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讀後感 > 《湘行散記》讀後感600字(精選9篇)

《湘行散記》讀後感600字(精選9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8W 次

《湘行散記》讀後感600字(精選9篇)

《湘行散記》讀後感600字(精選9篇)

讀完一本書以後,你有什麼領悟呢?需要寫一篇讀後感好好地作記錄了。那麼你會寫讀後感嗎?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湘行散記》讀後感(精選9篇),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湘行散記》讀後感1

我行過許多地方的橋,看過許多次數的雲,喝過許多種類的酒,卻只愛過一個正當最好年齡的人。

許多年前讀沈從文,是《邊城》裏的翠翠和儺送,是夜晚伴着虎耳草的清香入夢的愛情。如今再讀沈從文,卻是字裏行間滿溢的愛和塵世煙火氣息裏的寧謐與愜意。

《湘行散記》作爲沈從文最富代表性的散文集,收錄了沈從文最經典的散文和沈從文寫給張兆和的信件。與沈從文走在湘西小城的字裏行間,水手們的野話,吊腳樓的風韻,落水的候選水手荷荷的哭聲,行舟水上吃的魚,南方薄薄的積雪,每一個物事,都是日常生活裏的平凡,卻在平凡裏透露出安詳的幸福和暖意。

在寫這些信件的時候,沈從文剛與張兆和新婚四個月,母親重病,沈從文回湘西看母親,在分離的行船上,沈從文動筆寫下了這些字。人間自是有情癡,更何況張兆和對於沈從文,是多年的執念和戀戀不忘。當年在沈從文的課堂上旁聽的學生,縈繞在沈從文的夢境裏多年,如今終於成爲了沈從文的妻子。但新婚燕爾,卻要遭受近一月的分離。“你只瞧,如今還只是四分之一的別離,已經當不住了,還有廿天,這廿天怎麼辦?!”

那些浸着搖櫓人的歌聲跋山涉水到達張兆和身邊的信紙,一封接一封,透着沈從文濃情的蜜意。“你不要爲我難過,我在路上除了想你以外,別的事皆不難過的。”在南方清明如玉的水裏行船,是歸途亦是離途,沈從文向着暮年病重的母親歸去,心中卻念着遠在北地的愛人。是愛人溫暖的手掌,泛着淺淺笑意的脣邊,帶着沈從文綣綣的愛的溫婉女子。可是如今,沈從文在行船上,沈從文盼望歸途,也渴望離途,只是那船,度日如年。

  《湘行散記》讀後感2

他追求湘西乾淨純粹相融相合。上天,你爲何要這樣無情,對待這樣一個無慾無求的文人?這是我讀《湘行散記》時一直在心中的謎團。

沈從文先生14歲時投身行伍,浪訪湘川黔邊境地區,他一生還撰寫《邊城》《長河》,筆下勾勒人性美,生活美,這些故事原本基本上都發生在山重水複的湘西,樸實,平凡好似一層紗般的薄霧,蓋去作者的苦,也給故事本身披上朦朧美的面紗,從這個故事自身的唯一與獨特,加之作者創造的非凡,構造它。他對它情有獨鍾,除去自己對家鄉的深沉思念。沈從文先生談到自己說,自己從不遵循君子道德之路,唯有藝術家的探幽燭微的勇氣。他也就是憑這些對山、水、家鄉,更是對湘的感情,好似無情地,被分割到另一個世界,他沒有其他想法,他只是嚮往世外的生活,看似“玩世不恭”。

沈先生啊,你爲何這麼“大費周章”呢?你把情寄放于山水之間,你不知名利,更不圖,你不曉政事,從古至今的文人們都面臨,甚至是面對這樣艱難的選擇。現在誕生核心價值觀,可你看看有多少人是真正領悟並做到。施蟄存先生說你身上還有着“茵漢”混血青年的某種潛在意識的偶然奔放。這一個,我茅塞頓開,現在成天享樂追求幸福的人是越來越多,還是讓國家富強,名族振興,這不是事與願違嗎?沈從文先生至少有着清正,樂觀的品質,即使他看似貧困潦倒,他同樣高尚,他已經與這個世界融合,這篇散文詮釋情感,沈從文先生從苦到幸福,是他與湘西、山水,更是家鄉,坎坷人生的默契。

這樣的文人是唯一的,他能渡過他的坎坷人生。

  《湘行散記》讀後感3

在圖書館閒逛着,目光無意間瞄到了一本《湘行散記》,久仰沈老先生的大名,卻從未讀過他的作品。好吧,就從這本開始吧。翻開書本,一股古香古色的氣息立即涌了過來,細膩的筆觸,精簡的圖畫,吸引着我繼續前進。

