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幼兒園教案 > 幼兒園大班音樂教案(精選12篇)

幼兒園大班音樂教案(精選12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07W 次

作爲一名教學工作者,時常要開展教案准備工作,教案是保證教學取得成功、提高教學質量的基本條件。優秀的教案都具備一些什麼特點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幼兒園大班音樂教案,歡迎閱讀與收藏。

幼兒園大班音樂教案(精選12篇)

幼兒園大班音樂教案 篇1

教學目標:

1、初步感知舞曲的藝術美及樂曲歡快、跳躍的特點。

2、能用動作表現音樂輕快、活潑的性格。

3、聽音樂,嘗試分辨樂曲的快慢和輕重,能跟着節奏律動。

4、鼓勵幼兒大膽的猜猜、講講、動動。

活動準備:

1、天鵝圖片一副、天鵝頭飾每名幼兒一個;

2、《四小天鵝舞曲》音樂、影像資料。

活動重點:

感受樂曲歡快跳躍的特點

活動過程:

1、 談話引入,使幼兒初步感知音樂的情緒。

教師:寶寶們,春天來了,田野裏的小草發芽了,桃花開了……聽!什麼聲音?(放音樂)

教師:聽完以後,你心裏有什麼感覺?(引導幼兒說出感受)

教師:其實這段音樂來自一個很好聽的故事------(講故事)

“從前在一個城堡裏,住着一個英俊的王子,有一天,王子到森林打獵,他看到一羣漂亮的白天鵝從頭頂飛過,就追隨天鵝來到一個湖邊,這時天黑了,白天鵝變成了一個個美麗的姑娘,王子驚呆了!原來是奧傑塔公主被魔王施了魔法,她和她的夥伴們白天變成天鵝,夜晚才能恢復人形,只有遇上真心喜歡他的王子,才能破解魔咒,王子聽了奧傑塔公主的講述,王子真心喜歡上了公主,發誓要解救她,這時天鵝夥伴們聽了個個眉開眼笑,有四隻小天鵝快樂的跳起舞來,後來王子奮不顧身的殺死了魔王,公主變回了人形,他們終於可以幸福的生活在一起了。”

2、再次欣賞樂曲,感知樂曲的情緒特點,瞭解樂曲的形象。

(1)師:聽音樂後,你覺得這段音樂是故事中的誰在跳舞?(四隻小天鵝)師:你們見過天鵝嗎?

(2)出示天鵝圖片,瞭解天鵝特徵

先請幼兒說一說天鵝的特徵,教師總結:天鵝是一種高貴優雅的動物,人們都很喜歡它。

教師:天鵝高興地時候會跳舞,誰願意學一學?(鼓勵幼兒做動作)

教師:我們一起來看四隻小天鵝跳舞吧!(放舞劇影像)

3、分段欣賞音樂,瞭解樂曲A-B-A的結構

教師:寶寶們如果你們仔細聽,就會發現音樂的節奏是有變化的,我們先來聽第一部分。(放A部分音樂)

第一段音樂節奏均勻,好像看到小天鵝跳起了整齊的舞步(鼓勵幼兒學)

聽第二段音樂後,教師:第二段的節奏更加豐富,好像看到小天鵝展開翅膀飛到水面上,拍水、玩水、想同伴灑水的場面。

聽第三段音樂後,問幼兒:誰聽出了這段音樂和哪一段是一樣的?(鼓勵幼兒回答)

師:第三段又回到了生動質樸的格調,這種第一段和第三段一樣,第二段不一樣的音樂就是A-B-A的結構。(板書A-B-A)

教師:整個音樂通俗親切,是世界上著名的芭蕾舞劇《天鵝湖》的一小部分,這段音樂和舞蹈配合的天衣無縫,令人心馳神往。寶寶們,你們想不想把自己打扮成天鵝玩遊戲呀?

4、幼兒戴頭飾隨音樂玩“四隻小天鵝”遊戲

(1)要求幼兒出場時四個人結伴

(2)引導幼兒隨音樂ABA不同節奏變化,用動作表現天鵝的形象

5、鼓勵幼兒邀請客人一起跳起“天鵝舞”結束活動。

幼兒園大班音樂教案 篇2

活動目標:

1·理解歌詞內容,有“要爲長輩服務”的願望,激起“尊敬長輩”的情感。

2·感受襯詞“呦”給歌曲帶來的親切感覺,有感情地學唱歌曲。

活動準備:歌曲伴奏

活動過程:

一、敬老節的由來

1·下個星期一是敬老節,你知道這是誰的節日嗎?

2·爲什麼把重陽節又稱做敬老節?

小結:敬老是我們中國人的傳統,老人年輕的時候照顧我們,辛苦了很多年。現在他們年紀大了,我們也長大了,可以和爸爸媽媽一起來關心、照顧他們了。

你準備怎麼樣爲爺爺奶奶過節?

二、欣賞歌曲、理解歌詞

欣賞後提問:

1、這首歌的名字叫《我是好寶寶》,你覺得歌曲裏的孩子是好寶寶嗎?爲什麼?

2、什麼叫“不撒嬌、不胡鬧”?

3、好寶寶做什麼事情會讓爺爺奶奶覺得很舒服?請你用歌詞來回答我。

4、咚咚咚咚|咚咚|是什麼聲音?(用動作——捶拳捶出節奏)·帶着問題第二次欣賞:請你仔細聽聽,歌詞裏有什麼特別好聽的地方嗎?

