,從服裝到建築,等等,無所不在,無處不在。

1、本次活動以數學教育生活化爲主導思想,以來自現實生活中的圖形作爲操作材料,讓幼兒充分體驗到活動的樂趣,真正做到“玩中學”、“學中玩”。

2、整個活動目標明確,層次清楚。從第一環節引導幼兒有意識認識圓形、正方形和三角形,到第二環節嘗試着做做圓形、正方形和三角形的樣子,到第三環節嘗試送圖形回家,進一步感知了圓形、正方形和三角形的基本特徵,環環相扣,層層推進,達到了預期的目的和效果。

3、多媒體的運用聲形並茂,更易喚起幼兒學習的積極性,便於幼兒理解、掌握。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10

活動目標

通過種植活動,使幼兒獲得有關種植的直接經驗,瞭解泥土與植物生長的關係,學習簡單的'種植技能,培養愛勞動、愛科學的興趣和情感。

讓幼兒學會初步的記錄方法。

對科學活動感興趣,能積極動手探索,尋找答案,感受探索的樂趣。

重點難點

要在一土地上面操作,而且種植之後還要隨後觀察。幼兒對種植基本是完全陌生而沒有實操的經驗。

活動準備

豆種及種植工具若干,事先準備好種植場地。春天景色及種植圖片各一幅。

活動過程

1、出示圖片,提問:這是什麼季節?(啓發幼兒說出春天的季節特徵)

2、出示種豆圖片提問,(啓發幼兒說出種豆的步驟)

3、通過談話,激發幼兒種植的興趣,交代勞動要求。

4、幼兒幫助教師整理園地。

5、種植。

(1)教師示範種豆的方法:挖坑放豆種、培土、澆水。幼兒邊觀察邊做模仿動作。

(2)幼兒動手種植、澆水。

(3)教師交代管理要求。要求幼兒以小組爲單位,管理種植豆子、定時澆水。

教學反思

活動過程中沒有組織好幼兒,課堂有點亂,在活動中缺少詳細的講解。每節課都應該把所要傳授的知識講到位。令幼兒更易懂,及接受。

小百科:豆主要是指豆科植物的種子或莢果。豆類的正品有大豆、菜豆、綠豆、黃豆、蠶豆、紅花菜豆、印度菜豆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