書中描寫的背景是湘西。在這裏有流淌着的清澈的河水,有聽過之後一生也忘不了的櫓歌,有愛說野話卻勇敢有力的水手;有可愛純樸的婦女;在這裏你還能見到古老的西蘭卡普織錦;品嚐到地地道道的苞谷燒酒和糯米粑;聽到粗獷純樸的情歌和號子聲;能趕上哭嫁的媳婦背親的隊伍;見到熱鬧非凡的賽龍船。到底是古鎮,一些古老的土家習俗還沒有被現代文明迅速地淹沒到無處尋覓蹤跡的地步。鎮上人家有在沿河居住的,也有像星星一樣散居在沿河山上的,河岸兩邊的吊腳樓高高低低,錯落有致。沈老先生真是擅長用極爲精簡的筆墨勾勒出湘西的山水人物。在他的筆下,人是鮮活的,景是生動的,物是立體的。

哇哇,如此美景,如此純樸的風俗,怎不令我向往呢?想找個機會去湘西,親自去體驗這樣如天堂般的地方。讀沈老先生的文章,使我瞭解湘西,摯愛湘西。

字裏行間,我能夠感覺到沈老先生那份熱愛生活的情感。沈先生年少即投身行伍,隨後輾轉川黔湘邊境,吃過苦,也閱盡了社會的黑暗。然而他對生活還是如此熱愛。

而我們呢,天天在工作學習中忙忙碌碌,只知道叫苦叫累,我們或許忘記了去發現身邊一切美好的東西,所以,我們失去了太多。因此我們得端正生活態度,用心去感受這個世界。敞開自己的心靈,雖然我們對於漫長的歷史只是毫不起眼的一部分,但我們卻是自己生活的的主人。我們可以選擇熱愛生活,在自己習慣的生活裏去做自己想做的事,去追逐理想。

  《湘行散記》讀後感4

《湘行散記》和《湘西》可以同小說《邊城》和《長河》互文理解,它們都是作者兩次重返湘西所得。迥異於小說“牧歌氛圍”“樂觀超越”,散文飽含沉甸甸的責任意識――面對一種特殊的歷史場域,追溯神性生命的始終,透過表層的血與淚,體驗一份人生的莊嚴。統攝到作者巨大悲憫情感下的書寫與反省,是將尖銳的問題與社會矛盾,融匯在人事的敘述中。《沅陵的人》、《沅水上游的幾個縣份》、《桃源與沅州》等反思“文明”與“墮落”的複合關係,《鳳凰》、《一個多情水手與一個多情婦人》沉醉在愛的憧憬裏流露出對愛的毀滅性的隱憂,《虎雛再遇記》、《箱子巖》感動於原始生命的力量同時也流露原始生命活力無從改造與轉移的憂懼感。由五四時期興起的中國現代散文,至30年代,創作多以小品形式爲主。收入《湘行散記》、《湘西》中的散文,既能各自獨立成篇,又從總體上具有內在的整一性。這種散文長卷的獨創,發展散文藝術的表現形式,開拓散文創作的意義空間。《湘行書簡》由一組信札集成,是《湘行散記》的母本。1934年,因母親病危,沈從文匆匆趕回湘西。行前,他與夫人張兆和約定,每天給她寫一封信,報告沿途所見所聞。這組書札,便是踐履這一約定的產物。《湘行散記》便是根據這些書信積累的素材寫成的。從《湘行書簡》到《湘行散記》,爲我們提供一個從材料到創作的極好範例。那些記錄他們彼此思念的文字是作者性格和情緒的真實寫照。書簡一方面擁有追求思想性和藝術性的散文作品所不具有的自由,可以由此洞悉作者當時的處境以及內心的矛盾苦悶;另一方面,在水火刀兵三災六難中保存下來的書信,更是對歷史以及作者所創作的小說、散文的一個有力佐證。

  《湘行散記》讀後感5

一顆誠心、一支筆。最乾淨的文字,最純美的湘西。——題記

閱讀《湘行散記》,沈從文那質樸的文字,猶如涓涓細水,潺潺流入我的心田。微波盪漾也泛起層層漣漪。

在這遊記中,我領悟到了湘西之美:這種蘭科植物生根在懸崖縫隙之間,或蔓延到松樹枝丫上,長葉飄拂,花朵垂成一長串,風致楚楚。“人人都知道那地方是武陵漁人發現的,有桃花夾岸,芳草鮮美。遠客來到,鄉下人就殺雞溫酒,表示歡迎。”這更體現出了湘西景之優美,人之淳樸。這樣的'湘西,叫我怎能不沉醉其中呢?