·教師範唱,幼兒感受襯詞帶來的親切感覺。

三、學唱歌曲

跟着音樂練習語言節奏,個別幼兒演唱襯詞,其他幼兒區分哪個唱地好,爲什麼?

幼兒園大班音樂教案 篇3

一、活動目標

1、欣賞樂曲,感知樂曲結構,初步培養幼兒聽辨、分析樂曲的能力。

2、能運用不同的動作大膽表現,體驗參與音樂活動的愉悅。

二、活動準備

水族館音樂 、圖譜 、小魚道具若干

三、活動過程

(一)幼兒隨音樂律動入室,初步感受音樂

師:“孩子們,讓我們都來做快樂的小魚,盡情地在這片大海裏遊一遊吧!”

(二)以故事爲載體,感受理解音樂

1、仔細傾聽,欣賞樂曲

師:“在這片美麗的大海里,有一個非常好聽的故事。今天,老師帶來的這段音樂會告訴大家故事裏都有誰,發生了什麼事。”(播放音樂,幼兒完整欣賞樂曲)

提問:你覺得音樂裏可能有誰?它在幹什麼?

2、結合圖譜,分段理解樂曲

師:傳說在海底深處,有一顆神奇、美麗的寶石,小魚們都想找到寶石,有一天,它們唱着歌快樂地出發了——

教師分別學小魚和大鯊魚的聲音唱歌:“我是一條小魚,我要找到寶石,我在水裏游來游去,遊得多快樂”“我是一條鯊魚,我要吃掉小魚,左邊找找,右邊找找,沒有找到。”

提問:小魚和鯊魚是怎樣唱歌的?它們唱了幾次?(幼兒學唱)

3、幼兒用手指模仿小魚,隨音樂表演。

提問:這段音樂中到底有哪些小動物?大鯊魚想吃掉小魚,小魚該怎樣避險?

4、幼兒帶小魚、鯊魚道具分角色隨音樂表演。

幼兒聽音樂做小魚動作,大鯊魚出來後,小魚立即停止不動。

5、交換角色,再次隨音樂表演。

(三)啓發想象,大膽表現

提問:大海里還有哪些小動物?它們是怎樣做的?

1、幼兒模仿大海各種小動物隨音樂表演。如:“我是一隻螃蟹,我要找到寶石……”

2、分角色扮演鯊魚和其他小動物隨音樂表演。

四、活動結束

孩子們,今天我們玩得真開心。剛纔我們聽到的這首樂曲名字叫《水族館》,它是由法國著名的音樂家聖桑作曲,回家以後,希望你們從電腦上查一查,和爸爸媽媽一起來欣賞這首樂曲。

幼兒園大班音樂教案 篇4

活動目標:

1、幫助幼兒進一步熟悉樂曲的旋律和結構,引導幼兒用下雨、澆花和小雨花共舞的情節動作分辯A、B、C段。

2、引導幼兒創編不同的雨點落下時的動作情態,小花喝水時快樂滿足的情感表小雨與花兒共舞的歡樂場面。

3、引導幼兒學會二人合作表演動作,根據情節及時調整自己的動作、身體姿勢的能力。

活動準備:

1、教學磁帶、錄音機

2、花環。

活動過程:

1、複習律動《摘蘋果》。

2、複習歌曲《小雨沙沙》。

3、請幼兒傾聽由樂曲改編的故事,感覺樂曲情感。與教師一同練習一下三拍子的節奏。

4、啓發幼兒創編動作。

(1)幼兒創編小雨點動作。

(2)幼兒創編花喝水的動作和。

(3)幼兒編花兒與小雨共舞的動作。

(4)完整練習。

5、教師表演舞蹈,引導幼兒到大自然中尋找秋天的景色。

幼兒園大班音樂教案 篇5

【活動目標】

1、引導幼兒知道歌曲的名稱,理解歌曲的內容,能唱準七分音和休止符。

2、引導幼兒體會歌曲的幽默風趣,與同伴互相配合合作,共享成功的喜悅。

【活動準備】

多媒體課件音頻。

【活動過程】

一、談話導入。

師:小朋友你們喜歡小動物嗎?你們知道小鳥、小魚生活在哪裏嗎?公雞和母雞誰會下蛋呢?今天老師給小朋友帶來了一首歌曲,請小朋友聽一聽歌曲裏唱了些什麼?

(設計意圖:通過教師與幼兒的談話激發幼兒學習的興趣。)

二、教師範唱歌曲,介紹歌曲內容

1、播放課件。

師:歌曲裏唱到了哪些小動物呢?

幼:小鳥,小魚等。

師:小朋友們聽得真仔細,我們再來仔細聽聽在它們身上發生了什麼?(再次播放課件。)

師:在它們身上發生了什麼呢?

2、師:這首歌給你們什麼感覺?歌曲裏唱到的事情和我們知道的一樣嗎?這首歌和我們以前唱的歌一樣嗎?哪裏不一樣?

