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讀後感 > 死亡詩社讀後感範文(精選3篇)

死亡詩社讀後感範文(精選3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24W 次

死亡詩社讀後感範文(精選3篇)

當細細品完一本名著後,你有什麼總結呢?這時就有必須要寫一篇讀後感了!那麼讀後感到底應該怎麼寫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死亡詩社讀後感範文(精選3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死亡詩社讀後感範文(精選3篇)

  死亡詩社讀後感1

元旦期間看了《死亡詩社》,覺得這個影片拍的很不錯,值得一看。但我不明白爲什麼這部影片被當作教育影片被廣泛推薦給一線教師看,是爲了向基丁老師學習嗎?基丁老師的教學方法的確很新穎並且值得借鑑,但他卻把好的教學方法用來教了不合適的學科和不合適的對象。

坦率地說,影片的悲劇結局基丁老師應該是負有一定責任的。基丁老師如果去教授一些表演藝術類,或者是如何寫作的課程,應該會是一位成功的老師,可是他的學生偏偏是要上耶魯,哈佛,將來成爲牙醫或律師的未來社會精英,對於這些學生而言,外顯的激情是危險的。

這裏又要提魯迅的“黑屋子”命題,把關在黑屋子的人叫醒後卻沒有能力打開黑屋子,這豈不是更殘酷的事情?對此魯迅沒有給出答案,也許這是大家都猜不透的難題。同樣,魯迅也是非常反對青年學生上街集會的,以免被某些勢力利用,充當了炮灰。對此我是同意的,有時理智看上去是不近人情的,但卻是正確的。

而基丁老師就是充當了“叫醒者”這樣一個角色,而當他的學生被開除,自殺,甚至到後來自己也被辭退時,他對此無能爲力,只能眼睜睜地看着悲劇發生。而最後站在桌子上大喊“我的船長!”的同學們,結局也會是被開除了,如果在現實生活中一定是這樣的。

我想,基丁老師成功地激發了學生的激情,卻沒有告訴孩子們如何去掌控激情。對於這些青年學生來說,如何掌控激情,讓激情在合理、合法的範圍內發揮作用也許更重要。

  死亡詩社讀後感2

現在回想本學期的第一堂課,悄然走進我們視野的就是這部名爲“死亡詩社”的電影,安靜地看完,可是看完以後心情久久不能平靜。

我爲基廷老師的與衆不同而充滿興趣,因爲老師告訴同學們撕下教科書的一頁而驚奇,看到老師帶着學生們在教室外以不同的方式學習而興奮,在看到基廷老師在課堂上對安德森的奇妙指導,即讓他閉上眼睛,然後一連串的追問使安德森毫不畏懼地說出了自己的想法時,我很激動。當看到學生們重新恢復了“死亡詩社”,我很嚮往。當看到尼爾的死亡時,我爲此深深的遺憾。

當我坐在安靜的教室裏,三節課的時間,一直看到了小說的結尾,忽然覺得眼眶發熱,有一種想要流淚卻又不是悲傷地感覺,腦海中迴盪的是基廷老師的話,是最後學生們站上桌子,用認真地充滿思想光華的眼神看着即將離開的基廷老師所說的那句“Captain!my captain!”

我從中看到了認同,看到了堅持,看到了精神的虔誠,看到了基廷老師的教育帶來的結果——教出了一些有着自己的思想和觀點,有個性和追求,有正直的堅持和執着,眼中充滿光芒的學生。

我對教育有了一些思考,我覺得這部電影告訴了我們,教育是一種傳達思想的過程,是充滿和創新和熱情的過程,教育的目的是要每個學生擁有自己的個性和思想,自己的追求和信仰,堅持不懈,永遠保持正直,不循規蹈矩,強調自身的獨立,強調靈魂的追求。我非常喜歡基廷老師,非常喜歡看基廷老師給學生們上課的情景,和學生們對話時的氣氛。

在深深的敬仰基廷老師的同時,我非常渴望自己也能遇見一位這樣的老師,因爲當看到安德森對發言的畏懼時,我想到了自己,自己也是從前就不能大方地毫無顧忌地表達自己的想法,後來慢慢發展,覺得面對問題自己似乎已經沒有了想法,大腦和心靈同時呆滯了,我覺得這樣很可怕,很悲哀。找不到自己的思想和個性,千篇一律的生活中,我——一個有生命的實體,也變得千篇一律了,這樣的生命真的得不夠燦爛和有意義。想到,如果也有這樣一位老師,引導我找到自信,找到不顧一切表達自己的思想的那種感覺,那該有多好啊,尤其記憶深刻的就是基廷老師對安德森說的“記住你現在的感覺”。