當然,在遊記中,我更多的,是領悟到湘西人的純樸心靈。書中,描寫了許多水手,每一個水手,都讓我感到由衷的敬佩。他們,做着最辛苦的工作,卻只能拿到最微薄的工資。水手這樣的工作,是危險係數最高的工作,他們用的是最多的力氣,而且,他們不僅是靠着力氣,他們甚至是拿着性命去拼啊!在船上,死了人,對於船上的人來說早已習以爲常了。

水手們從當上這個職位起,就做好了隨時犧牲的準備,就算是這樣,他們也任勞任怨,因爲他們,擔當的是全家的生活。他們,有着最純樸的心靈。

文中,還有一個特殊的職業——妓女,說到妓女,可能許多人都會鄙夷萬分。可是我們卻不知道妓女背後的故事。因爲她們的丈夫早已死去,全家重任就壓在她們的身上。出於走投無路,才當上了妓女。在她們飽受白眼時,又有誰知道她們背後的苦衷呢?

飄渺的櫓歌聲中,揚起的是最真實而美麗的生命。湘西人最純粹的人性,深深留在我的心裏。

  《湘行散記》讀後感6

沈從文先生曾在《湘行散記》中提及過白河,而今天我也有有幸來到白河,目睹一下它的風采。

河的兩岸連着連綿不斷的山巒,山上的綠色如同瀑布一般順流而下,遍佈了整座山峯,淡綠色的,翠綠色的,碧綠色的融在了一塊,把整片山都連在了一塊,好像是一刀劈下去,將兩片山分開,纔有了這條白河。

白河的氣勢讓人一看到就感到寬亮,宏偉,但卻又有一種清秀,奇麗的感覺。放眼望去:水天相接,山水相襯,奇石異樹。它好似一幅畫,既有着中國田園山畫的簡潔,也有着西方油畫的色彩鮮明,讓人不由讚歎……

如果你能有幸乘船遊覽,聽聽船伕嘴裏哼唱着的漁歌,觀賞着那奇山異水,感受着那迎面吹來的風………這種感覺便是再好不過了。

位於白河旁的石板溪也是一個美麗的地方,一條小溪從山上細細地流下來,激起一陣陣浪花,打在石頭上嘩嘩作響。太陽雖正直高照,但因爲濃密的枝葉而感受不到它的灼熱。

小溪兩岸的岩石上長滿了苔蘚,一片片成熟後落下來的落葉隨意地撒落在上面,就好似一塊塊撒了糖粉,巧克力的抹茶味墨綠色的蛋糕,十分可愛、誘人。

我踏過泠泠作響的溪流,穿梭過茂密的樹叢,聆聽着樹葉被風吹過後沙沙作響的聲音,感受着自山谷吹來的風,摘下一朵剛剛被蜻蜓拂過的小花………這就是大自然!我不由的讚歎着。在這裏,我顯得無比渺小,而大自然卻顯得無比偉大。

重遊過沈從文筆下的白河,我發現它的美不再僅僅是文字上的美,而是一種更深動的美,而這種美就隱藏在每一個不經意的小細節裏,發現這種美是對於我們每一個人來說,既是一件最容易最普通的事,也是一件極難的事。

  《湘行散記》讀後感7

讀完《湘行散記》,歷史的感悟從我的心底靜靜流淌而過。文學雖如水,過而無痕,卻沉澱下太多太多的嘆息……

《湘行散記》描繪的是湘西美景,在這裏,流淌着清澈的河水,響徹着一生也忘不了的櫓歌;這裏有愛說野話卻勇敢有力的水手,有可愛純樸卻淪爲妓女的女人。在這裏,你能觀賞古老的西蘭卡普織綿,品嚐美味地道的苞谷燒酒和糯米粑;在這裏,你能見識到哭嫁的媳婦背親的隊伍,感受到熱鬧非凡的賽龍船。到底是古鎮,一些古老的少數民族的民風民俗還沒有被現代文明社會淹沒到無影無蹤,無處尋覓的地步。

鎮上的老百姓有在沿河居住下來的,也有像星星一樣散落在沿河邊的山上,河岸兩邊用竹子搭建而成的吊腳樓高高低低,錯落有致。

沈從文先生用極爲優美、豐富的筆觸勾勒出湘西美景的山水人物。在他的筆下,人物是鮮活的,風景是靈動的,事物是立體的。字裏行間,我深深地感受到沈從文先生對生活的熱愛。沈從文先生年少時投身軍隊,隨部隊輾轉川黔湘邊境,吃過很多苦,閱盡了社會的黑暗與冷漠。然而,苦難的生活並沒有擊垮他,他對生活仍保持着滿腔熱忱。而我們呢,在工作學習中忙忙碌碌,只知道整天叫苦叫累,遇到了一丁點的挫折困難,就做一隻縮頭烏龜,不敢邁出前進的步伐。