幼兒根據教師出示的圖片具體講述。

小結:歌曲裏唱的都是顛倒過來的事情,非常的有趣,這首歌曲的名字就叫做《顛倒歌》。

(設計意圖:通過欣賞感受歌曲中顛倒、滑稽的事情。讓幼兒瞭解歌曲所唱的內容。激發起幼兒想學唱的慾望。)

三、組織幼兒學唱歌曲。

師:這首歌曲非常有趣,今天請小朋友一起來學一學這首歌曲,把這首有趣的歌曲唱出來。

1、幼兒跟隨教師一起演唱歌曲,引導小朋友邊看圖片邊演唱,幫助幼兒理解掌握歌詞。

2、幼兒集體演唱歌曲,教師鼓勵小朋友大膽地演唱。鼓勵生生互動表演唱。

師:這首歌真有趣,把所有的事情都顛倒過來了,所以在唱的時候,要怎麼樣呀?我們臉上要帶着笑容,聲音不能太慢,要輕快活撥。請你和好朋友一起來表演表演這首歌曲,看看誰表演得最可愛最滑稽。

(設計意圖:通過邊看圖片邊學唱以及各種方式的反覆演唱幫助幼兒學會演唱歌曲。並通過教師引導性的提問,幫助瞭解歌曲中滑稽、有趣的情感。)

【活動延伸】

鼓勵幼兒相互討論、創編歌曲。

師:小朋友,剛纔歌詞裏講的都是些顛倒的事情,你們有沒有顛倒的話或事情說出來和大家一起分享呢?請小朋友們把你的事情編到歌詞裏唱唱看!誰來試試看。

(設計意圖:通過創編歌詞,幫助幼兒進一步瞭解顛倒的意思,發散幼兒的思維,讓幼兒擦出創新火花。)

幼兒園大班音樂教案 篇6

【活動目標】

1、通過欣賞民歌“花兒”,感受“花兒”曲調熱忱、奔放的特點。

2、學習用“填詞”的方式改編和演唱“花兒”。

3、嘗試用自制樂器——葫蘆爲“花兒”伴奏,進一步體會“花兒”旋律的特點。

4、培養幼兒對民族音樂的愛好,激起對故鄉和少數民族的酷愛。

【活動預備】

1、活動前,讓幼兒觀看“花兒演唱會”、故鄉風景及特產等圖片,瞭解圖片內容並相互交換。通過在自制葫蘆樂器上繪畫,爲學唱“花兒”奠定基礎。

2、自制小葫蘆樂器7個、回族小白帽若干個、民族服裝1套。多媒體教學裝備DVD碟機一臺、投影裝備一套。鋼琴伴奏教師一位。

【活動過程】

活動一:欣賞民歌“花兒”《左面是黃河右側是山》

1、教師穿民族服裝進進活動室,引進課題。

師:我今天穿這麼漂亮的衣服是爲了給小朋友演唱一首民歌“花兒”,這首民歌的名字叫《左面是黃河右面是山》,現在請小朋友們仔細聽。

2、教師演唱花兒《左面是黃河右面是山》第一遍,同時播放黃河及羊皮筏子的DV畫面。

發問:從這首歌中,你聽到了甚麼?想到了甚麼?(幼兒講感受,教師可引出歌詞。)

3、幼兒與教師一起學唱襯腔詞:普嚕嚕嚕嚕、啪啦啦啦啦、噌楞楞楞楞、嗆啷啷啷啷啷。

4、幼兒聽伴奏再次學唱襯腔詞,並與教師合作演唱(教師唱前面三句歌詞,到襯腔“普嚕嚕……”請幼兒幫唱)。

5、請助理教師演唱《左面是黃河右面是山》,幼兒與教師一起唱幫腔“噢喲”。

6、小結:我們今天聽的這類歌曲演唱叫“花兒”。“花兒”是少年的意思。“花兒”是一種山歌,也叫“山曲”、“野曲”,是西北獨特的一種民歌,有對唱、領唱、齊唱等情勢。“花兒”主要流行在西北的甘肅、青海、寧夏、新疆等廣大少數民族地區。

7、播放MTv,完全欣賞歌曲。

活動二:引導幼兒爲“花兒”填詞並演唱

1、播放MTV讓幼兒再次欣賞“花兒”《左面是黃河右面是山》。

師:我們上一次唱了故鄉的黃河和山,故鄉還有很多的特產、小吃,讓我們都來誇一誇。

2、出示牛肉麪的圖片,請幼兒根據已有經驗並結合圖片從色彩、味道、品種、外形幾方面講一講牛肉麪。

3、重點引導幼兒從色彩進手創編,如辣椒紅,蒜苗、香菜綠,蘿蔔、牛肉麪白等。

4、教師做填詞範唱:紅紅的辣椒(嘛)噢喲。

5、與l導幼兒嘗試填詞並演唱。

如:綠綠的香菜(嘛)噢喲;白白呀蘿蔔(者)香呀;牛肉麪(者)好吃(嘛)噢喲。

6、教師整理歌詞與幼兒一起演唱。(請一名老師伴奏)

7、小結:小朋友們剛纔編的詞很有特點,用歌聲唱出了我們故鄉蘭州的美麗。

活動三:表演“花兒”並嘗試用自制樂器伴奏

1、出示故鄉的特產葫蘆,教師簡單示範演奏方法。

讓小朋友用葫蘆當樂器爲“花兒”伴奏。

2、請幼兒自由選擇角色,分4組進行表演。3個小組幼兒演唱花兒(其中一組唱詞、一組幫腔、一組襯腔),1個小組幼兒伴奏。給部份男孩戴上小白帽。

3、幼兒分小組練習,教師指導後,幼兒按角色整體表演唱2遍。

4、幼兒分男女情勢進行對唱,部份幼兒繼續伴奏。

【活動延伸】

在音樂天地投放演唱“花兒”的服裝及道具,如:頭巾、扇子等,讓幼兒自己學習合作表演。

幼兒園大班音樂教案 篇7

活動目標:

1、激發幼兒對採茶律動活動的興趣,培養幼兒動作的節奏感和協調性。

2、感受曲子的歡快熱烈的情緒,體會繁忙的採茶場面與氣氛。

3、知道茶葉長在茶樹上,茶葉能泡水喝。

4、通過整體欣賞音樂、圖片和動作,幫助幼兒理解歌詞內容。

5、在感受歌曲的基礎上,理解歌曲意境。

活動準備:

1、電腦課件和圖譜。

2、錄音機及採茶錄音帶。

3、茶葉及杯子。

活動重點:

幼兒通過音樂律動練習,熟悉節奏,從而瞭解曲子活潑、歡快的情緒。

活動設計:

1、活動導入:教師帶領幼兒在音樂聲中入場,用生動的語言引導幼兒進入本節課的學習。

小朋友,我們一起去郊遊吧!這裏的景色可真美,看!我們來到了什麼地方?

2、活動過程:

(1)引導幼兒看課件,懂得茶鄉有許多茶樹,知道採下的茶葉經過簡單的加工可以泡水喝,喝茶有利於健康,瞭解關於茶葉的'簡單知識。

(2)欣賞音樂,讓幼兒感受曲子的內容,並隨意做出喜歡的動作。

(3)教師與幼兒一起探討採茶的方法:左手提籃子,右手大拇指和食指將茶葉採下來,指導幼兒放茶葉的時候眼睛要看好,不要把茶葉放在籃子外面。

(4)引導幼兒根據採茶的音樂,學習採茶的動作,要手到眼到,合拍表演,讓幼兒體會和感受音樂中繁忙的勞動場面和氣氛。

(5)學會律動後,教師引導幼兒即興創編動作表演,把音樂分成兩部分,第一段爲去茶園的路上,第二段爲採茶。

(6)出示圖譜,讓幼兒學會根據圖譜來欣賞曲子,並做出相應的律動。

(7)教師引導幼兒在音樂的伴奏下完整的表演律動,激發幼兒對採茶律動的興趣。

3、活動結束:

教師和幼兒一起把採來的茶葉送給客人,結束本次活動。

一、活動目標:

1、繼續學習用連貫、優美、輕柔的聲音演唱歌曲。

2、嘗試根據圖片、動作的提示理解歌詞,並進行演唱。

3、讓幼兒體會恬靜、優美的合唱效果給人帶來的享受。

4、讓幼兒感受到和同伴一起活動的樂趣。

二、活動準備:相應的圖片6張

三、活動過程:

(一)、練聲《山谷迴音真好聽》

(二)、複習歌曲《柳樹姑娘》

1、用連貫優美的聲音演唱歌曲

2、分角色合唱襯詞。

(三)、學習歌曲

1、創設情景,談話導入。

(1)出示小娃娃:小娃娃玩累了,想睡覺了,怎麼辦呢?

(2)怎樣來哄娃娃睡覺?

(3)你們聽,老師是怎樣來哄娃娃睡覺的?(老師深情的哄娃娃睡覺,範唱歌曲一遍)

2、根據圖片、動作,理解歌詞。

(1)歌曲哪些是搖籃?(根據幼兒的回答出示相應的圖片)

(2)搖着哪些寶寶呢?(根據幼兒的回答出示相應的圖片)

(3)還有誰呢?

(4)白雲、浪花、風兒在幹什麼?(引導幼兒分別做飄、翻、吹的動作)

3、完整地演唱歌曲。

(1)欣賞旋律一遍,感受旋律恬靜、優美的意境。

(2)用動作、圖片提示,嘗試把詞填入,完整地演唱這首歌曲。

(3)第二遍引導幼兒用連貫、優美、輕柔的聲音演唱。

(4)第四遍合作演唱,兩位幼兒結伴,用手搭成搖籃,深情地演唱歌曲。

4、分角色合唱襯詞。

(1)老師唱歌詞,幼兒哼唱襯詞。

(2)男女分角色合唱2遍。

四、活動延伸:

還有哪些是搖籃,搖着誰呢,讓我們一起來畫一畫,編一編,唱一唱好嗎?

幼兒園大班音樂教案 篇8

活動目標:

1.藉助沙畫、圖譜理解歌詞內容,學習有感情的演唱歌曲。

2.能在自主學習、接龍遊戲、傳遞愛心等過程中大膽演唱。

3.感受歌曲中愛的情感,體驗愛的溫暖和快樂。

4.藉助已有經驗、圖片和老師的提問,理解並記憶歌詞。

5.在對唱的過程中注意傾聽同伴的聲音,及時接唱。

活動準備:

白板課件、沙畫視頻、沙畫臺、三角架、投影儀、攝像機。

活動過程:

(一)歌曲導入,引出主題。

教師:聽,歡快的音樂響起來了,讓我們唱起來、跳起來吧!

教師:平時誰很愛你?你還聽過誰對誰說我愛你?