我也明白了那樣的感覺,是勇敢的自信的感覺。

  死亡詩社讀後感3

這並不是一個新奇的故事,春風化雨的底本,添磚加瓦能構建出太多傳奇,同而不同的傳奇。我看過書寫障礙的幼童在老師的畫筆下重獲新生,看過不學無術的天才少年經過開導找到自我,也看過放牛班的頑童在音樂指揮棒中褪戾氣,我曾經被這樣那樣的故事賺取過許多眼淚,卻是第一次在感動之餘,生出一些美麗而瘋狂的念頭。

小說名爲《死亡詩社》,也許是因爲暗夜裏的那一場恐怖卻浪漫的詩歌聚會,也許是因爲雪夜裏那一場絕望而冰冷的墜落,也許是因爲在基汀老師出現之前,學院裏的許多靈魂已然墜亡,或正在墜亡。而他微笑着伸出手,用詩歌和激情爲他們指明雲端的方向。文字的力量那麼輕盈,卻穩穩馱住緩緩墜落的身軀。Captain的航船沒有行駛在波濤洶涌的大海,它行駛在飄渺卻美麗的'雲端。

不是每一個靈魂生來就沉重而冰冷,當我們最初降生於這個世界,也曾擁有最乾淨溫柔的眼神,懷有最純粹熱烈的好奇心。孩子的眼波與笑容是這世間最美麗的禮物,因爲他們離天堂最近。我們微笑,跳躍,哭泣,所有情緒的開關都掌控在自己手裏,我們做夢,追夢,懷揣熱烈的理想主義,千軍萬馬也擋不住征服世界的勇氣。從什麼時候開始呢,冰冷的教條束縛起少年的筋骨,制度和權威成了禁錮激情的枷鎖。於是熱血漸冷,情懷不復,英雄氣不敵四面圍剿的楚歌,少年心逃不出成人世界的染缸,我們被生活和現實的規則層層包圍,最後雙手奉上理想和信仰,在靈魂的一場無聲凌遲後繳械投降。於是就像前段時間大熱電影中展示的,小王子長大了,他忘記了他的狐狸和玫瑰,他忘記了看四十四次落日有過的興奮和雀躍,他成了失少年心性的,平庸的大人。

基汀老師大概也曾經和我們一樣,在重負面前佝僂身軀,在流水線似的刻板生活中失自我,學會了討好世界,卻學不會討好自己。但幸運的是詩歌給了他飛翔的翅膀,讓他成了目光不只是注目腳下,也能擡頭仰望星空的人。他站得很高,披荊斬棘看到了世界的模樣,天高海闊,任鳥飛魚躍,腳下的方寸土地如何能禁錮住靈魂對自由的渴望。他不甘於璀璨星河只有自己能夠看到,他希望有更多年輕的靈魂能夠打開心裏的天窗,用不同的眼光認真打量自己,也打量這個世界。於是他把梭羅,把弗羅斯特,把惠特曼帶給孩子們,也把激情情、夢想、全新的視角帶給他們。不是所有的人都能成爲詩人,但詩歌卻可以成爲生活的一部分,成爲一種理想的生活方式。那是對自我的堅持,是挫折面前的不退讓,是敢於對一切不合理反抗,那是始終對生活保持熱情,是擁有一件非做不可的事,是對未來懷有強烈好奇卻也擁抱最強大的自信。歲月會催促着少年們長大,但基汀希望他們可以變成懷抱少年心的,靈魂有溫度的大人。

也許他做到了,孩子們興高采烈組建起浪漫的詩社,安德森克服恐懼叫喊出了自己真實的聲音,內爾站上了夢想的舞臺,不願意再成爲父母擺弄的玩偶。只是我們都忘記了,舊世界的強權勢力從來都不會對異己的力量寬容,對於“背叛者”,他們能製造出各種可怕的惡名。於是真正的英雄,卻被送上了“火刑柱”,跳腳的小丑,卻接受着歡呼。基汀老師也許是這間死氣沉沉的“靈魂停屍所”裏第一個睜開眼的人,第一個舉起火把的勇士,他也是一個孤獨的白日夢想家,一個被拋棄的造夢人。可是這個世界需要這樣的人,他們是普羅米修斯手中的火種,是俄爾普斯指尖的琴絃,也許最初微弱無聲,卻終會照亮這個世界,終會讓整個世界聽到他們的聲音。就像在小說結尾,孩子們爭先恐後站上課桌,和他們的船長告別,曾經保守執拗的老學究,也把課堂搬出了教室。熾熱的狂呼和悄悄的改變一樣動人。船長走了,但他留下了船舵和航燈,他讓我們始終相信再濃重的霧霾也擋不住星辰和大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