忙碌的我們或許忘記了去發現身邊美好的事物,所以,我們失去太多太多了。掩卷深思,我們是否得敞開自己的心扉,端正生活態度,用心去感受這個世界呢?雖然我們相對於漫長的歷史只是毫不起眼的滄海一粟,但是我們是生活的主人,我們可以選擇熱愛生活,在自己習慣的生活裏去發現美,發現生活的真諦,做自己想做的事,去追趕屬於自己的理想!

  《湘行散記》讀後感8

那本書時常令我思潮騰涌。

《湘行散記》一本普通的書,一個個普通的字眼,卻構成了一個不平凡的藝術世界。

讀《湘行散記》,看着那一個爲了維持家境,不惜生命地跳入冰涼湍急的溪水中的水手們,看着那一個個吃苦耐勞的妓女的悲慘身世,我不禁頭涔涔而淚潸潸了。

讀《湘》你會發現,那裏有清澈毫無渣滓的河水,聽過之後一生也忘不了的櫓歌,你的情感會隨着沉一樣流淌,到最後儼然如那一派的清波,毫無渣滓的河水。雖然沈從文展現在我們面前的窮苦人民的悲慘命運和容易被“社會上層”漠視的生活哀樂。但他們沒有將自己陷入深深的痛苦。望着水手們在河水划船的背影,望着他們不畏嚴寒在河水上划船的身影,我不禁感慨萬千……

還有那一個個日夜操勞的妓女們,早出晚歸,就爲了能養活子孫後代,這時我的心瞬間被感化了,想想我們現在美好的生活,與她們對比起來,不就是一個天一個地嗎?

水手與妓女,他們不僅吃苦耐勞,而且十分善良、淳樸,這正由於他們對工作的熱愛,以及對家人的關心。他們那種善良、正直、吃苦耐勞的美好品質融入到了那條清澈、毫無渣滓的小河裏。

我是一個愛惡作劇的小男孩,總是想捉弄別人。自從我讀了這本書以後,我便懂得了善良的力量有多大。原本喜歡惡作劇的我,從這本書中悟出了“善良”這一字眼,並且從中有所感觸。我不再把別人流下的“傾盆大雨當做笑話,不再以別人的尖叫聲當做笑話,不再以……

《湘行散記》一本多麼富有哲理的書啊!讓我們跟着作者的腳步,去書中感受善良的力量。

  《湘行散記》讀後感9

沈從文一生坎坷,我對他印象最深的是他對自身的髮妻的追求。那份校園愛情的淳樸,如果他追求的湘西乾淨純粹相融相合。然而,這樣無慾無求的人一生歷經坎坷確是上天的不公。

沈先生在談及自身說,我從不遵循君子道德之道,只有藝術家的探幽燭微的勇氣。施蟄存先生說沈身上有着“苗漢混血青年的某種潛在意識的偶然奔放”。這一瞬間,讓我想到了某位來自中亞碎葉的胡風男子,那位仰天大笑出門去的不羈男子,那位舉杯邀明月的孤寂男子,沈先生似乎也是這樣一種融合,詮釋着絕對的自我和如水的細膩。

這樣一位對政治因素極爲不敏感的文人,在我的理解看來,他應當是被邊緣化的人物。沈先生《湘行散記》所描繪的山水人和諧的景象,他所追求的“邊城”,筆下的人性美、生活美,這些故事原型大多發生在山水重重的湘西深處,這無疑給故事本身披上了朦朧美的面紗,從故事本身再到作者創作意圖上來看,除去了對於家鄉深沉的愛意之外,嚮往超然世外的生活,無疑會給人以避世的猜想。寄情山水間,不知名利,不曉政事,歷朝歷代文人都在重複這樣的選擇。但這不是現代的主流價值觀所能容忍的,這種享樂主義與現當代追求經濟高速發展提倡奉獻自我顯然是格格不入的。換句當代人的話來說,避世約等於不思進取。在人們日益嚴重的追求幸福卻不追求快樂的今天,我以爲,沈先生應當是寄情鄉土但是窮困潦倒的清高文人形象。實則卻不然,他不僅僅做到了肆意笑談的人生,更得到了讀者的尊敬寵愛。似乎是在這中間找到了良好的契合點。