(二)自主學習,理解第一段歌詞內容,並嘗試演唱。

1.自主學習,理解第一段歌詞。

(1)幼兒分組欣賞沙畫視頻,引出第一段歌詞。

(2)幼兒回答,教師逐一出示圖譜。

(3)有節奏的朗誦第一段歌詞。

2.有感情的學唱歌曲第一段。

(1)教師示範演唱歌曲第一段。

(2)幼兒有感情地學唱。

(三)自主學習,理解第二段歌詞內容,並嘗試演唱。

1.自主學習,理解第二段歌詞

(1)師幼討論:如果有人對你說我愛你,你的心裏會有什麼感覺?

(2)自主學習,理解第二段歌詞。

(3)幼兒回答,教師出示圖譜。

2.學唱歌曲第二段,並能掌握歌曲中的難點。

(1)教師示範演唱歌曲第二段。

(2)幼兒練習演唱,並能注意"力量"的"量"字音拖得特別長。

(四)完整學習歌曲。

1.完整欣賞沙畫。

2.幼兒完整地演唱歌曲。

(五)多元練習,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1.接龍遊戲,演唱歌曲。

2.傳遞愛心,趣味演唱。

一、活動目標:

1、初步學跳《花之舞》,嘗試用動作表現歐洲民間舞蹈。

2、能根據手腕花的不同顏色,找出雙向"S"形穿花隊形的規律。

3、體驗快速交換舞伴的快樂。

二、活動準備:

1、手腕花人手1朵(紅腕花戴在左手或右手就可以了)。

2、活動前幼兒已經熟悉過音樂,並會做身體動作和遊戲"捉迷藏"。

3、音樂磁帶、錄音機。

三、活動過程:

1、教師播放音樂磁帶,帶領幼兒隨音樂做身體動作。

師:我們一起聽音樂複習我們上次學過的動作。

2、教師引導幼兒學習第一、二樂句的舞蹈動作。(每一個樂句爲4小節)教師請一名幼兒和自己配合示範做動作。

師:花兒聽了音樂還會跳舞呢!請你們看我們是怎麼跳的。(教師利用口訣幫助幼兒學習舞蹈動作,"點--點--跳跳跳,我們一起來跳舞",模仿花兒開放閉合來調整隊形)幼兒面向舞伴練習腳跟點地及側向跨跳動作(見附圖一)。

師:請小朋友面向舞伴,學一學新的動作。

教師引導幼兒學習手臂動作和頭部姿態。

師:小花跳舞的時候是什麼樣子?手臂怎樣?頭又怎樣?

幼兒邊聽教師唱曲譜邊練習動作。

教師播放音樂磁帶,幼兒嘗試隨音樂表演第一、二、五、六樂句的舞蹈動作,第三、四、七、八樂句仍做原來拍腿、拍肩的動作。

3、教師引導幼兒學習第三、四樂句的舞蹈動作。

教師引導幼兒複習"捉迷藏"遊戲,尋找"S"形穿花隊形的規律。(見附圖二)

師:捉迷藏的遊戲是怎麼玩的?還記得嗎?我們一起來玩玩。

教師引導幼兒學習和第三位新朋友拍拍手,做結伴開花的動作。

師:都找到新朋友了嗎?請你和第三位新朋友拍拍手,一起做開花的動作。

教師唱曲譜,幼兒練習做動作。

4、教師帶領幼兒完整地表演《花之舞》。

教師唱曲譜,幼兒完整地練習舞蹈動作。

師:這次,我們從頭到尾完整地表演一遍舞蹈。

教師帶領幼兒隨音樂完整地表演一遍舞蹈。

師:音樂磁帶的節奏比老師唱的節奏快一些。我們試試跟音樂做,好嗎?

幼兒嘗試自己隨音樂完整地表演舞蹈兩遍。

師:如果我不做動作了,你們能自己表演嗎?我們一起試試看,好嗎?

幼兒園大班音樂教案 篇9

設計思路:

音樂能夠啓迪人們的智慧,音樂能夠陶冶人們的情操,對於在幼兒期的幼兒來說,音樂的教育作用功不可沒。

《單簧管波爾卡》這一國外名曲,以其明快、簡潔的2/4旋律,悠揚、流暢的曲調廣爲流傳。在幼兒園的音樂欣賞活動中,加入本曲的介紹,使幼兒初步瞭解”波爾卡“這一音樂曲式的特點,進一步掌握2/4旋律的節奏:xxxx,xx,xx使幼兒在音樂的薰陶中,插上想象的翅膀,在音樂的王國中漫遊,翱翔。

活動重點難點:

1、重點:感受樂曲的結構特點並體驗樂曲活潑歡快的情緒。

2、難點:在感受音樂的基礎上能夠根據老師的指揮進行演奏。

活動目標:

1、感受樂曲的結構特點並體驗樂曲活潑歡快的情緒。

2、嘗試用各種身體動作創意地表現滾動、飄揚等運動方式。

3、能唱準曲調,吐字清晰,並能大膽的在集體面前演唱。

4、初步學習用對唱的方式演唱歌曲。

5、願意跟隨教師和音樂在老師的引導下用自然、連貫的聲音唱歌,情緒愉快地參加音樂活動。

活動準備:

1、自制音樂圖譜一幅。

2、樂曲《單簧管波爾卡》,錄音機。

3、碰鈴、鈴鼓、雙響筒各14個。

活動過程:

1、談話:昨天晚上老師做了一個好玩的夢……引入新課。

2、聽一聽、看一看、說一說。

A、請幼兒聽音樂,看老師演示圖譜。

B、鼓勵幼兒伸出食指和老師一起演示圖譜。

C、說一說音樂一樣的時候你看到的是什麼?(風車)音樂不一樣的時候看到的是什麼?(不一樣的枝條)

3、引導幼兒根據自己的想象創變動作。

風車是怎樣旋轉的,可以做什麼動作?

