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讀後感 > 讀《幼兒園遊戲》有感範文

讀《幼兒園遊戲》有感範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9.47K 次

幼兒的自主性遊戲中離不開教師的指導,但是幼兒遊戲的實質在於它的自主性,其基本特徵是自發性、快樂性、重複性、創造性。幼兒之所以喜歡遊戲,是因爲他們的自主性在遊戲中能夠得到充分的體現和發揮,這也進一步說明了幼兒自主性遊戲的重要性。

讀《幼兒園遊戲》有感範文

在遊戲中,幼兒按照自己的愛好和意願開展活動,他們對遊戲的開始、進行、結束都有自己的想法,我們教師應予以尊重,不能因爲不符合自己預設性的遊戲就給予否定,並強行將幼兒遊戲的發展納入到自己事先預設好的軌道中來。我們應該認識到幼兒的自主遊戲過程是反映其自身生活經驗的過程,應學着讓幼兒主動控制活動進程、自主決定活動的方式方法,成爲遊戲的主人。

在以往的遊戲過程中,我們教師的行爲與教育理念的融合難免各有差異,也存着許多問題,使得“在遊戲活動中注重幼兒自主性的發揮”這一觀點變得不那麼“純正”,出現“導演式的遊戲”或“放任式的遊戲”兩種傾向。教師在幼兒的遊戲中充當着“導演”的角色,對遊戲過程進行不恰當的干擾,剝奪了幼兒自主自由遊戲的權利,或是在遊戲中任其自由發揮,使遊戲變成嬉戲,變得沒有任何教育意義。

到了教育過程中,行爲往往就會偏差於目標,目標與過程也就不自覺地偏離了。因此,在開展遊戲活動的過程中老師的主要任務就變成指導幼兒的活動,只要孩子們的行爲與我們教師預設的行爲有了一些偏差,老師就會馬上引導孩子朝着自己的預設目標發展,這不僅影響了幼兒的自主性發展,而且控制了幼兒活動的自由度。

《幼兒園遊戲》一書中提到的“應給予幼兒自主活動的權利,鼓勵與支持幼兒在遊戲過程中,按照自己的意願決定對活動材料、夥伴、內容的選擇,決定對待和使用活動材料的方式方法,即自己決定玩法、和誰玩、以及怎麼玩”給了我較深的感悟。記得以前指導孩子游戲時,我經常以教師的身份,作爲一個引導者直接介入到幼兒的遊戲之中,如玩滑滑梯時直接告訴幼兒:“滑滑梯上不要打來打去,不要跑太快”等等。這種介入不僅干擾幼兒遊戲的自主性,有時可能會限制幼兒的發展,而間接地介入能起到更好的意想不到的效果。

在上週開展的區域活動中,我走到“兒童醫院”,發現孩子們很吵、都圍着圈趴在地上,我正想走上去制止孩子們這種行爲,突然想到孩子們玩的是角色遊戲,如果我強行命令孩子們回到自己相應角色的崗位上,不僅不尊重孩子游戲的自主性,同時可能會削弱孩子們遊戲的興趣,於是我以帶寶寶看病的媽媽的角色來進入遊戲。通過與孩子一起遊戲,醫生告訴我原因是欣媛的寶寶突然暈倒了,大家都很着急。

於是,我也以參加者的身份與他們一起商量,“這麼多人圍在這裏,欣媛的寶寶都呼吸不到新鮮空氣了怎麼辦呢?”孩子們就紛紛說不能都圍在一起,要空出地方。接着我又問“那我們不能圍在這裏的話,去哪裏才合適呢?”孩子們知道自己沒有遵守活動的秩序,馬上安靜下來,回到了各自的崗位上。這次的指導,讓我感受到了與幼兒平行遊戲的收穫。

此外,我認爲細心的觀察和適當的介入是必要的。因爲如果不是細心的觀察,我們很容易從以前的一個極端走向另一個極端,由以往過多的干預轉變成現在的放羊式的活動,孩子走到哪裏是哪裏,似乎這樣就能體現出尊重孩子,殊不知這樣對於孩子來說也是一種不負責任的表現。而如果不恰當地介入活動,也會抑制孩子的發展,如果過早介入孩子的活動,他們的潛能沒有得到充分的挖掘,而如果介入得晚了可能就會引起一些不安全因素的發生或使孩子形成一種在遇到困難時退縮的習慣等等,因此在遊戲中我們應該細心的觀察。

陳鶴琴曾說過:生活即教育,遊戲即生活。因此,我們應充分尊重幼兒按自己的意願自由地選擇遊戲,以自己的方式進行遊戲,在與材料和夥伴的相互作用中,在老師的指導及對遊戲的評價下,共同分享遊戲帶來的快樂,也在無形中促進自身主動性、獨立性、創造性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