枝葉是怎樣飄揚的,可以做什麼動作?

選取三個動作,請幼兒聽音樂做動作。

4、跟着音樂演奏:

A、請幼兒跟音樂節奏進行徒手練習拍手。

強調幼兒要學會看教師的手勢指揮。

B、幼兒分組手拿碰鈴、鈴鼓與雙響筒跟音樂演奏。

在演奏過程中,教師根據幼兒的演奏情況進行及時糾正,注意各樂器的相互配合,能夠服從教師指揮。

5、總結幼兒活動情況,予以適當鼓勵。

活動目標:

1、理解歌詞,掌握頓音唱法並學會唱這首歌。

2、熱愛並尊敬老師的情感。

3、熟悉、感受歌曲旋律和內容,學唱歌曲。

4、讓幼兒感受歌曲歡快的節奏。

5、願意參加對唱活動,體驗與老師和同伴對唱的樂趣。

活動準備:

與幼兒組織過談話,平時老師是怎樣關心愛護小朋友的?

活動過程:

1、啓發幼兒回憶平時老師是怎樣關心愛護小朋友的?9月10日是誰的節日?

2、教唱歌曲。

(1)出示圖片,圖片上有許多小朋友爲什麼給老師獻花,引導幼兒知道9月10日是教師節,老師教小朋友學習唱歌、跳舞、畫畫、講故事、念兒歌等本領,老師工作很辛苦,激發幼兒愛老師的情感和學唱歌曲的願望。

(2)教師介紹歌名後邊彈伴奏,邊完整地唱一遍歌曲,提問歌曲名。

(3)教師再唱一遍歌曲:你聽到老師唱了什麼?

(4)幼兒回答後,教師再次唱一遍歌曲。

(5)幼兒跟學歌曲3遍。

變換形式讓幼兒練習唱歌。

幼兒園大班音樂教案 篇10

活動目標:

1、能感受樂曲雄壯有力的風格,理解樂曲表達的巡邏兵神氣的形象。

2、能大膽地用肢體動作表現樂曲三種不同的節奏。

3、學習看圖譜演奏樂曲,體驗與同伴合作演奏的樂趣。

4、啓發幼兒按照原歌詞的結構,創編新歌詞並演唱。

5、能大膽表現歌曲的內容、情感。

活動準備:

音樂播放器、演奏圖譜PPT、樂器(三角鐵、響板、鈸)、樂器圖卡等

活動過程:

(一)以扮演巡邏兵角色律動進場

引導幼兒說說學巡邏兵踏步的感受,初步理解樂曲表達的巡邏兵神氣的形象。

(二)出示圖譜,引導幼兒邊觀察圖譜邊欣賞音樂

1、在這張圖譜裏,你發現了什麼?(士兵的顏色、大小等不同)

2、反覆記號代表了什麼意思?(知道記號內的圖譜要重複演奏一次)

3、圖譜畫圈的地方表示什麼?(表示停止演奏,手要收住)

4、圖譜的第一行和最後一行畫的是什麼?(引導幼兒練習準備動作)

(三)聽音樂看圖譜用多種方式練習節奏

1、幼兒聽音樂自主選擇用拍手等身體動作感受樂曲的節奏。

2、提示幼兒想想軍鼓部分的音樂可以做什麼動作。

3、聽音樂用拍打椅子的方式表現巡邏兵整齊的腳步聲。

(四)持樂器爲樂曲伴奏

1、出示小樂器圖片,讓幼兒觀察並說說怎樣爲樂曲伴奏

(1)引導幼兒發現樂曲

①用三角鐵演奏,樂曲

②用三角鐵和響板一起演奏,樂曲

③用三種樂器一起演奏。

(2)提醒幼兒三角鐵要連續演奏三段音樂,響板演奏第二段和第三段,鈸只要演奏最後一段。

2、幼兒持樂器跟隨音樂演奏樂曲

3、幼兒交換樂器,完整聽音樂看指揮演奏樂曲

教師小結幼兒演奏情況

(五)聽音樂再次扮演神氣的巡邏兵結束活動。

活動反思:

由課題組李紅老師執教的這節《巡邏兵進行曲》,在聽音樂再次扮演神氣的巡邏兵結束活動,從本課的教學內容來看,知識性較強,對於二期課改對音樂教學提出的淡化知識點的要求來看,好像是相背的,但是淡化知識點不等於不要,要把握好知識性與審美體驗之間的度,我們認爲關鍵在於怎樣來教,舊的教學模式是以知識傳授爲主的、單向傳輸的過程,但新的理念認爲,教學的目標不僅僅是知識的傳授,還包括學生對學習過程的理解、學習方法的掌握,在這一思路的指導下,我教研組對本課時作以下教學預設。

課的開始部分安排了學生聽進行曲進教室,爲欣賞作鋪墊。基礎部分請學生看譜視唱,並複習已經學過的反覆記號,爲下一步新授反覆記號教學作了熱身。D。C的意思是從頭反覆,D。S的意思是從$記號處反覆至fine結束,可以結合原來學過的反覆跳躍記號使用。針對D。C與D。S的教學,教師在講解了兩種反覆記號的不同後,通過多媒體課件,用幼兒喜愛的動畫人物來代表音樂語彙,請幼兒來說一說演唱順序,隨後在練聲曲中請幼兒加以運用,把複雜的樂句變得簡短。這樣層層遞進,把枯燥的樂理知識解說的生動有趣,幼兒也能很快將複雜的D。C與D。S區別清楚並加以運用。

在主教材《巡邏兵進行曲》第一主題的聽賞過程中穿插了管樂器認識與音色的聽賞。教師用猜謎的形式激發幼兒的學習興趣,並在猜的過程中展示實物,幼兒爲了看到平時只有在電視或書本上看到的樂器而學習氣氛高漲,在不斷的成功中體驗學習的快樂。在第二主題的聽賞中,教師設計了要求:"說說這首進行曲在描繪怎樣一個場景。可以請幼兒邊聽邊模仿一下。"讓幼兒有目的地聽,這是培養幼兒良好聆聽習慣地有效方法,通過聽來感受樂曲節奏、樂器音色、曲調所包含的感情等等,並經由教師介紹來了解樂曲的創作知識。在第二主題的聽賞中穿插了打擊樂器的認識,並模仿打擊小軍鼓的節奏,不僅調節了課堂氣氛,還爲下一步的完整聽賞作鋪墊。完整復聽樂曲時,由於樂曲較長,爲了避免枯燥,老師不僅引導學生認真聆聽音樂,還組織學生開展了模仿樂手演奏、模仿巡邏兵巡邏、模仿敲擊小軍鼓等活動,這種活動方式,突破了以"課堂、書本、教師"爲中心的傳統教學模式,而代之以一種"以學生爲主體、師生互動、學生主動探索研究"的教學模式,而這種模式更適合幼兒的需求。

從《音樂課程標準》的解讀中,3~6歲的兒童,仍然以形象思維活動爲主,從音樂教學的角度看,由於他們的生活範圍和認知領域進一步擴展,感受體驗與探索創造的能力增強,其音樂學習領域有必要拓寬,接觸的音樂曲目需要更加豐富,音樂體裁、音樂表演形式、音樂常識也需要增加內容。在本課時的結束部分,安排了欣賞最著名的進行曲《拉德斯基進行曲》,帶領幼兒體驗維也納金色殿堂的偉大,體驗與樂隊指揮互動的興奮,主要目的是培養幼兒對學習音樂的興趣,與本課時的進行曲主題相呼應。

強調學習者對音樂實踐活動的參與,也就是說,對音樂的學習應在豐富多彩的實踐活動中進行。縱觀本節課,從反覆記號的學習,到近距離接觸管樂器,再到全體參與互動,所有的教學設計都讓幼兒在音樂活動中學習,這是一次有益的實踐。

幼兒園大班音樂教案 篇11

活動目標:

1.學習傾聽,分辨不同物體產生的聲音,提高聽覺分辨力

2.根據故事情境,讓幼兒發揮想象,模仿各種聲音,並進行情境表演

活動準備:

多媒體制作的圖片。各種小動物的頭飾。

活動過程:

(一)出示玩具小兔,告訴小朋友今天小白兔要帶我們去一個地方,你們想不想去,(引起幼兒的興趣)

放情境一:背景(森林裏,有樹,有小山坡,有草坪,有池塘)

播放小鳥的聲音,之後問小朋友這是什麼聲音,並想象一下它在幹什麼。

播放馬的叫聲,之後問小朋友這是什麼聲音,並想象一下它在幹什麼。

播放青蛙的叫聲,之後問小朋友這是什麼聲音,並想象一下它在幹什麼。

播放一頭獅子,請幼兒說說它的聲音。

播放完之後,請幼兒想想,你還知道哪些小動物的叫聲,並請他們也來學學這些叫聲。小朋友學得真像,小白兔很高興,她還想帶小朋友到另一個地方去,

放情境二:背景(公路上,兩旁有樹木,有人行道)

播放飛機的聲音,問幼兒這是什麼聲音。你在什麼地方聽到過。

出示各種圖片,請幼兒根據圖片說說他們的聲音。並問幼兒你在什麼地方聽到過。

(二).分段播放錄音聲音,請幼兒聽聽他們在幹什麼。並進行適當的情境表演。

(三)大自然裏的聲音還有很多,老師帶小朋友一起到外面去找找看。

大班音樂:包餃子

活動目標:

1、積極參與活動,能創造性地用肢體動作表現擀麪皮、包餃子、煮餃子等過程中“餃子”的不同造型。

2、遵守遊戲規則,體驗在音樂活動中的樂趣。

重點

對音樂作品的理解感知的基礎上嘗試創編擀麪皮、包餃子、煮餃子

難點

在韻律活動中合拍的運用身體的各個部位表演動作。

活動準備:

已有知識經驗,圖片,《喜洋洋》音樂,

活動過程:

一、圖片談話,引出課題

“小朋友你們看,這是什麼?哇!是一盤香噴噴、熱騰騰的餃子呀!”

你們吃過餃子嗎?那有誰知道做餃子的過程是怎樣的?

(擀餃子皮、包餡兒、煮餃子)。

二、播放音樂,讓幼兒完整欣賞《喜洋洋》曲子。

老師帶來了一首好聽的曲子,講的就是做餃子的事情。

1,聽聽有幾段,什麼時候開始變化的?

曲子是ABA的形式,第三段和哪段是一樣的?

三、分別學習三段曲子的動作及創編。

1,把自己變成一個小麪糰,把自己身體部位和餃子一樣杆的薄薄的。

先請個別幼兒上來表演,幼兒集體學習。

2,餃子皮變薄了後,張開餃子要包餡兒。

(張開餃子皮,包起來)

先請個別幼兒上來表演,幼兒集體學習。

多表揚,有創意的,和別人動作不一樣的小朋友。

3,餃子包好了還要。(煮)

餃子在鍋裏煮的時候好像在幹什麼呢?

先請個別幼兒上來表演游泳的餃子,幼兒集體學習。

先請個別幼兒上來表演跳舞的餃子,幼兒集體學習。

如果老師倒一碗冷水進去,會怎麼樣?

四、播放歌曲完整表演創編的舞蹈進行遊戲。

請幼兒牽手,圍成一個小鍋子。

不能黏在一起,餃子會破掉、(聲明紀律)

破了的餃子,老師會把它撈起來放回碗裏。

五、活動延伸

回到教室和其它好朋友一起分享,如何做餃子。

幼兒園大班音樂教案 篇12

一、說教材

音樂是表現情緒、情感的最好方式。想讓幼兒喜歡參加藝術活動,大膽表現自己的情感和體驗,尋找合適的歌曲教材是至關重要的。歌曲《蹦蹦跳跳身體好》旋律歡快,內容有趣,整個歌曲極短的句子中包含了一個有趣的動物運動會場景。

我們進行唱歌教學的目的是爲了給幼兒提供享受美的機會,使幼兒獲得快樂的源泉,掌握表達感情的工具,養成良好的唱歌習慣,使幼兒能在快樂的唱歌活動中得到身心全面健康的發展。

二、說教學目標

根據大班幼兒的年齡特點我制定了以下幾個目標

1、理解歌曲的內容,並能按照歌曲旋律準確的演唱。

2、學習用說唱方式與同伴合作演唱歌曲,並嘗試爲歌曲議定名字。

3、體驗歌曲帶來的愉快情緒,激發幼兒表現自己的慾望。

根據目標,我把活動重點定位於:理解歌曲的主要內容和旋律特點,學會有感情地演唱歌曲。活動的難點是:幼兒與同伴合作完成歌曲的兩聲部演唱。

活動準備:

歌曲伴奏MP3、圖譜

活動過程:

一、圖譜導入

通過大森林開動物運動會作爲活動導入,出示圖譜並說出歌曲中的句子,讓幼兒初步感受歌曲

二、學唱歌曲

通過提問這首歌曲的旋律怎麼樣,節奏是快的還是慢的來告訴幼兒,這是一首旋律歡快的歌曲,接着提問“你還聽到了什麼,能用歌曲中的句子來回答嗎?”作爲學習歌詞的銜接,與幼兒熟系記憶歌詞;然後與幼兒一起輕輕地歌唱。

三、學習簡單的兩聲部合唱

“小動物們的比賽太精彩了,你看拉拉隊也趕來爲他們加油助威了”出示拉拉隊圖片,介紹拉拉隊,聽歌曲提問“拉拉隊在哪裏爲運動員加油助威的?都喊了什麼?”讓幼兒通過圖譜,知道拉拉隊在什麼地方出現,出現的時候都說了什麼。師幼練習兩聲部合唱,接着幼兒分組嘗試兩聲部合唱。

四、創編歌曲的名字

好聽的歌曲我們已經學會了,我們能不能爲這首歌曲想一個好聽又好記的名字。讓幼兒思考出自己滿意的答案

五、與同伴分享歌曲,結束活動

活動反思:

本次音樂活動我能緊緊圍繞教學目標,讓幼兒始終保持濃厚的學習興趣。活動開始時讓幼兒邊看圖譜邊聽歌曲中的句子,熟系歌曲句子,然後播放音樂,使幼兒感受到了樂曲所表現的高興、快樂的情緒,爲幼兒後面的學習作下了鋪墊。在學習理解歌詞部分,我採用了清唱的方法,讓幼兒去傾聽、感受,當幼兒說出歌曲中的內容時,我就指着幼兒說到的地方,再說一遍歌曲句子,活動中,我運用圖片幫助幼兒記憶歌詞,從效果看,幼兒很快就理解並掌握了這首歌曲的內容,他們很願意、很積極的要用一種愉快、活潑、歡快的聲音來演唱這首歌曲。當幼兒基本學會了這首歌曲,爲了進一步體現歌曲熱烈歡快的情緒,我設計了唱說唱詞的環節,我先向他們介紹拉拉隊,讓他們知道歌曲中的拉拉隊在唱到哪一句的時候爲運動員加油吶喊的,接着分組演唱,讓一部分幼兒當“運動員”,一部分幼兒當“拉拉隊”,通過運用說唱詞唱出重唱部分,體現出小動物比賽的精彩,使他們在唱的過程中感受熱烈的氣氛,體驗樂曲表達的快樂情緒。

不足之處:這節課在讓幼兒理解、感受的部分還可以再充分些,幼兒學唱歌曲時要讓幼兒感受出、說出要用活潑、歡快的聲音演唱;而不是由教師講,幼兒唱,幼兒沒有充分感受、理解的時間和機會。我在問問題時,顯得過於繁瑣,一個小問題問了好幾次,有點羅嗦,在時間上也沒有把握好,在下次音樂活動中,我一定會多多注意這次音樂活動所存在的問題,並爭取改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